论中国媒体产业的科技创新.docx
- 文档编号:6663275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31.80KB
论中国媒体产业的科技创新.docx
《论中国媒体产业的科技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中国媒体产业的科技创新.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中国媒体产业的科技创新
论中国媒体产业的科技创新
向东
科技创新与媒体产业
一、媒体是科技进步的产物
媒体本身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
造纸术和印刷术催生了报纸的诞生;感光材料技术使电影业变为现实;广播电视是频率科技的结晶;没有计算机技术就没有网络媒体。
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新技术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具体表现为高新技术产业在整个经济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高新技术成果的转换也越来越快。
面对这种趋势特征,西方大国都以科技优先的战略来发展21世纪的竞争优势。
在媒体产业领域,对媒体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科技因素主要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的新技术革命。
新技术革命中的三大领域对媒体产业的扩张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一是微型计算机的大批量、规模化生产使平面媒体尤其是报纸的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信息生产成本下降,媒介产品质量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是软件业的迅速崛起和发展催生了新的媒介形式—网络媒体。
也使电子媒介(广播、电视)的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并且为实现产品多样化、差异性创造了条件。
三是网络技术的应用缩小了整个媒体产业的生产空间,报纸可以直接采用现场一记者发回的信息,电视可以实现异地现场直播,增加了新闻的时效性和真实性。
网络媒体可以随有线、无线信号直接进入千家万户。
二、科学技术改变媒体产业的结构
科学技术力量对媒体的影响不仅直接表现在微观的媒体组织生产能力和传输(销售)能力的效率上,更重要的是对整个媒体产业的市场结构、产权结构、企业组织结构的积极影响和对整个媒体产业的发展扩张起到的促进作用。
(一)科学技术与媒体垄断结构
首先,科学技术打破了媒体传统的垄断性市场结构,提高了垄断与竞争的转换速度。
“新技术的引进使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相对于管理效率、技术能力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性明显下降,新的生产方式要求打破垄断性的市场结构,建立一个竞争性的市场结构,新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垄断的实现路径和形式,价格控制型垄断逐步让位于技术主导型垄断……企业将新技术转化成新产品,建立技术标准,通过锁定用户来占领和扩大市场”。
1994年在美国营运的直接广播卫星DBS(DirectBroadcatingSatellites)技术,使家庭直接接收卫星广播电视变成现实,采用这种系统每个DBS用户至少可以接收150套电视节目。
DBS以“创造性破坏”的力量改变了美国电视市场原有的垄断格局,加剧了市场的竞争,中国市场一旦政策允许,也必然会重复美国电视市场的这种演变。
(二)科学技术与媒体产权结构
媒体高科技人才以自己的科技成果参与股权分配,加快了媒体股权结构和产权制度的变化。
这种制度发韧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被人称之为科技股东资本主义。
一部份拥有高科技成果的科技精英通过科技成果股份化而迅速致富,这种对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为媒体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中国三大网络媒体之一的网易的股权结构中,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的丁磊就因自己的网络平台软件而拥有股份。
中国其它网络媒体的股权结构中都有类似的情况。
搜狐的张朝阳、新浪网的王志东的股份占有都直接与他们的科技成果有关。
(三)科学技术与媒体的组织结构和区域结构
