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品种选育现状问题对策.docx
- 文档编号:6407186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3.19KB
蔬菜品种选育现状问题对策.docx
《蔬菜品种选育现状问题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蔬菜品种选育现状问题对策.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蔬菜品种选育现状问题对策
蔬菜品种选育现状·问题·对策
重庆市农科所 雷 蕾 400055
二十一世纪农产品质量、产量的竞争,良种是关键。
谁拥有先进的育种技术和优良的品种,谁就能掌握农产品竞争的主动权。
“十五”期间开展优质蔬菜品种选育研究,采用常规育种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培育适合我国市场和国际市场需求的优良新品种,提出配套的栽培生产技术,使我国蔬菜的育种技术达到发达国家九十年代水平,部分目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这对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入WTO后蔬菜产品的出口,抵御外来产品,充实国内市场,是我国“十五”期间蔬菜发展的重点。
1优质蔬菜品种选育的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蔬菜栽培面积最大的国家。
1998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1.69亿亩,总产量3.45亿吨,总产值2500亿元,在种植业中列第二位。
发展蔬菜生产是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是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
由于蔬菜的效益高而广泛受到重视。
目前,我国蔬菜生产中存在着的优质产品数量不多,单位面积产量低和品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据市场调查,我国优质蔬菜与市场需求相距甚远,而我国部分地区生产的蔬菜则存在区域性、季节性过剩。
因此,蔬菜生产必须从依靠扩大种植面积来提高总供应量的粗放型生产结构向以优质、精细、高效为目标的集约型转变。
生产的产品要特别重视质量,包括外观品质(外形漂亮,色泽鲜艳)、内在品质(营养丰富)、风味品质(风味独特)和卫生安全品质等。
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是培育优质的蔬菜新品种,加速新品种的推广,实现新品种的种子(苗)产业化。
发展蔬菜生产是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需要。
西部地区光照强、温差大、总体污染程度低,有利于发展优质的蔬菜生产。
培育适合西部种植的蔬菜优质品种势在必行。
当前,我国面临加入WTO的机遇,这为蔬菜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蔬菜生产由于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主要靠人工操作,劳动强度较大,这类劳动密集型产品正是发达国家准备弱化和缩减的产品。
因此,加入WTO将为我国蔬菜产品出口带来难得的机遇。
加快优质蔬菜新品种的培育步伐,不但可满足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而且还可提高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2国内外蔬菜育种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国外蔬菜育种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20年来世界蔬菜育种无论在遗传资源材料的开发、利用和创新上,还是在所育成品种的科技含量水平上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和提高。
首先,许多国家特别是美、日、俄等国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蔬菜遗传资源的搜集、保存、鉴定、评价以及优异种质资源的创新研究。
这些国家都设有专门的种质资源保存、研究中心,负责遗传资源的研究保存并为育种单位提供亲本或育种原始材料。
在注意搜集保存本国蔬菜遗传资源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国外资源的搜集、交换、引进。
例如,俄罗斯已保存蔬菜种质资源5万余份,美国3万余份,日本约1万份。
