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
- 文档编号:6461044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1.40MB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地质实习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河南城建学院
《工程地质学》实习报告
实习类别:
工程地质学
学院:
专业: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字
综合成绩
一、绪言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且直接面向大自然的学科。
要改造和利用自然,首先必须了解和认识自然。
实习的目的就是巩固和深化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使之尽可能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地质问题的综合能力。
本次实习是《工程地质学》课程的野外认识实习。
该次实习要求学生能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于野外工作之中,对工程地质的常规工作方法、步骤,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等,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了解。
工程地质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地质问题的能力。
(一)实习目的任务及要求
1)实习目的:
是通过短期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从而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工程地质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通过实习,要求学生基本掌握在野外观察、认识、记录、描述地质现象的方法,熟悉地形突的使用和判读知识,初步了解和分析地质问题的一般方法,掌握地质素描图的基本方法和地质报告的写作方法。
通过实习,使学生的野外地质工作能力得到初步锻炼、专业思想进一步巩固,为今后的地质工作和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2)实习任务:
为实现地质认识实习的目的,本次实习安排了以下实习内容:
①有老到新了解华北型沉积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岩性特征及沉积环境和沉积矿产,初布建立地质发展的时、空概念。
②初步掌握工作区出露的三大岩石的主要岩性类型及其矿产成分、结构和构造特征及鉴定标志,进一步锻炼鉴定矿物和岩石的方法,学会野外观察和描述矿物和岩石。
③观察区内褶皱构造和主要断裂构造及其鉴别特征和依据,学习在野外识别断层和褶皱的方法,了解其形成作用及其对区域地层分布和矿产的控制作用。
④沿石淙河观察外动力地质作用,重点是岩溶作用过程及其所形成的各种地貌景观。
沿书院河观察河流阶地,建立地壳演化的基本概念。
⑤熟练掌握地形图的使用、路线地质剖面的测量以及利用地质罗盘测量地层产状、节理、断层产状和野外地质记录等基本地质工作方法。
⑥组织学生游览地质名胜,并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3)实习要求:
3.1野外观察地质剖面
要求:
①认识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的岩石类型、结构及构造等沉积特征,掌握岩石描述的方法。
②认识基本地质构造现象(褶皱、断裂、断层、裂隙、节理等),学习测量构造产状的方法,认识正、逆断层面及破碎带的特征。
3.2参观现代河流沉积环境
要求:
①认识河流相的各微相,加深对河流沉积地貌及沉积特征的认识和理解。
3.3野外不良地质现象
要求:
