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杞县八大景.docx
- 文档编号:6572130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84.90KB
浅谈杞县八大景.docx
《浅谈杞县八大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杞县八大景.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杞县八大景
浅谈杞县八大景
古杞八大景之一:
辰楼春霁
(作者无从查知)
天影垂春霁,楼高敞抚辰,
一窗星斗灿,四境物华新,
雨歇膏全润,烟开树渐匀,
闲来此凭眺,乐意共吾民。
辰楼春霁
八大景之首就是辰楼春霁。
辰楼,就是“抚辰楼”,就是现在的县政府大门。
抚辰楼建于元朝时候,杞县的知县孙柟栋以五万缗楮币购买县民史某‘岑楼’一座,五万缗楮币在元朝时候,“缗”就是穿铜钱的绳,古代时候钱的单位有一串、一贯、一吊,五万缗也就是五万串。
当时孙知县买回来“岑楼”,当时不叫抚辰楼。
在楼上高悬两个字“齐政”,叫“齐政楼”,就是齐心协力的“奇”,政权的“政”。
到了明朝杞县的知县朱尚文加以扩修,又将“钟”和“鼓”置在楼之上,又叫钟鼓楼。
杞县的文人墨客在春天雨过天晴登上这座楼,吟诗作对,把酒当月,举目欣赏四周的景色。
抚辰楼,“抚”是抚摸的意思,“辰”是星辰。
就是登上这座楼用手就可以抚摸到天上的星辰,形容这座楼极高,在现在看来抚辰楼看上去并不算高,因为周围的楼房比它还高,但是在古代周围的参照物都是低矮破旧的茅草屋,所以抚辰楼显得高大雄伟了,抚辰楼楼顶是宫殿形式,砖瓦木质结构,飞檐枓栱,四角挂铃,歇山明柱,拱门座中,门楣上方刻着“杞县人民政府”六个大字,这几个大字是新中国成立后杞县第二任县长曲书城亲笔书写,在在七十年代楼上高悬着四个字:
“杞人胜天”。
有一个寓言说是“杞人忧天”,好像是贬义词,但是有一个积极的因素,是忧患意识居安思危,范仲淹《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咱们杞县也出了很有名的知县,唐朝的张巡张县令,带着全县来百姓守城,曾经有“草船借箭”的故事,后来时候明清时候一个作家罗贯中,写的一本书《三国演义》,他把发生在杞县的“草人借箭”的故事改编了,改成“草船借箭”,写在诸葛亮身上了,于是“草船借箭”借鉴大家都知道熟悉,“草人借箭”知道的不多。
这是“草人借箭”和“草船借箭”的产生。
米芾米大人是咱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还有苏东坡在杞县曾经挥毫泼墨。
现在开封铁塔公园造壁上刻着五个大字“天下第一塔”,这五个字就是米芾写的,曾经做过杞县的县令。
再往前说,雍丘曹植,曹丕杀曹植,曹植七步走诗,有人说曹植是才高八斗,才高八斗就起源于杞县。
东晋时候有一个才人叫谢灵运,太康人,说天下的才华有一石,这个“石”就是石头的石,还念dan,古代的重量单位,这一石等于十斗。
谢灵运说,天下的才华有一石,曹植独占八斗,天下人共占一斗,我占一斗。
就是曹植独占八斗。
就是“才高八斗”的来历。
所以知识渊博丰富为才高八斗,才华横溢。
七步村在古时候属于杞县,现在属于通许县。
所以我们杞县文化厚重,资源丰富。
再说我们这个抚辰楼,是我们县城的标志,衙门标志性建筑,政权的象征,坐落在我们杞县城的中心。
如果说,某地离杞县城有多远,就是从抚辰楼说起,从县衙门说起。
就像开封的鼓楼一样,离开封有多远,就是从鼓楼说起。
