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监测年报.docx
- 文档编号:6560422
- 上传时间:2023-01-07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364.89KB
水土保持监测年报.docx
《水土保持监测年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土保持监测年报.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土保持监测年报
附表:
附表1水土保持监测记录表
附件:
附件12013年度水土保持监测图像
附件2水土保持方案批复文件
附图:
附图1项目所在地地理位置图
附图2水土保持监测点位布局图
1.1项目建设概况
昌平区回龙观西城区旧城保护定向安置房配套48班小学建设工程位于昌平区回龙观镇,规划“1818街区”内。
地铁13号线西二旗站东北侧、紧邻八达岭高速公路西侧。
项目四至为:
南邻回龙观村规划四路,东至安宁庄东路,西邻回龙观村规划一路,北侧贴临二期C1818-036地块。
项目地理位置图见附图1。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28.07hm2,其中建设用地面积18.03hm2,代征河道面积0.73hm2,代征绿地面积3.31hm2,代征道路面积5.99hm2。
占用土地类型主要为裸地、园地、交通运输用地,另外还包括少量的住宅用地和林地。
本项目总占地面积3.85hm2,其中建设用地面积2.68hm2,代征道路面积0.90hm2,代征绿地面积0.27hm2,占地类型主要为园地和农村住宅用地。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筑物建设、道路广场建设、绿地建设。
其中建筑物占地面积1.18hm2,道路广场面积0.69hm2,绿地面积0.81hm2。
项目总建筑面积为43606m2,地上建筑面积21160m2,地下建筑面积22446m2。
建筑控制高度为22m;建筑层数为5层。
大面积开挖深度约9.7m,总建筑密度26%,用地容积率0.8,绿地率为30%。
代征道路共计8982m2,共有3条规划道路。
自西向东依次为回龙观村规划一路、回龙观村规划四路、安宁庄东路,项目前期将作为施工便道。
代征绿地共计2717m2,位于项目地块东侧。
本工程土石方挖方总量8.90万m3,填方总量5.26万m3,弃方3.66万m3。
多余土方拟运至位于昌平区阳坊镇建筑渣土消纳场,运输过程中的水土保持责任均由项目建设单位负责。
项目总投资估算为25056.37万元,其中土建工程投资22006.74万元。
全部由政府专项资金支持。
本项目开工时间为2013年1月,计划2014年7月完工,总工期19个月。
1.2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概况
1.2.1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水土保持方案中确定项目总体目标是在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区范围内,采取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有效控制因工程建设而导致的新增水土流失,并在此基础上治理工程区域原有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工程区域的生态环境。
本项目执行建设类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一级标准和北京市房地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详细见下表:
建设类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一级标准
表1.21
项目
扰动土地
治理率
水土流失
治理度
水土流失控制比
拦渣率
植被恢复系数
林草覆盖率
目标值
95%
95%
1
95%
97%
30%
北京市房地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表1.22
项目
土石方
利用率
表土利用率
临时占地与永久占地比
雨洪
利用率
施工降水
利用率
硬化地面控制率
边坡
绿化率
目标值
90%
>98%
<10%
>90%
——
<30%
——
1.2.2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
根据本工程水土流失的特点,项目建设区水土流失防治将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防护措施相结合,形成完整的防护体系。
以对周边环境和安全不造成负面影响为出发点,侧重施工过程中的临时防护,同时配合主体工程设计中已有的水土保持设施进行综合规划布设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
根据不同分区的特点,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将土地整治和植物措施相结合,改善生态环境。
特别是在施工场地加强临时措施的多层拦挡防护,减少施工建设对周围地区造成影响。
本项目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图见下图。
图1.21水土保持措施体系图
本项目水土保持措施按防治分区进行布设,详细说明如下:
1.2.2.1建设用地防治区
(1)工程措施
1表土剥离、表土回填
建筑物防治区东侧场地约1.3hm2现状为园地,土壤条件较好,主体施工前对该部分地块进行表土剥离,以保护表土资源。
表土剥离采用推土机作业,集中堆放在本区域内,主体工程施工期间做好防护,用于后期的绿化覆土。
