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考语文模拟卷四.docx
- 文档编号:6626970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39MB
江西省高考语文模拟卷四.docx
《江西省高考语文模拟卷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高考语文模拟卷四.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高考语文模拟卷四
江西省高考语文模拟卷(四)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30分)
1.(16分)(2019高三上·江苏月考)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苏轼的另一面
李泽厚
苏轼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新的质变点,这就是苏轼的意义。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抱负满怀、遵守儒家思想的,与无数士大夫均无不同。
但,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的“遺世”更深刻更沉重。
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结,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残杀的恐惧哀伤,也不是那种具体的政治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
前者(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后者(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想解脱地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苏词更含蓄而深沉地表现了人生空漠、无所寄托之感: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常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风静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宋人笔记中传说,苏轼作了这首小词后,“桂冠服江边,孝舟长啸去矣。
那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鼻新如雷,犹未兴也”(《石林避署录话》),正睡大觉哩根本没去“江海寄余生”。
人生根本逃不掉人世大罗网。
正是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速,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这里没有屈原的忧愤,没有李白的豪诚,不似白居易的明朗,不似柳宗元的孤峭,更不像韩愈的盛气凌人。
苏轼在美学上追求的是一种质朴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的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奔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娇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提到某种透初了悟的哲理高度。
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千年以来,陶诗就一直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
不要富责,不合流俗,在当时的“太平盛世”,苏轼却憧憬这种任侠居山,弃冠服仕进的“异人”,不也如同他的诗词一样,表达着一种独特的人生态度么?
尽管苏轼不断地进行自我安慰,时时现出随遇而安的“乐观”情绪,“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坊吟啸且徐行”“鬓微霜,又何妨”。
但有同样敏锐眼光的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
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布华林”,更是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
苏轼在后期封建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在封建时代的著名文学家苏轼,他的身上有许多和一般土大夫一样的性格特征
B.被政治和社会重重包裹着的人生,常有许多苦恼和矛盾,苏就是这样的鲜明化身。
C.苏轼在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通世”“退隐”“归田”等,只是文人的一种特有心绪。
D.苏轼对整个人生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显得根消极。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诗文中的人生空漠之感,弥漫成诗人无法解脱而又想解脱地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B.苏轼对人生有着深切的理解,人世大罗网根本逃不掉,只能既尊奉儒家又出入于佛老之中。
C.特别的忧愤,特别的豪诚,特别的明朗,特别的孤峭,特别的盛气凌人,都不是苏轼人生。
D.苏轼开创的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影响着元画、元曲、明中叶后的浪漫主义思潮及朱熹思想。
(3)苏轼的人生态度和一般士大夫有哪些异同点?
请简要概括。
2.(14分)(2020高三上·山东开学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除夕的夜
阿成
漫天的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市变成了雪国。
我总觉得夜里的雪下得静悄悄的,俨然背景音乐,令人有一点迷茫和感伤。
老伴重病已住了半年多的医院。
医生说,看能熬过这个年吧,要是能,或者有可能再延长一段时间。
我暗自落泪,内心依然巴望奇迹发生。
除夕,我请求回家过年,医生摇了摇头。
回不了家,那就在病房里守岁吧。
我想,无论如何也要过一个像点样的年啊。
我知道老伴吃不下东西了,但哪怕是摆摆样子,让她看一看也好啊。
于是,我上街寻找饭店,去买几个老伴爱吃的菜。
大雪甫落之后,东北的除夕夜更加寒气袭人。
我踏着雪向前走着,内心很凄凉。
现在,这条十里长街上只有我一个人的脚印。
边走边寻找着。
街道两旁大商家、小商店、饭店,等等,都关门了。
在如此清静的大街上,孤寂、凄凉和失落始终伴我一同寻找。
但是,想到今年的除夕或许就是老伴的最后一个年了,我心里就不觉得冷了,我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十里长街寻遍。
记得小时候,为了逃避父亲的打,离家出走,在下雪的夜里我躺在天棚上,看着从瓦隙中飘落下来的雪花,那种孤凄与今夜的感受是何其相似啊。
现在自己有家了,就会深深地爱上这个家。
这条路可真长呵,加上是难走的厚厚雪路。
最后,路过一个胡同口,我看到几个流浪汉正在用小铁桶涮“火锅”,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他们对我说,兄弟,过来喝酒呀,咱们一块儿过年吧!
