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诚信建设的意义现状与思路.docx
- 文档编号:646275
- 上传时间:2022-10-11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3.82KB
企业诚信建设的意义现状与思路.docx
《企业诚信建设的意义现状与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诚信建设的意义现状与思路.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诚信建设的意义现状与思路
关于企业诚信建设的研究
下城区文明办
诚信是企业立身立业之本。
从经济学视角看,恪守社会道德、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赖以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资源。
为了在企业转型升级中,进一步强化诚信建设,更好地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确保企业健康发展,下城区文明办组织有关人员,确立15个中小企业,57个企业经营者作为调查样本,分别就当前企业诚信建设情况进行专题研究。
一、企业诚信的内涵及意义
1、企业诚信的内涵。
企业诚信属社会经济活动诚信范畴,又属社会道德范畴。
企业诚信是整个社会诚信的基础,既可以反映在经济活动当中,也可以体现在社会交往中。
它表明了企业在自身能力限度内的积极实际践约状态。
①企业诚信体现了企业主体的道德人格。
倡导企业诚信实际上就是把企业作为道德人来检视,它的核心就是要求企业家个体、职工群体都要形成人格的自律机制,包括尊严、品格、品质、良心、良知,企业一旦内化为道德人,它才有确定特有的诚信观。
②企业诚信表达了企业应具有责任性。
企业应具有全心全意为消费者服务的诚心,把消费者当作自己的衣食父母,一切为消费者着想,一切让消费者满意;认真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对企业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③企业诚信表达了企业行为的规定性。
企业要“守合同、重信用”,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企业必须遵守国家法律,严格按经济合同办事。
遵纪守法、公平交易,兑现承诺、童叟无欺,讲求公正、互利双赢,即企业应信守合同,依法经营。
2、企业诚信建设的意义。
诚信作为一种经济、文化、社会的理念,现在已成为市场经济社会中的核心理念之一。
企业诚信既体现为一种准则,它要辅助法律来规范企业的秩序;企业诚信又是一种责任,它要求所有企业为自己的承诺付出努力;企业诚信还是一种资源,它能给讲诚信的企业带来双赢的回报。
①诚信是企业的竞争力。
美国兰德公司曾经过深入研究,发现诚信与企业竞争力高度相关,诚信是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力。
当前,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的进程,企业之间的竞争已非单纯的产品竞争、资本竞争,取而代之的是品牌、信誉这些无形资产的竞争。
消费者靠品牌识别商品,而品牌又与信誉休戚相关,品牌意味着诚实守信,品牌意味着市场份额,所以诚信是首要因素,是企业的重要竞争力。
企业是资源的集合,企业的资源一旦拥有稀缺性且难以模仿,它就具有了竞争力的价值和活力。
正如国际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专家所认为的那样,难以复制并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有形或无形资产是创造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
在企业的资源集合中,处于伦理层面的诚信以其所具有的独特的不可模仿性成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②诚信是企业的生存的生死牌。
对企业来说,信用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它直接关系到企业产品或服务的销路、市场占有率、融资能力大小以至企业的生死存亡。
如广西玉柴创造了借债与还贷的财务信用、投资与回报的业绩信用、真实与对接的职业信用、承诺与践诺的用户信用等四个信用,使玉柴获得了用户、股东、银行、国家和社会的“多赢”局面,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名列中国500强的企业。
而企业一旦失信就无法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立足,就要付出惨重的代价,甚至会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2003年9月,一家百年老字号企业南京冠生园食品公司用陈馅制作月饼,被中央电视台披露后,这家百年老店生意一落千丈,2004年4月不得不申请破产。