①认识不良地质现象(如采煤沉陷区,河流冲蚀作用,崩塌,边坡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
②认识各类岩石及矿产。
3.4掌握常见的勘查仪器设备及方法
要求:
实验室参观岩土工程勘察仪器设备,认识和掌握岩土工程现场勘测与检测及监测的技术方法。
3.5读识地质图
要求:
①了解地质图的内容、读图的步骤。
②熟悉据地质图分析构造特征及时代。
③完成一幅地质图的分析,并写出分析报告。
(二)实习时间路线及人员
1)时间:
2)实习路线:
3)实习人员:
二、实习地点
(一)应河桥
应河亘古不变,冬天的应河水流平稳,无声无息,无限温情,然而到了夏季,却是水流湍急来势汹汹,尤其到了雨季,更是一番汹涌澎湃的声势,令人望而生畏。
古典汉语“应”“鹰”通假,应河又名鹰河,古称应水、桥水,俗称马渡河。
绕应山而南入沙河(滍水),全长27公里,河床宽15到20米,最大流量120立方米/秒,流域面积100.9平方公里。
据《水经注》载:
桥水(应河)出鲁阳县北恃山东南。
流经古应国地标滍阳岭,滍阳岭是一条土岭,人称滍阳土龙。
远远望去滍阳岭犹如一条巨龙依偎在茫茫天地间,低首垂尾饮水于沙河之中。
滍阳岭的南端濒临白龟山水库,举目远眺波光粼粼,一片汪洋。
鲁山县梁洼镇北门外的赵岭村南坡出大泉,为古应河源头,西寨门所以叫临应门,梁洼镇又名应源镇。
1990年代初,应河源头的泉水还很旺,一溪清流曲折蜿蜒,到宝丰张八桥镇的外良庄自然村,水幅三四米,摆一行石头才能过。
而今沟水日渐枯弱,外良村50亩水面的小水库也已名存实亡,应河古源从此断绝。
(二)香山寺
平顶山香山寺建于东汉末期,大约在汉灵帝光和年间,比白马寺晚约百余年,历经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
由于地处中原,受朝代更替、兵火战乱的影响,屡毁屡建。
上世纪五十年代,还有部分明清所建殿堂,文革时尽遭破坏,僧人被赶走,殿堂被拆毁,如今的香山寺建筑群除千年宝塔和十几通古碑外,都是文革后依靠民间力量和政府支持逐步恢复起来的。
历史上的平顶山香山寺规模宏大。
其主要部分依据香山山峰圆润的天然地理形势,一直保持着以塔为中心、四面配以殿堂的曼荼罗式布局形式。
整体分布上横跨三座山峰,呈现出以香山为中心,以东西龙山为两翼,前出山脚,包括西院和南院的格局。
同时还有很多分布在周围地区的下院。
历代香山寺,一般都建有山门、金刚殿、天王殿、韦陀殿、关圣殿、弥勒殿、四面佛殿、观音殿、大雄宝殿、伽蓝殿、祖师殿、六祖殿、地藏殿、广生殿、山神殿、包公殿、藏经殿、法堂、禅堂、客堂、钟楼、方丈以及魁星楼,还包括佛塔、墓塔、经幢等建筑。
据文献记载考证,宋、金、元、明时期香山寺的规模不断扩大,明代时达于鼎盛。
宋绍圣四年(1097),朝廷颁旨明确了香山寺四至,总面积大50多平方公里。
历代朝廷赏赐的田地累计2万多亩,山林1万多亩。
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金世宗次女唐国公主与驸马都尉、上护军广平郡开国侯乌林答天赐,捐资重建香山寺,规模“有倍于初”。
据金代古碑记载:
“自宋元符以来,住持相因修葺,轮换美孚。
”元代至元十五年(1278),根据玉峰妙鉴禅师奏请,皇帝颁旨,刻立了《香山寺地界公据》,进一步确定了四至范围,香山寺改称“香山十方大普门禅寺”。
明天顺二年(1458),英宗敕赐“香山大普门禅寺”匾额,山与寺日盛。
此时,香山寺有下院16处,分布在宝丰、鲁山、郏县、方城、密县,是名符其实的豫西南地区的佛教中心。
清末以后香山寺渐趋衰落。
改革开放以来,香山寺逐步得到恢复。
1986年,香山寺观音大士塔及宋代蔡京碑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三)风穴寺
汝州风穴寺风景区主要景点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穴寺、上下塔林、风穴寺国家森林公园等组成一个人交景观、自然景观有机结合的旅游景区。
其中以千年古刹风穴寺最为典型。
风穴寺有珍珠帘、大慈泉、锦屏风、吴公洞、望州亭、玩月台、升仙桥、悬钟阁等八大景;有小龙门、石龙头、活凤尾、东山仙人等七十二小景和冬暖、夏凉的三十六福地。
风穴寺保存了唐、宋、元、明、清历代的文物和建筑,被专家称为“古建筑博物馆”。
