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去小学化课题的研究方案.docx
- 文档编号:6523991
- 上传时间:2023-01-07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56.23KB
幼儿教育去小学化课题的研究方案.docx
《幼儿教育去小学化课题的研究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育去小学化课题的研究方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教育去小学化课题的研究方案
《幼儿教育中“去小学化”探究》
研究方案
一、研究课题
幼儿教育中“去小学化”探究。
二、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幼儿教育阶段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基础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将为我国的中小学校教育和高等教育夯实基础,奠定根基。
新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在第二部分发展任务中,将幼儿教育列为专章,突出强调了发展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新《纲要》中提出,幼儿园教育教学更应当充分体现出"生活即是教育"的教育思想。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也相应的促进了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发展,幼儿园办学质量在不断的提高。
在此背景下,改革也在不断的加大,人们开始对孩子的健康和全面发展给予了更大的重视。
近年来,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很多幼儿园按照小学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实施教育,幼儿教育呈现小学化倾向,而且越来越严重。
这种急功近利的方式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
针对于此种情况,需要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进行研究,并且采取针对性的对策,以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有助于教学符合幼儿发展规律,更好地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2.有助于教学顺应幼儿天性,更好地让幼儿在玩中学习、探索和创造。
3.有助于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4.有助于幼儿智力全面发展,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幼儿教育:
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以“体能、智能、心理能力三维平衡发展”理论为核心,关注幼儿的生理及心理发展,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
2.小学化:
指幼儿教育的管理、教学模式及内容偏重于小学阶段,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幼儿园课程、管理、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倾向于小学模式的现象。
3.去小学化:
指能够有效地、更好地杜绝小学化现象的发生,让幼儿教育回归到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路程上,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四、课题研究价值分析
幼儿教育小学化,在一定程度和较大范围上,使得幼儿园变成为小学,幼儿成了小学生,幼儿保教变成了小学教学,幼儿教育变成小学教育。
这一错误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
游戏是幼儿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是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
而幼儿期也是游戏期,幼儿爱游戏!
游戏不但可以给幼儿带来愉悦,而且是幼儿全面发展的有力教育手段。
因此,在幼儿园中,让孩子们开展游戏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幼儿活泼好动喜欢模仿,而游戏一般都有具体情节动作,模仿性强,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能够满足他们的兴趣和愿望。
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
“对孩子来说,游戏是学习,游戏是劳动,游戏是重要的教育形式”,皮亚杰也认为:
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机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
因此,游戏是小儿智力发展的动力,它能激发小儿的求知欲与创造力,并且可使小儿掌握一些知识技能,形成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促进小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要求:
“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五、课题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一)课题研究内容
1.幼儿教育小学化表现形式;
2.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
3.教师如何改变教育理念,以游戏教学为主,从教学模式上去小学化;
4.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策略研究。
(二)创新之处
1.本课题遵从小课题研究的特性,即“属己”性、真实性、微观性、即时性。
面对“专业困境”、最真实的难题,从小处着眼,立足教育实践之中,层层深入,不断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2.选题富有挑战性。
本选题所需信息量较大,活动环节多,主要由研究者和指导者共同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较重;
3.本课题研究结果实用性强。
本课题旨在转变家长传统教育观念,给幼儿创造一个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
六、课题研究思路
研究中重点关注家长、教师和幼儿,以人为本,关注家长教育教学观,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育过程,关注教师教育活动设计和组织及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要处理好家长、教师、幼儿和教育的关系。
研究中还需关注教育策略,即教师为实施的教育方案而发生在幼儿园的一系列行为。
研究中也要关注评估策略,它主要是对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教育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制定出完善的幼儿园评估策略与方案,主要涉及对幼儿的评估和对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评估。
七、课题研究对象
前卫镇第二幼儿园大班幼儿。
八、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尽力改变家长和社会不正确的人才观、成才观和儿童观;
2.提升学前教育机构中教师的专业水平,转变教师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发展;
3.未雨绸缪,根绝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减轻小学化教学对学前幼儿造成的危害,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九、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在行动中研究行动,有明确的目的,有具体的计划,控制实验过程,收集相关信息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加工、提炼,形成研究成果;
2.文献研究法:
通过在网上、书刊上查阅相关幼儿教育文献,提高理论认识,吸取有效经验方法,促进研究;
3.观察研究法:
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研究对象(幼儿、教师)进行观察,典型群体与个案研究相结合,多种感官参与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从而收集真实、准确、有代表性的信息;
4.问卷调查法:
通过向家长和教师分发问卷,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
5.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做好相关记录,及时做好整理,并做好总结。
一十、课题研究技术路线
(一)课题研究技术路线:
选择课题——〉与小组分工协作进行课题研究——〉交流协商研究步骤及分工,查阅文献、网络,搜集整理资料,并对各阶段资料进行整理——〉提交设计方案——〉提交阶段性报告——〉结果分析,经验总结——〉课题研究总结,提交结题报告。
(二)技术路线图:
十一、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7年9月15日之前)
1.注册新浪博客,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申报工作;
2.进行相应资料的收集,并进行整理分析,形成课题研究的计划,以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3.组织教师学习《指南》,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从而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
(二)实施阶段(2017年9月-2018年3月)
根据执行计划进行研究,开展相应的研讨活动,坚持理论构建和实践探索相结合,能较好地界定“去小学化”保教工作的内涵,形成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可操作性的保教方法与策略。
在此基础上撰写阶段性的研究报告。
1.成立本课题研究小组,并开展研究工作。
课题负责人:
吕占东;课题指导者:
徐孟乐(园长、县级教学能手);
2.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了解情况,并对问卷调查进行分析;
3.通过上课、听课、评课、讨论,达到预期的目标,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转变教育理念;
4.给家长发放《指南》让家长首先明白当前的教育理念,知道幼儿在幼儿园该学什么,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标准;通过召开家长会,给家长做“去小学化”的专题报告,让家长深刻认识到小学化对幼儿的危害,并接受和认可新的育儿理念。
分层实施,逐步深入,形成课题研究特色。
(三)总结阶段(2018年3月-2018年5月)
对本课题研究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课题总结报告,把课题研究个案汇编成集,接受评估验收,为开展成果推广工作和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总结经验,查漏补缺进行深刻反思。
撰写结题报告。
1.根据课题研究结果,总结“去小学化”教育的策略;
2.结题报告、阶段研究小结、论文的撰写。
十二、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预期成果
通过课题研究,找出幼儿园小学化教育问题的原因,对此加以分析,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对策,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更新家长教育观念,增进家长对我们的理解和支持,真正发挥家园共育的作用,让幼儿快乐、健康的学习和发展。
2.成果形式
(1)过程性成果;
(2)最终成果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名称:
幼儿教育中“去小学化”探究
负责人:
吕占东
单位:
前卫镇第二幼儿园
时间:
2017.9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教育 小学 课题 研究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