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审查要点第五稿.docx
- 文档编号:6571563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77
- 大小:374.86KB
宁波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审查要点第五稿.docx
《宁波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审查要点第五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波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审查要点第五稿.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波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审查要点第五稿
前言
为规范宁波市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审查工作,提高审查效率,确保审查质量,特编制本审查要点。
本审查要点主要内容为:
1.总则;2.政策性审查点;3.建筑审查要点;4.结构基本规定审查要点;5.框架结构审查要点;6.剪力墙结构审查要点;7.外挂墙板审查要点;8.机电设备审查要点。
本要点的具体解释工作由宁波市设联施工图设计审查有限公司负责。
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总结经验,以便下次修订时完善。
本要点主编单位:
宁波市设联施工图设计审查有限公司
本要点参编单位:
宁波宁大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
宁波诚信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
宁波市科迪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
宁波市三鼎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
宁波中技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
本要点主要起草人:
本要点主要审查人:
1总则
1.0.1为指导宁波市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审查工作,明确审查内容,统一审查尺度,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建设部令第81号)、《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住房城乡建设部令第13号)等国家和地方相关法规、规章和规定,结合宁波市实际情况,编制本要点。
1.0.2本要点适用于宁波市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
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除应符合本审查要点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地方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1.0.3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文件中规定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可能影响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又没有国家技术标准的,应当由国家认可的检测机构进行试验、论证,出具检测报告,并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建设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审定后,方可使用。
1.0.4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当符合国家及地方有关编制深度的规定。
1.0.5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文件应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进行建筑、结构、机电设备、室内装修一体化协同设计。
1.0.6鼓励主体设计和预制构件深化设计一次性出图并审查。
当主体设计和预制构件深化设计由不同的设计单位承担时,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施工图报审时应提供主体设计单位出具的专项设计技术复核表。
1.0.7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结构专业预制构件施工图主要审查预制受力构件的结构计算配筋、混凝土强度、预制构件与现浇结构之间的连接等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对预制构件的施工吊装等验算、构造不列入施工图审查内容。
2政策性审查要点
2.0.1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文件报审时提交工程项目所在地住建部门出具的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认定文件。
2.0.2审图机构根据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认定文件、宁波市新型建筑工业化专家委员会出具的专项评审意见书及宁波市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范围和结构体系及基本要求,对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项目单体建筑的预制装配率进行符合性审查。
对按规定可不计入容积率的预制外墙或者叠合外墙的预制部分建筑面积进行复核。
2.0.3涉及新型建筑工业化实施内容发生重大变更(主体结构变更、预制装配率变化)项目报审时,建设单位应提供变更后的专项技术评审意见书和项目认定文件。
审图机构对照宁波市新型建筑工业化项目范围和结构体系及基本要求进行符合性审查。
3建筑审查要点
3.1一般规定
3.1.1装配式建筑设计平面及体型宜简单规则,采用标准化、通用化的设计方法,做到“少构件、多组合”,满足装配式建筑的基本要求。