高科技力量扩张了媒体的规模效益边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企业组织结构的日趋扁平化,企业有效管理半径空前扩大,许多跨国界、跨地区实行多元化经营的大企业集团可在广阔的空间内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形成超大规模的企业集团和各种形式的企业联盟。
另外一方面,信息网络使市场交易突破了技术瓶颈所导致的时间和空间限制,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得到改善,使中小企业具备了与大企业的竞争能力,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由于卫星信息网络技术的普遍运用,美国在线时代华纳、新闻集团等海外卫视可以在中国落地,中国中央电视台的第九套英语节目也可以在全球任何一个国家落地,信息网络为媒体的产品、服务、资本、技术的全球贸易提供了科技支持,为媒体产业的集团化和全球化奠定了技术基础。
这种技术基础可以冲破市场壁垒和贸易保护,加快媒体产业全球化的进程。
科技创新所带来的媒体产业全球化趋势也必将弱化政府对媒体的干预,引发媒体产业政策的创新和变革,从而为媒体产业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媒体产业科技水平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中国媒体产业的科技水平
总体来说,我国媒体产业的科技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
许多领域里的媒介商品的生产和传输对国外进口设备具有严重的依赖性。
平面媒介、电子媒介和网络媒介各自的科技水平又有差异。
(一)平面媒介的科技水平
平面媒介的科技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报纸与杂志的生产终端设备上,即报纸、杂志的印刷设备主要通过进口来获取,国内印刷设备制造公司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软件兼容性强的印刷终端设备,但在平面媒介的生产前期设备和技术方面,我国的科技水平己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基于Windows,Linux操作系统的各种中文排版软件己经使报纸和杂志的素材处理、版面设计、排版贮存全部实现了自动化、网络化。
所以中西方在平面媒介的科技水平上是各有优势。
中国平面媒介的科技水平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二)电子媒介的科技水平
中国媒介科技水平落后主要体现在电子媒介领域。
我国电视行业的摄像设备、编辑设备和传输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在电子媒介的有线传输和终端消费设备的制造即光纤制造和电视机生产方面,我国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但在这两个领域里并无世界领先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
以有线电视为例,其技术现状是:
1、我国有线电视接入网络结构呈现300MHZ,450MHZ,550MHZ,750MHZ等多种带宽;全同轴、HFC,MMDS等多种网络类型并存的局面;
2、550MHZ系统是目前我国有线电视网络的主流,占系统的48%,300MHZ仍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24%),750MHZ仅占9.4%;
3、全同轴网络仍占绝对优势(6196),750MHZ仅占9.4%;
4、MMDS系统份额较小((3.2%)。
有线电视技术水平基本上反映了整个电视行业的传输水平,因为我国城市、乡镇的电视传输几乎都是有线传输(包括卫星电视都是无线信号落地后再以有线信号入户)。
综合有线网络的现状可以看出其技术水平是:
网络宽带的系统容量小,单向传播为主,缺乏双向交互式的传播。
同轴电缆多,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C)少。
所以有线电视网络技术升级的压力很大。
除了有线电视网络以外,我国在世界其它先进的电视技术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美国早在1982年就已经开发出了直接广播卫星(DirectBroadcastSatellites)技术。
1994年,通过DirectTV(直接电视)和DigtalSatellitesSystem(DSS,数字卫星系统)这两家公司提供电视媒介的直接家庭服务,到2002年,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任何一个家庭只需要装一个直径为30厘米的碟形天线就可以接收200多套卫星电视节目,这种将改变全球电视市场结构格局的重大技术突破在我国仍未起步。
1997年,美国再次开发出Enhanced"Television(增强电视),其先进性体现在消费者可以把万维网的信息内容和电视节目放在同一个电视屏幕上。
这种典型的互动电视结合了网络媒介与电视媒介的优点,使美国的广播电视技术在全世界遥遥领先。
我国至今没有开发出EnhancedTelevision技术。