所以它是一个标志性的建筑。
在明朝清朝的时候,杞县的文人叫侯子灿,他作了五言绝句称赞抚辰楼高大雄伟,诗中写道:
“晴空望不极,楼阁近三辰。
野水一湾碧,春风万象新”。
这是咱杞县的诗人称赞抚辰楼的歌。
另外还有一个七言律诗:
春分三月埋春晖;百尺楼台近翠微,春风一动满春晖。
赞美抚辰楼百尺楼台近三层,在楼上一伸手就能抚摸到天上的星辰,形容这个楼高大雄伟。
抚辰楼我们杞县唯一雅室,名流经常登上赏景,吟诗作对,特别是春天雨雪过后天气转晴,万象更新。
这一景被列为杞县八大景之首,起名:
辰楼春霁。
在十四景里头是杞县钟声。
古杞八大景之二:
西岗挺翠
(作者无从查知)
翠霭连天起,西岗列古松,
霜皮溜雨黑,黛影人天浓,
挺作高城荫,居然秀气钟,
莫言塿培上,不似大夫封。
西岗挺翠
第二个景是西岗挺翠,在十四景里头叫富岗鹤唳。
说的就是高高山,县城西边的高高山,现在已经成为平地了,成为工厂、居民住宅了。
但是在明清时候,这个高高山,高数仞,方圆数百亩,在宋朝时候叫谷林山,在明朝时候叫新高山,后来还叫高高山,现在就叫高高山,这个高高山上树木葱郁,野花遍地,鸟兽栖息,小桥流水,“明月林间照,清泉石上流”,景色优美。
特别是夏季,杞县的文人经常到这个高高山上赏景,吟诗作对。
后来明朝有一个人叫张廷恩,是杞县葛岗张庄人,这个张廷恩在杞县大饥荒的时候,拿出家里的粮食十万石救济灾民,他是个大户家,所以明朝皇帝封了官职和奖赏,又遇到灾荒他又拿出二十万旦救济灾民,明皇帝又加封他,封他为河南宣慰兵马指挥使,在现在就是军区师令员,他在后花园里又修了一座孟姜女庙,现在葛岗张庄村还有孟姜女庙。
这个人威信很高,情系桑梓,抚恤百姓。
他有钱有势,看到县西的高高山风景优美,是一块风水宝地,就出钱买下了高高山,在高高山上建住宅造墓穴,美丽的景观遭到人为的破坏,在五十年代我们国家政府又在高高山上修粮油加工厂。
据老年人传说,建粮油加工厂的时候还有一段传说,当时我们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当时叫省府主席,中共中委现在称为中央委员,吴芝圃是省府主席,现在是省委书记,省会在开封。
省委打算在一个地方建一个粮油加工厂,省委里的同志就提出来工厂建在某市某县,看怎么样?
吴芝圃也热爱家乡,情系桑梓。
他没有点头,省委的同志很聪明看到领导的意图,说杞县的高高山地势好不怕水淹,吴芝圃就说可以。
这个时候粮油加工厂就建在杞县高高山了为杞县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挖地基的时候无意中挖到了张廷恩的墓穴,听老年人说挖出来以后他的尸首还没有化,明朝时候埋的,等于说是风水宝地,后来把他尸首葬在葛岗镇东营所这个地,埋这里了。
高高山在明清时代是我们杞县美好的去处,风景优美,但是现在已经变为平地了,这一景已经不存在了,地理的变化有的景现在还能看到,抚辰楼现在还能看到,有的景看不到了,像西岗挺翠高高山这一景就看不到了。
古杞八大景之三:
河桥官柳
(作者无从查知)
最是河桥柳,千株共一溪,
东风吹不尽,一夜绿初齐,
叶密藏鸟早,枝垂系马低,
双柑携斗酒,正好听黄鹂。
河桥官柳
第四景叫河桥官柳。
这一景是县城东关护城河上有一座桥蓝砖砌成了单孔大桥,南边是黑龙潭,北边是金水滩,一桥连着两潭。
“官柳”就是管道上的柳树,管道就是杞县到裴村店乡的公路,在明清时候这是一个古驿道,从开封城到归德府,归德就是商丘,有打马扬鞭的差官传递公文,从管道上驰过,再一个管道上有升迁做官的,有做生意发财的,有哦春风得意的,但是也有失落的,也有离乡背井的,也有乞讨的乞丐,文人墨客也经常在桥边柳下进行赏景赋诗。
