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总复习第三单元童话类记叙文语文版知识精讲.docx
- 文档编号:6419351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83.88KB
七年级语文总复习第三单元童话类记叙文语文版知识精讲.docx
《七年级语文总复习第三单元童话类记叙文语文版知识精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总复习第三单元童话类记叙文语文版知识精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总复习第三单元童话类记叙文语文版知识精讲
七年级语文总复习第三单元:
童话类记叙文语文版
【同步教育信息】
一.本周教学内容:
总复习第三单元:
童话类记叙文
《骆驼寻宝记》《地毯下的尘土》《巨人和孩子》《蟋蟀在时报广场》
二.复习要点:
把握各篇文章的主题,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巩固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积累
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学习、理解童话的写作;正确解答课后问题。
三.复习内容:
(一)基础知识部分:
1.应掌握的字或词:
燎liǎo袄ǎo喘chuǎn嘈cáo嗥háo哞mōu呷gā咩miē獭tǎ獾huān狸lí
鹌ān鹑chūn崽zǎi瘸qué跛bǒ瀚hàn踽jǔ瘪biě馨xīn淙cóng簇cù
潺chán翡fěi翠cuì彰zhāng芨jī梭suō愕è葱cōng茏lóng毯tǎn屉tì
挚zhì瞻zhān舔tiǎn窄zhǎi驮tuó啸xiào珑lóng褥rù鹧zhè鸪gū
茸róng栖qī聆líng徘pái徊huái囱cōng咆páo哮xiào窜cuàn翩piān垢gòu
蟋xī蟀shuài霓ní钞chāo镍niè狄dí墩dūn漪yī萦yíng赎shú铛dāng
2.多音字
3.形近字
4.应掌握的词语(除课文注解外):
嘈杂:
声音杂乱,喧闹。
高瞻远瞩:
形容目光远大。
恼羞成怒:
由于羞愧和恼恨而发怒。
徐徐:
慢慢地。
温馨:
温和芳香;温暖。
惊愕:
吃惊而发愣。
表彰:
表扬(伟大功绩、壮烈事迹等)。
勉强:
凑合。
肆意:
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
徘徊: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欣喜若狂:
欣喜像发狂。
形容高兴到极点。
聆听:
就是听(这是书面语言)。
翩翩起舞:
形容轻快地跳舞,也形容动物飞舞。
咆哮:
①猛兽吼叫。
②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
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
污垢:
积在人身上或物体上的脏东西。
陶醉:
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二)文学常识:
作家作品:
①陈伯吹:
1906—1998,现代儿童文学家、翻译家、文艺理论家。
江苏宝山县(今属上海市)人。
16岁当小学教师,并开始业余的文学创作活动。
最早的作品是中篇小说《学校生活记》(27年),30年主编《小学生》并编辑《小朋友丛书》,“九一八”事变以后写中篇童话《阿丽思小姐》《华家的儿子》(33年),建国后仍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写下了很多童话、小说、散文和诗歌,如:
《一只想飞的猫》(童话)、《千锤万炼出钢来》(小说)、《礼花》(诗集)、《三门峡工地两少年》(散文集),粉碎“四人帮”以后又写了很多作品,像《小工程师们》《安琪儿夜游记》《骆驼寻宝记》等。
长期以来他还致力于儿童文学理论的研究,主要的理论专著有《儿童故事研究》、《儿童文学研究》《作家和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简论》。
②莫德·林赛:
美国作家。
③王尔德1854—1900英国作家、诗人,其父亲是著名的医生,母亲是爱尔兰民族主义女诗人。
王尔德在读书期间涉猎了亚里士多德、柏拉图、黑格尔等人的著作,他作为唯美主义的代表人物,在英国文学史上有特殊地位,是19世纪80年代的美学运动的主力和90年代颓废派运动的先驱。
