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习题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6615333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46.69KB
细胞生物学习题及答案.docx
《细胞生物学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生物学习题及答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细胞生物学习题及答案
细胞生物学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细胞生物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第三章质膜的跨膜运输
第四章细胞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第五章细胞通讯
第六章核糖体和核酶
第七章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
第八章叶绿体和光合作用
第九章内质网,蛋白质分选,膜运输
第十章细胞骨架,细胞运动
第十一章细胞核和染色体
第十二章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
第十三章胚胎发育和细胞分化
第十四章细胞衰老和死亡
第一章绪论
1.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
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②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其它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收益③新的细胞可以通过已存在的细胞繁殖产生
意义:
细胞学说论证了整个生物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以及在进化上的共同起源。
这一学说的建立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并为辩证唯物论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科学依据。
恩格斯曾把细胞学说誉为19世纪最重大的发现之一。
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之一。
2.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
①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②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③细胞是有机体生长和发育的基础④细胞是繁殖的基本单位,是遗传的桥梁⑤细胞是生命起源的归宿,是生物进化的起点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并提出补充。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代表生物
细菌、蓝藻和支原体
原核生物、真菌、植物、动物
细胞大小
较小
较大
细胞膜
有
有
核糖体
70S
80S
细胞器
极少
很多
细胞核
无核膜和核仁
有核膜和核仁
染色体
一个细胞只有一条
一个细胞有两条以上
DNA
环状,存在于细胞质
很长的的线状分子
补充
1.原生质体:
被质膜包裹在细胞内的所有的生活物质,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
细胞质:
细胞内除核以外的原生质,即细胞中细胞核以外和细胞膜以内的原生质部分
原生质体:
除去细胞壁的细胞
2.结构域:
生物大分子中具有特异结构和独立功能的区域
3.装配模型:
模板组装,酶效应组装,自组装
4.五级装配:
第一级,小分子有机物的形成
第二级,小分子有机物组装成生物大分子
第三级,由生物大分子进一步组装成细胞的高级结构
第四级,由生物大分子组装成具有空间结构和生物功能的细胞器
第五级,由各种细胞器组装成完整细胞
6.支原体:
目前已知的最小的细胞
第二章细胞生物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1.显微镜的分辨率能否无限提高?
如何提高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
分辨率:
能区分开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
①需要降低入射光波长②油镜增加折射率
2.透射电子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的基本区别?
分辨本领
光源
透镜
电镜镜筒
成像原理
光学显微镜
200nm
可见光
玻璃透镜
不要求真空
利用样本对光的吸收形成明暗反差和颜色变化
电子显微镜
0.2nm
电子束
电磁透镜
高度真空
利用样品对电子的散射和透射形成明暗反差
3.细胞培养中的一些概念:
primaryculturecell,sub-culturecell,cellline,cellstrain.
原代细胞:
指从机体取出后立即培养的细胞,传至10代以内的细胞。
传代细胞:
进行传代培养的细胞,适应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持续传代培养的细胞。
细胞系:
细胞培养传至40-50次,并且扔保持原来染色体的二倍体数量及接触抑制行为的细胞。
细胞株:
具有特殊的遗传标记或性质的细胞系。
4.了解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原理
用混合性的异质抗原制备出针对某单一性抗原分子上特异决定簇的同质性单克隆抗体。
小鼠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在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的介导下发生融合,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具有两种亲本细胞的特性,既可以分泌抗体,又可以无限增殖。
5.了解流式细胞仪、基因敲除技术的基本原理
流式细胞仪原理:
细胞群体一般需要分散后对待测的某种成分进行特异的荧光染色,然后使悬液中的细胞一个个快速通过流式细胞仪,当含有单个细胞的液滴通过激光束是,带有不同荧光的细胞所在的液滴被充上正电荷、负电荷、或不被充电,同时检测器可测出爱你记录每个细胞中的待测成分的含量。
因带有不同表面标志的细胞所带的电荷不同,当液滴通过高压偏转板时,带不同电荷的液滴发生偏转,从而达到将细胞分选的目的。
基因敲除实验分三步:
构建重组体,转基因敲除,筛选。
补充
1.显微镜技术:
光镜标本制备技术、
2.光镜标本制备技术步骤:
样品固定、包埋与切片、染色
3.电子显微镜种类:
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金属投影,冷冻断裂和冷冻石刻电镜,复染技术,扫描隧道显微镜
4.细胞化学技术:
酶细胞化学技术,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放射自显影
5.细胞分选技术:
流式细胞术
6.分离技术:
离心技术,层析技术,电泳技术
第三章质膜的跨膜运输
1.质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有哪些?