剥离厚度30cm,约0.4万m3。
绿化措施实施前,将前期剥离的0.3万m3表层土回覆到小区绿地范围内,平均覆土20~30cm。
表土回覆采用推土机进行推土、平整,施工时应避开大风天气。
2下凹式整地
绿化措施实施前,将前期剥离的0.3万m3表层土回覆到小区绿地范围内,平均覆土20~30cm。
表土回覆采用推土机进行推土、平整,施工时应避开大风天气。
绿地覆土后进行平整和标高调节,形成下凹式整地。
人工整理绿化用地面积为0.63hm2。
3透水、嵌草砖铺装
道路广场防治区校园内人行步道、休闲区步行广场等区域采用透水铺装,铺设透水砖面积约3540m2。
学校东门入园道路两侧地上停车位设计采取嵌草砖铺装,嵌草砖面积为375m2。
4集雨设施
在公共绿地区适宜位置布设2座容量为50m3的地下蓄水池,收集地块内屋面和道路等雨水径流,用于项目区绿地的灌溉。
蓄水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圆柱形,半径2m、净深4m。
(2)植物措施
公共绿地区规划0.81hm2。
具体绿化方案由建设单位后期委托专业园林绿化设计单位进行设计。
(3)临时措施
1临时堆土区防护
建筑物区在基坑开挖前,开挖区域周围采用防尘网围挡可有效控制扬尘,围护高度3m,长600m,需防尘网1800m2。
建筑基础挖方临时堆放在规划操场用地内,临时堆土占地约3710m2。
临时堆土高5m,边坡1:
1,土方量约1.9万m。
为防止风蚀扬尘,堆土采取表面防尘网覆盖措施,防尘网临时覆盖约5200m2。
临时堆土周围布设编织土袋挡土墙,高度1m,宽0.5m,防护长度为287m。
2出入口清洗槽
考虑到该工程土方运输、施工车辆出入频繁,拟在施工主要进出口的设置车辆轮胎清洗槽,沉淀泥沙,以减少对城区道路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清洗槽共设2处,布设在东门和南门施工道路出口。
3临时排水和沉沙池
为避免大雨对施工区地表冲刷产生水土流失危害,在小区规划道路两侧布设临时排水沟430m,排水沟采用砖砌结构、水泥砂浆抹面,矩形断面,宽0.3m,深0.3m。
为了降低水流流速,防止水流对地面的冲刷侵蚀,同时沉降径流泥沙,减少水土流失,在临时排水沟出口布设沉沙池2座,规格为2mx2mx1m,采用砖砌结构、水泥砂浆抹面。
临时堆土周边设临时排水沟。
采用明渠梯形断面土排水沟,断面尺寸为:
底宽0.3m,深0.3m,边坡比1:
1,临时排水沟长度约为280m,为了防止水流对地面的冲刷,在新开挖的排水沟表面采用土工布衬里,需要土工布约60m2。
4施工生产区临时防护
施工生产区与临时堆料区布设在规划操场内,生产生活区与临时堆料区周边周围采用防尘网围挡可有效控制扬尘,围护高度3m,共计约190m,需防尘网570m2。
1.2.2.2代征道路防治区
(1)临时措施
1临时拦挡
代征道路施工时,在两侧设置彩钢挡板进行挡防,防止扬尘对外侧环境造成影响,共需彩钢板约300m。
1.2.2.3代征绿地防治区
(1)工程措施
1表土回填
绿化措施实施前,对绿化区域进行表土回填,回填土方量为0.1万m3,平均回填20~30cm。
表土回填采用推土机进行推土、平整,施工时应避开大风天气。
2下凹整地
表土回填后进行下凹式整地,雨后地表径流首先进入绿地,经绿地蓄渗后,多余的雨水进入雨水管网系统,不仅可以减少新增灌溉用水,同时也可以减小城市排洪压力,达到充分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目的。
人工整理绿化用地面积为2717m2。
(2)植物措施
该区域绿化面积0.27hm2,已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园林绿化设计。
1.2.3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
根据已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和工程施工情况,本项目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统计结果如下:
(一)建设用地防治区
(1)工程措施:
表土剥离1.30hm2、表土回填0.30hm2、透水砖铺装3540m2、嵌草砖铺装375m2、集雨池1座、下凹绿地整地6270m2。
(2)植物措施:
绿化美化8070m2。
(3)临时措施:
防尘网临时拦挡1800m2、表土堆放区临时拦挡260m、密目网覆盖0.40hm2、临时堆土覆盖防尘网3.10hm2、密目网0.60hm2、车辆清洗槽5处、临时排水820m、施工生产区彩钢挡板800m、防尘网覆盖0.60hm2。
(二)代征道路区
(1)临时措施:
临时彩钢挡板970m。
(三)代征绿地区
(1)工程措施:
表土回填1000m2、下凹绿地整地2717m2。
(2)植物措施:
绿化美化2717m2。
1.3监测工作实施概况
1.3.1监测组织机构
北京地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受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委员会的委托,承担了“昌平区回龙观西城区旧城保护定向安置房配套48班小学建设工程”的水土保持监测工作。
2012年12月,双方签订了《昌平区回龙观西城区旧城保护定向安置房配套48班小学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合同》。
按照合同约定,监测单位组织技术人员成立本期工程监测项目组,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按照监测实施方案对项目区进行监测,整理并分析监测数据,每季度组织技术人员编制《昌平区回龙观西城区旧城保护定向安置房配套48班小学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季度报告表》。
