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新生命.docx
- 文档编号:6509086
- 上传时间:2023-01-07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162.91KB
材料的新生命.docx
《材料的新生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的新生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材料的新生命
《材料的新生命》教学设计
镇江市第三中学 张蓓(中学一级教师)
一、教材:
苏少版美术第15册第4课第2课时
二、教学时间:
1课时
三、课型:
造型·表现
四、学生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八年级的学生,对空间具有初步的概念,也具备一定的动手实践的能力。
这节课中使用的材料对于他们来说应该比较有趣。
在这一课中使用的造型材料是生活中常见的实物材质,在学生的眼中,这些材料平时很有可能归于“垃圾”或野外路边的无用之物的范畴,这节课中需要学生转换角度去看待它们,运用想象力赋予它们艺术的新生命。
怎样去感受材质,发现材质的艺术方面的可塑性,并制作出有一定趣味性的实物雕塑作品,使学生在实践和思维等方面都有所收获,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针对学生好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教师设计课堂环节时注意动静结合,将体验、游戏、实践等环节融入教学过程,取代单纯的教师讲授。
让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主动的获取知识,收获快乐。
五、教材分析:
雕塑是艺术家在空间中追求体积完美的最佳表现形式,沉淀文化、释放个性、表达情感是雕塑家追求的永恒主题。
本课为《体积与空间中的生命》第二课时,在前一课时中用泥进行了雕塑造型的尝试,第二课时转换材质,将学生的视线引导至生活中实物材料的发现,寻找实物材料的美,并通过发挥想象,灵活运用,塑造出富有创意的新型雕塑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环保意识,表达对生活的关注和热爱。
六、教学策略:
本课开头创设情境,由一个喜爱奇思妙想的小男孩和他的“牙膏盖大楼”导入,用学生的同龄人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的教学过程中设置了感受材质·发现美丽、欣赏作品·学习方法、大胆思维·激发想象、妙手生花·创意精彩、拓展欣赏·美就在我们身边这五个部分。
从材质的感受到如何对材质进行造型,再到思考怎样通过联想,对材质进行创意的表现,教学内容层层递进。
通过讨论、比较、实践、示范、感受、合作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通过欣赏感悟,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艺术的美好,从而更加热爱生活,喜爱艺术。
七、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和评析,认识实物材料的基本的造型方法。
2、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实物材料的美丽,展开联想,尝试有创意的设计与制作有趣的雕塑作品。
3、通过欣赏与创作,帮助学生体验实物雕塑的乐趣,提高欣赏艺术和美化生活的能力。
八、教学重点:
学习材质的造型方法,设计有趣的雕塑作品。
九、教学难点:
生活中各种材料的想象与创意表达。
十、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自然材质,辅助材料,相关工具。
多媒体辅助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2、学生准备:
各地区随处可得的材质。
农村的学生可以选择自然材质,比如树根,土豆,玉米棒,麻绳,树叶等。
城市的学生可以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实物材质。
如:
包装盒、吸管、瓶盖、牙签等。
报纸,相关工具。
十一、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同学们,生活中有许多不起眼的材质。
比如小小的牙膏盖。
你们平时是怎么处理它的呢?
是扔掉吗?
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吗?
让我们看看下面的小男孩是怎么做的。
视频片段:
一个小男孩的爸爸是牙膏加工厂的装配工人,这个小男孩把爸爸带回来的小小牙膏盖积累起来,创作了一幢非常漂亮的工厂模型。
(节选自电影《查理与巧克力工厂》)
他的创意是不是很精彩?
用不起眼的材料做出了很美的工厂模型。
生活中有很多不起眼的材质,如树枝,包装盒等。
不知道你们平时有没有注意过貌不惊人的他们呢?
雕塑家罗丹曾说过:
“世界上缺少的不是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让我们发挥想象,将这些常见的材料变成有趣的艺术作品,赋予他们艺术的新生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本段导入意在通过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片段中的小男孩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小男孩,当他的爸爸每天带给他小小的牙膏盖时,创意的种子就在他的心里萌芽,他以小小的牙膏盖为砖垒成一座庞然大物。
对于学生来说,视频中的男孩跟他们一般年纪,牙膏盖也是很贴近生活的材质,可以引起学生心理的共鸣,激发兴趣的同时也引发学生对生活中各种材质的关注和思考,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
一、感受材质·发现美丽:
1、请学生将带来的材料进行简单的展示,并思考:
如果按照形状的不同进行分类的话,这些材料大致可分为几类。
2、感受各种材质呈现出了怎样不同的质感肌理,色彩。
展示材料图片,学生举例,感受材料的色彩,肌理感觉。
块 面 线 点
3、正由于各种材质的肌理,视觉效果不同,我们需要进行恰当的选择和运用。
①教师针对这一点创设了一个情境问题:
给出了两种材质:
玉米须和竹片,两种都是线材。
假设现在要选择一种材质做小女孩的头发,你会选哪种?
