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古诗词鉴赏专题.docx
- 文档编号:64899
- 上传时间:2022-10-01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33.96KB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古诗词鉴赏专题.docx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古诗词鉴赏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古诗词鉴赏专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18年中考语文内部资料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
古诗词鉴赏专题
9
【中考解读】
近几年,古诗词鉴赏已成为中考语文的考点之一。
鉴赏的考点涉及到:
对名句的理解和鉴赏;理解内容主旨、思想情感;品析语言特点、体味炼字;品味表达技巧;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感知艺术形象。
在以往的考查中,学生在古诗词鉴赏方面失分较多,得分率偏低,这已成为了制约中考语文得高分的瓶颈。
中考的古诗词鉴赏,分值是5-7分,题型是主观题,
以表述题、评述题为主,题量为1-2题。
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也迫使我们在古诗词鉴赏的教学及备考工作中及时采取新的策略。
所以,这节古诗词鉴赏复习课就定位在:
一方面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训练学生整体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引导和训练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方法及提高鉴赏的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师为导体和生为主体的原则。
通过教师的“答题技巧点拨”和学生的“我也可以这样做(做练习:
我学、我练、我提高)”两个环节,精选典型题目,让学生学得明白、练得明确、做有成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的思想品位和文化修养。
2.帮助学生克服对古诗词鉴赏的畏惧心理,增强他们应试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引导和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诗歌鉴赏题的方法和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
【专题知识点】
(一)内容主旨、思想情感
1.边塞诗常用词汇:
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伤感、思乡念亲、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等(如《渔家傲秋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田园诗常用词汇: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闲适愉悦、悠闲快乐等(如《钱塘湖春行》《归
园田居》)
3.送别诗常用词汇:
忆友怀旧、依依不舍、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惆怅伤感、劝勉祝愿、激励友人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怀古诗常用词汇:
怀古伤今、怀才不遇等(如《赤壁》、《潼关怀古》)
5.咏物诗常用词汇:
坚守节操、遭贬激愤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羁旅诗常用词汇:
思乡念亲、游子悲秋、羁旅愁思、惜春悲秋等(如《天净沙秋思》、
《次北固山下》)
7.爱国诗常用词汇:
忧国忧民、为国捐躯、以死明志、保家卫国、借古讽今、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报国无门的悲伤、壮志未酬的愁苦、关心国家命运、反映社会黑暗、批判态度、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山河沦丧等(如《过零丁洋》)
8.哲理诗常用词汇:
登高揽胜、蕴含哲理、振作乐观、积极向上、豁达乐观、不怕困难、远大抱负等(如《望岳》、《水调歌头》《登飞来峰》)
9.抒怀诗常用词汇:
年华消逝、闺中怀人、物是人非、世事沧桑、失望惆怅、焦灼痛苦
等(《醉花阴》、《浣溪沙》)
(二)观点态度
1.赞美、肯定、支持、同情、渴望等。
2.批判、否定、揭露、不满、愤恨、惋惜等。
(三)体味语言
1.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
2.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其精妙之处。
抓住关键词语和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
3.语言风格:
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含蓄/清新/风趣等。
4.常用词汇:
勾勒、浓重墨彩、简洁、明白如话、言简意丰、诗青画意、富有哲理、质朴清新、耐人寻味、意境优美等。
(四)表达技巧
1.常用的表现手法:
对比、衬托、象征、想像、联想、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化用典故、动静结合、渲染、烘托、含蓄委婉等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互文、反问、赋比兴等)
3.常用的表达方式:
描写(白描、细描)、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五)人物形象示例
1.豪放洒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苏东坡
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春望》中的杜甫)
3.归隐田园、寄情山水(《归园田居》中的陶渊明)
4.爱国报国(《己亥杂诗》中的龚自珍)
5.儿女情长(《醉花阴》中的李清照)
6.雄心壮志、满怀抱负(《观沧海》中的曹操)
7.以死明志、视死如归(《过零丁洋》中的文天祥)等
【方法点拨】
(一)教师进行答题技巧的点拨
1.原则:
①在“读懂“的基础上答准、答顺、答美。
2.结构:
①景+情;②事+情;③场面+情;④情形+情;
3.方法:
①“一切景语皆情语”。
②“诗言志”。
③结合诗歌背景。
④注意作家风格。
⑤抓住关键字、词语、句子、诗眼来分析。
(二)常见的几种答题格式示例和练习(“三点”题——考点、热点、难点)
(1)题型一:
点评思想内容,理解主旨型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描写了一种什么样的场面?
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背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答题格式:
描写了(或叙述)什么的景色(场面等),抒发了什么的思想感情。
◆练习1(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2)题型二:
赏析语言型
1.辛弃疾的《西江月》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学生背诵《西江月》)
答题格式:
点特色(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出特色)+例子(特色语句)+析感情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
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
请说出理由。
(05年中考题)(学生背诗)
答题格式:
释含义+描景象+点情景
3.某词或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学生背诗)
如: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为什么?
