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含义是什么.docx
- 文档编号:6532028
- 上传时间:2023-01-07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5.79KB
春节的含义是什么.docx
《春节的含义是什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节的含义是什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春节的含义是什么
春节的含义是什么
【一】:
春节蕴含的意义
春节蕴含的意义
春节是祖国的传统节日,一家人吃团圆饭,一起看春节晚会;春节是告别旧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对过去的回顾与总结,对未来的展望与期盼;春节集中诠释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孝道文化和尊老爱幼传统美德,又是文化传承的绝佳舞台„„
春节有多个方面的意义,“团圆和谐、辞旧迎新、传承孝道”应该是春节文化意义中最重要的三种。
1、春节最重要的就是团圆与和谐。
外出远门的的人无论离家多远都要回家过年,春节是中华民族团圆的节日,几千年来已经融入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中。
春节文化内涵中的和谐,首先是每个人都要心情舒畅。
我们常说:
“新年快乐。
”它不仅仅代表着祝福,更是中华民族集体人格的体现,希望每个人都能快快乐乐、和谐相处,与家人、亲友、邻居、同事保持和谐,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只有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里,才是快乐的幸福的。
可以说,春节就是社会群体和谐团结的黏合剂。
_春节的含义是什么。
2、我们常说:
“辞旧迎新。
”那么辞什么?
又迎什么?
辞的当然是过去一年中所有的一切,但我想我们要抓住最重要的,总结得失,吸取教训,“一年之计在于春”,为迎接新的一年的工作和生活中的各项事情做好充分准备和计划,而不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成功也好,失败也罢,什么都没有了。
这也是对春节文化内涵的正确解释。
3、百善孝为先,传统的孝道文化数千年来一直影响着整个华夏民族。
一年忙到头的人们,离家再远,事务再忙,也得回家。
几代人在鞭炮声中、在欢笑声中享受着人间温暖,骨肉情深体现得淋漓尽致。
每年春节祭祀祖先,敬奉神灵的活动,更是传统孝道的一种延伸,寄托着人们对祖先的崇拜及对自然的敬畏。
儿孙们在春节的各种仪式中耳濡目染,自然就不自觉的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中了中国人的社会伦理观念,宣扬了孝道文化。
有些社会学者说,团圆饭、红包、压岁钱、新衣裳等等只是春节的表层,其内在的精神意义才是它具有永恒生命力的重要保证。
我们新一代要充分挖掘春节所蕴含的内涵,以具体的形式筑成人们的道德素养的完美中国!
【二】:
春节的含义!
春节是啥?
一个字:
累。
二个字:
消费。
三个字:
大聚会。
四个字:
胡吃海睡。
五个字:
微信满天飞。
六个字:
大家拜年贺岁。
七个字:
鞭炮声震天欲碎。
八个字:
探亲旅游纯粹受罪。
九个字:
酗酒深醉伤身又伤胃。
十个字:
长假放纵后还是回原位。
十一个字:
春节就是全民折腾运动会
【三】:
春节的含义是什么
春节,可能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个比较传统的传统节日,加上就是可以放长假以及拿压岁钱。
因此,很多人忘记了春节的本意,春节的含义是什么?