每年年终编制《昌平区回龙观西城区旧城保护定向安置房配套48班小学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年度报告》。
1.3.2监测实施方案
项目组根据主体工程资料,研究工程建设布局、施工工艺,从而分析施工过程对地表造成的扰动,明确了项目区的水土流失特点,并确定了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目的、任务要求以及技术路线。
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组成员进行了项目区水土流失的调查工作,进一步分析了项目区的水土流失影响因子和水土流失对该区域造成的危害,依据水土保持方案设计的水土保持各项措施布局,编制完成了《昌平区回龙观西城区旧城保护定向安置房配套48班小学建设工程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同时制定详细可行的监测项目实施计划,并确定本项目重点监测时段和重点监测区域。
1.3.3监测内容及重点
依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27-2002)、《关于规范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意见》(水保[2009]187号)和已批准的《昌平区回龙观西城区旧城保护定向安置房配套48班小学建设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同时结合本工程的建设内容和施工进度,确定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内容包括: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监测、水土流失背景值监测、水土流失状况监测、水土保持措施效果监测等。
结合本工程施工特点,对临时堆土区、开挖扰动面的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危害等进行典型监测。
监测因子包括监测项目所在区降雨、地形地貌、地面组成物质及结构等,以及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强度、特点及其危害,植被类型及覆盖度等。
监测前期主要监测内容为:
项目建设用地、地形地貌、土壤、周边植被,监测方法以调查为主。
重点监测期主要监测内容为:
降雨、水土流失状况、水土流失危害、水土保持临时工程。
监测后期主要对各监测区的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并分析措施水土保持效益。
监测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各类防治工程效果、水土流失控制效果、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等。
1.3.4监测点布局
根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中监测点布设原则和选址要求,在实地踏勘的基础上,针对工程特点、施工进度、施工布置、水土流失特点和水土保持措施的布局特征,本次监测共设置3个监测点,其中建设用地设置1个监测点,代征道路区设置1个监测点,代征绿地区设置1个监测点。
水土保持监测点位布设
表1.31
序号
监测区域(监测点数量)
监测点
位置
监测时段
(监测时间)
主要监测内容
监测频次
监测方法
1
建筑物区
(1个)
基坑
开挖
2年
(2013~2014年)
临时堆土及基础开挖的各项临时措施的数量和质量
每年8次,暴雨后加测
现场巡查、抽样调查
2
代征道路区
(1个)
临时排水沟出口处沉沙池
2年
(2013~2014年)
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数量和实施情况、土壤侵蚀量
每年8次,暴雨后加测
现场巡查、抽样调查、泥沙称重法
3
代征绿地区
(1个)
绿地
2年
(2014~2015年)
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数量和质量、土壤侵蚀量
工程措施和临时措施每年8次,植物措施可每年4次
现场巡查、抽样调查、桩钉法
注
1.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工程建设进度、水土保持责任制度落实情况采取资料收集和调查的方式进行,不设固定监测点;
2.各阶段地表扰动面积、损坏林草植被面积、项目建设挖填方及弃土弃渣的数量根据整个项目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监测,不设固定监测点;
3.水土流失危害和重大事件、对周边和下游地区造成的影响可在雨季过后进行实地调查和询问;
4.水土流失防治拦挡效益(拦渣、保土、蓄水效果)、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状况根据综合分析结果得出。
2重点部位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
2.1防治责任范围监测结果
2.1.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根据昌平区回龙观西城区旧城保护定向安置房配套48班小学建设工程主体设计安排及工程占地范围,确定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详见下表。
监测范围为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共计3.89hm2,均为永久占地,其中项目建设区3.85hm2,直接影响区0.14hm2。
