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专题复习试题.docx
- 文档编号:6606336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07.88KB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专题复习试题.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专题复习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专题复习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专题复习试题
选修6 环境保护
[考纲原文] 1.环境与环境问题。
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4.环境污染与防治。
5.环境管理。
高考题组一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1.(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Ⅰ)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
下图为切沟景观。
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答案 危害:
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防治措施:
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埂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解析 材料中指出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说明切沟会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减少;图示切沟景观显示了切沟不断分割耕地,因此其不但破坏耕地,还会妨碍耕作。
切沟的防治要从耕作方式调整、工程措施填埋等方面考虑。
切沟一旦形成,如果不采取治理措施会导致切沟不断加宽加深,修建排水沟和拦水坝等能有效防治切沟的形成。
2.(2014·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等处,可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其表面一般种草进行覆盖。
下图为植被浅沟示意图。
指出植被浅沟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答案 收集雨水(提高雨水的利用率;增加可利用水资源量);补充地下水(增加下渗);净化雨水;减轻城市内涝;调节小气候(美化环境)。
解析 城市内涝是当今社会城市面临的突出问题,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加强排水系统建设等是解决城市内涝的主要方法。
建设“植被浅沟”可以收集地表水,通过滤网来提高地下水的水质,同时可以通过增加地表植被改善局地小气候。
高考题组二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3.(201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中华秋沙鸭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目前全球只有1000只左右,中华秋沙鸭生活在河流与小型湖泊等湿地中,主要以淡水鱼、虾等为食。
以长白山某河流作为繁殖地的中华秋沙鸭种群,春季为50余只,秋季迁徙时,数量增至200只左右。
但只有近百只到达赣东北的越冬地,而第二年春季只有50余只返回繁殖地。
分析中华秋沙鸭在迁徙途中不断死亡,导致数量减少的可能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
答案 可能原因:
迁徙路线上缺少湿地等休憩和觅食地,疲劳饥饿致死;食用了被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的猎杀等。
保护对策:
在迁徙路线上建设与恢复湿地,使湿地间距小于单日迁徙距离;治理水体污染;严禁猎杀;在迁徙路线上建立观测点,组织志愿者观察与保护;做好保护中华秋沙鸭的宣传工作等。
解析 中华秋沙鸭属于候鸟,繁殖地主要在我国东北的长白山区,而越冬地则位于我国南方的赣东北,每年的长途迁徙导致中华秋沙鸭的数量减少。
中华秋沙鸭数量在迁徙途中不断减少的具体原因可从其栖息地(即湿地)减少、误食受到农药污染的鱼虾、人或动物的猎杀三方面分析回答。
保护中华秋沙鸭的措施要针对其减少原因制定,如在中华秋沙鸭迁徙路线上恢复湿地数量,尽可能多地增加栖息地;治理水污染,避免中华秋沙鸭误食中毒的鱼虾;健全法规,严禁捕杀中华秋沙鸭等。
4.(2013·江苏地理)2013年3月8~9日,沙尘天气横扫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局部地区出现沙尘暴和强沙尘暴天气。
下图是此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次沙尘天气过程,a地与b、c两地相比,a地沙尘更强的自然原因有_________。
(2)沙尘天气对b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减轻沙尘危害的可行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
A.建防风林削弱近地面风力
B.发展灌溉增加地面湿度
C.农作物留茬增强抗风蚀能力
D.硬化地面抵抗风蚀
(4)针对沙尘暴这一环境问题,江苏省中学生适合的参与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风力强;沙源多
(2)毁坏农作物;土地沙化;肥力下降;影响植物生长
(3)A C
(4)关注生态问题,参与防风治沙宣传活动;开展募捐活动等(任答一点)
解析
(1)a地位于南疆,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风力强;沙源多,故其沙尘更强。
(2))沙尘天气对b区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毁坏农作物、土地沙化、肥力下降、影响植物生长等方面。
(3)在干旱地区发展灌溉增加地面湿度是不现实的;硬化地面抵抗风蚀是临时性的措施,会改变当地的生态环境。
(4)针对沙尘暴这一环境问题,江苏省中学生适合参与的活动只要合理即可。
高考题组三 环境污染与防治
5.(2014·福建文综)下图示意流经某城市小河水污染程度与流量、降水的关系。
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小河水污染的变化特点,简析该次水污染形成的原因。
(2)简述防治该河水污染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
(1)污染总体呈“W”形变化(先减轻后加重,3日污染最严重,随后减轻恢复常态)。
城市地表污染物较多;降雨后污染物被径流带入河流;河流流量小,河水自净能力差。
(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水环境的保护意识;禁止各种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建设完善的城市截污管网和净化设施;引水冲污,增强河水自净能力。
(答三点即可)
解析
(1)从图中曲线的变化可以直接读出,污染物浓度存在轻—重—轻的变化过程,其中3日污染最严重。
(2)防治水污染的措施包括控制污染源,减少排放;采取技术措施,做好污水净化;提高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形成良好的习惯等。
6.(2014·江苏地理)我国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表明:
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镉、汞、铅3种重金属污染物含量呈现从西北到东南、从东北到西南方向逐渐升高的态势。
