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 文档编号:6425956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42.84KB
河南省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河南省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河南省驻马店市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本试题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监考老师只收答题卡。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涂)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II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教师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2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4分)
1.赖氨酸的分子式为C6H14N2O2,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1分子赖氨酸和1分子谷氨酸形成的二肽化合物中C、H、O、N原子数依次是
A.11、23、6、3B.13、25、7、4C.11、21、5、3D.9、17、3、3
2.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
B.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似
C.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D.生物膜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细胞的生理功能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大肠杆菌吸收K+属于主动运输,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
B.水分子进出细胞是通过自由扩散
C.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帮助,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D.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主动吸收糖分的结果
4.将某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
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对该表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A.昼夜不停地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30℃
B.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保持在20℃的条件下,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C.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在35℃时该植物不能生长
D.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在3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是温度在10℃时的2倍
5.将酵母菌培养液进行离心处理。
把沉淀的酵母菌破碎后,再次离心处理为只含有酵母菌细胞质基质的上清液和只含有酵母菌细胞器的沉淀物两部分,与未离心处理过的酵母菌培养液分别放入甲、乙、丙3个试管中,并向这3个试管内同时滴入等量、等浓度的葡萄糖溶液。
在有氧的条件下,最终能通过细胞呼吸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是
A.甲B.丙C.甲和乙D.丙和乙
6.下列有关细胞增殖、分化、衰老、癌变、凋亡和坏死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①原癌基因突变促使细胞癌变,抑癌基因突变抑制细胞癌变
②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具有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的功能
③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④细胞癌变,细胞周期延长;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变短
⑤对多细胞生物来说,体内总有一部分细胞处于衰老或走向凋亡的状态
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
7.关于教材中相关实验选材及相关叙述中,正确的选项是
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时,低倍镜观察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深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晰
B.选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用碘液或斐林试剂检验结果
C.孟德尔对杂交实验的研究中选择山柳菊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山柳菊没有易区分的相对性状及花小难以杂交实验等
D.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增大细胞膜对染色剂的通透性并使DNA与蛋白质分开
8.右图是某种动物细胞生活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A~C段
B.CD段、GH段的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为1:
1
C.图中显示两种分裂方式,I~M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
D.“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现象与AH、HI所代表的生理过程有关
9.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观察F2,发现F2中出现了高茎和矮茎两种性状,且其数量比接近3:
1
B.由F2出现了3:
1的性状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则F2中有3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且其数量比接近1:
2:
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
1
10.玉米糊粉层的颜色受C和c、D(紫色)和d(红色)、R(黄色)和r(白色)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当基因组合cc存在时,基因D、d控制的性状均不能表现出来,只要有基因C存在,基因R、r控制的性状均不能表现出来。
三对等位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定律。
则基因型为CcDdRr的植株自交,子一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A.紫:
红:
黄:
白=9:
3:
3:
1B.红:
黄:
白=12:
3:
1
C.紫:
红:
白=9:
3:
4D.紫:
黄:
白=9:
6:
1
11.父亲、母亲均正常,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儿子。
若这对夫妻以后再生两个孩子,两个孩子一个正常、一个患白化病的几率是
A.3/16B.3/8C.9/16D.1/2
12.已知某异花受粉的野生植物,其高茎(A)对矮茎(a)为显性,紫花(B)对白花(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对这一野生植物种群进行研究发现,其表现型及所占比例分别是高茎紫花占2/3,高茎白花占1/12,矮茎紫花占2/9,矮茎白花占1/36(已知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等于相应基因频率的乘积)。