答题格式:
思结构(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虑主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答案:
贯穿全词的词眼是“狂”;突出词人自己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
◆练习2(杜甫的《望岳》)
(3)题型三:
赏析名句型
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学生背诗)答题格式:
抓词语+点作用
◆练习3(杜甫的《望岳》)
(4)题型四:
描述画面型
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
(学生背诗)答题格式:
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扣住重点语句扩展诗句
◆练习4(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5)题型五:
分析技巧型
晏殊的《浣溪沙》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04年中考题)(学生背诗)
答题格式:
点明手法+阐述运用+分析效果
◆练习5(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6)题型六:
比较阅读型
可以比较两首诗的内容、思想感情、语言、表达技巧等。
例如:
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答题格式:
点明手法+阐述运用+分析效果
◆练习6、7(刘禹锡的《秋词》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举一反三】
古典诗词的简单赏析是近年来中考语文的常考题,要做好此类题目,关键是把握好以下两点:
一是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二是古典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
一、如何把握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
(两步走)第一步:
弄清中国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类情感:
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
陶渊明《饮酒》)诗人在低头采菊与仰头见山这一不经意的瞬间,与篱菊和南山形成了一种若有若无的默契关系,进入了悠闲淡远、恬然自适的佳境。
第二类情感:
伤春惜春,对人生苦短的慨叹。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北宋?
王令《送春》)以惜春之情来写送春,新颖别别致。
作者通过写花、鸟,把自然物象点化为情感现象,抒发出对春的一种执着、深厚、缠绵、凄婉的依恋之情。
第三类情感:
秋思、秋恨,对离愁别绪的咏叹。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唐?
温庭筠
《梦江南》)“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既是写眼中所见,又借景物巧妙地烘托出一种怅然若失的痛苦心情,那凄清的景象,不正暗示了那悠悠不返的男人辜负了女主人公的脉脉之情吗?
读罢使人感同身受,平添一种怅恨。
第四类情感:
爱国报国之志。
此类诗歌通常从亡国之痛、壮志难酬这两个角度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唐?
陆游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两句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诗人不顾年迈体衰,一心想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两
句借助梦境把诗人的爱国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五类情感:
对统治阶级的揭露和控诉。
①不劳而获。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北宋?
梅臣《陶者》)作者通过对比,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阶级不劳而获的社会现实。
②政治黑暗(苛捐杂税、徭役、战争)。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姓君王,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唐?
聂夷中《咏田家》)反映了农民在苛捐杂税的逼迫下不得将青苗和蚕抵押给债主的悲惨遭遇,呼吁统治者能关心民生疾苦。
③腐败无能(南宋、清朝)。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清?
丘逢甲《春愁》)作者将自己的感情与民众的感情融成一股情感的潮水,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和对清政府腐败无能的愤怒之情。
第六类情感:
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赞美。
“足蒸暑士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唐?
白居易《观刈麦》)描写了农民在夏日割麦的艰辛和贫妇在田中拾穗的可怜与悲苦,表达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
第七类情感:
对友情、爱情的赞美。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
李商隐《无题》)运用了谐音双关和比喻象征的手法,歌颂情人之间那种致死不变的爱情,成为千古名句。
第二步:
掌握进入古代诗人情感世界的两条途径。
(1)由物象(事物的形象)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裴斐先生说:
“客观存在的月亮只有一个,诗中出现的月亮千变万化。
物象有限,意象无穷。
”也就是说,月亮本身只是物象,只有在各种情境中被观照、被表现的月亮才是意象。
“物象”即事物的形象,物象有表义物象、载情物象等。
表义物象如“柳。
”古人折柳送别,“柳”与“留”谐音,含有“柳”字的诗句往往与离愁别绪有关。
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载情物象以“雁”为例:
“惆怅秦城送独归,蓟门云树远依依。
秋来莫射南飞雁,从遣乘春更北飞”。
(《送客还幽州》)以对雁的怜惜寄托羁怀,也就是托物抒情。
(2)由诗人自身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
李白处在唐朝典盛时期,希望营造一个理想的世界,一生蔑视权贵,一生不与统治者合作。
这些思想情感在诗人的笔下表现很强烈。
正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所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杜甫处于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因此,提到“杜甫”就应想到他“陇国忧民”的思想;杜诗,乃至他个人情感也融入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南宋是个风雨飘摇的朝代,汉人(统治者)被子金人赶到江南(杭州)。
因此,南宋词人在
诗词中大多表现出收复失地,慷慨报国的壮志。
如陆游《示儿》中所写“王师北定中原日,空祭无忘告乃翁”。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所写“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二、中国古典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有以下几种
1.正反对比。
古今对比、美与丑对比、理想世界与黑暗现实对比、田园生活与污浊官场对比。
2.衬托(正衬与反衬)。
①从正面衬托。
“江山荒城猿乌悲,隔江便是屈原祠。
一千五百年间事,只是涛声似旧时。
”(陆游的《楚城》)“江山荒城猿乌悲”一句就用了以悲衬悲的表现手法。
该句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专题 复习 古诗词 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