尽管我国广播电视的科技水平与西方国家有较大差距,但是我国广播电视领域也面临一个巨大的机遇就是数字电视时代的到来。
数字电视是相对目前我国正在使用的模拟电视信号的电视而言的,即用数字格式生产和传输信号的电视。
数字电视有许多技术参数,通俗地讲,数字电视节目就是要有电影胶片般的画面质量和CD般的声音质量。
数字电视的到来实际上是对目前模拟电视的全面升级,以画面清晰度为例,将画面的解像度从目前的300—500线提高到1000线以上。
数字电视的到来,可以说是商机无限。
美国政府已经确定2006年停播模拟电视,全面实现广一播电视数字化,欧盟把这一时限定在了2010年,我国政府也正式宣布将在2008年在全国主要大城市普及数字电视的商用播出,2015年在全国普及数字电视。
中央电视台己于2002年10月启动了数字电视节目的播出。
仅中央电视台数字电视传输设备的订单就高达60亿元人民币,如果每年我国有10%的模拟电视被数字电视替代,这个市场规模就高达100亿美元,据专家测算,作为21世纪中国前景广阔的产业之一,我国数字电视的市场规模可望达到1.35万亿元人民币。
谁拥有先进的技术,谁就会在未来竞争中获得优势。
(三)网络媒介的科技水平
在网络媒介的技术方面,我国的科技水平在软件开发领域已经与世界同步,而基本的硬件技术和基础软件领域因为知识产权的原因为美国独占,我国的科技创新只能集中在软件开发领域。
在网络媒介“软件为王”的时代,通过软件开发使网络媒介既能提供多样性的信息内容,又能使传输更有效率。
二、科技创新水平及成因分析
造成我国媒体产业科技创新水平低下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最基本的原因是投入不足。
由于政府财政对媒体技术的投入和企业自身科学技术创新的经费有限,造成科技成果的产出不足。
我国对媒体的投资主要体现在对广电媒体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上。
例如:
有线网络、地球卫星站、微波站、差转台的建设耗费了主要的政府投资。
而媒体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产业化进程中才开始自我积累,积累资金又主要用于生产和传输设备的升级换代上,再无资金进行自己的研发,政府和媒体自身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的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新产品和新科技成果的产出。
第二个原因是一个观念问题,新中国建立以后,媒体被视为意识形态的工具而不是可以靠产品获利的产业,国家一直忽视媒体的产业地位,从科研经费的流向中,几乎没有考虑过媒体产业的研发需要,当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认识到媒体技术滞后的时候,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已经很大,媒体新技术的研发成本大幅上升,对新技术的研发成本(包括时间成本)已远远大于技术交易(直接购买)的成本。
从此以后媒体的一些关键技术产品便形成了进口依赖,这在广电媒介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第三个原因是媒体技术教育的滞后,我国媒体高等教育历来重视新闻的传播教育,轻视媒体技术教育。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拥有享誉全球的由尼葛洛庞帝主持的媒介实验室。
全球很多媒介新思路、新技术都出自这个实验室。
而我国至今没有任何一所大学设置媒介技术的院系,代表中国媒体高等教育最高水平的北京广播学院的媒介技术运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讲授如何运用进口设备的可操作性。
除了高等教育以外,我国也没有其它专门的科研机构来研究媒介新技术。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设置中,只有通信专业和电子计算机专业与媒介技术的研究有或多或少的关系。
媒介技术教育的落后使媒介科技的基础研究大大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水平。
实际上,我国媒体产业的科技水平是与我国的经济实力和整体科技水平相一致的。
在媒体模拟电视时代,我国也曾花费十多年时间研究电视的制式问题,后因缺乏人才而以失败告终,最后不得不采用西方发达国家的PAL,、N、Secam三种制式。
由于全球广电媒体的关键技术一直执行上述三种标准,使中国在全球的媒介技术交易中始终处于劣势。
意图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开发出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就必须进行科技创新。
媒体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分析
一、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分析
