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云岩区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专项规划.docx
- 文档编号:6441464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5.33KB
贵阳市云岩区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专项规划.docx
《贵阳市云岩区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专项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阳市云岩区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专项规划.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阳市云岩区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专项规划
贵阳市云岩区“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专项规划
一、“十一五”科技计划执行情况综述
(一)“十一五”科技计划执行情况
1.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十一五”科技计划实施以来,我区大力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实行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为科技发展形成了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实施体系。
以科技计划为引导,推动企业开展科技自主创新,攻克了一批产业关键技术,转化了一批重要科技成果。
组织辖区单位申报并实施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35项,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立项332项;组织实施区级科技计划项目179项,形成一批产业核心技术。
区属14家制药企业所生产的123个品牌中,形成22个民族药、18个专利药、9个列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和4个国家二类新药;实施的“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汽车防夹控制器”等科技攻关项目,形成产业化生产能力。
推动31个重大科技成果成功实现转化并获得科学技术奖励。
“十一五”期间,建成工程技术中心32个,其中省级研发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19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12个。
企业技术中心35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20个,市级12个。
高新技术企业7家,国家级科技创新型企业2家。
知识产权服务业绩显著提升,通过加大宣传、项目推动、专利资助力、平台推介等措施,促进专利申请与授权的双增长,仅2007—2010年(区知识产权局2007年5月成立),全区共申请专利3819件,占全市申请量的52.8%;授权2729项,占全市授权量的63.34%。
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223件,占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的45.16%;授权发明专利548件,占全市发明专利授权总数的55.46%,在全市乃至全省位居第一。
2.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十一五”科技计划以来,以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为目标,我区大力建设科技投入引导体系、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初步构建了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服务体系。
2006年至2010年共投入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9978万元,占财政决算支出的比重为2.0%,扶持科技计划项目179项,拉动企业投入科技经费7.79亿元;帮助企业争取国家、省、市立项支持367项。
全社会R&D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28%。
推动辖区企业与高校建立合作创新技术联盟,形成了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与贵阳医学院药学院、贵州乡下妹食品有限公司与贵州大学生命科学院、贵阳华旭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贵州大学机电学院、贵州亨达信通科技有限公司和贵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学院等产学研合作模式,构建了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
建设云岩区科技创新生产力促进中心、云岩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构建为区域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技术咨询、管理咨询、工程咨询、科技评估、技术交易等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云岩区科技创新生产力促进中心成为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并与浙江大学、中科院等3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云岩区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与贵州省科技情报所建立业务合作,有力促进了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的建立。
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信息咨询服务平台,完善科技“四库一系统”建设工作,增加入库技术信息资源,形成强有力的决策咨询信息系统,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3.科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生物医药业、电子信息(IT产业)、汽车电子、新材料、印务包装等行业是近年我区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五大板块,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产业结构从2005年的0.2∶45.8∶54调整到现在的0.04:
43.33:
56.63,;二产增加值从2005年的71.75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24.06亿元,年均增长13.46%;三产增加值从2005年的84.64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181.48亿元,年均增长17.00%。
产业增长显示:
在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下,产业结构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二产增加值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下降,但经济总量在增加,增速在加快,质量在优化;三产增加值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稳步提高,增速高于结构调整增速,显示三产向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趋势。
生物制药领域形成了22个民族药、18个专利药、9个列入国家中药保护品种、4个国家二类新药的品牌;汽车电子领域成功开发了汽车LIN总线电动窗控制系统,实现替代进口;新材料产业领域开发了电子信息新材料、数码彩喷材料,实现材料领域的创新升级。
以“青鹏天目软件企业”为代表的IT产业领域高新企业,积极开发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尖端产品,形成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软件业制造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在印务包装产业领域,科技助推永吉、云商、一佳、圣泉、雄润等5家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了区域印务包装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使卷烟包装技术跻身国内领先水平。
4.科技促进环境改善和社会全面进步.坚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努力促进环境的改善。
通过科技计划为引导,支持餐厨垃圾资源的再生利用、ESB水体修复技术应用等项目实施,使辖区空气和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到“十一五”末期,辖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345天,优良率94.52%;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城市声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3.9Db(A),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在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降临我区,危害工农业生产时,科技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及时编印《南方地区雨雪冰冻灾后重建实用技术手册》,科学指导抗灾、减灾,恢复农业生产。
我区与贵阳医学院、贵州师范大学、贵州省植物园建立了“云岩区生命科学科普教育基地”、“云岩区科普培训基地”、“云岩区生态环保植物科普基地”等7个科技科普教育基地及12所科普特色学校、6所科技示范学校、24个科技示范社区(村)、11个科技特色社区,5个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工作。
针对自然灾害频发状况,邀请地震专家开展“地震及防震知识”专题讲座,提高预防自然灾害的能力。
5.科技管理和科技合作交流跃上新台阶。
“十一五”期间,我区先后制定了相关科技管理制度30余项,支持云岩区科技创新生产力促进中心全面提高管理水平,通过了ISO9001:
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县、市)、贵州省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县、市)、全省科技进步考核先进集体等省部级荣誉,多次获得贵阳市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单位、科技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科技进步总体水平统计检测评价第一名等荣誉。
科技计划管理日益规范,制定《云岩区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科技计划项目的筛选、评审、立项、跟踪、结题五个环节管理,完善计划项目工作流程。
组织林东矿务局、江南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贵州伯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和法国E?
