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检测机构资质CMA认定评审准则版与RBT214对照表.docx
- 文档编号:6491868
- 上传时间:2023-01-07
- 格式:DOCX
- 页数:42
- 大小:29.24KB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CMA认定评审准则版与RBT214对照表.docx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CMA认定评审准则版与RBT214对照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验检测机构资质CMA认定评审准则版与RBT214对照表.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CMA认定评审准则版与RBT214对照表
序号
评审内容
序号
BR/T214-2017内容
1.
总则
1.1
为实施《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相关要求,开展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制定本准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检验检测机构进行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时,在机构、人员、场所环境、设备设施、管理体系等方面的通用要求。
1.2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结果的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认定评审应遵守本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结果的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也适用于检验检测机构的自我评价。
1.3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在本评审准则基础上,针对不同行业和领域检验检测机构的特殊性,制定和发布评审补充要求,评审补充要求与本评审准则一并作为评审依据。
通用要求
序号
评审内容
序号
BR/T214-2017内容
2.
参考文件《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GB/T27000《合格评定词汇和通用原则》
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GB/T31880《检验检测机构诚信基本要求》
GB/T2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GB/T27020《合格评定各类检验机构能力的通用要求》
GB19489《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T22576《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要求》
JJF100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GB/T27000合格评定词汇和通用原则GB/T27020合格评定各类检验机构的运作要求
GB/T2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JJF100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3.
术语和定义
3
术语和定义
GB/T19000、GB/T27000、GB/T27020、GB/T27025、JJF10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2
检验检测机构
依法成立,依据相关标准或者技术规范,利用仪器设备、环境设施等技术条件和专业技能,对产品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定对象进行检验检测的专业技术组织。
3.1
检验检测机构inspectionbodyandlaboratory依法成立,依据相关标准或者技术规范,利用仪器设备、环境设施等技术条件和专业技能,对产品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特定对象进行检验检测的专业技术组织。
序号
评审内容
序号
BR/T214-2017内容
3.1
资质认定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技术规范的规定,对检验检测机构的基本条件和技术能力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实施的评价许可。
3.2
资质认定mandatoryapproval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技术规范的规定,对检验检测机构的基本条件和技术能力是否符合法定要求实施的评价许可。
3.3
资质认定评审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自行或者委托专业技术评价机构,组织评审人员,对检验检测机构的基本条件和技术能力是否符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评审补充要求所进行的审查和考核。
3.3
资质认定评审assessmentofmandatoryapproval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自行或者委托专业技术评价机构,组织评审人员,对检验检测机构的基本条件和技术能力是否符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评审补充要求所进行的审查和考核。
4.1
机构
4.1
依法成立并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4.1.
1
检验检测机构应是依法成立并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4.1.1
检验检测机构或者其所在的组织应有明确的法律地位
检验检测机构或者其所在的组织应有明确的法律地位,
对其出具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负责,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对其出具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负责,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检验检测机构应经所在法人单位授权。
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检验检测机构应经所在法人单位授权。
序号
评审内容
序号
BR/T214-2017内容
4.1.2
检验检测机构应明确其组织结构及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
4.1.
2
检验检测机构应明确其组织结构及管理、技术运作和支持服务之间的关系。
4.1.3
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从事检验检测活动,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客观独立、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原则,恪守职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
4.1.
3
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从事检验检测活动,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客观独立、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原则,恪守职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
4.1.4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维护其公正和诚信的程序
。
4.1.
4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维护其公正和诚信的程序。
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应不受来自内外部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确保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真实、客观、准确和可追溯。
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应不受来自内外部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确保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真实、客观、准确和可追溯。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识别出现公正性风险的长效机制。
如识别出公正性风险,检验检测机构应能证明消除或减少该风险。
若检验检测机构所在的单位还从事检验检测以外的活动,应识别并采取措施避免潜在的利益冲突。
若检验检测机构所在的组织还从事检验检测以外的活动,应识别并采取措施避免潜在的利益冲突。
检验检测机构不得使用同时在两个及以上检验检测机构从业的人员。
检验检测机构不得使用同时在两个及以上检验检
测机构从业的人员。
4.1.5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保护客户秘密和所有权的程序,该程序应包括保护电子存储和传输结果信息的要求。
4.1.
5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保护客户秘密和所有权的程序,该程序应包括保护电子存储和传输结果信息的要求。
序号
评审内容
序号
BR/T214-2017内容
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应对其在检验检测活动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保密措施。
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应对其在检验检测活动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保密措施。
4.2
具有与其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相适应的检验检测技术
人员和管理人员。
4.2
人员
4.2.1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人员管理程序,对人员资
格确认、任用、授权和能力保持等进行规范管理
4.2.
