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
- 文档编号:6465130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65.74KB
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
《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洛阳市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洛阳市2018—2019学年高中三年级第一次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拆还是不拆?
这是城市化进程中必须回答的问题。
以往,推平村庄建设城市是常见做法,而伴随着反思和乡村价值的再认识,这个问題有了新答案。
比如河南孟州的产业聚集区,没有拆掉莫沟这个城中村,而是引入乡建设计团队进行修复,在重塑村庄面貌的同时,让城市发展更有质量。
这样的案例启示我们,城市化并不是“毁村”运动。
城市化是一个综合性过程,其中土地是关键因素。
纵观中国城市化进程,不论是早期政策导向的人口聚集,还是改革开放中乡镇企业、外资企业繁荣带来人口激增,抑或是如今多元的城镇化模式探索,解决土地问题都避免不了“征地一补偿一拆迁”的循环。
轰鸣的推土机铲平一个又一个村庄,鳞次栉比的高楼越来越密集……据了解,近10年我国有90余万个自然村在城市化进程中消失,这意味着平均每天有80到100个村庄在版图上被抹去。
有的城市决策者,以城市化的名义,毫无顾忌,毫不留情,把城郊众多肥沃的田地规划成楼盘,把许多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村庄夷为平地。
当然拆迁的确让不少村民一夜暴富,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诸如土地利益纠纷、强拆等粗暴行为、被迫上楼的无所适从,这些问题的解决是中国城市化从高速推进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域的关卡。
拆字当头的确可以使城市短暂扩张,但损失的是城市长期发展妁潜力和质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各州就通过立法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注重郊区基础设施的完善,不仅以风景如画的郊区环境吸引中产阶级居住,更形成了城乡一体、多元互动的城市发展格局。
不可否认,在尹国的不少地方还存在热衷于大广场、大马路、大高楼的城市化,导致的是“钢铁建筑、水泥路面,千城一面,正因如此,河南莫沟把乡'村打造成城市发展亮丽名片的做法提醒我们,因地制宜做好城市规划,突出特色做好产业布局,乡村不仅不会成为城市化建设的“拦路虎”,更为城市建设注入新动力。
城市化进程中,乡村价值不容忽视。
这种价值不仅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精神诉求,也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反思,更是对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的继承延续。
多年以前,安徽徽州地区的乡村古宅被当地人视为无用的“废物”,不少在城市化进程中被铲除,但随着对传统文化价值和再发现,当地从“破坏”变成“守护”,通过引入艺术家修复改造、区域村落整体规划,不仅让老宅子焕发了生机,更成为当地文化旅游的宝藏。
可以看到,日新月异的时代格局和不断发展的城市浪潮中,乡村依然有着存在的意义,不论如何变化,不变的应当是对价值的坚守和历史的敬畏。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事实上,城市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并不对立,二者可以相互促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实现“城市年生活更美好”目标的同时,让乡村承载更多绿水青山和精神文化的期待,我们就能以高质量发展托举更加美好的明天。
(摘编自沈慎《城市化不是“毁村”运动?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以往推平村庄建设城市的做法将会被乡建设计团队修复箪塑村庄面貌的做法取代。
B.中国城市化要想得到高质量的发展,就必须解决土地利益纠纷、强拆等一系列的问题。
C.近十年,我国已有90余万个自然村在城市化进程中消失,村庄消失的平均值将不断增加。
D.在城市化进程中,各地都以拆字当头,这不利于我们的城市保持长期发展的潜力和提高建设质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针对城镇化进程中推平村庄建设城市的常见做法,结合河南孟州的经验提出了观点。
B.文章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城市规划、乡村保护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C.文章的第三段提到了河南盂州的经验,意在强调城乡一体多元互动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重要性。
D.文章的最后一段指出,城市化与乡村振兴战略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尽管我们对乡村价值有了新的认识,但仍然无法改变城市建设与乡村争夺土地资源的局面。
B.安徽徽州对于乡村古宅从“破坏”变成“守护”,是因为当地对传统文化价值有了再发现。
C.在城市化浪潮中,乡村依然有着存在的意义,这主要是由于乡村有着不可替代的传统文化价值。
D.如果能够将城市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就有可能避免强拆文化乡村事件的发生。
【答案】1.B2.C3.A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选项A,“将被乡建设集团修复重塑村庄面貌的做法取代”错,作者只是就夏沟村的案例表明自己的观点,并没有信息表明以后城市建设会怎么做。
选项C,“村庄消失的平均值将不断增加”,于文无依据。
原文说的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事实上,城市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并不对立,二者可以相互促进。
选项D,“各地都以拆字当头”错,由原文可知,“推平村庄建设城市是常见的做法”,“各地都”说法绝对。
故答案选B。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选项C,“意在强调城乡一体多元互动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的重要性”分析有误。
根据原文内容的理解,孟州经验不是论证特色发展的重要性,而是论证因地制宜做好乡村规划,乡村可为城市建设注入新动力。
故答案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归纳、概括和分析能力。
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选项A,“仍然无法改变……的局面”说法有误,根据原文内容的理解可知,城市在向高质量发展,内涵发展转变,乡村走特色发展之路,土地将不再是你有我无的必争资源。
故答案选A。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
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
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雨夜
乔土
夜里十一点钟,老谢的三人小组准时到达了老槐树街。
意外的是,老槐树下的那所房子里,张灯结彩,人声鼎沸。
“干什么呢?