根据相关信息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只考虑茎的高度,其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B.该野生种群中,基因A的频率为50%
C.该野生种群中,高茎紫花植株中的纯合子的概率为1/9
D.若让所有高茎紫花植株自由交配,则后代中出现矮茎白花的概率为1/144
13.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其中II4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III5与II1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4
C.II3与II4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
D.若III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
14.某二倍体生物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8条染色体,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此生物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
B.此生物体细胞内一般有8种形态的染色体
C.这8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能构成4对同源染色体
D.这8条染色体包含该生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
15.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的某动物的睾丸细胞,等位基因A、a被分别标记为红、黄色,等位基因B、b被分别标记为蓝、绿色。
①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时期。
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A.①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
B.③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
C.②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
D.图中精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异常
16.如图为某几种动物体内与细胞分裂有关的一组图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可发生在图甲中d过程和乙图③细胞中
B.细胞②可能对应图甲中d时期
C.细胞①可能对应图甲中的a时期
D.细胞④可以对应图甲中的f过程
17.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
①有一对夫妻生了四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患有白化病,则双亲一定均为杂合子
②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③若不考虑变异,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只能形成2种精子
④基因型为Yy的豌豆,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数量比约为1:
1
⑤近亲结婚将会导致各类遗传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⑥调查血友病的遗传方式,可在学校内对同学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A.0项B.1项C.2项D.3项
18.下列属于可遗传的变异的是
A.由于水肥充足,小麦出现穗多粒大的性状B.紫外线照射使人患皮肤癌
C.在棕色猕猴的自然种群中出现了白色的猕猴D.人由于晒太阳而使皮肤变黑。
19.某双链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
T:
G:
C=1:
2:
3:
4。
下列关于该DNA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共有140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B.4种碱基的比例为A:
T:
G:
C=3:
3:
7:
7
C.若该DNA分子中的这些碱基随机排列,可能的排列方式共有4200种
D.若连续复制两次,则需180个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20.育种的方法有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下面对这五种育种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在细胞水平上进行操作
B.都不可能产生定向的可遗传变异
C.都不能通过产生新基因从而产生新性状
D.涉及的原理有: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21.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下列关于实验①②③④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探究低温对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影响②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③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④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A.实验①③均可使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只是实验①在使用时还需加入适量的无水碳酸钠除去酒精中的水分
B.实验②④中,都用甲基绿作为染色剂,且甲基绿为活性染色剂
C.上述4个实验都用到光学显微镜
D.实验③④均用到了盐酸,其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染色
22.在某一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得某种性状的基因型为DD、Dd、dd的个体所占比例分别为10%、85%、5%,但是由于某种环境的变化,基因型为dd的个体被淘汰。
在这个种群中,D、d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55.3%,44.7%B.52.5%,47.5%C.47.5%,52.5%D.52%,48%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6分)
二、非选择题(46分)
23.(8分)下列表示的是植物细胞代谢的某些过程,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图中数字代表物质,a、b、c代表细胞器)。
(1)该植物细胞发生渗透吸水的外在条件是。
(2)在细胞器b中进行的能量变化为。
(3)图中⑤分子结构简式是。
(4)将一株植物放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用红外测量仪进行测量,测量时间均为1小时,测定的条件和结果如图乙所示(数据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得),据此回答:
①在15℃、1klx光照条件下,该植物10小时光合作用固定CO2mL。
②在无光条件下25℃比15℃释放CO2多,说明温度可以通过影响来影响呼吸作用。
24.(5分)黑米是黑稻加工产品,属于釉米或者粳米,是由禾本科植物稻经长期培育形成的一类特色品种。
有研究发现黑米色素为花青苷类色素,属植物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改善视敏度、降低冠心病发病率、抗氧化和抗癌活性。
不同的水稻品种的花青苷类色素含量有差别,从而表现黑色以外的其他色泽。
水稻色泽受多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
现有一个黑色品系A与一个白色品系B,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A×B→F1→F2:
黑色:
紫黑:
深褐:
褐色:
浅褐:
微褐:
白色=1:
6:
15:
20:
15:
6:
1
(1)这对相对性状至少受对等位基因控制,色素基因具有剂量效应,米色深浅随显性基因数的多少而叠加,米色越深,显性基因数越多。
(2)假设控制该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是A和a、B和b……(按照26个英语字母排列顺序从前往后选择字母),F2中某深褐色个体自交后代没有性状分离,则该个体的基因型为(写一个即可)。
