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江苏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
- 文档编号:6647972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144.24KB
学年江苏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
《学年江苏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江苏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江苏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
最新江苏省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C.液氢作火箭燃料D.一氧化碳炼铁
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一氧化碳通过灼热氧化铁,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C.点燃棉花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3.下列常见的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
A.K2SO4B.NH4HCO3C.KNO3D.Ca(H2PO4)2
4.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关于碘元素的信息.下列关于碘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
C.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D.碘在人体中属微量元素
5.关于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④结合时,粒子个数比为2:
1
B.③、④属于同一种元素
C.③得到电子后形成④
D.x=3时,②属于原子
6.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了新型抗疟疾药青嵩素,它的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有关青嵩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青嵩素属于有机物
B.青嵩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
C.1个青嵩素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构成的
D.青嵩素中C、H、O元素的质量比是15:
22:
5
7.谚语诗词中蕴含着科学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熔点很高
B.“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容易着火
C.“百炼成钢”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蕴含的化学原理相同
D.“满架蔷薇一院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8.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
B.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D.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燃烧,所以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
9.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表示质子数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的物质都属于混合物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微粒数之比为3:
2
D.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10.在pH为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a+、NH
、CO
、Cl﹣
B.Mg2+、Ca2+、NO
、Cl﹣
C.Mg2+、K+、Cl﹣、OH﹣
D.Cu2+、NH
、SO
、Cl﹣
11.下列整理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食品保鲜的办法
B
灭火实例与原理
固态二氧化碳﹣﹣冷藏保鲜
放入生石灰﹣﹣防止受潮
充入氮气﹣﹣防腐
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住宅失火时用水浇灭﹣﹣降低温度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C
物质的区别方法
D
化学中常见的“三”
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并搅拌
酱油和醋﹣﹣闻气味
氯化铵和磷矿粉﹣﹣观察颜色
三种可燃性气体﹣﹣H2、CO、O2
三种可加热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
三种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A.AB.BC.CD.D
12.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
NaOH溶液
Ca(OH)2
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再过滤
B
CO2气体
H2O
通过稀硫酸
C
O2
CO
通过灼热的CuO
D
FeCl2溶液
CuCl2
加入过量的铁粉,再过滤
A.AB.BC.CD.D
二、填空与简答题
13.请用用化学用语和数字表示:
(1)两个氩原子 ;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3)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 ;(4)硫酸根离子 ;
(5)氯化钠含有的阴离子是 ;(6)KIO3中I的化合价为 .
14.从H、O、C、S、Ca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要求的物质,并在空格中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
(1)能形成酸雨的气体 ;
(2)具有还原性的氧化物 ;
(3)写出一个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一个有沉淀生成的化学方程式 .
15.学习化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PM2.5专用口罩中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2)“沙里淘金”说明黄金在自然界中能够以 (填“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
(3)硝酸钾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肥料,硝酸钾属于 肥.
(4)我们都知道生活中能用汽油和洗涤剂来去除衣服和餐具上的油污,汽油除油污的原理是汽油是溶剂能溶解油脂,那么洗涤剂除油污所利用的原理是洗涤剂具有 功能.
(5)用10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成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再加水的质量是 g.
(6)将一定量铁加入到AgNO3、Cu(NO3)2、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明显现象,则滤渣中一定有 .
16.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点表示 .
(2)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 .
(3)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若分别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排序依次为:
.
(4)欲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A溶液,应满足的温度范围为 .
17.向某盐酸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时,溶液的pH与加入的氢氧化钠固体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当溶液的pH处于A点时,溶液中所含有的粒子为 (多填、少填均不得分);当溶液的pH处于B点时,向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 色;若改用m克消石灰与该盐酸充分反应,所得溶液的pH 7(填“>”、“=”、“<”).
18.下列七种是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D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G是一种重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E是一种金属氧化物,与A反应能生成一种常见的碱,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E ;
(2)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
(3)E在日常生活中用途广泛,请写出其中一点 ;
(4)反应③属于 反应(填“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5)B是最清洁的燃料,与其它燃料相比其优点是 .
