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感觉与知觉.docx
- 文档编号:6639175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39
- 大小:537.12KB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docx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感觉与知觉.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
第四章感觉与知觉
本章要点:
·感觉与知觉的概念与分类
·感觉的一般规律
·知觉的基本特征
·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感觉和知觉是认识世界的开端,是构成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
只有在感知的基础上,人类才能进行更高级的知觉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感知规律,提高学生对有关客观事物的感知效果,是十分必要。
第一节感觉和知觉的概述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一)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人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环境之中,外部世界的各种事物都在不停的运动着,它们以不断变化着的光、声、味、温度、硬度等等各种属性作用于人们。
人的感觉器官接受到刺激,就使人脑对对客观事物的某一个别属性产生反映。
如看到了水果的颜色、嗅到了氨水的气味、尝到了糖的甜味……。
这种当前事物的个别属性在我们大脑中的反映,就是感觉。
人不仅能感觉到人身体以外的事物状况,而且也能感觉到自己身体外表和内部的种种情况,如饥、渴等。
感觉是一种简单的心理现象。
在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感觉是一个独立存在的阶段。
例如,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已经有了以感应性为主要反映形式的感觉萌芽。
在儿童心理发展的初期,特别是出生后六个月以内的婴儿,也存在着独立的感觉阶段。
此外,在实验室的特殊条件下,也可以人为地使人产生单纯的感觉。
与其他的心理现象一样,感觉具有二重性:
从感觉的来源和内容来看,感觉是客观的,它反映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事物;从感觉的形成和表现来看,它是主观的。
从这一意义上理解,感觉是在具体的人的头脑中形成、表现和存在着的。
所以,在不同的人身上,感觉都烙上了个体的个性特点和知识经验的痕迹,体现着个性心理的影响。
人的感觉与动物的感觉有着本质的区别。
首先,人的感觉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它既不是主体自发地形成的,也不是客体机械地移植注入的。
其次,人的感觉有第二信号系统的参与,在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时,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感觉既能被人意识到,同时也受人的意识的调节。
因此,并不是一切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都能引起感觉,我们对客观事物作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产生相同的感觉。
感觉虽然简单,但却很重要,它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有重要意义。
感觉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入口,是一切知识的直接来源,是人的意识形态和发展的基本成分;通过感觉,人们才能够认识外界物体的各种属性,人们才知道自己身体的运动、姿势和内部器官的工作状况,因而有可能实现自我调节,如饥不择食;只有在感觉所获得的信息基础上,知觉、记忆等其他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才可能产生和发展。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没有感觉的生活是不可忍受的。
小栏目4—1
感觉剥夺实验
Bexton,Heron&scott首次报告了感觉剥夺实验结果。
在实验中,要求被试安静地躺在实验室的一张舒适的床上,室内非常安静,听不到一点声音;一片漆黑,看不见任何东西;两只手戴上手套,并用纸卡卡住。
吃喝都由主试事先安排好了,用不着被试移动手脚。
总之,来自外界的刺激几乎都被“剥夺”了。
实验开始,被试还能安静地睡着,但稍后,被试开始失眠,不耐烦,急切地寻找刺激,他们想唱歌,打口哨,自言自语,用两只手互相敲打,或者用它去探索这间小屋。
换句话说,被试变得焦躁不安,老想活动,觉得很不舒服。
实验中被试每天可以得到20美元的报酬。
但即使这样,也难以让他们在实验室中坚持这种实验到2天~3天以上。
这个实验说明,来自外界的刺激对维持人的正常生存是十分重要的。
(资料来源:
carbon,1984。
)