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区分为建设用地、代征道路、代征绿地等三个防治分区。
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
表2.11
序号
项目名称
占地面积(hm2)
占地性质
1
建设用地
2.68
永久占地
2
代征道路
0.90
永久占地
3
代征绿地
0.27
永久占地
小计
3.85
直接影响区
0.14
占地红线外扩2m
合计
3.99
2013年扰动土地面积
表2.12
序号
项目名称
占地面积(hm2)
占地性质
1
建设用地
2.68
永久占地
2
代征道路
0.90
永久占地
3
代征绿地
0.27
永久占地
小计
3.85
经现场监测,2013年度本工程实际扰动土地面积为3.85hm2。
2.1.2建设期扰动土地面积
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预测本工程施工期扰动地表面积3.85hm2,自然恢复期扰动面积为1.08hm2。
经现场监测,2013年度本工程施工期扰动地表面积3.85hm2。
2.2弃土弃渣监测结果
经现场监测,2013年度土石方挖填总量为15.20万m3,其中挖方总量为14.20万m3,填方总量为3.00万m3。
临时堆土总量为11.20万m3。
未产生弃土弃渣。
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监测结果
3.1工程措施实施情况
依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针对不同分区的监测内容和监测指标,采用合理的监测方法对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防护措施进行定期调查和量测。
采用现场巡查的方法对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措施进行调查监测,对水土保持方案中设计的工程措施进行重点监测,并通过实地量测等方法进行现场监测。
监测结果显示:
本年度为工程施工阶段,各水土保持防治分区已实施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为表土剥离;下凹整地、嵌草砖铺装、透水砖铺装、集雨池、表土回填等措施计划于施工后期实施。
本年度完成表土剥离面积1.30hm2,累计完成1.30hm2。
3.2植物措施实施情况
根据项目规划区的立地条件与项目本身的需求,在满足水土保持和区域绿化等基础性要求的基础上考虑绿化,按照“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原则,在树种选择上以当地优良乡土树种为主。
根据项目区自然条件结合工程建设需要,对场区采取绿化防护措施,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项目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监测结果显示:
本年度为主体工程施工阶段,场区绿化措施待施工后期实施。
3.3临时措施实施情况
工程建设过程中,临时堆土堆放、施工道路及施工生产区建设、机械作业人员活动等,在大雨及大风条件下易产生水土流失。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临时覆盖、临时围挡、临时排水、临时沉沙等防护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监测结果显示:
本年度为主体工程基础和结构施工,建设用地区采用防尘网4500m2,累计4500m2;洗车池1座,累计1座;临时排水沟300m,累计300m;沉沙池1座,累计1座;彩钢板拦挡200m,累计200座;临时绿化面积20m2,累计20m2。
代征道路采用彩钢板临时拦挡300m,累计300m。
4土壤流失量分析
4.1土壤侵蚀模数确定
根据本项目水土流失特点,水土流失监测以水力侵蚀为主,首先确定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土壤侵蚀单元,即原地貌侵蚀单元、扰动地表侵蚀单元以及防治措施实施后侵蚀单元。
施工过程中,针对本项目各防治分区实施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通过对不同时段,不同防治分区的监测,确定不同侵蚀单元的侵蚀模数。
(1)原生地貌侵蚀模数
在施工前,项目区土地利用类型为旱地,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
根据近年来昌平区水土流失监测资料,结合地表植被和覆盖情况,确定项目区原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
原生地貌土壤侵蚀模数
表4.11
侵蚀单元
水土流失防治区
施工前水蚀模数(t/km2·a)
原地貌
建设用地
建筑物
200
公共绿地
200
道路广场
200
代征道路
200
代征绿地
200
(2)扰动地表侵蚀模数
工程建设期,施工扰动地表,主要表现为建筑物基础开挖、临时堆土、道路管线施工、绿化施工等。
项目施工建设必然破坏原有地形地貌和植被,不仅形成裸露地面,而且会改变原地形,增加地表的起伏程度,局部区域形成微地貌,土壤侵蚀模数将增大。
在施工过程中,本项目实施了各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如土地整治、临时排水沟、临时沉沙、洗车池、编织土袋、临时覆盖等,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减少了场区的水土流失量。
通过调查监测和地面观测计算分析各扰动地表类型的侵蚀模数,详见下表。
施工期土壤侵蚀模数统计表
表4.12
序号
侵蚀单元
2012年侵蚀模数(t/km2·a)
一
建设用地
