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案.docx
- 文档编号:6434527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18.91KB
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学科
语文
课题
大自然的语言
课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能力
1.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
2.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知识,掌握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和举例说明的方法。
过程
方法
1.整体感知课文,按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
2.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事理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说明事理。
3.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点,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情感
态度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的条理性,训练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初步概括内容要点。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说明的生动性。
教学难点
1.理清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并探究这样安排的好处。
2.概括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筛选提示性词语,进行全面概括。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多媒体显示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图画。
)
导语:
春柳的飘逸,夏荷的袅娜,秋枫的激情,冬梅的傲岸,在文学家的眼里这些都是美的意象,可在科学家的眼里这就是物候现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物候学知识的文章——《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
(板书文题和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学生读(学生据个人喜好朗读、默读、略读、精读、跳读、连读)课文,然后根据要求,快速准确地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找出屏幕上的问题的答案,准备抢答。
我们将看哪一大组的同学在抢答中答得又快又好!
(多媒体出示问题)
(1)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察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明确:
(1)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业生产上。
(3)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
(4)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
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学生欣赏图片,直观感受季节之美及不同季节的特点。
学生自由朗读,同时筛选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学生举手抢答
使学生直观感受自然,初步感知物候和自然的密切关系,并对什么是物候产生疑趣。
训练学生初读感知的能力,及筛选信息和概括能力。
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效率,以及准确而快速地提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①由同学们的回答可知,本文按物候——物候学——物候观测对农业的意义——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物候学研究的意义来说明事理,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上面四题将课文的段落标示出来。
(根据学生回答屏幕显示答案。
)
明确:
第一部分(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②质疑提问:
把这几段顺序打乱,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放在开头可以吗?
明确:
(不行,它按逻辑顺序先提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接着说明它的重要性,然后说明它取决于什么因素,最后说明研究的意义。
这种说明顺序符合人对事物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使文章很有条理性。
)(逐个板书)
描述物象现象
作出解释逻辑
推究原因顺序
阐明意义本质
四.精读课文6~10段,探究局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这种条理性不仅表现于文章的整体,而且也表现在文章的局部。
1自由读6--10自然段,回顾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
2理解物候现象的各个因素,举手回答解说这些因素。
3质疑提问:
为什么作者把纬度差异这个因素放在第一个来讲?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
这四个因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
从主要到次要。
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
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
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
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第六自然段一个设问句“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
学生找出各部分内容的起止,并回答。
学生思考并回答
理解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及采用这种顺序的好处。
自由读6—10自然段
理解物候现象的各个因素,举手回答解说这些因素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理解由主到次以及由空间到时间转换的逻辑顺序。
体会连接性词语使用的好处,体会文段层次井然的特点。
训练学生准确划分段落层次的能力,并体会文章条理清晰的特点。
通过比较辨析,使学生理解四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理解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精读6—10自然段,使学生更深入理解因素的含义,为后面理解四个因素的排列顺序打基础。
训练学生能依据关键词语来理清各层次之间的主次关系
使学生理解由主到次以及先空间后时间的逻辑顺序,体会运用逻辑顺序的好处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板书)
纬度差异首先主
经度差异第二
高下差异第三空间
古今差异此外次时间逻辑顺序
4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理,我们有时还要注意说明方法,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常用的说明方法?
这段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明确:
举例子,下定义,作比较。
五.拓展延伸,巩固练习
1我们了解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后,老师想让同学们结合白居易的诗,说说这首诗中描绘的物候是由哪种因素引起的?
(见课后习题《大林寺桃花》)
明确:
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
诗人在初夏时节游览大林寺。
四月,平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但诗人却意外地发现在这高山古寺之中竟有始盛的桃花。
诗人曾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感,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
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高度的差异:
“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
练习2
梅 花
[北周]庾信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明确:
当农历十二月中旬的时候,已经感觉到梅花应该凋残了。
不相信今年入春已很久了,梅花还没有开放,于是都来雪里寻梅。
树枝摇动,挂在树上的冰凌也坠落下来,伸出手攀看高处的梅枝感到非常寒冷。
如果早知天寒寻梅而不得,该多穿一点衣裳,现在徒然受寒,真令人懊悔。
诗人原居南方,梅花开得较早,留仕北朝后,居住北方,仍然在腊月下雪天去寻梅,哪知花还没有开,却饱受了冰雪严寒之苦。
看来,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南北差异比较明显。
学生回顾说明方法,并找出在6—10自然段中都有哪些说明方法,并说说这些说明方法的作用。
齐读全诗
理解诗意
思考并回答,诗中的物候现象是由哪种因素引起的
此段说明方法典型易懂,因此在此复习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更好的强化说明文知识点。
训练学生独立阅读理解的能力
巩固加深对课文中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的理解和实际运用。
并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生活中的物候现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自然的语言 人教部编版 初中 年级 语文 上册 大自然 语言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