其中最完整的三个建筑是唐代七祖塔、宋代悬钟阁和金代中佛殿,这三个建筑被称作是风穴寺的三大国宝。
风穴寺始建于北魏,原名香积寺,隋代改名千峰寺,唐朝扩建为白马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曾与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齐名,被称为“中原四大名刹”。
《风穴志略》载,龙山阳侧有大小二风穴洞,洞深数十里,天变时,洞内出风,猛不可挡,故名风穴山,寺因山而取名“风穴寺”。
风穴寺在明代万历年间香火最为鼎盛,曾有僧众10OO余人,房舍30O多间,土地2O00余亩。
风穴寺虽是北方寺院,却不沿中轴线布局,而是依山就势而建,具有江南园林风光。
周围景观星罗棋布,素有八大景、七十二小景、三十六福地之称。
更重要的是风穴寺保存了祖国灿烂的文化遗产,现存唐至清历代建筑14O余间;唐开元二十六年所建的“七祖塔”为全国现存七座唐代高塔之一;宋代悬钟阁内悬挂一口宋宣和七年铁铸大钟,重9999斤,被誉为“中原第一钟”;中佛殿为金代建筑,为单檐歇山式,梁架结构科学严谨;涟漪亭是河南仅有的明代双层六角亭;西面山坡上的上、下塔林是我国第三大塔林。
寺内现存有明代汉白玉石佛和缅甸送的佛像及明代嘉靖年间石佛30余尊、木雕佛像7尊。
寺内碑碣林立,或记事、或题咏,楷、草、隶、篆风格迥异,存有唐代的尼陀罗咒、宋代的经幢、元代的塔铭。
另外,风穴寺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资源丰富,有乔木树种槐、侧柏、麻栎、岫松等,独具特色,十分诱人。
三、三大岩石
(一)岩浆岩
已经发现700多种岩浆岩,大部分是在地壳里面的岩石。
常见的岩浆岩有花岗岩、安山岩及玄武岩和苦橄岩等。
一般来说,岩浆岩易出现于板块交界地带的火山区。
作用方式岩浆作用主要有两种方式:
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
并据此将岩浆岩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形成特征岩浆岩主要有侵入和喷出两种产出情况。
黏度黏度也是岩浆很重要的性质之一,它代表着岩浆流动的状态和程度。
岩浆中二氧化硅的含量对黏度影响最大,其次是氧化铝,三氧化二铬,它们的含量增高,岩浆黏度会明显增大。
酸性岩中二氧化硅,氧化铝的含量很高,因此,黏度也最大;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可以降低岩浆的黏度、降低矿物的熔点,使岩浆容易流动,结晶时间延长;此外,岩浆的温度高,黏度相应变小;岩浆承受的压力加大,岩浆的黏度也增大。
构造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比如喷出岩是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
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如果这些气孔形成的空洞被后来的物质充填,就形成了杏仁状构造。
岩浆喷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其表面常留下流动的痕迹,有时好像几股绳子拧在一起,岩石学家称之为流纹构造、绳状构造。
如果岩浆在水下喷发,熔岩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多椭球体,称之为枕状构造。
可见,这些特殊的构造只存在于岩浆岩中。
岩浆岩不论侵入到地下,还是喷出到地表,它们和周围的岩石之间都有明显的界限。
如果岩浆沿着层理或片理等空隙侵入,常形成类似岩盆、岩床、岩盖等形状的侵入体,它们和围岩的接触面基本上和层理、片理平行,在地质学上称为整合侵入;如果岩浆不是沿着层理或片理侵入,而是穿过围岩层理或片理的断裂、裂隙贯入,这种情况形成的侵入体被称为不整合侵入体。
人们通常所说的岩墙,就是穿过岩层近乎直立的板状侵入体,厚度一般为几十厘m到几十米,长度可以从几十米到数十km,甚至数百km。
由于岩浆岩和围岩有很密切的接触关系,因此,围岩的碎块常被带到岩浆中,成为岩浆的捕虏体。
但是生物化石和生物活动遗迹在岩浆岩中是不存在的。
