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柯》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6566727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8.08KB
《丹柯》教学设计.docx
《《丹柯》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丹柯》教学设计.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丹柯》教学设计
《丹柯》教学设计
《丹柯》教学设计1
【学情分析】
《丹柯》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外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的知识点是小说的主题。
学生少有阅读外国小说的经验,__所产生的时代也与他们的生活环境相去甚远(1895年),这些都造成学生理解主题的困难。
而关于“悲剧英雄”的主题又是源于希腊戏剧的美学观点,学生理解起来也会有困难,所以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我所执教的班级的学生喜欢大胆质疑,乐于发表见解,但缺乏对小说主题的清晰认识,所以学习__,必然会有认识上的交锋,有可能出现学生与教师事先“预定”的思路不同的情况,因此,提高老师的应变水平,将学生引领到“悲剧英雄的崇高美”的主题上去,是本课成功的重点。
【教学目标】
1、领会《丹柯》的主要内容,分析丹柯人物形象;
2、学习“英雄?
悲剧”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
“英雄悲剧”的主题。
【课前预习】
1、读课文,正音正字,扫清文字障碍;提出疑难问题,并自己试着解答。
2、认真阅读课前阅读资料:
鲁迅《药》,希腊神话《被缚的普罗米修斯》,海明威《老人与海》。
3、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的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话题:
有一个问题要问问同学们,你有没有读过一部“伟大的小说”?
读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
有这样一种说法:
“读伟大的小说,捧起前与放下后你已判若两人!
”
为什么小说有如此大的作用?
主要是因为伟大的小说,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人物的栩栩如生、情节的曲折有致,更多的,是给予我们丰富深邃的思想、深刻动人的主题。
我们从中汲取的,是源源不断的向上的动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部作品——高尔基的《丹柯》。
二、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指出本课需要完成的两个学习目标,以便于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
1、领会《丹柯》的主要内容,分析丹柯人物形象;
2、学习“英雄?
悲剧”的主题;
(二)、预习检测
学生回答,完成作者、写作背景的介绍。
(三)、研读文本
小组共同研读,完成任务。
1、寻找丹柯(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任务1:
研读1——3段,思考:
丹柯是在什么情况下出场的?
他有什么表现?
外族的入侵
环境的险恶:
在他和他的族人身陷困境的时候号召他的族人穿越深林、追寻自由。
族人的怯懦
2、直面丹柯(学生活动:
讨论,一个组回答族人态度,另一个组回答丹柯态度)
任务2:
研读2——20段,思考:
众人对丹柯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丹柯的思想行为又有什么变化?
请筛选出变化过程中的重要词语。
族人——相信、抱怨、生气、包围——再次跟随
丹柯——安详、辩白、怒火、苦恼——掏出心来
3、感悟《丹柯》
任务3:
研读22——23段,思考:
英雄丹柯的结局是什么?
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
他倒下来——死了;
他那颗还在燃烧的、勇敢的心被族人踏熄了——无情的遗忘,冷酷的践踏。
(四)课堂作业(学生活动:
写作)
要求:
给英雄丹柯写一则墓志铭。
例:
你以一颗怜悯的心毫不计较族人的抱怨,以一颗燃烧的心闪耀着人性爱的光辉,直到完成任务后被人踏碎。
你,丹柯,最终破碎了自己的生命,献出了灵魂。
冰冷的尸体依旧带着淡淡欣慰的笑容,这一刻定格为永恒。
(五)主题拓展
问题1、高尔基为什么设定这样的结局?
——悲剧英雄(学生活动:
讨论)
丹柯是一位英雄,但英雄往往陷入困境。
试想,如果小说写丹柯带领族人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寻得自由,丹柯把心重新放进自己的胸膛,族人拥戴他为英雄,这部小说还会具有如此震人心魄的力量吗?
很多时候,这些英雄常常不为人理解,命运往往是悲惨的。
许多英雄的悲剧,都是如此。
比如我们课前阅读的三部小说,夏瑜、普罗米修斯,还有桑迪亚哥,他们都是处于困境的英雄,但都坚守初衷,无怨无悔。
所以雨果说:
“困苦能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
”悲剧是把美丽的东西撕碎给别人看,更有震撼力。
我想这也是丹柯给我们心灵震撼的原因吧?
