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全章教案.docx
- 文档编号:6483355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839.78KB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全章教案.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全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全章教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全章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章教案
第二章声现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探究活动,养成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养成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
【教学重点】
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
1.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2.利用回声测量距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情境创设】媒体播放学生耳熟能详的的各种声音:
如钢琴曲《梁祝》、鸟鸣声、笛子声、蝉鸣蛙叫声、流水潺潺声、风吹树叶沙沙声等。
【设疑】声音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关于声音,你们想知道哪些知识?
想进行哪些方面的研究呢?
【导入课题】: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研究价值,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陆续揭开这些问题的神秘面纱,让我们先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开始。
板书课题: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比研究问题更重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二、新课讲授
探究一:
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亲身体验】请同学们完成如下实验:
1.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
2.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
3.敲响音叉,然后把它贴近脸颊。
提问:
你有什么感觉?
【提出问题】根据刚才的亲身体验,猜想一下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猜想】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设计实验】下面我们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你的地盘你做主,请学生利用桌面上的器材(音叉、小鼓、橡皮筋、哨子、直尺、乒乓球、桌子、水、碎纸屑等)自行设计实验,让它们发出声音。
【过渡语】有些物体的振动能观察到如张紧橡皮筋的振动,但有些振动观察不到,你能想办法说明振动的存在吗?
方法一:
证明鼓面的振动
在发声物体表面撒一些碎纸屑;
方法二:
证明音叉的振动
1.用乒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
2.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
【进行实验】指导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分析论证】各小组收集实验信息,完成表格内容,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发声体
现象
结论
如音叉
发声的音叉弹开乒乓球
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如队鼓
发声的鼓使碎纸屑跳动
发声的鼓鼓面在振动
橡皮筋
桌子
人
直尺
其他
【结论】你能总结出发声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吗?
【交流与评估】学生汇报交流后引导学生归纳出结论,组织学生评估并反思实验过程,从而发现问题,改进实验。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教师演示】用力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声,然后用手扶住敲响的音叉,进行对比,两次听到的声音为什么不同?
强调:
①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不能说成“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②振动不能写出“震动”
3、声音的记录
4、【课外延伸】了解一些小动物的发声方式。
5、经典回顾:
利用课件播放留声机发出美妙的音乐和留声机图片,让学生感受人类记录声音的历史。
【设置情境】
视频播放:
神舟十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在太空中交谈的资料片断,设问:
宇航员交流的方式,与人们在地球上的交流进行对比,有什么不同?
【过渡】声音的传播需不需要借助一些物质呢?
请看下面的演示实验。
探究二:
声音的传播
1、真空不能传声
【教师演示】真空铃实验
玻璃罩中放一个小电铃,接通电源,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注意声音的变化;然后再让空气进入玻璃罩,注意声音的变化。
【提出问题】
1.在没有抽出玻璃罩的空气前,你能看到电铃锤的振动吗?
你能听到铃声吗?
2.在用抽气机抽气的过程中,你能看到电铃锤的振动吗?
说明什么问题?
但是随着抽气的不断进行,玻璃罩内的空气越来越稀少,你听到的铃声有什么变化?
3.如果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尽,罩内变成真空,你还能听到铃声吗?
4.再让空气进入玻璃罩,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5.通过真空铃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设计意图:
把真空铃实验的问题细化,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另一种方法即实验推理法,从正反两方面让学生明白,有空气能听到声音,没有空气听不到声音,说明空气传声而真空不能传声。
)
【过渡】
声音可以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那固体和液体能否传播声音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学生探究】
(1)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
学生设计并动手实验,用密封盒将发声的小闹钟密封,放入水中。
仍然能听到声音。
【举出实例】
引导学生举出其他利用液体传声的例子
【学生探究】
(2)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
同位合作,一个同学轻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捂住一只耳朵,把另一只耳朵贴在桌面上听。
【举出实例】
引导学生举出其他利用固体传声的例子
【知识应用】让学生利用自己制作的“土电话”进行交流,比一比,看谁制作的“土电话”传声效果最好。
3、【播放视频】声音的传播
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5、归纳总结:
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些物质叫做介质;固、液、气三种物质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知识运用:
2009年3月,某地小报上报道“一宇航员在太空中远远的看到星体爆炸,感到其声震耳欲聋”。
这篇报道真实吗?
为什么?