他的作品有:
童话故事《快乐王子》,长篇小说《道林·格雷的肖像》,喜剧剧本《少奶奶的扇子》《理想丈夫》,散文《说谎的堕落》《社会主义下的人的灵魂》,诗集《里丁监狱之歌》。
《巨人和孩子》一文选自《世界著名童话作品集》。
④《蟋蟀在时报广场》的作者及作品:
乔治·塞尔登,生于1929年,是美国儿童文学作家。
著有多种文学作品,如《能潜水的狗》(56年)、《海底公园》(57年)、《蟋蟀在时报广场》(60年)、《蟋蟀切斯特鸽背上的旅行》(81年)、《蟋蟀切斯特的新居》(83年),其中《蟋蟀在时报广场》最负盛名,荣获纽伯利儿童文学奖第二名,被誉为当代新童话的标本,后两篇是《蟋蟀在时报广场》的续集。
(三)课文简析:
《骆驼寻宝记》
1.解题:
这是一篇童话,是作者于1982年创作的。
题目字面上理解是记叙骆驼寻宝的经过。
其象征意义是记叙那些心怀天下,心系祖国的人。
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经过。
2.结构:
全文有19个自然段落,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10):
写各种动物都踏上寻宝的道路又都半途而废的经过。
第二部分(11—19):
写骆驼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寻到了宝贝的过程。
3.内容:
禽兽王国里轰动的好消息(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件无价之宝)引得各种动物纷纷踏上了寻宝之路,有大公象、乌鸦、黑熊、老公鸡、老母鸡、大白鹅、鸭子、狮子、老虎、金钱豹、大灰狼、独角犀、犀鸟、河马、马、羊、鸽子、麻雀、斑鸠、小毛驴、黄牛、旱獭、沙獾、果子狸、黄鼠狼、鹌鹑、鹧鸪、长颈鹿、金丝猴、鹦鹉、孔雀、骆驼等三十余种动物,这些动物里最后只有骆驼坚持到底,寻到了无价宝,而其它三十余种动物都是半途而废了,他们有的因为飞不远走不快而“开小差”(麻雀、斑鸠、白鹅、鸭子、鸡等小动物);有的因为肚子饿而退出寻宝路(河马、黑熊、大象);有的因为没长劲怕犯傻而退出了(小毛驴、黄牛、旱獭、果子狸、黄鼠狼、沙獾、鹌鹑、鹧鸪);有的因为轻信别人,没主意而中途退场(独角犀、犀鸟、长颈鹿);有的怕失去美丽的外表而退出(金丝猴、孔雀);有的因为互相撕咬两败俱伤而退出(金钱豹、大灰狼);还有的因为各怀私心要恶斗一场,看到孩子友好相处而羞愧的退出(狮子、老虎);还有的是因为寻宝没有什么滋味而头也不回的回去了(鹦鹉)。
这些动物起初都是跃跃欲试,火烧火燎,象疯子一样的“寻宝去,寻宝去”,都梦想一夜暴富又不肯吃苦,所以失宝。
最终,骆驼寻到了无价宝。
但它的经历是很艰苦的,他看到一个个走回头路的动物,没有动摇,没有灰心,拖着伤腿一瘸一拐的走在寻宝路上,他坚信勤奋努力是有希望寻到宝的。
他闯过了常人难以逾越的难关,最终是雨后见彩虹,达到了目的,寻到了真正的宝贝——改变沙漠面貌,造福人类的宝——胡杨、罗布麻、沙芦草、芨芨草、梭梭草和骆驼刺的种子(这些植物都是适合在沙漠里生长的)。
骆驼寻宝历经千辛万苦,身姿雄伟的骆驼素有“沙漠之舟”的美称,可是他很谦虚,不大喊大叫,默默地走着,涉过了“冷水滩”、趟过“冰凌湖”、穿行好几公里长的“热风洞”、强行穿走两里长的“夹扁谷”,头破肩伤脚流血,边挤边走,四个钟头,最后才到了“珍宝关”。
在一片醉人的美景中,骆驼又通过了仙女的多角度的试探,他千辛万苦来寻宝不是为了物质利益,也不是为了个人荣誉,更不是为了得到属于自己的财富,而是为了能把沙漠变成绿洲;仙女留它安家落户,他不愿意得宝失宝,不图安逸的生活,只想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仙女感动敬佩,说它是热爱家乡、正直无私的好公民,把“宝”送给了它。
4.主题:
这篇童话描述了骆驼历经千辛万苦寻到宝物的故事,赞扬了骆驼坚定信念、吃苦耐劳、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告诉人们人生活的目的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大多数人更好地生活,只有树立这样的人生观、价值观,人生才有意义,自己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
5.特色:
①精心构思,精心安排,结构清晰。
先用一个部分写其它多种动物寻宝不成,后写骆驼战胜重重困难寻宝凯旋,第一部分是铺垫衬托第二部分。
并且全文写了三十多种动物,在描写时抓住各自的特点,详略有别,多而不乱,杂而有序。
