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西师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优质课教案.docx
- 文档编号:6478848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2.54KB
最新西师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优质课教案.docx
《最新西师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优质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西师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优质课教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西师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优质课教案
第一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第1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内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例1、例2、例3,P3—课堂活动1、2,P3课堂活动1,练习一第1、2、3。
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设置,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要用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来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在合作学习中探讨计算方法,体会某些方法的合理性与简捷。
3、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
教学重点
探讨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具:
1页的挂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导入
出示主题图,师谈话引入
师:
同学们喜欢看体育比赛吗?
到过体育馆看过比赛吗?
几个小朋友来到了北碚体育馆观看篮球比赛。
这儿听听,那儿瞧瞧。
发现了许多与数学有关的信息。
1、从图中,你知道了那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数据能解决那些数学问题?
能列式表示吗?
3、这些解决问题的算式你见过吗?
组织学生集体讨论。
主题图和老师谈话的引导下,进入学习状况,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三个问题。
善于集体讨论,积极发言认真思考和倾听。
产生探求新知的积极心态。
首次探索
出示例1图:
1、体育馆的A区有多少个座位?
这个问题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你是怎样想的?
2、怎样计算48×10=?
说说你的想法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再集中汇报)
生1:
10个十是100,48个十是480
生2:
48×9=432,再加上48,就是
480。
生3:
48的10倍是480。
……
师:
你们想出的这些方法都不错,能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真棒!
3、回忆同学们想出的这些计算方法,你更愿意用那种方法计算?
看懂题意,自主探究口算的方法。
认真倾听同学们的发言,加以比较,掌握一种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
及时反馈
组织学生完成填一填:
96×1054×885×10
肯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1、先独立计算。
2、同桌相互说说计算方法,并相互评判。
再次探索
出示例2情景图和左边男孩子的问话:
“一共有多少袋面粉?
你们能帮他计算吗?
1、怎样列式?
2、集体谈论计算方法。
3、与例1的计算相比较,你想说点什么?
出示例3:
20×30
1、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2、集体谈论计算方法。
3、怎样口算最简便。
积极动脑,完成知识迁移。
通过比较,感悟计算方法的一致性。
及时反馈
组织学生完成算一算:
21×2045×3050×32
肯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先独立计算。
同桌相互评价。
课堂小结
师:
1、我们这节课讨论的是什么计算?
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2、说说通过太论计算方法后,你的收获。
观察并发现算式的特征,回顾并整理本节课的收获。
课堂活动
组织学生完成P3,P4的课堂活动。
1、同桌互相出题算一算,说说口算的方法。
2、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答。
完成练习一第1、2、3题。
1、同桌互相出题算一算,说说口算的方法。
2、学生看卡片口答。
3、完成练习一第1、2、3。
第2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
(2)
教学内容
教材P3~例4,P4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一第4~9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的方法,并能正确估算。
2、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正确、较快地计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喜欢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讨估算方法。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引入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重温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1、回顾:
上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2、说一说:
20×30,你是怎样口算的?
主动探索
学习新知
阿姨的小卖部有许多商品,学校买了16个篮球球,大约要多少钱?
你能帮忙算一算吗?
出示例4图:
1、怎样列式?
2、集体讨论估算方法。
3、指名说说。
1、先自主探索估算方法。
2、同桌互相说一说。
反馈练习
练习一第7题。
1、学生先独立完成。
2、同桌互相说一说。
3、全班交流算法。
1、学生先独立完成。
2、同桌互相说一说。
3、全班交流算法。
课堂练习
1、P5~4
2、P5~5,怎样列式计算?
3、P5~6,夺红旗游戏。
解决问题:
7~8题。
学生先看懂图意,再独立完成,最后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思考题,先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
1、学生独立连线,说说怎样想、算最快。
2、写出算式并计算。
3、在小组中积极表现,增强集体荣誉感。
4、解决问题,独立列式计算,再全班交流。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全班说一说。
第3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3)
教学内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P7~例5、例6,P10课堂活动1、2题。
教学目标
1、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现实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2、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原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积的末尾必须写在十位上的道理。
教具准备
例题挂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铺垫
口算:
30×2012×4050×20
40×1610×2353×30
12×412×1025×10
学生独立口算,全班集体订正。
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例5:
课件出示例题图,
算这些卷笔刀一共有多少个,该怎样列式?
板书:
12×14
1、可以怎样计算?
(1)先算4盒多少个,再算10盒多少个,最后把它们加起来。
(2)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2、在竖式计算中,你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3、组织学生讨论,怎样计算?
