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灭菌效果验证.docx
- 文档编号:6410950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21.65KB
臭氧灭菌效果验证.docx
《臭氧灭菌效果验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臭氧灭菌效果验证.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臭氧灭菌效果验证
#########生产线
臭氧灭菌效果验证方案
#########有限公司
臭氧灭菌效果验证方案批准
编号:
########
内容
项目
职位/姓名
签名
日期
起草人
审核人
审核人
审核人
批准人
验证目录
1引言
1.1概述
1.2验证小组成员
2目的
3适用范围
4验证判定标准
5验证条件确认
5.1验证用仪器检验清单确认
5.2文件或资料确认
5.3检验方法确认
6验证内容及步骤
6.1臭氧浓度分布测试
6.2沉降菌测试
6.3臭氧消毒时间间隔的测试
7洁净区中重要机械表面细菌数的测定
8验证结果记录及分析
8验证结论及再验证
9验证计划
1引言
1.1概述
臭氧(O3)是氧的同素异形体,由三个氧原子(O)组成。
由于臭氧在常温下结构极不稳定,很快自行分解成(O2)和单个氧原子(O)后者具有很强的活性,对细菌有极强的氧化作用,可氧化分解细菌内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需的酶,从而破坏其细胞膜,将它杀死,多余的氧原子则会自行重新结合成为普通的氧分子(O2),不存在任何有害残留物,故称无污染消毒剂。
臭氧消毒是利用HVAC系统的循环风作为臭氧的载体,即将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体由HVAC系统中的净化风机产生的压力风源扩散至整个洁净区域,并且使空气中臭氧浓度均匀,在洁净区域的生产环境不增加任何消毒设备,即可达到灭菌的目的,对HVAC系统(净化空调,初、中效过滤器,送回风管道,高效过滤器等)起到杀灭细菌和霉菌的效果。
同时在开启臭氧消毒前,打开洁净区域中机械的保护盖对其进行消毒,也能达到灭菌效果。
本次验证是对KCF-W150B型臭氧发生器的一次性灭菌的效果验证。
KCF-W150B型臭氧发生器放置在空调房间,与编号为########的净化空调系统相连。
消毒时,启动空调机及臭氧发生器,关闭相应的新风进口和########的风机,使整个被消毒的洁净区空气通过净化系统风管形成循环。
按《臭氧发生器安全操作维护程序》开启臭氧发生器,进行房间灭菌。
臭氧发生器开启40min后测试房间臭氧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50min后测试房间臭氧浓度随空间的变化情况。
臭氧发生器开启2小时后进行沉降菌测试。
在对臭氧发生器安装调试合格后,通过一次性灭菌.每间隔三天对有代表性和气流扰动小的地方进行沉降菌的测定.记录沉降菌落数不超过沉降菌警戒线(沉降菌落数小于8个)的效期,并结合车间的生产要求,提前一段时间作为冬季臭氧消毒的间隔.由于本次测定在11到12月期间进行,只能对冬季臭氧消毒时间间隔进行测定,对于夏季臭氧消毒时间间隔,待可行时间(5月-10月)进行测定。
.
1.2验证小组成员
姓名
部门
职责
生产技术部
组织实施
生产技术部
操作
生产技术部
操作
质量部
沉降菌检测
质量部
检测
2目的
检查并确认臭氧灭菌效果是否符合要求,以及臭氧消毒开启的时间间隔.
3适用范围
本方案仅适用于#######生产线的臭氧灭菌效果验证。
4验证判断标准
(1)臭氧浓度-时间与空间分布的标准.
