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绿.docx
- 文档编号:6618118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5.47KB
1绿.docx
《1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绿
语文基础教案No.
第1教时
课题
绿
课型
新授
年级
初三
学科
语文
备课时间
10.28
目
的
要
求
1、梳理文章的结构,在弄清作者行文思路基础上,反复阅读,初步感受文章语言美。
2、学会用圈点法读书,养成读书动笔的好习惯。
重
点
难
点
1、梳理文章的结构,弄清作者行文思路。
2、学会用圈点法读书,养成读书动笔的好习惯。
教学
方法
诵读、探究、讨论、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步
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对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以前我们学过他的散文名篇《春》、《背影》,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朱自清先生在1924年秋天写就的散文《绿》,就让这篇优美的散文“带领”我们去领略梅雨潭那神奇的景色,“那醉人的绿”吧。
二、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扬州。
现代著名作家、学者。
朱自清的著作共约190万字,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
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
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
二、是以《背影》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
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散文,如《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
三、先听录音,结合课文旁边的“读书动笔示例”,结合课文后面的“圈点符号”,运用“圈点读书”法,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惊诧(chà)踞(jù)薄(bó)阴绺(liǔ)
倏(shū)尘滓(zǐ)皱缬(xié)什刹(shíchà)
明眸(móu)善睐(lài)挹(yì)掬(jū)
四、通读课文,梳清文章结构。
1、提问:
课文题目仅一个“绿”字,简明、醒目。
“绿”,处处可见,这里的“绿”不是泛说而是专指什么?
明确:
梅雨潭的绿。
提问:
绿,离不开梅雨潭,当然要写梅雨潭的景观了,梅雨潭的本质是什么?
用原文一句话回答。
明确: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
提问:
瀑布潭由哪两部分构成?
明确:
瀑布水潭
提问:
课文哪些部分写瀑布、那些部分水潭?
明确:
第二自然段主要写的是瀑布,第3自然段主要写的是水潭。
2、阅读课文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提问:
作者是从那些方面写瀑布的?
明确:
位置声响形、色
位置——梅雨瀑在仙岩三瀑布中居“最低”处。
声响——“花花花花”(刚到山边便听得见)。
形、色——“白而发亮的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
提问:
除此之外,作者还写了什么?
明确:
还写了当时的季节、天气,显得十分自然。
提问:
从文中找出再次写瀑布的语句,指出其与第一次写瀑布的不同点,并分析其作用。
(那瀑布从上面冲下……微雨似的纷纷落下)
明确:
由宏观写瀑流转入细腻描绘飞溅的水花。
——于结构上看,是描写的推进。
——于内容上看,交代了梅雨潭的名称由来。
——于技法上看,自然插入作者的评议感触,景中见情,用笔散淡,散文的特色轻巧巧地表现出来了。
3、学生在集体朗读课文第三段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
提问:
这一段作者主要写的是哪些内容?
明确:
这里显然是写瀑流下的“潭水”了——全文开始出现“绿”。
作者在这段文字中句句不离梅雨潭的绿,越写越迷人,越写越富于情致。
作者着意写梅雨潭醉人的“绿”了。
4、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分析首尾两段在谋篇布局上的作用。
明确:
第四自然段,与首段紧密呼应,用字几近一致,仅仅多出“不禁”二字,既是感情的必然发展,也是行文水到渠成的归宿,极稳重地收束了全篇,把奔放的感情“蓄”在“惊诧”二字中,交由读者品味、想象。
第一自然段不仅以交代揽胜的时间、地点、人物作为记游的领起,“惊诧”一词还标明了全文的抒情线索。
并非罕见的“绿”怎么会使大作家“惊诧”呢?
悬念顿生,引起读者的兴趣,这样的一句话,作为起首段无论从结构上或艺术效果上看都是极为适合的。
六、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把《绿》这篇课文结构梳理了一遍,请同学们课后认真复习,并尝试赏析文中优美语句。
七、布置作业。
抄写《绿》中的优美语句,进行赏析。
教
学
步
骤
板
书
设
计
绿
梅雨潭的绿
瀑布:
→水潭:
↓(寓情于景)↓
位置声响形色绿
教
后
记
基础教案No.
第2教时
课题
绿
课型
新授
年级
初三
学科
语文
备课时间
10.28
目
的
要
求
1、进一步强化圈点阅读法。
2、体会课文中精彩语句的艺术效果,学会赏析精彩语句。
3、进一步熟悉课文,弄懂作品立意,正确把握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重
点
难
点
1、进一步强化圈点阅读法。
2、体会课文中精彩语句的艺术效果,学会赏析精彩语句。
3、进一步熟悉课文,弄懂作品立意,正确把握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
方法
诵读、探究、讨论、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步
骤
一、检查复习、预习。
二、合作学习,问题探究
集体朗读课文第二段,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写景的立足点有哪几个?
每个立足点的观察角度是什么,分别写了什么景物?
