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资料汇总.docx
- 文档编号:6455376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41.63KB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资料汇总.docx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资料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资料汇总.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资料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资料汇总
(二)
使用:
八年级语文组时间:
2012、6、18
五、文言文课内阅读篇
一、阅读《与朱元思书》回答1—7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于鱼碎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击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尤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段中加横线的词。
2.理解填空。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
(2)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的特点。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4.文章的主旨句是哪句?
5.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的?
6.翻译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
7、关于本文抒发的思想感情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B.流露了作者否定仕宦生活的心情。
C.作者幻想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有想过隐居生活的消极处世思想。
D.作者为了功名利禄极力攀高,只因太累,寄情山水以放松身心。
二、阅读《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
黔娄之妻有言: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
①造饮辄尽()②箪瓢屡空()
③短褐穿结()④衔觞赋诗()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每有会意:
②造饮辄尽:
③环堵萧然:
④晏如也:
⑤不戚戚于贫贱:
⑥不汲汲于富贵:
3、翻译:
(1)好读书,不求甚解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是一篇,作者,(朝代)著名诗人,我们在上学期曾学过他的散文《》。
5、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赞美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6、“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回答1~5题。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①弗之怠②门人弟子填其室
③援疑质理④卒获有所闻
⑤同舍生皆被绮绣⑥腰白玉之环
2.翻译下面各句。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本文中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勤且艰?
我的概括:
4.文章给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
作者求学的经历给了我们怎样的启迪?
我的感受:
5.思考
①任意写出一句与“磨难”有关的古诗文或名言警句,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我的积累:
②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
我的观念:
三、阅读《小石潭记》,回答1~4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①从小丘西行②鱼可百许头
③以其境过清④斗折蛇行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凄清寒骨,悄怆幽邃。
3.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我的理解:
4.本文从哪几个角度写小石潭的水?
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我的理解:
四、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回答1~5题。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①去国怀乡②春和景明
③把酒临风 ④吾谁与归
2.文言翻译。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用原文填空。
①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态。
②文中与“悲”相对应的八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喜”相对应的八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
,“退”指:
________________。
4.问题探究——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幅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哪两句话?
这一名句传诵千古,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名句的时代意义。
我的探究:
5.拓展延伸——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发展的世纪,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与否,就取决于科技是否发达。
我们将是祖国的建设者、主力军,我们又该有怎样的忧乐观呢?
我的抱负:
五、阅读《醉翁亭记》,回答1~6题。
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①林壑尤美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③醉翁之意
④晦明变化者⑤伛偻提携⑥颓然乎其间
2.我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理解填空。
①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我能将对偶句补充完整。
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___欧阳修___
5.第③段描写了哪几幅画面?
其中主要画面是什么?
为什么这样说?
我的理解:
6.醉翁亭现已成为安微省著名古迹之一,结合课文的阅读,假如让你当一名解说员,你该如何解说。
(写要点即可)
我的解说:
对联专项练习
1、请写出其中一副对联所赞颂的人物、及相关的成语或诗句。
(1)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赞颂的是_________相关的成语或诗句是_________
(2)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赞颂的是_________相关的成语或诗句是_________
(3)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赞颂的是_________相关的成语或诗句是_________
2、福州乌山的琵琶亭有一副对联,上联是:
一弹流水一弹月。
下面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句是()
A、半入江风半入云B、一味清凉上月时C、二分明月万梅花D、三月细雨春妩媚
3、根据下列对联内容,联系所学的古诗文,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名胜古迹。
(1)黄鹤偶乘沧海月白云常带楚江秋()
(2)我其仙乎吞云梦者八九登斯楼也览气象兮万千()
(3)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一览众山小人奚足算哉()
4.删改下面对联的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上联:
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下联:
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
删改后的下联:
5、给下列对联归类,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
②死者长已矣,死而能伸民志伸国权,死犹不死!
生而为何乎?
生而成为奴隶为牛马,生亦徒生!