干什么呢?
”小赵将头探出车窗,好奇地盯着眼前的房子说。
小李往窗外看了一会儿,说像是举行婚礼。
”
小李说不会是那小子吧?
我下去看看。
”
老谢说不用看了,老槐树街5号东,错不了。
”
老谢说倒车倒车,把车倒钧去,离这远一点。
”
小李不解,问谢组,这是怎么说啊?
”
老谢咧了一下嘴,说别坏了人的兴致,缓一下他也跑不了。
”
小赵满心不情愿,但还是重新启动了车,把车子倒在一个隐蔽的角落里,在这里,既可以看到那所房子,又不会被人注意。
小李看看老谢,老谢明白他的意思,“别急,先等等,等他把事情办完再说。
”
小李和小赵就都不说什么了,三个人里,小李来得最晚,小赵次之,老谢是他们的师傅,也是这次行动的组长,自然,由老谢说了算。
三人坐在车里,小李兴致勃勃地趴在车窗上往外看,那所房子里灯火辉煌,过了一会儿,有客人走出来,新郎和新娘出来相送,灯影下,新郎衣装笔挺,英俊潇洒,新娘子则一身红裙,面容姣好,小李不由得愤愤地骂道:
“妈的,一朵鲜花插在粪上!
”
小赵笑着说:
“看你这愤世嫉俗的样子,是不是又黄了?
”
老谢也笑了一下。
小李将头缩回,将身子靠到座位上,倒不隐瞒:
“她家里说什么也不同意,他妈说了,好人干了我们这行也会变坏,死活不同意。
”
小赵幸灾乐祸地笑着,老谢则同情地看了看小李。
又一群客人出来了,新郎新娘也跟着送了出来,这是最后一批客人了,房门终于关上了,喧哗也归于平静,三人一下子感到了夜的寂静。
不知什么时间,天下起雨来。
两个年轻人的兴致顿减,哈欠连天。
老谢说你俩先睡吧,我盯着就行。
但两个年轻人是第一次出任务,不想给师傅留下个不好的印象,小赵像劲搓了几下脸说头,讲个故事吧。
“讲讲你和嫂子的事情吧。
”小李嬉笑着说
老谢笑了笑,也就说了:
“我和她也就那么回事,起初她不同意,因为她老爸,后来她老爸去世了,她就嫁给了我。
”
小李咬牙切齿:
“这群老东西都一个脑筋。
”
老谢知道小李骂的是谁,说我跟你的可不一样,我这是她爸同意她不同意,她爸不在了她才嫁给了我。
”
小赵和小李一下子来了兴趣。
老谢说我刚参加工作时,跟的是僉所长,黄所长有个女儿,人长得漂亮,黄所长一直想让我们俩谈朋友,可他女儿却死活不同意,说当警察的顾不了家,她爸就是个例子。
后来,有一次我和黄所长去执行任务,我们按计划分头蹲点守候在街道两头。
半夜时分,一个男人搀着一个手妇着急地出现在我的车前,那个孚妇快要生了,表情痛苦地哭天叫地,而街上一辆车子也没有。
男人看见我的车,就像看见了救命稻草,扑过来久在我的车前哀求我送他们去医院。
我不答应他就跪在我的车前拼命地磕头,破得砰砰响,而他的女人则在一边撕心裂肺地叫唤,让人心里实在不忍。
我下车看看远处的街道,没有一个人,我就把女人扶进车里,男人也从地上爬起来钻进车内,我加大油门,以最快的速度把他们送到了医院。
当我返回现场的时候,一切都晚了,嫌犯抓住了,黄所长却身中两刀被送进了医院。
在第一人民慼院的急救室外,我又看到了那对夫妇,他们的怀里已经多了一个胖宝宝,他们向我致谢,可我不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些什么。
”
“黄所长去世前,我被批准进入手术室见他最后一面,老所长静静地躺在床上,他的女儿坐在他的床前。
老所长已经说不出什么来了,他只是看着我,连眼睛都没眨,他的女儿走过来,和我站在了一起,他仍然没有一点表情,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在心里恨我。
“后来,我结婚了,妻子就是黄所长的女儿。