问题2、英雄是怎样炼成的?
——英雄最可宝贵的品质(学生总结)
坚守——英雄与常人的不同之处,不仅仅在于他的智慧、他的勇力、他的牺牲,更在于他们处于无可摆脱的困境时那份决绝的坚守,尽管遍体鳞伤,尽管体无完肤,尽管披肝沥胆,但他们仍不改初衷。
这,才是英雄最动人心魄的力量所在,也就是为什么悲剧英雄会给我们更大的震撼力。
大爱——英雄的这份内心的坚守又来自于何处?
正如文中的丹柯,当族人斥责他,他满含怒火时“因为怜悯人们的缘故,怒火熄灭了。
他爱那些人,他愿意搭救他们,把他们领到一条容易走的路上去。
”这些悲剧英雄,正是心怀悲天悯人的大爱,才会有牺牲自己坚守理想的动力。
3、我们能不能做英雄?
——成为英雄
《丹柯》的译者巴金的对__的评论。
“我仰慕高尔基的英雄勇士丹柯,他掏出燃烧的心,给人们带路,我把这幅图画作为写作的最高境界……生命在于付出。
我的心里怀有一个愿望,这是没有人知道的:
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每张口都有饱饭,每个心都得到温暖。
我想擦干每个人的眼泪,不再让任何人拉掉别人的一根头发。
我追求光明,追求人间的爱,追求我理想中的英雄。
结果我依旧得到痛苦。
但是我并不后悔,我还要以更大的勇气走我的路。
”
其实英雄,真的不一定是轰轰烈烈,也许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英雄。
让我们一起来呼唤英雄。
或者,做英雄。
三、课后作业
随笔《我心中的英雄》。
【教学反思】
《丹柯》这部小说的备教环节,最难的是确定“讲什么”。
虽然这篇课文是“主题”单元的阅读文本,但有关小说的主题涉及面很广,究竟确定讲什么内容,是这次备课花费精力最多的。
从“主题与手法的关系”“主题与人物的关系”“主题的模糊性或多角度性”一路走来,最终确定了“悲剧英雄”这一主题,目的是想激发学生的克服困境的勇气,汲取向上向前的动力。
确定了“讲什么”,接下来就是“怎么讲”,在确定教学策略时,我没有追求小组合作、学生活动的花哨形式,而是采用了传统的阅读质疑探究教学方法,一步一步带领学生深入文本深处,剖析人物性格,进而领略主题。
学生是在一步步对文本的理解之中慢慢感悟到“困境英雄”这一形象,进而理解“战胜困境”“崇高美”这一主题的。
循序渐进之中,既完成了对文本的解读,又完成了对主题的探究,同时也完成了对思想的升华。
本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在设置“给丹柯写墓志铭”的教学环节之前,应该有更充分的情绪的调动,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更大的潜力,写出的__会更加情感充沛。
《丹柯》教学设计2
一、设计思想
本课是人教版选修教材“小说与戏剧”系列中的《外国小说欣赏》的第三单元,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小说的主题。
根据新课程“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目标,本案设计的目的是进一步让学生熟悉小说艺术,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对主人公的性格的分析培养高格调的审美情趣、提升人生境界。
基于选修教材要求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本案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把侧重点落实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上,通过小说主题的挖掘来训练学生写作能力,设计一个小小说的改写环节来引导学生探究写作中特别是小说写作中如何更好地体现__的主题这一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属于选修课程,关于选修课的设计与教学《新课程标准》上明确: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有的侧重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
至于《外国小说欣赏》是以“广泛欣赏外国小说,初知小说艺术、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高格调的审美情趣、提升人生境界为目标”。