(二)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当我们感觉到梨子的颜色、香气、滋味、冷热、大小、形状等等,把这些属性综合起来,有时还借助于过去的经验,就构成了我们对“梨子”的整体反映,这就是知觉。
知觉的产生,必须是以各种形式的感觉的存在为前提,并且与感觉同时进行。
但是,不能把知觉单纯地归结为感觉的简单总和,因为知觉除了以各种感觉为基础外,还要依赖于知觉者对事物的兴趣、爱好等,或其他的一般知识经验,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知觉的过程和结果。
例如我们到火车站去接一位不认识的客人,我们对来人的期待,将影响到我们对他的识别和确认。
因此,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这种反映不再是事物的孤立属性或部分,而是事物的意义。
二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感觉和知觉的联系非常紧密,但也有一定的区别。
感觉和知觉的紧密联系,在于它们都是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都是对事物的直接反映。
一旦事物在我们的感觉器官所及的范围内消失时,感觉和知觉也就停止了。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而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对某个物体感觉到的个别属性越丰富,越精确,对该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越正确。
在现实生活中,人一般都是以知觉的形式直接反映客观事物,感觉只是作为知觉的组成成分而存在于知觉之中,很少有孤立的感觉存在。
但感觉和知觉又是不同的心理过程,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它的产生主要通过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过程,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相同的客观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
而知觉则是纯粹的心理活动,它的产生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物体的各种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的心理活动过程,处处表现出人的主观因素的参与。
由感觉到知觉,其间经历一个主观选择的过程,即从感觉到的各种属性中选取一部分属性加以综合和解释,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个人过去的经验,并受个人当时的兴趣、需要、动机和情绪等的影响。
虽然感觉和知觉是我们对客观环境和主体状态的简单认识,但却是我们的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我们的高级认知、情感、意志都是从这里开始的。
三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
(一)感觉的生理机制
感觉的形成是分析器官活动的结果。
当刺激物发出一定量的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眼、耳、鼻、舌和皮肤)中的感觉细胞(感受器)时,感受器就会产生一定的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沿着传入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经过分析和综合就产生了感觉。
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和大脑皮层相应区域,这三个环节组成的神经机构叫做分析器。
人体主要有:
视觉分析器、嗅觉分析器、味觉分析器、皮肤感觉分析器、机体感觉分析器、动觉和平衡觉分析器等。
如视觉分析器由眼球中眼底的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枕叶视觉区构成。
无论分析器上哪个环节的机能损伤或受到破坏,都会导致感觉能力的丧失。
小栏目4—2
感觉的编码
我们的感觉器官怎样接受外界的刺激而产生感觉呢?
这里存在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的编码过程。
所谓编码就是将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或者将一种符号系统转化为另一种符号系统。
例如,我们熟悉的电报码就是一种编码,它把我们的文字转化为一些点和线,因而易于发送。
近年来关于感觉编码的研究形成了两种代表性的理论。
一种叫特异化理论(specificitytheory)。
这种理论主张,不同性质的感觉由不同的神经元来传递信息。
有些神经元传递红色信息,有些神经元传递甜味信息,当这些神经元分别被激活时,神经系统把它们的激活分别解释为“红”和“甜”。
另一种理论叫模式理论(patterntheory)。
这种理论认为,编码是由整组神经元的激活模式引起的。
红光不仅引起某种神经元的激活,而且引起一组神经元的激活,只不过某种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大,而其他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小。
