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充满灵气.docx
- 文档编号:6572132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63.04KB
让课堂充满灵气.docx
《让课堂充满灵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课堂充满灵气.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让课堂充满灵气
共同营造课堂灵气
在教学《辩证唯物主义常识》课中的矛盾特殊性一节时,当讲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观点,我和学生在课堂上有一段问答。
“提一个问题请大家回答:
雨水对农作物的收成有益还是有害?
”
我刚说完,学生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
“当然有益”。
我离开讲台,向学生跨进一步,接着说:
“既然是有益,那么雨水越多对农作物的收成越有益吗?
”
我这样反问,课堂上顿时鸦雀无声。
有些学生马上意识到这大概不能“断然地”回答“有益”吧。
这时,一个学生霍得从座位上站起来,全班同学的注意力立刻转移到这个同学身上。
学生:
“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不科学的,因为雨水在天旱时对收成有益,但在雨涝时却有害,所以不能简单地回答这个问题。
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了。
同学们相互热烈地议论着……我用赞许的口吻表扬了这个同学。
这样简介的回答,学生印象深刻,能引起兴趣,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有“一石激起千重浪”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启发学生,我接着讲了《斯大林全集》第一卷中记载的这样一件事:
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俄国形而上学者要求辩证论者“断然地”回答一个问题:
雨水对收成有益还是有害?
辩证论者回答说:
这样提出问题是不科学的,因为雨水在天旱时对收成有益,但在雨涝时却有害,所以要求“断然地”回答这样的问题,显然是很愚蠢的。
还有这样一件事:
恩格斯在十九世纪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只有在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才能成功。
但是,列宁在二十世纪初却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帝国主义阵营最薄弱环节的一个国家内首先取得胜利,并且能够建成社会主义。
有人问斯大林,究竟是恩格斯对还是列宁对?
斯大林回答:
都对。
因为恩格斯的结论是在资本主义上升阶段提出的,列宁的结论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时提出的。
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分析好,大有益。
我们学习革命导师的著作,对一些重要结论,一定要弄清是在什么情况下,针对什么问题讲的,它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有什么普遍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在不同的情况下怎样灵活地运用它。
最后我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书本上,作了重点讲解。
这节课费时少,效果好。
它启示我们:
教师如何根据教学的要求、学生的基础,按照学生的认识过程,提出一些学生感兴趣并且有思考性的问题,启发诱导学生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提高教学质量,这是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考虑的事。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案
佘山成人学校陆桂林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含义,并能以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说明为什么要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2、能力目标:
在学生掌握了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基础上,集中对学生进行方法论教育。
通过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方法,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对这一科学方法运用能力,即运用这一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思想觉悟目标:
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种种矛盾,要抱有正确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具体分析一些社会现实问题,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运用阅读自学、讨论交流、点拨讲授等启发式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师:
如果一个人掉到水缸里,应该怎么办?
生:
(估计会异口同声回答)砸缸。
师:
砸缸只是其中的一种办法。
而且不能不看具体情况,把砸缸作为唯一的解决方法。
例如:
水缸里如果根本就没有水,你还砸缸吗?
如果是一个大人而不是小孩掉到水缸里,你还砸缸吗?
以上情况都不需要砸缸,我们千万不能形成思维定势,用一种办法去解决所有的问题,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今天我们就学习第四节的第二部分: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师板书: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阅读教材,构建知识框架。
(可以找同学把自己的知识框架写在黑板上)
教师板书出自己的知识框架:
3、放映1997年香港回归的录象片段。
师:
这个片段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在考虑和平解决香港问题的过程中,邓小平集中全党的智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香港地区的特殊历史状况,立足恢复行使主权和保持香港繁荣稳定等实际问题,形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的构想对具体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把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统一问题,既推动了祖国的统一,又促进了香港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来,首先是要承认矛盾的存在,然后邓小平同志再去具体分析,最终找到了解决祖国和平统一的有效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列宁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列宁的评价足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
教师也可以先讲我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她们是绝代佳人,各享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称;但四人各自都有生理缺陷:
西施耳朵特小,王昭君脚特大,貂禅有狐臭,杨玉环体型过于丰满,是个大胖子。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四大美女是如此,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如此,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给大家讲个故事:
有一次,馒头和面条因争执打了起来。
面条仗着自己人多势众打了馒头一顿。
馒头不服气,就邀约馍馍、窝窝头前往面条家报复。
恰好面条不在家,在回来的路上看到路边躺着一袋方便面,于是它们就一起把方便面打了一顿。
方便面大呼冤枉,馒头恨恨地说:
“你以为你烫了头发我就认不得你了”。
4、讨论:
(1)《老外学汉语趣事》反映了老外犯了什么哲学错误?
(2)从哲学角度看《阿凡提染布》中的阿凡提是如何智斗巴依的?
