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助剂行业分析报告.docx
- 文档编号:647794
- 上传时间:2022-10-11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1.04MB
化肥助剂行业分析报告.docx
《化肥助剂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肥助剂行业分析报告.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肥助剂行业分析报告
化肥助剂行业
分析报告
化肥助剂是一种为改善化肥性能而出现的新型功能性材料,属于精细化工行业的子行业。
行业具体归属关系如下:
化肥助剂作为服务于现代农业的新型功能性材料,能改善化肥性能和品质、降低化肥生产能耗、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用量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将推动我国化肥行业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方向发展,符合“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现代社会发展趋势,对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有重要意义,发展空间广阔。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及主要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
1、主管部门和行业管理体制
我国对化肥助剂行业的管理,遵循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化发展模式,采取政府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
目前,化肥助剂行业已实现市场化竞争,在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宏观管理和指导下,行业内企业的生产经营完全基于市场化方式展开。
具体而言,本行业的宏观管理职能主要由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承担,中国化工学会所属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为本行业的自律管理组织,对其进行自律规范和引导。
鉴于与化肥行业具有紧密的联系,中国化肥协会对化肥助剂行业的发展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主要法律法规
本行业生产过程中所需遵循的法律法规主要涉及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质量管理、劳动用工等方面,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
3、产业政策
(1)有关新材料和高新技术方面的产业政策
产品作为服务于现代农业的新材料和高新技术产品,所在行业属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具体如下:
防结剂、多功能包裹剂、造粒改良剂、缓释材料等化肥助剂产品系《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中列明的“现代农业之新型高效生物肥料:
生产高效多功能生物肥料技术、肥料缓释技术”;磷矿石浮选剂(捕收剂、调整剂、起泡剂等)等化肥助剂产品系《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中列明的“新材料:
高效低毒的捕收剂、调整剂、起泡剂等选矿药剂”。
在化肥助剂生产中使用的材料改性、合成技术系《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国科发火[2008]172号)中列明的新材料技术之“超细功能材料技术:
粒子表面处理和改性技术、高分散均匀复合技术”。
经改性、合成后的新型表面活性剂是新型化肥助剂的主要成分,被《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国科发火[2008]172号)列为新材料之“功能精细化学品:
新型表面活性剂”。
化肥助剂产品系《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鼓励类项目中的“助剂、添加剂新产品、新技术”。
化肥助剂产品系《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鼓励类产业项目中的“新型高效、环保催化剂和助剂;优质钾肥及各种专用肥、缓控释肥的生产”。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应大力发展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材料产业中重点发展新型功能材料,而公司的主要产品化肥助剂系化肥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新型功能性材料。
(2)与该行业发展相关的主要产业政策的具体内容
二、化肥助剂行业发展简况
1、化肥助剂行业产生的背景