整组神经元的激活模式才产生了红色。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不同的感觉系统中,神经系统同时采用两种编码方式。
(资料来源:
Goldstein,1996;Rosenzweig,LeimanandBreedlove,1996)。
(二)知觉的生理机制
知觉是大脑皮层许多机能区协同活动的结果。
首先,皮层感觉区对感觉信息进行初步的分析。
皮层各感觉区周围的邻近部位是它们的相应联络区。
联络区的功能是辅助感觉区,使感觉区获得的信息更加精确并赋予其意义。
因为任何物理刺激都具有特定的意义。
如一个红光刺激,可能是“红灯”或“红旗”并具有特定的意义,这就需要借助于过去的经验来辨认。
由感觉信息唤起过去经验却不是感觉中枢本身的功能,而是邻近的联络区的功能。
因此,知觉的产生是皮层感觉区与其相应的联络区的协同活动的结果。
如果联络区损伤,患者虽有感觉但却丧失了对物体意义的辨识。
言语活动直接参与知觉的形成,即把知觉对象纳入一定的范畴系统中。
额叶是人的言语活动的重要器官,是计划、监督和调节行为的重要器官。
额叶损伤的患者常常失去主动知觉的意图,不能对知觉客体做出合理的假设,并且不能对知觉的结果进行正确的评定。
因此,知觉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机能系统。
由大脑皮层许多机能区参与协同活动形成知觉,其中每一个区都对知觉的形成起着不同的作用。
第二节感觉和知觉的分类
一感觉的分类
人们认识客观环境以及与其保持接触和联系首先要通过感觉。
通过不同的感觉器官来获得外界的各种信息。
根据感觉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的特点,可以把感觉分为两大类:
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一)外部感觉
外部感觉是指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皮肤感觉(触压觉、痛觉、温度觉)。
1.视觉
视觉是可见光波刺激分析器而产生的。
眼睛是我们的视觉器官,构造颇似照相机,具有完整的光学系统及各种使眼球转动并调节光学装置的肌肉组织。
视觉分析器的感受器是眼睛的视网膜。
在眼睛的视网膜上有两种感光细胞:
视锥细胞和视感细胞。
前者分布在视网膜的中央部分,是明视器官,它对色彩发生反应,能分辨物体的细节。
后者分布在视网膜的边缘,是暗视器官,它对弱光反应很灵敏,却不能分辨颜色和物体的细节。
这样,我们的视觉可分为色觉和非色觉。
视觉是我们认识外部世界的主导感觉,一个正常的人从外界获得的全部信息中,80%通过视觉获得的。
同时,视觉在参与知觉物体的大小、方位、形状和距离等过程中都起着巨大的作用。
2.听觉
人类的听觉器官是耳朵,听觉是由振动频率为20~20000赫兹的声波作用于内耳的柯蒂氏器官的毛细胞所引起的。
其中人耳最敏感的声波频率为1000~4000赫兹。
人类的听觉具有音调、音响、音色三种特性。
这些特性主要是由声波的物理特性决定的。
音调主要是由声波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成年男子说话声的频率一般约为95~142赫兹,而成年女子说话声的频率一般约为272~653赫兹。
音响主要是由声波的强度决定的,强度越大,响度越大。
普通的说话声的响度约为60分贝。
音色主要是由声波成份的复杂程度决定的。
我们听到说话声就能分辨出是谁在说话,就是因为每个人说话声都有独特的音色。
通常人们认为听觉是人类仅次于视觉的一种重要的感觉。
如果在听觉和视觉一起接受信息时,视觉显得尤为重要。
但两者单独使用时,听觉的重要性并不亚于视觉。
在亮度不足时,视觉功能失效,听觉则不受影响;在空间受阻时(如视线阻挡),视觉功能失效,而听觉则仍发挥功效;尤其是人际关系之间的社会关系,主要靠听觉为沟通渠道。
听觉障碍者,社会人际关系孤立,在人际适应上,较之视觉障碍者更为困难。
3.味觉和嗅觉
味觉和嗅觉时常联系在一起。
味觉的适宜刺激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
它由分布在舌面各种乳突内的味蕾所引起。
人的味觉有酸、甜、苦、咸四种,负责它们的味蕾在舌面的分布是不一样的。
舌尖对甜味最敏感,舌中、舌两侧和舌后分别对咸、酸和苦最敏感。
其它的味觉都是由这四种感觉再加上温度综合作用的结果。
嗅觉是由有气味的气体物质引起的。
它是由作用于鼻腔上部粘膜中的嗅细胞所引起的。
目前对气味的分类尚未形成一致的看法,因为要准确说出某一种物质的气味是很难的。
嗅觉的个别差异甚大,甚至有些人缺乏嗅觉。
一般而言,动物的嗅觉优于人类。
鱼类的嗅觉最发达。
4.皮肤感觉
皮肤感觉是靠皮肤表面为感受器接受外来刺激而生的感觉。
它包括触压觉、冷觉、温觉和痛觉。
这些感觉的感受器呈点状、不均匀的分布于全身。
感觉点分布越密,对相应刺激越敏感。
痛点除皮表外,还分布在机体几乎所有的组织中,使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报警系统”具有重要的生物意义。
小栏目4—3
痛觉的心理控制
在医学上,自古以来降低和控制痛觉的尝试,大致不外乎两大类:
一类是药物控制,服用止痛药等。
另一类是心理控制,如催眠暗示、安慰剂以及中国传世古方针灸术等。
在催眠研究上早已证实,经催眠诱导进入催眠状态的受试者,可经由暗示的方式降低甚至丧失痛觉。
在牙科手术上,使用催眠术代替麻醉即可拔掉牙齿的做法,早已实施。
安慰剂是以药物治疗心理疾病时,医生开给病人的药物实际并非药物,可能只是一些看似药物的替代品(如维生素片)。
但在病人相信的情况下,安慰剂照样发生效用;服用后使痛觉降低或消除。
显然这是种心理控制作用。
安慰剂何以能减痛?