在岩浆从上地幔或地壳深处沿着一定的通道上升到地壳形成侵入岩或喷出到地表形成喷出岩的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岩浆的性质、化学成分、矿物成分也随之不断地变化,因此,在自然界中形成的岩浆岩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如基性岩、中性岩、酸
性岩,还有碱性岩、碳酸盐岩等岩类,也充分说明了岩浆成分的复杂多样性。
冷凝特怔岩浆岩是由岩浆直接冷凝形成的岩
石,因此,具有反映岩浆冷凝环境和形成过程所留下的特征和痕迹,与沉积岩和变质岩有明显的区别。
不论喷出岩,还是侵入岩,大部分岩浆岩都是块状结晶的岩石,只有少数急速冷却形成的玻璃质岩石,如黑耀岩,外貌象沥青,就是完全由玻璃质组成的,这种玻璃质岩石一般只形成在岩浆岩中。
(二)沉积岩
1、沉积岩总述沉积岩是在地壳表层表层常温常压条件下,由先期岩石的风化产物、有机物质和其他物质,经搬运、沉积和成岩等一系列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2、本区常见的沉积岩如下:
(1)碎屑岩类:
砾岩、砂砾岩、砂岩、粉砂岩。
(2)粘土岩类:
泥岩、页岩、硅质泥岩、砂质泥岩、炭质泥岩、钙质泥岩。
(3)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类:
主要有煤层、铝质岩、铁质岩及碳酸盐岩——致密状灰岩、鲕状灰岩、豆状灰岩、豹皮灰岩、竹叶状灰岩、砾状灰岩、含燧石结核灰岩、砂质灰岩、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生物灰岩、泥灰岩、白云岩。
沉积岩是分布于地表的主要岩类。
它种类繁多,岩性变化较大。
野外识别沉积岩,最
显著的宏观标志就是成层构造,即层理。
据此,很容易与岩浆岩、变质岩相区别。
根据沉
积岩成因、结构和矿物成分,可进一步区分出次一级的类别。
凡具碎屑结构,即碎屑粒径大于2—0.005毫米,被胶结物胶结而成的岩石,是碎屑岩;凡具泥质结构,即粒径小于0.005毫米,质地均匀、较软,有细腻感,常具页理的岩石是粘土岩;凡具化学和生物化学结构,多为单一矿物组成的岩石,是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
(三)变质岩
1)浅变质岩:
主要有绢云片岩、绿泥片岩、绢英片岩、石英岩、变质砂砾岩等。
常见的特征变质矿物有绢云母、绿泥石、石英等,具变余、变晶结构,块状或片状构造。
2)中深变质岩:
主要有黑云片岩、二云片岩、云英片岩、黑云斜长片麻岩、二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麻岩、角闪片岩、斜长角闪岩等。
特征变质矿物主要有黑云母、白云母、石榴石、角闪石、透辉石、微斜长石等,具变晶结构,片状、片麻状、眼球状或条纹状构造。
3)混合岩:
仅见于太古代登封群石牌河组和郭家窑组地层中,主要有注入混合岩及混合片麻岩两类。
变质岩分两种,由火成岩形成的变质岩称正变质岩;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变质岩称副变质岩。
引起变质作用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压力和化学因素。
变质岩主要的特征有两点:
一是岩石重结晶明显,二是岩石具有特定的结构和构造.其变质岩石类型十分复杂,主要有片麻岩、粒状岩石(变粒岩、浅粒岩)、片岩、千枚岩、变质硅铁质岩、大理岩、变质铁镁质岩及区域混合岩等。
有关原岩建造主要有超基性到酸性喷出岩(包括熔岩、凝灰岩)、硬砂岩、各种沉积岩及不同性质的侵入岩。
四、常见堆积物类型及其工程性质
1)堆积物(风化和重力地貌)崩塌堆积物:
陡坡上的岩体、土体、块石或碎屑层,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的快速下移(崩落、翻转和滚落),在坡角形成倒石堆或岩屑堆,这种现象称为崩塌。
崩塌下落的大量石块、碎屑物或土体堆积在陡崖的坡脚或较开阔的山麓地带,形成倒石堆。
倒石堆的形态规模不等。
结构松散、杂乱、多孔隙、大小混杂无层理。
撒落和倒石锥堆积物:
斜坡(30-50度)上的风化碎石在重力作用下,长期不断往坡下坠落。
倒石锥的特点:
上部细、下部粗,细土充填裂隙;显示粗略的分选。
最厚处在斜坡由陡变缓处。
滑坡堆积物.