下图为甲城市不同功能区土壤中4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及用此4种元素计算出的综合污染指数。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土壤中镉、汞、铅3种重金属污染物分布特点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甲城市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情况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城市矿冶区明显高于其它功能区的两种重金属元素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土壤污染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的主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防止我国土壤污染加剧并修复已污染的土壤,需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东南地区经济活动强度大于西北地区,产生的土壤污染物多;西南地区有色冶金工业分布较多
(2)矿冶区和居民区污染最严重;开发区和风景区污染较轻
(3)铅、镉 矿冶区工业污染严重
(4)降低土地生产力(破坏土壤资源);影响农产品质量和数量 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污染源的治理;开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加快修复已污染的土壤;加强宣传教育,提升环保意识
解析
(1)东南地区经济发达,产生的污染物多;西南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重金属废弃物排放多。
(2)认真读图中综合污染指数,可得出综合污染情况的空间分布特点。
(3)对比图中矿冶区与其他功能区的各种重金属含量柱状图,结合图例等相关知识可作答。
(4)土壤污染后不仅生产力降低,而且通过生态环境将污染物富集到农产品中去。
防治土壤污染,要健全法制,做到有法可依;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修复已经污染的土地,还需相应的技术支撑。
结合近年高考命题可以看出:
从考查内容看,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预防、治理措施等内容是考查重点,尤其关注气候变化、水污染、大气污染、森林破坏等环境问题。
从考查形式看,结合区域图、统计图及文字材料,以综合题形式,考查基本知识及应用。
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
(1)结合重大环境问题,结合图文材料考查区域环境问题的形成、危害及治理等。
(2)结合区域资源开发,考查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短缺原因及应对措施等。
(3)结合国际、国内重大时事,考查主要生态危机的成因、生态系统的作用和保护等。
网络构建
名师点拨
在复习过程中,以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为切入点,在认识环境问题的基础上,系统把握环境问题的产生、危害、预防及治理。
尤其应结合具体案例,着重分析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等问题
核心点一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主干精讲
1.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资源
主要问题
直接原因
共同成因
矿产资源
面临枯竭
滥采滥用,废弃物处理不当
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口的快速增长
土地资源
耕地减少和土地退化
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
水资源
水资源紧张
过度开采和水污染
2.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生物资源
水资源
矿产资源
不合理开发利用的主要表现
滥垦草地、沼泽地,非农业用地面积不断扩大等
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对野生动物滥捕滥猎
过度抽取地下水,不合理的灌溉等
滥采滥用矿产资源。
废弃物处理不当
产生的环境问题
土地遭到水蚀、风蚀和沙漠侵吞,耕地面积不断缩小等
森林面积不断减少,许多野生动植物已灭绝或濒临灭绝,不同程度地破坏了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土壤次生盐碱化
矿产资源浪费以至枯竭,污染环境
3.资源的利用、保护措施
(1)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在开发利用中不断减少,无法持续利用,必须实行保护性开发,以便重复利用或尽可能延长利用期限。
(2)可再生资源利用要采取积极措施,在利用过程中,促进其存量扩大和质量的提高。
4.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开发与利用的措施
预测演练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我国山西煤炭资源丰富,下图为该区煤炭开采区土地复垦示意图。
(1)简述煤炭开采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2)简述图示地区土地复垦所采取的措施。
答案
(1)植被破坏,进而引发水土流失;地下水污染;地面塌陷;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2)植树造林种草;因地制宜布局农、牧、渔业等。
解析 第
(1)题,煤炭资源开发会对当地植被造成严重破坏,受当地夏季降水集中影响,可能引发水土流失和地下水污染;并会造成地面塌陷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第
(2)题,结合图示知,从植被恢复,因地制宜发展农、牧、渔业等方面采取措施。
核心点二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主干精讲
生态环
境问题
产生的原因
造成的危害
防治措施
森林破坏
自然原因:
森林火灾、病虫害;人为原因:
毁林开荒、砍伐薪柴、商业采伐等
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温室效应增强、物种灭绝等
封山育林、采育结合、退耕还林,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草地退化
自然原因:
气候异常、降水减少;人为原因:
过度放牧、过度农垦
载畜量下降,草地生态环境恶化,还会使整个自然环境发生变化
控制人口数量、改善经济结构、退耕还草、舍饲养畜等
湿地干涸
自然原因:
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和沼泽;人为原因:
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造田等
气候恶化、水旱灾害加剧、水污染加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加大对湿地保护的宣传力度,加强湿地保护立法和执法,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湿等
生物多样
性减少
自然原因:
自然灭亡;人为原因:
狩猎、污染,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破坏
恶化人类生存环境,限制人类生存发展机会的选择,甚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方法技巧] 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特征及应用分析
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较强,一种生态问题的出现常常成为其他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条件。
例如,森林的破坏,会使植被覆盖率降低,流水的侵蚀作用增强,导致土壤侵蚀加重,出现水土流失现象;泥沙被带到下游的湖泊沉积下来,会使湖泊的面积减小,导致湿地萎缩。