(3)F2中另一深褐色个体自交后代存在性状分离,该个体与白色个体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2分)
25.(11分)狗的皮毛颜色是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的,共有四种表现型:
黑色(AB)、褐色(aaB)、红色(Abb)和黄色(aabb)。
(1)若右图示为一只黑色狗(AaBb)产生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1位点为A,2位点为a,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该细胞以后如果减数分裂正常进行,至少能产生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
(2)两只黑色狗交配产下一只黄色雄性小狗,则它们再生下一只纯合褐色雌性小狗的概率是。
(3)狗体内合成色素的过程如下图所示,该过程表明:
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之一是基因通过,从而控制性状。
(4)已知狗的一种隐性性状由基因d控制,但不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d)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不考虑同源区段)。
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调查方案进行调查。
调查方案:
①寻找具有该隐性性状的狗进行调查。
②统计具有该隐性性状狗的来确定该基因的位置。
(5)现有多对黑色杂合的狗,要选育出纯合的红色狗,请简要写出选育步骤(假设亲本足够多,产生的后代也足够多)
第一步,得到F1;
第二步选择F1中的狗进行杂交。
请说明从F1中选出纯合红色狗的过程:
(2分)
26.(8分)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后,研究小组对某XY型性别决定的动物进行研究,发现某雄性动物出现一突变性状(突变型),为确定该性状的显隐性及相关基因的位置,该研究小组用该雄性动物与多只野生型雌性杂交,得出F1全为野生型,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的F2中雌性全为野生型,雄性中一半为野生型,一半为突变型,请回答:
(1)据F1结果可知该突变性状为性状。
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
(2)科学家们在探究“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过程中,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有、。
(3)F2雌性个体中杂合子占。
让F2野生型雌性个体与突变型雄性个体相互交配,理论上,子代中突变型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27.(7分)铁皮石斛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研究人员对它的栽培条件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结果如下。
注:
1.L1、L2和L3分别代表光照强度为360、240和120µmol/(m2·s)。
2.W1、W2和W3分别代表基质含水量为基质最大持水量的100%、70%和40%。
(1)该实验研究了对铁皮石斛光合作用的影响。
(2)据表分析,铁皮石斛在条件下的生长状况最好。
请绘出在此含水量条件下,铁皮石斛产量与光照强度关系的柱状图。
(3)在低光照情况下,由于阶段产生的少,导致铁皮石斛的产量较低。
(4)结合题意为保证铁皮石斛的产量,请提出在强光条件下的栽培建议:
。
28.(7分)猪流感病毒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扩散,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
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常见的流感病毒都是RNA病毒,同时提出疑问:
猪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下面是兴趣小组探究猪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所设计的实验步骤,请将其补充完整。
(1)实验目的:
。
(2)材料用具:
显微注射器,猪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液,猪胚胎干细胞,DNA水解酶和RNA水解酶等。
(3)实验步骤
第一步:
把猪流感病毒核酸提取液分成相同的A、B、C三组,。
第二步:
取等量的猪胚胎干细胞分成三组,用显微注射技术分别把A、B、C三组处理过的核酸提取液注射到三组猪胚胎干细胞中。
第三步:
将三组猪胚胎干细胞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然后从培养好的猪胚胎干细胞中抽取样品,检测是否有猪流感病毒产生。
(4)预测结果及结论:
①
②
③若A、B、C三组都出现猪流感病毒,则猪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既不是DNA也不是RNA。
高一生物期末测试答案及解析
1.C【分析】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
。
在蛋白质分子合成过程中,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详解】由于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所以谷氨酸的分子式为C5H9NO4。
1分子赖氨酸和1分子谷氨酸形成的二肽化合物时失去1分子的水,所以二肽化合物中C、H、O、N原子数依次是6+5=11、14+9-2=21、2+4-1=5、2+1=3。
故选C。
【点睛】熟练识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氨基酸脱水缩合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C
3、D
4.B【分析】
据表分析:
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本题是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
在读表时,要明确光照下吸收CO2的量为净吸收量,即净光合作用量;黑暗条件下CO2的释放了代表呼吸作用,看植物是否生长关键看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量,有机物的积累量=实际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消耗。
【详解】A、不停地光照,净光合作用最大的是在25℃,所以25℃是最适温度,A错误;
B、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可以代表有机物的积累量,当温度为25℃时净光合作用速率为3.75,呼吸作用消耗速率为2.25,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有机物的积累量为(3.75-2.25)×12=18,而在5℃、10℃、15℃、20℃、30℃、35℃时依据公式可得有机物的积累量分别为6、12、18、21、6、-6,因此,在20℃时该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B正确;
C、不停地光照,35℃时植物积累有机物的量为3mg/h,能够正常生长,C错误;
D、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可以代表有机物的积累量,每天光照12小时,30℃时积累的有机物量是:
(3.50-3.00)×12=6(mg),10℃时积累的有机的量是:
(1.75-0.75)×12=12(mg),两者的比值为0.5,D错误。
5、B
6.A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都会促使细胞癌变,①错误;细胞凋亡具有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的功能,而细胞坏死是由外界不利因素引起的,对生物体是不利的,②错误;细胞分化过程中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不变,③错误;细胞癌变,新陈代谢加快,细胞周期变短;细胞凋亡时没有细胞周期,④错误;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的衰老和凋亡贯穿了整个生命历程,⑤正确。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识记细胞衰老和癌变的特征,并注意将两者进行区分;掌握细胞凋亡的概念和意义,注意与细胞坏死进行比较;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明确细胞分化后,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变。
