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前儿童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 文档编号:6523600
- 上传时间:2023-01-07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1.86KB
最新学前儿童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最新学前儿童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学前儿童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学前儿童心理学复习资料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
问题言语:
问题言语是在碰到困难或问题时产生的自言自语,常常用来表示对问题的困惑、怀疑或惊奇等等。
情绪情感:
情绪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通常是有机体的生理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情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通常是指人的社会需要是是否满足而产生的体验。
能力:
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之一,它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条件。
自我中心性:
处于这类思维水平的儿童倾向于从自己的立场,去认识事物,而不太能从客观事物本身的内在规律及他人的角度认识事物。
遗传因素:
指遗传的生物特征,即天生的解剖生理特点,如身体的构造、形态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其中对心理发展有最重要意义的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特征。
无意想象:
没有预定的目的,而是在某种刺激物的影响下,不由自主地想象出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
抽象逻辑思维:
指用抽象的概念(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
理智感:
是由于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亲社会行为:
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或亲善行为,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
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第二信号系统:
没有预定的目的,而是在某种刺激物的影响下,不由自主地想象出某种事物形象的过程。
思维:
指用抽象的概念(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
道德感:
是由于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
认知发展:
又叫积极的社会行为,或亲善行为,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
性格:
指一个人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再造想象:
根据一定的图形、图表、符号尤其是语言文字的描述说明,形成关于某种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气质:
指一个人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带上独特的色彩,制约着心理活动进行的特点。
直观行动思维:
指对客观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观察:
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有意注意:
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形势。
亲子关系:
主要是指儿童与父母(养父母)之间进行的交往及其伴随着一种情感关系。
个性:
是指一个人全部心理活动的总和,或者说是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结合。
生理成熟:
是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也称胜利发展。
亲子关系:
主要是指儿童与父母(养父母)之间进行的交往及其伴随着一种情感关系。
直观行动思维:
是在对客体的感知中,在自己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行动中进行的思维。
遗传素质:
是指遗传的生物特征,即天生的解剖生理特点,尤其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动力:
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内部因素之间的矛盾,即新的需要和旧的心理水平状态之间的矛盾。
元认知:
儿童对自己认知功能的认识和控制力。
智力:
是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学习的能力;是抽象思维能力,是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
性别角色:
是被社会认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上的一种地位,也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在行为方式和态度上期望的总称。
消退拟制:
指条件反射建立后,如果条件刺激不再受非条件刺激物的强化,其信号作用就会逐渐丧失,而不再引起反射行为。
空间知觉:
对客体的空间位臵,空间特性及空间关系的知觉。
3、理解:
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
单词句:
是指人一生中认识活动的变化,在学前儿童心理学中,具体是指学龄前儿童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的形成及其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规律性变化。
守恒:
在对客观事实的稳固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心理特征。
纵向研究:
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即追踪),找出心理发展的系统特点
实证研究法--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大量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一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称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直觉行动思维:
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这种思维的进行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
具体形象思维:
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性别稳定性:
是指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其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记忆策略:
是指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自传体记忆:
是指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记忆恢复:
指学习某种材料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知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象征性游戏:
通过使用替代物并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模拟社会生活的假装或想象游戏。
情感智力:
是理解他人情感、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
创造力:
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性别分离:
是指儿童喜欢与同性伙伴交往,而将异性伙伴看作是圈外人的倾向。
观点采择:
个体把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加以区分并协调起来的能力。
学前儿童心理学:
是研究0到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简答题
1、创造想象有何表现?
(1)独立创造,一定新意性
(2)提出不寻常(3)讲故事,编结尾
(4)讲出画面中没有画出的情节(5)脱离现实与现实混淆
2、简述依恋感发展的四个阶段?