4、重点理解第一步先算什么,积表示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积又表示什么,应该怎样书写。
12
×14
48表示4个12是48
120表示12个10是120,所
168以这个“2”必须写在十位上。
简写为:
12
×14
48
12
168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
1、参与解决问题的讨论。
2、与计算方法的讨论。
(1)先算4盒多少个,再算10盒多少个,最后把它们加起来。
(2)还可以竖式计算。
3、在竖式计算中探讨计算方法。
(1)先算什么?
积表示什么?
(2)再算什么?
积又表示什么?
(3)怎样书写?
尝试练习
试一试:
142143
×27×85×26
98105
□8
□□□
独立练习,校对答案,错误及时订正。
师生互动
再次探索
例2:
出示例题图
1、看懂图意,列出算式。
2、在竖式里怎样计算?
(集体讨论)
3、重点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中每一步表示什么,使学生在理解每部分积是怎样得来的基础上,加深理解、掌握乘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并板书:
34
×25
170□×□的积
68□×□的积
850□+□的积
4、讨论:
(1)例5、例6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之处?
(2)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计算顺序是怎样的?
先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再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1、积极动脑,完成知识迁移。
2、理解算理,正确地用算式计算。
3、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留下完整的印象。
尝试练习
议一议:
怎样笔算79×80,一人板书,其余同练。
再算一算:
73×2196×1545×18
独立练习,同桌互相检查。
课堂活动
P11~1、2题。
1、算一算,说一说。
2、在下面的空格里,填上两个数相乘的积。
并观察第三个乘积与前面的两个乘积有什么联系。
1、学生独立计算,说一说。
2、先计算,再观察、发现此题的规律。
课堂小结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计算顺序是怎样的。
指名全班说一说
第4课时问题解决
(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13页及练习三1、2、4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探索综合运用乘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
2.经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从多种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
孩子们,还记得运动会的情景吗?
运动会中你参加了什么项目?
师:
说起团体操,咱们训练时可认真了。
瞧,在这个团体操队伍中,还藏着不少数学信息呢。
从中你获得了哪些?
生:
同学们站成了4列,每列18人。
师:
“每所学校的同学都站了4列,每列18人”是什么意思?
生:
每所学校的学生站的列数一样多,每列的人数也一样多。
(出示问题)
师:
要求参加训练的22所学校共有多少人,通常需要先知道什么?
生:
要知道1所学校参加训练的人数。
师:
题目里直接告诉我们这个信息了吗?
想一想: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方法探索
方法一
师:
孩子们,谁来谈一谈你的好办法
生:
用18׳4׳22
师:
4表示什么意思?
(每所学校站4列)18呢?
(每列18人)那18׳4,你求到了什么?
生:
18׳4表示先算1所学校参加训练的人数。
师:
这个意义很有价值。
(板书)
师:
看,因为我们的目的是求22所学校的总人数,那就可以先算出1所学校的人数。
再用1所学校的人数乘22,得到22所学校总的人数。
师:
我们列了综合算式,能计算吗?
(学生计算)
师:
别忘记写单位,还要作答。
方法二
师:
要求22所学校的总人数,除了这种做法外,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谁来挑战?
生:
可以先算4׳22,再乘18
师:
4表示什么意思(每所学校都站4列同学)
22呢?
(一共有22所学校)
那4׳22求到了什么?
生:
4乘22求到的是22所学校一共站了多少列?
师:
先求出了22所学校共站的总列数(板书),再怎么办?
生:
乘18,因为每列有18人,所以也求到了22所学校一共的学生人数。
师:
谁再来谈谈这样的思路。
师:
通过计算,看答案是否和第一种做法的结果同样多?
(结果都是1584。
)
师:
孩子们,我们用了(几种)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
(2种)
在数学上,经常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比较一下,这2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课堂练习:
数学书练习三1、2题。
四.课堂收获
通过刚才的学习,谈谈你的收获吧!
第5课时问题解决
(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14页及练习三3、5、6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主要探索运用“归一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渗透“倍比”关系,并能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解题思路的表述和交流。
2.经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从多种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
孩子们,上节课我们解决了运动场上团体操队伍的问题。
今天,我们继续关注运动场上的事情。
瞧,超市阿姨给运动员们送来了矿泉水,给我们提出了问题,请你读一读?
(课件出示:
手推车、问题:
这24箱共有多少瓶矿泉水?
)
师:
要知道24箱一共有矿泉水多少瓶?
首先得知道什么?
