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
- 文档编号:6656298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40
- 大小:34.88KB
新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美术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绘画的语言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和认识中外不同的美术作品,了解绘画造型的语言和表现方法,培养初步的审美经验。
2.学会从造型的角度评述美术作品,获得初步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对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造型艺术表现方法的了解。
教学难点:
运用艺术语言知识评述自己喜欢的中外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
达芬奇创作的作品有哪些?
学生回答:
教师展示《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作品。
你如何理解这幅作品?
学生回答。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解读一幅绘画作品。
二、讲新课
出示两幅作品
教师提问:
抛开画面的内容,找这两幅绘画作品的共同之处。
教师总结:
绘画创作都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造型艺术手段,即线条、形状、明暗和色彩等造型要素进行表现。
这些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及运用方式便成为作者进行艺术表现或与他人交流的艺术语言。
1.绘画的造型要素
(1)线条造型要素:
介绍几幅以线条为主的绘画作品,同学感受并评价这些作品给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
线条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2)色彩造型要素:
介绍色彩的四种分类:
再现性色彩和表现性色彩的不同。
了解印象派、立体派、表现派、抽象派画家及作品,如何用不同的色彩表达情感的。
(3)明暗造型要素:
介绍几幅以明暗为主的绘画作品,同学感受并评价这些作品给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
以明暗为主的绘画既可以具体地描绘审美对象的生动形象,也可以表现主观的审美感受和思想感情。
2.了解绘画的三种不同的表现方法
(1)写实性绘画 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2)表现性绘画 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3)抽象性绘画 分别介绍画家及作品
3.欣赏优秀作品:
三、教师总结
了解了绘画的造型因素,我们在分析欣赏绘画和创造绘画作品时就要运用这些造型因素。
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二课时
课题:
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
教学目标: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形式美以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2.通过对绘画作品的赏析,能够正确地运用形式美的相关知识评析绘画作品。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与感受绘画作品的形式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进学生审美观的发展。
教学重点:
绘画作品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与运用。
教学难点:
运用艺术美与形式美的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描述与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导入
说明辩论的主题以及辩论的方法。
分好辩论组,推举主辩同学。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加入适当的音频与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教学中的难、重点,并可更好地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二、新授
出示作品,提出问题。
针对所出示的作品,引导学生展开辩论。
根据学生辩论的结果得出结论,引出形式美的法则。
学生以组为单位讨论。
正反方发言。
三、总结
对课堂辩论中各组的发言及学习的成果进行总结。
第二单元:
丰富多彩的现实 多种多样的表现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的真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表现手段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主要特征,认识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特征。
2.方法与过程:
(l)通过分析、评述,从不同画种欣赏再现性美术作品,把握美术作品形象与现实生活形象的区别和联系。
(2)通过师生互相讨论研究,认识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提高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引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学会从平常的生活中发现美和创造美。
教学重点:
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的造型要素、表现方法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再现性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区别和联系,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集中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向学生讲述本课的目的是为了欣赏和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
