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的新现实主义 试论方方早期小说艺术特色.docx
- 文档编号:641855
- 上传时间:2022-10-11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5.51KB
转型期的新现实主义 试论方方早期小说艺术特色.docx
《转型期的新现实主义 试论方方早期小说艺术特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型期的新现实主义 试论方方早期小说艺术特色.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转型期的新现实主义试论方方早期小说艺术特色
转型期的新现实主义
浅论方方早期小说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
方方是湖北文坛有名的女作家。
她处于我国社会的转弄期,是典型的新现实主义作家。
在读者的心目中,方方至少有三副面孔:
比较冷峻的,如《风景》的揭示人生世相;比较深沉的,如《祖父在父亲心中》的透视家族历史;比较轻松的,如《白驹》的玩笑世间物事。
1987年,方方以中篇小说《风景》一鸣惊人,不但获全国优秀中篇小 说奖,且成为“新写实”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这些作品中具有浓郁的武汉地方风韵,如语言上方小说较多地运用了明快、辛辣、诙谐的汉味语言(虽然没有池莉的地道),人情风俗方面方小说对武汉市民的生活习惯、人情冷暖、性格癖性等都有细致的的描写,一些武汉市民阶层的代表性活动场所在小说中出现并成为人物活动的背景,也增加了小说的地域色彩新写实小说是采用包含某些现代、后现代因素的写实手段,表现普通人生存状况的小说。
从方方有小说来看《祖父》中的“我”和《风景》中的小八子是种风格的代言人。
方方的《祖父活在父亲心中》关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充分体现了新现实主义的特点。
方方的早期小说是新现实主义风格,集中体现了社会转型期的武汉人的特色。
她作品和内涵还值得我认真研究。
【关键词】:
方方湖北作家新现实主义社会转型期
这次我所选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是湖北作家研究。
我想出于武汉在湖北和全国和政治经济地位,湖北作家在某种意义上就是武汉作家,是一位以武汉人、武汉事为主题的作家。
易中天在《读城记》中指出“武汉人有一种悲剧情节”⑴。
因此我选定了方方,又由于我的教育研究方向是转型期的教育,所以我的选题方向为转型期的新现实主义---------试论方方早期小说艺术特色。
方方和池莉是湖北文坛两颗灿烂的双子星女作家。
她们处于我国社会的转弄期,是典型的总新现实主义作家。
他们的伤作品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阵痛。
基于长江文艺出版社的一套《跨世纪文丛》。
下面以我浅显的学力谈谈方方的艺术特色。
一、早期作品特点概述
方方,本名汪芳。
1955年生于南京,祖籍江西彭泽。
1957年迁居武汉。
1974年高中毕业,曾当过四年装卸工人。
1978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后分配至湖北电视台,曾做过电视剧编剧、电视专题片撰稿人。
1989年调入湖北作家协会。
现为湖北作家协会作家。
有一位评论家说,在读者的心目中,方方至少有三副面孔:
比较冷峻的,如《风景》的揭示人生世相;比较深沉的,如《祖父在父亲心中》的透视家族历史;比较轻松的,如《白驹》的玩笑世间物事。
1987年,方方以中篇小说《风景》一鸣惊人,不但获全国优秀中篇小 说奖,且成为“新写实”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风景》以武汉著名的平民区河南棚子为背景,描绘了父亲一家人的生存情况和生活状态,展现了城市一角的特有风景。
从这一群挤在狭窄的空间的粗俗人物的心灵中,让人们感受到棚户人家情绪世界。
小说以一个死亡小儿子的视点来观察这一家人的生活,为小儿了的语调来叙述一家人的故事,使这篇小说笼罩上一层现实主义的氛围,但在艺术上却给人以十分新鲜的感受,荒诞的陌生和表现引发人们强烈阅读兴趣。
《风景》的表面是描写底层市民的生存和生活状况,而且注重于还原态的东西,因而给人一种不加雕饰的真实感受。
但如果仅仅是看到这一层是不够的,我们应该看到它的深层,这就是历史,底层市民和生活史,像父亲一样的许多人家就是这样活过来的。
他们活得粗糙,但却乐得随心所欲,他们活得沉重,但也有滋味。
他们活得沉重,但也原汁原味。
这种活法似乎也受到了挑战,于是有了七哥这样的叛逆者不择手段去追求一种新的活法。