(1)对人反应无差别的阶段(出生—3个月)
(2)对人反应有差别的阶段(3—6岁) (3)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2岁) (4)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3岁左右)
3、简述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趋势。
(1)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
(2)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
(3)讲述的逻辑性逐渐提高 (4)逐渐掌握言语表达技巧
5、影响幼儿有意注意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活动目的与任务的明确性
(2)对活动结果的兴趣 (3)活动组织的合理性
(4)与已有知识经验的关系(5)良好的意志品质
6、幼儿掌握实物概念特点及研究方法是什么?
以掌握具体事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科学概念发展;概念的内涵往往不精确,外延也不恰当; 分类法,排除法,解释法,守恒法。
7、简述幼儿情绪情感社会化趋势。
情感中社会性交往成分不断增加;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表情日渐社会化。
8、简述幼儿初期直观行动思维发展特点。
直观性和行动性;出现了初步的间接性和概括性;缺乏行动的计划性和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思维的狭隘性。
9、简述学前儿童思维发展总趋势。
从简单到复杂,从不齐全到齐全,从笼统到分化;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从无意向有意发展;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对心理的主动调节;从零乱到成体系。
10、简述幼儿性格年龄特征。
活泼好动;好奇,好问;易冲动,自制力差;易受暗示,模仿性强。
11、简述幼儿想象夸张性的原因。
由于认知水平尚处在感性认识占优势的阶段,往往抓不住事物的本质;情绪对想象过程的影响。
12、简述幼儿“说谎”的原因。
幼儿认识水平不高,有时把想象表象和记忆表象混淆起来;有些幼儿渴望的事情,经反复想象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于变成似乎是记忆中的事情了;知识经验不足,把假想的事情信以为真。
13、为什么幼儿中期常常出现“告状”现象。
道德感是有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4—5岁幼儿比较明显的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他们可以因为自己在行动中遵守了老师的要求而产生快感,中班幼儿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他们看见小朋友违反规则,会产生极大的不满,中班幼儿常常“告状”,就是由道德感激发起来的一种行为。
14、为什么说幼儿期是儿童个性开始形成日期。
这时期个性的各种心理结构成分开是发展,特别是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已经初步地发展起来;各种心理活动不仅已经结合成为整体,而且表现出明显的稳定的倾向性,形成了各人的独特性。
15、为什么成人对儿童的评价必须客观公正。
幼儿还没有独立的自我评价,他们的自我评价常常依赖于成人对他的评价;特别是幼儿初期,儿童往往不加考虑地轻信成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评价只是成人评价的简单重复;幼儿晚期,儿童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幼儿对成人对他的评价逐渐持有批判的态度,如果成人对他的评价不符合他的实际情况,儿童会提出疑问或申辩,甚至表示反感。
16、幼儿观察力发展有何特点。
幼儿认识水平不高,有时把想象表象和记忆表象混淆起来;有些幼儿渴望的事情,经反复想象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于变成似乎是记忆中的事情了;知识经验不足,把假想的事情信以为真。
17、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总趋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道德感是有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4—5岁幼儿比较明显的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他们可以因为自己在行动中遵守了老师的要求而产生快感,中班幼儿不但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他们看见小朋友违反规则,会产生极大的不满,中班幼儿常常“告状”,就是由道德感激发起来的一种行为。
18、幼儿创造想象表现是什么?
这时期个性的各种心理结构成分开是发展,特别是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已经初步地发展起来;各种心理活动不仅已经结合成为整体,而且表现出明显的稳定的倾向性,形成了各人的独特性。
19、为什么成人对儿童的评价必须客观公正。
幼儿还没有独立的自我评价,他们的自我评价常常依赖于成人对他的评价;特别是幼儿初期,儿童往往不加考虑地轻信成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评价只是成人评价的简单重复;幼儿晚期,儿童开始出现独立的评价,幼儿对成人对他的评价逐渐持有批判的态度,如果成人对他的评价不符合他的实际情况,儿童会提出疑问或申辩,甚至表示反感。
20、幼儿有意想象开始发展的表现?