三、实验与探究题
19.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图中a、b仪器的名称:
a ,b ;
(2)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较为纯净的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A”、“B”或“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收集装置为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选用C装置的优点是 ,如需用E装置干燥,则E装置中应装 ,气体应从 端通入(填“c”或“d”).
20.实验中,小红误将氢氧化钠溶液当成酸滴加到金属铝中,结果发现也有气泡产生,为了解该气体的成分,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猜想】小红猜想是氧气;小敏猜想是氢气;小雨猜想是二氧化碳.其他同学认为小雨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
【进行实验】利用图Ⅰ所示装置分别进行实验:
(1)小红:
反应一段时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a处,观察到 ,则她的猜想错误.
(2)小敏:
①用图Ⅱ所示装置干燥从a导管出来的气体,将管口a与 (填“b”或“c”)端管口连接.
②反应一段时间,点燃干燥后的气体,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得出他的猜想正确.
【得出结论】铝、氢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气和偏铝酸钠(NaAl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交流讨论】有同学认为,小敏的实验方案有欠缺,步骤②存在安全隐患.理由是 .
【反思提升】许多重大科学发现,源自对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大胆质疑,深入研究.下列科学成果中,有两项是通过对异常现象研究得出的,它们是 (填序号).
A.波义耳不慎将浓盐酸溅到花瓣上从而发现了酸碱指示剂
B.侯德榜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C.拉瓦锡深入研究前人忽视的异常现象发现了氧气
D.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多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
四、实验与分析题
21.为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小龙和他的同学用足量的一氧化碳与10g赤铁矿石样品充分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该溶液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
(1)上述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计算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的用途,只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C.液氢作火箭燃料D.一氧化碳炼铁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
【解答】解: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干冰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B、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是小苏打与胃酸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C、液氢作火箭燃料是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一氧化碳炼铁是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二氧化碳、小苏打、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一氧化碳通过灼热氧化铁,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C.点燃棉花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棉花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通过灼热氧化铁,固体由红棕色变为黑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C、点燃棉花时,有烧纸的气味,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
3.下列常见的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
A.K2SO4B.NH4HCO3C.KNO3D.Ca(H2PO4)2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分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解答】解:
A、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错误.
B、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
C、KNO3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正确.
D、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肥的分类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分析化肥中含有哪些营养元素,然后再根据化肥的分类方法确定化肥的种类.
4.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关于碘元素的信息.下列关于碘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g
C.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D.碘在人体中属微量元素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碘,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53,表示原子序数为53;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故选项说法正确.
D、碘在人体中属微量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5.关于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④结合时,粒子个数比为2:
1
B.③、④属于同一种元素
C.③得到电子后形成④
D.x=3时,②属于原子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A、依据化合价决定元素化合是的原子个数比的知识分析解答;
B、根据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进行解答;
C、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分析解决;
D、根据原子中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
【解答】解:
A、①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化合价为+2价;④是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化合价为﹣1价,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①、④结合时,粒子个数比为1:
2;错误
B、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③④的核内质子数相等,所以属于同种元素;
C、由图示可知,③得到一个电子后形成④;
D、原子中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x=3时,②属于原子;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微粒的结构示意图的意义,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元素的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解题的关键.
6.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了新型抗疟疾药青嵩素,它的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有关青嵩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青嵩素属于有机物
B.青嵩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
C.1个青嵩素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构成的
D.青嵩素中C、H、O元素的质量比是15:
22:
5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分析】A.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
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
C.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来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解:
A.青蒿素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正确;
B.根据相对分子的质量为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可得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5+22+16×5=282,故正确;
C.一个青蒿素分子是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故正确;
D.青蒿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
(1×22):
(16×5)=90:
11:
40,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7.谚语诗词中蕴含着科学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熔点很高
B.“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容易着火
C.“百炼成钢”与“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蕴含的化学原理相同
D.“满架蔷薇一院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分析】通过分析找出成语或诗句中蕴含的化学问题,应用化学相关知识解答此题.