所以诚信决定着企业兴衰,讲诚信能使企业健康地可持续发展,失信就会受到严厉惩罚。
西方国家的企业家们也是在经历了无数的企业生生死死之后才意识到诚信的重要作用。
③诚信能使企业发展壮大。
一是诚信能给企业带来收益。
企业守信才会有消费者和社会对企业的回报,才能给企业带来更多效益,才能为企业创造长远发展的条件,使企业的发展长久不衰。
二是诚信可以使企业降低成本。
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如果没有信用,任何交易都需要面对面,以货易货,现款交割,就会大大增加交易费用。
同时,失信也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增大企业管理的成本,如贷款担保资金,交易中的谈判成本、签约成本、履约成本,即交易成本会大大提高。
三是诚信能使信用作为支付手段的功能提高。
如果企业信用等级低,投资预期的不确定性就会使企业和银行之间的投资信贷活动更趋于谨慎。
这样,很多企业的发展就会受阻,致使交易收缩,严重的还会导致连锁反应,出现信用危机。
比如轰动一时的美国安然公司事件就是一个例子。
二、企业诚信建设缺失的表现
当前,企业诚信建设的总体情况是好的,然而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很不和谐的现象,诚信缺失已成为一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成为影响市场正常交换和扰乱市场秩序的最大危害。
据测算,全国由于企业诚信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000多亿元,相当全国年财政收入的37%,由于诚信问题造成的市场交易无效成本,已占GDP的10%左右,人情、道德、法律、行政等方面的间接损失则更难以估算。
被调查对象按重要程度对目前企业诚信建设主要问题进行选择,其结果见表1。
表1:
选择内容
按重要程度对目前企业诚信建设主要问题(%)
合计%
企业诚信
主要问题
拖欠款
假冒伪劣
虚假信息
质量欺诈
违约
侵权行为
企业自身意识
100
32.3
20.1
17.7
9.7
6.3
9.3
4.6
具体表现在:
1、企业之间的相互失信。
企业往往要求别的企业或他人对自己诚信,而自己则经常见利忘义,随便毁信弃约,为此存在着纠缠不清的三角债、合同诈骗、侵占他人财产权和人身权等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
如调查中“拖欠款”问题就列在首位。
2、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互不信任。
企业“贷款难”与金融机构“难贷款”一直是银企双方反映较为强烈的矛盾对立体,银行与企业互相埋怨,银行埋怨企业无信,借贷不还,有的企业甚至以各种手段逃避银行债务,使银行不良贷款居高不下;而企业则埋怨银行不诚,门槛高,贷款很难。
3、企业逃避管理部门的监管。
一方面企业钻监管部门的管理手段落后的空子。
如利用帐户管理漏洞设立虚假帐户逃避监管控制;监管部门的“平时上门抽查、过节清理整顿”传统的“猫捉老鼠”管理模式,也因此被一些企业变成了“老鼠戏猫”而效率低下。
另一方面企业通过贿赂行为让监管人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松监管力度。
如一些企业享有的免检资格可能只是一种产品,但由于监管人员的默认,企业借此在广告宣传中弄虚作假,使免检的放大效应危害更大,很可能给消费者造成该企业同类产品均免检的印象。
4、企业对消费者的欺诈。
经济学研究表明,存在市场交易的地方,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
一般来讲生产者、销售者能够充分掌握真实信息,明显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而消费者完全处于信息劣势地位。
有些企业利用其信息优势地位,不严守职业道德,不规范经营,为了单纯追求企业利益,擅自抬价,随意打折或虚假打折,生产经营假冒伪劣、甚至有害商品等,让人们分不清真假好坏,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秩序,破坏了公平交易的原则,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乃至身体健康。
5、企业自身诚信建设流于形式。
目前企业在立信(建立自身信用、诚信经营、提高融资能力)和征信(征集他人信用、防范外部风险)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调查中的企业几乎都没有建立企业诚信制度或风险防范体系,更谈不上对商业伙伴进行信用管理。
事实上企业诚信建设口号化、形式主义现象倾向非常明显,有的企业习惯于做表面文章,光喊口号而不重实际,应付监管部门、应付消费者;有的搞各种名目的所谓“达标”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有的空喊口号,不干实事。
三、企业诚信建设缺失原因分析
种种迹象表明,诚信建设问题不是个别企业,也不是某个行业,而是波及到各行各业。
其原因是多种的,被调查对象按重要程度选择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进行选择,其结果见表2。