脂质、蛋白质、糖类
2.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
特点:
①.膜具有流动性,即膜蛋白和膜脂均可侧向运动。
②膜蛋白分布具有不对称性,有
的结合在膜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脂双分子层。
磷脂双分子层,疏水尾相对,极
性头部朝外。
意义:
有利于细胞间的信号传导,有利于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有利于细胞的分裂。
3.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被动运输:
溶质顺着电化学梯度或浓度梯度从高到低运输,不消耗ATP,分为简单扩散和促进
扩散。
运输极性小分子和无机离子。
主动运输:
逆电化学梯度或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需要能量的输入,选择性和特异性。
分为ATP驱动泵、协同转运蛋白、光驱动泵
简单扩散
促进扩散
主动运输
参与运输的膜成分
脂
蛋白
蛋白
被运输的物质是否需要结合
否
是
是
能量来源
浓度梯度
浓度梯度
ATP水解或浓度梯度
运输方向
顺浓度梯度
顺浓度梯度
逆浓度梯度
特异性
无
有
有
运输的分子高浓度时的饱和性
无
有
有
4.主动运输的主要类型及其作用原理
①ATP驱动泵。
ATP酶直接利用水解ATP提供能量,实现小离子或小分子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运输。
分为四种类型——P型泵,V型质子泵,F型质子泵,ABC超家族。
②协同转运蛋白。
介导各种离子和分子的跨膜运动。
动物细胞中主要靠Na+泵,植物细胞中靠H+泵。
分为同向协同转运(偶联物的运输方向相同)和异向协同转运(偶联物的运输方向相反)。
③光驱动泵。
主要发现于细菌细胞,对溶质的主动运输与光能的输入相偶联。
补充
1.细胞功能:
外界与通透性障碍,组织和功能定位,运输作用,细胞间通讯,信号检测
2.膜化学组成:
膜脂,膜糖,膜蛋白
3.膜脂的三个种类:
磷脂,糖脂,胆固醇
4.脂质体用途:
用作生物膜的研究模型,作为生物大分子与药物的运载体
5.膜糖功能:
细胞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接触抑制,信号转导,蛋白质分选,保护作用。
6.膜蛋白类型:
整合蛋白,外周蛋白,脂锚定蛋白
7.膜蛋白功能:
运输蛋白,酶,连接蛋白,受体(信号接受和传递)
8.不对称性的研究方法:
冰冻断裂复型,冰冻蚀刻
9.膜流动性研究方法:
质膜融合,淋巴细胞的成斑成帽效应,荧光漂白恢复技术
10.膜流动性的重要性:
酶活性,信号转导,物质运输,能量转换,细胞周期
11.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
脂肪酸链,胆固醇,卵磷脂/鞘磷脂比值
12.影响膜蛋白流动的因素:
整合蛋白,膜骨架,细胞外基因,相邻细胞,细胞外配体、抗体、药物大分子
13.膜骨架的主要蛋白:
血影蛋白,肌动蛋白和原肌球蛋白,带4.1蛋白,锚定蛋白
14.转运蛋白质包括:
载体蛋白,通道蛋白
15.协同运输的方向:
同向协同,反向协同
第四章细胞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1.celladhesion,cellrecognition,celljunction的概念
celladhesion细胞黏着:
在细胞识别的基础上,同类细胞发生聚集形成细胞团或组织的过程。
cellrecognition细胞识别:
细胞通过表面信号分子(受体)与另一细胞表面的信号分子(配
体)选择性地相互作用,最终产生细胞应答的过程。
celljunction细胞连接:
多细胞有机体中相邻细胞之间通过细胞质膜相互联系,协同作用的
组织形式。
2.细胞外基质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
①PG蛋白聚糖。
由蛋白质和多糖共价形成,具有高度亲水性,蛋白聚糖和透明质酸赋予胞
外基质抗压能力
②结构蛋白。
包括胶原和弹性蛋白,分别赋予胞外基质强度和韧性
③黏着蛋白。
包括纤连蛋白和层粘连蛋白,促使细胞同基质结合
3.细胞表面的黏着分子主要有哪几类?