1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人员管理程序,对人员资格确认、任用、授权和能力保持等进行规范管理。
检验检测机构应与其人员建立劳动或录用关系,
检验检测机构应与其人员建立劳动、聘用或录用关系,
明确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任职要求和工作关系,使其满足岗位要求并具有所需的权力和资源,履行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职责。
明确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任职要求和工作关系,使其满足岗位要求并具有所需的权力和资源,履行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职责。
检验检测机构中所有可能影响检验检测活动的人员,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人员,均应行为公正,受到监督,胜任工作,并按照管理体系要求履行职责。
4.2.2
检验检测机构的最高管理者应履行其对管理体系中的
领导作用和承诺:
4.2.
2
检验检测机构应确定全权负责的管理层,管理层应履行其对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和承诺:
a)对公正性做出承诺;
负责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
负责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
序号
评审内容
序号
BR/T214-2017内容
确保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
确保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
确保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确保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确保管理体系要求融入检验检测的全过程;
确保管理体系要求融入检验检测的全过程;
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
组织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
确保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结果;
确保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结果;
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客户要求;
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客户要求;
提升客户满意度;
提升客户满意度;
运用过程方法建立管理体系和分析风险、机遇;
运用过程方法建立管理体系和分析风险、机遇。
4.2.3
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负责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
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全面负责技术运作;
4.2.
3
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负责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
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全面负责技术运作;
质量负责人应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得到实施和保持;
质量负责人应确保管理体系得到实施和保持;
应指定关键管理人员的代理人。
应指定关键管理人员的代理人。
4.2.4
检验检测机构的授权签字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
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并经资质认定部门批准
4.2.
4
检验检测机构的授权签字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
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并经资质认定部门批准,
非授权签字人不得签发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
非授权签字人不得签发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
4.2.5
检验检测机构应对抽样、操作设备、检验检测、签发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以及提出意见和解释的人员,依据相应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进行能力确认并持证上岗。
4.2.
5
检验检测机构应对抽样、操作设备、检验检测、签发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以及提出意见和解释的人员,依据相应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进行能力确认。
应由熟悉检验检测目的、程序、方法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验检测人员包括实习员工进行监督。
应由熟悉检验检测目的、程序、方法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验检测人员包括实习员工进行监督。
4.2.6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人员培训程序,
4.2.
6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人员培训程序,
序号
评审内容
序号
BR/T214-2017内容
确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目标,明确培训需求和实施人员培训,
确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目标,明确培训需求和实施人员培训。
并评价这些培训活动的有效性。
培训计划应适应检验检测机构当前和预期的任务。
培训计划应与检验检测机构当前和预期的任务相适应。
4.2.7
检验检测机构应保留技术人员的相关资格、能力确认、授权、教育、培训和监督的记录,并包含授权和能力确认的日期。
4.2.
7
检验检测机构应保留人员的相关资格、能力确认、授权、教育、培训和监督的记录,记录包含能力要求的确定、人员选择、人员培训、人员监督、人员授权和人员能力监控。
4.3
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工作环境满足检验检测要求
4.3
场所环境
。
4.3.1
检验检测机构应具有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或者技术规范要求的场所,包括固定的、临时的、可移动的或多个地点的场所。
4.3.
1
检验检测机构应有固定的、临时的、可移动的或多个地点的场所,上述场所应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或技术规范的要求。
检验检测机构应将其从事检验检测活动所必需的场所、环境要求制定成文件。
4.3.2
检验检测机构应确保其工作环境满足检验检测的要求
。
4.3.
2
检验检测机构应确保其工作环境满足检验检测的要求。
检验检测机构在固定场所以外进行检验检测或抽样时,应提出相应的控制要求,以确保环境条件满足检验检测标准或者技术规范的要求。
检验检测机构在固定场所以外进行检验检测或抽样时,应提出相应的控制要求,以确保环境条件满足检验检测标准或者技术规范的要求。
序号
评审内容
序号
BR/T214-2017内容
4.3.3
检验检测标准或者技术规范对环境条件有要求时或环境条件影响检验检测结果时,应监测、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
4.3.
3
检验检测标准或者技术规范对环境条件有要求时或环境条件影响检验检测结果时,应监测、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
当环境条件不利于检验检测的开展时,应停止检验检测活动。
当环境条件不利于检验检测的开展时,应停止检验检测活动。
4.3.4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检验检测场所的内务管理程序,该程序应考虑安全和环境的因素。
4.3.