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欢迎大家阅读。
春节的含义是什么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到正月十五,也有的从腊月初八开始,一直过到正月底,其中以除夕和大年初一为高潮。
春节时间延续长、地域跨度广,节日活动丰富,是我国最重要、最隆重,也是历史最悠久、最热闹的传统节日。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
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
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
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春节过去也叫元旦。
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但是,中国历代元旦的日期并不一致:
夏朝用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
汉武帝刘彻感到历纪太乱,就命令大臣公孙卿和司马迁造太阳历,规定以农历正月为一岁之首,以正月初一为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
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未年,长达2080年。
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
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_春节的含义是什么。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布废除旧历改用阳历(即公历),用民国纪年。
并决定以公元1912年1月1日为民国元年1月1日。
一月一日叫新年,但不称元旦。
但民间仍按传统沿用旧历即夏历,仍在当年2月18日(壬子年正月初一)过传统新年,其他传统节日也照旧。
有鉴于此,1913年(民国二年)7月,由当时北京政府任内务总长向大总统袁世凯呈上一份四时节假的报告,称:
我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明文规定,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假一日。
但袁世凯只批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同意春节例行放假,次年(1914年)起开始施行。
自此夏历岁首称春节。
中科院天文学家:
中国现行春节只有97岁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
为了区分阳历和阴历两个年,又因一年24节气的立春恰在农历年的前后,故把阳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正式改称春节。
地球绕太阳一周,历法上叫一年,循环往复,永无止境。
但是,人们根据春、夏、秋、冬四季节气的不同,就以夏历正月初一为一年的岁首。
每年农历十二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半夜子时(十二点)过后,春节就算正式来到了。
临近春节,人们采办年货,除夕时,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贴年画、春联;迎接新的一年来临。
老照片:
春节记忆
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春节庆祝活动更为丰富多彩。
不仅保留了过去民间习俗,剔除了一些带有封建迷信的活动,而且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
使春节具有新的时代气息。
1949年12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规定每年春节放假三天。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过新年的形式各有不同。
汉族、满族和朝鲜族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差不多,全家团圆,人们吃年糕、水饺以及各种丰盛的饭菜、张灯结彩,燃放鞭炮,并互相祝福。
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耍龙的,也有踩高跷、跑旱船的。
在有些地区人们沿袭过去祭祖敬神活动,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丰收。
古代的蒙古族,把春节叫做白节,正月叫白月,是吉祥如意的意思。
藏族是过藏历年。
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是过古尔邦节。
春节也是苗族、僮族、瑶族等的盛大节日。
春节的意义:
过春节,是对和平、友谊和亲情的检阅和激励,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祈祷。
春节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东方文化,受人喜爱,深入人心。
如今,春节不但深入中国人心,还深入了外国人心。
重家庭、重亲情,中国人、外国人都一样。
在一些有中国人的国家和地区,外国人也同中国人一起过春节。
除了原来的几千万华侨华人和留学人员,还有更多的中国人在走出国门,也有更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
人的进进出出,势必促进文化的进进出出,有西学东渐,也有东学西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东西方互相吸收文化的精华,取长补短,凡是健康的、文明的就是世界欢迎的。
文化交流使世界更文明,生活更多彩。
春节的魅力是中国的魅力、东方的魅力,也是世界文明的魅力。
中国的春节,是对世界文明的一种贡献,是送给全人类的一份厚礼。
【四】:
春节压岁钱的由来是什么
春节压岁钱是过阴历年时长辈给小孩儿的钱,春节过年有给压岁钱的习俗,含义深刻,那么,春节压岁钱的由来是什么呢?
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欢迎大家阅读。
春节压岁钱的由来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春节压岁钱的相关故事和传说
故事传说一
另有一说源于古代压惊。
说是太古时有一种凶兽叫年,隔365日后之夜,就要出来伤害人畜、庄稼。
小孩子害怕,大人则以燃竹响声驱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为压惊。
年久日深,便演变为以货币代食物,至宋便有压惊钱。
据史载,王韶子南陔,因被坏人背走,于途中惊呼,才被皇车所救,宋神宗即赐了他压惊金犀钱。
以后才发展为压岁钱。
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
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
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
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
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
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
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
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
小孩的是压祟钱,老人的才是压岁钱。
老人的压岁钱是指为了他们不再增长岁数,可以多活几年。
故事传说二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
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
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
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
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
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
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
压岁钱有哪两种
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悄悄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
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钱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
此外,还有一种名副其实的压岁钱,是由晚辈给老人的,岁,就是年岁,岁数,压岁,意在期盼老人长寿。
【五】:
春节民俗仪式的意义
_春节的含义是什么。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也称过年,这个时候有不少民俗仪式活动,但你知道那些仪式活动的意义吗?