学生:
玉米须做出来的效果可能更好。
竹片感觉太硬了。
教师归纳:
各种材质的软硬、大小、肌理、视觉效果各不相同,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材质为我所用。
比如这件创意,将葱根联想成了乱蓬蓬的头发,再加上胡子,一位不修边幅的教授就出现在我们眼前了,效果真不错。
②除了老师给出的材质,你带来的材质里还有适合做头发的材质吗?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适合的材质。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将材质根据形状不同进行分类,并引导学生观察并感受材质的形状、质感、肌理。
使学生对于材质有一定的了解。
初步引发学生对于材质的感受和思考,并可以更好的对各种材质进行选择。
】
二、欣赏作品·学习方法:
①“报纸大变身”
教师示范:
将报纸剪成条,面材变成了线材。
引发问题:
运用什么方法对材质进行加工,让它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呢?
动手实践:
各小组准备一张报纸(面状材料),在两分钟时间内用你想到的造型方法加工它,将其变成另一类材质,块材、线材或点材皆可。
学生分组合作,对报纸进行快速加工。
教师:
你们分别用了什么方法把报纸加工成另一类材质的?
学生归纳:
用了揉搓、卷、撕、编、剪的方法。
教师:
你们的方法除了用在报纸上,也可以用在其他各种材质上。
②不同的材质,不同的方法,这些方法你们都会用吗?
请欣赏下面的作品,同时分析其使用了什么造型方法。
学生讨论,归纳各种方法:
卷、弯折、粘接、缠裹、剪、贴、切、嵌、插等。
③针对不同材质我们运用合适的造型方法,下面请将材质和相应的方法连线。
有时一种材料可以用几种方法,可以多连一些。
a/将材质和相应的方法连线。
在连线时,学生就会发现,同种材质可以用到多种方法,而有的方法适用于多种材质,通过造型加工,块材、面材、线材、点材之间也可以相互转换。
b/归纳各种造型方法:
添加/削减/分割重组。
【作品的造型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这一环节主要针对造型方法进行分析、思考和实践,先通过对报纸的实践得出一定的方法,然后将方法放在其他的材质和作品中进行讨论分析,再把方法浓缩归纳出三类,方法的归纳让学生理解应该灵活运用造型方法。
】
三、大胆思维·激发想象:
我们了解了方法,会做了,是不是就能做出好的作品?
不一定,要想做出好的作品就必须有好的创意。
如何才能有好的创意呢?
要求我们必须有丰富的想象力。
下面我们来了解不同的思维方式。
方式一:
从材料开始,让各种材料激发我们的想象力。
如果加入你的想象力,身边的很多再熟悉不过的物品都会变的有趣。
大家都见过自行车吧?
自行车的坐垫大家都很熟悉吧?
你看它像什么呢?
在有的人眼里,这个破旧的自行车的坐垫是一件废品,直接扔进了垃圾箱。
而有个老人看到它,把它捡起来,再加上自行车的车把,现在它像什么了?
欣赏毕加索作品《公牛头》(材料原形引发联想)
毕加索的《公牛头》用身边常见的物品——自行车坐垫和龙头,加上丰富的想象力将二者进行组合,诞生了一件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毕加索是一位有着丰富想象力的艺术家。
他喜欢保留并收集身边可利用的东西,他认为总有一天它们会派上用场。
喜欢在垃圾堆里寻宝的他懂得如何赋予物品新的生命,将这些毫不起眼的物品变成艺术品。
出示两张毕加索的作品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你在这两件作品中看到了什么熟悉的物品?
学生在作品中发现了猴妈妈的头原来是两辆玩具小汽车对拼而成的。
而跳绳的小女孩脚上穿的就是两只捡来的旧鞋子,身体是一只篮子拼成的,头发是用纸板做的。
我们同学也可以象他一样,在生活中注意去发现各种不起眼的“宝贝”,准备一个百宝箱,把他们放进去。
说不定哪一天,你就能把它变成一件艺术品。
教师:
接下来我们也来学学毕加索的变废为宝的思路,看到了菱角,你们能联想到什么呢?