2)坡积物(片流和重力)是片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在斜坡地带堆积的沉积物,其中有时夹有冲沟和重力的粗粒堆积物坡积物岩性,以片流搬运的砂、粉砂和亚粘土为主,其正态概率为细一段式。
角砾以棱角—次棱角状为主,短距离搬运,岩性与斜坡上基岩一致。
坡积物厚度,与斜坡形态和坡面流速有关坡积物结构、构造由于片流往坡下运动速度逐渐变慢,坡积物呈现水平与垂直方向粒度变化平面上:
近坡以粗粒为主,夹细粒碎石砂土透镜体,宽度和厚度不大。
中部以亚砂土或亚粘土为主,夹少量碎石透镜体,宽度和厚度最大。
近谷底部为亚粘土,厚度不大;有时过渡为坡积——冲积层垂直坡面上:
形成自下而上由碎石——亚砂土——亚粘土构成的韵律层。
表面常发育古土壤。
3)残积物:
指地表岩石风化后残留在原地的堆积物。
根据风化作用方式和风化作用强度的不同,残积物可分为机械风化残积物和化学风化残积物两类。
前者主要由母岩机械破碎的岩屑或矿物碎屑组成;后者主要由化学风化形成。
后者除了母岩机械破碎的岩屑或矿物碎屑外,主要为母岩化学分解后形成的一些新生矿物,如各种粘土矿物(水云母、胶岭石、高岭石等)、及硅、铝、铁、锰等的含水氧化物矿物(如蛋白石、水铝石、褐铁矿、水锰矿等)。
4)冲积物(流水地貌)冲积物:
河流的沉积物统称为冲积物。
其主要鉴别标志是:
a砾石成分复杂,往往具叠瓦状排列。
砂和粉砂的矿物成分中不稳定组分较多。
b碎屑物质的分选性较好,磨圆度较高。
c冲积物层理发育,类型丰富,层理一般倾向河流下游。
d冲积物常呈透镜状或豆荚状,少数呈板片状。
e冲积物往往具有二元结构,下部为河床沉积,上部为河漫滩沉积。
5)洪积物它是组成洪积扇的堆积物。
洪积物是山区溪沟间歇性洪水挟带的碎屑物质,一般堆积在山前沟口。
属快速流水搬运,因此一般颗粒较粗,除砂、砾外,还有巨大的块石,
分选性也差,大小混杂。
因为洪流搬运距离不长,碎屑滚圆度不好,多呈次棱角状。
层理面不清,斜层理和交错层理发育。
洪积物的一般特征为:
物质成分单一,不同冲沟洪积物岩性差别大;分选性差;磨圆度低,一般为次圆状及次棱角状;层理不发育;不具二元结构而呈多元结构。
6)洪积物与冲积物的区别a.洪积物具有明显的相变,但比较粗略,各带之间没有截然的界线b.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物质成分较单一,不同地点的洪积物岩性差别较大c.选性差d.冲积物具有明显的相变e.砾石成分复杂,往往具叠瓦状排列。
砂和粉砂的矿物成分中不稳定组分较多f.分选性较好g.磨圆度较高h.层理发育,类型丰富,层理一般倾向下游i.往往具有二元结构,下部为河床沉积,上部为河漫滩沉积.
实习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洪积物.上部主要为砂、砾,分选较差,随着搬运能力向边缘减弱,下部堆积物质逐渐变细,分选也较好,一般为沙、粉沙及亚粘土。
五、地质构造类型
1)断层:
是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
它大小不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数百、上千千米。
但都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在断层带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
沿断层线常常发育为沟谷,有时出现泉或湖泊。
我们在太子沟观察岩石时看到了明显的断层。
根据断层两盘相对位移的关系可将断层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
2)裂隙:
是断裂构造的一种,通常指岩体中产生的无明显位移的裂缝。
由构造应力作用形成的裂隙叫做构造裂隙或节理.由于构造应力在一个地区有一定的方向性,所以由构造应力形成的各种构造裂隙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是有规律的,排布方向是一定的。
按力学性质分类,可分为张裂隙和剪切裂隙两种。
另外,对形态微细,分布密集,相互平行排列的构造裂隙,又称为劈理。
我们在嵩山爬山的过程中看到了一线天属于裂隙构造。
3)褶皱:
皱构造是地壳中最广泛的构造形式之一,它几乎控制了地球上大中型地貌的基本形态,世界上许多高大山脉都是褶皱山脉。
岩层在形成时,一般是水平的。
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因受力而发生弯曲,一个弯曲称褶曲,如果发生的是一系列波状的弯曲变形,就叫褶皱。
褶皱虽然改变了岩石的原始形态,但岩石并未丧失其连续性和完整性.
