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2课大统一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教学案岳麓版.docx
- 文档编号:6482666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57.06KB
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2课大统一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教学案岳麓版.docx
《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2课大统一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教学案岳麓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2课大统一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教学案岳麓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2课大统一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教学案岳麓版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1.秦皇帝制度和秦朝的中央官制及特点。
(重点)
2.秦朝的地方行政机构设置及内容。
(重点)
3.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作用。
(重难点)
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
1.统一的背景
(1)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的力量逐渐强大,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
一些诸侯打着“尊王”的旗号,不断进行争霸战争。
(2)战国时期,各大国国君先后改称“王”,不少大国还出现了卿大夫夺位的政变。
2.统一的过程:
秦国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等国,在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
3.统一的意义:
结束了数百年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
[图解历史]
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
二、“始皇帝”与三公九卿
1.皇帝制度
(1)确立“皇帝”名号:
嬴政统一六国后,改称“皇帝”。
(2)皇权至上: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
(3)“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是君主权力集中的另一体现。
2.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
(1)三公:
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执掌律令、图籍,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军务。
(2)九卿:
三公以下设九卿,分掌国家和皇家各项事务。
(3)特点:
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处于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状态,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
[轻巧识记]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可归纳为“一、一、二、二、四”
一个核心:
皇权至高无上。
一个首创: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两对矛盾:
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
两层官制:
中央:
三公九卿制;地方:
郡县制。
四个统一:
统一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思想(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统一文字。
三、废分封,置郡县
1.郡县制
(1)内容:
地方政权机构分为郡、县两级。
郡是中央政府以下的一级统治机构。
郡设郡守、郡丞和郡尉。
郡下设若干县,县置县令(县长)、县丞和县尉。
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
(2)作用: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皇帝的命令,通过三公九卿,经由郡、县、乡、里可直达百姓。
2.选官制度:
秦帝国还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3.法律:
秦法以“轻罪重刑”为立法的指导思想,是嬴政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
4.秦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2)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易错提醒]
(1)秦始皇并非郡制和县制的创制者。
郡制和县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出现,秦统一全国后,只是在全国推行。
(2)秦朝实行的郡县制实质上是对分封制的否定,不是对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
分封制下官位世袭,独立性强,不利于中央集权;郡县制下官员由中央任命,听命于中央,有利于中央集权。
因此,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一种进步。
主题一 皇帝制度与三公九卿制度
探究点1 皇帝制度的特征及本质
史料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
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
“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
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
并说:
“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
‘朕’”的建议。
思考 史料中反映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是什么?
答案 特征:
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本质:
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探究点2 三公九卿制
史料
秦朝“九卿”中的郎中令主管宫廷戍卫和皇帝的侍从警卫,宗正主管皇帝事务,治粟内史主管国家财政,少府主管皇室财政。
思考 据史料归纳秦政权的特点。
结合所学分析三公九卿制在处理国家政务上的特点。
答案
(1)核心是“皇权至上”。
“家天下”,家国同治。
(2)分工严密,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分别向皇帝负责。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1)以皇权为中心,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皇帝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少府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服务的。
“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统治制度的特点。
(3)中央官职分工严密,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确保了皇帝大权独揽和对人民的统治。
(4)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地方绝对服从中央,最后集权于皇帝,加强了中央集权。
主题二 郡县制的推行
史料 (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
“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廷尉李斯议曰: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廷尉议是。
”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思考
(1)王绾、李斯对地方管理体制的主张各是什么?
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2)秦始皇最终采纳了谁的主张?
为什么?