(1)确定主题
(2)完成提出任务(3)讲故事,编结尾
21、幼儿判断发展的特点。
(1)形势逐渐间接化
(2)根据逐渐客观化 (3)理论逐渐明确化
22、幼儿晚期心理特点。
(1)好学、好问
(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 (3)个性初具雏形
23、影响亲子交往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首先,父母的性格、爱好、教育观念及对儿童发展的期望,对其教养行为有直接的影响;
(2)其次,父母的受教育水平,社会经济地位,宗教信仰以及父母之间的关系状况等;
(3)儿童自身的发育水平和发展特点是影响亲子交往的另一重要因素;
(4)此外,亲子交往还受家庭以及其他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邻里、社区的风气舆论、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以及托儿所、幼儿园的要求和教养方式等。
24、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趋势?
(1)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白言语;
(2)从情境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
(3)幼儿讲述的逻辑性提高; (4)逐渐掌握语言表达技巧。
25、为什么幼儿有时会出现想象与现实相混淆的情况?
(1)这是由于幼儿对认识水平不高,有时把假象表象和记忆表象混淆了;
(2)有些幼儿渴望的事情,经反复想象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变成似乎是记忆中的事情了;
(3)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把假想的事情信以为真。
26、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有哪些?
(1)社会环境可以是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可能性变为现实;
(2)环境影响遗传素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的过程;
(3)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最重要的客观因素。
27、个性的基本特征。
(1)心理活动的整体性;
(2)心理活动的倾向性;(3)心理活动的稳定性;(4)心理活动的独特性;(5)心理活动的积极能动性。
28、为什么幼儿有时会出现想象与现实相混淆的情况?
(1)这是由于幼儿认识水平不高,有时把想象表象和记忆表象混淆了起来;
(2)有些幼儿渴望的事情,经反复想象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致变成似乎是记忆中的事情了;(3)由于认知经验不足,把假想的事情信以为真。
29、 儿童观察力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从无意性向有意性发展,
(2)从冲动性向思考性方向发展,(3)从笼统的、未分化的向精细的方向发展,(4)整体与部分从分离到统一。
30、 良好的情绪有哪些方面的特征?
(1)正向情绪和积极情绪占主导地位,
(2)情绪体验丰富多样,(3)情绪稳定,(4)能控制情绪冲动,(5)以适合的方式表达情绪,悦纳自己,悦纳别人,(6)能及时地宣泄、转移和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31、 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有何作用?
(1)同伴是强化物,
(2)同伴是范型,(3)同伴帮助去自我中心,(4)同伴给予稳定感和归属感,(5)同伴是社会化动因。
32、 提高儿童自我控制水平的训练方法有哪些?
(1)有意转移注意力,
(2)自我暗示,(3)自我监督,(4)积极鼓励,(5)榜样,(6)对工作难度的准备性。
33、为什么要培养幼儿观察力?
①观察力是构成智力的主要成分之一,也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成分 ②儿童的观察力是在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经过系统的培养训练,逐渐发展起来的 ③幼儿期是观察力开始形成的时期,水平还很低,更需要成人的帮助
34、儿童语句发展的大致规律是什么?
①句型从简单到复杂 ②句子结构和词性从混沌一体到逐渐分化 ③句子结构从松散到逐步严谨 ④句子结构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
35、教师和家长如何防止幼儿注意分散?
①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②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教育活动 ③灵活的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36、应当如何理解"关键期"的概念?
关键期通常是指某一特性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得以形成的意思。
这是著名习性学家洛仑兹1935年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关键期一方面说明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更说明个体对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学习水平更为妥当。
关键期是个体对某一刺激特别敏感或发展水平最高的某一特定发展阶段。
37、试述横向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
横向研究的优点:
时间短且省力;数据有代表性和稳定性;
横向研究的缺点:
难以寻找转折点;有抽样误差;
纵向研究的优点:
直接测量可得到第一手资料;对某种心理现象的探索;
纵向研究缺点:
研究耗时费力;难以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
38、对于婴儿来说,身体的和心理的分离会产生什么影响?
