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提升检测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6469120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117.03KB
岳麓版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提升检测解析版.docx
《岳麓版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提升检测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麓版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提升检测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岳麓版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单元提升检测解析版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一、单选题
1.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
“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
在此,顾炎武强调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答案】C
【解析】“必在制民之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大意是说先要让百姓生活富足,然后才能推行教化,移风易俗,说明顾炎武主张在改造社会风俗上把物质条件与精神条件结合起来,因此选D。
材料中没有体现经世致用的信息,排除A;BC三项都与题干意思不符。
故选D。
2.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
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
A.政党力量多元化
B.政权更替频
C.社会思潮演进加快
D.民主革命进程加速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
材料所说的“制造派”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维新变法使维新思潮达到高潮,但是也是以失败告终;20世纪初的前几年主张民主革命。
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各种思潮轮番上台,反映了此时社会思潮演进加快。
故ABD三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故答案选C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演变·特点
【名师点睛】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爆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专制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爆发了要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中西近代化的路径是不同的。
西:
思想——制度——器物;中:
器物——制度——思想。
3.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学“器”、学“制”、学“思想”的三个阶段。
作为这三个阶段标志性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B.太平天国、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的渐进过程。
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师夷长技以自强”;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康有为为代表的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变革,实行君主立宪制;20世纪初,资产阶级激进派发起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
故选C。
考点:
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
点评:
关于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历程。
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有:
地主阶级发起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4.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对它们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相继独自存在
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
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
D.继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后,其他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是一个以救亡图存为主题,向西方学习由浅到深的过程,同时期会存在几种思潮,但每一时期的主流思潮只有一种。
故本题选择C。
考点: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
5.按照中国近代思想演变过程排列以下思想主张的顺序
①“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②“师夷长技以制夷”
③“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A.①③②
B.②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①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①项是20世纪初宣传的革命思想;②项是19世纪40年代中国的向西方学习的思潮;③项是进化论的思想,属于维新变法时期的思潮。
因此按顺序应该是②③①,故选D。
考点:
西学东渐
点评:
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西学东渐的发展演变历程。
在近代,随着民族危机的出现和加深,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探索,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主张维新改良;陈独秀则主张共和,反对儒家伦理道德。
但是在一战之后,人们对西方的制度、思想等重新进行了反思。
社会上出现了进行革命、进行分本社会变革的声音。
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由排斥西方先进制度和思想文化到全盘西化,再到正确认识西方文化过程。
6.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
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实践民主共和
D.反对专制统治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题干描述的是中国向西方学习器物、制度和思想的逐步演变的历史,其共同反映的主题是民族危机,救亡图存的历史背景,所以符合题意的是B项,主张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是在发展资本主义,排除A项;C项只是符合民主共和思想,洋务运动等不主张反专制统治,排除D项。
7.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之,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潮流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答案】B
【解析】“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是在强化君主专制,而“敢有帝制自为之,天下共击之”则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已经是历史潮流,故B项正确;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当然不能起决定作用,故C项排除;传统社会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而非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故A项排除;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过程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主旨,故D项排除。
【点评】从命题角度看本题在立足学科能力考查的同时,重在培养、拓宽学生学习的思路和空间,大跨度的考查“历史变迁“,作为考生一定要知道本题的重心并不在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而是侧重于对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之,天下共击之”的理解,这就告诉我们在以后的复习备考中对于“历史变迁”类的试题往往要从“变迁后”的史实做文章,当然,也得具备一些基本的历史阶段特征的知识,例如,传统社会主要矛盾并不是专制与民主的矛盾,而是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8.荣德生等刊登宣言:
“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于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
”这可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A.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B.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
C.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D.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
【答案】C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荣德生等近代实业家的民族救亡意识
【名师点睛】荣氏家族,是以荣毅仁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本家族。
他们靠实业兴国、护国、荣国,在中国乃至世界写下了一段辉煌的历史。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高德步评价说:
"从近代开始,荣家三代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创办的企业是中国民族企业的前驱;解放后,荣毅仁支持中国政府的三大改造,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荣家第三代荣智健等人对中国市场经济、新兴民族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9.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
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反对专制统治
C.反抗外来侵略
D.救亡图存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的发展历程。
近代中国,由于列强的侵略,逐渐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的首要任务,故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马克思主义”主要也是围绕这一主题。
所以应选D。
考点:
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马克思主义”•特点
10.历史学家陈旭麓说:
“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这段话中,他观察历史现象的思想方法是。
A.用今天的价值标准评判历史
B.把主观的设想作为历史证据
C.在特定历史环境中解释历史
D.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洋务思想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是认为尽管中体西用思想存在缺陷,D但符合当时我国的特定历史环境,故排除ABD,选C。
考点: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的潮流·中体西用思想
11.下表是19世纪以来中国出现的几个重要人物及观点,他们
人物
观点
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曾国藩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梁启超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孙中山
中华民族自求解放、以免除帝国主义
A.得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认同
B.反映了中国人坚持外交独立的原则
C.成为了中国民主思想的理论依据
D.体现了中国人探索民族振兴的道路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材料提到19世纪以来中国出现的几个重要人物及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属于不同的派别和阶级,有不同的思想主张,但都体现了中国人探索民族振兴的道路,因此选D。
ABC都不符合所学知识的共同点,排除。
考点: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向西方学习·过程与特点
12.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政治的民主化
B.救亡图存
C.经济的工业化
D.思想的自由化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西学东渐的过程实际上是不同的阶级向西方学习探求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
这些主张实行的大背景是一致的,那就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阶级的使命都是救亡图存。
所以B项正确。
考点: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开眼看世界、洋务思想、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3.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中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
C.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D.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据材料提到,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近代化的进程不断发展,故C正确。
A项过于片面,没有突出近代化,故A排除。
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也过于片面,不属于本质,故B排除。
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也过于片面,故D排除。
考点: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过程;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特点
14.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
这表明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
【答案】B
【解析】材料没涉及国内报刊的有无,不选A。
材料没有体现清政府的态度,不选C。
D中“仅仅限于”表达错误。
从材料看,《国闻报》的稿件来源有国外的,也有国内的,说明维新派项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故选B。
15.下列选项中体现“中体西用”思想的是
A.所谓造成新文化,融合东西两大文明之奇功,或可企致
B.形而上者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胜
C.吾人倘以新输入之欧化为是,则不得不以旧有之孔教为非
D.吾人承孟荀传统之后,更兼收并蓄西方两派学说,不必借甲以排乙,或借乙以排甲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中体西用”思想提出学习西方的“器物”。
“造成新文化”,强调的文化层面变革,“中体西用”思想还未达到,故A项错误;“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胜”,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器物”,故B项正确;“不得不以旧有之孔教为非”,与“中体西用”思想维护孔教地位不符合,故C项错误;“兼收并蓄西方两派学说”体现学习西方涉及思想文化层面,“中体西用”思想还未达到,故D项错误。
考点: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的潮流·“中体西用”思想
【名师点睛】
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特征和阶段。
(1)特征:
从学习西方的器物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不断深化、由被动学习到主动选择的过程。
(2)四个阶段:
①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
地主阶级学习“器物”(先进技术);②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
资产阶级学习“制度”;③从1915年到1919年:
资产阶级学习“思想文化”;④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3)学习西方的主题:
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富强。
学习西方与抵御侵略、挽救危亡、民族独立相结合,体现出鲜明的爱国主义色彩。
16.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
“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
”这一规定旨在
A.打击封建地主经济
B.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合
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
D.纠正王明“左”倾路线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
材料中的信息是抗战时期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其目的是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日,故B正确;抗战时期,中共主张团结地主阶级进行抗战,故A项错误;抗战时期,国共进行了合作,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王明“左”倾错误被纠正是在整风运动上,故D项错误。
考点:
近代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抗日战争·减租减息
二、问答题
17.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文明是唯一没有间断的国家。
中国人民在古代创造了很多为国人骄傲的奇迹,但历史的车轮驶入近代后中国却不断遭到西方的侵略,惨遭蹂躏。
这其中必然有我们值得思考借鉴的原因或教训。
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之。
(只要言之成理均可得分;要求观点明确,论证有力。
)
【答案】要点:
政治制度上:
中国处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阶段,封建制度在走向衰落;西方由于启蒙运动的兴起,促使西方国家建立近代民主制度,资本主义处在上升阶段;思想教育上:
中国受文字狱和科举制的影响,读书人思想受到钳制;经济上:
中国依然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西方资本主义萌芽早;工业革命的兴起,大大加速了其生产力的发展;对外政策上:
中国是闭关锁国;西方对外掠夺、通商。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中国在古代创造了很多奇迹,但近代后中国却不断遭到西方的侵略好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归纳作答,政治制度上,中国处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阶段,封建制度在走向衰落;西方由于启蒙运动的兴起,促使西方国家建立近代民主制度,资本主义处在上升阶段;思想教育上,中国受文字狱和科举制的影响,读书人思想受到钳制;经济上,中国依然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西方资本主义萌芽早;工业革命的兴起,大大加速了其生产力的发展;对外政策上,中国是闭关锁国;西方对外掠夺、通商。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影响;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影响;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影响;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影响;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影响;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影响
三、综合题
18.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一)提取信息
表1:
《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额》(单位:
两白银)
年代
进口
出口
1885
88,200,018
65,005,711
1895
171,696,715
143,293,211
1905
447,100,082
227,888,197
1911
471,503,943
377,338,166
(二)论证观点
怎样在历史中间,在国家衰落的时候,发现一些非常可贵的因素,特别是一些先驱者带智慧性的见解,这是非常重要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很重要,因为本来认为中国是天下第一,老是天下第一,天下就是中国,中国就是天下,那时候中国没有世界的概念,中国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认为自己是一个中心,周边都是自己的属国。
但是魏源能够看出中国已经不行了,要“师夷”,这个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
——《复兴之路》
(三)阐释事物
(1)从上表中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师夷’,这个口号的提出就代表着一种叛逆性”这一观点。
(3)试从上图中任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答案】
(1)信息:
中国进、出口贸易额普遍增加;进口额高于出口额,晚清政府面临贸易逆差困境。
(2)论证:
中国封建统治者以“天朝大国”自居;奉行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魏源等人认识到西方在军事技术上的先进,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无疑是对传统观念的一种极大冲击,体现出一种叛逆性。
(3)
关键词
主题
阐?
