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组教学设计.docx
- 文档编号:6393497
- 上传时间:2023-01-06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4.88KB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组教学设计.docx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组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组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李文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围绕“中华的民风民俗”这一专题,安排了9篇文章,其中课文4篇,拓展阅读5篇。
文章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教学中,一是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二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二、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组阅读教学法”策略为指导,以“单元主题”为线,以批注式阅读为重点,完成9篇文章的阅读。
在分享展示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中华民风民俗”这一主题的领悟与理解,引导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并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风民俗中蕴含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搜集家乡民俗风情的材料。
三、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课文:
《北京的春节》《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
2.拓展阅读:
《云南的歌会》《送你一枝晚香玉》《埃及金字塔》《天窗》《我爱春雨》
3.《晨诵》:
《春园即事》《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父善游》《城东早春》《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训学斋规·读书要三到》
四、教学目标
“一主”目标
1.能正确读写“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榛子栗子爆竹风筝预备彩排鞭炮截然寺院彩绘杂拌儿麦芽糖逛庙会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等词语。
2.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风民俗中蕴含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3.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两翼”目标
1.阅读拓展5篇,《晨诵》文章6篇,背诵喜爱的经典诗文。
2.在批注式阅读中体会学习作者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
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五、课时数:
十二课时
第一二课时:
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一、课时目标
1.初步整体感知本单元课文的主题,激发学生了解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2.掌握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读好重点段落。
3.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提升情感,让学生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民风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二、教学流程
板块一:
交流评价预习情况,了解读文和词语学习情况。
1.汇报默读四篇课文所用时间,自我评价。
2.老师通过预习单中词语的朗读和理解情况,评价学生的预习情况。
①朗读;②理解。
板块二:
学习重点词语,了解中华民风民俗。
1.出示第一组词语:
腊月初旬展览蒜瓣翡翠榛子
预备彩排鞭炮截然寺院彩绘杂拌儿麦芽糖
逛庙会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
①正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②找出相应的句子,感情朗读,感受环保的重要性。
2.出示第二组词语:
剧种激流发誓旷野布施鼻祖
柔顺压抑敦厚描述演绎布局和睦酷热激昂抽象韵味能歌善舞蜂拥而至铺天盖地美不胜收。
①正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②随机指导相关重点段落的朗读。
③简要谈谈相关词语和段落所表达的情感。
板块三:
整体感知单元主题
读课文,初步归纳单元主题,发现四篇课文的共同点,汇报自己读书所得。
1.本单元四篇课文分别是()(写课题)。
我觉得把这四篇课文放在一个单元是因为(
)
2.《北京的春节》是按__________顺序写的,从_______写到________,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北京春节的_______________。
3.《藏戏》从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介绍了藏戏,它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是()。
5.课文从()介绍了和田维吾尔的。
三、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藏戏》中华文化
《各具特色的民居》丰厚博大
《和田的维吾尔》
第三、四课时:
理解文本,体会情感(内容:
《北京的春节》《藏戏》)
一、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北京的春节和藏戏。
2.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怎样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3.让学生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中蕴涵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二、教学流程
板块一:
复习交流,回顾单元主题及主要内容
1.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日子?
2.藏戏是怎么形成的,有哪些特点?
板块二:
品味词句,理解文本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1.体会年前的忙碌。
①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
重点交流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态。
②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
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④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
⑤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呢?
2.体会过节的热闹
①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些日子?
过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热闹)
②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默读思考:
除夕、初一、正月十五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除夕:
喜庆、团圆;初一:
悠闲、快乐;十五:
红火、美丽。
④再读一读,讨论、交流:
这些感受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⑤交流反馈“除夕”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
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
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⑥交流反馈“初一”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初一的悠闲、快乐。
重点指导朗读“逛庙会”时人们的表现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⑦交流反馈十五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引导想象:
还会有哪些花灯呢?
除了灯,还有什么?
出示老舍的原文,创设情境:
“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
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
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
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⑧总结:
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却被作家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
板块三:
理解表达,感受《藏戏》的形成和特点
1.自主研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
①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②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③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④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小结:
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
2.自主研读8-19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①出示研读主题:
Ⅰ()的面具;Ⅱ()的舞台;Ⅲ()的演唱风格;要求: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②集体交流研读结果,说说你是从哪知道的。
面具:
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舞台:
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演唱:
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板块四:
比较《北京的春节》和《藏戏》,了解写作方法。
1.完成下表
项目
《北京的春节》
《藏戏》
内容
节日风俗
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点
表达顺序
时间顺序
事物的不同方面顺序
表达方法
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比喻、排比、有详有略
比喻、反问、排比、象征、夸张、有详有略
表达语言
自然、平实、准确、精炼、京味浓郁
语言丰富多彩,生动传神
2.文章有五种体裁: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抒情散文、应用文。
本单元的全是什么文?