当前,我国企业对技术创新越来越重视,但却普遍存在技术创新水平不高、能力不强的问题,技术创新机制在相当大一部分企业中尚未形成,大多数企业的产品国际竞争力还较低。
如何对我国企业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市场结构进行再造,通过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的培育,寻求一种符合中国企业实际的能有效推动技术创新的市场制度安排,对增强我国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进而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动态垄断竞争型市场结构最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
市场竞争具有对企业行为的强大激励作用。
市场中的激烈竞争将会为企业创造两种结局,要么生存发展,要么淘汰死亡,在竞争的外在压力下,企业必然会努力改善机制,提高效益,得以发展壮大。
同时,市场竞争具有的持久的利益驱动力,能够产生一种非合同式的“隐含激励”,促使企业经营者提高工作投入程度。
市场的这种激励作用说明,企业发展不仅仅需要在企业内部进行制度创新,而且还需要相对完善的市场竞争环境,通过竞争,从企业外部形成一种持久的发展动力和动力支持系统。
经济学家M·卡曼、N·施瓦茨等人在研究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的关系时,曾提出过最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类型。
卡曼和施瓦茨认为,制约和影响技术创新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市场竞争程度的强弱,二是企业规模的大小,三是垄断力量的强弱。
其中市场竞争程度的强弱和垄断力量的强弱,均与市场结构紧密相关。
从市场竞争来看,竞争会使企业不断创新,以便击败竞争对手,获取更多经济利润,因而竞争愈激烈,技术创新的动力愈大。
从垄断强度来看,垄断力量会影响技术创新的持久性或时间性,企业垄断的程度愈高,垄断力量愈强,在短期内创新成果愈不易被人模仿,外在的压力越小,因而技术创新就进行得愈迟缓。
卡曼和施瓦茨把市场竞争程度、企业规模和垄断强度三个因素综合于市场结构之中来考察,发现最有利于技术创新活动开展的是垄断竞争型的市场结构。
他们认为,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企业规模一般较小,缺少足以保障技术创新的持久收益所需的推动力量,难以筹集技术创新所需的资金、物资条件,同时也难以开拓技术创新所需的广阔市场,因此难以引起较大的技术创新动机。
在垄断统治的条件下,由于缺乏竞争对手的威胁,难以激发出企业重大创新的活力。
而介于垄断和完全竞争之间的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既避免了上述两种极端市场结构的缺陷,又兼有二者之优点,因而是最适宜于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的选择。
1997年,英国经济学家Martin和Parker在传统产权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超产权理论(BeyondProperty-rightTheory),得到了澳大利亚经济学家Tittenbrun和其它学者的赞同和支持,他们认为,产权变动并没有给予企业“优胜劣汰”的择别,只是改变了企业的激励机制,但这种改变并不保证企业绩效一定会提高。
只有在市场竞争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发挥其刺激经营者增加努力与投入的作用,是竞争牵动产权创造企业效率。
超产权理论强调企业生存发展的市场条件和竞争机制的曳动效应,把市场竞争放到了高于产权改革的位置,认为通过市场培育,可以从企业外部形成一种持久的发展动力和动力支持系统。
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对竞争的作用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部门内部的竞争和部门之间的竞争以及竞争的效用就有大量篇幅的论述。
如果将超产权理论用于对企业技术创新市场激励的机理分析,其基本观点与卡曼和施瓦茨是一致的,但超产权理论将市场竞争提到了更高的层次。
按照超产权理论的基本内涵,笔者认为最有利于技术创新活动开展的是介于垄断竞争型和完全竞争型之间的一种不断运动的动态垄断竞争型市场结构。
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全球一体化和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因为任何企业都希望通过技术创新获得超额利润的垄断,但这一垄断地位会随着其它企业的模仿和创新而逐渐消失,这又导致了新一轮的为争得垄断地位的竞争。
在市场竞争的推动下,任何被垄断的技术创新成果都有很快被替代的可能性,任何垄断都面临着竞争的威胁,从这个意义上讲,竞争是绝对的,垄断是相对的,从竞争走向垄断、又从垄断走向竞争的动态竞争型市场结构,才是最能产生激励作用的市场结构。