7.【答案】C
【解析】观察DNA和RNA的分布时在低倍镜下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区域观察,然后再换高倍镜观察,A错误;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必须保持恒温,而斐林试剂检验还原性糖的过程必须要加热,这会破坏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导致实验失败,而碘液检测淀粉时不需要改变温度,这是碘液相对于斐林试剂的优点,B错误;孟德尔对杂交实验的研究中选择山柳菊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山柳菊没有易区分的相对性状及花小难以杂交实验等,C正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中盐酸的作用是: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D错误。
8.B【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图示为某动物细胞生活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其中A-C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C-H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H-I表示受精作用;I-M段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
【详解】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分裂结束后染色体数目减半,故对应A~C段,A正确;CD段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细胞中有姐妹染色单体,故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是1:
2,而GH段减数第二次分裂已结束,着丝点已分裂,故此时细胞中染色体与核DNA的数目之比1:
1,B错误;图示中显示两种分裂方式,且I~M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C正确;HI表示受精作用,“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变异现象是减数分裂产生多种配子及随机结合的缘故,D正确。
故选B。
9、D解析、观察F2,发现F2中出现了高茎和矮茎两种性状,且其数量比接近3:
1,这是实验现象,A错误。
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这是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内容,B错误。
演绎是根据假说内容推测测交实验的结果,而不是推测F,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若F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的比例接近1:
1,这属于利用假说推测测交实验的结果,C错误、D正确。
答案> D
10、A
11.【答案】B
【解析】父亲、母亲均正常,生了一个白化病的儿子,说明正常对白化病为显性,故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都为Aa,子代正常的概率为3/4,患病的概率为1/4,所以两个孩子一个正常、一个患白化病的概率是3/4×1/4+1/4×3/4=3/8,故选B。
12.C【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测交实验能够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确定亲本的基因型以及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详解】A、高茎与矮茎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因此其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A正确。
B、单独分析高茎与矮茎可知,高茎:
矮茎=3:
1,且根据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等于相应基因频率的乘积可知,A的基因频率为50%,B正确。
C、该野生种群中,高茎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3,单独分析花色可知,紫花:
白花=8:
1,则b的基因频率为1/3,B的基因频率为2/3,因此紫花植株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2,所以高茎紫花植株中的纯合子的概率为1/6,C错误。
D、若让所有高茎紫花植株自由交配,由于所有的高茎植株基因型及比例为AA:
Aa=1:
2,则a的基因频率为1/3,自由交配的后代中矮茎植株的比例为1/9,;由于所有紫花植株基因型及比例为BB:
Bb=l:
1,则b的基因频率为1/4,自由交配的后代中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16,故后代中出现矮茎白花的概率为1/144,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分别分析两对性状的比例,并根据隐性性状的比例计算隐性基因频率,进而计算显性基因频率。
13.D【详解】由Ⅱ3和Ⅱ4甲病正常而后代Ⅲ7患甲病可知,甲病为隐性遗传病,且Ⅱ4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由此推断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由Ⅱ1和Ⅱ2不患乙病而后代Ⅲ1患乙病可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用A、a表示甲病致病基因,B、b表示乙病致病基因,则Ⅱ1的基因型为BbXAXa,Ⅲ5的基因型为BbXAX_,两者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B错误;Ⅱ3与Ⅱ4的基因型分别是BbXAXa和bbXAY,理论上其后代共有8种基因型、6种表现型;C错误;若Ⅲ7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而亲本有关的染色体组成为XAXa和XAY,因此最可能是母亲的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出现异常;D正确。
14.C
15.C
①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每一极都含有该生物全部的基因,因此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A错误;③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根据精细胞的基因组成可知,此时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的都有红(A)、蓝(B)、绿色(b)荧光点,各1个,B错误;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DNA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中的基因数目加倍,因此②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C正确;图中精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异常,D错误.故选:
C.
16.【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a为有丝分裂过程,b~d为减数分裂过程,其中d为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①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细胞③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应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过程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学年 生物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