明确:
第一个观察点:
山边
观察角度:
仰视
观察的景致:
梅雨瀑
听—花花花花的声音
看—一带白而发亮的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
第二个观察点:
亭边
观察角度:
平视
观察的景致:
梅雨潭周围的环境:
从亭,山,云,岩,草,瀑布,水花等方面勾勒出梅雨潭雄奇,幽峭的环境。
第三个观察点:
潭边
观察角度:
俯视
观察的景致:
梅雨潭的绿
作者把三个立足点所绘之景合在一起,就是一幅悬瀑、飞亭、流云等作背景的“梅雨潭图”。
2、提问:
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向读者展示梅雨瀑的?
明确:
运用了叠词以及比喻的修辞手法。
(花花花花的、湿湿的、微微的、油油的等,此处教师可带领学生赏析这些词语以及修辞手法对表现梅雨瀑的作用。
)
3、提问:
这篇散文的文眼是什么?
明确:
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4、提问:
文章开头就直抒胸臆:
“我惊诧于梅雨潭之绿了”,但却没有直接写梅雨潭之绿,而是先写了梅雨瀑等梅雨潭周围的环境,到了第三段才浓墨重彩的写梅雨潭的绿,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明确:
衬托,这是一种烘云托月的写法。
作者以梅雨潭周围的亭、山、云、岩、草的美来衬托梅雨瀑的美,再以梅雨瀑的美。
(描写梅雨潭周围的环境,交代梅雨潭的绿的成因;描写“梅雨瀑”是用来作陪衬,以显出“梅雨潭的绿”尤其令人惊诧。
)
温故而知新:
这种衬托手法我们以前还在不少课文中学过,比较典型的是《爱莲说》中,用菊、牡丹从正反两方面来衬托莲。
5、学生自由朗读第三段,思考作者对绿的总的感受是什么?
(提示学生从第三段中找出两个形容词)
明确:
醉人、奇异
6、提问:
作者怎样对“奇异”“醉人”的绿展开描写的?
明确:
多方比喻精雕细刻
运用烘托突出表现
大胆联想升华意境
比喻:
仿佛一张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厚积着的绿;——形状、深度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涟漪(静态)
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微波荡漾(动态)
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亮度、质地
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色彩(纯净)文中作者还联想到了什么?
7、明确:
作者还想到了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追问:
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活泼可爱)
8、作者满怀深情地为潭水起了一个名字“女儿绿”,是仿造玉石‘祖母绿’而成的一个名字,将‘女儿绿’换成“祖母绿”,如何?
明确:
“祖母绿”给人一种老气横秋的感觉,如同一个历经沧桑、面目枯槁的老夫人;而“女儿绿”清纯、鲜活、灵动,美貌可人,神韵悠长,充分的表达出作者对那“醉人的绿”的炽热而奔放的爱恋之情。
9、提问:
假如让我们来赏析这些比喻句,你如何回答?
试举例说明。
示例:
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
赏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梅雨潭水绿的波光的明亮和质地的柔软的特征,也写出了梅雨潭水绿的醉人的美,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10、提问:
作者怎样用其他景物来突出表现梅雨潭的绿的招人喜爱的?
这样做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
通过衬托,把梅雨潭的绿与北京的绿杨、杭州的绿壁、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波进行衬托,突出表现了梅雨潭之绿的浓淡相宜、明暗适度。
11、同学们再看看课文这里和前面在人称上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明确:
由“她”变为“你”,因为一开始作者的感情还是比较收敛的,是站在旁观的角度,用相对冷静的笔调在描绘梅雨潭的“绿”,随着感情的迸发和投入,作者已失去了原有的冷静,而把自己完全融进了文章之中,完全融进了梅雨潭的“绿”之中。
强烈的抒情需要使作者不自觉的改变了人称,因为这样更能表达自己对“绿”的爱恋。
12、提问:
作者描写梅雨潭是为了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这篇短小的游记散文,通过对梅雨潭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13、作者由梅雨潭的绿联想到了什么,找出相关语句。
我若能裁你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
我若能挹你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能明眸善睐了。
明确:
作者由“绿”的轻盈、妩媚联想到轻盈、妩媚的舞女,如果轻盈的舞女再配上“绿”裁制的带子,便会“临风飘举”了。
由“绿”的明澈,更想象出这明彻回使盲妹的眼睛复明,“明眸善睐”了。
这新奇的想象和联想,又使“绿”展现出新的意境。
14、请学生用笔写下春天来临时,万物复苏大地回春的景象,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注意句式、修辞,思想要积极健康向上。
教
学
步
骤
3、总结。