②语言富有童话特点,既朴实平易又鲜明生动。
在对各种动物的描写中,根据他们各自的特点,运用不同的词语(动词、单音词、叠音词和拟声词),运用多种修辞方法(拟人、比喻、夸张)。
③对比鲜明,形象突出,主题明确。
第一部分里描写的多种动物的形象,集中表现了它们没有坚定信念,心态浮躁,不能吃苦耐劳;第二部分对骆驼的详细描写,则表现了它有坚定信念,谦虚沉稳,能吃苦耐劳的精神。
说明了有骆驼精神是可贵的,人生的价值高,会获得真正的幸福。
6.课后习题:
第一题:
骆驼寻宝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有坚定的信念、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毅力。
文中这样写到:
“骆驼一路前去,看到一个个走回头路的野兽可是他并不灰心,坚信勤奋努力是有希望寻到宝的。
”正是这坚定的信念,使他没有像其他野兽那样半途而废,而是不怕艰难险阻,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找到了宝贝。
写骆驼过“冰凌湖”时作者这样写到:
“那些冰凌冷得钻心疼,骆驼还是鼓足了勇气,一步一步向前走。
”写骆驼穿行“热风洞”时作者写到:
“他浑身热得难受,全身蒸发着汗水,胃里空了,驼峰瘪了,但是这一切都挡不住骆驼前进的信心。
”写骆驼过“夹扁谷”时:
“骆驼以最大的耐性,强行穿走这两里长的‘夹扁谷’。
”而当仙女“笑盈盈地问他究竟要寻什么样的宝。
骆驼说,这地方实在太美了,要是有个宝能把他居住的沙漠变成这个样子就好了。
”当仙女“劝他在这个美丽的地方安家落户时,骆驼说,如果留在这儿享福,就等于‘得宝失宝,他不能这样做。
”可见骆驼寻宝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改变沙漠的面貌。
第二题:
理解课文抓住细节描写就是抓住了事物的特征。
写大象:
特征是耳朵大,力气大,鼻子长。
耳朵——蒲扇还大;力气——背上一千公斤香蕉;鼻子——助他一“鼻”之力(突出他的鼻子长而有力)。
写金丝猴:
抓住了它毛发的特点,用一个形象的比喻:
“穿上金光灿灿的丝绒袄”,写出了它的毛发的颜色和质地的特点。
写鸭子:
“一群、挤在一起”,表现鸭子喜欢群居的特点,把鸭子寻宝的动机说成是:
“买个清水池……洗澡”,写出了鸭子喜欢戏水的特点。
写长颈鹿:
用“巨人”和“高瞻远瞩”两个词就把长颈鹿的脖子长、看得远的特点形象的写出来了。
写鹦鹉:
用“黄绿交织的彩羽”来写鹦鹉羽毛美丽;用“饶舌”写出了鹦鹉善于鸣叫的特点。
三、四题是知识迁移积累和训练大胆的想象练习,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略。
《地毯下的尘土》
1.解题:
这个题目是一个偏正短语,“尘土”是中心语,“地毯下”是修饰语,地毯下的尘土是看不见的,只有掀起来才看得见,文章中的主人公小姑娘米妮主动打扫地毯下的尘土,可见她的诚实,所以题目暗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2.结构:
按故事发展的顺序(时间),课文34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5):
写小米妮在家境穷困的情况下,不得不到外地打工。
第二部分(6—17):
写小米妮偶遇小矮人,决定为他们担当临时保姆。
第三部分(18—34):
写米妮主动打扫地毯下的尘土,获得了十二块金币。
3.内容:
这篇外国童话故事,塑造了小主人公米妮的形象。
米妮很勤劳能干:
在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
她的父亲去世了,不久母亲又生了病,妹妹还有残疾,于是她吻别了母亲就离开家出去找工作了。
在森林里的一条窄窄的小路上走到天黑,决定投宿一座敲门没人应的小房子,看见里边又脏又乱,就主动去帮助收拾(可见她乐于助人),十二个小矮人回来了,夸赞米妮的勤劳能干,并且共进晚餐,米妮答应给他们做临时保姆,打扫屋子、做饭,由于欣赏窗外的美景,白天来不及打扫地毯下的尘土,自己心里一直在矛盾,于是决定夜里起来打扫,发现了地毯下的十二块金币。
小矮人告诉她这些金币是送给她的,因为她真挚、诚实和勤劳。
每一个小小的工作里都藏着快乐的宝藏。
故事的重点是写米妮打扫地毯下的尘土的情节,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心理来表现人物,写米妮心灵深处的的活动,她因为白天没来得及打扫地毯下的尘土,其实谁也看不出来,而她却总是在想“地毯下的尘土!