答案
(1)王绾主张实行分封制。
理由是天下初定而且疆域辽阔,将王室亲族分封到新占领的地区,有利于巩固帝国的统治。
李斯主张实行郡县制。
理由是分封制容易导致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2)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主张。
原因是历史经验证明,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
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
项目
分封制
郡县制
不同点
划分依据
以宗法制为原则,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按地域划分
地方长官权力
诸侯的王位世袭,拥有封地,分别统治部分土地和人民
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只有俸禄没有封地,官位概不世袭
与中央的关系
诸侯在地方上有很强的独立性
郡县是地方的行政机构,必须绝对服从中央
历史作用
虽有利于巩固统治,但中央不能直接控制地方,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中央可以直接控制地方,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性质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相同点
性质:
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
都是为了巩固王权的政治
西周与秦朝政治制度的比较
中央政治体制
地方政治体制
选官制度
政治特点
西周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国一体,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形成了建立在血缘宗法制度上的世卿世禄制度
奴隶制的贵族政治
秦朝
以皇权为中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
“三公九卿”分工严密,各司其职
郡县制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按地域划分
实行俸禄制度,官位概不世袭,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调遣
封建的官僚政治
1.某学者在评价某一制度时说:
“伴随着这一制度产生的新名号成为秦以后历代野心家们拼命争夺的最高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崇拜最高权力的奴性意识。
”“这一制度”是( )
A.郡县制度B.三公九卿制
C.皇帝制度D.宗法制度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目中“最高权力”,结合所学知识,郡县制是地方行政制度,并非最高权力,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三公九卿制是中央官制,并非最高权力,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皇帝制度是秦朝首创,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高权力,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宗法制度并非秦朝首创,故D项错误。
2.有学者说,“秦朝这一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
“这一制度”是指( )
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
C.御史制度D.郡县制度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皇帝制度体现的是专制主义,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中央官制之先河”,三公九卿制度属于秦开创的中央官制,故B项正确;御史大夫属于中央监察制度,故C项错误;郡县制属于地方行政制度,故D项错误。
3.(2018·山师大附中阶段检测)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
“嬴政大帝摆脱了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其中“划时代的突破”是指( )
A.军功爵制B.郡县制
C.三公九卿制D.皇帝制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嬴政大帝摆脱了周王朝最洋洋得意的制度……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取代了周代分封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
4.(2018·寿光一中检测)历史学家钱穆认为:
“秦汉以来的郡县制,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
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
”郡县制能发挥这一作用,是因为( )
A.能够消除地方割据
B.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C.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
D.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
答案 C
解析 郡县制废除了奴隶主旧贵族时代的世袭特权,基本上解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对封建中央政权的威胁,故答案选C。
5.地方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
……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
……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
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
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分封制的影响,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
(2)据材料二,概括秦朝郡县制度的主要影响。
答案
(1)影响:
诸侯国关系疏远,相互攻击,威胁周天子的权威。
破解:
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
(2)影响: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解析
(1)第一小问影响,据材料一“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得出关系疏远,相互攻击,据材料一“周天子弗能禁止”得出威胁周天子的权威;第二小问破解,据材料一“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得出统一国家,据材料一“皆为郡县”得出推行郡县制。