发达国家在蔬菜新品种选育总体目标上尽管仍然是抗病、抗逆、优质及高产,但与过去相比,表现出以下明显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越来越重视提高产品品质,包括外观品质、营养品质;重视提高产品的耐贮运性;重视满足不同用途的专用品种的选育;重视提高品种对多种病害的复合抗性;重视提高品种对逆境环境条件的抗性;重视针对国际种子市场的品种选育。
在育种手段、方法上虽然还是以常规技术为主,但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常规技术与生物技术二者之间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主要的发展趋势是: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利用组织培养、原生质体融合创造新的育种材料越来越广泛;利用转基因技术创造特殊的育种材料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一些常规技术在育种实践中不断得到改良,越来越完善;利用杂交优势育种的作物种类越来越多。
在育种机构的组织、规模上,近年来也有了大的变化,主要趋势是:
跨地区、跨国的育种公司越来越多;由行业内兼并,或跨行业合并或联合形成大的育种公司;发达国家的种子公司对第三世界国家蔬菜育种业的冲击和对这些国家蔬菜种子(苗)市场的垄断越来越严重。
2.2我国蔬菜育种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从“六五”开始,蔬菜新品种选育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十几年来,已育成并通过审定的蔬菜新品种1000余个,主要蔬菜育种已更换2~3次,良种覆盖率已达80%。
在育种目标上,已由过去只重视丰产性发展到注意多抗丰产与优质的结合,承担国家攻关课题蔬菜新品种选育研究的30多个科研教学单位200多位不同专业的科技人员,筛选出可抗2~3种病害的抗源材料100余份,育成可抗2~3种病害的大白菜、甘蓝、番茄、黄瓜、辣(甜)椒新品种150个。
重庆“八五”攻关,6个单位约80余人承担11个菜类(包括糯玉米)重点攻关项目品质育种取得一定进展,生态育种已育成一批较耐低温弱光,适于设施栽培的黄瓜、番茄、辣(甜)椒新品种以及耐热、抗病、适于夏秋或早秋栽培的大白菜、萝卜、甘蓝等蔬菜新品种。
我国蔬菜的育种技术也正在得到不断提高。
杂种优势育种越来越多;生物技术,特别是分子标记技术,在遗传资源的开发以及品种选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应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苗木快繁、脱毒更新和资源创新越来越普遍。
利用花药培养或小孢子培养技术已培育出辣(甜)椒、大白菜新品种。
利用基因工程育成的耐贮藏番茄新品种已通过省级审定,还利用转基因技术,分别获得番茄、辣(甜)椒、马铃薯、大白菜、甘蓝等蔬菜抗病或抗虫的转基因材料,重庆筛选出了糯玉米、番茄、辣椒、茄子、大白菜、黄瓜、甘蓝、萝卜、芥菜、花菜、丝瓜等22个。
但是,总体上看我国蔬菜育种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资源材料的开发、创新方面,还是在育种技术以及育成品种的科技水平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与国内蔬菜生产的发展相比,明显滞后,难以满足生产的需求。
3我国蔬菜育种存在的问题和方向
3.1蔬菜供应将由数量保障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
据1998年统计,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已达1.69亿亩,总产量3.45亿吨,人均年占有鲜菜276公斤,市场蔬菜数量充足,价格平稳,并已出现地区性和时段性的产品过剩。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产品的质量、种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蔬菜生产必须由数量保障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
生产的产品要特别重视质量,包括外观品质(外形漂亮,色泽鲜艳)、内在品质(营养丰富)、风味品质(风味独特)和卫生安全品质等。
我国的蔬菜生产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种植面积大,但单位面积产量低,种类产,品质差。
