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6430966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31.84KB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单元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伟人”这一主题编排了《大禹治水》《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3篇人物故事。
故事语言简洁,内容紧凑,分别讲述了大禹带领百姓治理洪水、朱德身先士卒和战士们一起挑粮、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
教学中,既要引领学生感受伟人心系百姓的高贵品质,初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也要借助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练习讲述故事。
二、教学目标
1.认识44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
会写24个生字,会写4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借助词句,能讲述课文内容。
3.感受先贤、先辈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并由衷产生敬意。
4.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学习动词和名词的搭配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11个生字,在识字中学词,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
2.根据语境读准多音字,学习多音字据义定音的方法。
3.给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4.发现“放、防、房”的读音与“方”很接近,了解形声字表声旁表音的构字规律。
5.积累一组励志名句,初步感受名句蕴含的道理。
6.阅读民间故事《鲁班造锯》,感受鲁班的智慧。
四、学情分析
在学生多次感受形声字形旁表义特点的基础上,本单元通过语文园地“我的发现”着重揭示了形声字的另一个特点“声旁表音”,并在语文园地地八利用形声字的这一构字规律,引导学生猜读汉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规律去识字,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本单元所涉及的内容距离学生生活较远,课前可引导学生向长辈了解,或在家长帮助下搜集相关资料,再通过师生交流,初步“认识”人物,为学习课文、感悟人物品质奠定基础,另外,要充分用好课文插图,培养学生借助图画阅读,了解故事内容的能力。
单元
六
课题
15大禹治水
课型
新授
课时
1
主备人
执教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大禹治水虽然吃尽千山万苦,却仍意志顽强的语气。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洪灾、无家可归”等,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洪水的凶猛,了解大禹是一位为民造福的大英雄。
教学要点
重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第二、三自然段。
难点:
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教具准备
相关课件
集体智慧
个性设计
(教学随记)
一、说神话故事,导入课题。
1.关于中国远古居民的神话故事同学们知道哪些呢?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射日)
2.天地真是盘古开辟的吗?
人真是女娲造的吗?
(学生回答)
3.这些神话难道完全是凭空产生的吗?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盘古用他的凿和斧劈开了天地,这说明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相信人的力量是伟大的,相信劳动可以创造世界。
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的故事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愿望。
通过这些神话故事我们可以想象,当时人们的艰难生活,正是由于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程度很低,所以只能借助想象来征服自然,支配自然。
当然,他们不仅停留于想象上,他们还付诸了行动。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大禹治水。
板书课题:
大禹治水
二、了解故事内容。
1.集体讨论,激发阅读、学习的兴趣。
请同学们看课题,你读懂了什么?
对了,“大禹”是人名,“水”指的是“洪水”,也就是大禹治理洪水。
2.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1)自由阅读课文,感知故事内容。
你在书中看懂了什么?
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边倾听教师讲述故事,边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师结合资料讲述故事)
3.你能用洪水淹没毒蛇猛兽恢复安居乐业上几个词语说说课文讲了生一个什么故事吗?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大禹治理的是什么样的洪水呢?
快读读第一自然段吧。
1.在这段话中,你认为哪些词最能看出洪水的凶猛?
把它们圈出来。
2.出示句子:
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
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猛兽到处伤害牲畜和百姓,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1)哪些词语写出了洪水来势凶猛?
(泛滥淹没冲毁)
(2)抓住这些词语,你能读出洪水的凶猛吗?
(3)淹没了田地,人们将——冲毁了房屋,人们将——
谁再来读读?
3.多么悲惨呀!
谁再来读读?