虽然专利权制度授予了创新者在一定时期内独占技术创新市场收益的权利,解决了具有公共属性的技术创新成果的“溢出效应”而导致的“搭便车”问题。
但这种排他产权制度与动态竞争型市场结构是不同范畴的制度安排,二者并不矛盾,因为在动态竞争型市场结构中,强大的市场竞争的外在压力迫使企业必须不断创新,否则便存在被市场淘汰的可能。
(二)行政型垄断和规模不经济是现有市场环境的弊病
对照超产权理论对竞争的要求,从我国媒体企业技术创新外在市场环境的实际考察,不难看出二者之间存在的巨大反差和市场制度的缺陷。
一方面,垄断障碍和市场体系的不完善导致了媒体企业竞争机制不健全。
我国卧前还存在行政分割下的市场垄断,资源分配中的资源垄断,资金供给中的金融垄断,人才管理上的人才垄断等等,这些行为具有超经济的强制性、低水平的原始性和分布领域的广泛性,使媒体企业缺乏竞争对手的有效威胁,难以激发媒体企业重大技术创新的动力。
特别是国有媒体企业无法切断与主管部门的隶属关系,国有媒体企业靠政府权力维持自己的市场地位,主管部门靠国有媒体企业来实现本地区和本部门的利益。
与这些状况相联系的是按照行政权力边界形成条块分割;不仅媒体产业许多部门和行业存在独家经营,而且在地区之间形成了相互封锁;不仅造成市场进入障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环境,而且排斥效率竞争,使媒体企业依靠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益去夺取竞争胜利的动因在很大程度上得不到保证。
另一方面,我国媒体产业市场结构中又普遍存在集中度障碍和规模经济障碍,这些集中度过低的生产、分散过度的竞争又使竞争缺乏效率。
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加快媒体产业市场化建设的速度,创造媒体竞争的良性坏境,以外在的竞争压力迫使媒体致力于技术创新机制的完善,加快技术创新进程,提高创新水平和企业绩效。
二、培育媒体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
(一)塑造与市场竞争相适应的谋体技术创新主体
作为参与市场竞争的媒体企业,不仅需要拥有相应的产权,能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而且要有一定的规模和进行技术创新的权利,只有在这样的竞争主体之间,才能产生最高层次和最佳强度的竞争,技术创新机制才能贯穿于竞争的全过程,从而实现真正的效率竞争。
因此,必须加快塑造与市场竞争相适应的技术创新主体。
特别是国有媒体企业,目前还不能算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国家承担无限责任的情况下,国有媒体企业缺乏技术创新投入的压力和动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企业的技术创新主要是由政府推动的,媒体企业的一切创新活动必须纳入到政府的计划之中。
由于政府的创新决策过长,政府部门难以捕捉到真正的创新机会,加上科技与生产的脱节,导致媒体技术创新水平长期处于低下的局面。
因此,必须通过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割断媒体与上级主管部门直接隶属关系,使其成为能独立参与竞争的市场主体。
这样,国有媒体企业在外在的市场竞争压力下就会产生进行技术创新的要求,在技术创新能够获取超额利润的市场信号诱导和政府政策法规引导的配合下,国有媒体企业就很容易建立技术创新的投资机制与运行机制。
(二)形成有利于谋体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
竞争作为市场运行的重要机制,其功能的释放主要受市场完善程度制约。
根据超产权理论的基本内涵,最有利于技术创新活动开展的是介于垄断竞争型和完全竞争型之间的一种不断运动的动态竞争型市场结构。
要建立这种能充分发挥竞争活力的市场结构,一方面必须在媒体产业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消除行政垄断,加快建立全国性的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另一方面,要逐步扩大媒体企业规模,提高生产集中度,改变现有的“大而全、小而全”、“散、乱、差”的产业组织状况;同时,维持适宜的市场集中度,减少以至消除分散的低水平竞争,形成媒体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有效激励技术创新所需要的市场结构。
就目前来看,中国加入WTO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将有助于形成竞争、开放的市场结构,有助于形成能有效推动媒体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支持系统。
(三)造就善于组织技术创新的媒体企业家市场。
按照熊彼特的说法,企业家是创新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这就决定了技术创新与企业家的不可分割性,也就是说,要开展广泛的技术创新活动,就必须在经营者之间也形成竞争,培育一支具有开拓、创新、进取精神的企业家队伍,造就企业家阶层。