地毯下的尘土!
”最终诚实占了上风,她再也忍不住了,便拿起扫帚,开始打扫地毯下的尘土。
4.主题:
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勤劳能干的小姑娘米妮在来不及打扫地毯下的尘土的情况下,经过思想斗争,主动打扫尘土而灰尘却化作金币的故事,告诉人们做一个诚实、善良、勤劳的人是一定会有回报的,只要养成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的良好习惯,一定会受益终生。
5.特点:
①运用形象化的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
②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的性格。
6.课后练习题:
第一题:
课文题目“地毯下的尘土”,暗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小姑娘自觉主动地打扫地毯下的尘土,说明她的诚实的美德。
另拟标题是一贯开放性题,所以只要能反映课文内容即可。
例如:
地毯下的金币、尘土与金币、诚实的回报、等等.
第二题:
对米妮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都是为了表现她的勤劳能干。
正面描写有:
①米妮洗盘子,擦地板,把家里弄得干干净净。
②第九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③第18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侧面描写:
①小矮人们看到家里变得十分干净时,说到“难道这不令人高兴和吃惊?
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清洁又敞亮。
”②第18段第二句话。
③晚上天上的星星说的话(第27段)。
第三题:
米妮的诚实是通过对她的心理活动描写来表现的。
地毯下的尘土从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她不说,没有人知道,可是她自己想到后就一直不安、自责,这个心理活动作者巧妙的运用米妮与星星对话的形式表现。
(课文23——30段)
《巨人和孩子》
1.解题:
这是一篇童话,题目揭示了作品的主人公。
巨人是一个自私的人物,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是春天的使者。
文章就是围绕着巨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展开的。
2.结构:
全文有22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
孩子们在巨人的花园里快乐地玩耍。
第二部分(3—10):
巨人回来禁止孩子们来玩,花园里只剩下了冬天。
第三部分(11—22):
孩子们给花园带来了春天,给巨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三部分里,二、三部分是课文的重点。
3.内容:
第一部分里作者用简练的文字,描述了巨人的花园的可爱和孩子们的快乐。
绿茸茸的青草、粉扑扑的花朵、累累的果实、鸟儿欢唱、孩子嬉戏。
第二和第三部分作者详细形象的写出了巨人由于自私而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巨人的变化。
第二部分主要写巨人的自私:
①巨人一见到孩子们在他的花园里玩耍,就是“吼叫”吓跑了孩子们——可见自私;②筑起高高的围墙、挂出告示牌“闲人莫入,违者重罚”——可见自私;③孩子们徘徊在围墙外,谈论着花园内的景色,感叹着“在里面我们多快乐”——反衬出巨人的自私。
又写了巨人自私的后果:
一年四季只剩下了冬天,而没有了春、夏、秋天。
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的写出了雪、霜、北风和冰雹在花园里肆虐。
第三部分写巨人盼望春天(第11段从听觉、嗅觉两个角度、正反两个方面写春天来到了花园),孩子们偷偷地(爬过墙上的小洞)来到花园,春天来了:
树开花、鸟舞唱,孩子是春天的使者,巨人羞愧了,转变了,他砍掉告示牌,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巨人把小男孩抱上了树,孩子吻了巨人,他彻底醒悟了:
我有好多美丽的鲜花,但孩子们才是最美的花朵。
巨人不在→孩子玩耍→春驻花园↘
巨人自私→不许玩耍→冬驻花园爱心使人欢乐自私使己痛苦
巨人醒悟→与孩子共玩→春回花园↗
4.主题:
这篇童话通过写巨人的花园由终年寒冬终于回到春天的过程,告诉我们:
爱心能给世界和自己带来欢乐,自私则会给世界和自己带来不幸和痛苦。
5.特点:
①情节集中,中心明确。
②语言生动准确。