作业布置
1、看拼音,写词语。
chōnɡdǎo juéxīn dàilǐnɡ
( ) ( ) ( )
āndìnɡ wěidà dì xínɡ
( ) ( ) ( )
2、多音字组词。
mò( ) dǎo( ) xínɡ( )
没 倒 行
méi( ) dào( )hánɡ( )
3、连线。
淹没 庄稼 察看 大河
冲倒 农田 挖通 地形
毁坏 房屋 劈开 洪水
治理 洪水 引导 大山
4、连线。
淹 百 修 制 辛 农 父
理 没 姓 伏 亲 苦 民
5、写出下面字的笔顺。
父____________________ 农___________________
房___________________ 百____________________
6、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
例:
洪水把房屋冲倒了。
房屋被洪水冲倒了。
(1)大禹把洪水制服了。
________________
(2)老百姓被洪水害苦了。
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单元
六
课题
15大禹治水
课型
新授
课时
2
主备人
执教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大禹治水虽然吃尽千山万苦,却仍意志顽强的语气。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洪灾、无家可归”等,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汉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洪水的凶猛,了解大禹是一位为民造福的大英雄。
教学要点
重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第二、三自然段。
难点:
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教具准备
相关课件
集体智慧
个性设计
(教学随记)
一、复习导入
说说大禹问什么要治水。
二、品读文字,精读感悟
学习第二自然段。
板块一:
体会“治水”决心
出示:
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1.指名读。
是啊,洪水摧毁了家园,害惨了百姓,真该治一治它!
板书:
治好它
2.谁愿意做禹,再把决心表一表?
(决心还不够坚定!
决心很大)
3.咱们一起来表表决心。
(齐读,读好“下决心”)
过渡:
禹这样想的,又是怎样做呢?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小节,边读边画出禹做了哪些事情?
禹先做了什么?
后做了什么?
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
板块二:
感受大禹的无私
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口。
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据说禹为了寻找治水的好办法,他的脚跟泡烂了,脚上的皮磨破了,汗毛都磨光了。
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大禹?
板块三感知“治水”之智
没有挖土机挖河,没有炸药炸山,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大禹劳动时怎么干的?
多不容易呀!
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生有感情地练读。
读到这儿,老师不由得想起了禹的父亲鲧(gǔn),他治了9年的洪水,采用的是堵的方法,治水没有成功。
禹吸取了父亲的教训,这种引导洪水流入大海的方法叫——疏,治水最后取得成功,从这里你能看出禹是一个怎样的人?
(聪明,爱动脑筋、肯吃苦、有智慧)
感受禹治水的艰辛和智慧。
四、咀嚼数字,境中悟情
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1.大家读得很投入。
谁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2.故事听完了,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谁刚才读得最用心!
你会填吗?
3.出示:
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禹的儿子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4.禹真的不想妻子和儿子吗?
那为什么到家门口也不进门去看看?
谁代表大禹说句话?
5.是的,禹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民造福,真是——大公无私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叫作——出示:
“三过家门而不入”(齐说)
五、深悟文本,提升形象
1.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十三年啦,禹一心一意扑在治水的工作上,终于“洪水被制服了”,洪水像听话的孩子,在各条河道里乖乖地流向大海,不再淹没农田,不再冲倒房屋。
2.让我们怀着对大禹的感激之情,一起读读最后一段。
3.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你觉得这还是什么样的日子呀?
(幸福、快乐、安居乐业)
4.假如你是老百姓,你想对禹说些什么?
5.是的,所以呀,大家非常感激大禹,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6.为了纪念他,人们还为他塑了像,你能代表当时的百姓表达一下对大禹的感激之情吗?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像大禹这样的伟大英雄多得数不请,有:
开天的盘古,补天的女娲,尝药的神农,射日的后羿……课后,我们多读读这些故事,不知不觉,我们身上也会感染他们的优秀品质,也许有一天,你的名字也将代代相传。
六、指导书写,阅读链接
指导生字:
洪、灾、难、道等
1.观察字形:
这些字分别是什么结构?
2.师指导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七、课后作业
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3.推荐阅读神话故事《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作业布置
7、照样子,写词语。
千(山)万(水)
千( )万( )千( )万( )千( )万( )
无(家)可(归)
无( )可( ) 无( )可( )无( )可( )
8、填上合适的词。
( )的日子 ( )的麦田 ( )的洪水
( )地生活 ( )地想 ( )地游戏
九( )大山 一( )小河 一( )农田
9、阅读理解。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就好像是地球的卫兵,一年四季不停地绕着地球转(zhuǎn)。
可月亮在空中旋(xuán)转却不会掉下来,是什么原因(yīn)呢?
那是因为月亮想离开地球,但是地球的引(yǐn)力却像一只看不见的大手,紧紧抓(zhuā)住月亮不放。
这样,一个要离开,一个要拉住,两边的力量(liang)正好相等,所(suǒ)以月亮就不会掉下来了。
(1)这段话共有( )句,第( )句提出问题,第( )句和( )回答问题。
(2)月亮不会掉下来,是为什么?