【播放视频】夏天电闪雷鸣时,闪电和雷鸣是同时产生的,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
这说明什么?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声速”部分,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阅读表格里的数据你能获得声速的哪些信息?
小结:
1、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2.15℃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3、声音在固体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概括能力。
)
【知识运用】
1.课上说,课下做:
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次敲打的声音,并说出其中的道理。
课下试试看。
验证一下你的回答。
2.释疑:
古代行军打仗时,为了能及早探听敌情,战士们总是把耳朵贴在地上去听,能过早地听到敌人的马蹄声,这是为什么呢?
(老师评价学生回答并补充固体传声性能好,声音损失少)
【自主学习】为什么对着远处的山崖喊话能听到回声?
为什么在教室内说话听不到回声?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30页小资料上面的自然段“回声”部分,尝试回答回声是怎样形成的,什么条件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分开?
强调:
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形成的一种现象。
要想把原声与回声区别开,从发出声音到再返回耳朵的时间大于0.1秒。
当障碍物离声源太近时,声波很快被反射回来,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人们分辨不出原声和回声,但觉得声音更响亮。
【知识拓展】
1.结合以上的学习,利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及听到回声的条件,请你算一算,障碍物至少和声源相距多少m,能把回声和原声才可以区分开?
归纳总结:
听到回声的条件:
回声到达耳朵比原声晚0.1s以上,距发声体至少17m,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分开。
2.提问:
你能说出回声的作用吗?
【播放视频】了解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介绍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不屈服于命运,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
(设计意图:
通过贝多芬失聪后进行音乐创作的精神,鼓励学生克服困难,要坚持不懈地学习。
)
三、课堂小结
引领学生学会梳理知识,使学生由知识点的学习升华到系统的总结。
四、课堂检测
老师巡视、讲评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2、真空不能传声
三、声速
1、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2、声音在固体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四、回声
1、回声:
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形成的一种现象。
t≥0.1s
2、听到回声的条件:
s≥17m
3、回声的作用:
加强原声;测量距离
【课堂检测】
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的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观众耳朵中。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_________,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_________.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m/s.
3.如图3所示的实验现象表明。
第3题图第4题图第5题图
4.2011年5月10日出版的《解放军报》刊发题为《亚丁湾,记者体验护航“十八般兵器”》的报道称,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
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
A.半导体网B.磁性物质网
C.真空网D.金属物质网
5.如上右图,将一块正在发声的小音乐芯片放在注射器中,再将活塞推到底端,用橡胶帽封闭注射口,然后用力往外拉活塞,这时听到注射器中音乐芯片的声音会变;其声音是通过传入人耳。
6.2010年3月28日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救援工作迅速展开。
4月2日下午,事故矿井下发现有生命迹象,原来是被困人员通过敲击钻杆,发出“当当”的求救信号,这是因为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7.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
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
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__________m(海水中声速是1500m/s).但是,超声波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振动空气2.快快340
3.发声体在振动(或发声的纸盆在振动)4.C
5.小、空气固6.体(或金属)
7.3000真空不能传声
第2节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
2、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和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音调与响度的因素,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教学难点】
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振动会发出声音,可是,在生活中,你听到过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吗?
听到过蚊子发出的声音吗?
你猜想是什么原因呢?
鼓励学生对精彩回答掌声鼓励,然后乘势提出问题:
刚才为什么用力鼓掌比轻轻拍掌发出的声音大?
【导入新课】可见不同的声音有强弱、高低之分,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内容。
板书课题:
§2.2声音的特性
(设计意图:
从学生习以为常但又不能科学解释的生活现象入手,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点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
二、合作探究:
探究问题一:
音调
1、音调
【创设情境】播放男低音演唱的《送别》和女高音发出的《海豚音》。
让学生感受两首歌曲中声音有什么差别?
【提出问题】我们接触到的各种声音有的高有的低,在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不同?
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呢?
2、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探究实验】如图,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
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强调:
两次实验要用相同大小的力)
教师巡视,对个别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指导,让学生代表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并填写记录表格(答案见附件1)
钢尺伸出长度
振动快慢
声音高低
伸出5cm
伸出10cm
伸出15cm
(设计意图:
简单易操作,直观易感知,学生很容易将音调的高低与振动的快慢联系在一起,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
3、超声波与次声波
【自主学习】指导学生自学,并思考下列问题:
1、物理学中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是什么?
怎样定义的?