1.1臭氧浓度一时间分布的标准.在臭氧发生器开启后40min后,所有洁净区域中臭氧浓度达到10ppm(臭氧灭菌浓度参考卫生部1991年12月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并且在发生器关闭之前不得低于此浓度。
1.2臭氧浓度-空间分布的标准:
在臭氧发生器开启40min后,所有洁净区域中臭氧浓度不低于10ppm(臭氧灭菌浓度参考卫生部1991年12月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
(2)沉降菌标准:
微生物最大允许数10个(CFU/皿)《药品生产验证指南》。
(3)臭氧消毒时间间隔的测试:
沉降菌落数小于等于8(CFU/皿)《药品生产验证指南》。
(4)洁净区中重要机械表面沉降菌落的测定:
细菌数小于20(CFU/inch2)《药品生产验证指南》。
5验证条件确认
5.1验证用仪表检验清单确认
序号
仪表名称
型号
制造厂家
校正文件
1
真空采样器
ZR-1
北京市劳保所科技发展公司
资料室
2
气体检测管
100ml
北京北科绿洲安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资料室
5.2文件或资料确认
序号
文件名称
存放地点
1
三层平面图
资料室
2
三层空调系统划分平面图
资料室
3
三层空调机房设备布置及配管平面图
资料室
4
臭氧灭菌标准操作程序资料室
资料室
5.3检验方法确认
序号
文件名称
存放地点
1
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
资料室
6验证内容及步骤
6.1臭氧浓度分布测试
6.1.1臭氧-时间分布测试
6.1.1.1采样地点:
选取距离空调风箱送风口最远且送风口分布最稀少的房间,选择原辅料。
6.1.1.2采样方案
原辅料间:
臭氧发生器开启40min后,每30min采样一次,采样量1.0L(采样器流量0.1L/次,拉手柄10次);连续监测3hr;臭氧发生器关闭,空调送风时采样一次,20min后采样一次(监测在空调送新风时臭氧浓度衰减),采样量1.0L(采样器流量0.1L/次,拉手柄10次)。
6.1.2臭氧浓度-空间分布测试
6.1.2.1采样地点:
选取如下关键房间
缓冲双铝包装压片室分析总混制粒称量粉碎过筛。
6.1.2.2采样方案
一从臭氧发生器开启50min后依次采样;
—采样量1.0L(采样器流量0.1L/次,拉手柄10次)
6.1.3每一采样点同时采两个平行样。
6.1.4采样时采样人员应戴防毒口罩,防止臭氧中毒。
6.1.5检验方法及数据处理
6.1.5.1具体测定方法见附录
6.1.5.2两个平行样臭氧浓度的平均值作为该采样点的臭氧浓度
6.2沉降菌测试
按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程序取样。
6.3臭氧消毒时间间隔的测试
6.3.1采样地点:
缓冲双铝包装压片室分析总混制粒称量粉碎过筛原辅料。
6.3.2采样的时间间隔:
每间隔三天对以上房间进行沉降菌测试
6.3.3采样方案:
按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程序取样。
7洁净区中重要机械表面沉降菌落的测定.
7.1采样机械压片室中的旋转压片机,型号ZP-31D,设备编号:
T201
总混中的二维运动混合机,型号EYH-1000A,设备编号:
T110
制粒室中的高速混合制粒机,型号GHL-200,设备编号:
T103
7.2采样标准:
选择经常接触药物且不易清洗的部位。
7.3采样方案:
消毒结束后,对洁净室中的机械表面的一定面积(inch2),用事先经过灭菌的生理盐水湿润的适当大小的灭菌纱布充分擦拭,然后放入光口瓶中,加一定量浸出液振摇,再对浸出液进行细菌的培养。
7.4每一采样点同时采两个平行样。
8验证结果记录及分析
9验证结论及再验证
10验证计划:
验证工作应在2008年11月22日至2008年12月13日之间完成。
一、臭氧灭菌效果验证报告
目录
概述……………………………………………………………………………
验证条件确认…………………………………………………………………
1、验证用仪表检验清单确认
2、文件或资料确认
3、检验方法确认
验证结果记录分析……………………………………………………………
1.臭氧浓度分布测试结果
1.1、臭氧浓度-时间分布测试结果
1.2、臭氧浓度-空间分布测试结果
2、沉降菌测试结果
3.臭氧消毒时间间隔的测试
4.洁净区中重要机械表面细菌数的测定.