心理学家的解释是,由于当事人的主观期盼,影响到身体内的内分泌变化在体内产生了一种类似鸦片剂的分泌物,因而抑制了痛觉神经冲动的传导作用。
世代相传的中国针灸术,其表面简单而实则复杂的治疗方法,在70年代以前,西方心理学家们一直将针灸的疗效解释为安慰剂效应。
目前生理学家们对针灸的止痛作用最主要的解释是,扎针时对皮肤施压,加上细针扎入穴道后的旋转动作,影响神经冲动的传导,而使脊髓与大脑之间的闸门关闭,以阻止其进入大脑,这种解释也称为闸门论。
(资料来源:
Pomeranz,1982)
(二)内部感觉
内部感觉是指刺激来自机体本身,反映身体的位置、运动和内部器官不同状态的感觉。
属于这类感觉的有动觉、平衡感觉、内脏感觉等。
内部感觉一般缺乏准确的定位,只有当内部器官受到较强烈的或经常不断的刺激时,内部感觉才会产生较鲜明的感觉。
1.动觉
动觉也叫运动感觉,它反应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
这种感觉是由肌肉收缩产生的刺激作用于肌肉组织、肌腱、韧带和关节中的感受器而引起的。
动觉是主动触摸的重要成分,它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人在感知外界事物的过程中几乎都有动觉的反馈信息参与。
2.平衡觉
平衡觉也叫静觉,它是由人体做加速或减速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时所引起的。
平衡觉的感受器位于内耳的前庭器官。
人对头部和身体的移动、上升下降、翻身倒置、摇晃震动等运动的辨别都要依靠平衡觉。
平衡觉与视觉、内脏感觉都有联系。
当前庭器官兴奋时,视野中的物体似乎出现移动,人的消化系统也出现呕吐、恶心等现象。
人们熟悉的晕车现象就是由前庭器官受刺激所引起的。
3.内脏感觉
内脏感觉也叫机体觉,是由内脏的活动作用于脏器壁上的感受器而产生的。
这些感受器把内脏的活动及变化的信息输入中枢,并产生饥渴、饱胀、便意、恶心等感觉。
内脏感觉性质不确定,缺乏准确的定位,因此又叫“黑暗”感觉。
在通常情况下,内部感觉的信号被外感受器的工作掩蔽着,它们不能在言语系统中反映出来,因而不能意识到。
二知觉的分类
从不同的角度和标准出发,知觉也就有了不同的种类。
(一)根据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器官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等等。
如对物体的大小、距离和运动的知觉属于视知觉。
在这些知觉中,除了起主导作用的器官外,还有其它感觉成分参与,如在视觉空间定向中,常常有听觉或触觉的成分参与。
(二)根据知觉所反映事物的特性,可以把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任何事物都具有空间特性、时间特性及其运动变化。
因此,物体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社会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自我知觉和角色认知。
(三)根据知觉映象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和反映现实的精确性程度可以把知觉分为精确知觉、模糊知觉、错觉和幻觉。
我们的知觉所反映的事物或现象如果是符合客观实在的,这就是精确知觉。
如果是不清晰、不准确的就是一种模糊知觉。
而错误的,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合的就是错觉。
错觉是有相应的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所产生的不正确的知觉。
幻觉则不同于错觉,幻觉是没有相应的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严重的知觉障碍和常见的精神症状。
以上是对知觉分类的简单概括,下面较详细地介绍其中的几种重要知觉。
1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反映空间物体特性的知觉。
我们对物体的大小、形状、方位和深度等判断都属空间知觉。
对一般人而言,空间知觉主要为视空间知觉和听空间知觉。
(1)视空间知觉指的是深度知觉,也就是平时所说立体知觉或远近知觉。
视空间知觉靠视觉器官收集视觉信息。
外部世界在视网膜上的投影是二维的视像,但我们却可以知觉为三维空间,其主要原因是人们根据一些信息来形成空间立体。
这些信息被称做“深度线索”,其包括单眼线索、双眼线索和生理线索。
生理线索包括眼睛视轴的辐合运动信号。
物体越近,为使视网膜获得清晰的视像,则水晶体越突出,这种调节提供了物体远近的信号。
当两眼视同一物体时,两眼中央的凹都会对准物体,从物体到中央凹形成两条视轴,物体越远,则两条视轴形成的角度越小,视轴运动的程度提供了物体远近的信息。