3.1.2应根据建筑结构体系和生产施工条件合理确定装配式建筑围护结构类型,建筑的体形系数、窗墙面积比等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等应符合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3.1.3装配式建筑外墙板接缝及门窗洞口等部位的构造节点应满足安全、耐久、防水、防火、热工等要求。
3.1.4预制外墙板的面砖、石材等外饰面宜在工厂中一体化加工完成。
3.1.5装配式公共建筑外窗宜采用标准化外窗系统,装配式居住建筑外窗应采用标准化外窗系统,外门窗与外墙应有可靠连接,并满足气密性、水密性、抗风压性能和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
3.1.6室内装修宜采用标准化内装部品与建筑结构一体化设计。
3.2审查内容及要求
3.2.1模数协调
1建筑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50002的规定。
2建筑物的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梁、板、隔墙和门窗洞口宽度等分部件的截面尺寸宜采用水平基本模数和水平扩大模数系列,且水平扩大模数系列宜采用2nM、3nM(n为自然数)。
3构造节点和分部件的接口尺寸等宜采用分模数数列,且分模数数列宜采用M/10、M/5、M/2。
4部件优先尺寸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承重墙和外围护墙厚度的优先尺寸系列宜根据1M的倍数及其与M/2的组合确定,宜为150mm、200mm、250mm、300mm。
3.2.2平面设计
1建筑宜选用大开间、大进深的平面布置并符合国家规范关于平面形状的规定。
2厨房和卫生间的平面布置应合理,其平面尺寸宜满足标准化整体橱柜及整体卫浴的要求。
3建筑宜采用同层排水设计,并应结合房间净高、楼板跨度、设备管线等因素确定降板方案。
4室内装修宜减少施工现场的湿作业。
3.2.3立面及剖面设计
1外墙设计应满足建筑外立面多样化和经济美观的要求。
2外挂墙板的高度不宜大于一个层高,厚度不宜小于100mm。
3建筑的围护结构以及楼梯、阳台、隔墙、空调板、管道井等配套构件、室内装修材料,宜采用工业化、标准化产品。
4空调板宜集中布置,并宜与阳台合并设置。
5预制剪力墙宜采用一字型,也可以采用L形、T形或U形;开洞预制剪力墙洞口宜居中布置,洞口两侧的墙肢宽度不应小于200mm,洞口上方连续梁高度不宜小于250mm。
6门窗洞口宜上下对齐、成列布置,其平面位置和尺寸应满足结构受力及预制构件设计要求;剪力墙结构中不宜采用转角窗。
7居住建筑中标准化外窗(包括外遮阳一体化窗)系统应用量不应小于外窗面积总量的60%。
同一工程中,非标准化外窗立面、材料、安装方式和性能应与标准化外窗系统一致。
3.2.4节点构造
1预制外设备管线穿过楼板的部位,应采取防水、防火、隔声措施。
2预制外墙板的接缝应满足保温、防火、隔声的要求。
3外挂墙板间接缝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缝构造应满足防水、防火、隔声等建筑功能要求。
2)接缝宽度应满足主体结构的层间位移、密封材料的变形能力、施工误差、温差引起变形等要求,且不应小于15mm。
4预制外墙板的接缝及门窗洞口等防水薄弱部位宜采用材料防水和构造防水相结合的做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墙板水平接缝宜采用高低缝或企口缝构造。
2)墙板竖缝可采用平口或槽口构造。
3)当板缝空腔需设置导水管排水时,板缝内侧应增设气密条密封构造。
5当预制外墙采用夹心墙板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1)外叶墙板厚度不应小于50mm,且外叶墙板应与内叶墙板可靠连接。
2)夹心外墙板的夹层厚度不宜大于120mm。
6女儿墙板内侧在要求的泛水高度处应设凹槽、挑檐或其他泛水收头等构造。
7门窗应采用标准化部件,并宜采用缺口、预留副框或预埋件等方法与墙体可靠连接。
8建筑内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节点外露部位,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且节点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相应构件的耐火极限。
9建筑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处采取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第6.2.5条规定的防火措施,幕墙与每层楼板、隔墙处的缝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连接节点的建筑构造详图。
3.2.5其他材料
1墙饰面宜采用耐久、不易污染的材料。
采用反打一次成型的外墙饰面材料,其规格尺寸、材质类别、连接构造等应进行工艺试验验证。
2外墙板接缝处的密封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夹心外墙板接缝处填充用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满足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2012中A级的要求。
3夹芯外墙板中的保温材料,其导热系数不宜大于0.040W/(m•K),体积比吸水率不宜大于0.3%,燃烧性能不应低于国家标准《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GB8624-2012中B2级的要求。
4建筑外墙采用保温材料与两侧墙体构成无空腔复合保温结构体时,该结构体的耐火极限应符合本规范的有关规定;当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为B1、B2级时,保温材料两侧的墙体应采用不燃材料且厚度均不应小于50mm。
4结构基本规定审查要点
4.1一般规定
4.1.1装配式结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基本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结构的整体性;
2装配式结构宜采用高强混凝土、高强钢筋;
3装配式结构的节点和接缝应受力明确、构造可靠,并应满足承载力、延性和耐久性等要求;
4应根据连接节点和接缝的构造方式和性能,确定结构的整体计算模型。
4.1.2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且不应低于C30;现浇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
