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 人教版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单元测试1.docx
- 文档编号:6463344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89.48KB
届 人教版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单元测试1.docx
《届 人教版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单元测试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 人教版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单元测试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人教版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单元测试1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图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提供给绿色植物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多的过程是5
B.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都能进行的过程是3
C.3和4过程产生的[H]都能与氧结合产生水
D.某植物细胞内1过程产生的O2若参与到5过程中只需穿越2层生物膜结构
【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1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阶段H2O的光解;2是光合作用过程中暗反应阶段中CO2的固定、还原、形成糖的过程;3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4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5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能提供给绿色植物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多的过程是5,A错误;3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都能进行的该过程,B正确;3和4过程产生的[H]都能与氧结合产生水,C正确;某植物细胞内1过程产生的O2若参与到5过程中需穿越4层生物膜结构,D错误。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物质变化图解为题干情境,立意于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理解的难度较大的选择题。
解答本题首先要清楚图解中的1、2、3、4、5分别是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中的哪一过程,再从物质转化的“起点”与“终点”及其中的条件来判断。
2.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不会产生ATP的过程是
A.有氧呼吸B.无氧呼吸C.光反应D.暗反应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ATP产生于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以及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A、B、C三项均错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在三碳化合物还原时,需消耗ATP,D项正确。
考点:
ATP的形成途径
【名师点睛】知道ATP的形成途径,把握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过程、形成知识网络,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3.下列对光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在囊状结构上进行B.始于水分解放氧
C.使光能转换成化学能D.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
【答案】ACD
【解析】
试题分析:
光反应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同时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光反应始于色素吸收光。
选ACD
考点:
本题考查光反应,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4.下列实验中,科学家使用的方法不同于其他的是()
A.科学家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的研究
B.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C.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D.卡尔文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CD都使用同位素标记法,B用自身对照实验方法,故选B。
考点:
本题考查科学探究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能力。
5.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B.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d点左移
C.pH=c时,e点为0
D.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d点右移
【答案】D
【解析】pH由b→a时,酶的活性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到达化学反应平衡所需的时间延长,但pH改变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所以d点右移,e点不移,A项错误;H2O2量增加时,达到化学反应平衡所需时间延长,且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升高,即e点上移,d点右移,B项错误;pH=c时,过碱条件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不能催化H2O2水解,但H2O2在常温下也能分解,所以e点不为0,C项错误;乙图为最适温度和最适pH下,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量,当温度降低时,酶促反应速率变慢,d点右移,产物量不变,即e点不变,D项正确。
【考点定位】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解读影响酶活性因素的相关曲线
(1)温度和pH: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或pH)升高,酶的活性增强;超过最适温度(或最适pH),随着温度(或pH)升高,酶的活性降低。
低温和高温都能降低酶的活性,但低温不使酶失活,只起到抑制作用,高温能使酶(蛋白质类)变性而失去活性。
过酸或过碱都会使酶失去活性。
(2)底物浓度:
在一定的底物浓度范围内,酶的催化速率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达到一定浓度后因为酶的数量有限(所有酶都参加了反应),反应速率变化不明显。
(3)反应时间:
酶有它的产生和消亡过程,当酶发挥作用一段时间后,由于钝化而使其活性降低,最终被分解。
(4)酶的浓度: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酶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之后由于底物有限,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6.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中不含糖B.活细胞中ATP含量较多
C.线粒体中合成ATP可能需要O2D.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可用于细胞的主动运输
【答案】C
【解析】.ATP中含有核糖,A项错误;活细胞中ATP含量不多,B项错误;线粒体中通过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合成ATP,C项正确;细胞主动运输消耗的ATP由呼吸作用提供,D项错误。
【点睛】光合作用产生ATP的去向:
(1)用于暗反应中还原三碳化合物。
(2)用于叶绿体DNA的复制、转录、翻译过程。
7.某同学欲通过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与酶有关的实验研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不同滤纸上分别附有等量过氧化氢酶、Fe3+可用于探究酶的专一性
B.该装置可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C.酶促反应速率可用滤纸片进入烧杯液面到浮出液面的时间(t3—t1)来表示
D.该装置不能用于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不同滤纸上分别附有等量过氧化氢酶、Fe3+可用于探究酶的高效性,A项错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温度,高温条件下会加快过氧化氢分解,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所以该装置不可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项错误;酶促反应在酶与底物接触时开始,其速率可用滤纸片从进入烧杯液面到浮出液面的时间(即t3﹣t1)来表示,C项正确;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的自变量是pH,若将装置中的过氧化氢溶液设置成不同pH,该装置能用于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D项错误。
