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
- 文档编号:6414136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141.23KB
精品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
《精品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2019学年度高三级第一次模拟试题(卷)
历史
考试时间:
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24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礼记‘王制》记载:
“诸侯之于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
”但是“春秋之世……鲁大夫聘周者仅四,其聘齐至十有六,聘晋至二十四”。
这反映了()
A.鲁国朝聘次数多反映其政治地位低下
B.周王室衰微逐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C.齐晋两国通过争霸战争成为春秋霸主
D.诸侯国通过朝聘实行远交近攻策略
2.中国史学会副会长熊月之认为:
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中国传统社会,事实上起着准宗教的功能。
皇帝无权阅读史官的记录,史官地位相当特殊,故帝王将相惧怕史官。
这种情况说明了()
A.历代帝王十分重视以史为鉴
B.后世评说对帝王将相的制约
C.传统人伦思想制约帝王行为
D.帝王将相功过由史官来决定
3.南朝时,谱学成为专门之学,士族不精谱学,不能为官,谱学既是吏部选官的依据,也是南朝鉴别庶姓大族冒名顶替、伪造家世的依据。
这反映了()
A.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B.门阀政治影响谱学发展
C.士族与庶族矛盾的缓和
D.重视选拔真才实学人材
4.战国时期,民间私立祠、社数量大增。
男女巫成为百姓信仰鬼神的关键人物,祭祀不再是固定时间的特定仪式,而变成他们的谋生手段。
这种现象反映了()
A.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的紧迫性
B.祭祀活动干扰正常社会秩序
C.社会转型时期民间信仰趋于合理
D.贵族政治崩溃影响民间祭祀
5.下表为北宋名臣事迹
性格描述
结果
吕端
老成持重,宽厚多恕,识大体,以清简为务,对于各
种争议和分歧,很少发表意见。
被太宗陈赞为“吕端大事不
糊涂”,在宰相位置上退休。
毕士安
张泪、毕士安候选翰林学士,最后毕士安胜出,理由
是“但(张)履行(资历)远在尔下”。
官至宰相。
病逝时宋真宗亲至其府邸哭吊,异常悲恸。
寇准
书生气浓,对社会现实很敏锐,有胆略,右锐气,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似嫌不足。
三次为相,三度被贬,终霸
州司户参军,病逝于霸州。
材料一定程度反映出北宋()
A.重文轻武,文官待遇较高
B.政治相对保守,老成持重者受重视
C.理学兴起,重视内心反省
D.科举考试完善,所选人才各有所长
6.古代官员未到退休年龄而提前请求辞去官职致仕归家的现象称为“乞休”。
下表是根据《明实录》统计的明代官员乞休情况。
据此可推知当时()
年代
年数
乞休次数
年平均次数
洪武
35
0
0
正统
29
4
0.14
成化
23
103
4.48
嘉靖
45
487
10.82
隆庆
6
76
12.67
万历
48
893
18.60
A.君主专制制度已经登峰造极
B.修齐治平的责任意识日益淡化
C.传统家国同构观念开始瓦解
D.士大夫自我实现途径趋于多元化
7.《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
“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宗族组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这说明宗法制()
A.有效维系了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
B.按照宗族组织原则组建地方政权
C.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
D.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
8.《范文正公集·政府奏议》称:
“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法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用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出现《政府赛议》所称情况主要是由于()
A.秦朝为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B.西汉初的“无为而治”引起匈奴南侵和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
C.唐朝中期,地方节度使形成了严重威胁中央的藩镇割据局面
D.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埋下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祸根
9.公元前417年,雅典人准备通过陶片放逐法流放阿克比亚德斯和尼奇亚斯中间的一个。
但在投票之前,两人突然联合起来,导致相对次要的许佩波罗斯被流放。
雅典人因此感到愤怒,从此取消了该法。
这反映出陶片放逐法()
A.只是用于打击政敌的工
B.根本无法维护民主制度
C.主观随意性强难以维持
D.存在制度缺陷易于操纵
10.厦门大学教授徐国栋说:
“在谢沃拉、西塞罗生活的共和国晚期,古希腊哲学犹如西斯廷小教堂天顶画《创世纪》中的那个上帝,罗马法犹如那个被造好的亚当,前者的手指轻轻触及后者。
被触者就从一堆泥土变成鲜活的生命,并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进而影响着诸多的后来者。
”作者意在说明()