2.老师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不同画种的再现性美术作品并出示课题。
3.请学生谈谈感受。
欣赏再现性美术作品,并发表意见。
三、知识要点讲解
1.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美术形象并不等同于世界存在的一切自然物象,它是经过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选择、提炼、概括、改造等艺术加工。
2.优秀的再现性美术作品要形神兼备。
再现性美术作品不仅要真实生动地表现外部特征,还要表现对象的精神、性格和气质。
3.再现性美术作品强调“情”的感受和“美”的体现。
任何艺术作品都要以情动人,再现性美术作品也是如此。
4.老师讲述并板书:
1.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2.形神兼备3.“情”的感受“美”的体现
欣赏并谈感受,使学生主动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表现方法和特征,并在一开始就通过讨论营造出一种氛围。
四、分析和讨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表现特征及艺术效果
1.老师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蒋兆和的《流民图》和董希文的《开国大典》。
《流民图》是中国画,是以线条、墨色来再现形体、质感,达到“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
该作品创作于1942年到1943年,当时日本侵略者已经践踏了我国的半壁河山,中国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族的苦难激发了画家创作这幅中国画长卷。
《开国大典》是油画,以丰富的色彩层次,绘声绘色地表现人物形象。
作品是一幅深为群众欢迎的革命历史画。
它表现了新中国开国大典的宏伟壮阔的场面,再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划时代的一刻。
2.通过课件展示中国花鸟画和油画静物,让学生来谈体会。
学生可以就课件上的作品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老师共同探讨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表现方法及艺术效果上所体现的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从而获得新知识。
五、学生讨论研究
要求学生把握再现性美术作品和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及再现性美术作品和现实生活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重点分析讲解使学生加深对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理解。
六、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和讨论,同学们了解再现性美术作品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艺术家通过对生活素材进行艺术的提炼加工并融入艺术家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思想感情和时代的审美理想创造而成。
说一说自己的观点。
谈一谈优秀的再现性美术作品应具备哪些要素。
自主探索再现性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之间关系,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
七、课后拓展
请同学们搜集美术作品图片,注意区别哪些属于再现性的美术作品,并与同学交流和评述,在教室里开辟作品专栏进行展示。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研究再现性美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和区别及再现性美术作品与表现性美术作品的区别和联系。
这一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欣赏、理解和讨论提高学生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
第二课时
课题:
静物写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生初步了解静物写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色彩的明暗、冷暖的表现方法,提高欣赏和分析再现性美术作品的能力。
2.方法与过程:
(l)通过讲授、欣赏使学生了解色彩静物写生的步骤和技法。
(2)运用色彩造型的基本知识,尝试进行静物色彩写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并加深对再现性美术作品的理解。
教学重点:
写生色彩的一般规律,单件物体的明暗、冷暖色彩的表现方法,静物画中的色调。
教学难点:
色彩写生中环境色、光源色和固有色的认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组织教学
准备教学用具和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具。
二、导入新课
向学生讲述本课的目的是为了进行静物色彩写生练习。
三、讲述色彩知识
1.色彩的三原色和三间色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指色彩的相貌。
明度——指色彩的明暗程度或深浅程度。
纯度——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就是色彩的含灰程度或饱和程度。
3.色彩的对比:
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补色对比、同类色对比、面积对比等。
(见课件中图)
4.色彩写生中影响色彩关系的几个因素:
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
通过课件图片展示,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在师生讨论中加深对色彩知识的理解。
通过提问思考,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四、教师展示写生步骤或演示写生步骤
(见课件图)分五步进行:
1.用铅笔画出大形体,注意构图和空间关系。
2.用较薄的单色画出大的明暗关系。