再如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分析某地生态环境问题时,可遵循以下步骤进行:
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剖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构建引发的环境变迁因果链→总结与之相关的其他生态环境问题。
预测演练
2.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是我国重要的橡胶产区,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报道,该地区的居民大量地毁林种植橡胶,试分析可能会引发哪些环境问题。
(2)如果你是环保专家,请就上述问题提出可行性措施。
答案
(1)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导致旱季缺水;引发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生存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2)措施:
合理规划与布局,严格控制橡胶林面积;发展立体农业,改变单一种植模式;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强环保宣传与执法。
解析 第
(1)题,材料显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因植被砍伐而带来的生态破坏,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下降,导致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第
(2)题,可行性措施可从生物、工程、管理和宣传教育等方面分析。
核心点三 环境污染及防治
主干精讲
环境污染的成因、危害及防治
环境污染问题
成因
危害
措施
水污染
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
影响工业生产、人民生活,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影响动植物繁殖
保护水源、限制污水排放,建污水处理厂,合理布局工业生产,提高环保意识
大气污染
人为原因:
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出的大量粉尘和酸性气体;自然原因:
特定的气象和地形条件会加重大气污染
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危害人畜健康,污染土壤、水体、生物,腐蚀建筑物
节约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发展洁净煤技术,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植树造林加强绿化,合理布局工业生产等
固体废弃物污染
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排放的生活垃圾和工业生产活动排放的生产垃圾
污染大气、水体、土壤,占用耕地,影响环境卫生,危害人类健康
填埋、焚烧、堆肥、分类处理并回收利用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等
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损伤听力,诱发各种疾病
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接受者的防护
海洋石油污染
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石油泄漏
①石油污染直接导致海洋生物毛、皮丧失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死亡;②油膜覆盖表层海水阻碍海藻光合作用;③沉降至海底的石油影响海洋底栖动物;④石油氧化分解会消耗溶解氧,间接危害生物;⑤可破坏海滨风景,影响海滨美学价值
除控制污染源、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外,可通过围油栏、吸附材料、消油剂等进行处理
[方法技巧] 如何解答环境问题类题目
(1)理清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
首先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资料中判断出环境问题是什么,属哪种类型,其表现特征和分布如何等。
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分布等特征。
弄清类型,使容易与自己已有的有关环境问题的知识结构进行联系。
(2)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
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来讲着重分析人为原因,多数是因为不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
但不要忽略自然原因。
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
(3)总结环境问题的后果与危害
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
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剧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等。
(4)归纳解决的措施和建议
针对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是对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预测演练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灰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固体物质悬浮在空气中,造成空气浑浊的天气现象。
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工业城市近年来月均灰霾天数与月均气温的年变化。
(1)指出冬、夏季节灰霾天数的差异,并从气温角度分析其成因。
(2)简述治理城市灰霾可采取的交通措施。
答案
(1)冬季多,夏季少。
相对于冬季,夏季近地面气温更高,对流更旺盛,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稀释扩散(或:
相对于夏季,冬季近地面气温较低,大气较稳定,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稀释扩散)。
(2)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改善交通工具的能源消费构成,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合理进行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整治交通拥堵。
解析 第
(1)题,图中折线显示灰霾天数冬季多、夏季少;对比图中气温变化分析,夏季近地面气温更高,导致气流对流旺盛,使近地面空气中污染物扩散;而冬季近地面气温较低,大气稳定,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稀释扩散,所以易形成雾霾天气。
第
(2)题,从交通角度分析,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之一是汽车尾气的排放,所以治理城市灰霾,从交通方面分析,首先从减少汽车的数量分析,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从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分析,改善交通工具的能源消费构成,使用清洁能源;从减少汽车的行驶时间分析,合理进行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整治交通拥堵。