①钙黏着蛋白。
一种同亲型结合,Ca2+依赖的细胞黏着蛋白,对胚胎发育中的细胞识别、迁移和组织分化以及成体组织器官构成具有重要作用。
②选择蛋白。
跨膜糖蛋白,识别其它细胞伸出的寡糖链。
③整联蛋白。
异亲型结合、Ca2+或Mg2+依赖性的细胞黏着分子,主要介导细胞与胞外基质间的黏着④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有的介导同亲型细胞黏着,有的介导异亲型细胞黏着,都不依赖于Ca2+
4.细胞连接的主要方式及其区别
①紧密连接。
封闭类型,存在于腔道上皮细胞靠近管腔端的相邻细胞膜间。
从结构上看,通过连接蛋白形成焊接线,封闭相邻细胞间的空隙。
功能:
连接作用,维持细胞极性,防止物质双向渗漏②斑块连接。
又称黏着连接,主要靠黏着蛋白、整联蛋白和细胞骨架体系将相邻两细胞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连接在一起。
连接方式分为黏着连接和桥粒。
③间隙连接。
又称通讯连接,相邻两细胞分别用各自的连接子相互对接形成分子间通道。
功能:
机械连接作用,电偶联,代谢偶联。
补充:
1.细胞表面结构:
细胞外被、膜骨架、胞质溶胶
2.细胞外被功能:
连接,细胞保护,屏障
3.糖萼:
由细胞表面的碳水化合物形成的质膜保护层,又称为多糖包被。
4.细胞壁成分:
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木质素,糖蛋白
5.细胞外基质成分:
蛋白聚糖(成分是糖胺聚糖),结构蛋白,黏着蛋白
6.透明质酸:
细胞外基质中游离存在,在结缔组织中起强化、弹性和润滑作用,具有抗压能力
7.胶原的功能:
是骨、腱和皮肤组织中的主要蛋白,起细胞外基因骨架作用;促进细胞生长;维持并诱导细胞分化。
8.弹性蛋白:
是弹性纤维的主要成分,富含甘氨酸和谷氨酸。
9.黏着蛋白的种类:
纤粘连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
10.FN功能:
介导细胞黏着,是细胞外基质的组织者,影响细胞的迁移
11.LN功能:
是基膜的主要结构;介导细胞黏着于胶原,使之发生铺展;影响细胞迁移、生长、分化。
12.基膜的组成成分:
层粘连蛋白,巢蛋白,Ⅳ型胶原,硫酸肝素糖蛋白
13.基膜作用:
对组织起支持作用,调节分子通透性,作为细胞运动的选择性通透屏障
14.细胞识别中起作用的事糖被,引起细胞黏着的是膜蛋白
15.细胞识别系统:
抗原—抗体的识别,酶与底物的识别,细胞间的识别,酶与信号分子的识别
16.识别反应三类型:
内吞,细胞黏着,信号反应
17.钙黏着蛋白能通过它们所在的细胞类型进行区别:
E-钙黏着蛋白(表皮),N-钙黏着蛋白(神经),P-钙黏着蛋白(胎盘)
18.斑块连接分为:
黏着连接,桥粒
19.黏着连接有两种:
黏着带:
细胞-细胞间黏着斑:
细胞与细胞外基质
20.参与黏着连接的组分:
钙黏着蛋白,肌动蛋白,细胞质斑
21.黏着斑组分:
整联蛋白,纤连蛋白
22.桥粒分为:
桥粒(钙黏着蛋白),半桥粒(整联蛋白)
细胞是通过中间纤维锚定在细胞骨架上。
23.通讯连接:
一种特殊的细胞连接,位于特化的具有细胞间通讯作用的细胞。
方式:
间隙连接,胞间连接,化学突触
第五章细胞通讯
1.signalmolecules,receptor,secondmessenger,cellcommunication,cellsignaling,signaltransduction的概念。
signalmolecules信号分子:
主要用来在细胞间和细胞内传递信息,如激素、神经递质、生长
因子,它们的唯一功能是同细胞受体结合,传递细胞信息
receptor受体:
与配体结合并产生特定效应的蛋白质
second-messenger第二信使:
大多数激素类信号分子不能直接进入细胞,只能通过同膜受
结合后进行信息转换,通常把细胞外的信号称为第一信使,把
细胞内最早产生的信号称为第二信使
cellcommunication细胞通讯:
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产生相应反应。