说明文有几种说明方法,谁记得?
(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
)
3.课后请同学们仿照《北京的春节》的表达方法,写写自己家乡的春节;也可以仿照《藏戏》的表达方法写写自己熟悉的一种艺术形式。
三、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第五、六课时:
欣赏表达,主题探究(内容:
《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
一、课时目标
1.概括单元主题,明确单元学习任务与方法。
2.通过对《各具特色的民居》的朗读感悟,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4.通过文体的对比,明确不同的文体、不同表达形式独特的表现力。
二、教学流程
板块一:
回顾前文,明确主题
这几天,我们都在通过课文了解中国各地的民俗世情,让我们领略到广博的地域文化。
老北京热闹的春节,古朴的藏戏,都令我们耳目一新。
今天,我们就一起出去走走,先看看别具一格的民居,再到和田去真正感受新疆的风土人情!
板块二:
文体对比,感受主题
1.组织学生讨论。
①问题探究:
《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一篇(),课文介绍了()()两种民居不同的特点。
②《和田的维吾尔》从()这些方面介绍和田维吾尔族的表达对和田维吾尔族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2.小结:
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表达形式,更能表达人们的情感。
板块三:
以《各具特色的民居》为例,学习独特的表达形式
1.自主研读,小组合作梳理。
将全班同学分为甲、乙两大组,分别研读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研读要求如下:
①研究内容: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客家民居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傣家竹楼与众不同之处在哪?
②研读方法:
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读后整理,可以采用列表格、在文中划主要词句、标感受、列提纲等方法。
2.集体交流,感受民居特色。
交流“客家民居”特点。
①由甲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
②乙组成员针对甲组介绍情况质疑,甲组成员答疑。
交流“傣家竹楼”特点。
①由乙组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
②甲组成员针对乙组介绍情况质疑,乙组成员答疑。
总结:
古人说: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算得上是最最幸福的人,因为他们常年居住在“竹”楼里,幢幢造型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地理特征的傣家竹楼,飘浮在袅袅炊烟和潺潺流水的画卷里,掩映在茂林修竹和香蕉柚子织成的绿色帷幕中。
斑斓多姿的傣族寨子,随着天地间的长风流水,与自然和为一体。
而圆形土楼真无愧是客家民居的典范,它象地下冒出来的“蘑菇”,如同自天而降的“飞碟”。
土楼格局的恢宏,令人为之肃然起敬。
客家人世代相传,朝夕相处,团结友爱,和睦共居的大家族的独特的生活方式,淳朴敦厚,和善好客,刻苦耐劳的民风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体会说明方法
①默读课文,思考:
作者介绍民居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②集体交流,要求:
结合文中语句举例谈说明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主要的说明方法列举如下:
★列数字:
“……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
”(具体可感)
★打比方:
“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形象直观)
★引用资料:
“按照传统习俗,先要选好地方,打好地基……”(充实具体)
★举例子:
“比如,许多房屋大门上刻着这样的正楷对联:
‘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表现了先辈希望子孙和睦相处、勤俭持家的愿望”(真实可信)
板块三:
深读品悟,感受地域与民族风情
1.默读课文,结合画出的句子,与小组同学交流:
和田维吾尔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①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
A.轻声读第1自然段,想像这段话所描写的情景:
黑夜,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中传来热烈激昂的歌声。
这歌声饱含着对黑暗与沙尘暴的蔑视,以豪气与乐观超越了可怕的黑暗与自然。
B.找一找文中的对比:
被沙尘暴统治与破坏的夜-热烈激昂的歌声;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倾听--驾着马车迎风引吭高歌。
这样的对比中不由得让人对和田维吾尔民族的豪气与乐观肃然起敬。
C.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②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2.3自然段,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中,哪些与土息息相关?
A.“民以食为天”,维吾尔族人的吃几乎离不开土。
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惊叹。
B.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晾晒。
想象那样的情景:
在寂静广阔而又单调的沙漠上,各色的衣服犹如巨幅抽象画。
而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画出如此有创造力的画家,只能是热爱生活、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
C.和田维吾尔人的吃和穿,都离不开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
诗人艾青曾深情吟诵: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让我们也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③爱美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第5自然段,为什么说爱美是他们的“天性”?
