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五六单元教案.docx
- 文档编号:6465129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46
- 大小:29.78KB
三上五六单元教案.docx
《三上五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上五六单元教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上五六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时分秒的认识
一、单元教材分析
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
第一阶段是在一年级上册,主要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第二阶段是在一年级下册,主要让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第三阶段就是本册教材本单元,主要教学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具体内容的编排顺序如下:
在具体情境中感悟时间单位“秒”;观察钟表,得出1分=60秒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比较抽象,单位之间的进率也比较复杂。
但是时间又时时伴随着人们的生活。
因此,教材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呈现方式,都十分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难点:
初步建立1秒、1分的时间观念,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四、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左右)
1.秒的认识……………………………1课时
2.时间的计算 …………………………2课时
第1课时 秒的认识
配新课标人教版
教学
内容
三年级上册P60、P61页
教学
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
2.通过观察与操作,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
3.借助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遵守、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
重难点
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个人备课
集体备课
反思备课
课前
指南
相关课件
引入
课件出示第59页主题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做什么?
(在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和观众们都在期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
他们正在倒计时:
十、九、八、七、……二、一)
3.老师提问:
人们倒计时时喊的“十、九、八、七、……二、一”每个数字之间经历多长时间?
(1秒)
师小结: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就来认识秒。
新知
探究
二、探索交流 解决问题
1.看课本60页的情境图。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
小明和妈妈来到钟表店,这里都有什么样的表?
(电子表、手表、钟表和秒表。
)
2.课件出示一个有秒针的钟表,请同学们观察,你能从钟面上发现什么?
(我发现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还有秒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还有一些小格。
师说明:
同学们说得很正确,钟表上又细又长的针就是秒针。
3.在钟面上怎样表示1秒呢?
(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
用课件演示秒针走一小格的动作。
请同学仔细观察。
4.请同学谈谈对1秒钟有什么感受。
5.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课件中的表, 老师演示秒针走一圈,提问:
你发现了什么?
(生:
秒针走一圈是60秒,分针也在走,分针走一格是1分,所以1分=60秒。
)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1分=60秒。
6.出示有秒针的实物钟表,和同学们共同感受1分钟有多长。
请同学们谈感受。
(1分钟比1秒钟长,但1分钟也过得很快)
7.出示课本61页做一做第2题,了解1分钟可以做哪些事情。
现在给同学们1分钟的时间,你亲自实践一下,这段时间可以做些什么,然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小组的同学
效果
反馈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1.基本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 ) 穿衣服大约需要20( )
烧一壳开水大约需要25( )
(2)了解一下自己小组同学的50米跑的成绩,并记录下来。
2.达标练习。
(1)填空。
深呼吸1次用( )秒,15秒内能深呼吸( )次。
从1数到30用了( )秒。
1分=( )秒,120秒=( )分
人1分钟脉搏跳( )下,1分钟做( )道题
1分钟写( )个字。
(2)绕操场跑1圈,王刚用59秒,李月用了1分零3秒,谁快些?
我们今天学习了秒的认识,知道了1分=60秒,还感受了1分、1秒有多少长,常言道: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同学们从现在开始,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做时间的主人吧!
板书
设计
第2课时 时分秒(时间的计算)
配新课标人教版
教学
内容
三年级上册P62至P64。
教学
目标
使学生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换算。
使学生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教学
重难点
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求经过的时间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个人备课
集体备课
反思备课
课前
指南
相关课件
引入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钟面上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个小格.
2.时钟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秒针走一圈是( )分.
3.1时=( )分1分=( )秒
新知
探究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自学指导。
(1)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两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但是学习过程要靠大家自学,你们觉得可以吗?
请看自学提纲:
(1)自学课本62页的例1例2
(2)例2中,2小时等于多少分?
你是怎么想的?
(3)例3中,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
你是怎样算的?
完成后小组交流。
(2)学生自学,有困难可以同组内交流(大约8分钟)
(3)老师巡视发现不同的错误,收集备讲
(4)学生汇报例1和例2的思路
①因为1时是60分,所以2时是60加60,也就是120分.所以2时是120分.
老师板书:
2时=120分
②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每大格是5分,所以一共是15分;也可以这样想:
45减30,也就是15分。
2.明白时间计算的算理。
(1)3小时是多少分?
4小时、5小时呢?
(2)小明从家到校用的时间,除了数格外,你还会用别的方法吗?
(3)小组内交流45分减去30分等于15分
教师简单小结。
效果
反馈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基本练习。
(1)3时=( )分,4分=( )秒
(2)小红来到商店门前,商店还没有开门,她看到营业时间牌上写着早9:
00开门,晚8:
00开门,她又看看自己的手表,心想:
“现在才8:
40,到开门的时间我还要等多久呢?
”
师问:
你能帮助小红计算一下,还要等多久呢?
