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张祖庆.docx
- 文档编号:6563964
- 上传时间:2023-01-07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3.47KB
祖父的园子张祖庆.docx
《祖父的园子张祖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祖父的园子张祖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祖父的园子张祖庆
《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
张祖庆
一、整体感知鸟瞰园子
师: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是——
(生齐读:
祖父的园子。
)
师: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很长,一节课学完,咱们主要采用默读的方法来学习。
请快速浏览课文纸第一页横线下面的文字,从中捕捉到了什么信息?
生1:
这篇文章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
生2:
这篇文章选到课文里时有一些改动。
师:
真好!
这些文字,就是脚注。
关注脚注有利于我们了解文章的来龙去脉。
同学们,《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
自传体小说里的“我”一般是指作者自己。
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我们就会想到,祖父的园子到底是——(学生接:
怎么样的?
)好,带着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第一次快速默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园子的段落,争取两分钟完成。
(出示学习提示)
学习建议:
1. 带着任务跳读、扫读,一目五行、十行地读。
2. 找重点段,画关键词,思考:
这是怎样的园子?
师解释:
一带着任务跳读、扫读,一目五行、十行地读,不要逐字逐句读,明白吗?
你感觉这一段和直接描写园子无关的就跳过去,找到重点段落勾下来,然后画出一个关键词语想一想,这个园子是怎么样的。
我讲清楚了吗?
好,开始快速默读。
(学生快速默读,勾画词句。
约两分钟后开始交流。
)
板块二 眼中园样样都有
师:
你找到了哪些段落?
请按照课文的顺序交流。
生:
第一自然段。
师:
从这一段的文字中,你圈出哪几个词语,来概括这个园子?
生:
大花园。
师:
很好!
还有谁圈出了不一样的几个字?
生:
样样都有。
师:
样样都有,还有哪些同学也圈出了“样样都有”,请举手。
(生齐齐举手。
)
师:
很好。
老师把“样样都有”写在黑板上。
(板书“样样都有”。
)
师:
既然“样样都有”,这园子里都有些什么呢?
把这些东西都圈出来,不要遗漏。
生:
蝴蝶、蜻蜓、蚂蚱、蜜蜂。
师:
仔细读读第一段,读着读着,有没有产生问题了?
生:
课文开头说“我家有个大花园”,但是下面却没有对花的具体描写。
这是为什么?
师:
是啊,花在哪儿呢?
生:
花在这儿:
“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
师:
你觉得这句话是对花的描写。
花有颜色吗?
生:
嗯——它这里没写。
师:
开得怎么样,看到了吗?
生:
没看到。
师:
哪些花,你知道吗?
生摇头。
师:
那你为什么觉得这句话是写花的呢?
我倒想听听你的想法。
生:
因为蜜蜂会采花蜜。
如果她们家园子里的花开得不是很好的话,那么蜜蜂就一会儿就飞走了,可是蜜蜂停在上面一动不动。
师:
嗯,说得真好!
蜜蜂有可能被花香给迷住了,也有可能采蜜采累了,是不是?
你真会读书!
来,同学们,关注这几个词语,你想一想,它们和写花有关系吗?
(课件中圈出“带着金粉”、“满身绒毛”、“胖乎乎,圆滚滚”、“小毛球”。
)
生:
“带着金粉”就是表示带着花粉;“胖乎乎”、“圆滚滚”是写蜜蜂采了很多花蜜;“像一个小毛球”说明它采了很多蜜,很胖。
师:
理解得真好!
你看,这就是萧红文字的魅力。
表面上不写花,但是处处都在写花。
有香有色,有动有静,这就是侧面描写(课件打出“侧面描写”的字样)。
来,美美地读一读这段文字。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
师:
同学们,这就是萧红——眼中的园子,样样都有。
(在“样样都有”前面板书“眼中园”。
)
师:
接着交流,你们还找到了哪一段话是直接描写这个园子的?
生: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个果园。
师:
嗯,交代了这花园的来历。
还找到了哪一段?
生: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师:
很好,读准了这个“明晃晃”(第三声),咱们一起读。
(生齐读“明晃晃”。
)
板块三 心中园 一切自由
师:
还找到了哪一段?