生:
每箱有多少瓶?
(课件出示:
3箱共有36瓶矿泉水)
师:
你又获得了什么信息?
生:
3箱里有36瓶矿泉水
师:
知道每箱的瓶数吗?
(不知道)
想一想: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二.方法探索
师:
谁来谈一谈你的想法。
生:
要求24箱的瓶数,首先得知道1箱里有多少瓶?
通过3箱共有36瓶这两个信息,可以求出每箱里的瓶数。
师:
这个推理非常棒,谁再来说一说。
(多名学生说思路。
)
师:
36ק3求到了什么?
生:
每箱里的瓶数。
师:
数学上,比如像这样求“每箱的瓶数”、或“每班的人数”、“每排的棵树”等这样的问题,咱们都可以叫做求“每份的数量”,这样的求法,也叫做“归一法”。
师:
什么是归一法呢?
生:
就是求每份的数量的方法
师:
要得到每箱里的瓶数,怎样列式?
(36ק3)
师:
知道每箱里有12瓶矿泉水,接下来24箱共有多少瓶怎样解决呢?
生:
再乘24
师:
因为1箱12瓶,24箱就有(24个)12瓶。
像这样在1份量的基础上,再求出很多份的数量,这就是归总法。
所以,这一题就采用“先归一,再求总”的办法来做(板书).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和作答)
三.多种方法解决
孩子们,上节课我们提倡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除了这种方法外,还有其他办法吗?
大家合作探讨一下。
生:
汇报
(课件显示:
把24箱矿泉水分了分,摆放成每3箱一堆。
)
师:
看着这样的分法,想到了什么?
生:
阿姨每3箱放一堆
师:
那24箱能分成几堆?
(8堆)看出24箱和3箱之间有倍数关系,
根据这个关系你能怎样列式?
生:
24ק3
师:
这样求的是什么?
生:
24箱里面有多少个3箱?
师:
1个3箱里有多少瓶呢?
(36瓶)8堆就有(8个36)瓶。
师:
通过刚才的分析,谁能列出算式来?
生:
36ק3׳36
师:
通过这种方法的检验,也求出共有432瓶。
和刚才结果是一样的。
但今天我们主要提倡用“先归一,再求总”的方法来解决这类问题。
孩子们,你学会了吗?
四.课堂练习:
练习三3—6题。
五.课堂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第6课时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整理所学单元知识的方法。
2、通过整理与复习,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感受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两位数成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整理
1、在第一单元里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
2、请学生说回忆所学知识。
3、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汇报。
4、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内容。
5、揭示本节课的复习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二、复习
1、出示两个类型的口算题。
说说怎样算。
2、出示计算题,请学生先计算,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指名全班交流并板书。
3、小结计算方法。
(学生活动)1、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全班交流。
2、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三、练习拓展:
练习四第1、2、4、10。
1、练习第1题。
(直接口算在书上)
2、指名说出其中几题的口算方法。
3、找朋友。
(第4题)
4、在○里填上<、>或=。
(第10题)
课堂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在全班交流汇报。
第7课时中国古代数学家杨辉
教学内容
教材P21。
教学目标
1、能从数的排列中去发现隐含的规律,并能应用规律。
2、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发现规律的方法。
3、陪躺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及与同伴积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发现规律,能运用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故事引入
教师:
我国南宋末年出现了一位著名的数学家,他就是杨辉。
他在数学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其中计算技术方面的成就最突出,著名的“杨辉三角”对人类数学研究作出了贡献。
今天我们要发现的规律就与“杨辉三角”有关(课件出示例题)
1、学生认真倾听。
合作探讨
探索新知
1、出示数列,请学生观察这些数的排列,找找其中的规律,再和同桌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2、学生观察讨论,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汇报。
生1:
每排左、右两边的数都是1,只有中间的数在发生变化。
生2:
每排都比它前一排多一个数。
生3:
从第一排的1斜起看,依次是1、2、3、4……
生4:
每排中间的数都等于前一排左、右两个数的和。
师: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有了这么多新发现,每排的第一个数都是1,中间的数都是它前一排左、右两个数的和等等,找到了这些规律,你们能知道第5排该填哪些数吗?
试一试。
再填出第6、7排各数。
按这样的规律再往下面填,还会填吗?
各数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只要我们找到了事物内部隐藏的规律,就能正确地天出未知的各数。
1、学生先独立观察,再小组合作讨论。
2、全班交流汇报。
巩固提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西师版 数学 小学 三年级 下册 第一 单元 两位数 乘法 优质课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