表2:
选择
内容
按重要程度选择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百分比%)
合计%
社会信用缺失原因
缺乏
诚信
环境
对失信行为惩处不力
法律法规不完善
职业道德素质不高
政府
干预
监督
不力
其它
100
32.4
24.6
22.0
12.6
4.8
3.0
0.6
具体分析如下:
1、企业道德呈现滑坡。
一是企业对诚信的肯定与不诚信的容忍并存。
调查结果显示,85.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在自己的企业经营中存在诚信经营规则,并认为经营讲诚信是重要的,强调诚信经营是企业经营应该遵循的价值观念。
调查结果又表明,40%的企业经营者对违反诚信的经营行为又采取了高度容忍的态度或持诚信经营的中立立场。
这种容忍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企业在某些状态下也可能会不讲诚信。
二是舆论导向问题。
一些新闻媒体过分宣扬企业的利润收益、上缴税收,而对企业的利润获得手段不关心,甚至对已被查出问题的企业也少有谴责。
有些甚至暗示在企业原始积累时期,假冒伪劣是不可避免的。
三是地方保护主义。
只要企业对地方税收有贡献,根本不管企业的利润来源,更有甚者企业出了问题,政府出面解决,从而助长了企业的歪风邪气。
四是企业觉得讲诚信的吃亏。
在调查中,全部企业认为目前企业诚信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诚信环境,32.4%的企业把“缺乏诚信环境”排在首选原因,认为在这样的环境中谁讲诚信谁是傻瓜,所以企业与企业之间就存在博弈。
在重复博弈中使“不诚信”越演越烈,厂商之间总是在猜测别人是否在制假、造假、售假,是否逃脱行政、法律制裁和消费者监督。
博弈理论家认为“在博弈中,对其他人不履行义务的最好回答是不履行义务”,其结果可想而知。
2、信用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失信没有法律制度约束,缺少具有影响力的信用监控机构,就必然会导致信用的缺失,加剧信用环境的恶化。
过去我们谈经济伦理建设,较多地从思想意识层面出发,忽视了经济伦理在规范层面上的机制性特征;往往过于强调自律性的一面,忽视了他律性的一面。
这样,经济伦理往往只表现为一种软约束,缺乏社会强制力。
目前我国惩治信用缺失的刑罚几乎没有,信用失常得不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当一个社会的信用法律制度不完善,乃至于根本不存在信用法律制度时,经济活动主体的失信行为比守信行为更乎理性。
即当失信有利可图时,企业或者个人必然会有一种失信倾向。
3、打击力度上的弱化。
企业把政府对其的监管变成了“老鼠戏猫”的游戏,十次违法,只要有一次不被抓住,就能发财。
企业何以敢冒险呢?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其根本原因在于:
在现实条件下,人们从失信行为中得到的好处(收益)要远远大于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成本),即成本收益失衡。
制假、造假、售假的风险成本相对偏底,手段也隐蔽,而法律又严重滞后,对违法者的惩罚力度太小。
在信用制度健全的国家,谁一旦在信用档案中留下污点,都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但目前对失信违约行为的惩罚,无论从立法还是执法上,都不足以将失信成本提高到“无利可图”的程度。
一个社会在社会立法、制度规范、措施制定的安排上,如缺乏“诚实守信的能够得益,失信行为一定受到惩罚”这样一种信用监督奖惩机制,会导致原本守信者最终放弃守信原则。
4、企业信用意识较弱。
一是不少企业认为企业设立专门的内部信用风险管理部门、机构和人员会增加成本;二是企业信用管理知识匮乏,对信用管理的重要性、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运做风险管理都缺乏了解,不知如何设立信用风险控制机制和管理制度;三是企业侥幸心理,在“贵企业通过哪些渠道获得商业伙伴的诚信信息”的调查中,大多企业选择“同行口碑”,而少有企业对同本企业发生业务关系的主要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调查、征信和管理。
四、对企业诚信建设的思考
当前要解决企业诚信问题需要从他律与自律两个角度考虑,由政府、企业和自然人共同构架,形成一个诚信链,使自律与他律互相结合、互为作用。
企业诚信建设的对策措施,被调查对象按重要程度选择企业诚信建设的措施,其结果见表3。
表3:
选择
内容
按重要程度选择企业诚信建设的措施(百分比%)
合计%
需强化措施
加快信用立法进程
建立失信惩罚机制
强化执法部门职能
加大舆论监督力度
建立企业信用档案
企业自身的诚信建设
其它
100
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企业 诚信 建设 意义 现状 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