(3)《借鸡还蛋》的故事违背了什么哲学道理?
生回答,师总结(略)
5、联系热点实际:
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理解“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
”
6、小结和作业(略)
五、教学反馈:
1、选择题
(1)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纷繁复杂、丰富多彩的,归根到底是由于:
A、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B、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
C、看问题在于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D、矛盾具有普遍性又有客观性
(2)“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因地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哪条原理:
A、矛盾普遍性原理
B、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C、矛盾特殊性原理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理
2、分析说明题
请同学们分析“邯郸学步”这个成语中包含的哲理。
六、课后作业:
思维拓展题:
一艘船遇险开始下沉,大副劝几位来自英、法、美、俄、意等不同国家的商人穿上救生衣,跳到水里去,他们不肯。
船长运用各个国家不同的民族心理加以劝说,一会儿工夫,几位外商全都跳下水去了。
你知道船长是怎么劝说他们的吗?
1、对教材的理解:
《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是《哲学常识》第三课《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第二节前两框的内容。
主要是讲唯物辩证法“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这一课中学生要掌握什么是矛盾的特殊性,特别要搞清其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课题是对第一节“矛盾的普遍性”的继续和深化,同时也是后面教学内容(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的前提,是教育学生学习和坚持矛盾分析方法的关键环节。
同时,本课内容还是高考常考考点。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矛盾特殊性的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明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活的灵魂。
理解矛盾特殊性的具体表现;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解决热点社会问题。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辨证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导入新课:
我们一直强调,理论要与实际相联系,要运用所学的哲学道理去分析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学了一条哲理后,就要用它去分析所有的问题;也不是说,我们碰到一个问题后,就要把所有的哲理都搬出来加以运用,正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学生回答略。
教师讲解:
东施效颦的故事传为千古笑谈,大家并不陌生。
可是笑过之后,想一想东施究竟犯了什么错误呢?
——她抹煞了矛盾的特殊性,没有看到自己与西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盲目模仿、生搬硬套西施的捧心皱眉,结果丑上加丑,成为永远的笑料。
而我们在笑话东施的同时,更要引以为鉴、吸取教训,我们必须遵循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 提问:
什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
(板书) 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案……
《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教案设计
武进横山桥中学 翟丽平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识记:
矛盾的特殊性的含义。
理解:
矛盾特殊性的表现。
运用:
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去分析和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分析和思考学校生活和个人成长中遇到的一些矛盾。
能力方面: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能力。
因为本框所运用的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把矛盾特殊性的整体分为三个方面去加以认识的过程,就是分析的方法;而把对矛盾的特殊性各个方面的认识联结起来、综合起来,形成对矛盾特殊性要领的整体认识的过程,就是综合的方法。
觉悟方面:
结合本框所涉及的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矛盾的特殊性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根据对高中阶段青年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分析,引导学生克服思想上、行动上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
教学重点
同一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特殊矛盾,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矛盾具有普遍性原理,该原理的内容是什么?
【学生】矛盾具有普遍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
【教师】从空间上看,“普遍性”告诉我们事事有矛盾,那么各个事物包含的矛盾是不是一样呢?
从时间上看,“普遍性”告诉我们时时有矛盾,那么每一事物的矛盾自始至终都一样吗?
即使同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进行比较,是否也完全相同呢?
看来,仅仅学习矛盾的普遍性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矛盾的特殊性,来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
【教师】某高校某年特别风行超短裙,而且一个比一个穿得短,学校领导见了认为极不雅观,贴出布告严厉禁止。
结果,布告一贴出,就掀起了轩然大波。
下面是各系的看法,请大家猜猜看是什么系的言论。
【投影】①“几千师生齐争吵,只因裙子太短小,具体情况怎么样,宣传栏内有报道。
”(中文系)
②维纳斯证明适度的短少会更加美丽。
(美术系)
③法律禁止的只是原告由超短裙萌发的邪念,而非被告穿的超短裙。
“(法律系)
④“不管校方是给所有男生推销有色眼镜,还是给女生推销黑色长袜,我们都想入股。
“(经贸系)
⑤“人和猩猩的根本区别不是裙子的长短,而是看见长裙与短裙能否作出不同的想象。
“(生物系)
⑥“只有穿长裤的守门员,而没有穿短裤的前锋后卫,还能叫足球吗?
”(体育系)
⑦“从长裙到短裙,再到超短裙,这恰恰是民主集中制最有力的体现。
”(政治系)
【教师】同学们能够抓住各系的特点而分辨出其言论。
这正说明了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一、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1、矛盾特殊性的含义
【教师】《水浒》这部小说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尤其是对梁山一百单八将更是了如指掌。
现在请同学们阅读三段文字,来判断描写的分别是谁?