(1)化肥作为战略性农资,对于农业增产增收、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化肥助剂作为一种为改善化肥产品性能而在化肥生产过程中添加的新型材料,其诞生和发展是以化肥行业的发展为基础的。
化肥作为粮食的“粮食”,是一种战略性农用物资,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外农化专家普遍认为,在保持其它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农作物施用化肥与不施用化肥相比可增加产量40%以上。
根据世界粮农组织估计,化肥对发展中国家粮食增长的贡献率达55%,对我国粮食单产增长贡献率达40-50%,对总产量增长的贡献率达30%。
据统计,2009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仅399公斤,国际通行标准是人均760公斤左右,因此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仅为国际标准的53%。
在人均粮食占有量低、播种面积减少的形势下,提高化肥施用率和利用率成为提高粮食产量的必然要求。
目前,在耕地面积难以增加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粮食单产是解决人民营生问题、确保粮食安全的唯一选择,而化肥的增产作用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措施之一。
(2)化肥助剂对于化肥行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化肥助剂是化肥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功能性材料,其主要作用是能降低化肥生产能耗、改善化肥性能和品质、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用量及其对环境的污染等,对于解决化肥生产、贮存、运输、销售和使用中发生的众多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①对于解决化肥的吸潮、结块和粉化问题意义重大
在化肥销售和使用过程中,吸潮、结块和粉化问题一直是影响化肥质量的重要因素。
随着化肥由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的发展,养分的提高使化肥结块问题日益突出。
化肥结块不仅给化肥的生产、储存、运输带来很大的麻烦,更主要的是给农民施肥带来不便。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机械化施肥日益普遍,化肥结块不仅会影响施肥效果,严重的还会导致机械故障。
此外,粉化产生的粉尘洒落在植物叶面会引起烧伤事故,吸入还会危及人身安全。
因此,通过使用防结剂,可以增强化肥防结性能,对化肥的品质和使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②对于化肥生产企业造粒和包裹等关键工艺意义重大
造粒成型和包裹处理是化肥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工艺环节。
在化肥生产过程中,造粒成型效果差会造成产品成球率低、系统返料大,降低生产效率、增加设备负荷和生产能耗,加大了生产成本;同时,造粒效果差会造成现场粉尘大,对设备防腐和人身安全带来隐患,并污染环境。
此外,造粒效果差的产品往往外观不佳、颗粒强度差,容易出现结块和粉化现象,影响化肥销售和使用。
造粒改良助剂能增加成球率,改善造粒效果,提高颗粒强度和光滑程度,进而改善产品品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能耗。
在成品处理过程,使用多功能包裹剂,能在防结块和防粉化的基础上,明显降低生产现场粉尘,减少粉尘对设备腐蚀与人体的伤害;赋予产品稳定的颜色和外观,且具有一定的缓释功能。
③缓释、控释化肥技术对于提高化肥利用率意义重大
如果肥料养分释放速度太快,在作物吸收前就已流失大部分养分,会导致肥料利用率低,这种养分流失现象在南方多雨地方尤为严重。
缓释、控释是指通过技术处理延长或控制化肥养分的释放时间,以持续满足农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从而提高化肥利用率。
目前,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缓释、控释技术对于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资源消耗和改善环境状况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出台了一系列推广缓释、控释化肥应用的产业政策。
④磷矿石浮选剂对于提高磷肥企业磷矿石利用率意义重大
磷矿石是生产磷肥、复合肥的重要原料。
我国磷矿石储量位居世界第二位,约占世界磷资源的30%,但品位普遍较低,平均只有17%左右,且“胶磷矿”居多,采选难度大、杂质含量高、利用率低。
一般而言,用于化肥生产的磷矿石品位需要达到30%以上,才能满足磷肥、复合肥生产企业的需要。
通过使用磷矿石浮选剂,可以提高选矿效率、降低杂质含量、提升磷精矿品位,对我国磷肥企业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及提高矿石资源利用率均具有重要意义。
⑤节能降耗助剂对化肥企业的生产意义重大