学生展开联想,讨论。
菱角尖尖的,很有角的感觉。
于是我们可以把它设计成动物的犄角。
如图:
以沐浴露瓶子为主体通过分割重组做成的很有趣的牛的形象,牛角就是用菱角做的。
方式二:
由要塑造的对象本身的形象开始引发联想,寻找合适的材质去表现。
书中的《堂吉诃德》就是根据主题去搜集各种材质组合成的一件非常有趣的艺术品。
这些机械零件五花八门,组合在一起还真的十分形象呢。
下面我们自己来开动脑筋塑造一个动物形象。
老师先画它,请你们来猜一猜它是什么。
教师边画边描述它的特征:
它有尖尖的嘴巴,圆圆的耳朵,细细的胡子和长长的尾巴。
猜对了吧?
这是一只小老鼠。
下面请以《小老鼠》为造型对象,联想一下,哪些材料适合用来表现它?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
师生归纳:
选择圆形块材、线材为主的材料比较合适。
教师示范:
用萝卜通过切、插接塑造一个老鼠形象。
拓展欣赏:
这群偷油的老鼠是用开心果的壳粘接组合做成的。
【这一环节意在突破“生活中各种材料的想象与创意表达”这一教学难点。
通过两种思维方式的呈现、对比和思考和教师示范,通过毕加索的作品等具体案例的思维过程的展现,将比较抽象的创意思维过程变得透明,拉近了学生与创作的距离。
】
四、妙手生花·创意精彩:
分组合作:
尝试用身边的材质塑造一个或一组你喜欢的动物形象的局部特写或整体造型。
比如:
昆虫、马、牛等熟悉的动物或你的属相动物。
要求:
特征鲜明,动态夸张,生动有趣。
要敢于尝试各种材质的综合运用。
展示作品,说说自己和别人的。
【本环节交由学生展现他们的想法与创意,然后通过作品的展示和点评,评价自己的和评价别人的作品,将创作过程完成和深化。
】
五、拓展欣赏·美就在我们身边:
欣赏金属材料,废旧物品做成的比较复杂的作品,感受作品的想象力,创造力。
【通过其他材质的拓展欣赏,让学生的思路进一步打开。
将学生的视线引向生活中更为宽广的范畴。
但金属材质等在生活中需要寻找和积累,并且在课堂上的可操作性比较差,所以放在课后拓展部分。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准备材料和思考实践。
】
结语:
身边的材料需要我们的发现,看似平凡的物品在我们的手中可以创造出新的生命力。
让我们保持一颗艺术的童心,在生活中随时发现美,创造美。
把生活化为艺术,把腐朽化为神奇。
部分学生作品:
教学反思:
本课是苏少版美术15册造型·表现单元中《体积与空间中的生命》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的造型材料为泥,强调雕塑的造型方法。
第二课时则强调材料的运用,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材料都可以使用,可以说是“处处皆艺术”。
在材料的选择和准备问题上,考虑到材料的寻找和加工的难度,学生的年龄特点等因素,教师选择了相对较容易加工的自然材质或生活中易于加工的废旧材质,将金属材质等放在了课后拓展部分。
在课的结构上分为感受材质·发现美丽、欣赏作品·学习方法、大胆思维·激发想象、妙手生花·创意精彩、拓展欣赏·美就在我们身边五个部分。
从材质的感受到方法的尝试到思维的突破层层递进,由易到难,将“艺术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理念贯穿在各个环节中。
首先,课堂导入的设计情境性强,从学生熟悉的牙膏盖展开故事,让学生看到平时不起眼的牙膏盖经过小男孩查理的奇思妙想和巧手制作居然摇身一变成了一座精美的工厂建筑模型时,学生的兴趣被充分的调动,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
其次,造型方法是本课重点,在学习方法的教学环节之前,教师先设计了感受材质·发现美丽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先来欣赏材质的质感,体块,请学生给材质按形状不同归类,初步引发学生对于材质的感受和思考。
然后再通过对比、分析学习造型方法,层层递进,消除学生面对一堆各种各样材料时的困惑。
然后,在大胆思维·激发想象的环节中,教师没有简单讲授联想等思维方式,而是以几个生动的案例来引出了两种不同的思维:
由材料引发的联想和由主题去寻找材料。
给学生切实可行的操作思路,使学生突破思维的瓶颈,解决难点。
本课在思考过程中也有许多困惑和不足,如课前学生对材质的准备过于常规,缺乏对生活的细心观察。
教师与学生在实践环节上的互动可以更深入一点等等。
希望经过思考和实践和反馈,教学设计能不断完善,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深入感受和发现生活中的艺术之美,能够生活的更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材料 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