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docx
- 文档编号:6650968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149.86KB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docx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三收入与分配
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
全国卷5年考情
考点
2015·卷Ⅰ
2015·卷Ⅱ
2014·卷Ⅰ
2014·卷Ⅱ
2013·卷Ⅰ
2013·卷Ⅱ
2012
2011
1.分配制度
2.效率与公平
16、38
(1)
3.财政及其作用
38
(2)
16
14
12、14
4.征税与纳税
38
(2)
13
全国卷5年真题
考向1 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1.(2012·全国卷·T16)2011年1月,R市以居住证制度取代暂住证制度,300余万生活在该市的流动人口告别“暂住”状态,在劳动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12个方面开始享受与市民同等的权益。
这一举措( )
①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②消除了收入再分配的差距
③有利于协调城乡统筹发展 ④减少了城市管理支出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在劳动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12个方面开始享受与市民同等的权益”,这就体现了①③。
②说法错在“消除”二字上;这些措施可能加大城市管理支出,因此④说法错误。
【答案】 B
2.(2012·全国卷·T38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
1978年我国职工工资总额为568.9亿元,2009年达到40288.2亿元;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615元增加到2009年32736元。
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分配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
2009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是我国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为58%;我国最低工资是我国平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为50%。
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分别如图甲、图乙所示。
我国政府、企业与居民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占比
图甲
我国政府、企业与居民在国民收入再分配中的占比
图乙
——摘编自2011年3月7日《经济观察报》
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解析】 本题以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为依托,从“是什么”“怎么办”“采取措施的依据”三个角度进行设问。
对我国最低工资与世界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对我国政府、企业、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横向、纵向比较,就可以轻松回答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配政策、财政、税收等写出解决收入分配中的问题的对策即可。
【答案】 问题:
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最低工资在人均GDP中占比低,在平均工资中占比低,最低工资水平偏低。
居民所得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占比呈减少趋势,政府和企业所得占比呈增加趋势,居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
对策: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家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和居民收入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社会公平。
考向2 财政及其作用
3.(2014·全国卷Ⅰ·T16)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一国政府为了实现各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等化而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财政平衡制度。
要加大对民族省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关键是要增加财政收入。
在我国当前情况下,增加财政收入的合理措施是( )
A.大幅度提高税率 B.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C.提高职工工资水平D.扩大资本市场规模
【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增加财政收入的合理措施”。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对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大力发展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是提高国家财政收入的根本途径,故B项正确;大幅度提高税率从根本上并不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A项不符合题意;提高职工工资水平不利于增加财政收入,C项不符合题意;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实体经济是基础、是根本,只有百业兴,才有金融兴,才能发挥资本市场的服务作用,所以不能随意扩大资本市场规模,故D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4.(2013·全国卷Ⅱ·T14)当前,我国农业补贴的重心已由流通环节向生产环节、由消费者向生产者转变,初步形成了支持价格、直接补贴和一般服务支持相结合的农业补贴模式。
我国农业补贴重心转变的目的在于( )
①增加农业生产者收入 ②优化农产品需求结构
③缩小农产品供需缺口 ④稳定农产品市场供给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农业补贴重心转变的目的”。
农业补贴重心向生产者转变可以增加农业生产者的收入,调动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以稳定市场供给和农产品价格,而不是缩小供需缺口,①④入选,③排除。
农业补贴重心的转变是从供给角度采取的措施,②是需求角度,不符合题意。
选B项。
【答案】 B
5.(2013·全国卷Ⅱ·T12)财政政策是我国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
2013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 )
A.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B.减轻企业的税负,改善经济结构
C.优化预算的结构,完善社会保障
D.增加社会总供给,扩大居民消费
【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的财政赤字”。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安排适度的财政赤字,使财政支出略大于财政收入,目的是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A项正确,D项排除。
财政赤字与减轻企业税负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一般来说,财政收支平衡是最佳状态,财政赤字打破了收支平衡,C项也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6.(2015·全国卷Ⅰ·T38
(2))2013年我国GDP增速为7.7%,2014年为7.4%。
2015年我国GDP增长目标调低为7%。
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做了加力增效的部署,其中,2015年财政预算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
(财政赤字率指财政赤字与GDP之比。
国际上财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线为3%。
)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并说明应该如何用好财政赤字资金。
【解析】 本题有两问,第一问,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增加财政赤字是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明确我国现阶段增加财政赤字是必要的;另一方面结合材料信息,认识到现阶段财政赤字率没有超过警戒线,是适度的、安全的。
第二问,说明如何用好财政赤字资金,可以从三个角度组织答案:
第一,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引导经济转型升级;第二,要加强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第三,要注重分配公平。
【答案】 合理性:
财政赤字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具体手段,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增加财政赤字能够扩大财政支出,刺激社会总需求;我国目前财政赤字率虽然在提高,但低于3%的警戒线,是适度的、安全的。
措施:
优化赤字资金支出结构,引导经济转型升级;加强赤字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遵循财政分配原则,维护赤字资金支出的公平性。
考向3 税收
7.(2014·全国卷Ⅱ·T13)2013年12月,财政部公布了《2014年关税实施方案》,宣布对760多种进口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
作为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我国降低进口关税能( )
①改善国际收支结构 ②鼓励企业海外投资 ③刺激居民消费需求 ④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收支、刺激消费的知识。