验证结论评价及再验证……………………………………………………
概述
本报告的结论根据《臭氧灭菌效果验证方案》进行操作所得。
验证条件确认
1、验证用仪表检验清单确认
序号
仪表名称
型号
制造厂家
校正文件
1
真空采样器
ZR-1
北京市劳保所科技发展公司
资料室
2
气体检测管
100ml
北京北科绿洲安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资料室
结果:
执行人:
日期:
复核人:
日期:
2、文件或资料确认
序号
文件名称
存放地点
1
三层平面图
资料室
2
三层空调系统划分平面图
资料室
3
三层空调机房设备布置及配管平面图
资料室
4
臭氧灭菌标准操作程序
资料室
结果:
执行人:
日期:
复核人:
日期:
3、检验方法确认
序号
文件名称
存放地点
1
沉降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
资料室
结果:
执行人:
日期:
复核人:
日期:
验证结果记录分析
1臭氧浓度分布测试
1.1、臭氧浓度-时间分布测试
结果记录:
见附表
(一)
结果分析:
测试原辅料间的臭氧浓度随时间变化符合标准,并且臭氧发生器关闭20分钟臭氧衰减完了。
方案实施:
生产技术部:
质量部:
车间:
日期:
年月日
1.2、臭氧浓度-空间分布测试
结果记录:
见附表
(二)
结果分析:
在臭氧发生器开启50分钟后,主要房间的臭氧浓度达到要求。
方案实施:
生产技术部:
质量部:
车间:
日期:
年月日
2沉降菌测试
结果记录:
见附表(三)
结果分析:
沉降菌未超过标准,臭氧灭菌后洁净厂沉降菌合格。
方案实施:
生产技术部
质量部:
车间:
日期:
年月日
3.臭氧消毒时间间隔的测试
结果记录:
见附表(四)
结果分析:
冬季臭氧消毒时间间隔为15天,未超过沉降菌警戒线。
方案实施:
生产技术部
质量部:
车间:
日期:
年月日
4.洁净区中重要机械表面细菌数的测定.
结果记录:
见附表(五)
结果分析:
臭氧灭菌后洁净区中机械设备细菌数合格。
方案实施:
生产技术部
质量部:
车间:
日期:
年月日
1.验证结论评价
1.臭氧浓度随时间分布测试是否达标?
[]
2.臭氧浓度随空间分布测试是否达标?
[]
3.臭氧发生器关闭20min后,臭氧是否全部衰减完?
[]
4.臭氧消毒对洁净区中设备的灭菌效果是否达标?
[]
5.测得冬季臭氧消毒时间间隔的天数?
[天]
6.在臭氧灭菌2hr后,沉降菌是否完全符合要求?
[]
测试人:
复核人:
2.再验证
臭氧灭菌方法改变需要再验证。
附录一:
臭氧浓度检测方法
1、割断检测管两端封头
2、将检测管插在采样器的进气口上。
3、将采样器手柄拉至第2档位:
前后拉一次,共采样100ml。
待检测管中指示剂颜色终止,即可从白色柱所到刻度读出可靠数据。
4、检测管前不加预处理管。
5、100ml进气时间2-3分钟。
附表一:
臭氧浓度-时间测试记录
测试房间:
原辅料
臭氧浓度一时间分布的标准:
在臭氧发生器开启后40min后,所有洁净区域中臭氧浓度达到10ppm。
测试日期:
2008年11月22日开机时间:
距臭氧发生器开启时
(min)
采样量
(L)
臭氧浓度(ppm)
是否达标
40
1.0
70
1.0
100
1.0
130
1.0
160
1.0
190
1.0
220
1.0
臭氧发生器关闭
1.0
关闭20min后
1.0
检测人:
复核人:
附表二:
臭氧浓度-空间分布测试记录
臭氧浓度-空间分布的标准:
在臭氧发生器开启50min后,所有洁净区域中臭氧浓度不低于10ppm。
测试日期:
2008年11月22日开机时间:
距臭氧发生
器开启时间
(min)
采样房间
采样室
(L)
臭氧浓度(ppm)
1
2
平均
是否达标
50
缓冲
1.0
65
双铝包装
1.0
80
压片
1.0
95
分析
1.0
110
总混
1.0
125
制粒
1.0
140
称量
1.0
155
粉碎过筛
1.0
臭氧发生器关闭20min
压片
1.0
称量
1.0
检测人:
复核人:
附表三:
沉降菌测试报告
沉降菌监测报告
测试单位:
检验编号:
环境温度:
℃ 培养温度:
℃
相对湿度:
%检测日期:
2008年11月22日
测试状态:
静态报告日期:
测试依据: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GB/T16294-1996《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测试标准:
微生物最大允许数≤10(CFU/皿)《药品生产验证指南》
菌平
落皿
数
区域
1
2
平
均
数
级
别
是否达标
缓冲
十万级
双铝包装
十万级
压片
十万级
分析
十万级
总混
十万级
制粒
十万级
称量
十万级
粉碎过筛
十万级
原辅料
十万级
结论:
负责人:
复核人:
测试人:
附表四:
臭氧消毒时间间隔的测试
测试单位:
检验编号:
环境温度:
℃培养温度:
℃
相对温度:
%检测日期:
2008年11月22日
测试状态:
静态报告日期:
测试依据: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GB/T16294-1996《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测试标准:
微生物最大允许数≤10(CFU/皿)《药品生产验证指南》