我们必须以优质、高产、节水、节能等资源节约型技术研究与开发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土地、设施、技术的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注重培育优质的品种,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技术的作用,实现优质、高效,使农民增收、节支。
我国蔬菜育种目前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最大的差距就是品种的产品品质较差。
3.2 蔬菜产品贮藏保鲜及深加工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蔬菜加工是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重要手段。
目前,发达国家加工蔬菜的主产品为罐制品、速冻产品、蔬菜汁、腌制品等。
荷兰是罐头食品消费最高的国家,人均消费量为38公斤。
在西欧市场上,速冻蔬菜消费量占速冻食品消费量的18.8%,美国年人均消费冷冻食品达58kg,其中速冻蔬菜占32.5%。
腌制品主要在日本等亚洲国家和地区消费较多,日本蔬菜加工制品中55%是腌制品。
我国蔬菜的主要加工产品的罐头、速冻蔬菜、蔬菜汁饮料、干制品、腌制品、糖制品等。
进入90年代以来,蔬菜的加工业发展迅速。
但从消费来看,目前国内主要的蔬菜加工消费品,品种单一,仍为传统的腌制品和干制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它形式加工品的消费量将有所增加。
特别令人可喜的是,我国蔬菜加工产品近年来出口贸易增长较快,已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加工农产品。
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缺乏蔬菜加工专用品种;二是品种与加工脱节,缺乏品种加工特性的研究;三是加工原料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影响加工品的质量。
3.3 设施蔬菜栽培将持续发展
据统计,目前我国设施蔬菜面积有2100余亩,日光温室525万亩,分别比1990年增长9倍和15倍。
设施蔬菜栽培在我国北方冬春季蔬菜供应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业已成为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农业发展的支柱产业。
但是,我国设施蔬菜栽培的品种仍以露地品种为主,缺乏适合设施栽培的专用品种,成为设施栽培深层次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3.4 有机无公害蔬菜是21世纪蔬菜农业生产的发展方向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人们为了追求蔬菜作物的高产,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虽极大地丰富了食物供给,但同时也产生了严重的负面效应,导致环境、食物污染,最终损害人体健康。
在我国的蔬菜生产中,滥用、误用和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农药残留超标,对消费者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目前,许多国家开始采取经济措施和法律手段,鼓励和支持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特别重视培育蔬菜抗病品种的研究,
我国的蔬菜抗病育种虽始于80年代,可是已取得了一些成绩,培育出了一批抗病的蔬菜新品种,有些品种已成为生产上的主栽品种。
但有些问题还没有解决。
例如,番茄、辣椒的CMV,大白菜的霜霉病、根肿病,西瓜的枯萎病。
此外,病原菌也不断在发生变化,使原来的抗病品种丧失抗病能力。
因此,我们要加强蔬菜抗病育种的工作力度。
3.5 加入WTO将促进我国出口创汇蔬菜的发展
蔬菜是我国农产品中除畜产品和水产品外的主要出口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蔬菜出口呈快速增长趋势,出口创汇由1980年的1.44亿美元上升为1997年的14.75亿美元,净增9.24倍,年增长率为14%,在农产品出口中的比重也由1980年的3.3%增长到9.4%。
蔬菜生产由于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主要靠人工操作,劳动强度较大,这类劳动密集型产品正是发达国家准备弱化和缩减的产品。
因此,加入WTO将为我国蔬菜产品出口带来难得的机遇。
但是,由于我国蔬菜育种一直立足于国内市场,非常缺乏以出口为目标的蔬菜生产需要的各类品种。
3.6 蔬菜育种面临严峻的国际竞争
近10余年来,随着我国蔬菜生产的迅速发展,市场对优良品种种子的需求剧增,每年需良种的数量超过500万kg。
面对这巨大的种子市场,许多国外种子公司已在中国网络人才,就地育种,就地制种,就地销售。