为了完成从经营者角色向企业家角色的演进,既需要政府借机构改革之机进行人才识别与选拔、任用等制度的变迁,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实现人刁’培养模式由技能型向创新型转变:
同时,也需要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媒体企业股东能自主决定企业的董事长,进而决定企业的总经理,使企业家不再按政治标准从事经营管理,而对股东权益负责,权衡媒体企业的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从事有利于媒体企业长期发展的技术创新。
特别是要改革现行的国有媒体企业经营者管理制度,彻底改变由政府部门直接任命媒体企业经营者的做法,按照媒体企业治理结构要求和权责划分在企业家市场上择优选择,由市场来选拔配置媒体的经营者。
因此,要尽快建立“企业家市场”,引入经营者考核、聘任、淘汰制度,形成国有媒体企业管理人才合理有序的竞争机制。
(四)完善和维护媒体动态竞争的配套措施。
为使竞争更有效率,更有效地激励媒体企业技术创新,必须不断完善维护动态竞争的配套措施。
一是要健全法律法规,防止和克服行政权力对市场竞争的扭曲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对市场的损害,用法律去规范竞争行为,通过建立竞争法律体系,健全执法、监督和法律服务系统,普及法律知识,形成良好的法律环境,依靠法律保护,逐步建立起效率竞争制度。
二是要降低媒体企业进入退出壁垒。
新媒体企业的进入,除能改变现有市场结构促进竞争外,还迫使该媒体企业具有较高的创新力,以避免原企业的捕食行为,同时也迫使守成者不得不进行技术创新。
因此,政府应放松管制,降低媒体企业的进入退出壁垒。
三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竞争充分展开的标志是优胜劣汰,竞争的结果是高效率企业对低效率企业的“替代”,这意味着一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媒体企业倒闭破产,一部分职工从企业流向社会。
这就要求强化以失业保障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否则,将会阻碍部分治理机制落后、效益低下的媒体企业特别是国有媒体企业的有效退出,造成一支应退出市场而又未退出的低效亏损媒体企业大军,另一方面不利于媒体企业竞争的良性环境的形成。
媒体产业科技创新的思路与对策
一、媒体科技创新的四大原则
媒体产业的科技创新应当遵循四个原则:
一是市场化原则,即以市场为导向,使科技成果迅速转换为媒介商品。
在保证基础性研究的适当比例的前提下(国际上一般的比例结构中,基础研究经费占R&D总投入的12%-15%,而基础研究的阵地又主要集中在大学),加强实用性研究,这里的市场不仅是国内市场,而且包括国际市场以确保科研成果的市场价值。
二是超前性原则,科学技术成果转换成媒介商品或提供新的服务类型都会有一定时滞,在科研活动竞争日趋激烈和科研成果的全球化销售中,没有适度的超前性,科研成果被淘汰的几率就会增加,科研的投入风险亦随之增加,要想走在全球媒介科技创新的前沿,就必须以适度超前的思路占有新技术、新产品的制高点。
三是融合性原则,针对全球媒介的融合趋势,科技创新必须针对这种趋势有所作为,在电子媒介的有线网络和网络媒介的计算机网络日趋融合为在线新媒体的趋势中,科技创新必须顺应这种趋势提供新的技术和新的产品,在趋势的变动中体现科研成果的市场价值,为产业不可逆转的融合趋势提供科技支持并在市场的融合中获取技术主导性的垄断利润。
四是市场交易和自我研发相结合的原则,科技成果也是一种商品,它既可以通过市场购买,又可以自行研究,为获取一种新技术,当市场购买的成本大于自我研发的成本时就通过市场交易来获取,反之则进行自我研发。
对于一些己经成熟的媒介新技术,我们本着缩小差距的目的完全可以通过市场交易来购买。
但是为了在科技水平上实现领先和超越,就必须进行自我的新技术开发。
例如:
对于具有广阔市场潜力的数字电视的格式技术领域,为了避免在技术土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为了占领数字电视技术的科技制高点和充分享有知识产权,就必须通过加大R&D的投入,进行自我研发。
二、科技人才与媒体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人刁‘决定着媒介科技创新的实际水平,因为,科技创新要通过科技人员来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也要由科技人员来实现。
在政府对科技创新的管理中,关键是要制订出激励科技人员创造性的政策制度,不仅实施利益激励、效益奖励等方面的措施,“更重要的是提供科技人员发展事业的平台,让科技人员能获得充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媒体 产业 科技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