4.1.3钢筋的选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普通钢筋采用套筒灌浆连接和浆锚搭接连接时,钢筋应采用热轧带肋钢筋。
4.1.4钢筋焊接网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的规定。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采用的套筒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JG/T398的规定。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采用的灌浆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连接用灌浆灌浆料》JG/T408的规定。
4.1.5钢筋浆锚搭接连接接头应采用水泥基灌浆料,灌浆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应满足表4.1.5的要求。
表4.1.5钢筋浆锚搭接连接接头用灌浆料性能要求
项目
性能指标
试验方法标准
泌水率(%)
0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
流动度(mm)
初始值
≥200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0448
30min保留值
≥150
竖向膨胀率(%)
3h
≥0.02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0448
24h与3h的膨胀率之差
0.02~0.5
抗压强度(MPa)
1d
≥35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0448
3d
≥55
28d
≥80
氯离子含量(%)
≤0.06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8077
4.1.6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的房屋最大适用高度应满足表4.1.6的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结构中竖向构件全部为现浇且楼盖采用叠合梁板时,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可按现行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中的规定采用。
2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和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当预制剪力墙构件底部承担的总剪力大于该层总剪力的50%时,最大适用高度应适当降低;当预制剪力墙构件底部承担的总剪力大于该层总剪力的80%时,最大适用高度应取表4.1.6中括号内的数值。
表4.1.6装配整体式结构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m)
结构类型
非抗震设计
抗震设防烈度
6度
7度
8度(0.2g)
8度(0.3g)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
70
60
50
40
30
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
150
130
120
100
80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
140(130)
130(120)
110(100)
90(80)
70(60)
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120(110)
110(100)
90(80)
70(60)
40(30)
注:
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的部分。
【要点说明】
最大适用高度针对的是装配整体式结构。
对节点、接缝、钢筋连接接头型式、楼板等均满足本规程对装配整体式结构的各项要求时,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及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部分按等同现浇设计(最大适用高度、结构整体计算方法等均与现浇结构相同),如达不到,其最大适用高度应适当降低。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很难完全等同于现浇剪力墙结构,与现浇剪力墙结构相比降低了最大适用高度。
在规定水平力作用下,当预制剪力墙构件底部承担的总剪力大于该层总剪力的50%时,最大适用高度应适当降低,当大于80%时,进一步降低最大适用高度,采用表4.1.4括号中的数值。
预制剪力墙构件底部承担的剪力与该层总剪力的比例目前程序不会自动输出。
对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只能采用现浇,若采用预制则超出规程要求,另外应注意本规程未包含筒体结构、板柱-剪力墙结构、异型柱结构。
4.1.7高层装配整体式结构的高宽比不宜超过表4.1.7的数值。
表4.1.7装配整体式结构适用的最大高宽比
结构类型
非抗震设计
抗震设防烈度
6度、7度
8度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
5
4
3
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
6
6
5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
6
6
5
【要点说明】
对于装配整体式结构,竖向预制构件连接性能受建筑高宽比和体型的影响较大,要求预制框架柱水平接缝处不宜出现拉力。
4.1.8装配整体式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应根据设防类别、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丙类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4.1.8确定。
表4.1.8丙类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抗震等级
结构类型
抗震设防烈度
6度
7度