cellsignaling信号传导:
在细胞间进行的信号的产生和传递的过程。
signaltransduction信号转导:
2.细胞表面受体的主要类型及受体与配体相互作用的特性
①离子通道偶联受体,见于兴奋细胞间的突触信号传递,产生一种电效应。
受体本身就是形成通道的跨膜蛋白,如乙酰胆碱受体。
多数为寡聚体蛋白,除有配体结合部位外,本身就是离子通道的一部分,并将信号传递到细胞内。
②G-蛋白偶联受体,是细胞表面受体中最大的家族,通过鸟苷酸结合蛋白将信号传递到细胞内部
③酶联受体,与酶连接的细胞表面受体,是跨膜蛋白。
当胞外信号与受体结合,激活受体
胞内的酶活性受体与配体相互作用的特性:
①特异性②高亲和力③饱和性④可逆性⑤生理反应
3.PKA和PKC系统的信号转导机制
PKA信号转导机制:
①G蛋白被受体激活:
配体与受体的结合导致受体的构型变化,提高与G蛋白的亲和力,结合配体的受体与G蛋白在细胞质内侧表面结合而形成受体-G复合物。
与受体结合的G蛋白α亚基放出GDP,并与GTP结合,G蛋白变为活性状态。
②G蛋白将信号向效应物转移:
GTP取代GDP改变了G蛋白的α亚基构型使得与β、γ亚基分开,构型改变的G蛋白单独激活效应物,产生第二信使cAMP③应答终止:
与G蛋白结合的GTP被水解为GTP,信号转导便会被终止。
PKC(磷脂酰基信号途径)信号转导机制:
膜受体与其相应的第一信使分子结合,激活Gq蛋白,Gq蛋白激活磷脂酶Cβ,将膜上的PIP2分解为DAG和IP3,IP3动员细胞释放Ca2+与细胞质中的钙调蛋白结合。
DAG在Ca2+的系统作用下PKC,进行细胞应答。
补充
1.细胞通讯的一般过程:
识别,信号转导
2.细胞应答包括:
酶活性的变化,基因表达的变化,细胞骨架,通透性的变化,细胞死亡程序的变化
3.细胞通讯的方式:
信号分子,相邻细胞表面分子的黏着,细胞与细胞外基质连接
4.细胞通讯的基本过程:
①信号分子的合成②信号分子的释放③信号分子的传递④靶细胞与信号分子识别⑤胞外信号的跨膜转导⑥靶分子的激活和细胞应答的开始
5.信号分子分为:
水溶性,脂溶性
6.信号分子与细胞通讯:
糖分泌,化学突触,内分泌
7.信号分子种类:
激素(内分泌信号),局部介质(糖分泌信号),神经递质(神经元信号)
8.受体存在位置:
细胞表面受体(水溶性),细胞内部受体(脂溶性)
9.细胞内部受体的基本结构:
C端配体结合结构域,中间结构域,N端转录激活结构域
10.细胞表面受体主要种类:
离子通道偶联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酶连受体。
11.跨膜受体:
12.研究细胞表面受体的方法:
单克隆抗体标记法,亲和标记法
13.两种信号转导类型:
G-蛋白,酶活性。
14.信号转导包括:
磷酸化和去磷酸化
15.级联反应:
16.第二信使特点:
仅在细胞内部起作用,能启动或调节细胞内稍晚的反应,五种(cAMP,DG,IP3,cGMP,Ca2+)
17.细胞质膜上最多,最重要的信号转
导系统:
G-蛋白连接的受体
18.信号转导系统的三部分:
七个螺旋跨膜受体,G-蛋白,效应物
19.G-蛋白连接的受体的两个主要结构域:
外部结构域(识别信号分子),内部结构域(连接到G蛋白,调控某种结合酶的活性,产生第二信使)
20.效应物:
接收信息后能够产生第二信使的物质
21.G蛋白的α亚基的三个功能位点:
GTP结合位点,GTP酶活性位点,ATP核糖化位点
22.PKA中,第二信使cAMP的类型:
激活型,抑制型
23.激活型系统的组成:
Rs激活型受体,Gs激活型的G蛋白,效应物
24.抑制型系统的组成:
抑制型受体,抑制型G蛋白(Giprotein),效应物
25.PKA信号途径:
产生cAMP,信号放大(蛋白激酶A的活化),信号的解除和抑制
26.被激活的PKA作用方式:
使关键把酶磷酸化,调节基因表达
27.毒素影响cAMP信号途径:
霍乱毒素(choleratoxin),百日咳毒素(pertussistoxin)
28.信号系统的组成:
受体,Gq蛋白,PLC-β(激活PLC,在PKA途径中激活AC)
29.PKC途径的第二信使:
双信号(DAG和IP3的产生)
30.细胞如何调控Ca2+浓度?