身体和心理的分离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身体的分离包括与父母过早地别离等,心理的分离包括情感剥夺,精神虐待,在团体中受排斥,不为集体接纳等,亲子交流眼中时,会引起儿童的悲伤,而悲伤痛苦的表现形式,当孩子和熟悉的照料有长期分离或得不到成人的细心照料,就会产生极度的悲伤,出现分离性焦虑
39、心理学家Parten是怎样划分游戏种类的?
心理学家Parten将游戏分为四种:
(1)独自游戏;(2--2.5岁)
(2)平行游戏;(2.5--3岁)(3)联合游戏;(3.5--4.5岁)(4)合作游戏。
(4.5岁以上) 2、2-6岁40、儿童语法结构的发展趋势?
(1)从浑浊-体到逐步分化;
(2)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3)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完整;(4)句子长度由短到长。
41、儿童在音乐世界扮演的角色?
(1)感知者;
(2)表现者;(3)欣赏者。
42、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特点?
他律道德阶段儿童是指2-7岁的儿童这个阶段的儿童表现出以下特点:
(1)认为规则是万能的、不变的,不理解规则是由人定的
(2)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是抱极端的态度--不是好的,就是坏的。
并认为别人也这样看
(3)判断行为的好坏是根据后果的大小,而不是根据主管动机(4)把惩罚看作是天意,赞成严厉的惩罚(5)单方面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
43、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
包括家庭、同伴和社会文化传统及大众传播媒介等;
(2)认知因素:
主要包括儿童对社会性行为的认知、对情境信息的识别、观点采择及归因等;(3)移情;(4)强化。
44、气质与儿童情绪调控的关系?
儿童情绪的调控能力和调控方式,与气质有重要的联系:
由于气质不同的缘故,有些儿童的主导情绪积极,容易与成人配合;也有一些幼儿主导情绪不稳定,难以与成人配合
45、玩具及电视对儿童发展有何影响?
(1)玩具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玩具在儿童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研究发现,儿童的活动空间过小或者没有足够数量的玩具,儿童之间打架和吵嘴的现象更容易发生。
(2)电视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电视的普及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给儿童提供娱乐,提供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使孩子学习及掌握大量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信息,对儿童的反应能力及智力发育有很大的好处;但儿童较长时间地看电视,会使儿童的活动范围变小,与周围客体交互作用的机会减少了,这种单向的灌输形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儿童的思维活动,并且容易形成刻板的、模式化的行为方式。
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观看暴力电视节目与青少年的反社会行为有关。
收看电视节目占用了儿童大量的时间、电视中不健康的内容可以影响孩子的上进心。
因此,对儿童看电视应加以正确地引导,家长采用一些灵活的限制措施,如限定看电视的时间及所看的内容,电视对儿童的智力发育是有益无害的。
46、教师对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影响?
(1)教师角色对儿童的重要性;
(2)教师应取的态度和方式。
教师对儿童的评价将影响其他儿童对他的评价。
研究发现,其他小朋友对某个小朋友的态度和关系与教师对该儿童的态度和评价有很大的关系。
经常受到教师否定评价和批评的小朋友也将成为其他小朋友否定和批评的对象,极易导致小朋友在同伴中不受欢迎。
因此,教师要注意慎重评价学前儿童,关注其积极面。
教师要注意给儿童营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和气氛,并为他们提供成功的同伴交往经验。
引导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
引导儿童进行健康的同伴交往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他人反应的机会,得到更多的机会使用有效的人际交往技能,从而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奠定基础。
47、儿童评价一幅画的标准是什么?
(1)喜欢图画中所花的对象
(2)喜欢图画中所有的颜色,儿童偏爱鲜艳的颜色和丰富的美术作品
48、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
(1)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性评价;
(2)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3)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49、消极强化与惩罚有什么不同?
消极强化,是指当刺激减少后,某一操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反而增加。
消极强化是为了增强行为、激励行为,而惩罚是企图消除行为,两者目的不同。
50、格塞尔学派提出哪些教育的忠告?