用钟表演示。
引导学生观察从8:
40到9:
00要经过多长时间
(3)练习十四第2题、4题
2.达标练习。
(1)体育课上跑400米,小强用了1分48秒,小力用了1分54秒。
小力比小强多用了多少秒?
(2)小明从家到学校要走15分。
他每天早晨要在7:
35分到学校,应该在几时几分前从家出发?
(3)儿童游泳队测试100米蛙泳成绩。
小强用2分28秒,小刚用3分5秒,小强比小刚快了多少秒?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的时间换算和简单的时间经过的计算方法。
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能够和很好地珍惜时间,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时间。
板书
设计
第三课时 分、秒的练习课
配新课标人教版
教学
内容
三年级上册P63练习十四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会正确地换算。
2.能正确地求出经过的时间。
3.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
重难点
会灵活地计算经过的时间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个人备课
集体备课
反思备课
课前
指南
检测试题
引入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1.听算。
20×5= 27+15= 12÷2= 63÷7= 4×9= 28÷4= 15÷3= 17×4= 5×9= 40÷5=
56÷7= 45÷9= 19×6= 12×9= 35÷5=
2.3小时=( )分 4分=( )秒
你能说说是怎样想的吗?
新知
探究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基本练习。
(1)1分=( )秒 2时=( )分
(2)上午第一节课( )时( )分开始,一节课是( )分。
(3)张小琴跑60米的成绩是9( )。
(4)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
(5)完成练习十四第7题。
2.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
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再进行全班交流。
①上午第一节课用了40分。
②下午2:
10同学们在上第一节课。
③我最晚7:
00起床,学校要求7:
40到校,我最晚7:
30从家出发,那么7:
00起床到7:
30这段时间我可以锻炼一下身体,大约用15分钟,再洗漱和吃早饭大约用15分钟。
④还能提出许多问题,如:
A.中午11:
30同学们正在做什么?
B.下午第二节课结束到放学大约间隔多少时间?
C.中间休息多少时间?
效果
反馈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1.说说自己的想法。
3分=( )秒 5时=( )分
2.在( )里填上“>、<或=”。
48秒( )1分 1秒( )60分
1时( )60秒 1时( )55分
3分( )3秒 2分( )120秒
3.吃一顿饭大约要用15( )。
4.思维训练。
(1)时针与分针重合在一起时是( )时整,时针与分针组成一条线时是( )时整,时针与分针成直角时是( )时整。
(2)小强开始做作业,从镜子里看到钟面(该钟面只有刻度没有数字)是6:
15,做完作业后,再看桌上的钟正好也是6:
15,这是怎么回事?
他做作业花了多少时间?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设计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先出口算乘法,内容包含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相应的估算。
先出口算,是因为学生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比较容易接受。
同时,由于笔算乘法,如12×3,在计算时要算2×3和10×3,这就要用到整十数乘一位数。
因此在教学笔算乘法时需要有口算的基础。
此外,乘法估算也同样需要有一定的口算乘法的基础,所以先出口算有利于学生掌握笔算和学习估算,进行笔算和估算的同时又可以巩固口算,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它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
但笔算乘法与笔算加、减法有很大差异,在计算过程中,多位数乘一位数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而是要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其中计算步骤较多,要顾及的问题也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
因此教材在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算理的基础上,采取各个突破的办法来克服笔算乘法的难点。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
(1)通过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引出笔算竖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
(2)突破笔算乘法的难点。
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进位问题,二是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问题。
在进位中,先出不连续进位的,再出连续进位的,两种情况都以两位数乘一位数为主。
这样编排重点突出,分散了难点,便于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用类推的方法掌握新知识,从而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设了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乘法计算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乘法计算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蕴涵在许多现实情境中的一个个问题。
二是将乘法计算置于现实情境中,增加练习的趣味,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单元重难点
笔算乘法中的连续进位,进位叠加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单元课时安排(共10课时左右)
1. 口算乘法…………………………………………2课时
2. 一位数乘两三位数………………………………5课时
3.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2课时
4.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一课时口算乘法
教学
内容
教科书p68中的主题图。
练习十五1、2、3题。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整十。
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会进行相应的口算。
2、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
教学
重难点
通过观察能熟练用乘法问题。
理解一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法。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个人备课
集体备课
反思备课
课前
指南
一、复习。
①6个十是多少?
②8个百是多少?
②40是几个十?
10个十是多少?
10个百十多少?
1200是几个十?
12个10是多少?
12个百是多少?
800是几个百?
引入
1、示情境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新知
探究
2、出示例1,进行教学。
⑴、出示情境图1。
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
10人要多少钱?
师:
有谁想解决这个问题?
你是怎样解决的?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自由汇报。
生1:
9个2的和是18,再加上一个2是20。
生2:
10个2相加是20。
生3:
也可以把2×10看成2个10。
……
③、教师肯定,鼓励说得好的学生,然后板书。
2×9﹦18(元)
2×10﹦20(元)
答:
9人要18元。
10人要20元。
⑵、出示情境图2。
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
①师:
这个问题,小精灵问同学们会做吗?