化肥行业是能耗大户,实行节能降耗和减排,既是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需要,更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了帮助化肥生产企业实现该目标,化肥助剂企业推出了各种节能降耗助剂,如用于磷酸生产过程中抑制泡沫产生的消泡剂、用于提高磷酸杂质沉降速度的絮凝剂、用于阻止磷酸及料浆管道结垢的阻垢剂等。
综上,通过各种化肥助剂的使用,对于化肥产品来说,可以改善化肥产品品质、增加化肥产品功能、改进化肥施用效果和提高化肥利用率;对化肥生产来说,可以降低化肥生产能耗、提高化肥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加快化肥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于社会来说,可以促进国家现代农业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改善化肥施用对环境的影响。
(3)化肥助剂行业是化肥行业专业化分工的必然结果
化肥助剂行业具有小批量、多品种、差异化、专业化、技术密集、功能性强、配方生产的特点,不同化肥生产企业、不同生产工艺、不同化肥品种对于化肥助剂的需求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配方应用于具体的生产环节。
化肥生产企业出于经济性、专业性的考虑,通常难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发生产所需要的助剂,而采取外购的方式满足生产经营需要。
因此,化肥助剂行业是化肥生产专业化分工的必然结果,随着专业化分工程度的提高,化肥助剂行业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
2、化肥助剂行业的发展概况
(1)化肥结块现象和理论推动了化肥助剂产品的出现(20世纪70年代)
自化肥产生以来,吸潮、结块与粉化问题一直是影响化肥质量的重要因素。
关于肥料结块与粉化的机理十分复杂,目前还没有完整统一的理论,其中最主流的是“晶体桥连理论”和“毛细管吸附理论”。
晶体桥连理论主要用于解释温度和湿度相对较高环境下的结块现象,该理论认为:
对等待包装的产品而言,在温度和湿度相对较高的环境下,会表现出较明显的“晶桥粘连”特性,即肥料复盐“溶解-结晶”反复产生,最终导致化肥吸潮、褪色、结块及粉化。
“毛细管吸附理论”主要用于解释相对干燥环境下的结块现象,该理论认为:
肥料颗粒内部微细粒子排列形成一定数量的毛细管,毛细管内部液体表面存在着一定的吸附力,吸附力推动液体从颗粒内部向外部扩散,而肥料颗粒外部环境相对湿度较低会形成一定程度的蒸发效应,导致内部的饱和溶液扩散到外部被蒸发或者重结晶,最终导致表面发霉、褪色、泛白,严重时出现结块、粉化。
化肥结块问题导致了对防结剂的需求,而结块原理的突破,则使得防结块类化肥助剂产品的推出成为可能。
(2)传统产品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起到20世纪90年代)
为解决化肥结块问题,出现了一系列技术。
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的早期技术是在化肥表面简单包裹高岭土、硅藻土等粉状材料,用量较大,为20-40千克/吨肥料,但防结效果一般,生产过程中粉尘大、现场环境恶劣,且大幅度降低了肥料的养分。
当时,人们也曾尝试用植物油脂来解决结块问题,但用量大、成本高。
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人开始使用醛类化合物作为肥料防结块剂,但成分中的低沸点醛和机油稀释剂易挥发产生刺激性异味,接触或吸入后产生毒性,会污染喷混环境和肥料使用环境。
20世纪80年代,德国学者研究了木质素磺酸钙等金属盐对肥料的防结块性和抗破碎性,克服了使用醛类的缺点,但这些物质的加入使肥料变成褐色或棕褐色,影响市场推广;芬兰T•阿尔纳斯将溶入醚中的阳离子胺类(脂肪胺、聚胺)和氨基二羧酸盐一起熔入矿物油中包裹复合肥,得到了较满意的防潮、防结块效果,但原料成本高、生产及使用均不方便,且采用大量溶剂不安全,故难以实际应用;日本仓田笃三直接使用酰胺类化合物作为主要防结块剂,但这类物质价格十分昂贵。
90年代法国出现了采用油、蜡类的熔融物包裹化肥的技术,效果一般,但降低存放期间产品的颗粒强度,引起粉化现象。
(3)新型防结剂及缓释材料、矿石浮选剂等新型化肥助剂的出现(21世纪初至今)
①新型防结剂及多功能包裹剂的出现
进入21世纪,随着化肥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出现了多种防止化肥结块的技术,较好地解决了化肥的结块问题,具体如下:
防结剂的针对性更强:
解决了以前采用一种通用配方低效甚至无效等问题,出现了针对烟草肥、硝铵磷、硝酸铵等高硝态氮产品的硝基防结剂,出现了针对中国特有的高塔高尿态氮的防结剂等;
防结剂的形态多样化:
根据不同企业不同工艺的需求,有膏体防结剂、粉体防结剂、液体防结剂以及可在造粒之前加入的内添加型防结剂;
产品不断升级,功能复合化多样化:
多功能包裹剂和造粒改良剂,不但具有优秀的防结块效果,而且能减少化肥吸潮、抑制粉尘、增加流动性、调整外观、增加光泽,并具有一定的缓释性能。
②缓释材料的出现
化肥是一个资源消耗型行业。
我国是化肥生产和消费大国,但化肥利用率普遍较低,增加了农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肥 助剂 行业 分析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