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课程总结.docx
- 文档编号:6622304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4.90KB
德育课程总结.docx
《德育课程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课程总结.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德育课程总结
德育课程总结
德育课程总结
篇一:
德育课程落实情况总结刘家寨小学德育课程落实情况小结美国当代教育家托马斯.里考纳认为,各学科对德育来说是一个“沉睡的巨人”,潜力极大。
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体现了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重视提高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意识和现代德育意识。
学科德育渗透,关键是领导,基础是教师。
要使教师能按《小学德育纲要》的精神和全日制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必须提高教师的德育渗透意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现代教育教学方法、技术手段、环境的意识。
为此,我校就德育课程的落实在开学阶段做了以下工作:
一、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各学科教学大纲等。
通过学习和讨论,使他们从培养跨世纪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的高度,学科教学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经常的地位,来认识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认识现代教学方法、技术手段,优化育人环境,对学科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统一认识,自觉地、有计划、有目标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
二、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按照国家课程设置标准,开足开齐上好各类课程,落实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课程及环保课,保证授课时间不挤占。
三、提高学科德育渗透功能。
课堂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种全员性策略,教师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诸方面渗透德育教育来优化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各学科要继续上好学科渗透德育教育的教研课,要继续认真上好思想品德、晨会、班队活动课.继续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各学科自身的特点,做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学生思想修养相统一,灵活随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识别真善美的能力,逐步形成理想与信念,进而转化为发愤学习,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
篇二:
德育课课程建设总结201X-201X学年第一学期德育课课程建设总结中职课程分为“文化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两部分内容。
德育课作为文化基础课,包括《经济政治与社会》、《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职业生涯规划》、《民族理论与宗教政策》、《心理健康教育》六门课程。
德育课以学生够用实用为标准,以学生学得会、用得上为目标。
德育教育肩负的重要使命是:
陶冶人的情操,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质,加强公德心、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等。
德育课课程建设的目标是:
让德育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让德育教育成为“快乐教育”,使学生将所接受的德育教育形成习惯。
要想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改变以往的德育课教学模式。
基于此,我校于201X年9月开始对德育课进行改革,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每学期加入五次实践课为了增强德育课的时代性、实效性、实用性,本学期要求加入五次实践课。
第一次实践课为参观校史馆,并撰写作业“我心中的新疆工业经济学校”。
教师又根据各自教授课程的不同,组织实施学生进行社区居民政治素质调查;引导学生对于学校周边商户进行收入情况调查等。
实践课学生积极性高涨,总体效果不错。
二、内容上,教师对于教材内容进行解析,在分析学情的情况下,对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得进行取舍。
对于那些与学生生活、未来工作、学习关系不大的内容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删减。
如在《哲学与人生》第四单元“顺应历史潮流,确立崇高的人生理想”中有一节内容,对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进行阐述,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强,与学生人生发展关系不大,经过集体备课,最后决定把这部分内容删除出去。
