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秋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全套教案表格版47页.docx
- 文档编号:6643855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73
- 大小:641.39KB
人教版秋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全套教案表格版47页.docx
《人教版秋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全套教案表格版47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秋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全套教案表格版47页.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秋一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全套教案表格版47页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个人初备
二次备课
内容分析
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读数的情况,还不是正式的教学没有安排专门的练习内容。
教材通过引人入胜的“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进行各种不同的比较,小兔和萝卜,小猪和石登,小兔和小鱼等比较,充分感知“同样多”“多”“少”。
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数主题图中的事物:
充分地数同一数量的事物。
数周围的事物:
有意识地把数学活动引向身边、校园、校园外。
让数数活动,从书本走向生活。
在数数活动中,初步体会数的含义,不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数就在我们身边。
由此,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3、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学生实际情况分析
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对校园生活不适应,有意注意较差,因此不要急着去数数,让学生先观察有什么,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把表面的事物看够了,再带着数数任务观察,从小到大数数,在数数的过程中抽象出数。
教学时间安排
1教时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1课时
总第
(1)课时星期
(一)(9)月(4)日
小朋友们刚进入一年级,会出现紧张情绪,首先运用编者的话,可以和学生拉近距离,然后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互相说说都看到了什么。
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教师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数一数各种东西的数量
学生互相交流,初步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和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的习惯
让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例子说一说,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
以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
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能从身边的生活发现数学知识的存在
课题
数一数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看和数了解画面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感受看和数是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是学习数学常用的方法。
2、引导学生一件一件地观察场景中的主要物体,并分别数出这些物体的个数,初步培养有条理观察的习惯。
3、让学生在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中观察、学习。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数数。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困难。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板示
教时安排
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上学了,你已经是小学生了。
从现在开始,你要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
你会数数吗?
认识积木的形状吗?
会看钟表吗?
……这些都是你要学习的数学。
数学是很有用的知识,学会它你可以知道很多的事情,还能增长本领,会解决很多问题。
打开这本书,你就会看到许多有趣的游戏和活动,那可是一个神奇的数学天地噢!
只要你爱动脑筋,多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就会发现数学是多么的生动有趣!
当你感到自己的本领一天一天地增长,该是多么愉快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
数一数(板书课题)
二、出示彩图,教学数数。
(1)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
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你看到些什么?
你能数出它们的个数吗?
(2)小组学习:
先让学生观察,在小组内和小朋友们说一说。
(3)汇报学习情况:
指名让学生说一说。
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人或事物的个数然后让同桌再互相说。
2、用圆点表示物体的个数。
(圆点与物体有一一对应关系,渗透着对应的思想。
)
三、实物操作,感受数字
分4人小组,由任意一个小朋友说出物体的个数,让其他3个小朋友用圆点摆出表示的数。
四、拓展运用
讲述:
小朋友,已经学会了数一数,即1—10的物体的个数。
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句话吗?
在小组内说说。
如:
我有10个手指,我们小组有4人,等等。
五、巩固深化
1、游戏:
火车钻山洞
讲述:
刚才小朋友数数数得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玩。
游戏方法:
我们分小组进行,两个小朋友手拉手抬起来,围成山洞,请小组后面的几位同学当司机,前面报几,后面接着往下报,如1、2、3,如果说对了,就发出呜呜声,说错了,就“咔嚓”暂停,说对了再通过。
2、数水果,摘水果
讲述:
秋天来了,树上的果子都熟了,有苹果、香蕉等。
去数数吧,再把数出的结果告诉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说对了就摘个水果送给你的朋友尝一尝吧!
六、总结
我们既能去动物园,还能玩游戏,摘水果,开心吗?
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你是怎么想的?
