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跟踪训练17.docx
- 文档编号:6414039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114.74KB
课时跟踪训练17.docx
《课时跟踪训练1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时跟踪训练17.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时跟踪训练17
课时跟踪训练(十七)
一、选择题
1.(2015·广东卷)下图为2005~2012年我国某省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图。
由图可推断该省是( )
A.海南B.四川
C.广东D.浙江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
由图可知,在2005~2012年间,该省常住人口数量总体呈减少趋势,说明可能出现了人口向外迁移现象。
结合我国人口总体上由中西部向东部沿海迁移的背景,可判断该省为四川。
[答案] B
(2015·晋冀豫4月质检)读2010年三大城市群迁移情况对比图,完成2~3题。
2.三大城市群中( )
A.京津冀的人口增速最快
B.长三角的人口增量最多
C.珠三角的人口净迁入率最高
D.长三角人口迁出率最高
[解析] 比较三地的人口迁入率与人口迁出率数值,即可判断答案。
[答案] C
3.导致京津冀和珠三角人口净迁入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产业结构B.环境承载力
C.国家政策D.科技水平
[解析] 首先明确两地差异主要体现在人口迁入率上,人口迁出率都较低;则两地人口迁入率差异决定了人口净迁入率的差异。
珠三角工业结构轻型化,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发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因而人口迁入率较高;而京津冀工业结构主要为高技术类、重工业类,对普通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少,故人口迁入率较低。
[答案] A
(2015·河南3月适应性测试)读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增长率趋势图,回答4~5题。
4.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大致是( )
A.1963年B.1984年
C.2017年D.2030年
[解析] 图示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在2017年以前大于0,说明该类人口数量一直在增长,在2017年以后增长率小于0,说明该类人口数量开始减少,则最大值出现在2017年。
[答案] C
5.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增速减慢的原因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B.劳动人口的省际迁移增多
C.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D.工资水平增长缓慢
[解析] 劳动年龄人口是指15~64岁人口,则该类人口数量增速减慢,与15年前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有关。
结合图示,也可判断A项正确。
[答案] A
(2015·福建4月质检)下图示意俄罗斯远东四地区1990~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
读图,完成6~7题。
6.1990~2010年期间,下列地区中人口净迁出人数最多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等于自然增长人数,再用自然增长人数加上迁出人数等于增长人数,经计算可知,净迁出人数最多的是①地区。
[答案] A
7.人口数量变化对远东地区带来的影响有( )
A.交通压力增大B.环境人口容量变小
C.促进资源开发D.劳动力数量减少
[解析] 图中显示远东四个地区人口呈减少趋势,则劳动力数量会减少。
远东地区本来就地广人稀,人口数量减少不利于资源开发。
[答案] D
(2016·杭州西湖高级中学月考)下表为甲、乙、丙三个省区的人口变动情况表。
据此完成8~9题。
省区
自然增长数(万人)
十年人口增长幅度(%)
总增长数(万人)
甲
170
-5.0
-300
乙
168
-0.2
-4
丙
97
-6.6
-205
8.关于三个省区人口变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省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B.乙省区的人口总量最大
C.丙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D.甲省区净迁出人口最多
[解析] 人口的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甲省区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但总人口增长数为负值且绝对值最大,说明人口迁出量最大。
[答案] D
9.三个省区人口的变化对当地的影响有( )
①“留守老人”增加 ②减缓人口老龄化 ③加重就业压力 ④缓解人地矛盾
A.①②B.②④
C.①④D.③④
[解析] 三省区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总人口却呈现负增长,说明三省区都是人口迁出区。
迁移人口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所以会导致“留守老人”增加,老年人口比重增大;人口的外迁有利于缓解迁出区人多地少的矛盾,减轻当地的就业压力。
[答案] C
(2015·陕西西安八校联考)人口倒挂是指流动人口数量超过本地居民的现象。
近年来,上海市流动人口年龄结构明显年轻化,以从事制造业为主。
读图,完成10~11题。
10.上海市人口倒挂区( )
A.第二产业发展迅速
B.为高档住宅集中区
C.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
D.劳动力成本比城区高
[解析] 从材料可知,人口倒挂区以从事制造业为主,说明工业发展迅速。
[答案] A
11.上海市人口倒挂现象表明该城市( )
A.环境承载力逐渐增大
B.城市化水平开始提高
C.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D.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解析] 流动人口年龄结构年轻化,以从事制造业为主,流动人口超出本地居民说明当地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严重。
[答案] D
(2015·安徽皖南八校三联)影响人口老龄化的因素有生育模式、死亡模式、初期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乡—城转移等因素,下图所示为中国乡村、城市及镇的2000~2010年乡—城转移人口年龄金字塔图(按5岁间隔分组),读图,回答12~13题。
12.下列有关人口的乡—城转移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分析错误的是( )
A.人口的乡—城转移使我国乡村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
B.人口的乡—城转移使我国城市人口老龄化延缓
C.城镇化对镇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较大
D.我国城市未来将迎来一波老年人口加速增长的高潮
[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对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及相关知识。
乡—城转移人口中,更为年轻的一部分人转移到了城市,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特征,乡村青壮年迁出,老龄化加剧;而城市地区,青壮年迁入,老年人口比例降低,延缓老龄化;转入镇的人口年龄分布相对均衡,对镇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影响比较有限(这个现象的解释为镇的转入人口中相当一部分并非来自“迁移城镇化”,而是“就地城镇化”,即一部分人口是由原先所处的乡村地区转变为建制镇,通过身份转换,举家由农民转为镇居民)。
随着城镇化浪潮涌入城镇的年轻劳动力陆续进入老年人口行列,我国城市将迎来一波老年人口加速增长的高潮。
[答案] C
13.下列有关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措施正确的是( )
①增加与家庭发展和稳定相关的政策,减少农民工在返乡创业中可能面临的生活危机与家庭风险 ②制定以青年和高等教育水平的农民工为对象的激励政策,在此基础上拓展到其他年龄段和受教育程度的农民工群体 ③成立回乡创业者服务中心,为回乡创业者提供创业培训、市场信息、开业指导、管理咨询、融资指导、企业诊断等服务,并组织交流活动、科技讲座和政策咨询 ④深化政策的实施力度,保护政策的持续性和公平性,而非简单完善政策的内容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促进人口迁移的政策因素及农民工创业和年龄结构的关系的相关知识。