(2)据材料二“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得出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对点训练]
1.(2018·济南一中期中)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分封制逐渐瓦解
B.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
C.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
D.宗法制已完全崩溃
答案 A
解析 依据材料中“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的信息可知鲁君由朝贡周王到朝贡其他诸侯国,说明分封的等级逐渐瓦解,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018·汾阳一中高一期中)《资治通鉴》记载: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
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分封制度被破坏
B.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
C.等级制度被破坏
D.贵族特权被废除
答案 A
解析 分封制下,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
三家分晋说明分封制被破坏,A项正确;B、D两项题干无从反映,也不符合史实;C项易误选,原因是对分封制的理解与基于题干表面的认识。
3.至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掉六国,完成统一。
秦灭六国的主要条件有( )
①秦国实力的强大 ②人民渴望统一 ③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④各民族的初步融合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②③④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①②③④均是秦灭六国的条件。
4.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追尊秦庄襄王,并通过营建极庙、陵墓、刻碑等措施反复强调其“始皇”的身份,将自己置于“帝者之祖”的位置。
其主要目的是( )
A.恢复周朝的宗法制度B.强化政权的合法性
C.消除前朝的政治影响D.开创新的皇帝制度
答案 B
解析 通过材料“追尊秦庄襄王,并通过营建极庙、陵墓、刻碑等措施反复强调其‘始皇’的身份,将自己置于‘帝者之祖’的位置”不难得知,秦始皇一方面是在强调自己的世系,另一方面又在彰显其开创性,这都是在强化新生秦帝国的合法性,故B项正确。
5.(2018·济南历城二中调研)皇帝制度形成后,其居处称“行在所”,所居称“禁中”,服食之物称“御”,所用车马称“乘舆”,皇帝有病称“不豫”,皇帝去世称“驾崩”,入葬的坟墓称“陵”。
皇帝的父母、妻妾和儿女也有专门的称号。
此称谓( )
A.使官僚政治逐步取代血缘政治
B.体现了皇权上天赐予的神秘性
C.意在突出皇帝与众不同的地位
D.改变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趋势
答案 C
解析 皇帝制度的特点是皇权至上,不仅包括皇帝的称号,也包括皇帝的车马以及家人均有专门的称号,故选C;A是郡县制的特点,排除A;B中神秘色彩没有体现,排除;皇帝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部分,不能改变社会发展趋势,排除D。
6.“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这主要体现了( )
A.皇位世袭B.皇权至上
C.皇帝独尊D.君权神授
答案 C
解析 秦代建立后,天子使用玉料来制作印玺,群臣从此都不敢再这样使用了。
反映了皇帝独尊。
7.元朝人胡三省说:
“秦置御史,掌讨奸猾,治大狱,御史大夫统之。
”他认为御史大夫的重要职责是( )
A.执掌奏章,下达诏令B.统领百官,处理政事
C.监察官员,审理大案D.草拟诏书,审议执行
答案 C
解析 执掌奏章,下达诏令材料没有涉及到,故A项错误;统领百官,处理政事是丞相的职责,故B项错误;“掌讨奸猾,治大狱”表明御史大夫的职责是监察官员,审理大案,故C项正确;草拟诏书,审议执行是唐朝三省的职责,故D项错误。
8.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但秦朝建立后,面对空前扩大的统治区域,却采用了郡县制。
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
A.行政区域划分的变化B.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C.官员任用原则的变化D.保证了专制皇权的强化
答案 C
解析 郡县制和分封制的主要区别在于管理体制的不同,与行政区域划分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郡县制的主要作用在于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故B项错误;分封制下地方官员世袭产生,而郡县的主要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故C项正确;郡县制的主要作用在于加强中央集权,并不能保证专制皇权的强化,故D项错误。
9.贾谊在《过秦论》中说: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秦始皇为能够“制六合”而采取的直接有效措施是( )
A.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统一文字
C.统一货币D.统一度量衡
答案 A
解析 郡县制的推行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模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
10.(2018·长春高一调研)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
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材料意在说明( )
A.郡县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
B.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C.郡县制优于分封制,其危害小于分封制
D.郡县制与分封制互有利弊,应相互借鉴
答案 C
解析 分封制仅历经商周时期,“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说明郡县制优于分封制,“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可知郡县制的危害要小于分封制,故C项正确。
[综合强化]
11.(2018·济南一中期中)《史记集解》:
“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该材料反映了( )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