①细胞中存在Ca2+泵可帮助细胞进行Ca2+调控
②细胞质膜的一侧有和Ca2+结合的位点,一次可结合两个Ca2+,结合后使酶激活,并结合上一分子的ATP,伴随ATP的水解和酶被磷酸化,Ca2+泵构型发生改变,结合Ca2+的一面转到细胞外侧,由于结合亲和力低的Ca2+被释放,此时酶发生去磷酸化,构型恢复到静止状态。
③当细胞内Ca2+浓度升高,Ca2+同钙调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该复合物同抑制区结合,释放激活位点,泵开始工作。
当浓度低时,CaM同抑制区脱离,抑制区又同激活位点结合,使泵处于静止状态。
④另一种情况。
抑制区的磷酸化从而失去抑制作用,反之,起抑制作用。
32.信号的终止:
DAG的水解,IP3的水解,Ca2+的水解
33.酶连接受体的特点:
不需要G蛋白,而是通过受体自身的蛋白激酶的活性来完成信号跨膜转换。
该通过对信号反应慢。
与细胞分裂有关
34.酶连受体的结构:
配体结合区,像PK的区域,催化区域
35.酶连受体类型:
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鸟苷环化酶,受体酪氨酸磷酸酶,受体丝氨酸激酶,酪氨酸激酶偶联受体。
内源酶促活性受体
36.Ras的信号放大作用:
蛋白活性改变,基因表达改变
37.趋同(convergence):
不同的信号因子作用于不同的受体,但能整合激活一个共同的效应物。
(信号不同,受体不同,激活产物相同)
趋异(divergence):
相同配体,能转换激活许多不同的效应物,引起细胞不同反应。
(信号相同,受体相同,效应不同)
交谈(crosstalk):
不同信号转导途径间的相互影响。
(信号分子不同,受体不同,效应相互交谈、影响。
)
38.信号终止的途径:
信号分子的水解,受体钝化,受体的减量调节
第六章核糖体和核酶
1.Ribsome的组成及主要类型
组成:
核糖体RNA60%,核糖体蛋白质40%
两种类型:
原核细胞核糖体,真核细胞核糖体
2.Ribsome的生物发生的主要步骤
蛋白质和rRNA的合成,核糖体亚基的组装
3.反义RNA的概念及细菌中的主要有哪几类?