对黄所长的牺牲,我很是自责,他的死我有直接责任,如果我不离开现场,他就不会被嫌犯剌中,而妻子却说我做得不错,面对那个孕妇,是人就不能置之不理。
而这,正是她决定嫁给我的理由。
”
车里陷入了沉寂之中,车外的雨声却更大了。
老槐树街五号东的窗户上,原本红彤彤的灯光突然熄灭了,夜似乎一下子就黑了下来。
小李和小赵在黑暗里看了看老谢,他们没有看清老谢的表情,只看见一个暗红的烟头上升起一缕淡淡的烟雾。
烟雾从车窗的缝隙中贼一样溜走了,寒意却随之窜进车内,两个年轻人不约而同地拥了拥身上的衣服,陷在了车座里。
雨不紧不慢地下着,仿佛永不会停止。
老谢又拿出一支烟,但忽然想起什么似的,他扭头看看车里的两个年轻人,叉把手中的烟放了回去。
滴滴答答的雨水声就像一支催眠曲,让车内困意顿起,而老谢却睡意全无,他盯着远处的老槐树街5号东,那里黑漆漆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老谢却一直盯着,不敢有半点马虎。
在所里,老谢只是一个普通的警员,他不是所长,也不是副所长,他曾有过两次升迁的机会,但都被他自己放弃了。
他不想离开这里,他觉得自己应该就是属于这里的。
他的工作总是多得没完没了,这表他喜欢的状态,他需要用不间断地工作来冲淡心中的惶恐。
偶尔闲下来的时候,他就会想起老所长,他不知道老所长会不会怨恨他。
虽然妻子在世时说过,他做得不错,但多少年来,老谢一直说不清自己做得到底对还是不对。
(摘于《光明日报》2018年11月02日,有改动)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槐树街五号东”在文章中多次出现,它是犯罪嫌疑人的居住地,既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又有利于表现老谢人物形象。
B.本文擅长用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个性特点。
如小李“一朵鲜花插在粪上”的话,就突出地表现了他直率鲁莽的特点。
C.小说中设置了小赵小李等次要人物,其作用是丰富警察群像,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D.文章构思巧妙。
在犯罪嫌疑人结婚的晚上,警察们在雨夜中蹲守监视。
借交谈戏虐的机会作者描述了警察群体在婚恋上的苦与乐。
5.“车里陷人了沉寂之中,车外的雨声却更大了”,请结合作品分析这句话的丰富内涵和在文中的作用。
6.警察老谢是个什么样的人?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4.B5.含意:
“车外的雨声却更大”以动衬静,渲染了车内沉寂的氛围;警官老谢的一番话震撼到了大家,让大家陷入了沉思。
作用:
照应题目“雨夜”及上文中“天空下起雨”,凸显办案的背景;从侧面衬托了老谢恪尽职守内心丰富深沉的人物形象。
6.警员老谢是个敬业、善良、想助人又内心纠结的人。
一直盯着犯罪嫌疑人的住所不敢半点马虎表现了他的敬业。
让犯罪嫌疑人把婚事办完、让两个年轻人先睡及把手中的烟放回去体现了他的善良体贴富有人情味。
黄所长的死令他难以释怀表现了他的纠结和惶恐。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B项,“就突出地表现了他直率鲁莽的特点”错误。
结合“新郎衣装笔挺,英傻潇洒,新娘子则一身红裙,面容姣好,小李不由得愤愤地骂道:
‘妈的,一朵鲜花插在粪上!