A.希腊民主政治深刻影响罗马法的发展
B.希腊文化赋予罗马法精神内涵
C.欧洲两大文化源头相互影响互为渊源
D.没有希腊文化就没有罗马文化
11.登特列夫认为:
“如果没有自然法,意大利半岛上一个农民小共同体的渺小法律,绝不可能演变成为后来国际文明的普遍法律。
”他的意思是罗马法()
A.演变为成文法是历史的进步
B.成为世界各国法律的蓝本
C.维护了奴隶主阶级根本利益
D.体现基本正义和理性原则
12.公元前6世纪,梭伦设立公民陪审法院,规定:
陪审法官从年满30岁的雅典公民中选举产生,按照一定顺序轮流参加案件审判。
每次参加审判的人数大约是总人数的十分之一,审判结果由陪审法官往票箱内投放石子的方式投票表决。
这一规定()
A.保证了雅典各阶层的权利
B.适应了当时的民主政治体制
C.避免了司法中的集体暴政
D.构建了现代陪审制度的框架
13.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雅典思想家著有鼓吹法律和法治的大量作品,但西塞罗认为大多数希腊人“永远不理解或在意法庭上所作证词的神圣约束效力”,就连伯里克利的老师在被判刑后也选择了逃跑。
这表明()
A.希腊文明对罗马法的影响有限
B.雅典公民缺乏法律知识的指导
C.雅典的民主政治已经走向衰落
D.雅典法学理论与实践存在断裂
14.伯利克里当政时期,对在公民大会上发言的人的资格做出了严格的规定,任何欧打父母的人、不赡养父母的人、未按指令服兵役和从战场脱离的人、挥霍通过继承获得的财产的人都没有资格在公民大会上发言。
这主要反映出()
A.雅典的民主存在虚伪性
B.民主与道德要求的统一
C.家庭是雅典民主的基础
D.财产是享有民主的前提
15.马克斯·韦伯说,罗马法“对于我们本民族的法律系统是一种强力剂,在它的帮助下,旧的和新生规则的发展不断适应变化了的文明状况的需要,我们整个独立的法律系统,象罗马法本身一样,就这样被逐步建立起来”。
罗马法()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深刻影响欧洲近代社会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不断地适应着欧洲历史发展要求
16.著名学者何新在其著作《希腊伪史考》(2013年出版)中提到一些有趣的观点。
如,古希腊只是一个地名而非一个殖民帝国;亚里士多德著作太多、范围太广,更像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对这些观点,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
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著作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C.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D.历史研究没有可信的定论
17.英国的新贵族自然是获得爵位的人,虽然他们对于国王滥封爵位有所不满,但是至少他们已经获得这一显荣的尊号,自然对国王也怀有感激之情,不愿意废弃国王使自己的尊号受损,使这一美好的制度消失。
这从侧面主要说明()
A.资产阶级的软弱与妥协
B.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必然
C.资产阶级革命的渐进性
D.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曲折
第三章,“着火的房子”:
1787年春天……第五章,领头羊弗吉尼亚:
5月25日—6月1日……第七章,人类的五分三:
6月11日……第十章,小州的胜利:
7月11日—17日……第十九章,瑕不掩瑜:
9月8日—17日。
18.下表目录为某著作的局部,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小州的胜利”,指参议员每州两名顾及小州利益
B.“着火的房子”,反映联邦制下出现危机
C.“人类的五分三”,把五个黑人折合为三个来计算人口
D.“瑕不掩瑜”,说明颁布的宪法功绩远大于局限
19.右图是近代德国统一后的一幅政治漫画,帽子为普鲁士军盔,帽子下的人是德国民众。
对此图的解释,最为全面准确的是()
A.德国以王朝战争的形式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B.德国以强大的军事力量保护人民
C.德国的未来完全由军队控制
D.德国的政治走向由军国主义而非人民群众来决定
20.据统计,1871—1914年,德国共派出了548名外交官,其中贵族出身者为377名,占总数的69%,大使级外交官更是“几乎无一例外地属于高级贵族或旧的乡村贵族,只有派驻巴黎的舍恩男爵来自贵族化的工业家家庭”;非贵族出身者只能担任其中无关紧要的职位。
材料可以说明统一后的德国()
A.外交事务上全为容克贵族垄断
B.经济上贵族有雄厚实力
C.官员选拔上全以家族背景为准
D.政治上保留着贵族特权
21.法国《人权宣言》称:
“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
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
此等限制仅得由法律规定之。
”与此类似的先秦思想有()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兼爱、非攻、尚贤”
C.“不尚贤,使民不争”
D.“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22.1763年4月,英国议员威尔克斯发表匿名文章,谴责国王乔治三世凌驾于议会之上的专横行为。
乔治三世下令逮捕威尔克斯。
被少数贵族控制的下议院迎合国王旨意,不顾议员享有逮捕豁免权的规定,宣布取消威尔克斯的议员资格。
在1768年议会选举中,威尔克斯再次当选为议会代表,下议院蛮不讲理地拒绝承认他的议员资格。
这一事件的发展表明()
A.议会选举改革成为当务之急
B.国王执政的合法地位受质疑
C.下议院权力呈日益扩大趋势
D.民主和专制的斗争依然存在
23.主持制订美国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谈到民主政治时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
