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区域推进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精讲.docx
- 文档编号:6458237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116.47KB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区域推进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精讲.docx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区域推进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精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区域推进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精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区域推进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精讲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区域推进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芙蓉区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课题组
研究摘要:
《教育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区域推进研究》为湖南省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为A-24。
2012年元月9日通过专家开题论证,依据开题论证的建议“缩小研究范围,突出研究重点”;同时也考虑到由于该课题研究范围较广、涉及内容较多,而单位人手不够等综合因素,专家建议课题尽量不要把面铺得太广。
通过课题组研究决定,将该课题研究范围进行了重新界定,研究范围进行了缩减,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只针对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研究,剔除了原课题中教育信息技术有效应用于管理、教育、服务等方面的内容,使研究内容更加专一,研究题目变更为《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区域推进研究》。
2013年,课题中期评估时,研究专家既给了充分肯定,也提出课题要落实三个加强:
“一是要加强教育理论和相关教育政策学习,提升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平和价值追求;二是要明确区域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研究的内容要点,凸显课题研究的时代精神和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三是要突出该课题研究的本色,将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落实到全区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上。
”通过前后近四年的研究,已基本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达到预期研究的效果,达成预期研究的目标。
一、研究概述
(一)研究动因
信息技术是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技术进步的重要趋势,教育信息化也是全世界各国教育关注的焦点。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我区于2005年100%的学校就实现了“班班通”,建成了100M校园网,“班班通”也就意味着每个教学班级都配备了计算机、大屏幕显示设备、实物展示台等整套多媒体设备;“校园网”则实现了学校内部每台计算机的网络连接。
2006年建成了区域全覆盖的教育城域网,把全区各学校之间通过千兆光纤进行组网。
我区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建设水平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为了实现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继续占领和保持教育信息化制高点,区域范围内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显得尤其重要,要保证我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效益,就必须让信息技术应用更具实效、收益最大化与最优化。
本课题从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有效应用出发,并通过区域推进的途径和方法,来解决区域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和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问题,并把研究目标定位到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的提升与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上来。
(二)理论与政策依据
1、有效应用理论
一是课题研究遵循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原则,有效应用表现为信息技术应用有效果、有效益和有效率。
二是通过区域推进,实现教育薄弱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加快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是通过教育测量与评价,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作缜密地考核,并依据一定的规则将考核的结果予以数量描述、分析、评价。
2、终身学习理论
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
在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生活背景下,终身学习启示我们树立终身教育思想,使学生学会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主动的、不断探索的、自我更新的、学以致用的和优化知识的良好习惯。
信息技术环境为泛在学习、终身学习提供了有力支撑。
3、政策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提出“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发展规划,明确要求:
“强化信息技术应用。
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全面提高中小学迎接21世纪挑战的能力。
”
(三)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目标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研究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二是怎样在区域范围内迅速普及这种有效应用。