这一条古驿道上演绎出了多少悲欢离合。
这一景也被列为杞县八大景之一,起名叫“河桥官柳”。
这是杞县城的四景,杞县城外还有四景。
古杞八大景之四:
南溪流云
(作者无从查知)
一碧连云起,云光接逝川。
回波融积雪,留影极长天。
飞跃当机领,烟霞此地偏。
关心民乐处,傍水尽良田。
南溪流云
下一景就是南溪流云。
南溪就是县城南关护城河以外护城堤以里,这一段河、溪水,就叫南溪。
现在的位置就是桃庄和计划生育指导站就那一片,按地理位置来说。
溪水清澈透底,天上的白云倒影在水中,天上的云在走,水中的云也在走,水天一色,浑然一体,分不出那是天上哪是人间,有时候还有木筏小舟在溪水上荡漾,“舟行溪水上,人在画中游”,还有野鸭、水鸟、鱼翔浅底,在一个杞县的文人墨客名流雅士都到那里赏景。
这一景十四景里没有,在组织八大景的时候补充上的,起名叫“南溪流云”。
古杞八大景之五:
双塔秋风
(作者无从查知)
象教留城北,浮屠耀楚宫。
七房摩斗极,双影入秋风。
抚栏天光远,披襟爽气通。
老僧能悟法,不厌座谈空。
双塔秋风
第八景叫双塔秋风,双塔秋风在咱十四景里叫上宋联芳,“上宋”指的是北宋,宋朝有北宋和南宋,北宋都城在开封汴梁,南宋都城在临安,“联芳”就是弟兄二人一起做状元,就是宋庠宋琦,一榜两状元我们杞县人,他们老家在湖北安禄,在宋朝时候迁到我们雍丘,雍丘现在叫杞县。
在县城东北六十里,原来咱杞县的拔河乡双塔村,现在拔河乡1928年划归民权县了,这一景虽然没在咱县,但是双塔村还是双塔村,当时在宋朝时候,双塔村是我们杞县地。
宋庠宋琦弟兄二人天资聪颖,在宋朝时候皇王开科选,他们上京赶考,路过杞县西关茶叶苗,茶叶苗前面有一个大坑塘,坑塘里有一团蚂蚁,这一团蚂蚁眼看就要一团水淹死,危在旦夕,生命垂危。
宋庠宋琦弟兄二人就用小棍捞着水把蚂蚁捞到岸边,将这一团蚂蚁放生,这一群蚂蚁得救了,宋庠宋琦去汴京赶考,当时是科举制度,考场设在开封府,一进考场大门,对着正门地上雕刻着鳌鱼,鳌鱼谁考上头等状元就站在鳌头上,现在又这个“独占鳌头”的成语,没有考上的叫“名落孙山”,“孙山”是榜上最后一名,在孙山后边的那就是榜上无名,名落孙山,考上第一名叫独占鳌头,考场大门里有一个塑像魁星点文人。
宋庠宋琦走进考场,宋庠是哥哥,宋琦是弟弟,宋庠的考场座位是十三号,宋琦的考场座位是299号,弟兄俩在考场里相距甚远,作文题目出来了,过去只考文章不考数理化,作文题目出来了叫宝塔,到交卷的时候,弟兄俩交的还早,做的还好,主考大人一看,这两张卷子卷面干净、字体工整、内容丰富、中心突出、结构严谨,这是一篇好文章,再看另外一篇一字不差,也是好文章,这两篇文章都够状元料。
主考大人就纳闷了,为啥俩人的卷子一字不差,都这样,内容一样,字都写得好,这一定是这俩考生作弊了,可是一查考场号,宋庠是十三号,宋琦是299号,他们没法作弊,离得远,主考官说这不是作弊,为啥这俩人想法一致呢,状元只能有一个,独占鳌头就是单独的意思,不能俩状元啊,再一个当时的皇帝宋仁宗准备把新科状元招为驸马,皇帝就一个女儿,咋能招两个驸马呢?
这不行,最后咋办?
交给老国太,让老国太审审这两篇,看能找出啥毛病不能,哪怕差半分也分出一等二等来。
老国太也很稀罕,开考这么多年也没有见这么稀罕的事,老国太感兴趣好奇,看得仔细,老太太看得仔细,用指头一个字一个字地点着看,看过宋庠的卷子,没找到病,又看宋琦的,看着看着忽然发现一个字,有个“玉”,叫“琼楼玉浆”,这个“玉”,玉米的“玉”差一点,老婆这回可找着毛病了,随当就像掂笔去点,还没点的时候有一个蚂蚁爬过来了,蚂蚁趴到蚂蚁右边,第二横下,成个玉字了。
老太太也很纳闷,刚才掂笔还没有一点了,这咋又对了?
