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6622198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59.39KB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及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句子中“是”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亦若是则已矣
B. 是进亦忧,退亦忧
C. 是谓大同
D. 今夕是何年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B.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 困于心,衡于虑
D. 其人舍然大喜
(3)请你写出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
【答案】
(1)B
(2)B
(3)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解析】【分析】⑴A亦若是则已矣,B“是进亦忧,退亦忧,C是谓大同,三句中的“是”的意思都是:
代词,这,这样,这种情况。
D是:
表判断,故选D。
⑵A: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冥:
通假“溟”,指海色深黑。
C困于心,衡于虑。
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D其人舍然大喜。
舍然:
释然。
谓疑虑隔阂顿消。
舍,通"释"。
B项没有通假字,故选B。
⑶来自于本文与“鹏”有关的成语或诗句:
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意思是大鹏从北溟往南海迁徙,水击三千里,乘风上行达九万里。
后用以比喻前程远大。
故答案为:
⑴B;⑵B;
⑶鹏程万里(或九万里风鹏正举)。
【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
答题时应注意,要尽可能地掌握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的知识。
词义的分化衍生是有基本规律的,后起义往往是以原有义为基础扩展衍生的,与原有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意义联系。
⑵本题考查表现解释通假字。
答题时应注意,通假,指汉字中的互相通用假借的用法;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
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互相借用;包括同音通假,;双声通假,迭韵通假。
替用的字叫做通假字,被替用的字叫做本字,又叫做“正字”。
⑶本题考查积累成语。
答题时应注意,汉语成语的来源,有的是古书中词句的摘引或改写,人们喜欢用古典作品中的某些语句来说明自己要表达的思想,长期习用,便变成了成语。
根据文章内容作答。
【附参考译文】
北方的海里有一条大鱼,名字叫鲲。
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变化为鸟,名字叫鹏。
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
南方的大海,那就是‘天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
“鹏鸟迁徙时,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鹏鸟奋起而飞,旋转扶摇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此一飞在六个月后方才停歇下来。
”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仿佛是由生物气息吹拂。
我们所见湛蓝的天空,那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它是无边无际的吗?
鹏鸟所见,大概也是这个样子吧。
2.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仇香者,陈留人也。
至行①纯嘿②,乡党无知者。
年四十,为蒲亭长。
民有陈元,独与母居。
母诣香告元不孝,香惊曰:
“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
母早时守寡,养人遗孤,苦身投老,奈何以一旦之忿,弃历年之勤乎!
”母涕泣而起。
香乃亲到元家,陈人伦孝行。
元感悟,卒为孝子。
考城令王奂闻之曰:
“枳棘非鸾凤所集,百里非大贤之路。
”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竟日不见其喜怒声色之异。
不应征辟③,卒于家。
【注】①至行:
高尚的德行。
②嘿:
同“默”,闭口不说话。
③征辟(bì):
征召、推举做官。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为蒲亭长________
②枳棘非鸾凤所集________
(2)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2处)
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
(3)翻译句子。
①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彭端淑《为学》)
③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三则》)
(4)仇香有哪些“至行”?
请概括。
【答案】
(1)担任;栖息,停留
(2)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
(3)①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
②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
③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
(4)①不偏听偏信,善于说服别人;②亲民;③不慕名利;④讲究仪容仪表。
【解析】【分析】
(1)结合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语意思,①句意为:
担任蒲亭亭长。
为:
担任;②句意为:
荆棘的丛林,不是鸾凤栖身之所。
集:
栖息,停留。
(2)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本句句意为:
我最近经过陈元的房舍,院落整理得干干净净,耕作也很及时。
根据句意断句为:
吾 近 日 过 元 舍/庐 落 整 顿/耕 耘 以 时。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①乃,于是;以,拿;奉,通“俸”,俸禄;资,资助;使,让;句子翻译为:
于是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
②顾,难道;不如,比不上;鄙,边境;句子翻译为:
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界的那个和尚吗?
③淫,使……思想迷惑;移,使……动摇;屈,使……屈服;句子翻译为:
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
(4)所谓“至行”在注释中给出,指的就是高尚的德行。
从文中他处理陈元的事件来看,首先他以自己的亲眼所见表述自己不相信的理由,然后以简洁的语句就说服了陈元的老母亲及陈元,可见他善于规劝;其次在陈元事件中,他对陈元的情况十分了解,这也表现他与百姓走得很近,并没有把自己摆得高高在上;第三,“香学毕归乡里,虽在宴居,必正衣服”一句,可见他为人认真,究外表装容;“不应征辟”则表现他不慕名利。
故答案为:
⑴担任;栖息,停留
⑵吾近日过元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
⑶①于是(王奂)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学习。
②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上那个穷和尚吗?
