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第二册复习资料.docx
- 文档编号:6462834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39
- 大小:1.29MB
高一地理第二册复习资料.docx
《高一地理第二册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第二册复习资料.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地理第二册复习资料
高一地理第二册复习资料
第五篇人口
专题16人口增长知识点梳理
【知识梳理】
【要求熟记】
一、人口增长过程
1、理解人口增长的几个公式p2
※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根据资料进行简单的计算
或=
×1000‰
人口机械增长率=
×1000‰
人口增长率=
‰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是衡量人口自然变动的三个基本指标
通常以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来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口发展状况。
2、理解世界人口发展不同阶段的人口增长特征p3图5.2
根据图表判断工业化之前、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人口发展模式特点,根据具体的国家相关的人口资料判断分别属于什么时期或人口发展模式。
例如:
中国和印度及其他发达国家的比较。
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发展都呈现一种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稳定状况,我国经过较长时期的计划生育努力,也逐渐向这一成熟目标靠近;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依然处在高出生率与低死亡率的高自然增长率阶段,人口数量急剧递增。
3、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p2
4、理解“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口问题及相应的人口政策《学科基本要求p65表格》
5、人口构成概念,人口年龄构成人口性别构成人口职业构成人口文化构成
重点是人口年龄构成和性别构成
(1)人口年龄构成:
一般来说,如果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则说明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潜力大,需要抚养的人口多,社会负担重,就业压力大。
(2)人口性别构成:
衡量人口性别构成的主要指标是人口性别比。
即每100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正常情况下,人口出生的性别比为:
103~107,即每100名女性对应103~107名男性。
(3)人口金字塔图的判读
如何阅读“人口金字塔”图?
人口金字塔图由水平的条型图组成,水平轴表示男女性别的比例,垂直轴则表示各年龄组别(通常以5岁为一组,也有以1岁为间隔者)的人口,金字塔代表了人口的性别年龄结构。
根据课本p6图5.65.65.7可以看出:
增长型人口金字塔,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
这种类型表明青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长期都高的结果。
这种类型的人口由于育龄人群比重高,而且不断地成长起来。
如果不降低生育水平,它未来的人口增长趋势就是迅速增长,不断扩张。
稳定型人口金字塔,各年龄组人口的比重大致均衡,这种类型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差不多,它未来的人口增长趋势是稳定在零左右的增长。
如果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就会过渡到缩减型。
缩减型人口金字塔,底部收缩,上部变宽,金字塔已变形。
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缩小,老年人比重增大,是自然增长率长期呈负值的结果。
这种类型的人口由于育龄人群比重低,后备力量更低,如果生育水平不变,它未来的人口增长趋势呈负增长,人口缩减。
要求:
根据人口金字塔图来判断是否属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并学会简单的计算各年龄段人口的比重。
6、我国的人口国情和人口政策p11
(1)人口众多、资源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
(3)我国人口发展模式正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转变。
(4)我国的人口问题p12
(5)上海人口的负增长,熟悉上海人口金字塔
7、《新人口论》马寅初
专题17人口分布与迁移
【知识梳理】
{{}}
【要求熟记】
一、世界人口分布
1、人口分布与迁移的三种趋势p15
2、人口密度是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单位:
人/平方千米
3、识记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的名称和分布《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表格p66
4、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p17
二、我国人口分布
1、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2、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理解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两侧的人口分布特征
3、我国人口密度最大最小、人口数量最多最少的省级行政区
三、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理解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与影响因素p21-22
四、人口容量
1、理解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自然资源与环境正相关
科学技术水平正相关
地区开放程度正相关
人均消费水平负相关
2、环境人口容量与环境承载力区别
环境人口容量: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环境承载力:
仅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算人口容量,即把人均消费水平压缩到最低所估算的最大抚养人口容量;由此可见,环境人口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
专题18人口素质(略)
第六篇城市
专题19城市空间结构
【知识梳理】
【要求熟记】
1、城市的基本特征:
p34
(1)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集中
(2)产业结构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
(3)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发达
注: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
2、城市土地利用同心圆结构的组成p35
根据p35图6.2判读城市土地利用的同心圆结构
得出:
土地利用效益最高的是商业用地,其次是居住用地,再者是工业用地,最后是农业用地。
土地利用效益衰减最大的是商业用地,土地利用效益衰减最大的是农业用地。
【注】如何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同心圆结构?