回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作为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降低进口关税”等信息。
由题意可知,降低进口关税有利于我国增加进口,刺激居民消费,改善国际收支结构,因而①③符合题意;“企业海外投资”“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与降低进口关税无必然联系,②④排除。
【答案】 A
1.从考点角度看,收入分配公平、财政收支和财政政策属于高频考点,而分配制度、税收等是近年高考的冷考点。
2.从题型角度看,收入分配公平、财政等都考过主观题。
3.从命题背景材料看,土地流转、居民收入增长、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结构性减税、财政支出、财政政策等值得进一步探究。
备考小脉略:
核心考点一 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选择题 常正面考查收入分配公平,也常以误区的形式侧面考查促进公平的措施、共同富裕、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等。
1.降低进口关税能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2014·全国卷Ⅱ·T13-④)
错误原因:
降低进口关税会增加市场上进口商品的数量,对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没有直接影响。
2.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居民同步富裕。
(2014·山东高考·T24-A)
错误原因:
我们要实现共同富裕,而非同步富裕。
3.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可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2014·大纲全国卷·T26-A)
错误原因:
财政转移支付与再分配有关。
4.实现居民收入倍增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
(2013·天津高考·T1-④)
错误原因: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促进经济发展、发展
生产力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
5.扶贫标准的提高,促成了合理有序分配格局的形成。
(2012·天津高考·T5-D)
错误原因:
扶贫标准提高,是促成合理有序分配格局的措施之一,但不是充分条件。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
6.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2011·江苏高考·T10-③)
错误原因: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合理的收入差距有利于提高效率,但收入差距过大会影响效率的提高。
二、主观题 常考查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等。
解答这类试题要注意两点:
1.设问分析:
常通过我国分配领域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就等,考查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
2.解答技巧:
以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及要求等知识为依据提取材料信息,并有理有据地组织答案。
(见全国卷五年真题2)
1.我国的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内
容
①存在范围:
公有制经济。
②对象:
个人消费品。
③尺度:
劳动。
④后果:
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包括按劳动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等
基
础
公有制经济
各种所有制经济(按劳动要素分配只能是在非公有制经济中)
地
位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我国目前分配制度中居于主体地位
我国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
据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前提;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直接原因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理性根源于市场配置资源的内在要求
意
义
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2.促进收入分配公平
(1)原因
①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要求。
②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有密切联系。
促进社会公平有利于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③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促进公平,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激发效率和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
④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会导致收入的两极分化,需要国家宏观调控。
⑤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⑥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⑦有利于协调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措施
根本措施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维护公平的根本措施在于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
制度
保障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初次
分配
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打破单一的按劳分配格局,促进居民收入的多样化
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
再分配
发挥财政在再分配中的作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制,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①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②强化税收调节,特别是个人所得税的调节,整顿分配秩序,防止两极分化
(3)效率与公平
二者
关系
①一致性。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②对立性。
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正确
处理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1.(2015·四川高考)S国是政府主导特征明显的市场经济模式国家,其发展中的资源配置低效、社会不公问题突出,改革转型的呼声很高。
如果借鉴其他市场经济模式,该国实施改革的可能取向是( )
①着力宏观调控,促使经济稳定增长 ②扩大市场作用,激发社会资本活力 ③完善分配制度,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④增强政府干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政府主导特征明显”“资源配置低效”“社会不公”。
S国因政府主导资源配置,导致资源配置低效、社会不公,要改变这一状况,其改革转型的取向应该是强化市场的作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政府干预,故②当选,①④排除;要改变社会不公现状需要完善分配制度,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故③当选。
【答案】 C
2.(2015·广东高考)基尼系数是判断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该系数介于0~1之间,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反之,表明收入差距越大。
国际上通常把0.40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2010~2014年,中国收入再分配后的基尼系数分别为0.481、0.477、0.474、0.473和0.469。
对比下图,不考虑各国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可以推断出( )
2010年部分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
①近年来,中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且高于图中发达国家 ②法国收入再分配政策对贫富差距的调整效果比英国更明显 ③中国应运用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手段强化再分配功能 ④发达国家依赖以市场为主导的收入分配机制实现社会公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基尼系数是判断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中国收入再分配后的基尼系数”“对比下图”。
由材料可知,2010~2014年中国收入再分配后的基尼系数数值越来越小,说明中国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小,①错误;法国收入初次分配后的基尼系数大于英
国而再分配后的基尼系数小于英国,表明其再分配政策的调整效果好于英国,②当选;2010部分发达国家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后的基尼系数变化说明再分配在缩小贫富差距方面的效果较显著,这一经验启示中国应强化再分配功能,③符合题意;再分配主要是依靠政府进行的分配,是以政府为主导的,而不是以市场为主导的,④排除。
【答案】 B
3.(2015·福州质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漫画《分蛋糕》
财富多的人(占城市居民的10%)占有全部城市财富:
45%。
财富少的人(占城市居民的10%)占有全部城市财富:
1.4%。
请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为解决图中的问题支招。