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可以看出皇帝制度的突出特点为皇权至上,皇帝独尊,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表述都不准确。
故选D。
12.《史记·秦始皇本纪》载: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
中人或告丞相。
丞相后损车骑。
始皇怒曰:
‘此中人泄吾语。
’案问莫服。
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秦始皇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
A.建立保密制度B.震慑谋反之徒
C.维护皇帝权威D.削弱丞相权力
答案 C
解析 材料虽涉及保密,但此举并非为了建立保密制度,故A项错误;“中人”只是泄露了秦始皇对丞相车骑众多不满的消息,并非谋反,故B项错误;秦始皇“弗善”是因为丞相车骑过多损害了皇帝的权威,捕杀在旁者也是因为“中人”泄密给丞相,有损皇帝权威,故C项正确;此举并未削弱丞相权力,丞相仍是百官之首,故D项错误。
13.在秦代,官僚这种政治角色是从分封制下君主的家臣演变而来的,同时设置官府中掌管薄书案牍的吏胥,辅助官员履行政务。
这表明秦代( )
A.已出现了完整的官僚体系
B.平民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
C.官僚政治的模式已经形成
D.中央文官的地位较为突出
答案 C
解析 秦朝是古代中国官僚制度的奠基时期,其官僚体系刚刚从贵族政治演变而来且尚处于雏形阶段,故A项错误;在古代中国的地主政权之下,取代贵族政治的只可能是官僚政治而非平民政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官员之下已设置有辅助其履行政务的吏胥,古代中国官僚政治的基本模式业已形成,故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刻意突出“中央”与“文官”的特别地位且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对比,故D项错误。
14.学者林甘泉发现古籍中没有秦朝授予某人“太尉”之职的记载,他认为:
“应当相信,秦代官制是有‘太尉’一职的,并因此而达到削弱丞相军权的目的……但实际上太尉一职并未委派给任何人。
”这说明( )
A.秦设“太尉”官职只是后人的猜测
B.秦朝为提高行政效率废除“太尉”
C.“太尉”设与不授服务于皇权需要
D.秦统一六国后已无设“太尉”必要
答案 C
解析 材料“学者林甘泉发现古籍中没有秦朝授予某人‘太尉’之职的记载”的意思是太尉没有授予某人,而不是没有太尉之职,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太尉没有授予任何人,达到削弱丞相军权的目的,故B项错误;秦统一六国后设置太尉一职,但没有授予任何人以达到削弱相权的目的,故D项错误。
15.(2018·青岛胶南一中竞赛)据《汉书》载:
“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认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
A.巩固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度
B.适应了封建大一统政治确立的需要
C.消除了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
D.适应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的需要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自周衰,官失而百职乱,战国并争,各变异”“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即可概括出作者认为建立郡县制有利于加强国家统一。
故B项正确。
16.(2018·合肥高一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
——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
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考察》
材料二 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
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
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
——《郡县制度与秦汉时期的霸业》
材料三 郡县制实行以来,历经褒贬。
在第一期论争中,以唐代为高潮。
柳宗元等人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与之相反,朱敬则、孙樵等人则认为郡县制度祸害社会,流弊颇深。
明末至清中叶是论争的第二期。
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从天下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地方官专任等限制皇权的社会权力结构新模式。
然而,他们仍未脱离秦代以来或言封建、或言郡县的窠臼。
戊戌变法以来,论争进入了第三期,时人引入了宪政、联邦制等新型社会权力架构思想,对郡县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释,章太炎、梁启超、毛泽东等人提出了改造中国旧有社会行政结构的一些新思想,但因社会环境、思维角度的不断转换,他们的一些重要见解并非一成不变。
——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的郡县制度所产生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郡县制度“历经褒贬”的主要原因。
答案
(1)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巩固了秦汉时期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基础(框架)。
(2)打破了贵族领主世袭特权,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自然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外封建国家的典范制度。
(3)对郡县制度所起到的历史影响(利弊)看法不一致;地方长官专任等限制王权思想的提出;西方宪政、联邦制度的传入;改造中国旧有社会行政结构的需要;社会环境、思维角度不断转换的影响。
解析 第
(1)问,材料一表明郡县制成为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后世所沿用,据此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其影响。
第
(2)问,注意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角度分析其作用。
第(3)问,从材料三提取相关信息,注意逐条梳理,言之有理即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第一 单元 中国古代 中央集权 制度 大统 秦朝 教学 案岳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