【投影】他“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出身于枪棒教师家庭,是武艺高强、仗义疏财的一条好汉。
号称“豹子头”的他领率东京八十万禁军。
他本身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却因官逼而终于走上梁山成为造反骁将。
(林冲)
他号称二郎,是个“顶天立地,噙齿戴发的男子汉”。
他武艺高强,秉性刚烈,食量如牛,勇猛过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景阳岗上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使他做了阳谷县的都头。
(武松)
他是一团仇恨和反抗的烈火,是一股扫荡恶势力的“黑旋风”,他要用他那板斧“杀尽天下不平人,砍尽天下不平事。
”直到后来他吃毒酒死后,宋徽宗还梦见他“抡起斧头,向自己砍来,吓出一身冷汗。
”(李逵)
【教师】同学们为什么能根据上述文字描写而准确地说出被描写的人物呢?
【学生】因为《水浒》中所描写的人物抓住了人物的外貌、个性、语言、行为特征,因而把人物刻画地栩栩如生。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个性。
【教师】这恰好说明了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这就是矛盾特殊性的第一个表现。
2、具体表现(板书)
(1)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板书)
【教师】我们所学的各门学科也各有各的特点。
培根说: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智慧,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这就要求我们学好每一门功课,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不要偏科。
【教师】有哪位同学知道斯芬克斯之迷?
来给大家说说看。
【投影】有一种动物,小时有四条腿,长大以后变成两条腿,老了后又变成三条腿,这说的是什么?
【教师】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特点。
有人说,童年是一场梦,少年是一副画,青年上一首诗,壮年是一部小说,中年是一篇散文,老年是一部哲学。
一个比较复杂的事物,其发展总要经历若干个阶段,在各个阶段之间,都存在着区别。
却粉这些不同阶段的依据,就是他们各自包含的特点。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这便是矛盾特殊性的第二个表现。
(2)同一事物的矛盾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板书)
【教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一个矛盾体,内部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又包括精神文明建设,但他们的特点是不同的。
其中物质文明建设属于物质范畴,强调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属于意识范畴,强调思想、政治、文化建设。
从中我们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具有各自的特点。
【教师】这就是矛盾特殊性的第三个表现。
(3)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
(板书)
【巩固】判断下面几项分别属于矛盾特殊性的哪一种表现?
A、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2)
B、每个矛盾都由双方组成,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于从属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3)
C、一般地,男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强于女生,而女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强于男生。
(1)
D、20世纪70年代,“要发家,种棉花”;80年代,“要想富,种果树”;90年代,“富得快,种蔬菜”,这些不同年代的民谚,真实地记录了山东农民迈向小康之路的轨迹。
(2)
3、地位(板书)
【材料】明朝嘉靖年间,北京城里有位裁缝师傅,很有名气。
他所裁制的衣服,长短宽窄,没有不合身的。
有一次,御史大夫请他去裁制一件进宫用的衣服。
他不仅量了尺寸,而且要问御史大人当了几年官。
御史听了奇怪地问:
“你裁制衣服要问这些干什么?
”裁缝回答说:
“年轻人初任高职,意高气盛,走路时仰着头,挺着胸脯,衣服应当后面短前面长;作官的年资将近半数,意气就稍平一些,衣服前后的长短也应该一样;当官时间长了,快要迁退时,内心抑郁不振,走路的样子是低着头弯着腰,衣服应当前面短,后面长。
我如果不知道你作官的年资,怎么能裁减出合体的衣服呢?
【教师】请同学们试分析这个故事的哲学寓意是什么?
二、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板书)
1、含义(板书)
【讨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否就是“就事论事”?
为什么?
【提示】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可以看出它反对的是用一种方法去解决所有问题的工作方法。
虽然“就事论事”也强调问题的具体性,但它用孤立的观点而非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
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有根本区别的。
另外,它只“论事”而不“论理”,即不触及事物的本质。
总之,前者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又主张透过现象看本质,属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后者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而且看问题只停留于事物的现象上,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2、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板书)
(1)理论依据:
矛盾的特殊性(板书)
(2)重要性(板书)
第一、它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板书)
【教师】请大家阅读课本99页小字部分,说明什么哲理?