若物体太远,双眼视轴接近平行,对距离估计就不起作用了。
单眼线索指物体本身具有的,即使观察者使用一只眼睛去看,也足以判断远近的深度知觉的特征。
这主要靠后天生活中,知觉经验提供的线索。
双眼线索指视物时,两只眼睛同时协调活动,从而对刺激物获得深度知觉的线索。
人的两眼相距6~7厘米,因而同一物体在两眼视网膜上的投像稍有差异,左眼看物体的左边多一些,右眼看物体的右边多一些,这种视差叫双眼视差。
双眼视差信息投射到大脑皮层的视觉区,就是应用了人的双眼视差原理。
(2)听空间知觉对于生活在三维空间的个体而言,关于空间的感受,除了视觉之外还能从听觉中获得。
耳朵不仅接受声音,而且还提供声音的方向和声源远近的线索。
听觉线索主要由单耳线索和双耳线索所构成。
若一只耳朵失聪,靠另一只耳朵还能感受到声音的刺激。
由单耳所获得的线索,不能有效的判断声源的方位,但能有效的判断声源的距离。
平时我们以声音的强弱来判断声源的远近,强则近,弱则远。
对声源的远近和方向定位,靠双耳的协调工作才能准确的判断。
从一侧来的声音,两耳感觉到的刺激有时间上的差异,这种时间差是声源方向定位的主要线索。
声音的强弱随传播的远近而变,与声源同侧的耳朵获得的声音较强,对侧耳朵由于受到头颅的阻挡而得到的声音较弱,这样,声源被定位于较强的一侧;声波对两耳鼓膜所形成的压力也是有区别的,声源近,压力大,声源远,压力小。
如果声音来自侧方,因声波的压力之差,也可构成声源判断的知觉线索。
除了听觉和视觉外,嗅觉、动觉和触摸觉也可以来感受空间。
2时间知觉
反映事物和现象的持续性、速度和顺序性等时间特征的知觉就叫时间知觉。
它是在不使用任何计时工具的情况下人们对时间变化的感受和判断。
人总是通过某种衡量时间的标准来反映时间的。
这些标准可能是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如太阳的升落、昼夜的交替、月亮的盈亏、季节的变化等,也可能是机体内的一些有节奏的生理活动,如心跳的节律,有节奏的呼吸等。
人们常常有过高地估计较短时间的间隔和过低估计较长时间的倾向。
对时间的长短知觉依赖于人的活动内容。
当学生能从事积极努力的活动时,对上课就会觉得“时间飞逝而过”;相反如果没有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就会觉得“漫漫无尽期”。
人的知觉是在实践中,通过多种分析器协调活动而发展的。
儿童对“昨天”、“明天”、“早一些”等等这样一些概念的正确应用,大多数要到四岁左右。
儿童进入学校后,有规律的学校生活,音乐和体育课有节奏的活动,以及自然知识和生理知识的掌握,都有助于时间知觉的发展。
3运动知觉
反映物体在空间位置的移动和移动快慢等运动特性的知觉叫运动知觉。
通过运动知觉可以分辨物体的运动、静止和运动速度的快慢。
物体的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的,所以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它依赖于对象运行的速度、对象距观测者的距离以及观测者本身的静止与运动状态。
如对象距观测者的距离直接影响观测者的运动速度的知觉。
对象距离越远,看起速度慢,对象距离近,看起来速度快。
近处的汽车好象从面前急驰而过,远处的汽车好象不动或只慢慢移动。
在不同的条件下,运动知觉又分为真动知觉、似动知觉、诱动知觉和自主运动等。
4社会知觉
它是人对人的知觉,也叫社会认知,是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建立起的对他人、对群体、对自己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
社会知觉包括的范围很广,主要有以下4种:
(1)对他人的知觉这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通过一个人的外部特征去认识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从而形成对他人的知觉。
对他人外部特征的感知包括对他人外表所反映出的一切信息的感知,如面部表情、体态风度、了解。
如果说人的外部特征容易被观察到,那么他人的内心世界很难在较短时间内为人所真正了解,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因此,要形成对他人的正确的知觉需要长期、细致、全面的观察,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人。
对他人的知觉必然是从第一次见面开始的,因此,第一印象在对他人的知觉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所谓第一印象,亦称首因效应,是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所形成的印象。