每一位父母和学前教育的教师都应该充分认识到成熟规律固有的智慧。
格塞尔学说提出的教育忠告,所有的教育忠告都建立在尊重成熟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1.不要认为你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2.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3.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4.不要老去想"下一步该发展什么了",应该让你和孩子一道充分体验每个阶段的乐趣。
51、简述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
答:
直觉行动思维在先; 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其发展顺序而言是固定的、不可逆的。
52.简述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答:
环境因素; 认知因素; 移情; 强化。
53、简述婴儿大脑发育的特点。
(1)处于头脑发育的敏感期。
(2)具有可塑性。
(3)已出现偏侧优势。
54、简述同伴相互作用的类型。
(1)客体中心阶段。
(2)简单的相互作用阶段。
(3)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
55、根据认知努力程度游戏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1)功能性游戏。
(2)构造性游戏或创造性游戏。
(3)假装游戏或象征性游戏。
(4)规则性游戏。
56、.试述同伴交往的重要性。
(1)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促进其社会行为向友好、积极方面发展。
(2)同伴交往是学前儿童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
(3)学前儿童在同伴交往中的观察学习和积极探索,有助于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
(4)同伴交往可为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有效基础。
1、如何运用“同伴现场提名法”。
57、为什么推广普通话从小抓起?
因为语言的发展为:
(1)4岁左右,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
在这时期,儿童几乎可以学会世界各民族语言的任何发音。
儿童3—4岁以后,发音开始稳定,趋于方言化,即开始局限于本族或本地语言,年龄越大越如此。
这时,在开始学习其他方言或外语的某种发音就可能感到困难。
(2)对于语音的意识开始形成。
儿童要学会正确发音,必须建立起语音的自我调节功能。
一方面要有精确的语音辨别能力,一方面要能控制和调节自身发音器官的活动。
儿童开始自觉地辨别发音是否正确,自觉地模仿正确发音,纠正错误发音。
因此,对于3-4岁儿童的正确发音要特别注意。
推广普通话也要从小做起。
58、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了什么?
并描绘实验过程。
(1)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用双生子爬梯实验,说明生理成熟对学习技能的前提作用。
(2)双生子T和C在不同年龄学习爬楼梯。
T从出生后第48周起接受训练,每天练习10分钟,连续6周。
C则从出生后第53周开始,每天练习时间相同,仅训练两周,就赶上了T的水平。
59、同伴交往的类型有哪几种,各类型的公式是什么?
(1)同伴交往的类型有:
受欢迎型、被拒绝型、被忽视型、一般型。
(2) “+”提名总分 受欢迎型≥ × 2
“+”提名人数 “-”提名总分 被拒绝型≥ ×2
“-”提名人数 被忽视型=正提名或负提名总分为0 3
60、.结合幼儿园工作,举例谈谈如何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1)道德感:
树立榜样;了解行为规则的意义,养成一定的习惯;培养道德情感体验……
(2)理智感:
鼓励多提问、多思索、多探究,并为其创造发展条件;发现兴趣,使有成功体验……
(3)美感:
在保教活动中、大自然中、社会活动中,让其看到、听到、理解到美好事物,并创造美好事物…… 1、61、试述思维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
思维的产生、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思维的发生不仅意味着儿童的认识过程完全形成,而且思维的发生发展,引起其他认识活动的质变
(2)思维的影响并不局限在认知领域,他还渗透到情感、社会性以及个性的各个方面(3)思维的发生与发展便于儿童的心理开始或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而统一的整体
6 2、试述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特点。
(1)兴趣指引这是学前儿童游戏的最主要的原因。
(2)注意力集中学前儿童游戏中的高度注意力使得他们在游戏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有时会有出人意料的创造表现。
(3)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游戏的过程儿童可以尽情尽兴地体验着愉悦及欢乐的积极情感。
(4)自由性儿童在游戏中是自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学前 儿童心理学 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