③运用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性格,揭示主题。
④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描写景物。
6.课后习题:
第一题: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两个问题就是课文的两个内容。
(1)孩子们给巨人的花园带来的变化:
孩子们来到花园就给巨人花园带来了美丽的春天。
当巨人把孩子们赶出花园后,春天就不再光顾花园,巨人的花园就终年是寒冬,只有北风、冰雹,还有霜和雪在园中的林间上窜下跳。
而当孩子们再回到巨人的花园后,树上开满了鲜花,鸟儿们翩翩起舞,幸福地欢唱,花朵也纷纷地从草地里伸出头来,露出了笑脸。
(2)巨人的变化:
由自私变为充满爱心。
开始巨人对孩子们的态度和做法说明他的自私,可是花园里再没有春天,他又急切地“盼望着天气发生变化”。
他因为看见孩子们的到来才给花园带来了可喜的变化,才明白了变化是由于自己的自私带来的恶果。
他醒悟了,当一个小男孩因爬不上大树而哭泣时,他把小男孩抱了上去,“树儿立即怒放出朵朵鲜花,鸟儿也飞回枝头放声歌唱”,小男孩伸出双臂搂住巨人的脖子,亲吻巨人的脸,从此巨人深深觉悟,变得充满爱心。
《蟋蟀在时报广场》
1.解题:
1960年美国儿童文学作家写的这篇堪称当代童话典范的作品,题目交代了故事的主人公(蟋蟀)和故事发生的地点(美国时报广场)。
这篇童话运用了象征手法,把作品中的形象赋予一定的象征意义,代表了社会上一定的人物,借以反映美国现代都市下层人民和流浪汉的生活状况。
2.结构:
全文有21个自然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5):
写蟋蟀切思特从乡下流浪到了城里,住到马里奥家里与老鼠塔克为邻。
第二部分(6—11):
写切思特因在睡梦里咬坏了两美元纸币而受到禁闭,小主人马里奥、邻居塔克、朋友哈里竭力帮助,使他终于获得自由。
第三部分(12—19):
写在塔克的指点、经音乐教师斯梅德利的发现和宣传,蟋蟀切思特凭自己的真情和天才,一夜成名,成了纽约最著名的音乐家。
第四部分(20—21):
写蟋蟀留恋自由自在的乡下生活,在马里奥的劝说下,在时报广场举行了告别演奏,离开纽约。
3.内容:
一只乡下的蟋蟀流浪到了城市纽约,落户在一个靠卖报为生的城市贫民马里奥家的书报摊,与老鼠塔克为邻,又与猫儿哈里为友,因为咬坏了马里奥家仅有的两美元纸币,马里奥的妈妈很生气,打算赶走他,马里奥求情留下了他,但还是被关了禁闭。
马里奥、塔克、哈里共同帮助他:
塔克拿出了拼命攒下的准备安渡晚年的积蓄,帮助他获得了自由。
在小小的庆祝宴会上,意外的引出了一场火灾,蟋蟀被马里奥妈妈误会为纵火犯,坚决赶他走,他忧愁的唱起歌来,一曲《重归苏莲托》勾起马里奥妈妈的回忆,声情并茂的歌声使妈妈如醉如痴,相信蟋蟀切思特不是纵火犯,原谅了他。
老鼠建议他去时报广场去演奏,自告奋勇地指导他,又有一个音乐教师慧眼识英才,发现了切思特这个“千里马”,信刊《纽约时报》,很快蟋蟀和马里奥家的报摊就家喻户晓了,蟋蟀一举成名,马里奥家的生意也兴隆起来。
然而蟋蟀切思特并不快乐,一片黄叶落在他身边,这是顽皮的风给他送来秋天的名片,他怀念家乡,马里奥决定让他回去,于是第二天傍晚,蟋蟀切思特在时报广场举行最后一次的演奏,向纽约的听众告别,向马里奥全家致敬。
4.形象的象征意义:
这篇童话虽然写的是动物间以及动物和人之间的故事,但这些动物实际上都是社会底层有代表性阶层的化身。
①蟋蟀切思特是进入城市后得以发展的乡村流浪歌手的象征,②老鼠塔克和猫儿哈里则是城市流浪汉的缩影,③马里奥是城市贫民的代表。
5.主题:
写蟋蟀流浪到城市又成名为歌唱家的故事,歌颂了城市下层社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美好品德,也说明了西方现代文明能给人带来物质享受,却是以牺牲人的心灵自由和个性完整为代价的。
6.特点:
①敢遣真情上笔端。
情真意切,助人为乐是作品的主要内容。
作品里不管是人物,还是动物,只要沦落到社会底层,就都是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②情节曲折动人心。
整个故事的情节始终是波澜起伏,蟋蟀切思特的成功,是友谊和真情的功劳。
友谊助人渡难关,真情促人获成功。
③反朴归真望田园。
从蟋蟀切思特的成名以后不忘乎所以,仍旧思念着家乡,可见作者塑造的形象的意义就是表现了人类的美德。
7.课后习题:
第一题:
①把握课文的主要情节与主要内容。
礼遇:
在这里是指尊敬而有礼的待遇。
在时报广场马里奥带给切斯特面包和一块糖做早餐;塔克和哈里还带着他观赏广场的夜景;塔克还对切斯特居然能够倾囊相助;塔克和哈里还为切斯特举办庆祝它到纽约两个月的宴会。
等等。
②此题答案不唯一,见仁见智,言之成理即可。
第二题:
作者运用艺术化的语言,从蟋蟀切斯特的发音、唱歌、表演来刻画,体现了本文语言生动、幽默的特点。
