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文言文整体阅读 劝学练习2.docx
- 文档编号:6661491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0.95KB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文言文整体阅读 劝学练习2.docx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文言文整体阅读 劝学练习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文言文整体阅读 劝学练习2.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文言文整体阅读劝学练习2
文言文整体阅读:
劝学课后练习
(2)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B.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C.宏兹九德D.代百司之职役哉
2.下列句子有何句式特点?
请加以分析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⑵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⑶吾孰与徐公美?
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
(5)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6)用心一也( )
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拘于时,学于余。
( )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兴:
兴起B.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得:
获得C.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舍:
停止D.用心一也用:
使用
2.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青出于蓝”这个比喻,意在说明努力学习,学生就能超过老师。
“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
B.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作为事例,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提高。
C.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说明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
D.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辑”四个比喻,从见、闻、陆、水等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尝跂而望矣蟹六跪而二螯B.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臣之壮也,犹不如人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于是余有叹焉D.无以成江海项王未有以应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1.下列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圣益圣(圣明的)B.而闻者彰(清楚)士大夫之族(类)C.而耻学于师(以……为耻)声非加疾也(洪亮)D.非能水也(游水)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如登高之博见也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小学而大遗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善假于物也。
3、下列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劝学》选段中用比喻论证论述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论证论述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B.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作对比,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C.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从师而学则前者“小”而后者“大”。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4、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⑴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4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跬:
古代的一步。
B.风雨兴焉
兴:
兴起。
C.驽马十驾
驾:
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叫“一驾”。
D.金石可镂
镂:
雕刻。
2.下列语句分别编成四组,全都属于正面鼓励学习的一组是( )
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④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⑤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A.①③④⑤B.②③⑤⑥C.①②③⑥D.②③④⑤
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积累善的德行,那么精神智慧就自然得到了,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B.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C.平常不断地做好事,养成良好品德,达到很高境界,圣心也就具备了。
D.积累一件件好事,养成美好的品德,那么精神智慧就自然会形成,圣贤的心意也就能完全领悟了。
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了十个比喻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
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不舍”与“舍”。
D.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嗟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C.吾从而师之D.闻道有先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①师道之不复,可知矣②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①择师而教之②而耻学于师C.①其皆出于此乎②生乎吾前D.①不拘于时②学于余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
借助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
游泳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善:
善行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
生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
(1)风雨兴焉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B.
(1)锲而舍之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
(1)輮使之然也
(2)渺沧海之一粟D.
(1)用心躁也
(2)声之宏也类有能
3.下列语句中,全都表明学习要积累、专心的一组是()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②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③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③⑤D.③④⑥
4.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君子曰:
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
借助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
游泳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善:
善行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
生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
(1)风雨兴焉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B.
(1)锲而舍之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
(1)輮使之然也
(2)渺沧海之一粟D.
(1)用心躁也
(2)声之宏也类有能
3.下列语句中,全都表明学习要积累、专心的一组是()3分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②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③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A.①②⑤B.①③⑤C.②③⑤D.③④⑥
4.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参考答案:
1.答案:
D
解析:
固,使……稳固;下,居于……之下;宏,使……光大。
2.答案:
⑴是状语后置句。
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
⑵是被动句、疑问句。
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
⑶句中“孰”为疑问代词,在句中前置,“孰与”即“与孰”。
我和徐公相比,谁美?
3.答案:
(1)水,名词作动词,游水;
(2)日,名词作状语,每日;(3)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4)輮,动词使动用法,使……弯曲;(5)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6)数词作动词,专一。
解析:
4.答案:
(1)状语后置句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高明。
(2)“无贵无贱”前省略“地位”,“无长无少”前省略“年纪” 因此,无论高低贵贱,不分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3)宾语前置句 不明白书中的文句,不能解决疑惑。
(4)被动句 不被时俗所拘束,来向我学习。
解析:
5.答案:
1.D
2.A
3.D
4.
(1)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2)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解析:
1.用:
因为。
2.A项,“青出于蓝”这个比喻,与“冰寒于水”一样,也意在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
3.A项,表修饰关系/表并列关系;B项,代词/助词,主谓之间;C项,兼词/语气词。
6.答案:
1.A
2.B
3.A
4.略
解析:
1.圣益圣:
圣明的人
2.B转折关系A代词;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代词,代指书;代词,代指士大夫D介词,对于;介词,向
3.没有原因
7.答案:
1.A2.C3.B4.C
解析:
1.A项中的“跬”,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把它称为“半步”,而把跨出两脚称为‘步”。
2.④⑤是从反面来说明的,排除④⑤即可。
3.注意“积善成德”、“神明”、“圣心备焉”逐字逐句翻译。
4.原文“锲而舍之,朽木不折,楔而不舍,金石可镂”,是用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舍”与“不舍”,而不是说关健在于“不舍”与“舍”,因而C项叙述不符合文意。
8.答案:
1.D2.A3.C
4.
(1)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
(2)那个人与某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
)以地位低的人为师,足以感到羞愧,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
解析:
1.A学者:
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B众人:
古义为一般的人;今义为大家、许多人。
C从而:
古义为跟从、并且,是两个词;今义是连词,表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
2.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而①表承接关系,不译,②表转折关系,却;C乎①疑问语气词,吧,②相当于介词“于”,在;D于①表被动,当“被”讲,②介词,跟。
3.C是使动用法,其他是意动用法
9.答案:
1.D2.A3.B
4.
(1)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进行检查、省察,就会智慧明达,且行动不会犯错了。
(2)所以不积累每一半步,就不能到达千里之遥的地方;不汇集细小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
10.答案:
1.D2.A3.B
4.
(1)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进行检查、省察,就会智慧明达,且行动不会犯错了。
(2)所以不积累每一半步,就不能到达千里之遥的地方;不汇集细小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河大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 文言文整体阅读 劝学练习2 江苏省 高考 语文 专项 复习 文言文 整体 阅读 劝学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