,你是怎样想的?
同桌互相讨论并计算。
②学生汇报,上台板演,学生评议。
效果
反馈
1、完成教科书P69“做一做”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同桌订正答案。
通过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有什么发现?
2、完成练习十五中的第一题口算,学生独立完成。
3、练习十五的第2、3题,分小组讨论完成,汇报。
四、思维训练:
1、校园里种了3排松树,每排10棵,还种了8棵柳树,一共种了多少棵树?
2、新华书店平均每天卖出80本字典,3天后还剩260本。
书店原有字典多少本?
3、小亮比小树高22厘米,小红比小树矮22厘米,小亮比小红高多少厘米?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2、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板书
设计
第2课时乘法的估算
教学
内容
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7题。
教学
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
重难点
1、掌握估算的方法。
2、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个人备课
集体备课
反思备课
课前
指南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幻灯片。
引入
新知
探究
一、提出问题
1.用多媒体幻灯片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图片内容是:
邮局邮票出售处,有的邮票一枚80分,有的邮票一枚60分。
百货商店鞋柜,一双旅游鞋78元,一双皮鞋164元。
电影院售票处,日场一张电影票15元,夜场一张电影票20元。
小袋鼠蹦跳一次约2米,小袋鼠蹦跳33次。
文具商店柜台,每盒图钉120个,每包日记本25本。
2.出示课本第70页例2主题图:
三年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请学生提出问题。
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
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
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
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
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算式8×29≈240。
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
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效果
反馈
三、拓展引申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49×5218×4581×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
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即可。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
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用上课开始时呈现的几个问题情境和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让学生估算结果,找出答案。
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
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
2.上这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我们应尽可能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板书
设计
第3课时练习课
教学
内容
练习十五中的第7、8、9、10、11、12题。
教学
目标
1、使学生通过训练,体会到乘法在生活中,能初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
重难点
体会到乘法在生活中,能初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个人备课
集体备课
反思备课
课前
指南
练习题
引入
引入(略)
新知
探究
二、解决问题。
1、出示教科书p73第8题,先由学生独立口算然后同桌互相检查订正答。
2、出示教科书第73页第9题。
①先由一名学生读题。
②师:
这道题你是怎样想的?
你会列算式吗?
然后学生独立完成。
3、教科书p73第11题为开放题,学生能写多少算多少写对既可。
4、出示教科书p73第7、10题
①分小组讨论,由组长将讨论结果记下。
②小组汇报,说说是怎样想的?
③小组派代表上台板演。
学生评议。
5、出示教科书p73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并说一说。
效果
反馈
练习题
板书
设计
第4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
教学
内容
教科书第74页例1,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
目标
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
重难点
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个人备课
集体备课
反思备课
课前
指南
引入
新知
探究
一、提出问题:
出示例1情境图。
师:
元旦到了。
小明、小华和小丽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
他们
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
师:
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合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师:
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
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探讨交流
师:
1、用什么方法计算?
怎么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
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师:
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1、让学生思考,计算摆一摆小棒或画图等。
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写出来。
2、算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4、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鼓励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5、全班汇报。
教师将汇报板演在黑板上。
三、介绍竖式。
12。
。
。
。
。
。
因数
×3。
。
。
。
。
。
因数
——
36。
。
。
。
。
。
积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道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效果
反馈
四、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十六的作业。
每道题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五、小结(略)
板书
设计
第5课时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
教学
内容
教科书p76例2,练习十七的第1、2、3题。
教学
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知乘法处处在生活中。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教学
重难点
算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个人备课
集体备课
反思备课
课前
指南
引入
一、复习
新知
探究
二、探讨交流
1、学生观察情境图。
⑴、这幅图是在什么地方?
⑵、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观察到的内容。
2、教学p26中的例2。
师:
这道题应该怎样算?
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⑴、将图中提供的信息用文字表达出来。
书店有许多书,连环画每套18本,王老师买了3套,一共是多少本?
⑵、出示小精灵的问话:
你能算出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吗?
⑶、学生独立完成,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同学听。
⑷、各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各种算法,并说说本组的新发现。
⑸、教师将小组的汇报板演到黑板上。
18×3=54(本)
1818
18×3
+18——
——54
54答:
王老师一共买了54本。
三、做一做
学生在练习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效果
反馈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七题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
2、练习十七题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练习十七题第3、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五、全课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2、教师小结(略)
板书
设计
第6课时连续进位乘法
教学
内容
P79例4。
教学
目标
掌握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
重难点
书写格式、连续进位算理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个人备课
集体备课
反思备课
课前
指南
引入
一、知识铺垫:
1.复习乘法竖式计算。
2.计算517×3后订正,并让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上五六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