而与学生成长联系紧密的“顺境逆境是人生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这一部分内容,则设计了情景活动,让学生对于一位正处于人生低谷的朋友进行劝解。
加强学生对于内容的理解,更使学生能将知识应用到未来的实践中去。
三、方法上在教学放上,对于传统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彻底的改革。
为了让课堂活跃起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针对课堂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选取了任务驱动法教学法,如:
让学生现场推销一个商品,让学生了解到在与人交往特别是与陌生人交往时应该具备哪些能力,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反思:
我什么能力比较欠缺,应该有针对性的提高。
课后布置作业:
假如给我两万元创业基金。
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力。
除此之外,在本学期的德育课中,还应用了探究活动教学法,预先设置问题,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答案,对此,教师留存了大量的影像资料;针对学生专业情况,教师还设置了大量的工作情景模拟,使学生身临其境,及早对于自己的专业有一个定位,更使学生能在情景模拟中,亲身体会到对应职业对于从业者的要求。
四、性质上教师有意识的增强了德育课的时代性,实用性,实效性。
德育课是学生获得社会学间接经验的最重要途径,德育课不是教书本,德育课是要教社会,教会学生用正确的视角看社会,用正确的方法融入社会。
据此,德育办根据时事发展,安排了三次时事解读课:
1、钓鱼岛问题及国家对于钓鱼岛问题所持态度解读。
又根据当时全国各地出现的不理智爱国行为,布置了课后作业:
我的爱国观。
2、防范宗教入校园专题课。
结合自治区组织的“抵御和防范宗教入校园”宣讲活动,教师查找大量资料,用丰富的影音资料,为学生解读国家宗教政策,及为什么学生不能信仰宗教,宗教信仰与民族风俗习惯的区别等问题。
3、十八大报告解读。
重点选取十八大报告第二部分中:
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中对于民生问题的阐述;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区别与联系等。
五、形式上形式服务于内容。
课堂形式应该根据实际授课内容进行选择,不能拘泥于特定形式。
课程改革不等同于用多媒体上课,根据实际,我们也可以在教室上活动课,在教室外上实践课。
课堂也不一定要老师讲多少东西,而一定要让学生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我们组织全体学生观看了影片:
《雨中的树》,很多学生观看后流下了泪水,老师没有过多的讲解,但是学生从影片中有所感悟,甚至对于心灵有所触动。
这就是一次成功的德育课。
六、评价方式上本学期德育课采用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7:
3的评价方式。
这种方式更加全面的的评价学生,做到了“多几把尺子衡量学生”。
每一次课堂提问;每一次资料查询;每一次活动;每一次实践;每一次作业都有分数记录。
这种评价方式更能激励学生学习。
七、问题与努力方向在本学期课程建设实践中,实践课的力度不够,由于条件限制,不得不将部分实践课内容移至下学期进行。
由于经验的欠缺,部分实践课只有热闹的形式,但是效果却一般。
在下学期的教学中应该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实践课的设计。
多组织学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融入社会。
201X年,我会勇于实践,勇于创新。
在课程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
德育办201X年12月25
篇三:
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总结德育校本课程开发总结临汝镇一中我校为了适应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要求,坚决贯彻县乡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精神,在学校的统筹安排下,并结合我校的校本、校情及教育教学资源,对我校的校本课程进行了调研、探索及开发。
结合校本课程开发安排。
成立了以杜须录为组长,连要卫、马建庭、权平洲为副组长,以及聂俊强、李志国、尚朝辉三位教师为成员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分别明确任务,下达目标,经过调查研究,查询资料、探索研究,深入开发,已初步取得成绩。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我校采用总——分——总的原则。
即德育教研室对课程开发下达总体任务、总体目标、任务分解到三位老师手中,通过调查,研究,探索实践能力,老师整理上报、最后把收集资料上报德育教研室,由德育教研室综合形成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内容。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我校又坚持实践性、地域性、综合性原则。