考点:
酶的特性及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8.下列有关生物实验中实验材料、试剂的使用及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酒精时,颜色变化为由蓝变绿再变黄
B.制备细胞膜前,向猪血细胞中加适量蒸馏水稀释制成细胞稀释液
C.用健那绿给黑藻细胞染色观察蓝绿色的线粒体
D.用苏丹Ⅲ给花生子叶切片染色,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答案】D
【解析】A.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用于检测二氧化碳;检测酒精时,应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A错误;
B.猪血细胞在蒸馏水中会吸水涨破,只能加等渗溶液,B错误;
C.黑藻细胞内含有叶绿体,与被健那绿染成蓝绿色的线粒体之间会有颜色干扰,影响观察,C错误;
D.苏丹Ⅲ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D正确。
9.下图为水果存放时空气的氧气浓度(x)与水果释放的二氧化碳气体量(y)的关系曲线。
根据图示,你认为保存水果应该选择哪个状态下的氧气浓度最合适()
A.①B.②C.③D.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①状态下氧气浓度为0,此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由水果无氧呼吸产生。
水果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酒精会影响水果口味,并且此时消耗有机物也较多,不适宜保存水果,A错误;B.图中看出,②状态下氧气浓度条件下,水果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量最少,消耗有机物最少,并且有氧条件下,无氧呼吸受到抑制,最有利于水果的储存,B正确;C.③状态下氧气浓度较高,水果只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较多,说明消耗的有机物较多,不利于水果的储存,C错误;D.④状态下氧气浓度很高,水果只进行有氧呼吸且达到最大值,消耗的有机物最多,不利于水果储存,D错误。
考点:
细胞呼吸
【名师点睛】植物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1.粮食储存:
低温、干燥、低氧,抑制细胞呼吸的进行。
2.低温保存蔬菜水果:
通过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可以抑制储存蔬菜水果等的呼吸作用;充氮气也可以降低氧气的浓度,抑制呼吸作用。
3.农田松土;农田排涝等措施有利于植物根的生长和对无机盐的吸收。
10.光合作用中形成ATP的部位是()
A.叶绿体外膜B.叶绿体内膜
C.叶绿体基质D.类囊体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AB、叶绿体内膜和外膜不发生光反应和暗反应,AB错误;
C、叶绿体基质发生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消耗ATP,不产生ATP,C错误;
D、类囊体薄膜上发生光反应,产生ATP,D正确.
故选:
D
11.下列关于对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添加ATP、NADPH和CO2后,可完成暗反应
B.红枫叶片呈红色是因为没有叶绿素,呈现出花青素的颜色
C.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ATP
D.光合作用产物氧气中的氧元素来自于CO2
【答案】A
【解析】离体的叶绿体基质中含有暗反应有关的酶,再有ATP、[H]和CO2后,可进行暗反应,A正确;红枫叶片含有叶绿素,B错误;ATP不是能量,是物质,C错误;光合作用产物氧气中的氧元素来自于水,D错误。
【考点定位】叶绿体结构及色素的分布和作用
12.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代谢过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①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水中的H只来自于氨基
B.②过程需要氧的参与并发生在线粒体中
C.在缺氧的情况下,③过程中不会有ATP的产生
D.M物质是丙酮酸,④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答案】AC
【解析】
试题分析:
①表示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水中的H来自氨基和羧基,故A错误;②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
[H]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该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故B正确;③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无论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还是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能释放少量的能量,合成少量的ATP,故C错误;M物质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丙酮酸,④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在细胞质基质中,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和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13.下列各曲线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及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人的肌细胞中ATP生成速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
B.乙图中,物质运输速率不受呼吸酶抑制剂的影响
C.丙图表示酵母菌呼吸时氧气浓度与CO2产生量的关系,A点时产生ATP最多
D.丁图表示小鼠的离体细胞内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分析甲图可知,ATP的生成量与氧气浓度无关,人的肌细胞中ATP生成速率与氧气浓度有关,因此该图不能表示人的肌细胞中ATP生成速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A错误;分析乙图可知,该物质运输的速率与氧气浓度有关,且能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该物质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受呼吸酶抑制剂的影响,B错误;分析题图可知,A点的呼吸作用最弱,产生的ATP数量少,C错误;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在最适宜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高于或低于最适宜温度,酶的活性减弱,D正确。
考点:
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呼吸与氧气浓度的关系,主动运输方式,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准确分析题图曲线,弄清曲线的走势和变化原因是解题的关键,对与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是解题的基础。
14.图甲是H20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0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
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d点右移
B.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d点左移
C.pH=a时,e点为O
D.pH=a时,
e点下移,d点左移
【答案】A
【解析】
图乙是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解产生的O2量随时间的变化,若温度降低,则酶活性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到达化学反应平衡所需的时间延长,但温度降低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所以d点右移,e点不移,A正确;H2O2量增加时,达到化学反应平衡所需时间延长,且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升高,即e点上移,d点右移,B错误;pH=c时,过碱条件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不能催化H2O2水解,但H2O2在常温下也能分解,所以e点不为0,C错误;pH由b→a时,酶的活性降低,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到达化学反应平衡所需的时间延长,但PH改变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所以d点右移,e点不移,D错误.