单位是什么?
2、如果一个物体的振动频率是100Hz,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3、你认为影响音调的因素是什么?
4、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多少?
5、什么是超声波?
什么是次声波?
6、阅读小资料说明:
为什么有时在你认为很静、没有任何声音时,狗却突然表现得非常警觉?
【演示实验】为了很好地了解物体振动发声的情况,我们可以将声音的波形在示波器或计算机上展现出来。
分别把两个不同的音叉(256Hz、512Hz)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注意听音调上的差别以及观察声音在的波形上的区别。
(设计意图:
形象,直观,通过观察波形图,易于把频率与音调关系密切联系起来,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
【回眸】蝴蝶飞行时,翅膀振动在2min内振动了600次,蚊子在飞行时,翅膀振动在1min内振动了21000次,则它们的发声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你能听到__________发出的声音。
探究问题二:
响度
1、响度
【教师演示】分别轻轻敲击鼓面和用力敲击鼓面。
请学生辨别声音的变化。
点拨:
物理学上把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提出问题】根据上面的实验,你猜想什么因素决定声音的响度呢?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2、影响响度的因素
【探究实验】你的如图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观察乒乓球弹开的幅度;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重做上面的实验。
提问:
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乒乓球的作用是什么?
点拨:
物理学中在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音叉的振动的幅度不便于直接观察,通过乒乓球摆动的幅度可以间接反映出音叉振幅的大小,这样我们就把音叉微小的振动给放大了,也便于我们直接观察,这种方法叫做转换法。
【得出结论】现在你能说出响度和振幅之间的关系吗?
鼓励学生回答,总结出结论。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渗透转换法。
)
3、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情境演示】将手机铃声调到合适音量后,从讲台走到教室后面,再返回讲台。
同学们听到的声音会有什么变化?
【得出结论】上面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活中如何增大声音的响度?
引导学生发言,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
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把物理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思想。
)
【反馈练习】牛的叫声与蚊子的叫声相比较,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牛叫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大
B、牛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小
C、牛叫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小
D、牛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大
剖析:
音调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而响度取决于发声体的振幅。
牛叫的声音较低沉,即振动频率低,音调较低;蚊子声音尖细,即振动频率高,音调较高,但牛的叫声明显比蚊子大,即响探究问题三:
音色
1、音色
【播放声音】多媒体播放钢琴、二胡、笛子等一些乐器的声音,让学生判断是什么乐器发出的。
提问:
你是是怎样分辨出不同声音的?
仅仅是根据音调和响度吗?
点拨:
音色就是指声音的品质。
(设计意图:
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把物理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容易形成音色的概念,同时体现课堂的趣味性,也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
)
【教师演示】下面分别是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用计算机播放这几个声音片段,边听边比较它们的波形有何异同。
音叉波形图钢琴波形图长笛波形图
2、与音色相关的因素
【提出问题】针对上图,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从波形图上能得出哪些信息?
2.让同学总结音色与哪些因素有关?
3.能否举出在生活中利用音色来辨别不同物体发声的例子。
【互动小游戏】全体同学闭上眼睛,找三名同学分别说一句话,让学生猜分别是哪位同学的声音,并说明依据。
(设计意图:
在增加课堂愉快气氛的同时,增强对银音色的理解。
)度大。
探究问题四:
科学世界:
乐音和乐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36“科学世界---乐音和乐器”。
(有条件的教师和学校可演示这些乐器。
)
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什么是乐音?
2、乐器的主要有哪几种类型,它们是怎样来改变音调和响度的?
(设计意图:
扩大学生的视野,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与乐器的完美结合,了解物理知识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忆、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解决学生疑惑:
1、什么是音调?
影响音调的因素是什么?
2、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多少?
什么是超声波?
什么是次声波?
3、什么是响度?
影响响度的因素是什么?
4、什么是音色?
影响音色的因素是什么?