一般来说,受教育程度低和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民工选择创业的可能性均较低,受教育程度处于中等水平的农民工更有可能选择创业;随着年龄的变化,农民工选择创业行动的可能性先提高后降低,应制定以中年和中等教育水平的农民工为对象的激励政策,进而加以推广。
[答案] D
二、综合题
14.(2015·内蒙古赤峰宁城3月月考)阅读材料和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的特征比较。
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的特征比较
比较特征
第一代农民工
新生代农民工
成长
环境
社会环境
家庭环境
改革开放前
多子女家庭
改革开放后
独生子女或两孩家庭
个人
特征
出生年代
文化特征
婚姻状况
个人特征
出生于1980年之前
小学和初中文化为主
大部分已婚
吃苦耐劳特征较强
出生于1980年之后
初中及以上为主
大部分未婚
吃苦耐劳特征较弱
就业
情况
打工主要目的
工作期望
劳动供给决策
为家庭,求生存
能挣到比种田多
的钱即可
绝对收入比较
为自己,追求生活质量
向往体面或接近市民的工作
相对剥削感较强
城市
适应性
对城市的认同感
与外界的联系
生活方式
较弱,多以同乡为主要交往对象
以口信、书信为主,信息量少,频率低,速度慢
与传统农民接近
较强,向往城市生活,渴望融入城市
以电话、网络为主,信息量大,频率高,速度快
与现代市民接近
材料二 据统计2000年上海外来总人口排名前10位中,安徽排名第一,占外来人口总量的32.2%,但2010年安徽流入上海的人口所占比重有所下降,占上海外来总人口的29%。
材料三 据《新闻纵横》报道,到2014年10月,长三角不足21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十年间,人口从8000万涨到了1.2亿。
(1)据表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进城务工首要动因的异同点。
(2)阐述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对城市化的影响。
(3)简要分析长三角外来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以及2010年上海外来人口中安徽人所占比重下降的原因。
[解析] 第
(1)题,从图表分析,第一代农民工,生活在改革开放前,且多子女家庭,农村收入低,生活困难,故第一代农民工进城是农村推力导致(土地压力大、就业机会少、收入低等);新生代农民工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为追求生活质量而进城务工,主要是城市的拉力(城市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教育医疗条件好、社会福利好等)导致的。
但两代农民工进城都为改善生活质量,获得更好的经济待遇。
第
(2)题,新生代农民工的出现对城市化的影响有: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水平较高,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有较高的适应能力,农民工进城,使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但也使城市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出现郊区城市化,使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第(3)题,长三角外来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长三角经济迅速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较快,需要大量工人;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农民为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而进城。
2010年上海外来人口中安徽人所占比重下降的原因:
为实现产业升级,上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下降;部分人员积累了资金、技术等,回乡创业;安徽近几年经济发展迅速,在本地务工收入增加,安徽和上海工资水平差距缩小。
[答案]
(1)相同点:
都是为了寻求更多的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获得更高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或家庭生活。
不同点:
第一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首要动因是农村的推力:
土地压力大,就业机会少,收入低等。
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首要动因是城市的拉力:
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教育医疗条件好,有较好的发展机会,社会福利好,交通便捷等。
(2)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郊区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长三角外来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
长三角地区城镇化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就业机会多;农业科技的进步以及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城乡差距和区域差异大;农民提高收入和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
2010年上海外来人口中安徽人所占比重下降的原因:
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内地转移,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提高,对劳动力数量要求减少;安徽产业结构升级,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就业机会增多;部分人员掌握了技术、市场信息,积累了资金,返乡创业;与长三角地区的工资水平差异在缩小,而且安徽的生产、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乡土情感等。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下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 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表。
年份
比重(%)
地区
2010年
2005年
东北地区
6.20
6.95
北部沿海
13.22
11.97
大西北地区
4.13
3.13
黄河中游地区
11.14
7.98
大西南地区
13.53
10.98
长江中下游地区
11.01
9.71
东部沿海地区
19.86
20.58
南部沿海地区
20.91
28.70
(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________,原因主要有哪些?
[解析] 第
(1)题,据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占全国人口比重的变化。
第
(2)题,南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早,经济发展迅速,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劳动力需求大,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南部沿海地区。
人口大量涌入对南部沿海地区的有利影响主要是经济和城市化进程方面;不利影响主要是环境压力和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第(3)题,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多,主要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中部崛起等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等因素。
[答案]
(1)数量大,规模持续增长,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
(2)南部沿海地区 有利影响:
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
不利影响:
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3)增多 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时 跟踪 训练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