3.从画面暗部入手,把握整个色调,这一步使画面色彩冷暖、明暗及前后关系更加明确。
4.进一步用较饱和的颜色把上述关系表现得更准确些,注意边缘线的虚实变化。
5.最后刻画亮灰面,点上物体高光,勾出梨的果蒂,调整色彩整体关系。
学生观看教师演示
通过色彩写生练习,进一步加深对色彩的理解和运用。
同时体会到再现性美术作品不仅需要熟练地掌握绘画技能,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五、课堂练习
请同学们观看课件中的作品并根据老师摆设的静物,进行写生练习。
写生要求如下:
1.构图完整2.造型准确3.色调和谐统一
学生各自准备好工具,进行色彩写生练习。
六、学生优秀作品展示
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并分组讨论,谈谈认识和体会。
七、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和实践,我们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要再现现实生活中生动、自然的形象,不仅要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还要善于观察和把握表现对象的形象特征。
八、课后拓展
请同学们尝试用写实的手法进行美术创作,作品要融入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审美情趣。
(主题自拟)
知识资料:
色相:
也是产生色与色之间关系的主要因素,正是有了各种不同的色彩相貌特征,我们的世界才那么五彩缤纷,在诸多色相中,红、橙、黄、绿、蓝、紫是最基本的色相,以它们为基础依圆周等色相差环列,可得高纯度的色相环,在此基础上增加过渡可得十二色、二十四色等。
明度:
色彩的层次感、空间感都是依靠明度来表现的。
明度在三要素中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它可以不带任何色相特征,仅通过黑、白、灰的关系表现出来。
任何色彩都可以还原为明度关系来思考。
无彩色中,白色明度最高,黑色明度最低。
色彩明度的表现(见课件中图)
(1) 黑、白、灰无彩色。
(2) 同一色相加白产生由深到浅的不同明度的差别。
如:
蓝、浅蓝、白。
(3) 同一色相加黑产生由浅到深的明度变化。
如:
绿、深绿、黑。
(4) 不同色相由于反射光线的强弱产生明度的差别。
如:
黄、橙、红、紫、蓝、绿等依次从高到低变化。
纯度:
色彩的色相感越明确,其纯度也越高。
黑、白、灰没有色相倾向的无彩色的纯度为零。
不同彩色所能达到的纯度是不同的,其中红色纯度最高,绿色纯度最低,其余色相居中。
(见课件中纯度的表现图)
(1) 固有色——物体本身的颜色。
(展示静物白色花瓶、红色玫瑰等)
(2) 环境色——不同环境影响下呈现的色彩。
(如白色衬布对静物固有色彩的影响)
(3) 光源色——不同的光源照射对物体固有色的影响。
第三课时
课题:
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欣赏表现主观情感的美术作品,体验其视觉感受,了解其外在的形式。
掌握有关主观情感表现的知识,使学生对在美术创作中表达主观情感、创作思维过程、形象塑造方法等有初步体验,从而加深对表现性美术作品基本特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师生对作品艺术形象的分析、评述和讨论,使学生了解表现性美术作品通过造型、色彩及构图手段所传达的内在含义。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及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教学重点:
对表现主观情感的美术作品所包含的造型手段、表现手段及作品所传达情感的理解。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美术作品情感心绪的表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引导阶段
引导学生看背投,播放一组作品图片,有中外画家的表现性美术作品和兼有再现、表现两种方法而偏重于表现的美术作品。
观看视频,直观的了解再现、表现两种方法。
以直观的形象导入,加强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发展阶段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说一说如果美术创作表达自己对某种事物的看法和主观感受而不采用客观再现这一事物的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通过师生对以上问题的交流讨论,导出本课课题。
学生讨论交流
以学生独立的分析所引发的问题作为切入点,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认识。
激发其探知欲。
三、欣赏阶段
进入作品欣赏。
由具象形象的作品入手,逐步向抽象形象的作品过度,师生共同从作品中寻找、分析、讨论作品所包含的造型要素和表现手段、作品所传达的情感表现意味、表现性美术作品外在和内在的基本特征;回忆前课所学的再现性美术作品及其创作方法,比较两者的不同,启发、引导学生能否在本课作品中感受出作者所表现的某种情感。
师生共同分析、欣赏美术作品
播放一组图片,有再现的、表现的、抽象的,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任何美术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艺术家主观思想情感,同时也是他对社会的审美评价与审美理想的表现。
四、作品欣赏
表现:
艺术家运用艺术手段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着重反映作者的主观感受。
板块1:
梵高的作品
课件展示:
梵高作品《星月夜》
告诉学生欣赏美术作品表现的方法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作品形式
2.作品内容
3.美术作品的背景文化
教师提问:
看到这样一幅《星月夜》,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对作品进行分析:
《星月夜》中的世界仿佛在燃烧,树木如同火焰升腾,星星如同爆炸的火团,天空似在旋转动荡,这些描绘,都表达了梵高的主观情感。
梵高的作品,都充满了他对生命的热爱,诉诸了他内心强烈的感情。
通过梵高作品表现强烈的个人感情因素,加强学生对绘画表现主观的认识。
同时使学生了解很多艺术形式都可以表达作者的主观情感,拓宽学生的思路。
板块2:
不同表现方法的美术作品
课件展示:
《到处是生活》《我和我的故乡》《绿洲》
教师提问:
你能感受到这些作品所表现的不同情感吗?
课件展示《到处是生活》雅洛申柯
课件展示《我和我的故乡》夏加尔
教师提问:
画面的村庄是我们视觉的真实吗?
这幅画看似复杂、奇怪,理解它并不困难。
作者给这一作品所起的题名,就是解释这幅画的一把钥匙。
课件展示《绿洲》马格利特
教师提问:
在画面上你看到绿洲了吗?