而本课所在的第三单元教学目标主要在于“了解小说主题、主题形成的途径和主题的实现效果,考察小说主题与内容的关系、不同艺术手法对主题呈现的意义”。
《丹柯》这篇小说高尔基为大家塑造了一个敢于实践、勇于献身的悲剧英雄形象。
基于以上几点,本案引导学生赏析人物性格之时能够陶冶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操,同时要学习小说表现主题的途径,从而提高围绕小说主题安排情节、塑造人物的能力,达到实际运用的目的。
三、学情分析
作为高中学生对于小说已经比较熟悉,同时必修教材上也有很多的小说,所以关于小说的基本知识只需在预习或者课堂上一笔带过即可。
而事实上对于小说主题的挖掘还是要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作为有一定鉴赏能力的高中学生如果教师的教学仅停留在主题的挖掘和认识上,可能导致学生对选修课的开设的必要性产生疑问,因此教师在教学上需高屋建瓴,充分发挥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高中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不断进步可是他们往往缺乏合作精神。
同时,学生在鉴赏外国小说时,由于时代背景的陌生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对于主题的复杂性的理解上会有所困难,需要教师通过高质量问题的设计加以引导,让学生充分发挥合作精神,在共同合作中解决问题。
最后作为花季少年他们正处于憧憬和困惑的年龄,有梦想但又不敢付诸行动,所以笔者希望通过对本的设计让同学更好地体会到实践的重要性。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认识丹柯这一人物形象,探究小说的主题。
2学习课文通过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和浪漫主义手法来实现主题的方法。
3通过比较阅读认识如何通过更好地选材、塑造人物等途径来表现主题并学会运用。
4学习主人公歌颂的勇于实践,不计个人得失的献身精神以及这种精神所具有的时代意义。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小说主题的认识以及实现的途径。
2通过改写小小说具体实践如何更好地通过选材、塑造人物等途径来表现主题。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案在教学上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首先教师通过提问在两组对比(丹柯与恶劣的环境、丹柯与族人)中认识丹柯的英雄形象,再通过一波三折的情节认识英雄身上所具有的悲剧意味。
最后小组讨论对本课进行拓展及当堂训练第二个教学重点。
本案主要由课前准备、课堂训练、课后感悟三个环节组成,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
七、课前准备
首先把学生分成六人一组,推举一个组长,作为本小组的发言人。
事先请学生了解高尔基的生平及作品;其次请生熟读《丹柯》,扫除字词障碍;再次分发鲁迅的小说《药》及有关背景知识,课前教师进行必要指导,了解《药》的主题及明暗两条线索;最后准备王叔文的小小说《河豚子》分发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其揭示一个农民在二三十年代“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社会现实的主题。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还记得“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句话吗?
这是高尔基笔下的海燕,这只与暴风雨搏击的海燕鼓舞了无数的人,今天我们再来欣赏他笔下的另一位英雄——丹柯。
(二)介绍作者高尔基,请各小组发言人就小组成员查到的有关作者资料进行交流。
(三)在预习的基础上快速阅读课文,填充:
丹柯是一个的人。
设计此题意在让学生对丹柯这一形象有一个初步感受,这样既检查了预习情况又能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注意,便于教学的顺利进行,也为下面教学做好铺垫。
可以预设学生的答案应该会归结到:
丹柯是一个英勇的人。
丹柯是一个英勇(四)为什么丹柯能成为英雄?