4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检验检测场所良好的内务管理程序,该程序应考虑安全和环境的因素。
检验检测机构应将不相容活动的相邻区域进行有效隔
离,应采取措施以防止干扰或者交叉污染,
检验检测机构应将不相容活动的相邻区域进行有效隔离,应采取措施以防止干扰或者交叉污染。
对影响检验检测质量的区域的使用和进入加以控制,
并根据特定情况确定控制的范围。
检验检测机构应对使用和进入影响检验检测质量的区域加以控制,并根据特定情况确定控制的范围。
4.4
具备从事检验检测活动所必需的检验检测设备设施
。
4.4
设备设施
4.4.1
检验检测机构应配备满足检验检测(包括抽样、物品制备、数据处理与分析)要求的设备和设施。
4.4.
1
设备设施的配备检验检测机构应配备满足检验检测(包括抽样、物品制备、数据处理与分析)要求的设备和设施。
用于检验检测的设施,应有利于检验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用于检验检测的设施,应有利于检验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
设备包括检验检测活动所必需并影响结果的仪器、软件、测量标准、标准物质、参考数据、试剂、消耗品、辅助设备或相应组合装置。
序号
评审内容
序号
BR/T214-2017内容
检验检测机构使用非本机构的设备时,应确保满足本准则要求。
检验检测机构使用非本机构的设施和设备时,应确保满足本标准要求。
检验检测机构租用仪器设备开展检验检测时,应确保:
a)租用仪器设备的管理应纳入本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体系;
b)本检验检测机构可全权支配使用,即:
租用的仪器设备由本检验检测机构的人员操作、维护、检定或校准,并对使用环境和贮存条件进行控制;
c)在租赁合同中明确规定租用设备的使用权;
d)同一台设备不允许在同一时期被不同检验检测机构共同租赁和资质认定。
4.4.2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检验检测设备和设施管理程序,
4.4.
2
设备设施的维护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检验检测设备和设施管理程序,
以确保设备和设施的配置、维护和使用满足检验检测工作要求。
以确保设备和设施的配置、使用和维护满足检验
检测工作要求。
序号
评审内容
序号
BR/T214-2017内容
4.4.3
检验检测机构应对检验检测结果、抽样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有显著影响的设备,包括用于测量环境条件等辅助测量设备有计划地实施检定或校准。
4.4.
3
设备管理检验检测机构应对检验检测结果、抽样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有影响或计量溯源性有要求的设备,包括用于测量环境条件等辅助测量设备有计划地实施检定或校准。
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采用检定或校准等方式,
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采用核查、检定或校准等方式,
以确认其是否满足检验检测的要求,
以确认其是否满足检验检测的要求。
并标识其状态。
所有需要检定、校准或有有效期的设备应使用标签、编码或以其他方式标识,以便使用人员易于识别检定、校准的状态或有效期。
检验检测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应得到保护,以避免出现致使检验检测结果失效的调整。
检验检测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设备应得到保护,以避免出现致使检验检测结果失效的调整。
检验检测机构的参考标准应满足溯源要求。
检验检测机构的参考标准应满足溯源要求。
无法溯源到国家或国际测量标准时,检验检测机构应保留检验检测结果相关性或准确性的证据。
无法溯源到国家或国际测量标准时,检验检测机构应保留检验检测结果相关性或准确性的证据。
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检定或校准状态的可信度时,应建立和保持相关的程序。
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的可信度时,应
建立和保持相关的程序。
针对校准结果产生的修正信息,检验检测机构应确保在其检测结果及相关记录中加以利用并备份和更新。
针对校准结果产生的修正信息,检验检测机构应确保在其检测数据及相关记录中加以利用并备份和更新。
序号
评审内容
序号
BR/T214-2017内容
4.4.4
检验检测机构应保存对检验检测具有影响的设备及其软件的记录。
4.4.
4
设备控制检验检测机构应保存对检验检测具有影响的设备及其软件的记录。
用于检验检测并对结果有影响的设备及其软件,如可
能,应加以唯一性标识。
用于检验检测并对结果有影响的设备及其软件,如可能,应加以唯一性标识。
检验检测设备应由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并对其进行
正常维护。
检验检测设备应由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并对其进行正常维护。
若设备脱离了检验检测机构的直接控制,应确保该设备返回后,在使用前对其功能和检定、校准状态进行核查。
若设备脱离了检验检测机构的直接控制,应确保该设备返回后,在使用前对其功能和检定、校准状态进行核查,并得到满意结果。
4.4.5
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异常时,检验检测机构应采取相应措施,
4.4.