现在小编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
春节仪式的活动意义
单纯从科学学理上来说,正月可以设置在任何一个月,都不影响历法的精确。
据说,我国上古历史上,商代曾经以腊月为正月,周代曾经以十一月为正月,秦代曾经以十月为正月。
但是,历法还是一个文化产品,它必须准确地体现文化价值观念。
春季是大地上万物复苏的季节,所以夏历把正月设置在早春时节最能体现出正月作为第一个月的意义。
正月确定在春天,正月初一就叫春节。
全面地看,夏历正月初一是月亮从无(看不见)到有(能看见)的一个新周期的开端;也大致是太阳从南回归线向我们回归的开端;而且此时正好大地回春(春节总设在立春前后),大地正处于新的四季循环的开端。
所以不论从日(阳)、月(阴)两方面讲,还是从天(阳)、地(阴)两方面讲,春节都是最为名副其实的开端。
天地万物无非阴阳,所以春节也就成了一切的开端。
开端的重要性在许多民间谚语中得到了表现。
像万事开头难,头三脚难踢等谚语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春节对于天地间万事万物都是一个新的起点,其重要性自不待言。
从实际考察,我国春节民俗的全部内容和意义无不与开端密切相关。
可以这么说,春节最为本质的意义在于:
它是一切的开端。
春节的各项民俗活动几乎都是关于开端的象征符号。
第一,春节燃放鞭炮是宇宙起源的象征。
春节习俗中象征宇宙起源的仪式是燃放鞭炮,因为燃放鞭炮象征着混沌初开、天地诞生。
何以见得?
鞭炮起源于古代的爆竹。
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
正月一日,鸡鸣而起。
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
意思是说,当时的人们在初一早上起床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竹子的爆裂声能够赶走怪兽恶鬼。
大约到了唐代,人们把火药装在竹筒里点燃,发出爆炸声。
在后来,又用纸卷代替竹筒,就形成了和现在一样的鞭炮。
根据宗懔的记录,爆竹的目的是驱逐山臊恶鬼。
这种说法一直沿袭至今,不少调查都表明:
现代民众依然用驱逐年兽来解释春节放鞭炮。
驱鬼是民众赋予鞭炮的第一层含义。
民众赋予鞭炮的第二层含义是迎神。
调查显示:
民众常常认为灶神在正月初一返回人间,放鞭炮是为了迎接灶神归来。
这些包含着迷信色彩的意义显然是广大民众通常都能意识到的意义。
但是,这些意义对于现代人(尤其是现代城市人)是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因为他们多数是无神论者,不相信恶鬼神怪。
可是,现代人即便如此仍然极端喜欢放鞭炮,并引起许多意外伤害,结果使得政府不得不在大城市禁止这一习俗。
可见放鞭炮的意义决不仅仅是为了驱鬼、迎神。
我以为,放鞭炮除了具有以上民众显意识之中的意义之外,它还隐含着混沌初开、宇宙起源的象征意义,只是这种象征意义深藏在民众的潜意识之中,不为人们所直接认识而已。
鞭炮的形状、声响和结果都与混沌神话一致。
三国时代徐整《三五历纪》云: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
在这段最具经典意义的宇宙起源神话中,类似于鸡蛋这样一个封闭体的混沌被打破,天地由此开辟。
而竹筒和鞭炮就像混沌一样具有封闭形状;竹筒被烧而炸裂,鞭炮被炸而粉碎,清烟上升而为空气,其他较重物体落而在地,也仿佛混沌初开、天地分离的瞬间。
所以,放鞭炮习俗实际上是模仿开天辟地的过程。
了解了这一层象征意义的存在,我们才能够理解为什么放鞭炮(或爆竹)总是春节第一件事!