请你用“ ”画出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单元
六
课题
16朱德的扁担
课型
新授
课时
1
主备人
执教人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朱、攻、守”等于1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悟革命领袖不畏艰险、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要点
重点:
识字、朗读课文。
难点:
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教具准备
相关课件
集体智慧
个性设计
(教学随记)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对关怀人民的革命领袖毛主席产生了敬爱之情,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老一辈领导人。
2.课件或图片出示朱德像。
认识“朱德”这两个字。
你们知识他是谁吗?
3.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朱德的什么事呢?
板书:
朱德的扁担,读课题。
4.课件或图片出示扁担图,也可出示实物。
认识“扁担”这两个字。
这就是扁担,谁知道用它可以干什么?
识记“扁”和“担”这两个字。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
要求:
(1)圈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作记号。
2.小组学生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互相解疑。
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
3.集体认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手势告诉老师,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2.请三名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看谁能读正确。
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这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先评读,再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粮。
战士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后来朱德在扁担上写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大家就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担了。
]
4.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1)什么是“斗笠”?
(2)“会师”“不料”是什么意思?
(3)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不藏了?
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采用不同方式解疑。
(1)利用实物、图片、插图解决以下问题:
(2)引导学生带着质疑3读课文,找有关的句子,初步了解战士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的原因。
①让学生带着质疑3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②让学生读有关的句子,说说战士藏扁担和后来又不藏的原因。
(因为战士心疼朱德,所以要藏他的扁担。
后来大家敬爱他,不再藏他的扁担。
)
板书:
心疼敬爱
(四)研读、感悟、理解战士为什么心疼朱德。
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哪些地方让战士心疼,找出相关词句。
2.小组交流。
结合自己找的词句,谈看法,互相补充。
3.集体交流。
学生先读找出相应的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看法,教师相机指导。
重点研读以下句子。
随学生发言投影以下句子,随机在重点词下面点点。
(1)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从“不远”这个词看出敌人离井冈山很近,是要进犯井冈山。
朱德到山下挑粮会遇到危险。
(2)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①想想“五六十里”是多远,要走多长时间。
(天不亮出发,开黑才能回来。
)
②陡峭的高山,你有什么感觉?
(难爬、累、喘不过来气。
)
想想朱德还要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这样难走的路就更难更累了。
③指导朗读:
评读、赛读。
谁能把挑着粮爬这样的山,来回走五六十里那种艰难的感觉读出来。
(3)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会对朱德同志说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由练读,小组交流读、个人展示读。
作业布置
一、看拼音,写词语。
tóngzhì huìshī quànshuō wéiɡōnɡ
hóngjūn shēnɡchǎn shǒuzhù shānɡānɡ
二、多音字组词。
chǔ( ) tiāo( ) nán( )
处 挑 难
chù( ) tiǎo( ) nàn( )
三、照样子,填上合适的词。
例:
带领(队伍)
坚守( ) 粉碎( ) 储备( )
战胜( ) 帮助( ) 累坏(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单元
六
课题
16朱德的扁担
课型
新授
课时
2
主备人
执教人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朱、攻、守”等于1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悟革命领袖不畏艰险、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要点
重点:
识字、朗读课文。
难点:
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教具准备
相关课件
集体智慧
个性设计
(教学随记)
(一)齐读课文。
上节课我们通过读书、讨论,知道了战士心疼朱德,所以把他的扁担藏起来。
大家想,朱德找不到扁担,没办法去挑粮,就可以多休息一会儿。
(二)研读读课文,感悟理解。
这节课,我们再认真读书,找找大家因为什么敬爱朱德同志,而不藏他的扁担。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请你们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找找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找到答案的。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研讨。
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悟理解。
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看法。
(1)课件出示句子:
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①朱德为了不让大家再藏他的扁担,就在扁担上写了“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②从“不料”这个词看出朱德这样做是大家没想到的。
从这句话能看出战士藏扁担是挡不住他和大家一起挑粮,共度难关的决心。
(2)课件出示句子:
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①大家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
所以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②从“越发”这个词看出大家更加敬爱朱德了。
③大家对朱德产生了敬爱之情,所以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④再联系上文,想想大家都敬爱他什么?