城市内部的土地有不同的利用类型,包括商业、居住、工业、农业(供给城市人口的)用地等,其分布有一定的规律,优于城市土地距市中心越近,地价越高,不同类型的用地效益不同,商业最需要集中的人流,所以在交通枢纽,即市中心,其效益获利最高,能承受高的地价;而工业区需要建设大厂房,不能布局在城市中心;居民要靠近商业区;农民用地获取利润最低,只能在城市外围。
因此,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分布取决于“地价”,而公共事业用地则是例外。
标准的同心圆模式在实际城市中很少见,这是因为同心圆模式实际建立在“城市从中心向外围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的原理上,该模式主要考虑了距离市中心远近,同时也忽略了影响租金高低的另一个因素—交通状况。
另外,该模式也未考虑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历史、行政、社会等因素。
3、形成城市利用空间结构的重要因素——土地价格。
P35
4、影响土地价格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是否便捷。
P35
5、读图p36图6.4《大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分析地价曲线图。
得出:
地价曲线不会是一根光滑曲线,在不同的区域也有地价的最高点(商业比较发达地区),但总体规律是中央商务区(CBD)地价最高,但根据城市利用空间结构同心圆结构原理,地价的衰减最大。
然后是副中心的地价高,随之分别是区域商业中心和社区商业中心。
在每个区域都形成了地价最高点,但副中心的最高地价不会超过主中心的地价最高点。
以此类推,区域商业中心不会超过副中心地价最高点、社区商业中心地价不会超过区域商业中心的地价最高点。
6、城市功能分区的名称以及形成各功能区的条件分析
(教材p37-38)参考考纲:
p71功能区的表格及“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原因”专栏
7、形成城市空间结构的差异的原因分析:
城市规模、城市职能和城市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纲p71
上海的主中心和副中心名称要知道
8、读课本p40—p41图6.76.86.96.106.11,学会分析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因分析,尤其是图6.8“宜昌市城市规划”注意知识点的前后联系,思考分析宜昌市居住用地分布的原因(结合在弯曲河道中两岸的侵蚀状况即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来分析宜昌市居住用地分布在凸岸的原因)
专题20城市体系和城市群
【知识梳理】
【要求熟记】
1、世界城市体系:
世界城市和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根据课本列出的城市学会判断具体城市分别属于哪一类城市?
p43
2、我国的城市体系p43-44
(1)我国全国性中心城市(北京和上海)
(2)省区双核城市
3、我国城市体系中根据非农业生产的人口数量是如何划分城市的规模的?
p45
4、城市群的三大特征和形成的条件p46
5、世界六大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名称与位置p46-47
城市群名称
中心城市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纽约
北美五大湖区城市群
芝加哥
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
东京
英国城市群
伦敦
欧洲西北部城市群
巴黎
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上海
6、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分析】如何理解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的有利条件、发展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的有利条件是:
①具有面向海洋、依托长江、倚靠内陆发达交通联系世界各地的区位优势。
②经济实力雄厚。
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文化、科技最发达的地区,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③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
④交通网络发达。
长江三角洲地区既有沿江城市,又有京杭大运河流过,已建成多条高速公路和跨江跨海大桥,以及铁路、机场、海港形成了巨大的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对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⑤有以上海为中心的龙头城市。
⑥各类批发市场的迅速发展,对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积极效应。
⑦地势平坦,气候条件好。
※发展特点:
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已形成了四大城市群:
辽中南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存在的问题:
①核心城市上海与国际大都市标准尚有差距;②行政区划分割导致各城市各自为阵,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滞后;③区域内各主要城市除与上海加强合作外,与其他城市之间缺乏必要的横向联系。
专题21城市化
【知识梳理】
【要求熟记】
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p50
2、世界上最早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
北京p50
3、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点:
p5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出现城市群;世界城市化的主流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这四个特点要求我们根据相关的图表资料(p51图6.21)进行归纳运用。
以便说明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具体题型见练习册p18三、1
4、辩证理解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考纲p72
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者之间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前提条件应是一国或一地区的城市化发展速度与其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相协调,超前或滞后于经济发展都不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
因而,国际上习惯于把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作为衡量该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标志。
5、运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比较”表,总结城市化差异p54表6.3考纲:
p73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国家类型
城市化起步
现阶段城市化水平
现阶段城市化速度
发达国家
早
高
慢
发展中国家
晚
低
快
6、郊区化与逆城市化的含义
郊区化是中心城区人口向城市郊区迁移的过程;逆城市化是大城市人口向周边中小城市或乡村地区迁移的过程。
一个国家或地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出现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过程。
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并不是城市化的倒退,更不是城市乡村化,它们都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巩固练习:
冲A精炼p32读图分析第九题
7、结合城市问题p56,了解出现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措施,并结合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说明上海目前出现的城市问题及解决措施。
(综合应用能力的测试)
第七篇产业区位与分布
专题22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
【知识梳理】
【知识点熟记】
1、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如何学习影响农业的区位条件
农业区位理论是本专题的重点内容,学习时可分三个层次进行:
第一层次:
要知道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有哪些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等要素)、人文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科学技术、消费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和国家政策)。
第二层次:
各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是怎样影响农业区位的。
第三层次:
运用各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原理,评价某地发展农业的条件,找出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限制因素或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发展变化,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
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自然条件
对农业的影响
世界农业发达地区
我国农业发达地区
气
候
光
热
对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产量密切相关
光热与降水条件配合较好的热带和温带地区
东部季风区光热与降水配合较好的地区(雨热同期)
水
分
年降水量小于250㎜的干旱地区一般不能发展种植业
地形
平原—耕作业、地平土厚、利于水利化和机械化
山区—林业、牧业、副业、立体农业
主要是平原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等
土壤
肥沃的土壤、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黑土、冲积平原土壤
东北平原的黑土、华北平原的钙质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的水稻土、四川盆地的紫色土
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可以看作室相对不变的,而农业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则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影响因素
对农业的影响
实例
科学技术
减轻农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改变农业生产类型
温室栽培技术、滴灌技术、农业生物技术
市场需求
农业生产的类型、规模和布局
美国的乳畜带分布在美国的东北部和五大湖滨湖地区。
该地区大约集中了美国1/2的城市人口
交通运输
农产品需要保险的乳畜业、园艺业都尽量布局于离交通枢纽和交通干线比较近的地方
荷兰空运发达,其鲜花通过空运当天就可以运达北美市场
政策
从国家(或地区)利益、国际贸易、区域规划等方面考虑,常会制定出相应的政策,影响或直接干预农业生产,从而影响农业区位的选择
我国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依赖,积极建设了一批商品粮、商品棉等农业生产基地,对我国的农业区位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2、如何阅读课本p63图7.2“美国农业专业化地区分布”图
美国农业区域专业化程度很高,形成了世界著名的生产带,如玉米带、小麦带、棉花带等。
早在1914年,美国农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种植专业化,这种格局保持至今。
这种区域分工使美国能根据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和市场需求情况,因地制宜发展具有竞争优势的农畜产品,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通常的水陆运输网的建立更进一步促进了区域分工专业化生产,而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也有力地推动了附近相关产业的发展。
美国主要的农业专业化区如下:
乳畜带:
分布在五大湖区及其以东的大西洋沿岸区,这里气候湿润,生产期较短,土壤贫瘠,不适宜种粮食,但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加上城市集中,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因此主要种牧草和青贮玉米等饲料作物,大量饲养奶牛。
玉米带:
在乳畜带以南,中部平原北部。
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生产期较长,适于种玉米,并和大豆轮作。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专业化生产区和大豆产区。
玉米多用于猪和肉牛的精饲料,又使这一地区同时成为肉畜带。
小麦带:
分布在大平原的北部和中部。
除种小麦外,还和牧草轮作,附近又有天然牧场,故同时饲养肉牛。
棉花带:
在北纬35°以南,热带充足,适宜棉花生长,曾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棉花生产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来的棉花带已经萎缩,大片棉田改种大豆和饲料作物,发展肉鸡和肉牛饲养业。
西南部干旱地区依靠灌溉,成为新的主要产棉区。
在农业生产地区专业化的基础上,出现许多专业农场,并使农业生产的服务也实现了专业化。
3、根据案例说明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导致农业区位的变化,农业区位的变化具体实例:
荷兰鲜花丹麦不同时期农业区位变化
4、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名称与分布
水田农业、旱作农业、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地中海型农业的区位及主要生产特点
见考纲p78-79表格
5、我国的四大牧区:
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属于游牧畜牧业)p67
6、我国水田农业与旱作农业的分界线p66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1)一月0℃等温线经过
(2)800㎜年等降水量线经过
(3)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4)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5)水田农业和旱作农业的分界线
(6)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
7、城郊农业和现代农业的特点p69—70p72
专题23工业区位与工业区
【知识梳理】
高新技术产业区位
【要求熟记】
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教材p76能源与矿产资源、环境条件、交通运输、市场、劳动力、科学技术、集聚、土地价格
※要学会具体分析某一工业区的区位条件分析,根据以上因素进行拓展分析。
2、上海宝钢的区位条件教材p77
(1)环境条件:
位于长江之滨,上海东北部沿海地区,工业用水方便,大气污染小。
(2)交通运输:
近邻我国最大的海港,交通方便。
(3)巨大的消费市场:
上海是全国最大的综合型工业基地,各种工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钢铁。
(4)科学技术:
人力资源雄厚:
拥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大军和高水平的技术人员。
※鞍钢:
接近原料,燃料产地,接近消费市场
宝钢:
接近消费市场,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3、不同生产特点工业部门的主导区位因素(五种主导型工业)教材p78
不同工业类型的主导影响区位因素分析
工业类型
主导区位因素
部门举例
原料主导型工业
运输原料成本较高(原料到产品重量大大减轻)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易变质等)。
所以工业布局主要考虑接近原料地
甜菜、甘蔗制糖业;水果、水产品加工业等
市场主导型工业
运输产品成本较高(体积减少不多或有增加)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易变质、破碎等)。
所以工业布局主要考虑接近消费市场
家具厂、印刷厂、啤酒厂、石油加工厂、食品加工厂等
能源主导型工业
消耗大量电能。
所以工业布局主要考虑接近能源生产地
炼铝厂、冶金及化工等重工业
劳动力主导型工业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
所以工业布局主要考虑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区
普通服装业、电子装配业、纺织业、制鞋业等
技术主导型工业
技术要求高。
所以工业布局主要考虑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
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制造业等
4、工业区位的变化p79—80
(1)原料地影响减弱,市场影响增强
(2)交通运输条件对工业有很大的吸引力
(3)信息通讯网络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4)科技因素、劳动力素质的影响力在增强
5、世界主要工业区p80—83
北美工业区、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的区位分析
我国东部沿海主要工业区的名称、分布及区位分析
主要工业区
分布
区位条件
工业特点
北美工业区
位于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
煤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农业发达,人口稠密
工业部门齐全,尖端技术和高新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
西欧工业区
英国、法国的东部和北部、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和意大利的北部,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各国的南部
煤铁资源丰富,经济基础雄厚,交通便利,劳动力质量高
现代工业发源地,技术密集型工业发达,工业地域逐渐从内陆向沿海地区发展
东欧工业区
俄罗斯、乌克兰、捷克和斯洛伐克、波兰等
资源丰富,基础工业实力雄厚
资源密集型重工业区,工业多布局在靠近原料和燃料产地的内陆,二战后电子、宇航等新兴工业发展较快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区
包括京滨、名古屋、阪神、濑户内和北九州等工业区
岛国,多优良港口;工业基础好。
矿产资源贫乏,市场狭小
由加工贸易型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家用电器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亚洲东部沿海工业区
北起韩国东南沿海和中国东部沿海,向南延伸到东南亚一些国家
沿海,多优良港口;煤铁资源丰富
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发展,是战后新兴工业区
中国主要工业区
工业区名称
主要优势
主要工业部门
特点
辽中南工业区
煤铁资源丰富,铁路海运条件便利
钢铁、造船、化工
重工业为主
京津唐工业区
矿产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利,科技力量雄厚
钢铁、化工、机械、纺织等轻重工业均很发达
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长江三角洲工业区
工业基础雄厚,经济活跃,交通便捷。
科技发达
精密机械、电子、化工、高档轻纺等技术密集型工业为主
我国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和效益最好的综合型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区不足:
许多矿产资源濒临枯竭,资源相对不足;水资源不足;科技发展水平不高;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市场经济不发达,计划经济影响大;区内环境污染大。
长江三角洲工业区不足:
能源、资源缺乏;人多地少,土地紧张;污染严重。
京津唐工业区不足:
水源、能源不足;污染严重
6、高新技术产业教材p85
※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
(1)出现比较晚:
产生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
(2)技术含量高:
将最新的科技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很短,技术更新的速度远远快于传统工业部门。
(3)规模小:
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员工数量、占地面积、企业规模普遍都比传统工业小得多。
(4)产品“轻、小、精、贵”:
研究开发的费用在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产品体积不大,但科技附加值高,便于运输。
※高新技术产业区位
7、运用韦伯的工业区位论解释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教材p78考纲p82
专题24第三产业与经济发展
【知识梳理】
专题25文化与环境
【知识梳理】
【练习题】
1.下列各组景观中,都属于文化景观的是-----------------------------------()
A.岩画、蒙古包、长白山天池B.窑洞、溶洞、云冈石窟
C.三峡水库、杭州西湖、滇池D.大运河、都江堰、梯田
2.西装不属于文化景观的原因是-----------------------------------()
A.不具有一定的功能B.不占据一定的空间位置
C.不反映时代特征D.不指示自然环境
3.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的最好体现是-----------------------------------()
A.物质文化B.精神文化C.物质文化景观D.精神文化景观
4.下列诗句中,描写文化景观的是-----------------------------------()
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D.“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5.下列文化景观对自然环境产生有利影响的是-----------------------------------()
A.新疆的坎儿井B.陡坡修梯田C.发菜批发市场D.围湖造田
6.下列文化事物或现象,具有体现人们情感的文化内容的是-----------------------()
A.京杭大运河B.淮剧
C.大运河文化广场D.周恩来纪念馆
7.下列有关文化与自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各种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自然发生关系
B.文化是人类创造的财富,与自然环境无关
C.地球上各地环境对人类生存和生活都是有利的
D.自然对人类提供物质资料,不对人类精神生活产生影响
8.下列文化景观顺应自然规律的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理 第二 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