宗懔《荆楚岁时记》说鸡鸣而起,于庭前爆竹,王安石《元日》诗说得更加清楚:
爆竹声中一岁除。
现代人在除夕之夜彻夜不眠,等待着初一零点的到来,并随即点燃自己的鞭炮,其他习俗活动都放在其后。
原因在于天地开辟是一切一切的起点,只有在完成了象征天地开辟的放鞭炮仪式之后,其他仪式才有可能去象征别的事物。
总之,放鞭炮标志着春节开始的时刻(即除夕午夜子时到来之际)正是宇宙开辟那一刹那。
也许有人会认为放鞭炮仅仅是为了热闹,可是热闹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敲锣打鼓,为什么一定要用鞭炮呢?
除夕之夜敲锣打鼓一定会被人视为胡闹腾,令人反感,而放鞭炮为什么就被视为理所当然呢?
原因是:
放鞭炮不仅是为了热闹,而且是为了象征时间的开端。
放鞭炮所象征的开端意义,放鞭炮作为春节的最重要民俗仪式之一是任何人都必须尊重的。
放鞭炮在很多地方已经被禁止,或者受到极大的限制。
理由都是出于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环境卫生等方面。
单单没有人愿意从文化上认真考虑一下。
禁放地区人民的节日感受如何呢?
我们的文化是否受到破坏呢?
安全和卫生当然重要,但是十几亿人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需要就不重要吗?
为了安全和卫生就一定要禁止放鞭炮吗?
假如我们把放鞭炮完全禁止了,人们就会丧失一个最能体现春节作为开端象征的民俗活动,春节的文化意义就会大大地遭到破坏。
人们就不可能恢复深藏内心深处的对于春节的兴趣。
第二、初一画鸡和初七人日习俗是创造万物的象征。
据叶舒宪先生的考证,我国古代和世界其他地区一样存在着神灵在七天之内依次创造动物与人类的神话,这种神话直接影响到春节的习俗。
《北齐书魏收传》引南朝董勋《答问礼俗》:
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羊,四日为猪,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
正旦画鸡于门,七日贴人于帐。
其中说的正是南北朝时期的春节习俗,正月初一要把鸡的画像贴在门上,或者直接把鸡画在门上。
这是象征鸡在第一天得到创造。
到了正月初七,则把人像贴在帐子上。
这是象征人类在第七天被创造。
正月初七还被古人规定为人日。
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
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
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头鬓。
这一天,人们用七种菜做成菜羹,并用彩帛或金箔做成人形,贴在屏风上,或戴在头上。
这种习俗至今依然存在于湖南、湖北、江苏、浙江一些地区。
以上习俗分别象征各种动物和人类的起源,其中初一画鸡象征天地开辟第一天鸡的被创造,所以春节就是天地开辟第一天的象征。
在此,一年的开端──春节象征着宇宙开端的第一天。
宇宙开辟,万物生长,一切都获得了新生命!
这种意义是何等的重要!
春节的这层象征意义还被人们引入到生活的其他方面。
例如婚礼、新店开张、建房仪式也放鞭炮,这些都是由春节放鞭炮引申而来的,都是用放鞭炮象征新事物的诞生。
但是随着神话的消失,春节的这一层象征万物初生的意义逐渐被人遗忘了。
现在民间年画中出现的鸡被民众说成是谐音吉,其意义和过去比实在相差太多了。
接受这种意义的人也很少,画鸡在年画中已经越来越少见。
由此可知,单纯的吉利含义根本不足以长期支持这种习俗形式。
第三、春节是人类文化生活开端的象征。
春节祭神、拜祖、拜年是对人神关系、人伦关系的重新确证,即对于人类作为一个文化存在的确证。
换句话来说,这些仪式乃是我们中国文化开端的象征。
在上一段中所论述的人类起源,只是说明了人的自然起源。
人类当然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存在,他还必须是一种文化的存在,有自己的社会关系和价值观。
由于在人类任何一种文化体系之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无疑是信仰,所以首先考察春节祭神、祭祖。
传统中国人在春节对天地诸神、家族祖灵等超自然存在加以最隆重、最全面的祭祀。
所祭神、灵之多,之全,令人惊讶。
对于这一点,凡是进行过春节民俗调查的人大概都会留下深刻印象。
这当然是国人多神论信仰的反映。
不过为什么平时这些多神论信徒并不同时祭祀如此之多的神灵,而春节却例外呢?