’”分析可知,此处主要突出人物的心直口快,及对自己婚事不被答应的气愤等。
“直率鲁莽”错,故选B。
【5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及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首先概括该语句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在表达主旨和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作用。
“车外的雨声却更大”,结合后面内容“老槐树街五号东的窗户上,原本红彤彤的灯光突然熄灭了,夜似乎一下子就黑了下来”分析可知,以动衬静,渲染了车内沉寂的氛围。
结合上文内容“‘后来……正是她决定嫁给我的理由’”分析可知,警官老谢的一番话震撼到了大家,让大家陷入了沉思。
作用:
照应题目及上文内容,交代办案的背景。
结合下文内容“小李和小赵在黑暗里看了看老谢,他们没有看清老谢的表情……陷在了车座里”分析,从侧面衬托了老谢的人物形象。
【6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
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结合文本内容“滴滴答答的雨水声就像一支催眠曲,让车内困意顿起,而老谢却睡意全无,他盯着远处的老槐树街5号东,那里黑漆漆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老谢却一直盯着,不敢有半点马虎”分析可知,表现了他的敬业。
结合“老谢说:
‘你俩先睡吧,我盯着就行’”“‘别坏了人的兴致,缓一下他也跑不了’”“别急,先等等,等他把事情办完再说”“老谢又拿出一支烟,但忽然想起什么似的,他扭头看看车里的两个年轻人,又把手中的烟放了回去”分析可知,体现了他的善良体贴富有人情味。
结合“他需要用不间断地工作来冲淡心中的惶恐。
偶尔闲下来的时候,他就会想起老所长,他不知道老所长会不会怨恨他。
虽然妻子在世时说过,他做得不错,但多少年来,老谢一直说不清自己做得到底对还是不对”分析可知,黄所长的死令他难以释怀表现了他的纠结和惶恐。
【点睛】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概括归纳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1.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2.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3.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4.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分析“警察老谢”这一人物的特点,可从如下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对“老谢”这一人物形象作简要概括,包括时代、地域、职业及特征;二是分条归纳这一人物的性格特征,并根据小说内容举例说明。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近年来,一系列智能科技的应用助推了自动驾驶技术日渐成熟,然而,当前无人辅助的自动驾驶汽车要真正上路还有不小的距离。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说,当前自动驾驶的主流技术珞线要求根据路况数据,生成对应不同环境的驾驶模式。
理论上,这一自动驾致模式必须输入无穷多的数据,形成无穷多的驾驶模式供计算机选择,但要实现这一点很困难。
自动驾驶研发存在技术难题。
现实中,智能化程度较低的辅助驾驶技术已经应用,但高级别的自动驾驶以机器为主导,应具备全部自动驾驶功能。
当前,推进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产业界存在两种不同的研发路径。
第一种是“一步到位”路线,即从一开始就研发彻彻底底的自动驾驶汽车,另一种则是“步步为营”路线,即在传统的汽车上逐渐新增一些自动驾驶的功能,最终过渡到完全自动驾驶的阶段。
专家表示,前者将面临技术不成熟和成本高昂的问题,后者则容易被现实束缚,不易取得突破性进展。
驭势科技首席执行官吴甘沙认为,折中的路线或许有助于破解自动驾驶实现难題,即把“全自动驾驶”的技术应用于高频、刚需、可量产的场紊,在提升技术成熟度和经济性的同时,积累更多的复杂场景数据,提高“全自动驾驶”技术的普适性。
他认为,自动代客泊车、物流车和快速公交系统这几个场景符合高频、刚需、可量产的要求,有助于推动全自动驾驶技术落地和数据积累。
(摘编自李玉楼喻思南《无人车上路要跨过这些坎》,《人民日报》2018年11月02日)
材料二: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2016年底发布报告指出,自动驾驶技术到2035年趋于成熟,比人类驾软安全约90%,并在2070年可累计挽救110万人的生命。
这意味着自动驾驶时代的来临,并由此引发汽车行业的变革和价值链重构。
对于自动驾驶这片“蓝海”,各国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法案增强研发投入、加大资金支持,规范硌测标准等推动自动驾坡技术的发展,争相提出在2020年前后实现自动驾驶汽车量产化,以抢占人工智能的竞争高地。
作为未来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我国在2017年发布实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发展自动驾驶汽车,“加快研究制定相关安全管理法规,为新技术的快速应用奠定法律基础”。
同年,我国发布了《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规范了智能网联汽车的相关概念和总体实现目标。
当前,我国并未有自动驾驶立法,但在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方面取得了突破性发展。