【考点定位】酶的特性
【名师点睛】易错点:
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反应平衡所需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
15.下列有关“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研磨时加入CaCO3可防止叶绿素在酸性条件下分解
B.滤纸条的一段剪去两角的目的是使色素带比较整齐
C.画滤液细线时需迅速重复多画几次以增加色素的含量
D.滤纸条上相邻且距离最远的两条色素带呈橙黄色和黄色
【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
由于碳酸钙能中和液泡中酸性物质,防止色素被破坏,所以研磨绿叶时为防止叶绿素被破坏而加入CaCO3,A正确;剪去滤纸条一角两端,这样可以减小边缘效应,使色素在滤纸上扩散均匀,便于观察实验结果,B正确;画滤液细线时需要每次画过后吹干,才可再画第二次,C错误;相邻色素带间距离最远的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教材中生物学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把握材料和试剂的选择,熟练完成相关实验的能力。
16.右图表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某植物的氧气释放量。
该植物在2000lx光照强度下,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mL)是()
A.17B.12C.23D.18
【答案】C
【解析】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总产生量)=净产生量+呼吸消耗氧气量=17+6=23
17.下列图解中,能够反映植物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时,CO2在绿色植物绿色细胞转移关系的是()
【答案】D
【解析】当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时,线粒体产生的CO2全部给叶绿体利用,同时叶绿体还需从外部环境中获取CO2。
18.下列有关实验及显色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浴加热条件下,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B.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C.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健那绿染色后,可以看到呈蓝绿色的线粒体
D.常温条件下,脱氧核糖核苷酸与吡罗红作用呈红色
【答案】D
【解析】麦芽糖是还原糖,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A正确;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B正确;线粒体可用活性染色剂健那绿染成蓝绿色,C正确;DNA与甲基绿作用呈蓝色,RNA与吡罗红作用呈红色,D错误。
【考点定位】生物实验及显色结果
【名师点睛】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
19.如图是在一定温度下测定某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实验装置(呼吸底物为葡萄糖,不考虑装置中微生物的影响),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遮光条件下,烧杯中盛放NaOH溶液,可用于测定种子无氧呼吸的强度
B.烧杯中盛放NaHCO3溶液,可用于测定一定光强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
C.烧杯中
盛放清水,可用于测定一定光照强度下真光合速率
D.在遮光条件下,烧杯中盛放清水,可用于测定种子有氧呼吸的强度
【答案】B
【解析】种子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吸收,故在遮光条件下,烧杯率盛放NaOH溶液,不可用于测定种子无氧呼吸强度;但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被NaOH溶液吸收,故在遮光条件下,烧杯率盛放NaOH溶液,可用于测定种子有氧呼吸强度,A错误;烧杯中盛放NaHCO3溶液,NaHCO3溶液可以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消耗的氧气量则为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故能用于测定一定光强下植物的净光合速率,B正确;一定光照强度下,植物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故烧杯中盛放清水,不能用于测定一定光照强度下真光合速率,C错误;在遮光条件下.植物能进行有氧呼吸,而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等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故烧杯中盛放清水,不能用于测定种子有氧呼吸的强度;但种子无氧呼吸不消耗氧气,但会产生二氧化碳,故可以测定种子无氧呼吸速率,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呼吸实验探究。
20.阳光穿过森林中的空隙形成“光斑”,它会随太阳的运动和枝叶的摆动而移动。
下图表示一株生长旺盛的植物,在“光斑”照射前后的光合作用过程中吸收CO2和释放O2的有关曲线,此曲线说明
A.“光斑”照射前,光合作用无法进行
B.“光斑”照射后O2释放曲线的变化说明暗反应对光反应有限制作用
C.“光斑”照射开始后,光反应和暗反应迅速同步增加
D.CO2曲线AB段的变化说明进行暗反应与光照无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光斑”照射前,氧气的释放速率不为零,即光合作用进行,A错误;光反应阶段释放氧气,暗反应阶段吸收CO2,从图中可以看出,光斑开始O2释放曲线快速增加,而吸收CO2曲线缓慢增加,光照仍在进行但是氧气的释放却在减少,最后和CO2释放曲线持平,可见光斑”照射后O2释放曲线的变化说明暗反应对光反应有限制作用,B正确;C错误;AB段光照减弱,光反应阶段迅速降低,暗反应将光反应积累的物质利用完后也降低,即CO2曲线AB段的变化说明进行暗反应与光照有关,D错误;答案是B。
考点:
本题考查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二、综合题
21.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人工模拟了不同环境条件处理相同的番茄幼苗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请分析回答:
分组及实验处理
叶绿素含量
(mg·g-1)
平均光合速率
(μmolm-2s-1)
15天
30天
45天
A
自然条件
1.65
2.0
2.0
8.86
B
紫外线辐射
1.5
1.8
1.8
6.52
C
CO2浓度倍增
1.75
2.4
2.45
14.28
注:
适宜的光照、CO2浓度
(1)分析以上数据可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