第二、它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板书)
【训练】课本99页“想一想”
【学生】对症下药、量入为出、因材施教、入乡随俗、抽薪止沸、量体裁衣、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材料】《东施效颦》《两个妻子》
《庄子·天运》上有一个故事,说的是越国的美女西施得了心痛病,双手按着胸口皱起眉头在村子里走。
同村的一个丑妇东施遇见她,觉得她这个样子实在美,往回走时也故意按着胸口皱起眉头让村里人瞧,村里的富人一见她,就紧紧关上大门躲起来,穷人一见到她赶紧拉上老婆孩子跑得远远的。
这就是东施效颦的故事。
无独有偶,传说过去有户卖油的,妻子勤俭持家,丈夫每天卖油前,她都要先从油桶里舀出一勺贮存起来。
过年时丈夫正愁无钱办年货,妻子从地窖里端出一坛油来,丈夫大喜。
这家邻居是卖皇历的,他的妻子也效仿此法。
每天丈夫外出时,她都悄悄留下一些皇历,年关难过时,妻子拿出一大叠过时的皇历,丈夫无可奈何,哭笑不得。
【教师】上述两则故事共同说明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上述两则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的。
矛盾具有特殊性,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矛盾。
效颦的东施和卖皇历者之妻由于没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试图用千篇一律的办法解决不同的矛盾,结果事与愿违,没能达到目的。
【教师】这正如列宁所说:
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丹方,或者拟订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都是很荒谬的。
(举例:
某些江湖骗子声称自己的药“包治百病”,但又无法做到这一点,于是又加一句“不包治百人”。
)
(3)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危害(板书)
【训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反面就是“千篇一律”地对待矛盾。
试举出与此有关的成语或俗语。
【学生】抱薪救火、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不分青红皂白、张冠李戴、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生搬硬套……
【思考】P100漫画讽刺的对象是谁?
他错在何处?
此画还体现什么哲理?
【学生】讽刺的是经验推广的方法,是“硬套”者即打锤者。
“硬套”者不具体分析“经验”和推广对象的矛盾特殊性,硬套下去,不仅没有推广经验,矛盾没有解决,反而增添了新的问题,使问题复杂化。
还体现了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事物的联系是具体的、客观的、有条件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等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一、说教材
1、对教材的理解:
《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是《哲学常识》第三课《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第二节前两框的内容。
主要是讲唯物辩证法“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这一课中学生要掌握什么是矛盾的特殊性,特别要搞清其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课题是对第一节“矛盾的普遍性”的继续和深化,同时也是后面教学内容(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的前提,是教育学生学习和坚持矛盾分析方法的关键环节。
同时,本课内容还是高考常考考点。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矛盾特殊性的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明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活的灵魂。
理解矛盾特殊性的具体表现;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析解决热点社会问题。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辨证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采用分组比赛,在合作中探讨在竞争中学习的教学方法;围绕社会热点,师生共同讨论。
引导学生重基础、重能力,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大精深的体系的哲思之美,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成就之美。
3、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1)本课的教学重点: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2)本课的教学难点:
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
确立的理由是:
关于矛盾的理论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学习这一理论,就要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中去。
二、说教法
本节课坚持“教与学、知识能力的辩证统一”和“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采用互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是为了使学生会学。
因此,创设情景,通过教师巧妙的设问,学生分析、归纳等环节,去探究新知,这些都是通过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来完成。
例如,讲解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现时,通过学生观察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中国福娃和超女黄雅丽”的图片,去分析“矛盾特殊性的表现”,突破了教材的难点,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信息反馈,坚持师生间的多向交流。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通过提出矛盾,解决矛盾的反复过程才得以完成的。
我组织学生分成学习组,通过竞赛、讨论、总结等步骤、得出结论,并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则给予适当的指导、点拨。
在师生、生生间多向交流的过程中,不断解决新矛盾,使认识得到深化。
3、坚持“发展为本”。
教法的使用,首先要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在时间、空间诸方面为学生提供发展的充分条件。
在本节课,我力求使每个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自己有能力解决每一个问题,各抒己见,给每个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并给予认同。
4、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
我在设计运用环节时,特别注意了这一点。
例如“比一比”活动中,请学生从正反两方面说出蕴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哲理的成语、俗语、古诗词,让学生感到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魅力。
三、说学法
政治课教学要始终贯彻教育和教学相结合,学生是教育教学主体的思路。
学生要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内化成为自己的观念,自觉外化成为自己的正确行动,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分析、思考、讨论、比较、释疑、练习等活动从而达到知行统一的教育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1、渲染意境,激发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以“让我猜猜你是谁”导入复习课。
通过“你的依据是什么?
体现了什么哲学原理?
”设疑,引导学生体会到无论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都应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样,既可以引出授课的内容,也为课堂教学作了很好的铺垫。
2、整体感知,提出问题
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之前,我先介绍近5年高考情况,向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意识到学习的任务,整体感知主要脉络,做到从有疑到质疑,再到释疑。
3、自主探索,构建知识体系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使学习成为一种活动。
施教之功,贵在导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按照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采用“创设情景一自主探索一教师引导一效果测评”的教学模式,具体分以下几个步骤:
“情景—问题—探索一引导一讨论—结论—升华”。
最大限度地活跃气氛,调动群体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相互间进行智力启迪和互补,同时也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
4、归纳小结,结束讲课
通过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要性,使认识进一步深化。
5、竞争合作,运用探讨,提升能力
我组织学生分成学习组,通过竞赛、讨论、探讨等活动检验教学成果,提高学生技能、提升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堂 充满 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