住宅及公建
850
小区绿地
650
道路广场
750
二
代征道路
550
三
代征绿地
975
4.2土壤流失量计算
(1)土壤流失量计算方法
按照各监测分区对观测和调查的监测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利用土壤流失量计算公式,本项目土壤流失量的计算主要是水力侵蚀量的计算。
=
式中:
—扰动原地貌产生的水土流失总量(t);
Fi—加速侵蚀面积(hm2);
Mi—加速土壤侵蚀模数(t/km2·a),土壤原生侵蚀模数取200t/km2·a;
Ti—侵蚀时段(a),施工期1年。
(2)水土流失面积
本项目开工时间为2012年9月,计划2014年12月完工。
工程施工中,将扰动地表原地貌,造成大面积原生地貌被破坏,水土流失面积随着工程的开工逐渐增大。
本项目规划总面积为3.85hm2,其中建设用地2.68hm2(含建筑物用地1.18hm2,公共绿地用地0.69hm2,道路广场用地0.81hm2),代征道路用地0.90hm2,代征绿地0.27hm2。
代征区域均为代征不代建,代征区域的建设主体为相关市政单位,本项目建设过程临时堆土临时占用西城旧城保护定向安置用房二期用地。
2013年度工程建设期间水土流失面积3.85hm2,包括建设用地、代征道路和代征绿地用地。
经现场监测,2013年度本项目水土流失面积统计见下表。
各分区水土流失面积统计表
表4.21
序号
预测单元
占地面积(hm2)
水土流失面积(hm2)
一
建设用地
建筑物
1.18
1.18
公共绿地
0.69
0.69
道路广场
0.81
0.81
小计
2.68
2.68
二
代征道路
0.90
0.90
三
代征绿地
0.27
0.27
合计
3.85
3.85
(3)土壤流失量计算
根据土壤流失量计算方法,计算工程建设各阶段,即项目区原地貌土壤流失量、地表扰动土壤流失量、实施防治水土流失措施后土壤流失量。
比较分析水保措施实施前后项目区土壤流失量,从而计算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益。
土壤流失量计算见下表。
原生地貌土壤流失量统计表
表4.22
序号
预测单元
面积(hm2)
侵蚀模数(t/km2·a)
时间(a)
侵蚀量(t)
一
建设
用地
建筑物
1.18
200
1
2.36
公共绿地
0.69
200
1
1.38
道路广场
0.81
200
1
1.62
小计
2.68
二
代征道路
0.90
200
1
1.80
三
代征绿地
0.27
200
1
0.54
合计
3.85
7.70
扰动地貌侵蚀单元土壤流失量统计表
表4.23
序号
预测单元
面积(hm2)
侵蚀模数(t/km2·a)
时间(a)
侵蚀量(t)
一
建设用地
住宅及公建
1.18
1148
1
13.55
小区绿地
0.69
1148
1
7.92
道路广场
0.81
1148
1
9.30
小计
2.68
二
代征道路
0.90
1041
1
9.37
三
代征绿地
0.27
1537
1
4.15
合计
3.85
44.29
4.3土壤流失量分析
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预测原地貌年土壤侵蚀量为30.80t,项目建设共产生土壤侵蚀量195.13t,其中施工期土壤侵蚀量为189.38t,自然恢复期土壤侵蚀量为5.75t,预测时段内新增土壤侵蚀量为164.33t。
2013年土壤流失量计算结果显示,原生地貌土壤流失量7.70t,扰动地貌侵蚀单元土壤流失量为44.29t。
经对比分析,实施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后水土流失总量的减少证实了采取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必要性。
主体工程与水土保持工程同时施工,随着水土保持各项措施的实施,项目区的土壤流失量逐渐减少,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
5结论
5.1水土流失动态变化
昌平区回龙观镇西城区旧城保护定向安置房配套48班小学建设工程水土流失监测结果表明,原生地貌土壤流失量7.70t,扰动地貌侵蚀单元土壤流失量为44.29t。
随着建设工程施工的进行,项目建设区土壤流失量有所增加,在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项目建设区产生的土壤流失量明显减少,扰动地表得到有效整治和防护,水土流失得到进一步治理。
5.2水土保持措施评价
昌平区回龙观镇西城区旧城保护定向安置房配套48班小学建设工程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工程建设期,工程施工过程中采取的临时排水沟、沉沙池、彩钢板拦挡、防尘网防护等措施本年度发挥了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在施工期减少了项目建设区造成的水土流失量,同时改善了项目区及周边生态环境状况,减少了工程建设对自然和周边环境的影响,达到了水土保持工作的目的。
5.3存在问题及整改情况
本项目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依据已批复水土保持方案,切实落实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充分发挥了水土保持措施的防护作用。
2013年第一季度项目区临时堆土未及时覆盖,建设单位根据监测季报意见及时采取了临时覆盖措施,有效改善了施工环境;2013年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场区范围内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土保持 监测 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