③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
⑷①不偏听偏信,善于说服别人;②亲民;③不慕名利;④讲究仪容仪表。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意义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要借助于平时的知识积累,因此平时要对文言词语归类记忆。
如文言实词可从词类活用、古今通假、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多方面归类。
解题时,如遇到课本中学过的,可运用联想法,结合语境分析比较做出选择。
⑵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诵读语句,通过诵读,力求对语句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⑶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⑷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分析人物形象。
【附参考译文】
有一个叫仇香的陈留人,虽德行高尚,但沉默寡言,乡里无人知道他。
年龄四十岁时,担任蒲亭亭长。
有个叫陈元的老百姓,一个人和母亲同住,他的母亲向仇香控告陈元忤逆不孝。
仇香吃惊地说:
“我最近经过陈元的房舍,院落整理得干干净净,耕作也很及时,说明他不是一个恶人,只不过没有受到教化,不知道如何做罢了。
你年轻时守寡,抚养孤儿,劳苦一生,而今年纪已老,怎能为了一时的恼怒,抛弃多年的勤劳和辛苦?
陈元的母亲哭泣着起身告辞。
于是仇香亲自来到陈元家里,教导伦理孝道,讲解祸福的道理。
陈元感动省悟,终于成为孝子。
考城县令王奂听说了这件事,说:
“荆棘的丛林,不是鸾凤栖身之所,百里之内的县府官职,不是大贤的道路。
”于是用一个月的俸禄资助仇香,让他进入太学。
仇香在太学学成,回归乡里,即令是在闲暇无事的时候,也一定是衣服整齐。
平常,从来看不见仇香因喜怒而改变声音脸色。
他不接受官府的征聘,后来在家里去世。
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岳阳楼记(节选)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1)选文的作者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两段流露出作者“悲”和“喜”两种不同的感情。
B. 写“春和景明”之景是为了反衬“喜洋洋”的心情。
C. 作者以“古仁人”人生态度为自己的准则。
D. “微斯人,吾谁与归?
”中的“斯人”指的便是“迁客骚人”。
【答案】
(1)范仲淹;滕子京
(2)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3)C
【解析】【分析】
(1)《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2)考查文言文翻译句子的能力。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注意:
以:
因为。
(3)A.前两段流露的是“迁客骚人”的“悲”和“喜”。
B.写“春和景明”之景是借景抒情,是为了直接抒发“喜洋洋”的心情。
并非衬托。
D.“斯人”指的是“古仁人”。
故选C。
故答案为:
⑴范仲淹;滕子京;
⑵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⑶C。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⑵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
既可作出选择。
【附参考译文】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
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
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
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
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
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
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
唉!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师说(节选)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①先乎吾,吾从而②师之; , , , 。
吾师道也,夫庸③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注释】①固:
本来。
②从而:
动词,学习。
③庸:
副词,表示反问,岂。
(1)为文中空缺处依次选择恰当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从而师之 ②生平吾后 ③亦先乎吾 ④其闻道也
A. ①④②③
B. ④②①③
C. ③②①④
D. ②④③①
(2)作者认为“师者”的价值在于“________”,主张不拘于________、________,向比自己有专长的人学习。
(第一空用原文填写)。
【答案】
(1)D
(2)传道授业解惑;地位(或“贵贱”“地位高低”等);年龄(或“长少”“年龄大小”等)
【解析】【分析】
(1)从标点分号的使用可以看出前后两个句子是并列关系,前后结构相同、互相对应。
从上句“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可以选择下句应为“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故选D。
(2)文章第二句,一个判断句总写了老师的价值: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翻译为: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交给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
(注意第一空为原文填写)。
最后一句总结师道的根本: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翻译为: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
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
⑴D;
⑵传道授业解惑;地位(或“贵贱”“地位高低”等);年龄(或“长少”“年龄大小”等)
【点评】⑴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
解答此题考生既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又注意选项之间的逻辑顺序,按照一定的句式结构进行排序。
⑵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逻理解。
考生要读懂文章,根据内容进行回答,要学会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参考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
(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
生在我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生在我后面,(如果)他懂得的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
从师的传统,哪里去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
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史称颜真卿①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
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观其赴火骂逆,何其烈也。
生平善正、草书,宋祁称其“笔力遒婉”,今披阅遗迹,凝重沉郁,奇正相生,如锥画沙,直透纸背,觉忠义之气,犹勃勃楮墨间。
朕重其人,益爱其书,不啻②逾于球③璧矣。
(节选自《跋颜真卿墨迹后》)
【乙】
真卿仕历元、肃、代、德四朝,虽至影迫桑榆,不少懈其报国之心。
故尝以正色公言,见恶于④元载、杨炎、卢杞诸奸,诬劾败斥,至于七、八。
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
李希烈反,诏遗宜慰,公卿失色,拜命即行。
在希烈所,斥朱滔等使之诱,以宰相责李元平之不能致命。
掘坎欲坑,积薪欲焚,多端迫协而毫无怵于心。
凡二十阅月,卒缢杀之于蔡州。
呜呼!