往往说“时世造英雄”请找一找在丹柯面前有哪几个方面的困难。
讨论明确:
在丹柯面前有两重困难,一是自然环境,二是人为因素。
(五)请生画出描写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句子自读,品味一下作者是怎样来表现环境的恶劣的。
①那儿很阴暗而且多泥沼,因为林子太古老了,树枝密密层层缠结在一块儿,遮盖了天空,太阳光也不容易穿过浓密的树叶,射到沼地上。
然而要是太阳光落在泥沼的水面上,就会有一股恶臭升起来,人们就会因此接连地死去。
②另一条路是朝前走,可是那儿又有巨人一样的大树挡着路,那些有力的桠枝紧紧地抱在一块儿,纠曲的树根牢牢地生在沼地的粘泥里。
这些石头一样的大树白天不响也不动地立在灰暗中,夜晚人们燃起营火的时候,它们更紧地挤在人们的四周。
不论是白天或夜晚,在那些人的周围总有一个坚固的黑暗的圈子,它好像就想压碎他们似的
③更可怕的时候是风吹过树梢、整个林子发出低沉的响声、好像在威胁那些人、并且给他们唱葬歌。
④四周是一片黑暗,他们每一步都碰见泥沼张开它那龌龊的、贪吃的大口,把人吞下去,树木像一面牢固的墙拦住他们的路,树枝纠缠在一块儿;树根像蛇一样地朝四面八方伸出去。
⑤可是有一会儿在林子的上空来了大雷雨,树木凶恶地、威胁地低声讲起话来。
林子显得非常黑,好像自从它长出来以后世界上所有过的黑夜全集中在这儿了。
⑥树林一直不停地发出低沉的声音,来响应他们的叫嚷,电光把黑暗撕成了碎片。
明确:
作者采用铺饰、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描写环境,与一般的对环境的描写不同之处在于作者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极力渲染了环境的恶劣,预示着摆在主人公面前的困难极其强大,困难越大人物的性格越鲜明。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欣赏__中笔墨较多的环境描写,因为在课前小组讨论时很多学生都不明白那么多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把这些非常典型的环境描写的句子找出来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通过他们的自读和齐读学习环境描写的方法及其作用,进而感受作品浪漫主义手法。
(六)人为方面的困难,在他面前是一群自私自利、胆小怕事、毫无责任感可言的族人。
要把这样一群人带出森林是一帆风顺的吗?
作者是如何设计情节的,请生筛选出变化过程中重要词语。
讨论明确:
“快乐,强壮、勇敢”——“衰弱、恐怖”——“和谐、相信”——“抱怨、围攻”——“践踏”
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理清小说的情节,学习小说通过一波三折的情节来表现小说主题的方法,同时在对比中赏析丹柯的人物形象。
(七)面对这样的一波三折,丹柯有没有动摇?
从丹柯的话中挑选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一至两句,在小组中交流,成员推选出讲的最好的一个人发言并跟大家交流意见。
参考:
①“你们不能够用思想移开路上的石头。
什么事都不做的人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
为什么我们要把我们的气力浪费在思想上、悲伤上呢?
起来,我们到林子里去,林子是有尽头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尽头的!
我们走!
喂!
嘿!
”
(首先丹柯的这句话体现了这群族人胆小、懦弱的本质,其次体现了人物本身勇于实践的精神,他坚信森林一定有尽头。
)
②“我有领导的勇气,所以我来领导你们!
可是你们呢?
你们做了什么对你们自己有益的事情呢?
你们只是走,你们却不能保持你们的气力走更长的路!
你们只是走,走,像一群绵羊一样!
”
(对于这群族人丹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通过丹柯对族人的批评认识到实践和合作精神的可贵。
)
这一环节主要是进一步感受丹柯身上的实践精神和献身精神,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通过交流让大家走进同学的内心世界。
(八)最后丹柯用自己的燃烧的心照亮了这一群自私自利的族人前进的道路,他的举动得到理解了吗?
从__中筛选出信息。
明确:
充满了希望的快乐的人们并没有注意到他的死,也没有看到丹柯的勇敢的.心还在他的尸首旁边燃烧。
只有一个仔细的人注意到这个,有点害怕,那脚踏在那颗骄傲的心上。
……
对于人们的表现请问同学有何感受?