A.画出作者打比方的句子,体会“美不胜收”。
B.爱花、种花、绣花,衣着如花,姑娘似花,维吾尔族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美丽地生活着,正像坚强的花朵,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仍然尽情地吐露芬芳。
④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
“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不受任何限制,想跳就跳;聚餐的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
)
板块四:
交流对比,了解表达形式
1.我们对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有了个整体的了解。
那么,这两篇短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相同或者不同的地方呢?
2.《和田的维吾尔》的作者又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
(全文和每段都有中心句子,使文章脉络清晰,易于把握;描写细腻,语言优美。
)
3.选择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或语段抄写下来。
三、板书设计
8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世界民居奇葩
第七课时:
课外阅读,加深理解
一、课时目标
学生阅读《拓展阅读》中的拓展阅读材料,即时交流,加深对课文内容、主题的理解。
(《云南的歌会》《送你一枝晚香玉》《埃及金字塔》《天窗》)
二、教学流程
读文交流:
《云南的歌会》主要写了什么?
文中的“你们看,我唱赢了”是对年轻妇女的语言描写,还是作者的联想?
《送你一枝晚香玉》是按__________顺序记叙的
《埃及金字塔》从()些方面介绍了埃及金字塔
《天窗》为什么说“这小小一方的空白”是“神奇的”?
第八、九课时:
综合实践,课外拓展
一、课时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并从中想开去,加深对文章理解。
2.读读背背,感悟并积累诗词。
3.体会标点的妙用。
二、教学流程
板块一:
单元整体回顾,明确探究目标
1.学生朗读回顾
2.提出本节课学习目标。
板块二:
自主学习,盘点收获
交流平台
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请学生自由朗读,看发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①交流课内了解到的民风民俗:
节日习俗;地方饮食;民族服饰、工艺品等。
②交流本组课文突出的表达方式:
如《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的写法;《藏戏》问与答相呼应,概括与具体描述相结合的写法;《各具特色的民居》中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
③交流习作中自己是如何学习课文中的写法,来表现民俗的特点的。
日积月累
1.古诗出示,正确朗读。
2.积累《元日》。
①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②在诗中了解到的古代的哪些春节习俗?
③正确流利朗读后背诵。
3.背诵晨诵诗词《春园即事》《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父善游》《城东早春》《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训学斋规·读书要三到》
趣味语文
1.趣味导入
2.学生默读《有趣的标点》,体会标点的神奇魅力:
使一首七言诗变成小令,又变成小短剧。
3.试着给下面的句子在不同的地方加上标点,看能表达几种不同的意思:
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
第十、十一、十二课时自主交流,完成习作
一、课时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和习作,加深学生对本组课文的感悟。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3.借鉴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4.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二、课前准备:
1.学生通过上网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三、教学流程
板块一:
回忆单元导读,导入新课
民俗风情源远流长,民俗文化斑斓多姿,在灿烂的人类文化中,民俗文化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
同学们随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共同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
但单元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你所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吧。
板块二:
结合生活实际和资料,讨论交流
1.出示交流主题:
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根据学生调查主题将全班分为五个组,进行交流。
交流提示如下:
①说说你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是什么,你的资料从哪得来的?
②把民俗的主要特点讲清楚,还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认真倾听组员的讲述,把不清楚的地方记下来及时询问。
2.根据组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介绍材料,特别是注意把没讲清楚的地方讲清楚。
3.全班交流
①根据交流主题,每组推荐2—3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②听的同学认真倾听,听后组织评议。
可从以下几方面评议:
★主题是否明确,特点是否突出;
★内容是否具体充实;
★表达是否流畅;
★语言是否简洁。
板块三:
激发情感,由说到写。
1.听了同学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2.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啊!
透过这绚丽多彩的民俗,我们感受到的是泱泱华夏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
让我们快拿起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
3.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
②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
③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
④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订什么题目?
4.学生自由编写提纲。
5.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
板块四:
学生进行习作练习并誊写。
1.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把习作中语句不通的地方和错别字修改过来。
2.小组内互读互听习作的重点部分,提出习作中表达不够清楚和不够具体的地方,并提出修改建议。
3.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习作。
4.誊写习作。
板块五:
习作讲评
1.佳文点播台
①根据学生习作情况选择其中较好的8—10篇,将习作题目和作者罗列出来,供学生自由点播。
②由作者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认真听,找出习作的优点。
③师生互动评议。
2.病文会诊室
①根据本次习作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选择病文例子供同学阅读,找出问题,提出修改建议。
②集体修改,体会修改方法。
3.自主空间
根据老师的批语,修改自己的习作。
4.汇编民俗作品集
①为自己的习作配画,全班汇总。
②根据全班的习作题目,讨论作品集的分类内容和编排顺序。
③讨论作品集的题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下册 第二 单元 教学 设计