在校本课程安排及培训会上,通过对老师宣讲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实施途径、评价标准等,让老师首先了解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即结合校情、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对学生有益于生活的一门课程,要真正服务于学生的生活,而这门课程开发的核心在于要体现地域性,即对本校区周围农村经济发展要有指导作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老师仍然是组织者,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是这一任务的实施者,起主体作用,发动广大学生,调查了解、查询资料、收集与本校校本课程开发有用、与本乡经济发展有用的资料,了解信息,开阔视野,一方面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有所收获;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培养了学生了解社会的意识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社会交际能力和收集信息能力;第三方面让学生知道社会调查,实践是获得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我校充分发挥学校、老师、学生集体智慧,从学生到教师,并教师到学校,自下而上,并通过学生、老师的共同努力,通过调查、研究、探索、对比、综合终于完成了适合本校校本课程资料。
以学校周边的历史文化为载体,通过调查了解、查询资料等手段,并结合学生学习的情况和能力水平,并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探索、研究开发校本课程《校园礼仪》、《法律讲堂》。
为了搞好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任务,学校坚持贯彻县德育教研室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精神,高度重视此项任务,专门组织了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对聂俊强、李志国、尚朝辉三位教师进行了专门培训,让他们了解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实施步骤、目标任务、评价等,让他们从思想上先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意义,并能高度重视此项任务,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我校共分了以下几个阶段。
1、校本课程开发,了解、认识、研讨阶段。
通过校本课程培训,了解、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并且通过相互之间互相谈认识、谈看法,互相研讨,充分认识校本课程开发意义,提出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明确课程开发任务及近期、远期目标。
2、提出方案,下达任务,调查研究阶段。
学校组织老师召开了校本课程开发安排会议,提出校本课程开发方案,明确、分解校本课程开发任务、收集资料。
3、补充、完善、分析、综合阶段。
老师负责收集学生掌握的资料,并加以补充完善、分析、取舍、综合、完成了校本教材文字的资料。
4、形成文字性材料。
将老师完成的材料收交审查、完善、补充,形成了切合本校校情,对对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特长培养有指导作用的校本教材。
在校本课程材料中。
学生从中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校本课程的开发,为下一步实施提供了综合实践活动的依据,它将进一步推动我校学生活动的开展。
篇四:
德育活动课程化工作阶段小结创设生活化、活动型、探究式的德育课程学校立足本校实际,积极开拓有效的工作机制,通过项目驱动,从生活化、活动型、探究式三个方面推进德育活动课程建设。
从201X年6月起,学校一直在实践德育活动课程化的工作,至今一年半的时间里,我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现将我校德育活动课程化的实践研究作如下小结:
一、德育活动课程化建设中的主要做法:
(一)组织管理、机构健全我们倡导在活动中,对学生实施教育影响。
为了让这种活动教育,更加规范化系统化,我们把活动教育作为一种校本课程资源进行重点开发。
为此,我们成立了学校德育活动课程开发研究组(以德育分管校长担任课程组长,各校区德育主任、德育课教师以及班主任老师担任执行小组成员),确立“项目驱动、勇于探索、实践创新”的工作思路,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建立了校长——德育科——德育教师和班主任老师的管理机制和教研网络。
定期对学校活动课程进行评议,发现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问题,及时了解德育工作的薄弱环节并研究制定相应的德育活动课程标准,再通过相关教师制定具体的活动内容并组织实施。
(二)深入学习、立足学校德育活动课程开发研究组组织全体德育教师学习《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大纲》、《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改革方案解读》和《职业生涯规划》,提升教师对中职德育课程改革的认识,明确任务。
深入挖掘本校教师的潜力,根据学校三个小区四个教学点的专业特色、学生特点,分别在华阳、安龙和国旅校区设置校本德育课程——《理想信念我践行》、《感恩教育记心中》、《文明礼仪我先行》,加强德育活动时效性。
(三)项目驱动、初见成效
1、发挥优势,资源整合,体现德育课程生活化学校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采取措施,加强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建设,建立、健全强有力的德育课程领导管理体制,实现德育课程的系统化、连续化。
总结学校已有德育经验,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根据学生及学校实际,结合学校常规工作,精选传统德育内容,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德育实践有机融合,优化学校升旗仪式、班队活动、晨会活动、校园文化创建等学生团委及学生会工作,努力构建一个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立体化的德育实践体系。