()
③远求海外珍藏本,快读人间未见书()
④海枯石烂同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齐飞()
A春联B.婚联C.挽联D.行业联
7、下面本是四副完整的对联,但是失散了,请将字母代号填在括号里构成一副完整的对联。
A.时雨点红桃千树()B.亭闲有竹春常在()
C.无意东风花半露()D.晴空一镜悬明月()
a.山静无人水自流b.春风吹绿柳万枝c.夜市千灯照碧云d.有闲春色燕双飞
8、为这副对联的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选配下联,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五千年盛世欣太平今日B.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C.九万里中华创锦绣未来D.十三亿尧舜建古国文明
9、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游画中。
上联是:
春水船如天上行;下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邻居王阿姨家的对联贴反了:
“爆竹两三声人间是岁”被贴在了左边,“梅花四五点天下皆春”被贴在了右边。
请你依据对联的有关知识,用得体的语言向她说明。
把要说的话写在下面。
有关知识:
上联,末字是仄声韵(一般是第三声、第四声),贴在右边;下联,末字是平声韵(一般是第一声、第二声),贴在左边。
现代为阅读专项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
据学者们研究,两千多年前,黄河并不姓“黄”,而是叫“河水”或者“大河”,河水也相当清澈。
随着她儿女的增多,周围的森林面积一天天减少,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终于使她由绿变黄了。
河底泥沙越来越厚,河面逐渐上升,有些地方,如河南省开封市,河面比房顶还高,成了流在人们头顶上的“悬河”。
大概是母亲河生我们的气吧,河水一次又一次跑出来教训我们,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那么,目前的情况又怎样呢?
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产生了。
黄河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却也成了附近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放渠道。
据专家们统计,黄河污水年排放量高达21.2亿吨,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近4100万吨,农药和化肥的年使用量分别为3.75万吨和600万吨。
以宁夏为例,黄河流经宁夏13个市县,全长397公里,宁夏每年3亿吨工业及生活污水约有80%排放进黄河。
据检验,黄河水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近年来显著增加。
由于污染严重,河水不进行处理就不符合饮用标准。
然而现在,宁夏南部山区的许多农民就直接饮用黄河水。
即使那些不直接饮用黄河水的人,也并非不受其害,因为被污染的黄河水影响到了地下水,一些地区的地下水,污染程度已相当严重。
饮用这样的地下水,又怎能保证身体健康呢?
1.阅读第1自然段,概括说明造成黄河成为“悬河”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2分)
答:
2.第2自然段中说到黄河“新的问题”是指,造成黄河污染的主要物质有。
(2分)
3.文中划线部分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2分)
4.从全文看,黄河问题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哪些严重危害?
(2分)
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1-5题(14分)
握住母亲的脚(节选)春华
①一位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到一家颇具实力的公司应聘面试,主考官只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大学生提了一个问题:
“你抱过母亲的脚吗?
”
②年轻大学生被主考官的提问弄愣了,满脸绯红。
主考官接着又说:
“明天这个时候,请你再来一次,不过有一个条件,你必须抱抱你母亲的脚。
”
③青年红着脸走了。
他弄不明白主考官的用意,但无论如何,自己也要按主考官的要求抱抱母亲的脚。
④青年大学生早年丧父,贫寒的家里只有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靠替人做佣人才供他读完了大学。
(A)青年大学生其实是理解母亲的,也很爱他的母亲。
但她压根儿没抱过母亲的脚,他不知抱母亲脚时心头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⑤青年回到家里,母亲还没有归来。
他想,母亲长年在外奔波,那双脚一定很疲乏,今晚,我一定要替她洗洗脚,然后轻轻按摩一番。
⑥母亲很晚了才回来。
青年请母亲坐下,然后端来一盆热水,右手拿毛巾,左手握母亲的脚。
陡然间,他发现母亲的脚竟然像木棒一样坚硬。
青年大学生顿时潸然泪下,紧紧将那双脚拥在怀里,久久地不肯松开。
⑦(B)那晚,青年大学生终于理解了母亲。
⑧第二天,青年如约去那家公司,心情沉重地对主考官说:
“我现在才真正明白,做人是那么不容易,成才又是何等的艰难。
你让我明白了一个极其简单的道理,一个人只有理解了母亲,他才可能善待自己!
”
⑨主考官这时笑了,点点头说:
“你明天来公司上班吧!
”
⑩主考官旨在考验年轻大学生的悟性,岂料却让一个人的灵魂获得了升华。
⑾年轻大学生从此铭记着母亲的艰辛,也一刻不忘自己肩负的责任。
没几年,他便成长起来,而且做了一家大公司的老板。
⑿故事一度让我感动,也令我深深羞愧。
⒀许多年以来,当我终于长成一棵大树,当我坐在偌大的教室里给那些虔诚地唤我老师的朋友谈创作体会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们:
一个人要想读懂人生真谛,不妨回去握握母亲的脚,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读懂了它,你就读懂了整个人生。
⒁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
1.本文通过叙述一个故事,揭示了人生的真谛,贯穿全文的线索是。
(2分)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文中划线的(A)句和(B)句中的两个加点词语“理解”的含义相同。
B.“那是一部比任何经典教材都具震撼力的巨著”是比喻句,突出说明母亲的奉献精神对儿女的教育作用之大。
C.第④段第一个句子是插叙,交代了青年的身世,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D.本文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首尾照应,中心突出。
3.青年大学生握母亲的脚时为什么“潸然泪下”?