“自由之于党争,如同空气之于火……因为自由孕育党争,所以它是政治生活的必需品,如果企图因消除党争而消除自由,那就象灭绝空气一样荒唐”。
他主要想说明()
A.民主政治的建立应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
B.西方式民主政治必然导致党争的出现
C.两党制是美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有力保证
D.政党政治的形成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
24.20世纪以前的历史著作每当论及美国,都赋予赞歌般的评价,历史研究者们相信宪法是美国全民的杰作和天才创造;20世纪初,历史学家认为关于召开制宪会议的提议,并未经过直接或间接的人民表决,大量没有财产的人民始终未曾参与制宪的工作。
据此可知()
A.历史解释受时代背景影响
B.多角度客观的反映了历史事实
C.美国宪法本身具有多样性
D.刻意追求历史结论而进行创新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主观题(本题共3道小题,第25题14分,第26题16分,第27题7分,28、29题为选做题各15分,共52分)
25.国家结构与民族问题是政治中的重大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了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
汉武帝把这项事业继承下来,并推向前进。
……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业得以奠定。
——张传玺《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形成的三个阶段》
材料二“联邦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
——摘自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材料三惟是兄弟曾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
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1906年)
吾国今日既曰五族共和矣;然日五族,固显然犹有一界限在也。
欲泯此界限,以发扬光大之,……建设一大中华民族。
——孙中山《<国民党恳亲大会纪念册>序》(1921年)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汉时期如何推进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发展。
(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联邦制有何积极影响?
(4分)
(3)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民族国家观念的变化,并说明辛亥革命对现代国家转型的贡献。
(6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从周公“以德配天”孟子的“民贵君轻”的主张,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从朱熹要求君主收拾身心去其私念、主张加强宰相和谏官的职权,到黄宗羲等启蒙思想家的“君臣共治、地方分治”,这些闪耀着分权制约光芒的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这些思想及其实践虽然不可能从根本上动摇君主专制,但对封建君主专制多少起到一定限制作用。
……近代中国的分权思想来源于西方,雅典权力制约机制自梭伦改革始,如公民大会的决议有的尚需经陪审法庭审议并最后批准。
陪审法庭主要职能在于司法,但它同时也拥有一定的立法权。
——据黄毅《论中国古代限制君权的思想》
材料二在西欧中世纪则出现了一些宪政雏形,到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家和理论家进一步发展和实践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19世纪中叶,清朝中央集权受到削弱和变形,这种局面为近代军阀分裂割据埋下了伏笔,但也使讲求经世致用、注重社会实际的地万督抚大员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领导者和推动者。
20世纪初立宪派主导的分权立宪运动迅速开展起来,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革新力量,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化政治进程,对清王朝的覆灭起了重要作用。
——据傅兆龙《国家权力制约论》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古代中国和雅典分权的特点。
(4分)
(2)据材料二归纳近代西方权力制约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背景。
(6分)
(3)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政府权力演变历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材料要求:
中英重大改革
晚治改革
英国议会改革
1898年戊戌变法;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取消闲散重迭机构,裁汰冗员;废除旗人寄生特权。
188年戊戌政变后,政改措施均被废弃。
1901年1月29日,正式颁布新政上谕。
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
1906年,清政府下诏“预备仿行立宪”。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仍规定皇帝有至高无上的大权。
1911年,清政府设立责任内阁,庆亲王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在13个内阁成员中,皇族占7人,被称为“皇族内阁”