基于以上两个方面,我们的研究目标是:
(1)发现、提炼和总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区域推进成功模式和经验方法,收集并形成可供交流、推广的实践成果;
(2)开发、完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区域性应用软件平台,提升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率;(3)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和教学质量。
研究内容
信息技术主要是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效应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软硬件资源,增进课堂教学的效果。
本课题研究的有效性主要指区域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的效率和成果。
着重于区域范围内通过快捷方便地使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达成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的目标。
(1)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有效应用的区域性软件支撑平台建设;
(2)有效应用的区域性推进模式、办法、策略与制度建设;
(3)课堂教学在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测量、分析与评价;
(4)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促进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管理规范与评价科学;
(5)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试点与区域推进。
(四)研究方法与策略
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目标和内容的需要,本课题用到了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归纳评价法。
1、对研究内容进行系统分类调查,明确研究方向。
(主要采用了系统分析法)
2、确定课堂教学有效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数据采集方法。
(采用了问卷调查法、系统分析法)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实际采取教与学的步骤,解决常规教学手段存在的问题,并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困难的模式、资源软件及应用的方法。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
4、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模式,课题组一般采用从个别到整体,从局部到全面推进方法进行,这里个别与局部研究主要是针对个案进行的,慢慢再到修订完善,最后归纳出模式。
(主要采用个案分析法)
5、总结、归纳并形成系统的信息技术有效应用、整体推进、网站及软件体系及建设,以及整体推进的方法体系等。
(主要采用对比研究和行动研究方法)
6、定期总结成果,形成典型案例、软件、网站、论文及专著等。
研究策略
1、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本课题依托于芙蓉区的教育城域网、学校校园网和学校班班通等教学设施开展研究。
开发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软件支撑平台(教师E家)、学生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管理平台(学生信息技术档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交互式软件教学平台,通过城域网的高速网络环境轻松实现区域范围内的有效应用成果共享,提升教学效率和效果;同时,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素养。
在研究中,同时结合“量”的统计和“质”的研究,对课题研究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和分析。
2、加强专业引领。
本课题是一个区域性课堂教学有效应用的实践项目。
一是不断加强教育理论和相关教育政策学习,提升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平和价值追求;二是应用性实践项目实行专家引领和专业引导,以减少实践研究过程中的盲目探索,课题组聘请了北京市大兴区旧宫实验小学孙唯校长、省教育厅信息化推进办潘军博士、湖南师大教育技术系杨平展教授、湖南省教科院信息技术教研员朱唯老师、长沙市名室工作室信息技术首席名师朱全民老师等一批专家团队担任顾问组,同时对课题研究人员和学校课堂教学应用的主要人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强化课题的专业引导和问题解决指导。
3、强化师资培训。
课题的核心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有效应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本课题针对一线教师开办了信息技术后备人才培训、信息技术教师岗位培训、优质教学课件制作、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等学习班,并采取现场授课、远程培训、名师网上指导等多元化的培训方式加强教师思想与理论,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和教育科学方法的培训和指导。
(五)研究步骤与过程
1、准备阶段(2011.4——2011.12)
(1)联络专家学者,组建结构较为合理的专家小组,争取充实的研究指导力量;
(2)关注国内外同类实验课题的研究进展,借鉴异地经验;
(3)邀请专家进行讨论,多次研究并优化完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区域推进实施方案;
(4)区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组建课题组,撰写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5)确定课题研究需要开发的常规课堂支撑平台、信息技术课堂作业管理平台、交互式课堂教学平台等软件平台。
2、第一阶段:
开题发动阶段(2012.1——2012.12)
(1)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课题组完成课题前期的主要调研工作;(2012.1——);
(2)课题组将根据在湖南省教育学会科研课题申报立项,当确立的开题报告后,正式启动课题研究;(2012.1);
(3)联合湖南省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的专家团队对国内外有关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状况和实践效能方面进行文献调研与分析,确定区域范围内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有效应用的方向和课题实施细则(2012.2—2012.6);