8度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
高度(m)
≤24
>24
≤24
>24
≤24
>24
框架
四
三
三
二
二
一
大跨度框架
三
二
一
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
高度(m)
≤60
>60
≤24
>24且≤60
>60
≤24
>24且≤60
>60
框架
四
三
四
三
二
三
二
一
剪力墙
三
三
三
二
二
二
一
一
续表4.1.8
结构类型
抗震设防烈度
6度
7度
8度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
高度(m)
≤70
>70
≤24
>24且≤70
>70
≤24
>24且≤70
>70
剪力墙
四
三
四
三
二
三
二
一
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高度(m)
≤70
>70
≤24
>24且≤70
>70
≤24
>24且≤70
现浇框支框架
二
二
二
二
一
一
一
底层加强部位剪力墙
三
二
三
二
一
二
一
其他区域
剪力墙
四
三
四
三
二
三
二
注:
大跨度框架指跨度不小于18m的框架。
【要点说明】
本条为强条,对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及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分界高度由GB50011的80m降低为70m。
4.1.9乙类装配整体式结构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当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且抗震等级为一级时,应采取比一级更高的抗震措施;当建筑场地为I类时,仍可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4.1.10装配式结构竖向布置应连续、均匀,应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沿竖向突变,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
4.1.11抗震设计时,构件及节点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应按表4.1.11采用;当仅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组合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应取1.0。
预埋件锚筋截面计算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应取为1.0。
表4.1.11构件及节点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
结构构件类别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受冲切承载力计算、接缝受剪承载力计算
受弯构件
偏心受压柱
偏心受拉构件
剪力墙
各类构件及框架节点
轴压比小于0.15
轴压比不小于0.1
γRE
0.75
0.75
0.8
0.85
0.85
0.85
0.85
【要点说明】
增加了接缝受剪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为0.85,其余结构构件的承载力震调整系数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同。
4.1.12预制构件节点及接缝处后浇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多层剪力墙结构中墙板水平接缝用坐浆材料的强度等级值应大于被连接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值。
4.2结构分析
4.2.1在各种设计状况下,装配整体式结构可采用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相同的方法进行结构分析。
当同一层内既有预制又有现浇抗侧力构件时,地震设计状况下宜对现浇抗侧力构件在地震作用下的弯矩和剪力进行适当放大。
4.2.2装配整体式结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作用效应分析可采用弹性方法。
4.2.3按弹性方法计算的风荷载或多遇地震标准值作用下的楼层层间最大位移Δu与层高h之比的限值宜按表4.2.3采用。
表4.2.3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
结构体系
Δu/h限值
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
1/550
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
1/800
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
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1/1000
多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
1/1200
4.2.4在结构内力与位移计算时,对现浇楼盖和叠合楼盖,均可假定楼盖在其自身平面内为无限刚性;楼面梁的刚度可计入翼缘作用予以增大;梁刚度增大系数可根据翼缘情况近似取为1.3~2.0。
4.3预制构件分析
4.3.1预制构件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持久设计状况,应的预制构件进行承载力、变形、裂缝控制验算;
2对地震设计状况,应对预制构件进行承载力验算;
3对制作、运输和堆放、安装等短暂设计状况下的预制构件验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的有关规定。
4.3.2预制板式楼梯的梯段板底应配置通长的纵向钢筋。
板面宜配置通长的纵向钢筋;当楼梯两端均不能滑动时,板面应配置通长的纵向钢筋。
4.4连接设计
4.4.1装配整体式结构中,接缝的正截面承载力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
接缝的受剪承载力应符合
下列规定:
1持久设计状况:
γ0Vjd≤Vu(4.4.1-1)
2地震设计状况:
VjdE≤VuE/γRE(4.4.1-2)
在梁、柱端部箍筋加密区及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尚应符合下式要求:
ηjVmua≤VuE(4.4.1-3)
式中:
γ0——结构重要性系数,安全等级为一级时不应小于1.1,安全
等级为二级时不应小于1.0;
Vjd——持久设计状况下接缝剪力设计值;
VjdE——地震设计状况下接缝剪力设计值;
Vu——持久设计状况下梁端、柱端、剪力墙底部接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VuE——地震设计状况下梁端、柱端、剪力墙底部接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Vmua——被连接构件端部按实配钢筋面积计算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值;
ηj——接缝受剪承载力增大系数,抗震等级为一、二级取1.2,抗震等级为三、四级取1.1。
【要点说明】
后浇混凝土、灌浆料或坐浆材料与预制构件结合面的粘结抗剪强度往往低于预制构件本身混凝土的抗剪强度,因此预制构件的接缝一般都需进行受剪承载力计算。
为实现接缝强连接,对梁端、柱底、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墙底接缝要求其承载力设计值大于被连接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值乘以强连接系数,Vmua为按实配钢筋面积计算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值,意味着接缝强连接计算时不能直接选用梁端、柱底、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墙底剪力设计值,而应根据不同的构件类型按实配钢筋受剪承载力公式计算。
接缝一般采用强度等级高于构件的后浇混凝土、灌浆料或坐浆材料,当穿过接缝的钢筋不少于构件内钢筋且构造符合本规范要求时,节点及接缝的正截面受压、受拉及受弯承载力可不必进行验算。
4.4.2纵向钢筋采用套筒灌浆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头应满足现行行业标准《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中Ⅰ级接头的性能要求,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预制剪力墙中钢筋接头处套筒外侧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预制柱中钢筋接头处套筒外侧箍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0mm;
3套筒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25mm。
4.4.3纵向钢筋采用浆锚搭接连接时,对预留孔成孔工艺、孔道形状和长度、构造要求、灌浆料和被连接钢筋,应进行力学性能以及适用性的试验验证。
直径大于20mm的钢筋不宜采用浆锚搭接连接,直接承受动力荷载构件的纵向钢筋不应采用浆锚搭接连接。
4.4.4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灌浆料、坐浆材料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键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制板与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之间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
2预制梁与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之间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预制梁端面应设置键槽(图4.4.4)且宜设置粗糙面。
键槽的尺寸和数量应按规定计算确定;键槽的深度t不宜小于30mm,宽度w不宜小于深度的3倍且不宜大于深度的10倍;键槽可贯通截面,当不贯通时槽口距离截面边缘不宜小于50mm;键槽间距宜等于键槽宽度;键槽端部斜面倾角不宜大于30°。
3预制剪力墙的顶部和底部与后浇混凝土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侧面与后浇混凝土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也可设置键槽;键槽深度t不宜小于20mm,宽度w不宜小于深度的3倍且不宜大于深度的10倍,键槽间距宜等于键槽宽度,键槽端部斜面倾角不宜大于30°。
4预制柱的底部应设置键槽且宜设置粗糙面,键槽应均匀布置,键槽深度不宜小于30mm,键槽端部斜面倾角不宜大于30°。
柱顶应设置粗糙面。
5粗糙面的面积不宜小于结合面的80%,预制板的粗糙面凹凸深度不应小于4mm,预制梁端、预制柱端、预制墙端的粗糙面凹凸深度不应小于6mm。
(a)键槽贯通截面(b)键槽不贯通截面
图4.4.4梁端键槽构造示意
1—键槽;2—梁端面
4.4.5预制楼梯与支承构件之间宜采用简支连接。
采用简支连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制楼梯宜一端设置固定铰,另一端设置滑动铰,其转动及滑动变形能力应满足结构层间位移的要求,且预制楼梯端部在支承构件上的最小搁置长度应符合表4.4.5的规定;
2预制楼梯设置滑动铰的端部应采取防止滑落的构造措施。
表4.4.5预制楼梯在支撑构件上的最小搁置长度
抗震设防烈度
6度
7度
8度
最小搁置长度(mm)
75
75
100
【要点说明】
楼梯采用一端固定铰,一端滑动铰时,表中的搁置长度是最低要求,其在支承构件上的最小搁置长度应大于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支承构件的水平位移,确保梯段不滑落。
当梯段间剪力墙为建筑外墙时,宜釆用现浇,若釆用预制时,要求楼梯平台板和楼梯梁采用现浇结构,平台板厚度不应小于100。
4.5楼盖设计
4.5.1叠合板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进行设计,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叠合板的预制板厚度不宜小于60mm,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
2当叠合板的预制板采用空心板时,板端空腔应封堵;
3跨度大于3m的叠合板,宜采用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宁波市 装配式 混凝土结构 审查 要点 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