2017年12月,深圳首次在开放道路上进行了无人驾驶公交的试运行测试;2018年1月,北京市交通委宣布将在亦庄修建全市首个自动驾驶测试点,随后杭州也宣布将开设一条自动驾驶测试道路。
2018年3月,上海首次颁发了自动驾驶汽车测试牌照,在此之后,北京、重庆相继为自动驾驶,测试车辆颁发了测试牌照。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8年11月21日)
材料三:
车企深知用户的乘车需求,在汽车硬件的研发中具有天然的优势,这些都是互联网公司等跨界主体不具备的。
鉴于目前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度和公众接受度还不高,市场上的主力产品仍具备了高级辅助驾驶技术,例如自动泊车、交通拥堵辅助、防碰撞辅助和车道保持系统等。
消费者对于这种丰富的辅助驾驶技术认可度高,愿意为此多付出一些构车成本,因此,车企在与互联网企业技术融合的同时,还可以逐步增加高级辅助驾驶技术,以抢占市场、提高盈利。
在政府层面,也要继续积极营造创新环境。
自动驾驶技木的竞争也包括行业标准和法律法规制定上的竞争,我国的自动驾驶技还没有相应的标准和法规。
当前,技术标准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标准化组织在制定技术标准时,正越来越多地引用专利,以加快标准化进程。
相关主管部门应当积板引导国内企业,特别是地固厂商提前做好专利布局,抢占标准制定的先机。
或许,自动驾驶技术将是中国汽车企业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机遇。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2018年11月27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条件下智能化程度较低的辅助驾驶技术已经得以应用,但以机器为主导的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尚处于研发中。
B.吴甘沙主张既要提升“全自动驾驶”的技术成熟度和经济性,又要积累更多的复杂场景数据,提高该技术的普适性。
C.我国作为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在2017年发布实施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并致力于为新技术的快速应用提供政策支持。
D.与互联网公司等跨界主体相比,车企在汽车硬件的研发中具有天然的优势,并且更了解用户的乘车需求。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些专家认为在传统的汽车上逐渐新增一些自动驾驶的功能,最终过渡到完全自动驾驶的阶段的研发路径不易取得突破性进展。
B.各国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法案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争相提出在2020年前后实现自动驾驶汽车量产化,以抢占人工智能的竞争高地。
C.虽然我国尚未对自动驾驶立法,但已经在深圳、北京、杭州、重庆等地开展与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相关的工作。
D.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都提到‘了我国在自动驾驶方面积极立法并取得成效,也都体现了我国政府对自动驾驶技术领域的重视。
9.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请你谈谈我国政府和国内企业怎样做才能抓住自动驾驶技术这一重要机遇。
【答案】7.C8.D
9.政府方面:
制定相关政策和法案,规范路测标准,为新技术的快速应用奠定法律基础;增强研发投入、加大资金支持;积极营造创新环境;积极引导国内企业,抢占标准制定的先机。
国内企业方面:
加大研发力度,攻克技术难题,提升技术成熟度和经济性,积累更多的复杂场景数据,提高“全自动驾驶”技术的普适性;企业间加强技术融合,逐步增加高级辅助驾驶技术,以抢占市场、提高盈利。
【解析】
【7题详解】
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C项,“我国作为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分析不当。
与原文信息不符,我国还未成为自动驾驶的最大市场。
故选C项。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D项,“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都提到了我国在自动驾驶方面积极立法并取得成效”分析有误。
材料三更多的是以研究者的角度提出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期望,并未正面谈我国政府在立法方面的成效。
故选D项。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文本,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
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专家、学者的建议或同行的经验,归纳概括要点,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
然后分条回答即可。
本题要求分析我国政府和国内企业如何才能抓住自动驾驶技术这一重要机遇。
材料一中“在提升技术成熟度和经济性的同时,积累更多的复杂场景数据,提高“全自动驾驶”技术的普适性。
”可以总结出,要提升技术成熟度和经济性,积累更多的复杂场景数据,提高“全自动驾驶”技术的普适性。
材料二中“各国政府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法案增强研发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洛阳市 届高三 上学 第一次 统一 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