如果前边没有了,你可以直接找到后边。
(生读17自然段;课件出示第17自然段。
)
师:
静心默读,这一段话,圈出词语来概括这个园子的特点。
哪些同学愿意与大家分享,说一说你圈出了哪些词语?
生:
“一切都活了”、“自由”。
师:
咱们再去找一找,这园子中哪些事物是“自由的”、“一切都活了”的呢?
也请把这些事物按顺序圈起来,一个都不能少。
(生默读圈词。
)
生:
花、鸟、虫子、倭瓜、黄瓜、玉米、蝴蝶。
师:
(补充介绍)倭瓜就是南瓜。
北方把长条形的南瓜叫做倭瓜。
好,同学们,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这两个词语不在一起,我们可以用一条线连起来,来归纳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以后再圈画的时候,有些词语分散在文章当中,你可以用线把它们连起来。
(学生连线,教师板书:
一切自由。
)
师:
同学们,第17段文字,是《祖父的园子》中最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的。
作者萧红,到底是怎样把园子里的一切事物写得那样自由自在的,我们可以通过朗读的方式来体会。
比如写花、鸟的这两句话,你怎么读让人觉得这花、鸟确实很自由,自己试试看。
(学生自由读。
)
师:
哪位同学愿意来尝试一下,带着大家走进这个园子?
这位女同学,你来。
生读。
【学生把“似的”中的“似”读成了平舌音。
师正音,并告诉学生,“似”只有和“的”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读“似(翘舌音)的”,其他都读“似”(平舌音)。
】
师:
读得不错,还有谁也愿意来读,让我们仿佛看见花在开,鸟在飞。
(一男生读。
)
师:
我看这位同学读着读着,他的脸也笑开了花。
真好!
心中有花,你的声音中才会有花;心中有鸟,你的声音中才会飞出鸟来;心中有虫,哦,心中不能有虫了……(生哈哈大笑)
师:
咱们一起读。
花开了——
(生接读。
)
师:
听你们读得这么有滋有味,张老师也想读,听张老师的朗读,你们要特别关注和同学的朗读有什么不一样?
(师拖长声音范读,略显夸张)。
师:
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感觉到了什么?
生:
感觉到花开了,鸟飞了,感觉它们很自由。
生:
我感觉到一大群花在一瞬间全部开放,鸟在天上慢慢逛街似的。
师:
好一个“一大群花”!
本来“群”是用来形容鸟的。
因为花实在太多了,用“朵”不足以形容,所以用“一大群花”。
真好!
生:
我仿佛看到了身边开出了很多很多的鲜花,我的头上飞过很多很多的鸟。
师:
边上有花,头上有鸟,这是对我朗读最高的表扬!
同学们,其实,张老师刚才读啊,适当地运用了拖音,是不是?
我们也来试试看。
(出示有延长号的句子: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在天上——逛——似的。
)
(生学着老师的样子拖音读,朗读有感觉了。
)
师:
哪位同学来试一试,挑战张老师,让花开在我们这个会场。
(一男生读得绘声绘色。
)
师:
你比我逛得更自由自在了。
来,全体起立,大声地读。
(学生一起摇头晃脑地拖长声音读,气氛活跃。
)
师:
请坐。
张老师邀请你们一起合作读,好不好?
生:
好。
师:
虫子叫了——
生:
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师:
注意,我速度快,你们也要快,我慢,你们也可以跟着慢,当然,你们也可以故意反着来。
好不好?
师(加快语速):
虫子叫了——
生(加快语速):
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师(更快速):
一切都活了——
生(也再加快语速):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师(快速):
要怎么样——
生(快速接):
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师(快速):
倭瓜愿意爬上架
生(快速接):
就爬上架。
师(快速):
愿意爬上房
生(快速接):
就爬上房。
师(快速):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
生(快速接):
就开一朵花,
师(快速):
愿意结一个瓜,
生(快速接):
就结一个瓜。
师(拖长音,声音显得懒洋洋地):
若——都——不愿意,
生(拖长音,学着老师懒洋洋地):
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师(加速):
玉米愿意长多高
生(加速接):
就长多高,
师(快速):
它若愿意长上天去,
生(快速接):
也没有人管。
师:
连起来再有滋有味地读,好不好?