明确:
丹柯把生命献给了大家,可是却不被理解,作品批判了这一群无知的族人的同时也给丹柯这一个英雄身上蒙上了一层悲剧意味。
通过这一环节理解英雄身上的悲剧意味,从而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
(九)比较阅读
丹柯这一个形象不禁使我们想起了鲁迅笔下的另一个人物——夏瑜。
(请生拿出课前发的《药》)
请各小组就作品在情节安排、主题表现、人物刻画等方面的异同点讨论。
明确:
《药》通过茶客的交谈来侧面体现夏瑜的性格特征以及他的悲剧意味。
因为夏瑜在小说中是一条暗线,小说主要反映的是民众的愚昧应引起疗救的注意。
而《丹柯》是正面塑造英雄形象来宣扬一种献身精神。
《药》夏瑜为了革命献出了生命,但是革命没有成功,这与作品要表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软弱性相一致。
而丹柯经过努力终于带领族人迎来了胜利,因为这与作品宣扬的英雄主义一致。
两人都为人民献身都得不到人民的理解,所以两人身上都有悲剧意味,所不同的是夏瑜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悲剧英雄形象,而丹柯是一个浪漫主义的悲剧英雄形象。
最后夏瑜的坟头出现了花环,丹柯的心成了火星,都预示着革命之火没有熄灭。
通过比较阅读充分地认识人物性格,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认识材料安排、人物塑造与主题的关系,为下面小小说的改写提供感性的认识。
教师总结: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两位大师为了表现不同的主题,在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安排以及运用手法上是不同的。
这对于我们的写作是很有启发的。
请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参考:
小说的叙述角度、结构和语言,都与主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分析主题时也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同的题材,采用不同的结构、语言和叙述角度,主题也会有所不同
(十)实践运用
改写下列一篇小小说,要求反映“亲情”这一主题。
河豚子
王叔文
他从别人口中得来了这一种常识,便决心走这一着算盘。
他不知从什么地方讨来了一篮的河豚子,悄悄地拿向家中走来。
一连三年的灾荒,所得的谷只够作租;凭他独手支撑的一家五口,从去年冬支撑到今岁二三月夜,已算是困难极了。
现在也只好挨饥了!
但是——怎样挨得下去呢?
这好似天使送礼物一般的喜悦,当一家人见到他拿来了一篮东西的时候。
孩子们都手舞足蹈地向前进去。
"爸爸,爸爸!
什么东西啊!
让我们吃哟!
"这么样的情景,真使他心伤泪落的了。
"吃!
"他低低地答一声后,无限的恐怖!
为孩子生命的恐怖,一齐怒潮般压上心头,喘不过气来。
他嘱咐妻子把河豚子煮来吃,自己托故外出一趟。
他并不是自己不愿死,不吃河豚子,不过他不忍见到一家人临死的惨状,所以暂时且为避开。
已过了午了,还不见他回来。
孩子却早已绕着母亲要吃了。
这同甘共苦的妻子,对于丈夫是非常敬爱,任何东西断不肯先给孩子尝吃的。
日车已驾到斜西了,河豚的子,还依然煮着。
他归来了。
他的足如踏在云上一般。
他想像中一家尸体枕藉的惨状,真使他归来的力也衰了。
然而预备好的刀下舍生的决心,鼓起了他的勇气。
早已见到孩子们炯炯的眼光在外闪着,过后,一阵欢迎归来的声音也听到了。
"怎么还没死呢?
"他想。
"爸爸!
我们是等你来一同吃呀!
"
"哦!
"他知道了。
一桌上争争抢抢地吃着。
久不得到鱼味的他的一家人,自然分外感到鲜甜。
吃好后,他到床上安安稳稳的睡着,静待这黑衣死神之降临。
但毕竟因煮烧多时,把河豚子的毒性消失了,一家人还是要安安稳稳的挨饿。
他一觉醒来,叹道:
"真是求死也不得吗?
"泪绽出在他的眼上了。
这是本设计的重点也是难点所在,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语文惟有运用于学生的实践中,融合到学生的血液里,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永恒的精神财富,通过实践让学生懂得围绕主题来安排情节、塑造人物。
这篇小小说本来揭示的是一个农民在二三十年代“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状况,而现在的设计要求围绕“亲情”展开,既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九、板书设计
环境:
恶劣、强大
(对比)
丹柯:
勇于实践、不计个人得失
族人:
胆小、自私(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夏瑜:
同情人民,为革命献身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启示:
小说情节、人物、手法应为表现主题服务
十、作业布置
__是巴金先生翻译的,他曾经讲过“我仰慕高尔基的英雄‘勇士丹柯’,他掏出燃烧的心,给人们带路,我把这幅图画作为写作的最高境界……”巴金老人又何尝不是一个丹柯呢?
他说过:
“生命在于付出。
我的心里怀有一个愿望,这是没有人知道的:
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每张口都有饱饭,每个心都得到温暖。
我想擦干每个人的眼泪,不再让任何人拉掉别人的一根头发。
”请就对巴金老人的这一句话的结合现实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写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
设计此题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高尚节操,让这些独生子女懂得为他人奉献的可贵。
【问题研讨】
通过本案的设计笔者认为在有限的时间既要对文本进行深入探究又要突显选修教材的创造性有一定的困难。
本案课外延伸内容较多,可能导致在课堂上对于文本的探究无法深入,今后应该更好地寻求两者的结合点。
再者选修教材的教学如何体现学生的个性这一点上本案未涉及,以为这一问题一直困惑着笔者,需要笔者通过学习和实践去探讨、突破。
《丹柯》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领会作品的内容和主旨
2、了解小说的主题、主题形成的途径和主题的实现效果
3、分析小说内容和主题的关系、不同艺术手法对主题的呈现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运用不同艺术手法表现主题的途径
浪漫主义、寓言、象征等手法的赏析
课时安排
2课时授完
一、由学生介绍高尔基。
教师介绍《伊则吉尔老婆子》。
二、由学生复述《丹柯》的故事。
师生共同去收集故事的要点。
1、外敌的强大,森林环绕的艰险,在困难面前族人畏缩
2、美少年丹柯带领大家在森林里寻找出路,黑森林的阴森恐怖,雷电暴雨的袭击,人们对出路产生疑虑,并要对丹柯进行报复
3、丹柯抓开自己的胸膛,高擎自己燃烧的心照亮了大家前进的路,他带领大家终于走出了黑森林,丹柯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三、形象分析
1、请找一找在丹柯面临哪几个方面的困难。
讨论明确:
在丹柯面前有两重困难,一是自然环境,二是人为因素。
画出描写恶劣的自然环境的句子自读,品味一下作者是怎样来表现环境的恶劣的。
明确:
作者采用铺饰、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来描写环境,与一般的对环境的描写不同之处在于作者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极力渲染了环境的恶劣,预示着摆在主人公面前的困难极其强大,困难越大人物的性格越鲜明。
人为方面的困难,在他面前是一群自私自利、胆小怕事、毫无责任感可言的族人。
筛选出族人变化过程中重要词语。
讨论明确:
“快乐,强壮、勇敢”——“衰弱、恐怖”——“和谐、相信”——“抱怨、围攻”——“践踏”
3、面对这样的一波三折,丹柯有没有动摇?
从丹柯的话中挑选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一至两句,在小组中交流,成员推选出讲的最好的一个人发言并跟大家交流意见。
①“你们不能够用思想移开路上的石头。
什么事都不做的人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
为什么我们要把我们的气力浪费在思想上、悲伤上呢?
起来,我们到林子里去,林子是有尽头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尽头的!
我们走!
喂!
嘿!
”
(首先这句话体现了这群族人胆小、懦弱的本质,其次体现了人物本身勇于实践的精神,他坚信森林一定有尽头。
“林子”,特指困难,可以理解为人生旅途中的一次挫折,也可以理解成整个民族遭遇的灾难何困境。
而“尽头”是“有限”的意思。
整句话的意思是困难何挫折都是有限的,并非无穷无尽的,只要我们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总有一天能够走出乌云,走出困境,取得胜利。
)
②“我有领导的勇气,所以我来领导你们!
可是你们呢?
你们做了什么对你们自己有益的事情呢?
你们只是走,你们却不能保持你们的气力走更长的路!
你们只是走,走,像一群绵羊一样!
”
(对于这群族人丹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通过丹柯对族人的批评认识到实践和合作精神的可贵,进一步感受丹柯身上的实践精神和献身精神。
)
4、丹柯用自己的燃烧的心照亮了前进的道路,最后他们走出了森林,“树林忽然在他们前面分开了,分开了,等到他们走过以后,它又合拢起来,还是又密又静的;丹柯和所有的人都浸在雨水洗干净了的新鲜空气和阳光的海洋里。
在那边,在他们的后面,在林子的上空,还有雷雨,可是在这儿,太阳发出了灿烂的光辉,草原一起一伏,好像在呼吸一样,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丹柯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