1867年英国议会改革对法案议席分配作了调整,取消了45个“衰败选区”,
分给了52个大工业域市和较大的郡,法案还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
1872年,通过投票法案。
1883年,公布《取缔选举舞弊法》。
1884年,颁布《人民代表法》,将城市中的“房主选举权”原则扩大到各郡区,使部分农业工人也获得了选举权。
选民总数增加了一倍,达到450万人。
1918年,法案授予年满30岁的妇女选举权。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比较中英两国改革的内容或结果,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7分)
28.【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汉初以来,听任郡国自由铸钱,私铸之风盛行。
其结果,造成铜钱大小轻重不一,劣币充斥市场。
到了武帝时代,铜钱越来越轻、物价越来越贵的现象日趋严重。
同时一些诸侯王和豪商大贾、豪强地主乘机利用财势操纵铸币大权;积蓄经济力量。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武帝采纳桑弘羊建议,对币制进行彻底整顿:
“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朝廷主持造币的机构)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行。
诸郡国前所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入三官。
”这种新铸的钱,称为三官钱或上林钱,后世称为五铢钱。
五铢钱的重量与实际重量相等,规格相同,质量较好,成本较高,使私铸者无利可图。
自汉武帝创五铢钱制直到隋末,其间垂七百三十九年,尽行五铢延用不废。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汉武帝币制改革的背景和内容。
(6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币制改革的意义。
(9分)
29.【历史—选修3:
战争与和平】(15分)
联合国维和是由本组织制定的一种独特而有力的手段。
“第一代维和行动”是以1948年向中东地区派遣“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为开端。
维和行动本质上是军事性质的,包括监测、监督、证实停火,实现初期和平协定,这种传统的维和行动通常不直接介入解决冲突的政治进程。
冷战结束之后的20世纪90年代,如恐怖主义、贩毒、移民问题、极端民族主义和极端宗教主义等日益突显出来。
冷战后开启的“第二代维和行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维和的任务不仅包括传统的维持和平,而且扩展到了国家建设和人道主义救援方面,即包括监督或组织选举,军人复员和武器控制,协助宪法或司法改革的执行,提供人道主义援助等。
维和部队的组成不仅包括军队,还包括警察和文职人员,旨在全面落实和平协议。
中国对联合国维和经历了从反对、默许到参与的变化过程。
冷战结束之前,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没有也不可能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1989年中国开始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此后中国维和人员的足迹几乎遍及世界上所有的热点地区,为全球的和平事业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
——摘编自联合国官方网站关于“维护和平”专题资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冷战后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指出冷战结束前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特点有何不同,并说明其原因。
(9分)
2019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试卷答案
1.B
小聘指诸侯每年派大夫聘问于天子,大聘使卿,朝则诸侯自行。
依据“春秋之世……鲁大夫聘周者仅四,其聘齐至十有六,聘晋至二十四”,可知,春秋时期鲁大夫聘周次数减少,聘齐、聘晋次数超过聘周的次数,说明周王室衰微逐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B正确;材料反映周王室衰微,并非鲁国政治地位低下,排除A;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春秋之世……鲁大夫聘周者仅四,其聘齐至十有六,聘晋至二十四”,结合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的知识分析解答。
2.B
3.B
此题可用排除法,材料并未体现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士族与庶族矛盾不断激化,排除C;材料所说谱学成为专门之学,并未体现重视选拔真才,排除D;注重家世门第,影响着谱学发展,故选B。
4.D
结合所学,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周天子大权旁落,致使贵族政治崩溃影响民间祭祀,故选D;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C在材料中皆无体现,排除。
5.B
表格列举出吕瑞、毕士安和寇准都属于书生气,老成持重,说明政治相对保守,B正确;表格难以说明重文轻武的格局,A错误;理学兴起北宋时期,表格难以体现,C错误;科举制度材料体现不出,D错误。
6.D
从表格中的数据来看,明朝中后期“乞休”的官员越来越多。
在未到退休年龄而提前请求辞去官职,说明士大夫并不仅仅以仕途上的成功作为自我实现的唯一途径,还有其他的自我实现的方式。
故答案为D项。
其他三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A、B、C项。