原因在于:
春节祭神、祭祖是对国人传统信仰的全面展示与重新确证!
作为孤独于世的人们由此建立起人神关系,获得神灵的庇护。
这是我们宗教文化开端的象征。
春节所祭的祖灵也很全,总是从家族始祖开始,囊括一切祖灵;而不像清明节扫墓只祭有限的几位墓主。
春节拜年则是人伦道德的体现。
晚辈为所有长辈拜年,长辈接受拜年并赏赐压岁钱。
表面看来,繁文缛节,不胜其烦。
但是这一拜一赐之间,长幼尊卑等基本人伦关系与相关的道德规范就得到重新确认。
其意义非同一般!
这是伦理道德建立的象征!
通过以上这些仪式,传统中国人的人神关系、人伦关系得到新的确证,于是自然人作为一个具有文化意义的完整的生命存在──中国人就得到确认,他们的人生就得到了意义。
海外华人身处异国他乡,他们面对的主流社会文化和我国文化是截然不同的,他们中的很多人早已加入了当地国籍,在政治意义上是不折不扣的外国人。
但是,他们坚持过春节,坚持继承春节民俗。
原因何在呢?
海外华人通过春节民俗活动,重新确证自己是一个文化上的中国人!
春节的文化开端意义,春节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与象征意义在这里得到了体现。
可是,现代人的无神论扫荡了人神关系的价值意义;现代人的拜金主义又破坏了人伦关系的纯洁。
近年来由于压岁钱金额的猛涨,使得长辈们心惊肉跳,似乎有点不敢接受晚辈的拜年,进而责怪压岁钱是个陋俗。
其实,倒不是俗陋,而是人陋。
生活方式的变化使得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疏远了,个人的独立性越来越强,于是父慈子敬的道德传统逐步丧失。
孩子一心只想着钱,拜年成了他们讨钱的合法手段;长辈也觉得孩子手里的钱与自己距离太远,实在有点舍不得。
双方都忽略了拜年所应该具有的道德意义。
拜年的道德意义得不到认识,得不到尊重,现代人就逃不脱粗俗与鄙陋,没意思倒在其次了。
而从整体上来说,如果我们的春节活动不能完整地确认我们的社会关系、伦理关系的话,那么我们作为一个文化存在的意义就丧失了。
我们就不能从一个自然人上升为一个具有文化意义的人。
第四、春节是人生新希望的象征。
由于春节成为一切开端的象征,所以春节的一切行为(包括日常行为)也都具有象征性、仪式性,具有决定在新的一年里命运如何的意义。
春节时住的房子要装饰一新。
穿的衣服也必须是全新的,据说这样新的一年里才能总有新衣服穿。
吃的饭要有剩余,以求年年有余,为此还产生了把鱼作为重要主题的年画。
春节不能说倒霉的话,孩子打碎了碗,也不能责备,要说碎碎(岁岁)平安。
消除过去的一切不幸,迎接充满希望的未来所以,春节实际上又是我们除旧布新的机会,是我们表达美好愿望的机会。
总之,我们的祖先根据自己独有的阴阳和谐观念发现了早春时节一个原本普普通通的看不见月亮的日子的价值意义──开端,于是把它确定为自己历法制度中一年的开端,这就是春节。
同时,他们又创造了神话和种种仪式行为来标志这个开端,说明这个开端。
不同的社会阶层按照自己的理解,给春节赋予了不同的文化意义。
但是,春节的全部传统意义都是围绕着开端而存在的:
宇宙的诞生、万物的起源、文化的建立、新生活的开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春节 含义 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