?
释
例1
甲午海战、扶清灭洋、五四运动
反侵略、求解放(或求独立)
19世纪末,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甲午海战,清政府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甲午战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掀起了义和团运动;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的正义要求遭到拒绝,五四运动爆发,成为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例2
放宽设厂、实业救国、短暂春天
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19世纪末,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在实业救国思潮等因素的推动下,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但随着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曲折发展。
例3
维新变法、三民主义、民主科学
(或五四运动)
思想解放潮流
19世纪末,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维新变法的主张;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激进派以民主科学为旗号,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促进近代中国人思想的不断解放。
(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
……
(确定其他主题,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材料提到,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额。
至于考查学生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据材料可知,中国进、出口贸易额普遍增加;进口额高于出口额,晚清政府面临贸易逆差困境。
........................
(3)本题要求从上图中任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逻辑论证的能力。
可从多个角度论证。
例如放宽设厂、实业救国、短暂春天三个关键词,体现主题是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19世纪末,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在实业救国思潮等因素的推动下,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但随着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曲折发展。
考点: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师夷长技;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过程·特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表现;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过程·特点
1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时务学堂师生问答
杨树谷(学生)问:
孟子曰:
“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
”读书至此,不免有疑问。
夫委贽为臣,当临难无苟免,何得不谏君于过,而竟去云乎哉?
虽曰当时人主不足以有为,而臣道不可不尽也明矣。
孟子之意究竟何如?
教习梁(启超)批:
《记》曰:
“非特君择臣也,即臣亦择君。
”又曰:
“君使臣以礼。
”夫臣者也,与君同办民事者也……六经之中,言此等道理者极多,决不为怪异也。
自秦以后君权日尊,而臣之自视,以为我实君之奴隶。
凡国事之应损应益,君之所为应直谏犯颜者,而皆缄默阿谀为能,奴颜卑屈以容乐于其君,而“名节”二字扫地尽矣。
至于今日,士气所以萎靡不振,国事所以衰,罔不由是。
此实千古最大关键矣。
其亦未闻孟子之大义焉耳!
问题
(1)你认为杨树谷产生这种疑问最直接的依据可能是什么?
(2)梁启超是通过什么方式进一步论证孟子关于君臣关系思想的?
(3)结合秦汉以来的历史,你认为梁启超的分析有没有道理?
在你看来时务学堂师生以此为题展开议论的真实用意何在?
【答案】
(1)孟子所说的这段话与中国历史上君主专制体制下的君臣关系有矛盾之处。
(2)正论---援引儒家经典《礼记》中的言论并指出,“六经之中,言此等道理者极多,决不为怪也”,以此说明孟子的言论是符合儒家思想的。
反论---从秦朝以后君臣关系的变化说明它违背了孟子和儒家的思想。
(3)有道理。
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和焚书坑儒、西汉“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朝朱熹理学、元明清时期的专制皇权和思想控制都与孟子的思想相悖。
用意:
其一、托孔孟之道为推行维新变法制造历史依据。
其二、借儒家倡导的君臣关系,论证其政治主张----君主立宪制的合理性。
【解析】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皇帝对群臣有绝对的控制权,而孟子则认为臣可以不听君的旨意,孟子所说的这段话与中国历史上君主专制体制下的君臣关系有矛盾之处。
(2)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记》曰:
“非特君择臣也,即臣亦择君。
”又曰:
“君使臣以礼。
”夫臣者也,与君同办民事者也……六经之中,言此等道理者极多,决不为怪异也”这是梁启超引用儒家经典来说明孟子的观点;“自秦以后君权日尊,而臣之自视,以为我实君之奴隶。
凡国事之应损应益,君之所为应直谏犯颜者,而皆缄默阿谀为能,奴颜卑屈以容乐于其君,而“名节”二字扫地尽矣’这是梁启超举秦以后的实例来论证。
(3)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阐释问题的能力。
孟子的话是有道理,历代很多加强专制的措施与孟子的主张相悖;其目的要联系梁启超的主要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岳麓版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单元提升检测解析版 岳麓版 学年 高中历史 必修 第五 单元 现代 中国 先进 思想 提升 检测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