对我国局部地区及几种蔬菜种子的繁育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此,应该加快我国蔬菜育种的进程,培育出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新品种。
4蔬菜新品种选育现有基础条件
4.1 依靠目前的素质较高的科技队伍和丰富的种质资源
建国以来,我国蔬菜科技事业蓬勃发展,1998年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国家级蔬菜研究、省级(包括直辖市)研究所33个,并在32个农业院校中没有蔬菜专业,直接从事科学研究的科技人员2000余人,国家投资建立了“国家蔬菜改良中心及4个分中心”,配备了精良的设备。
80年代初开始,对蔬菜品种资源重新进行了搜集、整理、入库保存。
到目前为止,搜集、整理、入库保存超过3万份。
与此同时,还组织对云南、西藏、神农架、秦岭等边远地区蔬菜资源进行了重点考察,挽救了一大批濒于灭绝的珍贵蔬菜资源。
对大白菜、辣椒、菜豆等12种蔬菜的部分营养品质进行了初步评价,筛选出一批优异遗传资源。
国外蔬菜遗传资源引种的成效明显。
通过多种途径引进种质资源20000份以上。
引入的石刁柏、青花菜、结球菊苣、黄秋葵、朝鲜蓟、辣根等,已作为新、特、稀蔬菜种植。
引进的部分番茄、甘蓝、芹菜、花椰菜、辣(甜)椒、菜豆等蔬菜的优良品种先后直接应用于生产,有的则成为重要的育种材料。
仅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所1991~1996年由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的11400份次蔬菜种质资源中,已有40余个优良品种直接用于生产,用引进的遗传资源作为亲本,培育70余个新品种。
4.2有较好的遗传育种基础
通过各种育种途径育成并通过国家或省级(审)认定的蔬菜新品种1000余个,主要蔬菜良种已更新3~4次,良种覆盖率达80%。
从1993年开始,大白菜、番茄、黄瓜、辣(甜)椒、甘蓝的抗病育种列入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到90年代中期,筛选出兼抗2~3种主要病害的抗源材料100余份,抗2~3种主要病害的新品种(品系)150个。
生态育种已育成一批较耐低温弱光、适于设施栽培的黄瓜、番茄、辣(甜)椒新品种以及耐热、抗病适于夏季栽培的大白菜、萝卜、甘蓝等蔬菜的新品种。
蔬菜育种应用基础研究也取得重要进展。
对主要蔬菜作物的杂种优势表现、主要数理性状遗传规律已有较全面了解。
基本上明确了TuMV、TMV、黑腐病、霜霉病、枯萎病等主要病害的抗性遗传规律。
萝卜胞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大白菜显性核基因互作雄性不育系、结球白菜及不结球白菜异源胞质不育系、甘蓝显性核基因雄性不育系的选育相继获得成功,使我国十字花科蔬菜雄性不育系选育及利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辣(甜)椒、胡萝卜、榨菜、大葱、韭菜、洋葱等蔬菜雄性不育系选育也已获成功。
黄瓜、节瓜雌性系,菠菜雌株系也已应用生产。
4.3生物技术研究和应用有一定基础
70年代,我国就开展了主要蔬菜作物花药、幼胚及原生质体培养等生物技术研究。
花药培养在茄子、辣椒等多种蔬菜作物获得突破。
马铃薯、大蒜等蔬菜茎尖培养脱毒快繁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
组培快繁技术已用于石刁柏、大白菜等蔬菜杂种一代亲本系的繁殖。
利用花药培养技术育成了一批优良甜椒品种。
白菜、花郴菜、青花菜等蔬菜。
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成功,并已育成大白菜新品种。
分子标记技术在蔬菜遗传资源及育种中的应用研究发展迅速,并已在鉴定白菜、甜椒、甘蓝等蔬菜杂种一代纯度上得到应用。
利用转基因技术,分别获得了番茄、辣(甜)椒、马铃薯、白菜、甘蓝等蔬菜抗病或抗虫的转基因材料,并育成了耐贮藏的番茄新品种。
5“十五”蔬菜新品种的选育展望及对策
5.1改进与提高育种技术
生物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高技术,“十五”主要运用常规育种技术、手段以外,将着重利用分子辅助选择技术,组织培养技术、细胞融合技术、转基因技术、生理生化抗逆性鉴定技术以及雄性不育利用技术、抗病、抗虫等体细胞突变技术。
筛选、创造优良的育种材料,加快育种进程,进行优质蔬菜新品种选育。
重庆“十五”期间科技发展重点是主要蔬菜(番茄、茄子、辣椒、甘蓝、芥菜)优质、高产、抗逆基因组织培养、分子标记等研究,生物技术在糯玉米优质、高产、抗病育种中的应用研究,提高蔬菜领域的创新能力及科技水平。
5.2加强蔬菜种质资源的引进、筛选及创新
继续开展种质资源的收集和利用,花大力气从国外引进材料,着重引进和创新优异育种材料,拓宽我国蔬菜基因库。
