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docx
- 文档编号:6436225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156.70KB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docx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ZXM
目录
第1章国民收入核算2
第2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3
第3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4
第4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6
第5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7
第6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8
第7章失业和通货膨胀9
第8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论11
第1章国民收入核算
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异同
相同点:
二者都是研究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其后果的,并且都是通过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来决定价格和产量的。
除此之外,他们还有着形状相同的供求曲线
不同点:
微观研究的是个体经济活动参与者的行为及后果,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后果;另外,虽二者供求曲线相似,但形成原因不同,微观是以资源充分利用为前提来研究资源的有效配置的,宏观则以资源有效配置为前提来研究资源充分利用的;最后是研究方法,微观是个量分析法,宏观是总量分析法
2.宏观经济学鸟瞰
3.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4.支出法核算国民收入
GDP=C+I+G+(X-M)
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5.GDP、NDP和GNP、NNP
6.GDP折算指数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第2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1.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消费函数、储蓄函数、关系
消费函数: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没有收入增加的多,二者的这种关系称为消费函数
储蓄函数:
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
既然消费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是递减的,则可知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是递增的。
二者的这种关系称为储蓄函数
二者关系:
互为补数,相反关系
2.乘数论
乘数论是由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建立的一种以边际消费倾向为基础,说明投资和收入之间存在倍数关系的理论。
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第3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1.IS-LM模型是由希克斯根据凯恩斯的《通论》发展而来的,西方学者认为,该模型是宏观经济学最核心的理论
2.利率的决定
利率是有货币需求量和货币供给量共同决定的。
一般认为货币供给量为外生变量
3.货币是流动性最大的资产
体现在:
交易动机:
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谨慎动机:
指为了预防意外发生而持有的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投机动机:
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机会购买有价证券而持有的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4.IS-LM模型
IS曲线:
这是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该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
对应于财政政策。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比如:
增加投资或政府支出,减少赋税或储蓄等,都将使曲线向右移动。
LM曲线:
该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货币需求和供给都是相等的,即L需求=M供给,亦即货币市场是均衡的。
一个完整的LM曲线实际上有三部分组成:
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和古典区域,而现实中大多引用中间区域。
在凯恩斯区域里,由于利率非常低,所以货币的投机需求趋于无限大,这就是“凯恩斯陷阱”,此时LM曲线水平,货币政策已经失灵,财政政策有效;而在古典区域里面,货币的投机需求将接近于零,LM曲线垂直,此时财政政策失灵,货币政策有效
5.两曲线相交点
相交点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点,但该点并不一定是充分就业点。
此时,仅依靠市场自发调节的能力已经不够了,需要借助于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调控
6.流动偏好陷阱
人们认为利率不可能再下降了,或者说有价证券不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者“流动偏好陷阱”。
之所以产生偏好,主要是因为货币是灵活性最大的资产,可随时用于交易
7.货币需求决定于交易、谨慎和投机三大动机
8.IS-LM模型是解释整个凯恩斯经济理论体系最流行的模型
第4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
2.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
财政政策效果明显
货币政策效果明显
IS曲线斜率
越大
越小
LM曲线斜率
越小
越大
规律:
想要哪项政策效果明显,则其对应的曲线,斜率就要大;另外一个曲线,斜率就要小
3.政策运用
现在许多西方经济学家都同意,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可以对经济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
在衰退期,要多用财政政策;在通货膨胀期,要多用货币政策
4.挤出效应
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原因是:
政府购买,相当于增加了购买者,商品供不应求,价格上升,消费或投资自然下降
第5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1.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原则和措施。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2.国家财政包括
政府收入和政府支出。
政府收入又包括税收和公债;政府支出又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3.货币政策工具
再贴现率政策(补充手段):
降低再贴现率,有更多钱可贷;因不具有主动性,一般不单独使用。
解释:
这里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的借款称为“贴现”;贴现率就是借款的利息,降低贴现率,相当于贷款利率降低,则商业银行会向中央银行贷更多的钱,则市场上就会有更多的钱
公开市场业务(主要手段):
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解释:
这里的政府债券相当于一个货币的缓冲器,可收可放。
法定准备金率(一般不用):
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可贷更多的钱;因作用十分猛烈且具有滞后性,故一般不用。
解释:
此处的法定准备金是银行要预留在行内不能用的,以备不时之需,若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则可以少留下一些,意味着银行有更多的钱可用,故最终市场上会有更多的货币。
其作用效果和方向与再贴现政策不谋而合
第6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总需求曲线
结论:
无论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还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2.长期短期
微观部分区分长短期的标准:
是否所有生产要素都可变
宏观部分:
与微观相比,其长期更长;短期为微观的中期
3.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曲线分为三条:
水平段的是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倾斜段的是常规总供给曲线;垂直段的是古典总供给曲线
第7章失业和通货膨胀
1.失业率
失业率是指劳动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失业率的波动反映了就业的变动情况
2.奥肯定律
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3.通货膨胀
定义:
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计算方法:
通货膨胀率=(现在—过去)/过去
4.通货膨胀的原因
→货币原因:
货币供给的增加
→需求拉动:
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
→成本推动:
由于供给方面成本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上涨(主要指工资)
→结构性原因:
原因较为多元和复杂
5.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再分配效应
不利于固定收入者;不利于储蓄者;改变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再分配关系
→产出效应
需求拉动:
产出增加,收入增加
成本推动:
产出减少,导致失业
超级通货膨胀:
经济崩溃
第8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论
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如果说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那么经济发展就是一个质的概念。
二者关系:
经济增长作为一种物质基础,为经济发展创造了基础环境,而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的经济增长才能够持续的增长
2.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技术进步
资本形成
劳动投入
3.经济周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方经济学 宏观 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