【解答】解:
A、“真金不怕火炼”是说黄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高温下也不易反应;故解释错误
B、“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故解释错误
C、“百炼成钢”是指生铁经锤炼后其中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解释错误
D、“满架蔷薇一院香”是含有蔷薇香味的微粒运动到了人们的鼻子中,说明了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故解释正确;
故选D
【点评】成语和古诗是我们古代文化的一大瑰宝,其中许多都蕴含着化学原理,我们要好好地理解它们.
8.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通入二氧化碳后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
B.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D.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燃烧,所以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
【考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B、根据饱和溶液通过蒸发溶剂后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分析;
C、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种类分析;
D、根据影响可燃物燃烧的因素分析.
【解答】解:
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使石蕊溶液变得红,二氧化碳是氧化物,不是酸,故A错误;
B、若饱和溶液通过蒸发溶剂后有晶体析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B错误;
C、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C错误;
D、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都能促进可燃物燃烧,所以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基础化学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课本知识进行.
9.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表示质子数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的物质都属于混合物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微粒数之比为3:
2
D.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分析】A、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B、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
C、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反应物的微粒数之比;
D、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解: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是:
A、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前后的物质都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A正确;
B、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B正确;
C、由上图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的微粒数之比为3:
1,故C错误;
D、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根据图中信息正确进行分析、判断方面的问题,同学们要抓住有用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加以解答.
10.在pH为1的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a+、NH
、CO
、Cl﹣
B.Mg2+、Ca2+、NO
、Cl﹣
C.Mg2+、K+、Cl﹣、OH﹣
D.Cu2+、NH
、SO
、Cl﹣
【考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pH为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解答】解:
pH为1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
A、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B、四者之间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C、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故选项错误.
D、四者之间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但Cu2+的水溶液显蓝色,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在酸性溶液中共存及特定离子的颜色.
11.下列整理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食品保鲜的办法
B
灭火实例与原理
固态二氧化碳﹣﹣冷藏保鲜
放入生石灰﹣﹣防止受潮
充入氮气﹣﹣防腐
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
住宅失火时用水浇灭﹣﹣降低温度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
C
物质的区别方法
D
化学中常见的“三”
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并搅拌
酱油和醋﹣﹣闻气味
氯化铵和磷矿粉﹣﹣观察颜色
三种可燃性气体﹣﹣H2、CO、O2
三种可加热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
三种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A.AB.BC.CD.D
【考点】食品干燥剂、保鲜剂和真空包装的成分探究;用于加热的仪器;氧气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分析】A、根据固态二氧化碳易升华吸热、生石灰能与水反应、氮气性质稳定;
B、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可以移走可燃物、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或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C、根据硬水和软水遇肥皂水发生的现象、酱油和醋的气味、氯化铵和磷矿粉的颜色分析回答;
D、氢气、一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试管、蒸发皿、烧杯都可以加热,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解答】解:
A、固态二氧化碳易升华吸热,可以冷藏保鲜;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以做食品干燥剂;氮气性质稳定,充入氮气可防腐,故A正确.
B、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能使油和空气隔绝;用水灭火,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能隔离可燃物,都能灭火,故B正确.
C、硬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少,软水遇肥皂水产生的泡沫多,加肥皂水并搅拌进行鉴别;醋有刺激性气味,酱油没有,可通过闻气味鉴别;氯化铵是白色固体,磷矿粉是灰色固体,观察颜色可以鉴别,故C正确.
D、氢气、一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氧气没有可燃性;试管、蒸发皿、烧杯都可以加热;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灭火方法、检验物质的方法、加热的仪器等方面的知识,解答时应该特别注意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方面的问题.
12.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杂所用试剂和方法
A
NaOH溶液
Ca(OH)2
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再过滤
B
CO2气体
H2O
通过稀硫酸
C
O2
CO
通过灼热的CuO
D
FeCl2溶液
CuCl2
加入过量的铁粉,再过滤
A.AB.BC.C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气体的干燥(除水);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江苏省 中考 化学 模拟 试题 答案 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