(2)实验中测定叶绿素含量时常使用(试剂)提取色素,叶绿素中呈现蓝绿色的色素是。
(3)据表可知,紫外线辐射可能通过降低光合速率;C组平均光合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原因一方面是
;另一方面是色素含量增加,使光反应速率也加快。
(4)番茄幼苗叶肉细胞中产生和利用O2的具体部位分别是和。
图中55℃时,该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
(5)20℃时,先将番茄幼苗放置在黑暗处1小时,然后再放在适宜的光照下1小时,则光照后与暗处理前幼苗的干重变化为mg。
【答案】
(1)紫外线、CO2浓度、温度
(2)无水乙醇叶绿素a
(3)降低叶绿素含量CO2浓度倍增,加快了暗反应的速率
(4)类囊体薄膜线粒体内膜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5)0
【解析】
(1)上左图自然条件作为对照组,研究了紫外线辐射和二氧化碳浓度对叶绿素和平均光合速率的影响,故研究的环境因素是紫外线辐射和二氧化碳浓度,上右图研究的是再适宜的光照和二氧化碳浓度下,研究不同温度下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故研究的因素是温度;
(2)可以利用色素可以溶解于有机溶剂中的原理来提取绿叶中的色素,可以利用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的原理来分离色素,叶绿素a呈现蓝绿色,叶绿素b呈现黄绿色;(3)由左图的实验数据与对照组对比可知,紫外线辐射可能通过降低叶绿素含量来降低光合速率;CO2浓度倍增,加快了暗反应的速而使光合作用加强;(4)水的光解释放氧气,场所是类囊体薄膜上,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利用氧气与[H]反应生成水,反应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上;(5)右图可知20℃时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同,故黑暗处1小时,然后再放在适宜的光照下1小时,则光照后与暗处理前幼苗的干重变化为0mg.
【考点定位】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22.下面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其中①~⑤为生理过程9,a~h为物质名称,请回答:
(1)能吸收光能的物质a分布在叶绿体的,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物质是.
(2)③、④和⑤发生的场所分别是、、.
(3)上述①~⑤过程中,能够产生ATP的过程是.
(4)较强光照下,⑤过程中d的移动方向是从到(填场所).
(5)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二氧化碳的供应,则在短时间内f量的变化是.
【答案】
(1)类囊体薄膜[H]、ATP
(2)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基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3)①②③⑤
(4)叶绿体基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解析】
试题分析:
据图分析:
⑤是光反应,④是暗反应,③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①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a是色素,b是氧气,c是[H],d是ADP,e是ATP,f是C5,g是二氧化碳,h是C3.
解:
(1)分析图示可知,a为光合色素,分布于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上;物质b是O2;物质c是[H],物质e是ATP.
(2)过程①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过程②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过程③为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有氧呼吸第一阶段;过程④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过程⑤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发生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3)能够生成ATP的过程为光反应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即①②③⑤.
(4)物质d为ADP.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ATP水解,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提供能量,其水解产物ADP在光反应阶段作为ATP合成的原料,参与ATP的形成,所以,⑤过程中d的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基质移向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5)图中物质f为五碳化合物,物质h为三碳化合物.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二氧化碳的供应,在短时间内,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受阻,不再有新的三碳化合物生成,原有的三碳化合物继续被还原,导致五碳化合物即物质f的含量增加.
故答案为:
(1)类囊体薄膜[H]、ATP
(2)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基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3)①②③⑤
(4)叶绿体基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5)增加
考点:
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23.氮肥是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肥料。
现有某科研小组为研究供氮水平对玉米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在实验室利用缺少氮元素的完全培养液培养玉米幼苗,定时给各组培养液添加不同浓度的氮元素,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各组玉米幼苗相关指标的相对值,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培养液中氮浓度(mmol/L)
各指标相对值
净光合速率
气孔导度
翔化酶含量
0
0.0
2.0
0.3
4
3.7
2.2
0.9
8
4.5
2.4
1.6
12
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单元测试1 细胞 能量 供应 利用 单元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