对七哥的活法如何作价值评价,是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问题。
我认为这就是在该文的背后显示了一个转型社会的混乱意识形态。
《白驹》是方方写城市青年的特别是他们当中知识分子的代表作。
这篇小说实际上写了两种城市青年:
一是像麦子和夏春秋冬那样的青年知识分子,一类是小男那样的青年工人,但在写小男时,也是从夏春秋冬的角度来写的,用夏春秋冬和麦子的眼光来审视小男的行为和心态。
这是一稿荒诞的小说,或者说是具有荒诞色彩的谐谑小说,无论麦子和夏春秋冬都是冷漠和随心所欲的,小男则是自私和猥琐的。
小说的作者态度很隐匿,不作任何评价,她十分客观冷静的将这些青年的行为和心术和盘托出,把价值判断完全留给读者,也是方方小说的一个共同特点。
《白驹》则写得较为清松,而真正具有深度、有历史感的小说是《祖父在父亲心中》。
它写了两代知识分子的气节和人格,看起来具有方方的家庭的影子。
小说跃然纸上的两代人,特别是父亲,这方面写得多一些,但也着力写了解祖父在日本侵略者面前视死如归的超凡脱俗的行为,入情入理,富于人性,一点也没有伪现实性的痕迹。
值得注意的是,这篇小说着力刻苦划的祖父的形象说明方方并没有轻易地抛弃现实主义这一原则,而对生活的还原,则是现实主义的另一种形态,带着自然主义的现实主义。
从祖父中我们不可以看到一种深度,历史的深度,作者写了两代知识分子的生活:
祖父书生般生活,勇士般死去,他活得痛快,死得壮烈,祖父的形象虽然始终活在父亲的心中,但父亲却不能像祖父那样理直气壮的活,他活得窝囊,死得凄凉,两代知识分子的不同命运、不同结局不能不引发人们的思索:
究竟是时代应当对父亲的无声无息的一生负责,还是父亲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另外,《行云流水》也写了中年知识分子的日常生活,而《桃花灿烂》则有写了一对平民青年的爱情悲剧。
这些作品中具有浓郁的武汉地方风韵,如语言上方小说较多地运用了明快、辛辣、诙谐的汉味语言(虽然没有池莉的地道),人情风俗方面方小说对武汉市民的生活习惯、人情冷暖、性格癖性等都有细致的的描写,一些武汉市民阶层的代表性活动场所在小说中出现并成为人物活动的背景,也增加了小说的地域色彩。
二、早期文学作品取向:
社会转型斯的新现实主义
什么是社会转型期?
社会转型是指人类社会由一种存在类型向另一种存在类型的转变,意味着社会系统内在结构的变迁,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心理结构、价值观念等各方面全面而深刻的革命性变革.⑵
1、方方处于社会转型斯。
因而这个时期方方的作品必定打上时代的烙印。
在社会转型时期,和“先锋小说”同时或稍后出现的是“新写实小说”。
“新写实小说”出现的社会文化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八十年代以来的的社会文化转型使传统的价值观面临严峻的挑战,一大部分作家们感觉到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希望反映这种转变,但又无法把握这种转变。
而在摆脱意识形态控制的文学风尚中,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了对现实社会和生存状况的关注,所以他们在写作中采用了写实主义的手段,却又拒绝含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创作原则,作家自身的角色也就不可能完全回到传统现实主义的位置。
其次,先锋作家抢占了叙事变革、文本实验的风头,其它的作家不能再步其后尘。
而先锋小说远离现实生活,疏离读者。
一部分作家感觉到先锋小说的这种局限,期望克服或者避免这种局限。
所以,新写实小说实现的是双重的悖离,既悖离了传统的现实主义,又悖离“前卫”、“现代”的先锋小说。
方方小说家吸收了现实主义面对人生的写作态度,摈弃了居高临下的叙述视角;吸收了先锋小说、后现代主义平面化、零散化的运作手段,摈弃了由无序叙述所带来的远离普通读者的文艺贵族作派。
所以也可以说,方方小说是采用包含某些现代、后现代因素的写实手段,表现普通人生存状况的小说。
方方小说《祖父》中的“我”和《风景》中的小八子是种风格的代言人。
下文是《风景》中的片段:
二哥是一个言语极少的人。
他的眼睛凹人脸庞显得阴郁而深沉。
倘若不是他的鼻梁挺拔且嘴角的线条很好看的话,他那双眼睛就令人不堪人目了。
恰恰上帝给了他相应那对眼睛的鼻子和嘴,这使得他显示出一种很独特的漂亮。
邻人常夸双胞胎五哥和六哥算得上河南棚子最英俊的小伙子,而七哥,还有我都认为:
五哥六哥同二哥相比还差一个等级。
五哥六哥一肚子浅俗的人生哲学和空洞洞的眼睛使他们脸庞上那漂亮的组合毫无生气。
二哥用眼神就能治服父亲用拳头都难以治服的三哥,对这一点父亲始终感到是一种耻辱。
尽管耻辱,他却不能不接受这一事实。