作业布置
1、数一数在家里或在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并记录下来,和同学们交流。
2、准备5个圆形、5个三角形、5个正方形。
板书设计
数一数
图片
12345678910
教后反思
本节课师生互动很多。
一年级的新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模式。
他们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
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我耐心的指导他们,真诚的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但是,部分孩子对于数的表示画圆圈和画圆片马虎大意,做错题目。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个人初备
二次备课
内容分析
比较是常用的思维,教学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初步建立长短、高矮、轻重的观念,而且可以让学生体会比较的基本方法,形成初步的观察和比较的意识,初步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单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长短、高矮、轻重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之间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通过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受比较的意义和价值,感受日常生活现象与数学的联系,初步培养用数学眼光和数学方式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
学生实际情况分析
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回顾旧知引入新知。
本课我通过主题的情境,一步一步地将学生引向学习内容,教学自然巧妙,有水到渠成之感,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通过丰富的情景,引导学生用“同样多、多、少、大、小、长、短、高、矮”来描述事物之间的量的关系,让学生轻松自如判断。
教学时间安排
4教时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1课时
总第
(2)课时星期
(二)(9)月(5)日
由旧知引入新知
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了学生可用不同方法去学习数学的道理,同时教师指导了算法最优化
给学生提供了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了“用数学”的意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课题
比一比1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会表达比较后的结果。
教学难点:
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思维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时安排
1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从1数到10。
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了数一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一比。
(板书:
比一比)
二、新课
(一)同样多
1、看图说话:
教师贴出4个圆纸片,学生数一数有几个,再贴出4个三角形纸片,学生数一数有几个。
看着这图,你能说一句话吗?
那你是怎么知道它们同样多的呢?
一个圆纸片对着一个三角形纸片,所以我们就说,圆纸片和三角形纸片同样多。
2、比一比:
请伸出你的双手,我们用一个指头对着一个指头的方法来比较一下两只手上的手指头是否同样多(师生一起做,然后同桌互相做)。
3、动动手:
教师在黑板上贴3个○(学生跟着在台下摆),要求对着○摆□,□要和○同样多。
指名一人在黑板上摆,其余同学在下面摆,摆完后说说摆的方法。
4、同桌左边的同学摆任意个□,右边的同学摆△,使得□和△同样多。
说说摆的方法。
5、找一找:
在p6、p7的图中找出同样多的东西。
(二)多些、少些:
1、教师贴出4个三角形,学生说是几个,再贴出3个正方形,学生说有几个。
问:
三角形和正方形同样多吗?
你怎么看出来的?
(教师伺机连线)教师引导学生:
三角形有剩余,正方形没有剩余,我们就说正方形少些,三角形多些,也就是说三角形比正方形多。
(板书:
多些、少些)
2、教师在黑板上贴2个○和3个△。
提问:
怎样比较○和△谁多谁少?
(同桌同学商量。
)指名说。
3、找一找:
在p6、p7的图中找出什么东西比什么东西多或少的。
4、学生动手操作:
①第一行摆3个○,在○下面摆△,△要比○多1个。
②第一行摆4个□,在□下面摆△,△要比□少2个。
③要使下图中第一排比第二排多2个圆,应该怎么办?
三、练习
1、p11、12练习一1-4题。
2、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什么东西是同样多的,什么东西是多些,什么东西是少些的?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比较多少,明天我们要学习比较长短,请同学们每人准备一把尺子,一支用过的铅笔。
作业布置
《补》2页,数一数家中的物体的数量进行比较,并把比较的结果说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比一比
教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初步知道怎样进行比较,初步了解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同时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大小、轻重及最(长或短、高或矮等)、但是部分同学对于基本字词和语句表达出比较的结果还不清楚。
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及时补充。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2课时
总第(3)课时星期(三)(9)月(6)日
此类题目侧重于考察孩子是不能区分判断的符号
三个物品来比较时使孩子明白三选二的原则
课题
比一比
(2)
授课类型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多些”、“少些”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3、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会表达比较后的结果。
教学难点:
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思维方法。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时安排
1
教学过程
一、基本辨析题:
1.大的画√,小的画〇2.长的画√,短的画〇
()()()()
3.高的画√,矮的画〇4.长的画√,短的画〇
()()()()
5.高的画√,矮的画〇6.多的画√,少的画〇
()()()()
7.大的画√,小的画〇8.粗的画√,细的画〇
()()()()
9.高的画√,小的画〇10.粗的画√,细的画〇
()()()()()()
11.高的画√。
12.粗的画√。
二、综合实践题:
1.两个小朋友比一比:
你能比什么?