树怎么会长到桌子上?
白云为什么挂在树上?
作品为什么叫绿洲?
这件作品用写实的手法描绘了一个生活的侧面,被流放的老人、工人、士兵、工人的妻子和孩子,大家凑到窗口来欣赏窗外一角的情景。
通过《绿洲》的创意,引发学生的思考,领悟主观情感的表现在这里变得更为夸张。
板块3:
马蒂斯的作品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种美术作品情感表现的风格。
课件展示。
教师提问:
这样的画面给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绘画中,色彩对于情感的表达有着十分强烈的影响。
色彩在作品中是怎样表现情感的,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解读它。
观看“野兽派的绘画”视频。
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色彩在作品中是怎样表现情感的。
板块4:
抽象画
课件展示《即兴30》
教师提问:
我们再来看这幅作品,它表现了什么情感?
教师提问:
这是一幅抽象画,我们看到具体的形了吗?
教师总结:
这幅画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画的,康定斯基自己说,它是在人们“对战争经年不断的谈论”导致的一种强烈的精神压力,下意识地创作出来的,反映出战前人们那种躁动不安的情绪。
教师提问:
“情绪”有具体的形象吗?
教师总结:
虽然没有具体形象,也能表达画家的情感。
所以作者采用抽象形式表现更为合适。
这种形式也正表现了作者的主观认识。
知识点:
讲解热抽象、冷抽象的特点。
课件展示《红蓝黄色的构图》蒙德里安、《黄红蓝》康定斯基
冷抽象:
作品展现的是冷静、规则的几何构成。
被称为古典、几何的抽象艺术。
热抽象:
是明显直接表现情感。
被称为浪漫的、有机的抽象艺术。
观看视频了解抽象画中画家主观情感的表现。
了解抽象绘画的情感表达。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无论是再现艺术、表现艺术还是抽象艺术,都是人类美术史上长久存在的艺术形式,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
不同的艺术,能够表现人类不同的精神内容、创造出不同的形式感,给人以不同的审美享受。
板块5:
分组讨论赏析作品
根据前面的分析,分组来讨论分析以下几幅作品。
课件展示:
《舞蹈》马蒂斯、《高更的椅子》梵高、《百老汇的爵士音乐》蒙德里安、《克里斯蒂娜的世界》怀斯、《呐喊》蒙克、《内战的预感》达利
问题:
感受美术作品中的不同情感的表现,分组选代表谈感受。
(从形象、色彩、构图等方面去谈)
学生分成六组,由组长确定本组讨论的作品,进行讨论研究,选出代表总结发言,教师根据情况及时补充。
探究性学习,通过学生分组的研究讨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相互交流和互动。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欣赏、讨论,我们了解到美术作品可以表现画家对社会、对生活、对命运的主观情感感受。
画家通过不同的造型、色彩、构图来表现自己的主观情感,我们也体会了作品所传达出的情感。
下节课让我们亲自尝试通过绘画作业表现某种情感或心境,老师期待着同学们的作品。
总结加强认识,同时鼓舞学生做好下次课的准备。
六、课后拓展
在教师指导下搜集各类美术作品图片,在教室里开辟作品专栏进行展示,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注意分析作品的再现与表现创作方法。
资料:
不管你怎么理解,作者的环保意识已在你思考时悄悄地传递。
独特新颖的创意是它的成功之处,它主要运用了时空重组的创意方法,把不同时间和空间的物体或局部重新组合在一起,改变物体的原有的自然状态,从而形成新的视觉形象。
这就是被称为爆炸的色彩的野兽派的风格。
1905年,马蒂斯、费拉芒克、马尔凯等人,在秋季沙龙上一起展出作品,他们都用强烈的原色作画,只有一件雕塑带有文艺复兴的典雅风格,艺术批评家说:
“多纳泰罗在一群野兽当中”,“野兽派”由此产生。
第四课时
课题:
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有关主观情感表现的知识,加深对表现性美术作品特征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目标:
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及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教学重点:
艺术创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实践中表达主观情感,理解表现性美术作品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导入阶段
播放一组作品图片,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感受不同美术作品中画家主观情感的表现,强化上节课知识,为本节课的绘画实践创作做好铺垫,通过师生对作品的交流讨论,导出本课课题。
播放一组图片,使学生加深认识:
任何美术作品都是在不同程度上体现着艺术家的主观思想情感,同时也是他对社会的审美评价与审美理想的表现。