概念:
指与mRNA互补的RNA分子。
也包括与其他RNA互补的RNA分子
种类:
Ⅰ类,直接作用于其靶mRNA的SD序列和编码区。
Ⅱ类,与mRNA的SD序列的上游非编码区结合,抑制靶mRNA的翻译。
Ⅲ类,可直接抑制靶mRNA的转录
4.ribozyme的类型与ribozyme的作用机制。
核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核酸分子。
种类:
①RNA和蛋白复合物②具有催化活性的小分子RNA③Ⅰ、Ⅱ型内含子
作用机制:
核剪接,Ⅰ型内含子剪接,Ⅱ型内含子剪接
补充
1,核糖体的rRNA基因:
选择性扩增,转录,前体rRNA的加工和修饰,5SrRNA的合成和加工
2,前体rRNA加工修饰时,甲基化修饰主要部位在核糖第二位羟基上。
3,RNA聚合酶Ⅰ参与rRNA三大亚基的转录
4,5SrRNA的合成和加工时,在核仁外进行,通过聚合酶Ⅲ转录
5,小亚基的rRNA和蛋白质的装配关系:
组成核糖体的蛋白质和rRNA在大小亚基中均有一定的空间排布
6,核糖体在组装过程中,蛋白质与RNA的结合具有先后层次。
根据rRNA结合的顺序,将核糖体蛋白分为两种:
初级结合蛋白,次级结合蛋白
7,大肠杆菌的核糖体与叶绿体核糖体亚基重组后具有功能,线粒体的核糖体亚基同原核生物核糖体亚基相互重组后核糖体没有功能。
8,核糖体与mRNA结合的位点:
SD序列
9,嘌呤毒素(puromycin)对蛋白质合成有抑制作用
10,N端规则(N-endrule):
多肽链N端特异性的氨基酸与半衰期有关
11,真核生物中的小分子RNA种类:
snRNA(核内小RNA),scRNA(胞质小RNA)
12,反义snRNA在前体RNA加工中的作用:
与特定的蛋白质形成核小核糖核蛋白,在真核生物的前体rRNA加工时候需要大量的snRNA的帮助,snRNA与rRNA进行互补形成的RNA-RNA双链部分可作为前体rRNA进行加工的标志
13,核剪接:
发生在细胞核中,从前体mRNA中切除内含子,加工成熟的mRNA被运送到细胞质。
遵循GU-AU规则
14,Ⅰ组内含子剪接特点:
需要游离的鸟苷,存在于低等真核生物细胞核rRNA基因和真菌线粒体基因中。
基因:
前体rRNA、mRNA、tRNA
15,Ⅱ组内含子剪接特点:
内含子转录后形成6个发夹环,遵循GU-AU规则,不需要snRNA参与,不形成剪接体,形成套索,存在的细胞器:
线粒体和叶绿体。
基因:
前体mRNA
第七章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
1.mitochondrion的超微结构组成及每一部分的标记酶类是什么?
①外膜。
标记酶:
单胺氧化酶②内膜。
标记酶:
细胞色素氧化酶
③膜间隙。
标记酶:
腺苷酸激酶④基质空间。
苹果酸脱氢酶
2.mitochondrion转运肽转运蛋白质时的特点及线粒体蛋白定向转运的机制
特点:
①含有丰富的带正电荷的碱性氨基酸,特别是精氨酸,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有利
于前导肽进入带负电荷的线粒体或叶绿体基质中②羟基氨酸的含量高
③几乎不含带负电荷的酸性氨基酸④可形成有疏水性和亲水性的α螺旋结构
机制:
含导肽的前体蛋白在跨膜运送时。
首先被线粒体表面的受体识别,同时需要位于外膜上的GIP蛋白参与,它能促进线粒体前体蛋白内外膜解除部位通过内膜。
内膜两侧的膜电位对前体蛋白进入内膜起启动作用。
前体蛋白在跨膜运送之前需要解析折叠为松散的结构,以利于跨膜运送。
前体蛋白在通过内膜后,其导肽被基质中的线粒体加工肽酶和加工增强性蛋白两种酶水解,同时重新卷曲折叠为成熟蛋白分子
4.Peroxisome包含的酶类、功能及其生物发生过程。
酶类:
氧化酶,过氧化物酶
功能:
使毒性物质失活,调节氧浓度,脂肪酸的氧化,含氮物质的代谢
发生过程:
过氧化物酶体通过二分裂增殖,所有的酶和蛋白都是由核基因编码并在细胞质中
的游离核糖体上合成,通过导肽运送。
过氧化物酶体的脂类是由内质网合成并通
过胞质溶胶中的磷脂交换蛋白输送的。
在过氧化物酶体酶蛋白的羧基端有一个三
肽序列(Ser-Lys-Leu起引导作用)
补充
1,外膜功能:
半透性。
参与磷脂的合成,将线粒体基质中进行彻底氧化的物质先进行初步分解
2,内膜功能:
高度不通透。
ATP的合成和电子传递链参与氧化磷酸化。
转运蛋白参与。
合成酶类:
合成DNA、RNA、蛋白质
3,膜间隙功能:
建立电化学梯度
4,细胞内Ca2+作用?
细胞如何调控Ca2+作用?
(三个部位)
5,(12分)蛋白质合成后如何转运到细胞的不同部位?
(三条途径:
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叶绿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细胞生物学 习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