收集保存濒危野生和无性繁殖蔬菜资源,研究野生蔬菜种质资源的种子活力检测和保存技术,加强对优良种质的综合评价,遗传分析和改良创新,为蔬菜生产和育种提供急需的可以利用的,具有复合抗性、优质、抗逆、雄性不育、高产等优异性状的各种专用、兼用型育种原始材料。
利用AFLP、SSR等多态性丰富,稳定可靠的分子标记技术开展大白菜、甘蓝、黄瓜、番茄、马铃薯等主要蔬菜作物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对重要抗病基因、抗逆基因、特异农艺性状基因进行标记或QTL分析,逐步建立资源的辅助筛选体系,便于实现有益基因定向转移。
5.3 蔬菜抗病、抗虫、抗逆新品种选育
重视蔬菜品质育种,注意优质与抗病、抗逆丰产相结合。
目前我国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对蔬菜的品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要求新育成的品种应具有商品性状美观,符合消费习惯,大小适中并整齐一致,营养丰富,风味优良。
在提高品质的基础上,注意选育可抗多种病害以及适于各种不利生态条件如耐低温,耐弱光的番茄、辣椒,耐热的大白菜、番茄以及耐抽薹春白菜、春甘蓝的新品种。
重庆重点是茄果类蔬菜及糯玉米抗病、抗虫材料新品种选育。
5.4 蔬菜专用新品种选育
随着蔬菜市场的繁荣,加强不同用途专用品质的选育显得愈来愈重要,尤其是我国北方选育更适于保护地栽培的专用品种。
随着保护地形式的不断改进,尤其是高效节能日光温室的发展使得整个秋冬——夏季都可以生产出优质蔬菜,因而对品质的要求更高了。
不仅要适应保护地的环境,而且要求采收期长,抗病、抗逆性强、耐低温、弱光耐高温品质达到或优于露地栽培品种。
各地都把保护地蔬菜生产作为“两高一优”农业的突破口,重庆应结合、高山地区、西南地区气候的如适合于温室和大棚栽培的番茄、黄瓜、辣椒、茄子、甘蓝等。
5.5蔬菜耐贮运新品种选育
适应大市场大流通的形势,注意培育耐贮耐运品种。
目前我国已形成11个蔬菜生产基地,各地外销蔬菜愈来愈多。
已形成南菜北运、北菜南调,而蔬菜产品耐贮运是蔬菜远销的重要性状。
目前我国蔬菜运输工具比较落后,短期内还不可能实现单包装,冷藏运输,相当程度上要依靠品种自身耐贮运性,以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增加运输收益,扩大外销范围和数量,因此急需培育耐贮运品种。
要求番茄果皮的韧性,不易裂果。
辣椒、甘蓝、青花菜、胡萝卜等贮运期超过同类主栽品种。
5.6 蔬菜出口,加工新品种选育
加强出口,加工品种的选育。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发展,出口蔬菜不断增加,要选育国外市场需要的品种,果实大小适中,不裂果、耐贮运、果肉厚不淌汤番茄品种,黄皮长日照型洋葱,平头硬质型甘蓝,光皮无刺黄瓜,适宜炸条、炸片的马铃薯等,重庆重点是适合于加工、干制的辣椒、南瓜及甜糯玉米加工的品种。
进一步扩展国际市场的份额,促进市场向高效益外向型农业发展。
历史已经跨入二十一世纪,新纪世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十五”期间,通过广大的育种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将我国蔬菜育种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提高其新品种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树德,中国主要抗病育进展,科学出版社,1995年
2、国家“九五”攻关课题总结,中国农科院,2000年10月
3、国家“十五”期间蔬菜新品种选育设想,中国农科院,2000年10月
4、重庆市“九五”联合育种工作总结,重庆市科委,2001年2月
5、重庆市“十五”六大作物攻关优先发展领域,重庆市科委,2001年2月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NurfürdenpersönlichenfürStudien,Forschung,zukommerziellenZweckenverwendetwerden.
Pourl'étudeetlarechercheuniquementàdesfinspersonnelles;pasàdesfins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людей,которыеиспользуютсядляобучения,исследованийинедолжны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вкоммерческих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蔬菜 品种 选育 现状 问题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