【解析】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为解决图中的问题支招,首先应准确解读图中信息,理解图反映的问题是什么。
阅读图中文字可知,图反映的问题主要是收入分配不公,因此,本题的解题思路就是怎样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
【答案】 ①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调节初次分配的比重,使劳动报酬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
③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利用税收和财政手段调节过高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缩小收入差距。
[答题·模板]系列之(4)
有关“收入分配公平”的命题
1.设问模式
【提示】
(1)描述上述材料(图表)反映了什么问题。
(2)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问题的原因。
(3)如何解决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
(4)结合材料,请你为解决收入分配不合理、贫富差距拉大提几点建议。
2.答题要素
(1)主要表现
【提示】 城乡+群体+区域+行业
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②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异明显,收入向高收入群体集中,两极差距扩大。
③不同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④行业差距继续扩大,垄断行业和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日益突出。
(2)为什么要努力缩小收入差距
【提示】 本质、共同富裕+和谐社会+效率+科学发展观
①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②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维护劳动者公平分配的权利,保证劳动者的利益,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④实现社会公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3)怎样缩小收入差距
【提示】 经济发展+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再分配+科学发展+社会保障
①根本途径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居民收入。
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制度保证。
③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大的问题。
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⑤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⑥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
⑦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并贯彻落实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
核心考点二 国家收入的分配
一、选择题 常正面考查财政收支、财政政策、税收的作用,也常以误区的形式考查货币的职能等。
1.国家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2015·浙江高考·T26-C)
错误原因:
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根据情况,既可以增加支出也可以减少支出。
2.企业应当提高能源消费税税率。
(2015·山东高考·T26-D)
错误原因:
税率的制定者是国家相关部门,而非企业。
3.推行刮奖发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消费。
(2013·重庆高考·T3-A)
错误原因:
推行刮奖发票主要是鼓励消费者索取发票,间接促进销售者依法纳税,促进公平竞争和财政收入增长。
4.财政收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而增长。
(2012·广东高考·T26-A)
错误原因:
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因素。
二、主观题 常考查财政的作用、财政政策等。
解答这类试题要注意两点:
1.设问分析:
常提供材料背景或时代背景,考查学生对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的作用等。
2.解答技巧:
一是充分提取材料中的相关信息,二是对接设问要求的知识,考虑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和财政的作用等知识。
(见考前提分必做3)
1.财政
(1)财政收支及其作用
财政收入
①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债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②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财政支出
包括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财政作用
国家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财政与民生问题)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
③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财政与宏观调控)
(2)财政政策的类型
扩张性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稳健的财政政策(中性财政政策)
实
施
条
件
经济增长滞缓、一部分经济资源未被利用、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
经济过热、经济的正常运行受供给能力制约、物价上涨
经济平稳运行,没有明显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迹象
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
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
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
对
策
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
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
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
目
的
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
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增长
联
系
国家通过财政收支控制经济运行。
采取哪种财政政策,都必须依据客观的经济运行状况,以促进社会总供求的平衡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区
别
含义
财政部门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
指一国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
内容
凡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保护价收购粮食等都属于财政政策
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存、贷款利率及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等属于货币政策
政策
制定
者
财政政策是由国家财政部门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
中国人民银行直接制定并实施
联系
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
2.税收
(1)税收及主要税种的作用
性质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特征
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种类
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
主要税种的作用
①增值税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而且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
②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2)税收的作用
作用
表现
调节
经济
如果经济发展过热,可以增加税收、抑制社会总需求;如果经济发展滞缓,可以减少税收,刺激社会总需求,以实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
引导
消费
通过调节税收,如对奢侈品消费征税,提高烟酒消费税等,可以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进行科学、合理的消费
维护社会公平
通过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
引导转变方式
通过调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环保税等税率,可以引导企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3)依法纳税
原因
①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性质决定了公民必须依法纳税
②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③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要求
①个人:
增强纳税人的权利与义务意识,自觉依法纳税,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
②国家:
完善税收和财政制度;加大稽查处罚力度,严惩违反税法的行为;加强税收宣传,教育人们要自觉依法纳税
违反税法的行为
偷税、欠税、骗税、抗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 高考 政治 二轮 复习 专题 收入 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