5
故障处理
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异常时,检验检测机构应采取相应措施,
如停止使用、隔离或加贴停用标签、标记,
如停止使用、隔离或加贴停用标签、标记,
直至修复并通过检定、校准或核查表明设备能正常工作为止。
直至修复并通过检定、校准或核查表明能正常工作为止。
应核查这些缺陷或超出规定限度对以前检验检测结果的影响。
应核查这些缺陷或偏离对以前检验检测结果的影响。
4.4.6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4.4.
6
标准物质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标准物质管理程序。
可能时,标准物质应溯源到SI单位或有证标准物质。
标准物质应尽可能溯源到国际单位制(SI)单位或有证标准物质。
序号
评审内容
序号
BR/T214-2017内容
检验检测机构应根据程序对标准物质进行期间核查。
检验检测机构应根据程序对标准物质进行期间核查。
4.5
具有并有效运行保证其检验检测活动独立、公正、
科学、诚信的管理体系。
4.5
管理体系
4.5.1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与其活动范围相适
应的管理体系,
4.5.
1
总则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与其活动范围相适应的管理体系,
应将其政策、制度、计划、程序和指导书制订成文件
应将其政策、制度、计划、程序和指导书制订成文件,
管理体系文件应传达至有关人员,并被其获取、理解、执行。
管理体系文件应传达至有关人员,并被其获取、理解、执行。
4.5.2
检验检测机构应阐明质量方针,应制定质量目标,
4.5.
2
方针目标
检验检测机构应阐明质量方针,制定质量目标,
并在管理评审时予以评审。
并在管理评审时予以评审。
4.5.3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控制其管理体系的内部和
外部文件的程序,
4.5.
3
文件控制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控制其管理体系的内部和外部文件的程序,
明确文件的批准、发布、标识、变更和废止,防止使
用无效、作废的文件。
明确文件的标识、批准、发布、变更和废止,防
止使用无效、作废的文件。
4.5.4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评审客户要求、标书、合同的程序。
4.5.
4
合同评审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评审客户要求、标书、合同的程序。
序号
评审内容
序号
BR/T214-2017内容
对要求、标书、合同的偏离、变更应征得客户同意并通知相关人员。
对要求、标书、合同的偏离、变更应征得客户同
意并通知相关人员。
当客户要求出具的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中包含对标准或规范的符合性声明(如合格或不合格)时,检验检测机构应有相应的决定规则。
若标准或规范不包含决定规则内容,检验检测机构选择的决定规则应与客户沟通并得到同意。
4.5.5
检验检测机构需分包检验检测项目时,应分包给依法
取得资质认定并有能力完成分包项目的检验检测机构
4.5.
5
分包
检验检测机构需分包检验检测项目时,应分包给已取得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并有能力完成分包项目的检验检测机构,
具体分包的检验检测项目应当事先取得委托人书面同意,
具体分包的检验检测项目和承担分包项目的检验检测机构应事先取得委托人的同意。
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应体现分包项目,并予以标注。
出具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时,应将分包项目予以
区分。
检验检测机构实施分包前,应建立和保持分包的管理程序,并在检验检测业务洽谈、合同评审和合同签署过程中予以实施。
检验检测机构不得将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文件禁止分包的项目实施分包。
4.5.6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选择和购买对检验检测质
量有影响的服务和供应品的程序。
4.5.
6
采购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选择和购买对检验检测质量有影响的服务和供应品的程序。
序号
评审内容
序号
BR/T214-2017内容
明确服务、供应品、试剂、消耗材料的购买、验收、
存储的要求,
明确服务、供应品、试剂、消耗材料等的购买、
验收、存储的要求,
并保存对供应商的评价记录和合格供应商名单。
并保存对供应商的评价记录。
4.5.7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服务客户的程序。
4.5.
7
服务客户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服务客户的程序,
保持与客户沟通,跟踪对客户需求的满足,以及允许客户或其代表合理进入为其检验检测的相关区域观察。
包括:
保持与客户沟通,对客户进行服务满意度调查、跟踪客户的需求,以及允许客户或其代表合理进入为其检验检测的相关区域观察。
4.5.8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处理投诉的程序。
4.5.
8
投诉
检验检测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检验 检测 机构 资质 CMA 认定 评审 准则 RBT214 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