(4)分别针对学校、行政、信息技术教师、学科教师、学生等不同层次不同对象制作调查问卷,撰写调查报告。
(2012.7—2012.9);
(5)结合芙蓉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全面调研区域范围内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现状与不足(2012.10—2013.1)。
3、第二阶段:
实践研究阶段(2013.1——2013.12)
(1)对影响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各种因素进行理论研究和深入学校开展调研及案例征集活动,完善应用评价体系。
(2013.1—2013.3);
(2)开发完成面向学校区域性的应用评估系统,选取完全中学、初中、小学和区域范围内的应用典型案例开展有效性应用的评估研究。
(2013.4—2013.8);
(3)通过前期开展的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项目中期检查和征集一批优秀新课改课程资源(包括优秀的学生电子作品集)。
(2013.8—2013.9);
(4)继续完善和开发课题研究相关的应用网站。
(2013.9—2013.10);
(5)开展课题的中期研讨会,邀请部分专家作指导培训。
(2013.6—2013.12);
(6)针对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资源建设等应用系统开发有效性评价,采集有关评价数据和经验案例,根据检查调研情况和成果数据的分析,撰写中期研究报告,并对研究方案进行调整、优化和完善。
(2013.12)
4、第三阶段:
深入研究阶段(2014.1——2014.12)
(1)以区域范围内学科或学校为切入点,研究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的有效性,深入学校调研,采集应用数据,开展有效性评估。
(2014.1—2014.5);
(2)面向全区征集有效应用的优秀案例、整体推进的模式等经验论文、微课程经验,形成相应的优秀微课程案例集和论文集(2014.6-2014.12);
(3)通过数据分析与文献综述,提出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有效应用的区域推进的原则和方法。
(2014.10—12)
(4)召开全区的网络教学应用现场交流会,研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研究经验,推广有效应用的发展模式。
(2014.10-2014.12)
(5)结合部分网络应用平台,深入学校调研,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质量抽测等形式,开展区域性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的评价方案和数据采集。
(2014.6-12);
(6)邀请专家开展专题指导,提升有效应用水平。
(2014.8-2014.10)
5、第四阶段:
评估总结阶段(2015.1——2015.11)
(1)面向全区征集优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总结交流信息化应用的成功实践经验,对区域范围内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有效应用的应用平台开展有效性评估,形成信息化应用的绩效研究报告。
(2015.1-11)
(2)汇总研究成果,进行数据统计,形成相关的评价标准和研究报告、编写相应成果论文(2015.3—2015.11)
(3)结题,交流研讨并发布研究成果,召开相应的成果鉴定会议(2015.10—2015.12)
二、研究成果
芙蓉区通过开展信息技术在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区域推进研究工作四年来,开发建设了一批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支撑平台;建立了一套有效应用的区域推模式;制订一套区域推进的管理体制;收集出版一批高质量的论文,教师通过参与有效应用,教育技术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一)建设了一批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软件支撑平台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的区域推进研究离不开软件平台的支撑,课题组面向教师开展需求调查,并通过自主设计、公司开发的途径,完成了一批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有效应用的区域性软件平台。
1、信息技术应用于常规课堂教学的软件支撑平台“教师E家”
2011年以来,为了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教师使用优质资源的便捷性,经课题组研究,和公司合作开发了“教师E家”信息化课堂教学支撑体系;通过五年的不断合理优化,目前“教师E家”已成为教师们多媒体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操作平台。
运用“教师E家”信息化课堂教学支撑系统,能将资源与教学有机融合成在教师个人客户端,服务端则把优质教学资源推送到教师电脑桌面,让教师便捷地获取到优质资源,而当教师使用优质资源后,系统会自动保留使用数据,减去了人工多媒体使用登记繁琐。
首先,“教师E家”提供了一种便捷的课件查询和播放途径。
在使用“教师E家”之前,一般的,课堂教学播放多媒体课件主要是使用教学光盘或U盘拷贝,随身带来带去,也有少量教师会使用网络共享、FTP、云盘、资源网站等途径。
而采用“教师E家”后,所有的课件会分学科——册次——课题——课件(评分、使用频率)都已经整理好了。
教师进入某一节课开展教学,优质课件分级列出供选择,教师直接双击就可以下载打开播放,多媒体教学在使用上变得非常方便快速。
其次,“教师E家”也提供了一种简洁的共享课件的途径。
教师自己做好的课件,只要在预设时选择使用本地课件,它就会自动将课件上传到教育局资源网服务器保存起来。
这时,该课件通过管理员审核、评分以后又能共享给所有需要该课标题开展教学的老师。
第三,“教师E家”提供了一种多媒体教学使用统计的科学方法。
在此之前,大部分教师使用了多媒体手段,作为管理手段之一,需要使用纸质的表格登记或采用Excl电子表格登记,甚至很多学校还需要学生课代表签名认可。
当“教师E家”每播放一次课件,都会自动将信息记录到教育局服务器。
服务器端就能实现按时间、按场所、按教师所有分类的统计。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既可以看出多媒体手段使用率的变化,也能分析得出教师对课件类型及优劣甄别。
2011年推广和应用“教师E家”以来,教师通过“教师E家”使用优质资源达75万节次,其中2014年使用23万余次,呈逐年上升趋势,通过“教师E家”统计出信息技术手段使用课时覆盖率达53%,促进教师在普通课堂使用多媒体手段,起到了关键作用。
2、信息技术学科课堂作业管理平台“学生信息技术档案管理系统”
软件功能:
一是实时收集学生的课堂作业(做到按教学班级每个课题分类收集);二是全面评价学生的课堂作业(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三是有效管理学生的课堂作业(区级管理员管理全区学生作业、任课教师管理教学班级的学生作业、学生管理个人的信息技术作业)。
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带来了教育教学的变革,作为信息技术课程,学生在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他们的信息素养是不是得到了提升?