(师生合作再读,语速快慢有致,现场气氛融洽。
)
师:
读着读着,你发现这段话中,哪一个字出现的频率最高?
生:
“就”。
师:
数一数,出现了几次?
生:
11次。
师:
你觉得这是作者不经意间写的,还是特意这么写的?
(生:
特意)她为什么特意这么写,你们来猜猜看?
生:
我觉得是为了强调这些事物自由的。
师:
为什么用上这个“就”就自由了,不用上这个“就”就不自由了呢?
生:
如果用上“就”就说明是它自愿的,没有人来强迫它。
师:
如果不用上“就”就是强迫了。
比如“愿意结一个瓜,结一个瓜”,很不情愿的,你叫我结一个瓜么我结一个瓜。
(生笑)好,我们来读读看,张老师读“就”前面的内容,你们读“就”后面的内容。
(师生合作读,学生强调“就”字,读得很有味道。
)
师:
你看,这就是萧红文字的魅力,她反反复复地用这个“就”字,用反反复复差不多的句式来写,读起来就特别带劲。
(指板书)刚才,我们说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你觉得这园子里自由的事物仅仅只有这一些吗?
生:
不是。
师:
还有很多很多,是不是?
我们能不能仿照着,选一句话来写。
拿出作业纸,想一想,这园子里书上写到的哪些事物,它们也是自由的;书上没写到的,也是自由的。
选一句,写出他们像人一样的自由。
课件出示:
( )了,就像( )似的。
( )愿意( )就( )。
学生写话,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
好,我们请六位同学合作,来造一个新的段落。
全班同学读中间一句话,张老师把话筒递给谁,谁就大声读。
注意,你的朗读要让大家感受到园中的事物是自由自在的。
生1:
谷穗动了,就像在跳舞似的。
生2:
蜻蜓飞了,就像在溜达似的。
生3:
蝴蝶采蜜了,就像在舞蹈似的。
生齐: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样,都是自由的。
生4:
甘蔗愿意长多甜就长多甜。
生5:
樱桃树愿意结一千个樱桃就结一千个樱桃。
生6:
金鱼愿意游到哪儿就游到哪儿。
师:
这金鱼可不是园子里的。
好,回到位置上,大家注意,这些同学都把园子里的事物当做人来写了。
请大家修改自己的句子。
我们再请六个同学,最好和刚才读过的不一样。
(以下为另外六个同学合作造成的新段落)
蚂蚱跳了,就像在玩蹦床似的。
蚂蚱蹦了,就像在举行跳远比赛似的。
谷穗黄了,就像约好了似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样,都是自由的。
李子树愿意结几个李子就结几个李子。
冬瓜愿意长多胖就长多胖(笑声,掌声)。
蜜蜂愿意采花蜜就采花蜜。
师:
好,谢谢你们的合作。
读到这儿,我就又纳闷了,这园子中的倭瓜、黄瓜、蚂蚱、蝴蝶、蜻蜓,它们会不会对萧红说:
“萧红,我很自由,你把我写到文章里去吧,把我写得自由一点。
”会不会这样说?
生:
不会。
师:
那为什么萧红就知道它们呢?
这是为什么?
这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同桌同学小声议论一下,你觉得这是为什么。
师:
好,谁来说一说,萧红为什么把这些植物啊,动物啊,写得这么自由自在?
生1:
萧红通过了仔细的观察。
师:
你有时候也仔细观察过事物,你就写不出这样的文字,这是为什么呢?
生2:
因为在萧红眼中,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
师:
为什么一切都是自由的,还不足以说服我。
你说说看?
生3:
因为萧红在园子里玩,她自己也是自由。
师:
自己也很自由,所以她看到周围的一切也都是自由的。
是不是,同学们?
如果说“样样都有”是萧红眼中的园子,那么“一切自由”就是萧红心中的园子。
(板书:
心中园)
师:
那么萧红在这个园子里到底做过哪些自由的事情呢?
接下来,我们完成第二次快速默读。
出示学习任务:
第二次快速默读课文,圈出文中“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所做的事情。
(争取三分钟时间完成)
(生齐读“学习任务”。
)
出示学习建议:
学习建议:
一跳读、扫读,圈画关键词,捕捉重点信息;二思考并讨论:
哪件事最能表现“我”的自由?