C公司开展项目洽谈会,推进科技合作交流;邀请中科院博士为区属机关、科技型企业作生态经济发展报告会,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培育支持科技创新、扶持服务科技创新,形成了尊重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二)云岩区科技发展所处阶段评价
1.科技引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
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客观上体现了科技发展的总体水平,在云岩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转型中,科技发挥着引领和支撑作用。
近年来,云岩区经济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三次产业结构从2005年的0.2∶45.8∶54调整到现在的0.04:
43.33:
56.63;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从2005年的1262万元、71.75亿元、84.64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5805万元、124.06亿元和181.48亿元,年均增长48.30%、13.46%和17.00%。
一、二产业在结构比例下降的同时,质量显著提高,体现云岩区经济发展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转变,由制造业向高端制造服务业的转变。
2.政产学研联合大力促进科技创新发展。
云岩区利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聚集的优势,积极推动政产学研合作,加快创新体系建设。
多年以来,由于体制、观念、利益的限制,隶属不同管理渠道的大专院校、科研院,与民营企业之间存在一道无形的鸿沟,政府在促进企业与科研单位结合,打破条快分割的科技资源中发挥了桥梁作用。
相继有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与贵阳医学院药学院,贵州乡下妹食品有限公司与贵州大学生命与科学学院,贵州亨达信通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等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形成了一批创新成果。
政产学研联合模式不断深入,在云岩区科技局的引导下,形成了5家政产学研合作基地。
3.创新型云岩区建设顺利稳步起航。
建设创新型云岩,产业技术创新是基础。
围绕汽车零部件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制造业等产业领域的技术需求,开展了“汽车电动玻璃防夹控制模板、大幅面数码彩喷材料、超耐候常温固化型氟碳涂料、纳米级防水材料、全天麻胶囊、杜仲胶囊、浓缩六味地黄丸”等产品技术研究,实现产业技术的创新升级。
建设生态文明城区,科技支撑是关键。
围绕城市化发展的科技需求,开展了“大功率LED公路隧道灯技术推广、餐厨垃圾循环处理产业技术、公众疾病预防系统建设”等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使科技创新辐射社会发展的各领域。
全区科学普及蓬勃开展,创新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二、“十二五”科技发展的环境条件与趋势
(一)科技发展的环境条件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科技的迅速发展,现有科技工作的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集中体现在外部科技竞争和内部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两个方面。
1.科技发展的外部环境。
近年来,各国对科技发展尤其重视,科学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经济发展的竞争格局,已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力量。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是依靠不断的技术创新,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二是加强产学研合作,借助外部智力攻克关键技术;三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由于地区间科技竞争的加剧,产学研合作和引进(转让)技术的门槛提高,获得技术成果的成本也较高,欠发达地区获得国内先进技术成果的难度加大。
科技竞争的焦点在于科技人才的竞争,在于科技创新型突出人才的竞争。
由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差距,往往在科技创新人才争夺中处于劣势地位。
科技发展的融资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融资难始终是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之一。
科技风险投资机构建立较少,真正进行种子期科技项目投资的科技风险投资机构较少;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专利技术质押等融资方式,仍然未突破体制、机制的障碍。
因此,科技发展的外部环境还亟待改善。
2.科技发展的内部环境。
云岩区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产生强烈需求,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在全省始终走前列、做表率,率先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科技引领和支撑是关键。
在城市化进程加速推进,一产逐步退出中心城区,二产受规划、用地等因素制约逐步转移到周边区县的情况下,云岩区要继续保持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成为重要期盼。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云岩区处于可供制造业发展的土地资源减少和制造业外迁的双向夹击之中。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业化发展仍然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主导产业,土地资源减少无疑是引进制造业的障碍。
制造业外迁,不但是经济利益减少,也是科技创新实践资源的减少。
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缺乏高效的科技风险投资机构、科技融资担保平台和科技孵化体系。
(二)科技发展的主要趋势
1.建设创新型城区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
现代化中心城区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给高新技术服务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但是,制造业发展与土地等资源供需矛盾也将更加突出,环境承载压力进一步增大。
因此,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已经不能靠走传统发展的老路,必须把依靠科技进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服务能力,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提升城区核心竞争力的中心环节,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做表率、走前列。
2.科技创新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首要选择。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
率先进入工业化、城镇化的国家,都是依靠科技创新。
我国的长三角和珠三角诸多城市,也都依靠占居大量科技资源和改革开放先机,政府倾力引导,大量吸纳优秀人才资源获得发展的主动权。
无论何时何地,科技创新将支撑工业化进程和引领城市化发展。
3.进入城市化后产业转型发展是必然趋势。
“十一五”计划以来,云岩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快速增长,占到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59.28%,步入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后工业时代。