我说,谢谢,不了,我还有事。
大过年的有什么事啊?
你看这么多吃的呢,都是区政府白给我们的,我们就喜欢在大街上造(吃),这才来脾气呢。
说着,他们举起了啤酒瓶,兄弟,过年好!
过来喝一杯吧!
我说,过年好!
你们尽兴吧,我真的是有事。
对了,附近有还开门的饭馆吗?
我想弄几个菜给住院的老伴儿。
他们答道,往前走到头有一家小饭馆开门,我们的佐料就是她给的呢。
我离开时,那几个流浪汉在喊,祝你老伴儿早日康复!
我听了,眼泪就流下来了。
自老伴儿患病后,我第一次听到陌生人祝福我老伴早日康复。
老伴儿得了重病之后,我没有通知单位的任何人。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困难永远是自己的,要自己去面对。
雪愈下愈大。
果然,在街的尽头我看到了那家小饭馆,我又禁不住热泪盈眶了。
年轻的老板娘见我进来,便站了起来。
我问,我想买几个菜带走可以吗?
给医院的病人。
饭馆的老板娘说,当然可以,你先选菜吧。
然后她说,我给厨师打个电话。
我点了几样老伴儿平时爱吃的菜。
哦,只是不知道这家饭馆能不能做,这大过年的。
老板娘说,没问题。
厨师很快就回来了,他冲我点了点头。
是啊,若是这时候对方的表情里稍微有一丝的不满,都会伤害到客人——这个除夕夜里脆弱的人哟。
我问,今天的和平时还是一个价钱吗?
老板娘说,大过年的,不能乘人之危,平时卖什么价还是什么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些才对呀。
菜做好了,品相不错,我决计打车回医院。
上车后,司机说,过年好!
去哪儿?
我说,第一医院。
司机说,家里有人住院?
我说,老伴儿。
司机长叹了一声,这年哪,有人欢喜有人愁哇。
刚才我拉了一位老大娘。
我问,大娘咋才回家过年哪?
老太太一听就流泪了。
我就跟她说,大娘,大过年的,咱得高高兴兴的,对吧?
临走时,那个老太太非要给我一百块钱。
我说,我怎么能要您钱呢?
您留着吧。
老太太说,就当是我给你的压岁钱了。
我一听,眼泪哗哗的。
最后,我还是悄悄把钱塞到老太太的包里了,看她进了进站口才走……人人都有犯难的事呀。
老哥,你看我,媳妇在家等着我呢,可我为了家人还在路上奔波哩!
回到医院,病床上的老伴儿很高兴。
看着一桌子的菜,她说,大年三十儿还有饭店开门?
我说,这是托你的福,说明你的病很快就要好了,好事就从今天开始啦。
老伴儿听了也蛮高兴的,她竟然慢慢地坐了起来。
零点的钟声响了,我们老两口儿举起酒杯祝福彼此。
老伴儿闪动着泪花说,难为你了。
我说,别这么说,我愿意,高兴着哪。
老伴儿说,好好活着。
我说,什么?