德育活动课程开发研究组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学校德育活动实践,着力将德育活动生活化,从生活实际出发,将德育活动划分:
主题教育系列(包括主题教育课、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等)、重大社会实践系列(军训、政训、社会实践考察等)、班级社会实践活动系列、志愿者服务系列(志愿者服务队)、重大节庆纪念日活动系列(国庆、中秋、新年等)、校本节日仪式系列(艺术节、体育节)、常规教育活动系列、校班会系列,在发挥优势项目基础上,积极开展德育案例的收集与整理,进一步研究并收集相关德育模块的案例教案,编辑成专辑,形成德育课程校本教材,构建、开发并形成以“学科课程教育、中华传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教育、专题活动教育、学校文化教育”等为内容的学校德育校本课程体系。
以“感恩教育”为例,学校以每年的“爱心红三月——学雷锋献爱心”作为感恩活动启动仪式,通过“爱心义卖”、“辩论赛”、“生活小能手”等一系列比赛、激发学生“劳动最光荣、感恩记心中”,用自己的实际劳动回馈社会、学会感恩。
2、寓教于乐,精心设计,体现德育课程活动型结合重大节日,定期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具有现代职校特色的常规“七彩主题月”活动已然成为传统。
学校常规“七彩主题月”活动主要包括:
爱心红三月——学雷锋献爱心;暖情黄四月——学会感恩;激情橙五月——五四青年活动月;创智绿六月——社团文化节;青九月——感谢师恩;响亮金十月——歌唱祖国;蓝十一月——素质运动月;紫十二月——元旦迎新。
在此基础上,学校根据德育课程要求,适时地开展各类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如:
为培养学生感恩之心,开展的回母校感恩活动,为加强礼仪学习开展校园巡礼节活动和校园礼仪形象大使评比活动;如结合今年建党九十周年,开展了“百年经典,红色旗帜”现代职校第三届红五月歌会;如,结合今年百年校庆,开展了大量以校庆为主题的“走进校庆”系列活动项目活动(“爱校荣校展我风采”——喜欢现代的一百个理由、“杰出学子感动你我”——寻访现代一百位校友、“回眸百年追寻校史”——走访现代一百位教师、“祝福现代感受校庆”——送给现代的一百条祝福)每次活动都精心设计,内容、形式多样。
3、突出课堂、优化教学,开展探究式德育课程学校本着“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是合作者、组织者、引导着,课堂上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主张。
在德育课上,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例如,在礼仪课上,给学生播放平时拍摄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视频,再由教师讲解。
然后,由学生分小组进行自主探究,开展“寻找身边的礼仪模范”、“校园礼仪形象大使”、“我是啄木鸟”等活动,最后由学生形成小组调研报告,在班级里进行宣讲、表演。
这样的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而是真正将课堂还给了学生。
同时,学校德育活动课程开发研究组根据学生情况编写教学内容,形成了有学校特色的《理想信念我践行》、《感恩教育记心中》、《文明礼仪我先行》德育课程教案。
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贴近学生需求,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为主。
例如,学校结合建党纪念日,组织学生寻访老劳模、老干部,完成了“五个一”:
一份寻访计划、一篇寻访报告、一篇寻访随感、一份寻访电子小报、一次校级总结会。
如,在“五·四”期间,开展党团知识竞赛、红五月歌会、爱国诗歌朗诵比赛、主题班会等活动,让学生铭记历史、明确责任。
二、德育活动课程化建设初见成效:
(一)深化管理,形成学校“特色德育”通过继续深化全程跟踪管理、实施网络德育、开展感恩友爱教育、礼仪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精心打造学校的“特色德育”。
实施全程跟踪管理教育。
学校要深化和完善“全程跟踪管理教育”,完善班主任工作条例,积极推行“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引入目标激励机制,提高德育师资队伍水平,巩固“全程跟踪管理教育”成果。
(二)立足本校,开发了一套德育课程校本教材
1、学校以中学生行为规范准则和行业要求为准则,以职业形象为标准,分为“气质篇”、“运动篇”、“能力篇”和“共进篇”四个篇章,制定了校园行为规范56条,编制了校本教材《校园礼仪规范手册》和《现代服务礼仪》,并制作了校园礼仪影视短片,为学生提供规范化的仪表仪容和服务礼仪的标准和依据。
2、学校以每年的三月学雷锋活动为启动仪式,全年开展“回感恩母校——感恩学校”、“为父母做一件事——感恩父母”、“老师,谢谢您——感恩教师”、“我是光荣的志愿者——感恩社会”为四大块活动项目。
同时形成该校本课程的计划,每学年根据学生的情况和当年的大型活动进行一定的调整。
以201X世博会为例,对参加世博会的222位志愿者开展“世博心志愿情——感恩家乡”的活动,获得广大师生的好评。
3、学校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对不同年级的同学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同时形成校本教程。
高一新生,推出“理论读书小组”,请区、校关工委的老同志与学生结对,开展学习活动,为学生树立伟大理想打基础抓启蒙。
高二年级,把重点放在树理想、强信念上,加强了理论教育。
学校在区马读会与关工小组的支持下,成立出现代职校马读学习班,对学生进行党史知识教育与宣传,专题讲座活动。
高三开展“党章学习小组”,为有志向党组织靠拢的同学搭建平台。
(三)合力探究,初步构建学校德育课程体系积极开展德育案例的收集与整理,进一步研究并收集相关德育模块的案例教案,编辑成专辑,以供研究推广使用。