为了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掌握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水平,开展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综合评价,经过调查研究,在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课堂学生作业收集与评价支撑平台建设与应用。
通过信息化作业收集平台使信息技术教学管理更有效。
通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去收集学生信息技术作业,有利于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以往作业不能完成的后进生。
原来可能放一放就过去了,现在作业收集系统后台非常容易了解到哪些学生作业没有交或交得少,因此教师可以督促这些学生完成作业。
在软件设计上可以做到信息教师对每一份信息技术作业进行评级,促使教师关注学生作业,同时可以反思教学效果。
通过信息技术展示平台,各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互相查看其它学校的学生作业,透过全区学生的信息技术作业,可以了解兄弟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加以借鉴。
根据实际需求,作业系统不仅可以在区级服务器平台进行展示,在学生自己许可的情况下,作业还可以向家长和社会公开展示。
学生可以也请家长查看自己的作业,同学们课余或课间还可以评价同学的作业,给别人的作业点赞,同时学生也可以查看到教师、同学给自己作业评价与建议,因此就可以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效果。
2011年开始构思和开发,2012年试点运行中小学信息技术收集管理系统以来,共收集学生信息技术课堂作业37.5万份,其中2014年共收集15万余份。
学生年均上传信息技术作业7.2份。
同时,为了确保学生信息技术的质量,防止出现盲目刷数量的弊端。
会在采纳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的基础上,再聘请专家对所提交上来的作业进行随机抽查、评价。
2014年通过平台对全区32所小学随机抽取作业942份,作业合格人数为920人,合格率达97.7%;全区小学作业抽查平均成绩91.23分;中学抽查作业171份,合格作业160人,合格率达93.57%,初中作业抽查平均成绩80.36分。
有了信息技术课堂学生作业收集与评价支撑平台,让信息技术作业抽查变成一种极为简单的事情,同时,利用平台还可以加大社会、家庭对课堂教学质量的关注,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课堂作业收集系统,它由学生机客户端、教师机客户端、web服务器端三个部分组成。
如图所示:
3、有效应用的评估系统“芙蓉区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评估管理系统”
软件功能:
数字化校园数据智能查询、统计、评估系统。
全区信息化工作统计评估系统对教师在线备课信息、学科资源网站、学生作文网信息、教师博客等信息进行分时段、分单位、分用户、分类别进行统计评估;对教师E家使用系统、学生信息技术作业档案系统等区域性管理应用平台的数据实行分时间段、分单位、分用户、分类别自动统计评估。
系统根据统计数据和客户要求生成各类统计报表。
有效应用的评估系统实施以来,能全面监控各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情况,随时了解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进程。
(二)建立了一套有效应用的区域推进模式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与区域推进研究工作对促进教育现代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找到模式、完善机制无疑是建立有效应用区域推进的有效办法,也是达成课题目标必要条件。
1、从局部应用入手逐步推进到区域应用
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区域推进肯定不是一窝蜂的方式进行,最有效的途径是局部试点,总结经验,再逐步区域推进。
2014年针对信息技术发展需要,为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区启动了微课程建设试点项目。
首先确定了两个学科:
分别是美术、英语;确定年级为:
小学三年级;确定学校为燕山、大同二小、大同古汉城、育英西垅等四个学校;用两个学科、四所学校的一个年级试点,来积累经验,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四所学校分别有老城区、新城区的代表,学科也有以做为主和以听说为主的代表,年级确定为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通过一年的试点,录制微课程80余个,并选取部分微课程进入课堂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同时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