他的灵魂获得了怎样的升华?
(3分)
答:
4.“握母亲的脚在手,其实握着的是自己一生的命运。
”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3分)
答:
5.从文中选出一个你喜欢的语句,然后说明喜欢的理由。
(3分。
见解深刻、有新意的可加2分)
答:
三.秃的梧桐(18分)
⑴——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
⑵人们走过秃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⑶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点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做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牌。
⑷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条,——一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⑸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二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⑹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⑺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
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
⑻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
哦,可恶!
⑼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⑽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11)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qiáocùi()了。
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
——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cōng1óng()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
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也大为喜悦,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儿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
(12)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
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冷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
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13)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梧桐,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的斜阳中。
(11)——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
(15)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地说。
(16)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17)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18)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选自苏雪林《绿天》)
1.请根据拼音写出第⑥段中应填人的词语。
(2分)
qiáocùi( ) cōng1óng ( )
2.文章首尾都出现了人们对秃梧桐表示惋惜的话,试比较其中的细微区别,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3分)
答:
3.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3分)
答:
4.文中第(11)(12)段写了其它的树和花,试分析其对表现本文中心的作用。
(4分)
答:
5.文章结尾写道:
“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3分)
答:
6.从秃梧桐的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分)
答:
四、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1—7题。
(15分)
回雁峰,南岳七十二峰之首,北雁南飞,到此为止,故而得名。
宋之问的《题大庾岭北驿》中有: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归。
”柳宗元过衡山时也写下“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
”至于王勃的“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流传就更广了。
为什么衡阳以南雁声甚少?
这里是有科学道理的。
竺可桢先生在他的《物候学》中说,冬初日照缩短,气温降至10℃以下,可激发北雁南飞。
若日照增长,气温稳定在3℃以上,可适于雁的居留。
湖南地处亚热带,有趣的是正好处于我国冬季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以南,8℃等温线以北,一月份平均气温4—6℃,冬季日平均气温0℃的天数10天左右,雪日5—10天,日照又比北方长。
回雁峰以北处于冬季10℃等温线以北,宜于大雁留居。
洞庭渔米乡物产丰富,衡阳以北地势低平,不仅有广阔的洞庭湖面,且沼泽港汊纵横,水库、池塘、水田密布,像明镜,
, ,还有它们又极少封冻。
雁是水上游禽,在这得天独厚的环境中,白天在水中有鱼虾可觅,田中有遗谷可寻,夜有湖洲芦苇可栖,或饮或啄,或嬉或栖,实在相宜。
况且几经长途跋涉,体力大耗,再渡南岭,山峦起伏,水面极少,食宿之地难寻,要远翔南海之滨,体力难持。
于是大雁不再南飞,便选择洞庭湖畔安营扎寨,乐度严冬,所以衡阳以南雁声甚少。
但雁也并非绝对不越南岭,少数雁群体力较好,有时也直飞南海之滨,也有的先在洞庭湖畔休整,补充营养,待体力恢复后再南飞。
如有大量雁群超过南岭,则可能是当年冬季洞庭湖畔气候异常,河湖封冻,气温太低,食宿之处难寻。
为了求得生存,只得继续南飞,寻找适宜越冬场所。
史料中记载我国南海之滨,也有大雁的足迹,它们应是雁群中的佼佼者了。
(选自1986年7月20日《长沙晚报》,作者张健鑫,有改动)
1.仿照文中画直线句子的修辞方法,再写出两个比喻,填在文中空白处。
(2分)
2.作为一篇阐明事理的说明文,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分)
3.选文第二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分)
4.选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2分)
5.选文第一段引用古诗文的作用是什么?
(2分)
6.选文第二段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衡阳以南雁声甚少的?
请分别概括出来。
(3分)
7.选文引用了古诗文中对“衡阳雁”描写的句子。
在我们学过的古代诗词中,也有类似的句子,想一想,写在下面。
(2分)
五、阅读下面散文,完成1-5题。
(16分)
乡情陈德才
①凡少小离家的人,都有一份永远也化不开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八 年级 语文 下册 期末 复习资料 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