二哥和三哥结成的是钢铁同盟。
这使得父亲想揍他们中的一个时不能不踌躇再三。
为此二哥和三哥挨打次数极少。
五哥六哥先是嫉妒后来则是献媚,意欲加入二哥三哥的联盟。
二哥不置可否而三哥却严辞拒绝了。
三哥说不能让小七子一个人挨打,你俩得分担一些。
三哥是家中的“二霸王”。
这绰号是大香姐姐起的。
“大霸王”自然是指父亲。
三哥比大香姐姐大两岁。
在一次争吵中大香姐姐脱口叫出“二霸王”三个字。
三哥听了很得意.竟不再与大香姐姐吵闹且俨然是她的一个什么保护人。
三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充当河南棚子小年轻的“拐子哥”,名气一直蔓延到球场街及西马路一带。
所有知道他的人都尽可能不去惹他。
三哥手下有一帮小喽罗。
他们在百姓面前虎狼般凶煞恶极蛮不讲理,但在三哥面前却低三下四如同猪狗。
他们都知道三哥的厉害。
三哥曾跟一个走江湖卖狗皮膏药的师傅学过几年武艺。
那师傅是父亲早年拜把子的兄弟,对三哥的教导极为尽心。
三哥一巴掌砍下能使三块砖同时断裂是河南棚子的小哥们儿亲眼所见。
三哥赤手空拳能使十个像他一样粗壮的小伙子在进攻他时全都仰翻在地。
三哥威武有力鲁莽无比却能屈服于二哥的眼神。
三哥跟二哥好得像一个人。
而二哥却是同三哥全然不同的人。
其实若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改变了二哥的命运,二哥是不会同家里人有什么质的变化的。
那件事的出现使二哥步人一条与家里所有人全然不同的轨道。
二哥愉快地在这轨道上一滴一滴地流尽鲜血而后死去。
那一瞬间发生的事还是在七哥刚出生的年月。
二哥和三哥每天都去铁路外抑或货场偷煤。
家里的煤从来都是这样弄来的。
偷窃者对于这么干是否合法不予考虑。
从文中不能看出其浓郁的现实主义风格。
传统的现实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人们接触到的只是一个现象的世界。
在这个现象世界的后面,有一个本质的结构控制着这个世界,而这一现象世界中的这事物和它事物之间,也有着某种本质的、因果的联系。
所以,方方作品的真实观认为,现象是世界的表象,表象的事物是不可靠的,而本质和因果才是可靠的,文学作品的“认识意义”必须建立在这基础上。
因此现实主义创作的经典性表述是:
除了细节的真实之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艺术上的“真实”不仅来自于生活现象本身,还必须揭示出生活背后的“本质”。
2、方方小说悖离现实主义的真实观
方方的新写实小说之“新”,在于更新了传统的“写实”观念,悖离了传统现实主义的真实观,改变了小说创作中对于“现实”的认识及反映方式。
方方的小说无疑是属于现实主义的,这是由于她的创作本身性质所决定的。
但是她的现实主义又与过去的现实主义有所不同,这主要表现在对生活的的还原,风俗人物的生存状况,生命勃动、性的欲望都是以一种本真的状态展现在眼前的,从而具有自然主义的外观,但其实质是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和技艺。
这在《风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八子就像是《红楼梦》中隐隐约约可见的通灵宝玉一样,赋予了一种真实的色彩,为一种大角度的、全方位的描写提供了依据。
不同的作家用不同的方法加以“捕捉”。
托尔斯泰用人道主义来衡量,巴尔扎克通过对金钱的批判而揭示,茅盾的《子夜》用的是政治经济分析,十七年小说以阶级斗争为纲,八十年代初期的大部分小说则依靠人本主义。
所以,现实主义小说的共同点,就是创作者用理性、理念作参照,分析整合现象世界;他们放弃那些所谓非本质的东西而建构一个完整有序的、由因果关系构成的小说世界。
方方用自己建构的小说世界告诉或回答读者,世界是什么?
生活是什么?
人应该怎么办?
我们应该怎么办?
所以,从本质上说现实主义是理性的创作方法。
方方小说的一贯长处是长于描写凡常人物的凡常生活及其喜怒忧乐,酸甜苦辣,并从中表现出某种普遍意义的主题。
在凡俗人生的背后,有着深厚的底蕴,在文学史上有不少描写凡俗人生的里手,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大家(如契诃夫),除了他对凡俗人生有非常精确的、细腻的、生动的描写,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格以外,还由于他对凡俗人生的主题的升华,使人们能透过凡俗人生,咀嚼到某种更深层的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转型期的新现实主义 试论方方早期小说艺术特色 转型期 现实主义 试论方方 早期 小说 艺术 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