(勇敢、不怕危险和战士同甘共苦等)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
(三)总结谈话。
读了《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战士心疼朱德而藏他的扁担。
当大家看到““朱德的扁担”五个字,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而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朱德的扁担》是朱德同志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象征。
在1958年已是72岁高龄的朱德同志还亲临十三陵水库劳动,和大家一起挑土筑坝。
(四)拓展。
关于朱德同志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请你们课后收集有关他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五)指导书写。
1.让学生读、描字帖中的字,找出难写的字。
2.小组研究书写方法。
3.教师课件演示指导。
作业布置
四、选词填空。
1、储备 储藏
红军战士( )了足够的粮食。
小动物把过冬的粮食( )在洞里。
2、敬爱 亲爱
我和( )的小伙伴一起度过快乐的节日。
( )的毛主席是人民的好领袖。
3、坚守 坚持
不管别人怎么说,他一直( )自己的意见。
解放军叔叔( )在海防前哨。
(本资料来自普学网www.puxueW)
五、按课文内容填空。
1、___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_____,跟_______会师了。
2、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_________。
他穿着_____,戴着______,挑起_________________,跟大家_________。
大家劝他不要挑,他____。
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_________。
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______________,并写上“________”三个字。
大家见了,越发___________,不好意思再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单元
六
课题
17难忘的泼水节
课型
新授
课时
1
主备人
执教人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会写本课生字,会认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了解,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
教学要点
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具准备
相关课件
集体智慧
个性设计
(教学随记)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我们国家的南部有一个优美的地方,那里的风土人情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
我要介绍的地方就是云南的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傣族人民最有特色的节日就是泼水节,这么开心的活动大家想去体验一下吗?
2.(板书:
泼水节)相机认识生字“泼”,左右结构的字,左边写得窄一点,右边是个发,水泼头发,泼泼泼。
3.播放傣族泼水节的课件,初步感受泼水节的热烈场面。
4.谁知道泼水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
(傣族)
5.谁知道泼水节是怎么回事?
介绍一下你查的资料。
(每年凤凰花开的时候,人们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这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6.谁知道傣族人民居住在哪儿?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西双版纳地区)
7.再观察图画,图上的人们表情怎么样?
穿着什么手里拿着什么?
(人们喜气洋洋,兴高采烈,人们穿的衣服色彩鲜艳漂亮,头上包着头巾,多数人衣服都没有领子,绣着花边,赤着脚。
周总理穿着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
人们手里有的拿着碗,有的包着水罐子,还有的敲着鼓和周总理一起欢度泼水节。
8.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工作十分繁忙,还抽出时间与傣族人民一起共度泼水节,把幸福和欢乐带给了傣族人民,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总理和人民心连心,他心里装着各族人民)。
9.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
为什么说这次泼水节难忘?
下面我们一起走近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思考:
(1)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初读情况(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主要讲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的情景。
)
4.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领读,齐读。
三、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1——3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这短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凤凰花开时就是泼水节到来时,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
(火红火红的)
(2)指名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今年”指哪一年?
(今年周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人们特别高兴。
“今年”指1961年)
(3)齐读第3自然段,看看傣族人们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画出描写人们动作的词语。
(敲起赶来撒满欢呼)
如果把“赶来”换成“走来”行吗?
为什么(“赶来”有“急切”的意思。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大家都愿意来到最热闹的地方欢度节日,最重要的是听说周总理也来参加今年的泼水节,人们早就想亲眼看一看总理,大家恐怕来晚了,赶不上和周总理一起联欢,所以起了个大早。
)
人们把最鲜红的凤凰花瓣撒在地上表示什么?
(表示人们对总理的无限热爱,这是傣族人民迎接最尊贵的客人和最亲的亲人时的一种礼节。
由此可以看出总理在傣族人民心中的地位。
人们为了欢迎周总理还准备了什么?
读一读有关句子。
“一条条”“一串串”说明了什么?
(江面驶过很多轮船,很多的花炮齐放,场面非常热闹。
)“欢呼”一词表达了人们的什么心情?
应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二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六 单元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