用手一拨,是一个蚂蚁,就把它拨到一边去了,正想批,蚂蚁又爬到这个老地了,老太又把这个蚂蚁拨到一边,又掂笔,笔尖都挨着纸了,蚂蚁又爬到这个地了,又成玉字了,一连三次,老国太就把笔搁下了,这考生对蚂蚁一定有恩,要不蚂蚁咋能冒着生命危险区帮助他,老国太就难为了,点啥?
也是状元,但不能和他哥哥平起平坐,就改到第十名,但还是状元,后来宋庠被封为掌中枢大政,郑国公;宋祁被封为翰林院学士承旨,就是接圣旨的人,没身份不能接圣旨。
后来这二人也都先后做过郑州的州官,他们回到杞县的老家,想到蚂蚁冒着生命危险帮助自己,不能忘了蚂蚁的相助之情,就修了一座“蚂蚁桥”,当时叫“渡蚁桥”,用大蓝砖盖的单孔桥,现在这座桥的位置就在烈士陵园和仓库那个地,上岁数的人都见过,现在称蚂蚁桥宋庠、宋祁寿终以后,就是去世以后,乡亲们念起他们是文才,是贤人,又入杞县的乡贤祠,又在村里修了两座塔,称双塔,并排挨着,起名双塔,村庄名也叫双塔村。
后人在秋天,秋风习习、败叶飘零,村里人缅怀纪念宋庠、宋祁一榜两状元,这一景被列为八大景之一叫双塔秋风,这一景是属于寓意,以物寓意。
古杞八大景之六:
空桑烟雨
(作者无从查知)
尧舜君民志,苍茫烟雨中。
千秋寻圣迹,此地有遗风。
道自耕萃贵,踪应钧渭同。
一犁春水外,怀古意何穷。
空桑夜雨
一个是空桑夜雨,还叫空桑烟雨。
空桑夜雨在十四景里叫伊庙灵桑,就是杞县葛岗镇的空桑村,是伊尹的出生地,伊尹出生在一个大空桑树之中,灵气很大,在十四景里叫伊庙灵桑,“伊庙”就是空桑树,灵气很大。
在组织八大景的时候叫空桑夜雨。
天下第一名相伊尹出生在我们杞县空桑村,一颗大空桑树里,这个村名后来也叫空桑村,伊尹西边那个村叫做西空桑村,东边那个村叫东空桑村,“一里二空桑,伊尹保汤王”。
葛岗镇还有这两个村,3600多年来从未修改。
伊尹是上朝的开国丞相,是五代元老,忠君爱民,老百姓称他为“民俗清官”,每当天旱无雨的时候,空桑里的百姓都到庙里去扫庙求雨,烧香磕头,焚香礼拜。
伊丞相,据当地老百姓传说,他很爱护老百姓,或者的时候就交给老百姓开垦良田、兴修水利、昌盛农业,但是他死了以后,据老年人传说,他依然爱护老百姓,在天干无雨的时候村民们去求雨,他就到东海找老龙王商量下雨的事,老龙王就派小青龙到空桑当地下一场及时雨。
后来在这个民国十六年,现在八十多岁的老人都亲眼见到过经历过,这一年大旱,空桑当地的百姓怎样祈祷下雨都没有下,这后来,去名索叫他姥姥家的人,伊尹的姥姥家是杞县葛岗镇的西营所村姓董,据老年人亲眼见到,伊尹姥姥家的人都套着太平车,来三四车人,带着簸箕、笤帚,把伊尹庙里一扫,当天夜里就下起来及时雨。
可是过去的人没有科学知识,(……),现在咱们看来,好说,久晴必有雨,久雨必有晴,这是自然规律,也可能巧了,下一场雨,但是老百姓信以为真。
从那以后,有人就不定啥时候听到空桑伊尹庙里夜间,传出哗哗的下雨声,哪怕是晴空万里没有一丝风,明月高挂,繁星闪闪,在这样的夜晚,听见伊尹庙里像下瓢泼似的大雨,还能隐隐约约的看到伊尹端坐在松柏林(音似)中,淋淋地作下,第二天什么都没有,这一景是神话传说,不是想看到就能看到,想听到就能听到,这一景被列为咱杞县八大景之五,就是空桑夜雨。
还有一种说法叫空桑烟雨,还说的是空桑伊尹庙的事。
当时,空桑里的地方时一片桑园,咱杞县县志上有记载,这片桑林从夏朝一直生长到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才销声匿迹荡然无存了。