褶皱类型:
①直立水平褶皱,轴面近于直立(倾角80°~90°),枢纽近于水平(0°~10°);
②直立倾伏褶皱,轴面近于直立,枢纽倾伏角10°~70°;
③倾竖褶皱,轴面和枢纽均近于直立;
④斜歪水平褶皱,轴面倾斜(倾角20°~80°),枢纽近水平;
⑤斜歪倾伏褶皱,轴面倾斜,枢纽倾伏;
⑥平卧褶皱,轴面和枢纽均近于水平;
⑦斜卧褶皱
六、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
不良地质现象:
对工程建设不利或有不良影响的动力地质现象。
它泛指地球外动力作用为主引起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土洞、河流冲刷以及渗透变形等,它们既影响场地稳定性,也对地基基础、边坡工程、地下洞室等具体工程的安全、经济和正常使用不利。
1)滑坡:
斜坡的局部稳定性受破坏,在重力作用下,岩体或其他碎屑沿一个或多个破裂滑动面向下做整体滑动的过程与现象。
基本条件:
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是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山势陡峻,土壤结构疏松,易积水,沟谷河流遍布于山体之中,与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众多的具有足够滑动空间的斜坡体和切割面。
具有松散土层、碎石土、风化壳和半成岩土层的斜坡抗剪强度低,容易产生变形面下滑;坚硬岩石中由于岩石的抗剪强度较大,能够经受较大的剪切力而不变形滑动。
降雨对滑坡的影响很大。
降雨对滑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雨水的大量下渗,导致斜坡上的土石层饱和,甚至在斜坡下部的隔水层上积水,从而增加了滑体的重量,降低土石层的抗剪强度,导致滑坡产生。
预防滑坡的主要措施
我国防治滑坡的工程措施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三类:
一是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二是改变滑坡体的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三是改善滑动带的土石性质。
A.排除地表水:
排除地表水是整治滑坡不可缺少的辅助措施,而且应是首先采取并长期运用的措施。
其目的在于拦截、旁引滑坡区外的地表水,避免地表水流入滑坡区内;或将滑坡区内的雨水及泉水尽快排除,阻止雨水、泉水进入滑坡体内。
主要工程措施有:
设置滑坡体外截水沟;滑坡体上地表水排水沟;引泉工程;做好滑坡区的绿化工作等。
B.排除地下水:
对于地下水,可疏而不可堵。
其主要工程措施有:
截水盲沟——用于拦截和旁引滑坡区外围的地下水;
支撑盲沟——兼具排水和支撑作用;
仰斜孔群——用近于水平的钻孔把地下水引出。
还有盲洞、渗管、垂直钻孔等排除滑坡体内地下水的工程措施。
C.防止河水、库水对滑坡体坡脚的冲刷,主要工程措施有:
在滑坡体上游严重冲刷地段修筑促使主流偏向对岸的“丁坝”;在滑坡体前缘抛石、铺设石笼、修筑钢筋混凝土块排管,以使坡脚的土体免受河水冲刷。
改变滑坡体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
A.削坡减重:
常用于治理处于“头重脚轻”状态而在前方又没有可靠的抗滑地段的滑体,使滑体外形改善、重心降低,从而提高滑体稳定性。
B.修筑支挡工程:
因失去支撑而滑动的滑坡或滑坡床陡,滑动可能较快的滑坡,采用修筑支挡工程的办法,可增加滑坡的重力平衡条件,使滑体迅速恢复稳定。
支挡建筑物种类有:
抗滑片石垛、抗滑桩、抗滑挡墙等。
C.改善滑动带的土石性质:
一般采用焙烧法、爆破灌浆法等物理化学方法对滑坡进行整治。
2)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
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泥石流危害:
泥石流最常见的危害之一,是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
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
泥石流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还可引起正在运行的火车、汽车颠覆,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事故.主要是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主要是摧毁矿山及其设施,淤埋矿山坑道、伤害矿山人员、造成停工停产,甚至使矿山报废。
减轻或避防泥石流的工程措施主要有:
A.跨越工程:
是指修建桥梁、涵洞,从泥石流沟的上方跨越通过,让泥石流在其下方排泄,用以避防泥石流。
这是铁道和公路交通部门为了保障交通安全常用的措施。
B.穿过工程:
指修隧道、明硐或渡槽,从泥石流的下方通过,而让泥石流从其上方排泄。
这也是铁路和公路通过泥石流地区的又一主要工程形式。
C.防护工程:
指对泥石流地区的桥梁、隧道、路基及泥石流集中的山区变迁型河流的沿河线路或其它主要工程措施,作一定的防护建筑物,用以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主体建筑物的冲刷、冲击、侧蚀和淤埋等的危害。
防护工程主要有:
护坡、挡墙、顺坝和丁坝等。
D.排导工程:
其作用是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排泄能力,使泥石流按设计意图顺利排泄。
排导工程,包括导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
E.拦挡工程:
用以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暴雨、洪水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建筑工程的冲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的工程措施。
拦挡措施有:
栏渣坝、储淤场、支挡工程、截洪工程等。
七、实习结果
通过这次实习我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实习过程中能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理解。
增加我们对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新的认识。
实际观察到各种地理特征。
本次实习令我加深了对地质学的了解,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地质 实习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