比高矮、比体重等
操作方法:
先目测猜谁会高些,谁矮些。
谁体重重些谁轻些。
2.比跳远。
猜谁跳得会是最远的,再实践你的猜想是不是正确的。
作业布置
《补》页。
板书设计
比一比
高矮轻重长短
教后反思
在课堂上能够合理地运用课上的资源,找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学生会很积极地跟着你的活动进行学习。
比如,在比较高矮的时候,通过请两位学生来演示以及教师自己和学生身高的比较,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比较高矮的方法,也促进他们数学能力的提高,练习题多以图片的形式出现,给孩子直观的感受。
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个人初备
二次备课
内容分析
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
单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使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学生实际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对图形和数影响还不是特别理解,所以要在笨单元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分析,并教会孩子如何学会用直尺画线。
教学时间安排
3教时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1课时
总第(6)课时星期
(一)(9)月(11)日
课堂开始以孩子们喜见乐闻的超市图片导入
分类摆放物品有什么好处?
问题的抛出学生们踊跃发言
分类标准:
颜色和形状
用途和特征
课题
分一分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使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给物品分类
教学难点:
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就不同。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板示
教时安排
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到商店买过东西吧,你们知道商店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吗?
货架上有很多物品,却摆放得既美观又整齐。
那么,营业员是按照什么标准把商品分开摆放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出示商店情境的主题图:
1.提问:
图中有几个货架?
第一个货架上有哪些物品?
这些物品有什么用途?
你们能说一说这些物品属于哪一类吗?
你知道商店这样分类摆放物品有什么好处吗?
2.学生同桌讨论,并组织反馈。
3.小结
商店里是把同一类商品放在一起的,这样可以方便顾客购物。
三、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1
(1)让我们先去动物园玩一玩吧,观察:
动物园里有哪些动物?
指名说一说
(2)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现在想要考考你。
你知道哪些小动物生活在水里吗?
你能把在水里生活的动物圈出来吗?
(要求学生说完整的一句话。
)
2.想想做做2
(1)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交通工具吗?
它们各在哪里行驶?
(和你的同桌依次说一说。
)
(2)你能给这些交通工具分分类吗?
你觉得可以怎样分?
(3)要求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上行的自己进行分类。
(指名口答)
3.想想做做3
(1)图上画了一些树叶,你们打算按什么标准来分类?
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看一看有没有不同的分类标准?
(小组交流,集体反馈。
)
(2)同学们认为可以按树叶的颜色分类,也可以按树叶的形状分类。
下面请每位小朋友自选一种分类标准给树叶分类。
(独立做题,全班评议)
4.想想做做4
(1)出示情境图,提问:
图上画了一些小朋友,你能把这些小朋友分一分吗?
先仔细观察,想一想可以怎样分,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反馈:
你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的
(2)请同学们按自己的想法把图上的小朋友分一分。
反馈:
你是怎样分的?
分的结果怎样?
四、全堂总结
1.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对自己在今天课堂上的表现满意吗?
2.其实分一分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
请同学们回去后,看一看自己的书包和房间,自己的一些常用物品是按一定的标准分类摆放的。
五、课堂作业
把下面的物品分在两个盘子里,应该怎样分?
用线连一连。
作业布置
计算天天练第6、7页
板书设计
分一分
按用途分形状分颜色分种类分
教后反思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你是按什么进行分类的,之后再连一连。
由于叶子的个数比较多,连线比较多,为了美观还得要求学生不能将线连到一起去。
在课上检查他们连线的情况发现每个学生的差异还是挺大的,有的学生能够画的又直又美观,而有的学生画的很乱。
毕竟一堂课上不可能都是新鲜的东西,要让学生紧跟着你的步子还是很困难的,所以要时刻地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口令要时刻地强调。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2课时
总第(7)课时星期
(二)(9)月(12)日
课题
分一分
授课类型
习题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使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给物品分类。
教学难点:
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就不同。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板示
教时安排
1
教学过程
把下面的物品分在两个盘子里,应该怎样分?