当时空桑当地的百姓向明朝政府缴纳丝绸,多少匹、多少丈、多少寸、多少尺咱杞县志上都有记载,为了保护桑人咱们杞县专门成立了蚕桑局,这个官桑、民桑几十万棵,空桑当地的百姓养蚕,在桑林中采桑叶,摘桑葚,桑叶上的露水往下滴,桑树林上空雾气腾腾好像下一阵雨一样,所以有的叫空桑烟雨。
这是空桑夜雨和空桑烟雨的来历。
古杞八大景之七:
高阳晚渡
(纪清源)
日落疏林晚,高阳古渡头。
碧天杳无际,霞外一横舟。
得意邛须便,长空款乃流。
回看明月上,清影淡沙鸥。
高阳晚渡
下一景是高阳晚渡。
高阳晚渡在咱们杞县十四景中叫黄河远眺,“眺”是往远处看的意思。
在宋朝宋神宗年间,黄河分为两股,改道南移,从常寨林入咱杞县,经过高阳、邢口、苏木,有流到寨岗流到郭和里。
明朝嘉庆年间,黄河北移,迁出杞县境。
这一个黄河古道,现在名叫“铁底河”,现在高阳那地还有铁底河,因为啥叫“铁底河”呢?
当时黄河改道以后,水资源特别丰富,水面宽,在干旱的年份,其他的河流都没有水了,但是这一段河流仍然水源很丰富,有的人说这咋不见耗水呢?
这只把是铁底河吧。
现在还叫铁底河。
据当地民间传说,日落西山,夜幕快要降临的时候,就是晚上的时候,偶尔隐隐约约能听见河面上有撑船的声音,有说话的声音,船上拉的竹竿、粮食,还有艄公划着船,打着口哨,还有买卖的声音。
到天完全黑下来了这景就没有了,在水上摆渡的船只,隐隐约约若有若无,所以叫高阳晚渡,这一景也是神话传说,像空桑夜雨一样,不是想看到就看到,想什么时候听到就能听到,也别是现在更看不见。
这在明清时候,杞县文人组织八大景的时候叫高阳晚渡。
还有一种说法,当时这个河面很宽,河面上没有桥,高阳的百姓到田间去干活,到外边去办事,都要划船,到了晚上日落西山,从田间回到家的时候,水面上木筏小舟穿来穿去,人们说着笑着,划着船,这一景也很美观,被称为高阳晚渡,也是一个传说。
古杞八大景之八:
圉城夜月
(纪清源)
晚到圉城望,长空幻影多,
金波涵古碟,皓皓走黄河,
天延浮云散,秋方候燕过,
何人烟霭里,子夜弄新歌。
圉城夜月
第七景就是圉城夜月,圉城夜月在杞县十四景中叫圉镇谯歌。
在明朝时候,圉镇是丘陵地带,山包上土岭上长着很多树木,当地的百姓砍柴,又背着挑子的,有背着柴斧的,唱着说着,在十四景中叫圉镇谯歌,砍柴的叫樵夫。
在组织八大景的时候,内容也改了,名也改了叫圉城夜月,也叫圉城望月。
这一景和蔡文姬有关,咱们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才女、书法家、文学家、音乐家、诗人,蔡文姬就是高阳圉镇人,她长到十六岁嫁到河东民事叫卫仲道,从小天资聪颖,《三字经》上说“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
《三字经》是宋朝王应麟编写的,百科小钢简。
蔡文姬和谢道韫都是女孩子,谢道韫七岁的时候能作诗,蔡文姬六岁的时候能辨琴,有一天夜里蔡文姬正在睡觉,忽然被一阵琴声惊醒,她知道这是父亲蔡邕在书房里夜间弹琴,她父亲正在弹着琴忽然断了一根,蔡文姬就朝着父亲书房中喊,父亲你是段的第二根线吧,她父亲很惊讶,你咋知道段的第二根,这时候蔡邕为了试探女儿的本事是真是假,又故意拨断了一根问,这是第几根?