老伴儿说,你一定要好好活着。
(选自2019年第1期《长城》,有改动)
(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交代“我”老伴的病情严重,既是“我”在除夕夜外出买菜的原由,也暗示了“我”在特定环境下的伤感心情。
B.文中插叙“我”小时候逃避父亲的打而离家之事,意在用那时的感受来突出“我”现在的孤独无依以及对家的眷恋。
C.文章两次写“我”流泪,第一次突出了“我”受到陌生人祝福时的感动,第二次表达了“我”找到小饭馆时的感喟。
D.出租车司机的感叹,意蕴丰富,既有对生活艰辛的感慨,又有对“我”的劝慰,从而揭示出人们对人生无常的哀痛。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但叙述时却将其它人物推到前台,让读者来认识其言容笑貌,而“我”隐身其后,处于次要地位。
B.文章开头点出“迷茫和感伤”,它是“我”心情的写照,又让读者产生疑问,从而自然引出对老伴病情的叙述。
C.“街上商家、饭馆等都关门了”一句蕴含了“我”的失落、凄凉与孤寂之情,又与最后找到小饭馆形成了对比。
D.文章构思巧妙,以“我”买菜为线索,将所写人物及事件一一展现,使得文章既层次分明,又脉络清晰,浑然一体。
(3)文中对雪夜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从本文人物的身上可看到浓浓的人性之美,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6分)
3.(16分)(2020高一下·肇庆期中)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问说
(清)刘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①之微先民②询之。
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
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节选自刘开《孟涂文集》)
注释:
①刍荛:
割草打柴的人。
②先民:
古代贤人朱熹集传:
“先民,古之贤人也。
”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最准确的一项是()
A.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之微/先民询之。
B.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之微/先民询之。
C.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之微先民询之。
D.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之微/先民询之。
(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4.(7分)(2020·江苏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官舍竹
(宋)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
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①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
①量移:
更远更偏僻的地方。
(1)赏析颈联的妙处。
(2)解析托物言志手法在这首诗中的运用。
四、情景默写(共1题;共3分)
5.(3分)(2019高一下·腾冲开学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
”
(2)《离骚》中,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世俗皆“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诗人却选择“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园田和自由的向往。
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共3题;共22分)
6.(12分)(2019高一上·遵义期中)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________?
《大学》有言:
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中庸》曾说: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两部儒家典籍都不约而同地提及一种君子品行。
慎独是一种气度,是杨震面临重金时,那铿锵有力的天知、神知、我知、子知;________,是许衡面对满树香梨时泰然自若的感慨:
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虽然梨树种在路旁,看似无主,但我心有主。
因为有主,所以心正,因为心正,所以知君子有所为亦有所不为;慎独是一种哲学。
因为慎独,所以身修;因为身修,所以家齐;因为家齐,所以国治;________。
7.(5分)下面是介绍《苏武传》的一段文字,但有些句子在语法、用词、标点符号上存在问题,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①《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篇目之一。
②它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逼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③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④作者采用经常写人物传记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
8.(5分)(2020高一上·镇江期中)根据下文内容,概括沙漠地区的特点。
(包括标点不超过25个字)
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
那里日照时间又特别长,一年达到3000小时,而长江流域只有1500小时,华北地区也不过2500小时。
日光可以用来发电、取暖、做饭、煮水、做饭。
沙漠湖水含盐,日光使水蒸发,可以取得蒸馏水和盐。
把日光变为热能和电能的最良好的工具是半导体,估计将来有可能在沙漠里用便宜的半导体做屋顶,人住在里边冬天不冷,夏天不热。
六、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9.(5分)(2019高一上·三明期中)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作家刘亮程说:
“一块经世多年的木头和经世多年的一个人,在经年的相依中一些木质已进入掌蚊和身体,人的气息和心境也渐渐磨进木头。
”
我们和老物件亦是如此,相对无言,感情却早已深厚得难以割舍,然而,难以割舍的老物件正在渐渐地淡出我们的生活,成为记忆深处的影子。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你和“老物件”的故事。
要求:
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得套作,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30分)
答案:
1-1、
答案:
1-2、
答案:
1-3、
考点:
解析:
答案:
2-1、
答案:
2-2、
答案:
2-3、
答案:
2-4、
考点:
解析: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6分)
答案:
3-1、
答案:
3-2、
考点:
解析: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答案:
4-1、
答案:
4-2、
考点:
解析:
四、情景默写(共1题;共3分)
答案:
5-1、
答案:
5-2、
答案:
5-3、
考点:
解析:
五、语言表达(共3题;共22分)
答案:
6-1、
考点:
解析:
答案:
7-1、
考点:
解析:
答案:
8-1、
考点:
解析:
六、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答案:
9-1、
考点:
解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西省 高考 语文 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