二、发展阶段
1、师生共同赏析
《加歇医生肖像》梵高
《灰色的树》蒙德里安
《太阳下的人与狗》米罗
《白杨林》吴冠中
《海边的塔希提少女》高更
学生讨论交流。
师生间进行对话与交流。
三、实践练习
学生实践
1.尝试运用具象或抽象形式和鲜明、强烈的色彩去表现热情、欢快的情绪。
2.尝试运用具象或抽象形式和沉静、和谐的色彩去表现宁静、平和的气氛。
3.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现自己的某种情感或心境。
学生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和理解。
四、展示学生作品
展示学生作品
1.谈谈自己通过绘画作业表现某种情感或心境的体会和心得。
2.师生共同对作业和实践过程进行评论和总结。
在教师指导下,在美术教室展示学生作业,举办一个小型画展。
鼓励学生的创作。
1、学生进行创作实践。
2、学生阐述自己作品的创意及表现。
同学之间互提问题及解答。
学生亲自设计、布置展览。
评价与总结。
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三单元:
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环境设计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学生通过欣赏不同的环境设计作品,观察分析生活中的设计艺术,领会设计的重要性。
让学生以艺术家的敏锐眼睛捕捉自然中美好的事物,体会环境艺术形式表现出的自然与人之间形成的和谐美,与此同时激发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创作的热情。
隐形目标:
通过欣赏杰出的环境设计作品,开阔学生思路,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认识生活艺术化和艺术生活化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进步。
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是环境艺术设计最合理的方式。
教学重点:
认识环境设计的要素。
教学难点;
环境设计的广博性。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注意过自己每天在怎样的环境里学习吗?
你理想的教室应该是什么样的?
出示课题:
板书《环境设计》
以学生切身感受导入,活跃情绪,并暗示环境和人就像鱼和水一样,休戚相关。
三、美术作品鉴赏(分析、讨论、探究)
教师运用PPT组织教学
“学会认识环境设计”
讲述环境设计的范畴,让学生结合看书自己推测应该从几方面认识环境设计。
用幻灯片打出学习环境设计的四要素,教师讲解和学生探讨结合。
学生观看教室环境,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四、课堂讨论
讨论教室和居室的布置,体会功能不同决定形式不同。
讨论李小龙的街头雕塑和香港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领会环境设计的深层含义。
用日本办公室的设计和微软公司的办公室设计引导学生探讨怎样的办公室设计符合中国国情?
问:
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和材料的支持,北京奥运会的两个场馆水立方和鸟巢能不能按设计实现?
环境设计和材料技术是一种什么关系?
功能决定形式
环境设计和历史文化背景
环境艺术是综合艺术
学生浏览课本。
看幻灯片对环境设计的范畴有确切的了解。
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分析思考环境设计中功能如何决定形式。
学生回答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和材料的支持,北京奥运会的两个场馆水立方和鸟巢不能按设计实现。
环境设计受材料技术制约。
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课知识点,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设计,大的如城市街道,小的如街灯餐具等等都是环境设计的内容,提高对设计艺术的认识和分析鉴赏能力。
学生探讨中国办公室应该是什么样的?
资料:
环境形式和功能的关系,是功能决定形式,这一点学生容易理解,也能自己分析,所以这部分幻灯片可以把说明小字隐藏,作为教师参考用。
环境设计和材料技术的关系,可以以水立方为重点讨论。
环境设计是否受材料技术的制约?
古今中外不同材料的运用,形成了环境设计上怎样不同的结果?
环境设计艺术形式空间的象征意义,重点讲人民大会堂的设计,突出人民大会堂特殊的政治地位,体现集体智慧的豪迈建设,独具匠心的天花板设计和内在含义。
进行爱国主意教育。
环境设计和历史文化的关系,用中西两个典型建筑对比讲解。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在天坛建筑群得到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教版八 年级 美术 上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