蔡文姬说这是第四根。
蔡邕确实喜出望外,跑到房间把蔡文姬抱着蔡文姬举过头顶,说你才这才六岁的孩子咋有这么好的音乐天赋,聪明的孩子。
蔡文姬在父亲的精心教育下学会弹七弦琴,弹得非常好听,她用琴声学鸟叫引来百鸟共鸣,从小就有音乐感。
《三字经》说蔡文姬能辨琴,就这样的女孩子就这样聪明,“彼女子,且聪敏”,这样的女孩子都这样聪明,“尔男子,当自警”,你们这些男孩子应该自警,不要落在女孩子的后边。
蔡文姬从小命苦,有才但生不逢时,生于东汉末年,战乱年代,从小跟着父亲淋漓颠簸,十六岁嫁给卫仲道,他们夫妻俩感情也很好,但是结婚有一年多丈夫就逝世了,无儿无女,这时候蔡文姬才十八岁,她的父亲在董卓作乱的时候被王允下到监狱之中,在监狱中,隔了半年时间,蔡文姬的母亲又去世了,蔡文姬成了孤儿,是个苦孩子。
后来南匈奴,举兵入侵我们中原,还有董卓叛乱,又被南匈奴掳到就是现在内蒙古自治区,在匈奴十二年,被逼嫁给左贤王为妻,在匈奴生了两个儿子,蔡文姬整天以泪洗面,举目无亲,只有月亮和家乡的相同,蔡文姬用胡人的音律谱写了《胡笳十八拍》,对着明月弹琴,有的时候就抚在琴上睡着了,时间长了久而久之,蔡文姬的影子就映在月亮上,蔡文姬思念家乡的亲人,家乡的亲人也思念她,圉镇的父老乡亲也在中秋晚上在圉镇望月楼上去赏月观,看蔡文姬在月亮上的影像,一次有人远远地看见月亮上有蔡文姬,一人传十人,十人传百人百人就传开了,一直传到现在。
现在圉镇说是没有望月楼了,这个习惯还保持着,人们在旧址上席地而坐,谈论着往事,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蔡文姬在匈奴的时候,曹操和蔡邕是少年的好朋友,蔡邕死了之后,才知道蔡文姬被掳到匈奴了,曹操不惜重金又把蔡文姬赎回来,当时《三国志》上有记载,曹操派周近董祀黄金千两,白壁一双,匈奴又把蔡文姬送回来了,蔡文姬的两个儿子抱着母亲的的脖子痛哭失声,跪在面前,小儿子还没有长大成人,母亲温柔善良疼爱我们,现在怎么忍心不管我们了,啥时候回来。
这又是一场生死离别,但是蔡文姬还是思念家乡,回到了中原,回到中原以后父母也没有了,曹操为媒,又嫁给董祀,董祀认为蔡文姬流落到匈奴嫁罢两嫁了,是个贱人,对她很不咋样。
这个时候董祀犯罪了,该杀头。
蔡文姬想一日夫妻百日恩得救他啊,蔡文姬蓬头垢面赤脚上殿苦苦求情。
曹操年起和蔡邕是好朋友,又念起文姬是一个苦孩子,把她留在曹操的府中,说你父亲的千卷书失散了都不三不四,蔡文姬说在边关流亡的时候都丢失了,都没有了。
曹操听到这很丧气,蔡文姬说我还能背出来四百多篇。
曹操说中,就背默着写,四百篇写下了,这为编写《后汉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曹操念起蔡文姬背这四百篇,这个功和蔡邕朋友的感情,破例赦免了董祀。
董祀想蔡文姬是自己的救命恩人,不是她就没命了。
这时候夫妻俩恩爱感情加深了,后来他们两个看破人间红尘,体会到事态人凉,产生了隐居之心,隐蔽在深山老林,后来生下一个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思,在隐居的生活当中过着安详清贫的生活,给蔡文姬创造了创作的好条件,在这个时间写下了千古名篇《悲愤诗》。
《悲愤诗》五百五十八字,每一句五个字是自传的体裁,哭诉着写自己的一生,开头都说到“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都说到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图景,后来描写自己被匈奴掳走的情景: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就是匈奴人骑得马,前边挂的是男人的头颅,马的后边捆绑着良家少女,也包括蔡文姬在内。
所以说,蔡文姬是咱历史上第一个女诗人,还是音乐家,创作《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
圉镇当地百姓为了思念蔡文姬,在明月的时候赏月、望月,盼望看到蔡文姬的影像,这一景也被列为八大景之一,叫圉城夜月,也叫圉城望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杞县 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