(师读“学习建议”后,学生默读圈画。
)
(教师巡视点拨:
拿起笔来圈一圈,用最少的词语圈出来;一个词语能概括就不要用一句话;你画了整句话等于什么都没画;能圈就不用抄。
)
学生圈画后进行小组讨论:
圈画了哪些词语,哪件事情最能表现萧红的自由。
师:
好!
回答的时候有两项任务:
一写了哪些事情;二哪件事情最能表现她的自由。
请一个小组汇报一下。
其他同学把目光关注到课文,想一想,他们汇报的时候有没有漏掉哪件事情,待会儿你来补充。
生:
写了栽花、拔草、铲土、浇菜。
(生把“栽花”读成“摘花”,教师及时指正、区辨。
)
师:
还有吗?
谁补充?
生先后补充:
遛土窝、追蜻蜓、捉蚂蚱、吃黄瓜、采倭瓜花、捉蚱蜢。
师:
还有吗?
生:
睡觉。
师:
怎么可以把这么重要的事情忘了呢?
人一旦睡不着了,他就完了(笑)。
你们想一想,哪件事情最能表现“我”心中的自由?
我想听一听同学们真实的想法。
生1:
玩蚂蚱。
因为在这个花园里尽情地玩耍是很自由的事情。
生2:
我觉得摘黄瓜最能表现自由。
因为吃黄瓜一般都在屋子里吃的,她发现外面一颗颗黄瓜成熟了,她就随便摘下来吃了。
生3:
追蜻蜓。
生4:
睡觉。
因为我们都在屋子里的床上睡觉,她是在外面睡觉的。
师:
嗯,以地为床,以天为被,那种睡觉的境界一般人是达不到的。
有没有同学认为“铲掉谷穗”这件事情最能表现她的自由?
(不少同学举手)
生:
因为在其他地方铲错的话可能会被人骂。
自己在家里铲就不一样了,铲什么都没关系,铲错了也没关系。
师:
铲祖父也没关系吗?
(学生哈哈大笑)
师:
那可不行,是吧!
只要是植物都可以铲。
谷穗是用来做什么的?
生:
做粮食。
师:
把粮食扔掉,祖父责怪她了吗?
生:
没。
师:
祖父依然是乐呵呵的。
你看,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件事情?
数一数。
生:
八个。
师:
用八个自然段来写。
可能在萧红的心中,最能表现她的自由,所以她展开细细写。
是不是?
可老师又纳闷了,既然“铲谷穗”这件事情最能表现萧红的自由,那么其他的事情都不写,就只写这一件事情。
你觉得行吗?
为什么?
生:
不行。
园子里还有很多其他自由的事情可以做。
师:
你的意思是。
只写一件事情,其他事情不知道自由不自由。
师:
那么为什么不把所有的事情都展开来写?
生:
因为这个园子很大,里面有很多东西。
师:
是啊,写不完,所以选有代表性的事情来写。
这就是优秀文学作品带给我们的启示:
写最有典型的事情,写心中最真切的感情!
真好。
同学们,正因为有这样一位宽容的祖父,所以“我”在园子里可以为所欲为,所以文中很多地方写祖父怎么样,“我”也怎么样。
找出来读一读。
(学生找到句子后,师生合作朗读。
)
师: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
生:
我戴一顶小草帽;
师:
祖父栽花,
生:
我就栽花;
师:
祖父拔草,
生:
我就拔草;
师:
祖父铲地,
生:
我也铲地。
课件出示:
祖父( ),我就( )。
师:
谁接着说?
生1:
祖父浇菜,我也浇菜。
生2:
祖父摘谷穗,我也摘谷穗。
生3:
祖父浇水,我也浇水。
师:
总而言之,祖父干什么,“我”也干什么,祖孙俩形影不离。
那画面好温馨啊!