用线连一连。
作业布置
补充习题第三页
板书设计
分一分
按用途分形状分颜色分种类分
教后反思
从内容上看,没有太大的难处,学生都知道是怎样分的,但最难得就是让他们说出是按什么分的。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3课时
总第(8)课时星期(三)(9)月(13)日
天上飞的
地上跑的
水里游的
部分孩子会因为画符号出错,马虎粗心
课题
分一分
授课类型
习题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使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给物品分类
教学难点:
体会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就不同。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板示
教时安排
1
教学过程
在地上行驶的画√,在水里行驶的画○,在天上飞行的画△。
作业布置
补充习题第三页
板书设计
分一分
按用途分形状分颜色分种类分
教后反思
本节课主要时针对孩子们这几天的典型错题来安排的一节专项练习课,发现部分孩子对直观的颜色和形状分类已经掌握,但是关乎一些用途和特征来分类的,一些孩子因为缺少生活实际经验,不能正确找到标准分类。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个人初备
二次备课
内容分析
1.辨认上下、前后、左右这几种常见的位置关系。
2.学会用语言准确的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3.理解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4.通过学习,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单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这几种常见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物体所在的位置及相互关系。
2.使学生在描述物体所在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现实空间的多样性和有序性,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与同学合作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感情。
学生实际情况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曾有过“前后”的体验,因而学习本课的内容,不会很吃力,但让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去描述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中注重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比较、去体验、去反思从而获取知识。
教学时间安排
5+2教时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1课时
总第(9)课时星期(四)(9)月(14)日
在情境中渗透“上下”位置关系,学生们对上下位置的区分几乎都掌握。
小组活动的展开能让学生们充分的认识一自己为中心分说上下位置关系。
同学说一说交通灯中存在哪些上下位置关系。
课题
认位置(上、下)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3、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上、下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教学难点:
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方法
主题图,课件,合作交流
教时安排
1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屏幕上出现小鸟图片,小鸟说:
“树爷爷,您好,冬天快要到了,我们三个好朋友想搬到您这儿来过冬,行吗?
”
屏幕上出现老树,老树说:
“行啊。
我这有三间房,不知你们想怎么安排呢?
”
小鸟又说:
“是啊。
我们各自应该住在哪个房间最合适呢?
聪明的小朋友,你们能帮我们合理地安排一下房间吗?
”
同学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那么怎么安排房间最合理呢?
(1)现在老师给每位同学发了一张与前面同样的图,
请四人一组摆一摆,看哪组安排得又快又合理。
(2)学生4人一组交流合作:
把3只小动物的图片,合理地安排在各层房间里,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
(3)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安排的?
为什么这样安排?
(4)学生汇报反馈小组内讨论的结果。
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有:
①小鸟飞得高,所以它的房间在最上面;小松鼠会爬树,所以它的房间在中间;小兔不会爬树,所以房间在最下面。
②小松鼠在最上面,小鸟在中间,小兔在最下面。
③其他。
激励学生认真分析思考,勇于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并从中确定出大家公认的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二授新课
深入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突破教学难点。
(1)同学们看图,现在3只小动物的位置关系能用以前学过的“前后”这种位置关系来说吗?
那么它们又是怎样的一种位置关系呢?
现在请同桌之间说一说小动物的位置关系。
学生反馈的结果可能有:
①小鸟在上面。
②小松鼠在上面。
③小松鼠在下面。
④其他。
(2)谁愿意说给大家听一听?
2指名说。
②同桌互说。
贴:
小鸟在小松鼠的上面
小松鼠在小鸟的下面
小松鼠在小兔的上面
小兔在小松鼠的下面
小鸟在小兔的上面
小兔在小鸟的下面
(3)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位置关系(出示课题)。
现在,同学们对“上下”这种位置关系理解了吗?
老师有个问题想问问大家:
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上面,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下面,这是怎么回事?
(指图说)可以在小组内讨论。
(4)学生组内交流,然后汇报。
生可能回答:
因为跟小鸟比,小松鼠在它的下面;跟小兔比,小松鼠又在它的上面;所以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上面,有的同学说小松鼠在下面。
(5)小结:
看来,同学们在说“上下”位置关系时,一定要看准跟谁比,是这样吗?
3.举生活实例,加深学生对“上下”位置关系相对性的理解。
出示交通指示灯。
有黄绿红,请同学说一说交通灯中存在哪些上下位置关系。
三、巩固练习
出示长江大桥的图片,请同学根据题目要求,说一说在这幅图片中三种交通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秋 一年级 数学 上册 集体 备课 全套 教案 表格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