自平原倡义,至此乃有以毕公之志矣……夫如真卿者,所谓从容就义,难也。
(节选自《史林测义》)
【注】①颜真卿:
唐朝名臣、书法家。
唐玄宗时登进士甲科,历任侍御史等职。
安史之乱爆发,其以平原郡太守独撑河北危局良久。
后任刑部尚书,封鲁郡开国公。
谥“文忠”。
②啻:
止,仅仅。
③球:
美玉,特指玉磬。
④见……于……:
表被动。
(1)下列对【甲】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B. 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C. 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D. 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宋祁称其“笔力遒婉” 其真无马邪(《马说》)
B. 今披阅遗迹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C. 见恶于元载、杨炎、卢杞诸奸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D. 李希烈反,诏遗宜慰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朕重其人,益爱其书,不啻逾于球璧矣。
②义不顾身,所志必达,而终为杞陷。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不仅技艺高超,而且充满忠义之气。
B. 【乙】文写颜真卿面对反贼李希烈以死相逼,依然大义凛然,气节不屈。
C. 颜真卿为人守正有礼,但由于奸臣当道,他只能把正直的言论藏在心里。
D. 颜真卿擅长楷书、草书,其楷书风格浑厚挺拔,用笔力透纸背。
【答案】
(1)B
(2)C
(3)①我看重他的为人,更喜爱他的书法,胜过对珍稀美玉(的喜爱)。
②(颜真卿)为了正义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却最终被卢杞陷害。
(4)C
【解析】【分析】⑴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根据句意:
天下不用姓名称而独称他为“鲁公”。
后为奸臣卢杞所忌。
颜真卿被派前去晓谕大义,因凛然拒降,终为敌所害。
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
B天下不以姓名/称咸曰“鲁公”而独/为权奸卢杞/所忌遣谕/李希烈竟被贼害。
⑵A代词,代颜真卿/表诘问语气。
B遗迹/送,赠给。
C都是“厌恶”。
D谋反/通“返”,返回。
故选B。
⑶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注意以下关键词:
益:
更加。
啻:
止,仅仅。
球:
美玉,特指玉磬。
达:
实现。
⑷C项有误,“只能把正直的言论藏在心里”错误,与原文“观其赴火骂逆,何其烈也。
”不符。
故答案为:
⑴B;⑵C;
⑶①我看重他的为人,更喜爱他的书法,胜过对珍稀美玉(的喜爱)。
②(颜真卿)为了正义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却最终被卢杞陷害。
⑷C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答题时应注意,在了解基本意思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文言文的阅读。
反过来,读得是否通顺,有没有读破句也是检查学生是否读懂文章的手段。
⑵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
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
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反问句等。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⑷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附参考译文】
【甲】史书称颜真卿指严正执法,性格刚直而有礼,不是公正的言论、确当的道理就都不去想。
天下人不用姓名称呼他,而只称呼他为“鲁公”。
后为奸臣卢杞所忌,他让唐德宗下诏书派遣颜真卿去劝降李希烈,(因凛然拒降)终被敌人所害。
再看他当时怒骂逆贼步入火中时的场面,是何等的壮烈慷慨啊!
颜真卿生平喜欢正楷、草书,宋祁称赞他的书法“笔力遒婉”,如今再看颜真卿的遗迹,凝重沉郁,斜中取正,笔力匀整而不露锋芒。
力透纸背,笔墨纸间感觉到有一股生机勃勃的忠义之气。
我看重他的为人,更喜爱他的书法,胜过对珍稀美玉(的喜爱)。
【乙】颜真卿仕历经元、肃、代、德四朝,虽到晚年仍坚持不懈保有爱国之心。
因为曾经态度严肃,说些公道话,而被元载、杨炎、卢杞等奸人所嫉恨,被捏造罪名弹劾,或是被贬低、排斥,有七八次之多。
(颜真卿)为了正义不顾惜自己的生命,一定要实现自己的志向,却最终被卢杞陷害。
李希烈造反,下诏书派遣颜真卿去劝慰李希烈,其他的官员听了都大惊失色。
颜真卿拜谢皇命后就启行了。
到了李希烈的住所,怒斥朱滔等人的利诱,并责骂李元平身受国家重任却不能完成使命。
在庭院中挖了一丈见方的坑,准备活埋他,后又堆起干柴,想要烧死他,多种胁迫都不能让颜真卿有丝毫的害怕。
经历了二十多个月,最终被绞死在蔡州。
哎,自从平原太守(颜真卿)首倡大义,到现在才有能够完成颜公您的遗愿的啊!
但是能像颜真卿这样从容就义的,实在太难啊!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人多厌之者。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
“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无所知名。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来得知名。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信拜礼毕,上坐。
信曰:
“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
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
遂听信计,部署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语文 文言文 阅读 专题 训练 常见 题型 答题 技巧 练习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