7.C
8.D
9.D
陶片放逐法存在打击报复的缺陷,“在投票之前,两人突然联合起来,导致相对次要的许佩波罗斯被流放”体现出该制度存在的缺陷,D正确;打击工具说法不符合题意,A错误;B错在根本;C中主观性不属于民主制特点。
10.B
从材料中的“前者的手指轻轻触及后者。
被触者就从一堆泥土变成鲜活的生命,并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来看,说明古希腊哲学赋予罗马法生命,实际上是指希腊文化赋予罗马法精神内涵。
故答案为B项。
材料反映的是希腊文化而不是民主政治对罗马法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没有反映罗马文化对希腊的影响,排除C项;D项说法绝对,排除。
11.D
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正义、公平、理性等自然法的精神具有普遍性,影响广泛深远,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成文法的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罗马法并未成为世界各国法律的蓝本,选项B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自身是正确的但材料并未强调这一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12.B
材料反映了公民陪审法院的选举与审判程序,不能反映这保证了雅典各阶层的权利,故A错误;雅典公民陪审法院的选举与审判程序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故适应了当时的民主政治体制,故B正确;“避免了司法中的集体暴政”说法过于绝对,故C错误;雅典公民陪审法院并不是现代陪审制度的框架,故D错误。
故选B。
13.D
材料反映的是雅典法学理论与实践存不符合,即存在断裂的现象,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希腊文明对罗马法的影响非常大,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雅典公民并不缺乏法律知识的指导,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到雅典的民主政治走向衰落的信息,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14.B
考点:
古代希腊、雅典的政治文明·卓尔不群的雅典·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
15.A
材料中的“在它的帮助下,旧的和新生规则的发展不断适应变化了的文明状况的需要”中的“它”是指罗马法,因此材料信息表明罗马法对欧洲各国的法律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故答案为A项。
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对近代欧洲法律的影响,不是对社会行为的影响,排除B项;罗马法与民主制度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不是罗马法自身的发展,而是对后世的影响,排除D项。
16.A
17.B
新贵族是从事资本主义生产而资产阶级化的地主阶级,故新贵族不等同于资产阶级,排除A;新贵族由于同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容易同封建势力妥协,不愿意废弃国王,排除B;材料表明资产阶级革命存在内部阻力,容易出现曲折变动,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政治制度问题,排除D。
故选B。
18.B
“着火的房子”,反映邦联制下出现的危机而非联邦制下出现危机,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小州的胜利”指参议员不论州的大小,每州两名,这样就顾及小州利益,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人类的五分三”的确是把五个黑人折合为三个来计算人口,这是典型的种族歧视,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瑕不掩瑜”说明颁布1787年宪法的功绩远大于局限,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9.D
试题分析:
德国的统一是通过王朝战争的方式实现的,所以德国建立的民主政体中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人民群众没有得到真正的民主。
图中普鲁士军盔象征普鲁士的军事力量,而德国民众则被压迫在军事统治之下,故选D项。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
20.D
材料“548名外交官,其中贵族出身者为377名,占总数的69%”反映了统一后的德国政治上保留着贵族特权,故D正确;“外交事务上全为容克贵族垄断”说法过于绝对,故A错误;材料并未反映经济上贵族有雄厚实力,故B错误;“官员选拔上全以家族背景为准”说法也过于绝对,故C错误。
故选D。
21.A
“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就是不把自己的厉害关系强加于人,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符合这一思想,A正确;B是墨家大爱思想;C是老子思想;D是法家思想。
点睛:
本题解答关键是“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
22.D
材料实质上反映的是国王和议员之间的斗争,体现了英国民主政治下,民主与专制的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届高三 历史上 学期 第一次 模拟考试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