一是微课程主要针对的学生自学,而学生自学的信息化环境并不成熟,除了大同古汉城和大同二小有ipad实验班外,其它学校不具体微课自学的条件,所以录制的微课程很难派上用场。
2015年改变思路,选择全区的信息技术学科作为微课程试点学科,信息技术学科在机房开展教学,微课程建设好以后,各学校都可以充分共享资源,学生就可以通过微课程直接受益,提升教学的有效性,目前建设了信息技术微课程资源70余课,已经普及到小学三至六年级50%的信息课堂,而且100%的信息技术参与微课程制作与使用当中来,对提升教师微课程制作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微课程应用于课堂教学估计再过三到五年也会区域推进到每一所学校的每一个学科。
2、建立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保障机制与措施
一是课题成立了以单位负责人为组长的课题研究组,课题组各成员分工明确、职责到位。
二是根据课题区域推进的需要,芙蓉区教育局以“信息技术应用示范校”创建为契机,每年均拿出50余万元的经费用于各学校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奖励;三是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纳入局年度目标考核。
通过这种保障机制,全区域范围内开展了课堂资源支撑体系的收集、整理、评价、应用等工作,课题组组织专业人员,对全部资源进行等级(分数)评定,目前共收集各学科优质教学资源116700个,通过专家评定被采纳进入课堂教学桌面教学资源80309个,被评定为优秀级课件13988个,被认定为良好级课件41423个。
区内各学校均已经把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纳入到学校的月绩效考核,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生命力主要在于日常教学工作当中怎样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目前,我区教师100%的教师会制作课件、会甄别资源优劣、会合理选择教学媒介、会自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同时,芙蓉区教育局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建设教育强区的决定》、《芙蓉区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等文件,文件中均明确要求“运用信息技术,确保优先发展”。
芙蓉区教育局正着手制订《芙蓉区教育信息化试点县(市区)工作方案》和出台《芙蓉区教育信息技术有效应用的评估细则》,确保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走向常态化。
(三)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效果不断提升
通过建立和推广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软件支撑平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率明显提升,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被教师们所采纳、使用,通过优质教学资源的充分、便捷共享,教学效果得到了改观,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
1、优质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率有了很大提升
芙蓉区学科教学资源网自创建以来,共收集各类优质资源116700条,其中优质教学课件资源80309个,区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于2012年组织专家对资源网所有课件进行了评分认定,其中90分以上的课件2019个,80-89分的课件11965个,通过对优质资源的等级认定可以节约一线教师筛选课件的时间;2014年全区各学校一线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支撑平台“教师E家”使用优质教学课件达388755次;其中使用80分以上课件达244177次,80分以上的每个优质课件平均使用达20次以上;各学校参与教师E家的使用人数达1473人,其中小学1434人,小学在职教师参与教师E家优质资源使用面达95.9%,全区小学优质教学资源使用总课时覆盖率在达53%。
教师通过教师E家支撑平台解决了以前每位老师从资源网上找优质课件的时间,以前每位教师在网上找一个优质课件大约需要20分钟,现在只要登录教师E家就可以自动找到优质资源;二是解决了课堂教学资源使用登记的麻烦,以前每使用一次都要进行纸质登记或手工版的电子登记,目前教师在E家中使用资源后的系统会自动登记;三是方便了优质资源的共享,以前要共享优质教学课件,需要登录学科资源网进行提交,过去每提交一个优质课件大约需要用10分钟的时间,现在凡被老师使用过的优质本地课件,软件会自动提交到学科网站供全区共享。
2、信息技术课堂作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有效 应用 区域 推进 研究课题 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