第一印象主要是获得对方的表情、姿态、身材、仪表、年龄、服饰等方面的印象。
这种初次的印象在对他人知觉中起重要的作用。
第一印象良好,往往成为以后交往的根据;反之,则会阻碍以后的交往。
然而第一印象所获得的仅仅是他人的一些表面特征。
作为继续交往的基础是不牢固的,所以,不要为第一印象所迷惑。
事实上,第一印象不是无法改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交往的增多,对对方内心世界了解的深入,是可以改变第一次见面留下的印象的。
有人曾说:
人不是因为漂亮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漂亮,正说明了这个道理。
(2)人际知觉这是个体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人际关系包括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他人与他人的关系两方面,因此具体讲,人际知觉就是个体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他人与他人关系的知觉。
所谓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心理上的距离,如亲密友好,疏远冷淡,敌对关系等。
人际关系往往带有鲜明的情绪色彩,并受诸多社会因素的制约,如个人心理特点、角色、地位、价值观、权力、社会舆论等因素的制约。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融洽与否,对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影响。
人与人之间关系亲密,就会产生一种协调和谐的心理气氛,否则就会出现紧张的气氛。
要形成良好的人际知觉,并非简单容易的事,需要知觉者具备良好的修养和心理素质。
(3)自我知觉这是指个体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心理活动的观察来认识自己,并形成对自己的心理活动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特征的知觉。
个体不仅能够知觉他人、客观事物,而且能够认识自己主观世界各个方面的优缺点,形成对自己的一定的看法,留下一定的印象,从而产生所谓的“自知之明”。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句名言:
“认识你自己。
”个体在自我知觉的基础上,能够用自我理想、信念、意志努力来控制、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言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使自我不断完善。
因此,个体要真正了解自己、评价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知觉,避免自高自大或自卑自贱心理。
要善于“以人为镜”,善于自我批评和虚心谨慎,客观公正地认知自己。
(4)角色认知角色,在社会心理学中是指个体在特定的团体和社会中占有适当的位置,以及被该社会和团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
“位置”,从社会价值来判断,即是社会地位身份。
故角色知觉是指个体根据自己、他人所表现出的各种行为(如言语、表情、姿态等)来认识自己或他人的社会地位、身份以及相应的行为规范的知觉。
角色的社会地位、身份和行为规范是社会的客观存在,并不是个体想扮演什么角色就是什么角色。
如男、女角色、教师、医生、经理、董事、处长、局长等等角色。
同时,个体也只有在自己与他人的角色的相互关系中才能明确自己的地位,明确自己角色的权力、义务和责任。
也才会认识到对方的地位,也才会采取适当的行为规范和反应方式。
如通过母亲与孩子、医生与病人、教师与学生、上级与下级等关系,明确其角色地位、采取适当的角色行为。
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很多,包括主、客观两方面的各种因素,如社会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社会文化背景、当时情境、认知者本身的经验、知识、性格、需要等。
5错觉
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外界事物的歪曲的知觉。
产生错觉的原因有多种,生理的、心理的,主观的、客观的等。
错觉与幻觉不同,幻觉是虚幻的知觉,而错觉在各种知觉中几乎都有发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感觉 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