菌平
落皿
数
区域
1
2
平均数
级别
是否达标
缓冲
十万级
双铝包装
十万级
内包材
十万级
压片
十万级
总混
十万级
制粒
十万级
暂存
十万级
结论:
负责人:
复核人:
测试人:
测试单位:
检验编号:
环境温度:
℃培养温度:
℃
相对温度:
%检测日期:
2008年11月25日
测试状态:
静态报告日期:
测试依据: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GB/T16294-1996《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测试标准:
微生物最大允许数≤10(CFU/皿)《药品生产验证指南》
菌平
落皿
数
区域
1
2
平均数
级别
是否达标
缓冲
十万级
双铝包装
十万级
内包材
十万级
压片
十万级
总混
十万级
制粒
十万级
暂存
十万级
结论:
负责人:
复核人:
测试人:
测试单位:
检验编号:
环境温度:
℃培养温度:
℃
相对温度:
%检测日期:
2008年11月28日
测试状态:
静态报告日期:
测试依据: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GB/T16294-1996《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测试标准:
微生物最大允许数≤10(CFU/皿)《药品生产验证指南》
菌平
落皿
数
区域
1
2
平均数
级别
是否达标
缓冲
十万级
双铝包装
十万级
内包材
十万级
压片
十万级
总混
十万级
制粒
十万级
暂存
十万级
结论:
负责人:
复核人:
测试人:
测试单位:
检验编号:
环境温度:
℃培养温度:
℃
相对温度:
%检测日期:
2008年11月31日
测试状态:
静态报告日期:
测试依据: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GB/T16294-1996《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测试标准:
微生物最大允许数≤10(CFU/皿)《药品生产验证指南》
菌平
落皿
数
区域
1
2
平均数
级别
是否达标
缓冲
十万级
双铝包装
十万级
内包材
十万级
压片
十万级
总混
十万级
制粒
十万级
暂存
十万级
结论:
负责人:
复核人:
测试人:
测试单位:
检验编号:
环境温度:
℃培养温度:
℃
相对温度:
%检测日期:
2008年11月3日
测试状态:
静态报告日期:
测试依据: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GB/T16294-1996《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测试标准:
微生物最大允许数≤10(CFU/皿)《药品生产验证指南》
菌平
落皿
数
区域
1
2
平均数
级别
是否达标
缓冲
十万级
双铝包装
十万级
内包材
十万级
压片
十万级
总混
十万级
制粒
十万级
暂存
十万级
结论:
负责人:
复核人:
测试人:
测试单位:
检验编号:
环境温度:
℃培养温度:
℃
相对温度:
%检测日期:
2008年11月6日
测试状态:
静态报告日期:
测试依据: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GB/T16294-1996《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测试标准:
微生物最大允许数≤10(CFU/皿)《药品生产验证指南》
菌平
落皿
数
区域
1
2
平均数
级别
是否达标
缓冲
十万级
双铝包装
十万级
内包材
十万级
压片
十万级
总混
十万级
制粒
十万级
暂存
十万级
结论:
负责人:
复核人:
测试人:
测试单位:
检验编号:
环境温度:
℃培养温度:
℃
相对温度:
%检测日期:
2008年11月9日
测试状态:
静态报告日期:
测试依据: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GB/T16294-1996《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测试标准:
微生物最大允许数≤10(CFU/皿)《药品生产验证指南》
菌平
落皿
数
区域
1
2
平均数
级别
是否达标
缓冲
十万级
双铝包装
十万级
内包材
十万级
压片
十万级
总混
十万级
制粒
十万级
暂存
十万级
结论:
负责人:
复核人:
测试人:
附表五:
洁净区中重要机械表面沉降菌落的测定
测试标准:
细菌数小于20(CFU/inch2)。
测试时间:
2008年11月22日 开始测试时间:
菌平
落皿
数
设备
名称
1
2
平
均
数
级
别
是否达标
高速混合制粒机,型号GHL-200
10万级
二维运动混合机,型号EYH-1000A
10万级
旋转压片机,型号ZP-31D
10万级
结论
复核人:
测试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臭氧 灭菌 效果 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