传统优势的制造业搬离中心城区,城市中心区向研发设计、创意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法律服务等高端服务业方向发展,在产业转型中实现产业内部功能的再分工。
4.中心城区科技辐射带动作用需求增强。
城市化进程中的制造业转移,必然要求城市中心区继续发挥总部组织、信息咨询、产学研创新、设计创意服务、融资担保平台、科技咨询服务、成果交易与转化服务等功能,对全省制造业的科技需求服务起到辐射作用。
企业的需求从点对点服务,到提供共性需求服务,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共性技术服务平台网。
5.创新创业孵化和人才培养更加受到重视。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地区经济实力的竞争,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实质是科技创新人才的竞争。
国际尖端技术买不来,领先的技术也买不来。
城市中心区占有大量科技资源和发展先机,对吸纳优秀科技人才资源具有先机和主动权。
发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作用,加强合作创新,推动人才创新创业。
三、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原则与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市科技发展规划精神,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紧紧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科技强区和创新型城区为目标,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两个融合”(即产业体系与城市体系融合、产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融合),实现“三大转变”(即由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生产制造向设计创造转变、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转变)为主线;以引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和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基础,着力推进“四高联动”(即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高层次科技人才、高品质人居环境的联动发展);广泛集聚和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保持在全省的经济优势和率先实现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发展原则
1.整合资源,联盟创新。
发挥地缘优势,整合大型科技基础设施及基地、自然科技资源、科技数据和文献资源、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网络科技环境、科技专家人才信息等物质与信息资源,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有效、高质、公平的服务;整合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科技信息查新中心等科技创新服务资源,形成科技创新服务的专业化网络。
支持建立以高新技术企业为核心,大学、科研机构和中介组织参与,以契约关系为纽带,通过资源共享和创新要素的优化组合,构建协同创新的利益共同体。
2.实施专项,典型指引。
围绕生物与医药制造业、电子信息及软件产品制造业、先进制造与新型装备业、高新技术服务业、民生及生态文明城区等领域的科技需求,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破解制约云岩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实施科技风险投资机构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建设等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增强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在高新技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领域,实施一批科技示范项目,实现典型示范,引领发展的目的。
3.推动转化,辐射带动。
利用处于省会中心城市的桥头堡优势,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吸引更多科技成果和前沿技术进入科技转化平台,促进技术供给与需求的对接,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发挥城市中心区技术源头作用、信息枢纽作用,辐射带动贵州区域的创新行动,为区域科技创新提供共性技术需求。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围绕城市化发展和生态文明城区建设的科技需求,加快完善“政—产—学—研—金—介”的区域创新体系,构筑支撑全区科技创新,又能辐射带动周边创新行动的科技网络和功能互补的科技平台;在重点发展的产业,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引领和支撑城区经济的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抓住高新技术服务业发展不放松,力争在总部研发、工业设计、创新创意等领域取得战略性突破,推动区域科技由模仿跟踪到自主创新的全面转变;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服务能力,为将云岩建成“产业经济转型的先导区、生态城市发展的引领区、和谐社会建设的示范区”,区域科技综合实力始终保持全省前列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2.主要目标:
(1)科技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始终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到2015年,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软件制造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2%以上;高新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
新增5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其中高技术服务业有较大增长;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型企业达到15家以上;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在5.5%以上;财政科技支出增幅明显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幅,其中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按同口径增长;人均科普投入达到1.6元/年。
(2)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提升。
到2015年,新增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新增政产学研合作基地5个,组成2个产业技术联盟。
组织开展25项重大科技攻关,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关键、共性技术。
年均专利授权量稳步增长;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35项以上,省级、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200项以上,组织实施区重点科技计划项目30项以上,形成一批产业关键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年均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超过10项,新产品产值率超过全省平均先进水平;形成1个以上国际知名品牌,5个以上国内知名商标。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3)科技资源有效整合,创新服务体系保障有力。