例如;第6自然段,写他的发音,说他是音乐小天才;第14、16自然段写他的歌唱;第19—22自然段,写他的表演。
第三题:
切斯特对乡下的生活总是念念不忘的原因:
切斯特本身是一个乡村流浪歌手,他虽然在纽约获得成功,但他缺乏归属感,并没有真正融入这个城市,他过惯了乡下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不习惯在规定的时间演奏规定的节目,也不喜欢人们盯着他看,怀念家乡的山水和伙伴,对乡下的生活就念念不忘。
下一问,可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模拟试题】
(一)基础知识部分:
1.给下列各组词语里加点字标注正确的读音
温馨饶舌翡翠淙淙潺潺踽踽独行花团锦簇津津有味瀚海
·········
真挚栖息聆听肆意咆哮霓红灯萦回弥漫硕果城堡
···········
2.解释并造句:
高瞻远瞩水泄不通津津有味恼羞成怒言归于好
3.下列各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指出来,并改正。
①班鸠铃珑葱笼养遵处忧
②表障峰峦对恃吃苦耐劳
③嘈杂惊谔被褥豁然开朗
④玛脑草坪抽屉一口同声
4.理解句意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无依无靠,孤单困苦。
②细小的波纹。
③由着自己的性子,任意。
④相貌、姿态美丽(多用来形容女子)。
⑤青翠茂盛。
⑥家家户户都知道。
⑦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⑧由于羞愧和恼恨而发怒。
5.据音填字组词:
花团jǐn()cù()xī()戏侧耳líng()听piānpiān()起舞
xīn()喜若狂满身污gòu()飘荡yíng()回一圈lián()yī()
6.常识填空:
《--------寻宝记》作者---------是----------家----------家--------家,本文是--------,选自-----------,寻到的“宝”是----------------------------。
《地毯下的尘土》的作者------------是--------国的--------家,本文选自-----------------,体裁是---------,文中塑造了------------的形象。
《巨人和孩子》的体裁是--------,作者--------是-----国的------家,题目交代了-------------。
《蟋蟀----------》是-----国的-------家-----------的一篇童话,题目既交代了--------------,又交代了-------------,主人公---------是------------的化身。
7.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①平坦宽阔的大道,被禽兽们挤得水泄不通。
②长颈鹿是个“巨人”,一向“高瞻远瞩”。
③隐隐的青山,峰峦起伏,像座翡翠的绿屏风。
④“地毯下的尘土!
地毯下的尘土!
”米妮心里的那个小小的声音在说。
⑤雪地用她那巨大的白色斗篷把草地盖的严严实实。
8.回顾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其它动物寻宝为什么半途而废,有几个原因?
骆驼寻宝为什么会成功?
(2)课文标题是“地毯下的尘土”,它与课文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3)《巨人和孩子》的第八自然段里运用较多的修辞方法是什么?
有什么好处?
(4)说说《蟋蟀在时报广场》里的几种动物分别象征了社会上的哪些人物?
(二)阅读分析:
第一语段:
《骆驼寻宝记》11——13自然段
1.指出选文中插叙的文字,说说它的作用是什么?
2.为什么要介绍骆驼是跛子而且是“沙漠之舟”?
这些与后文有什么关系?
3.啄木鸟没有寻宝,作者为什么要写他呢?
4.骆驼前进途中遇到哪些困难?
靠什么克服的?
5.骆驼在寻宝途中腿恢复正常,这寄寓了作者什么理想?
第二语段:
《地毯下的尘土》18——39自然段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
2.作者精心设计了“地毯下出现金币”目的是什么?
3.“从此每天都这样,……最后一天。
”句中的“这样”具体指代的内容?
4.文中对人物描写运用了什么方法?
举例说明。
5.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第三语段:
《巨人和孩子》13、15自然段
1.归纳选文第一段在写景上的特点是什么?
2.分析下列句子所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复习 第三 单元 童话 记叙文 语文版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