1.RCWA指数是指某区域可用清洁水资源量与该区域用水总量之比。
下图示意1983~2008年我国东部某特大城市RCWA的指数的变化情况,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市1996年之前和之后RCWA指数变化特点的差异。
(2)简述当地政府为提高RCWA指数需采取的应对措施。
答案
(1)差异:
1996年前呈波动下降趋势;1996年以后呈波动上升趋势。
(2)措施:
健全与水资源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水污染实时监测系统;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节水意识;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对污水的处理、净化;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读出数值的变化趋势即可。
第
(2)题,提高RCWA指数需采取的措施:
一方面是节约用水,一方面是控制水污染。
政府应从加强人们的节水意识,技术上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减少排污量,以及污水处理几方面积极应对。
2.(2014·海南地理)下图示意的我国农业区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1990年至2010年,该农业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分析该农业区耕地面积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答案 环境问题:
(该地区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耕地面积增加会加大灌溉用水量,(河流流量大减)加剧水资源短缺;入湖水量减少,湿地萎缩;(灌溉用水量加大,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引起土壤次生盐碱化。
应对措施:
限制开荒面积;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发展节水型农业。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并发挥想象,环境问题主要有:
加剧水资源短缺(耕地面积扩大,会加大用水量)、湖泊萎缩,调蓄能力减弱(入湖水量减少)、土壤次生盐碱化加重(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等。
应对措施:
从发展节水农业、改进灌溉方式、跨流域调水等方面来叙述即可。
3.下图为“2000年我国南方和北方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构成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南方城市和北方城市的生活垃圾中成分构成的主要差异。
(2)从气候的角度分析,形成上述差异的原因。
答案
(1)差异:
不可回收无机物的比重北方多于南方;不可回收有机物的比重南方多于北方。
(2)原因:
北方冬季气温低,需要燃煤取暖,产生大量煤灰等;南方水热条件好,蔬菜种类多、产量大,产生的菜叶等生活垃圾多。
解析 第
(1)题,结合图示信息,从不同区域(南方城市和北方城市)及不同生活垃圾类型分析主要差异。
第
(2)题,结合南北方气候特征和水热条件的差异,说明其产生垃圾种类的差异。
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棕榈油在国际市场上价格不断攀升,大大促进了印度尼西亚棕榈油的生产。
目前,印度尼西亚已成为世界上棕榈油出口量最大的国家。
(1)简述印度尼西亚棕榈园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
(2)说明解决上述环境问题的措施。
答案
(1)热带雨林面积减小(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影响水循环,气候变干;温室气体增加;焚烧森林开荒,容易引发森林大火、增加雾霾天气。
(2)加强立法、执法力度,制止非法采伐;控制棕榈园建设规模,发展生态旅游等保护性开发,恢复天然植被;在棕榈园营造仿生生态系统(模拟雨林生态),减少生态破坏;加大雨林保护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环保意识。
解析 第
(1)题,热带棕榈园的建设会对热带雨林造成严重破坏,从而对气候、水循环、生物等产生影响,并可能引发森林火灾和雾霾等。
第
(2)题,从提高思想意识、法律法规建设、保护性开发等方面采取措施。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旨在体现我们对治理污染紧迫性和艰巨性的清醒认识,倡导全社会共同行动,打一场治理污染的攻坚战,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保卫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材料二 目前煤炭仍为我国的主要能源,针对煤炭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问题,鄂尔多斯地区某工业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构筑了如下产业链。
(1)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仍然以煤为主,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2)在煤炭的开采与使用过程中,分别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3)材料二中的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有哪些积极意义?
答案
(1)我国煤炭储量大;煤炭开采和使用成本低,技术难度小。
(2)开采中——植被破坏、地表塌陷、水土流失;使用中——酸雨、粉尘等大气污染,水体和土壤污染等。
对策:
矿区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发展清洁煤技术或脱硫技术;加强硫氧化物的综合利用;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
另外还包括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
(3)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投入,经济效益提高;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
解析 第
(1)题,我国煤炭资源储量大;煤炭开采和使用成本低,技术难度小,因此目前和今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能源仍然以煤炭为主。
第
(2)题,煤炭开采中的问题——植被破坏、地表塌陷、水土流失;煤炭使用中——酸雨、粉尘等大气污染,水体和土壤污染等。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矿区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发展清洁煤技术或脱硫技术;加强硫氧化物的综合利用;加大技术,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
还包括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宣传教育手段。
第(3)题,从图形中可知:
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可以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投入,经济效益提高;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就业机会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保护 人教版 高中地理 选修 专题 复习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