到2015年,大学、科研院所、大型企业集团的科技条件平台得到有效整合,建立了资源共享的网络咨询平台。
以云岩区科技创新生产力促进中心能力建设为引导,构筑服务云岩区技术创新的科技中介服务联盟;由云岩区科技创新生产力促进中心发起组建云岩区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建立以服务中小企业的孵化融资、创业投资、科技担保服务体系。
加快建设若干科技创新企业孵化器,引导产业集中度高、创新企业多、发展潜力大的楼宇成为专业化孵化器。
重点建设电子信息及软件开发孵化器、工业设计孵化器、创意产业孵化器等1个以上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器,实现科技资源的高效整合和高效利用。
(4)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大幅度增强。
加强在社会发展和民生领域的科技创新活动,重点加强自然灾害防御控制、社会安全突发事件危机管理、环境监测和环境科学规划、食品营养安全和质量检查监督等一系列民生科技领域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建成一批具有创新成果的科技示范工程。
科技对人口、卫生、资源、环境、公共安全等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在社区安全防护、交通智能管理、社区远程医疗、环境卫生与垃圾处理等领域,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提高人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四、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
“十二五”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是:
开展五项科技行动任务、实施十大科技支撑计划,简称“五项行动、十大计划”。
(一)开展五项科技行动任务
五项科技行动任务,即科技支撑产业创新行动、“数字化云岩”推进行动、区域特色创新体系增强行动、社会事业发展促进行动、全民科学素养提升行动。
1.科技支撑产业创新行动。
围绕生物医药产品制造业、电子信息与软件制造业、汽车零部件与新型装备业、文化创意与先进印刷业、化工与信息化学品制造业、高新技术服务业等重点产业的科技需求,实施科技支撑创新行动。
在上述重点产业中遴选培育一批项目,每年实施2个以上科技重大专项,促进重点产业技术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实现产品制造向产品创造的转变。
把第三产业和社会发展领域的技术创新列入区级科技发展重点支撑计划,切实加以推动。
2.“数字化云岩”推进行动。
广泛应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完善云岩区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深入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
积极推进科学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建设智能型、生态型商务楼宇和居住区,提高小区物业管理水平;以科技计划为引导,每年至少支持1个以上的智能型社区信息化建设项目。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发展,在电子信息、软件制造、汽车零部件、印务包装等行业中,通过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和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实现产品设计和生产的高效化、最优化;在生物与医药制造等行业,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技术,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电子商务,实现市场形态和市场营销方式的创新。
加快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及其它高新技术在交通能源、银行保险、商贸物流、旅游会展、服务咨询、财务会计、文教卫生、城乡建设、社区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推广。
3.区域创新体系增强行动。
围绕区域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中介服务创新体系等三个体系开展增强行动。
支持辖区高等院校与国内著名高校开展创新合作;支持围绕云岩区的科技需求,开展以知识创新为先导的科技创新行动,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性研究中给予积极支持。
重点支持大企业、大集团在辖区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加大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中试基地等的建设支持力度,提高企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吸引国内外科研机构、跨国公司在云岩区开设研发型分支机构和研发中心。
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多种形式科技活动,突破技术壁垒;支持各种所有制形式的科技成果交易、知识产权评估、科技咨询、科技风险投资、科技金融担保、科技保险等机构建设,推动建立“唯我所用”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4.社会事业发展促进行动。
在文化卫生领域,支持建设数字图书馆,繁荣社会文化事业;建立城市社区保健综合信息咨询服务平台、传染病预警和监控系统,提高医疗和管理的服务水平;开展重大疾病防治技术研究,推动全民防病、保健工作。
在生态与环境保护领域,重点支持污水处理、节能节水、固体垃圾处理等技术研究,推广低碳生活方式,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城建和交通领域,支持“3S”(GIS、RS、GPS,即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节能环保的新型建筑材料、保温材料以及绿色装饰装修材料的开发应用;推广智能交通与绿色交通技术,逐步实现交通指挥管理信息化、网络化与智能化。
在防灾减灾和社会公共安全领域,支持灾害预测预报及防御体系研究,提高对灾害风险的监控与应对能力。
加快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生化安全等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提高公共安全技术水平。
5.全民科学素养提升行动。
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目标,广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加强科普组织网络和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发动企业、社会各界和广大科技人员积极参与各项科普活动,形成集个人、企业和政府三位一体的社会化大科普格局。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发明创造、技术创新和技能竞赛等创新实践活动。
抓好科普学习园地、科普电子画廊、科普精品屋和科普教育基地等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加速科普信息化,推进虚拟科普、网络科普等各种新型科普方式的应用。
(二)实施十大科技支撑计划
“十二五”期间,将实施下列十大科技支撑计划,以确保科技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的实现。
1.高新技术和优势产业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在电子信息及软件产品制造业领域,支持围绕软件产品开发、微电子技术开发应用、网络及计算机产品开发、通信产品及信息安全产品开发等技术创新。
重点支持电子信息企业围绕其它企业需求的系统软件、支撑软件、中间件软件、嵌入式软件、金融信息化软件、地理信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贵阳市 云岩区 十二 科学技术 发展 专项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