同学们,你们看,萧红写这个园子的自由,其实处处都在写心中的自由,这就叫“借景抒情”啊。
其实,《呼兰河传》第三章里,萧红常常写到自己在园子里自由地奔跑。
课件出示:
一到后园里,我就没有对象的奔了出去,好像我是看准了什么而奔去了似的,好像有什么在那儿等着我似的。
其实我是什么目的也没有。
只觉得这园子里边无论什么东西都是活的,好像我的腿也非跳不可了。
若不是把全身的力量跳尽了,祖父怕我累了想招呼住我,那是不可能的,反而他越招呼,我越不听话。
等到自己实在跑不动了,才坐下来休息,那休息也是很快的,也不过随便在秧子上摘下一个黄瓜来,吃了也就好了。
休息好了又是跑。
——节选自萧红《呼兰河传》
师范读后,问:
感受到这个园子的自由自在了吗?
想进这个园子去玩一玩吗?
生:
想!
板块四 梦中园 光芒四射
师:
同学们,玩着玩着啊,我们就累了。
让我们在萧红的园子里静静地闭上眼睛睡一会儿吧。
(生闭上眼睛,趴在桌子上。
师配乐朗诵,文字缓缓地从屏幕下方往上移动。
)
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
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
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音乐继续流淌……)
师(用轻柔的梦幻似的声音,继续讲述):
蝴蝶睡了,蚂蚱睡了,蜜蜂睡了,蜻蜓睡了,这园子里的一切仿佛都睡了……也不知睡了多长时间,睡着睡着,就进入了梦乡。
也许,你会梦见些什么呢?
你会梦见……你会梦见……这园子里的一切都静静的,伴着我们进入了甜甜的梦乡。
师:
好,抬起头,同学们,仿佛梦见了什么?
生1:
仿佛梦见了那个园子。
师:
梦见了园子里的什么呢?
生1:
白云从头上飘过。
师:
梦见白云飘过。
白云悠悠地在那儿飘啊!
生2:
梦见了作者无拘无束在园子里玩耍。
生3:
我仿佛梦见自己自由自在的,在那儿奔啊,跑啊。
生4:
我梦见了作者和那些动物们在玩耍,还在观察那些植物,看到有一个黄瓜马上就去摘黄瓜,看到一个橘子马上去摘橘子,看到什么就吃什么。
师:
连我们的梦都是那样的自由自在啊!
同学们,虽然我们没有去过萧红家的园子,依然能够通过文字和想象看到园子里的一切,这就是文字的魅力!
可以想见,萧红在睡觉的时候也可能梦到这一切。
但是,同学们,十九岁以后,萧红再也不能快乐地做这样的梦了。
(借助中国政区图,在低沉的音乐声中解说写作背景:
1911年,萧红生于北国呼兰河,18岁那年,那个带给她无比快乐的祖父永远地走了;19岁她被迫离家,离开这个美丽的,“样样都有”、“一切自由”的园子,漂泊了很多地方,从一个异乡到另一个异乡,最后漂泊到香港;1942年,因为庸医的误诊,年仅31岁的萧红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人世。
整整12年时间,她再也没有回到过那个魂牵梦萦的园子,她只能一次次在梦中看见园子里的一切。
花开了,接着读——)
(屏幕出现重点段提示语,学生根据提示尝试背诵。
大部分同学都能顺利背出)
花开了……
鸟飞了……
虫子叫了……
倭瓜……
黄瓜……
若都不愿意……
玉米……
师:
同学们,每当她梦醒的时候,面对她的,只是栖身的陌生的土地——远离故土的香港;而家却永远也回不去了。
因为想念,她拿起笔写了一本叫《呼兰河传》的小说,她把小时候的经历浓成了文字,那些文字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自由。
其实她的文字当中,还有一种独特的味道。
一起读。
课件出示: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
太阳光芒四射,亮的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
生齐读后,师板书“光芒四射”。
师:
同学们,最后,留一个问题给大家思考:
祖父的园子,难道不下雨吗?
不下雪吗?
不阴天吗?
难道就没有阴霾吗?
为什么留在萧红记忆中或者说梦中的园子始终是那么“光芒四射”?
(板书:
梦中园)这个问题,同学们可以课后深入地研究。
最后,想告诉大家,张老师花了一年时间,从《呼兰河传》以及萧红的其他作品中节选了很多文章,编了一本《小学生萧红读本》。
这本书中,还有很多关于阳光的描写。
我带了十本,愿意赠送给同学们,如果你们喜欢,我将非常欣慰。
请你们到这本书中,感受萧红文字的阳光味道吧!
下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祖父 园子 张祖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