根据学生及学校实际,结合学校常规工作,精选传统德育内容,德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德育实践有机融合,优化学校升旗仪式、班队活动、晨会活动、校园文化创建等学生团委及学生会工作,努力构建一个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立体化的德育实践体系,构建、开发并形成有“学科课程教育、中华传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教育、专题活动教育、学校文化教育”等的学校德育校本课程体系。
现已推广并运用的主要有《理想信念我践行》、《感恩教育记心中》、《文明礼仪我先行》等三门校本德育课程的课程方案和教案。
同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标准:
1、每学期,要求学生进行两次阶段小结,并进行交流,形成自评和互评。
2、以学生的参与情况为评价标准
3、主要由德育课老师、班主任老师以语言评价的方式进行评价反馈,在学生成长手册中进行反馈。
(四)学生为本,开展了一系列德育课程主题活动密围绕时势,结合重大节庆日,由师生共同参与、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形成了具现代职校特色的各类德育课程主题实践活动。
1、开展主题型德育活动以课堂教学、晨会活动、社团活动、午间休闲活动为载体,以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内容,对学校进行相关主题的德育教育,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情景为中心”,学生全员参与,充分体验,引导学生在体验、实践、感悟的基础上达成知行统一,从而起到学科教学拓展与延伸的辅助作用,进而满足学生的生命发展之需,提高德育实效性。
2、设计项目化德育内容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结合学校实际,将德育课程设置为几个模块,如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感恩教育、法纪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安全教育、成人意识责任教育等等,每个模块下配有若干课例。
班主任根据学校德育系列活动安排和班级实际,选择其中某一课例,按照课例目标、课例设计、课例过程、课例启示等方面备课(课件),在德育课时间组织实施教育活动(或由班主任组织,或由学生主持)。
每一个课例隶属某一模块,所有模块构成系列德育课程。
3、开展具针对性的中职生职业生涯导航由学校德育活动课程开发研究组开展的“点击行业,搜索未来”——中职生职业生涯导航行动,学校团委为学生设计与提供了“七个一”的主题实践活动项目菜单,即“一次自主创业”、“一次就业指导讲座”、“一次外出寻访”、“一份调研报告”、“一次主题班会”、“一份求职简历”、“一份职业生涯规划”。
篇五:
德育总结201X-201X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三年级德育工作总结八街小学三
(二)班霍灿芹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舵手,也是学生成才的导师,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
班主任工作的核心不仅是教孩子学习知识又是教孩子们怎样做人。
现在我对本班德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强化常规训练带动班级管理工作。
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因此,要扎实有效地加强一个学生的常规训练。
我们班训练的内容包括《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常规、课堂常规、上操常规、卫生常规等诸多方面。
通过集体或个人,使每个孩子们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约束力,形成习惯,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
把规章制度的要求变成孩子们的自觉行动,从而为做好德育工作提供机制和制度上的保证。
二、精心培养班干部队伍、以点带面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班干部决定的。
班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我称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
一直以来,我精心培养班干部,经常在班里表扬班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小班干部树立威信;与此同时,又更严格要求班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
三、精心策划主题班会、落实思想教育主题班会寓教于乐,陶治学生的情操,转变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我注意主题班会内容的系列化,内容丰富,又符合学生实际,各种类型的主题班会课对孩子们的思想道德、艺术审美能力、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通过班会活动,强化孩子们安全意识、健康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让每个孩子们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
班级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形势和任务又在千变万化,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将会在实践中更深入地探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使班级管理工作的水平不断跃上台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德育 课程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