四、课堂检测
老师巡视、点拨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2.2声音的特性
含义
决定因素
相关知识
音调
声音的高低
发声体振动的频率
频率:
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
赫兹(HZ)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
20HZ-20000HZ
超声波与次声波
响度
声音的大小
发声体振动的振幅
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振幅:
物体振动的幅度。
音色
声音的品质
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
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课堂检测】
1.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
A、音调低,响度大B、音调低,响度小
C、音调高,响度大D、音调高,响度小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轻声细语”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小
3.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银行”,当人们存放了自己的贵重物品后.要用仪器记录下自己的“手纹”“眼纹”“声纹”等,以便今后用这些细节独有的特征才能亲自取走物品,防止被别人取走。
这里的“声纹”记录的是人说话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三者都有
4.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当划得快时,纸片振动产生声音的音调________,当划得慢时.纸片振动得_______,产生的音调_______。
如图所示,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产生的音调比拨动张紧的粗橡皮筋产生的音调___________。
5.往热水瓶中灌开水时,可以根据发出声音的_________变化来判断水是否灌满;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按键实质是改变电视机发出
声音的_________。
6.蜜蜂1min振动21000次,则蜜蜂发声频率是____,当它都从你耳边飞过时,你_______(“能”或“不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7.声波可以在示波器上展现出来。
先将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再将敲响的甲、乙两个音叉分别对着话筒发出声音.在示波器上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波形。
通过对被形的分析,可知________音叉的音调高。
参考答案:
1.A2.A3.C4.高、慢、低、高5.音调响度
6.350Hz能7.乙
第3节声的利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回声定位和回声测距。
【教学难点】
(1)区分声和声音
(2)理解声传递能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引入新课
三个视频引入
播放影片《功夫》片段。
问:
电影中的“狮吼功”你相信吗?
师:
请继续观看视频《声音击碎玻璃杯》
问:
你相信声音可以击碎玻璃杯吗?
师:
请再观看视频《超声波碎石》问:
你相信超声波可以击碎人体内的胆结石、肾结石吗?
问:
你知道这是什么物理知识在医疗中的运用?
可见,声有我们意想不到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章第3节声的利用。
点题板书
【板书】§2.3声的利用
(设计意图:
利用三个递进的视频,让学生从搞笑到惊奇,再到彻底认可声有我们意想不到的作用。
在不留教学痕迹的的基础上已认识到声的运用。
二、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
(一)声与信息
问:
你能举出声运用的例子吗?
问:
很好!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38—39页,看看能不能把声与信息分分类,看看有几种运用?
(设计意图:
很多学生并不会阅读,更不会对阅读材料剖析分类。
这部分内容之所以这样处理,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还能发现本节的易混点。
)
指导学生科学的阅读课文。
【板书】一、声与信息
师:
同学们很聪明,这么快就找到两种分法。
下面请同学们继续观看视频。
播放《听漏工》、《海豚蒙眼靠回音定位仍能找到目》
问:
回声定位是如何完成的?
下面再深入理解一下这个重要的运用。
继续播放《蝙蝠靠回声定位捕获猎物》《倒车雷达原理》。
最后定位到图片上。
师:
回声不仅可以确定位置,还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
练习:
用超声波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秒后收到回波。
此处海水有多深?
(设计意图:
重要知识要多种方式学习。
计算题求解不规范是现在学生的特点,加上一个计算题既强化了重点知识,又规范了解题行为。
)
实物投影学生的解答过程,师生共同分析矫正。
探究活动
(二)声与能量
实验证明声传递能量
问:
有的同学按照声音、超声波、次声波的运用分类,这些同学很聪明,有此你可以看出声和声音是一回事吗?
师:
所以,该节课的课题是“声的利用”而不是“声音的利用”。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声的第二个运用:
声与能量
三、归纳总结
拓展提高
(设计意图:
蜻蜓点水,轻松辨析易混点,再次点题。
)
【板书】二、声与能量
师:
开始上课时我们看到的视频,说明声是可以传递能量的,下面我们就用实验来证明一下。
指导学生上讲台完成实验:
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跳动。
(设计意图:
变为学生演示实验,更有说服力和示范引导作用。
)
播放《超声波清洗眼镜》、《超声波清洗工件》两个视频。
问:
声传递能量有哪些具体的运用?
师:
请同学们看看现代武器。
播放视频《次声波杀手》。
(设计意图:
再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知道,知识是无价的,只有好好学习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
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投影学生的总结。
(设计意图:
不仅拓展了知识,又了解了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激发了对科学、对祖国的热爱。
)
【板书设计】
§2.3声的利用
一、声与信息:
回声定位、回声测距、B超
二、声与能量:
声清洗、声击石、次声武器
达标检测
1.声既能传递__________,也能传递__________。
2.超声清洗及超声碎石是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全章教案 人教版八 年级 物理 上册 第二 现象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