本节课,我们在理清文章结构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了解了作者在文中运用的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深刻领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希望同学们课后认真研读课文,领悟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四、布置作业。
1、学习示范批注,课后给本文补充作批注。
2、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批注,对别人的批注提出不同的看法。
3、课后认真研读课文,领悟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板
书
设
计
绿
比喻拟人
}
衬托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联想
教
后
记
作业纸日期:
10月18日
班级
初三()
姓名
学号
成绩
学科
语文
课题
绿
预计完成时间
30
一、给加点字注音。
皱缬(xié)惊诧(chà)明眸(móu)善睐(lài)
挹(yì)绺(liǔ)角倏(shū)掬(jū)
二、找出有语病的一句(A)
A、国家队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教练来了。
B、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C、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D、这种种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的引起了讨论。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家园落日
莫怀戚
很久以来,我都有种感觉:
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
说不清楚这是因为什么,当然也可能是:
眼睁睁看它又带走一份岁月,英雄终将迟暮的惺惺惜惺惺,想到死的同时就想到了爱。
……这么说着我想起已到过许多地方,见过各种落日。
戈壁落日很大,泛黄古旧,半透明,边缘清晰如纸剪。
此时起了风。
西北一有风则苍劲,芨芨草用力贴紧了地,细沙水汽一般游走,从太阳那边扑面而来,所以感到风因太阳而起;恍惚之间,太阳说没了就没了,一身鬼气。
云海落日则很飘忽柔曼,宛若一颗少女心。
落呀落,落到深渊了吧,突然又在半空高悬,再突然又整个不见了,一夜之后从背后起来。
它的颜色也是变化的——我甚至见过紫色的太阳。
这时候连那太阳是否属实都没有把握。
平原落日总是一成不变地渐渐接近地平线,被模糊的土地浸润似的吞食。
吞到一半,人没了耐心,扭头走开。
再回头,什么都没啦,一粒种子种进了地里。
看大海落日是在美国。
或许因为是别人的太阳,总感到它的生分不遂意:
你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太阳是怎样浸进海水的,隔得还有一巴掌高吧,突然就粘在了一起——趁你眨眼的时候。
这时美国朋友便骄傲地说,看,一颗水球在辉煌地接纳火球了。
我说唔,唔唔。
说到底,我看得最多的,还是浅缓起伏的田野之上的落日。
一说起它想到庄稼和家园的落日,普通得就像一个人。
在我居住的中国川东,就是这种太阳。
我常常单骑出行,驻足国道,倚车贪看丘陵落日。
那地势的曲线是多层的,颜色也一一过渡,从青翠到浓绿,从浓绿到黛青,而最近夕阳之处一派乳白,那是盆地特有的雾霭。
似乎一下子静了一阵,太阳就这样下来了:
红得很温和,柔软得像泡过水,让我无端想起少女的红唇和母亲的乳头。
有时候有如带的云霞绕在它的腰际。
有时候是罗伞般的黄桷树成了它的托盘。
农舍顶上如缕的炊烟飘进去了,化掉了;竹林在风中摇曳,有时也摇进去了。
当路人不顾这一切时,我很焦急,很想说,喂,看哪!
两只小狗在落日里追逐;老牛在落日里舐犊……有一天一个老农夹在两匹马之间,在光滑的山脊里走进了太阳。
马驮着驮子。
老农因为老了,上坡时抓着前面的马尾巴。
后面的马看见了,就将自己的尾巴不停地摇着。
我不禁热泪出眶,一种无法描述的爱浸透全身。
这个迟暮的老农!
他随心所欲的自在旷达让我羞愧……我突然想到就人生而言,迟暮只有一瞬,长的只是对迟暮的忧虑而已。
这个起伏田野的落日啊……我曾经反复思索这种落日为什么特别丰富——曲线?
层次?
人物活动?
抑或角度的众多?
最终承认:
仅仅因为它是家园落日。
家园!
这个毫无新意的单纯的话题!
家园的感觉何以如此说不清?
譬如在我生长的重庆——我心知凡是它能给予我的,其他地方也能给予,然而一切的给予,又代替不了家园。
关于这个,一切的学术解释都是肤浅,似是而非的。
只能说:
家园就是家园。
而人在家园看落日,万种感觉也许变幻不定,有一种感觉却生死如一:
那才是我的太阳啊!
1.本文以什么为线索?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本文以“落日”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热爱。
2.文章写了几种情况下的落日?
请简要概括各自的特点。
文章写了五种情况下的落日,各自的特点是:
①戈壁落日,一身鬼气;②云海落日,飘忽柔曼;③平原落日,一成不变,④大海落日,生分不遂意;⑤家园(田野、丘陵)落日,亲切温暖(温和、柔软)。
3.文章的开头作者写道:
“同是那个太阳,落日比朝阳更富爱心”,请说出作者的理由。
答案:
眼睁睁看它又带走一份岁月,英雄终将迟暮的惺惺惜惺惺,想到死的同时就想到爱。
4.作者在描述“家园落日”时,就“落日”本身着笔很少,而更多地描绘了丘陵、树木、农舍、人物等。
请结合文意,简要说说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答案要点:
从全文看“落日”只是行文的线索,作者爱“家园落日”的根本用意在于爱“家园”,因而把描写重点放在了那些最能体现家园特色的景物上,这些景物更具体地体现了作者爱家园的情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绿.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